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科研实验室管理

高校科研实验室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科研实验室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校科研实验室管理

高校科研实验室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物学;科研实验室;有毒有害物质;生物安全

一、引言

生物学科研实验室是指与生物学研究相关的并专属用于研究生做科学研究的实验室,涉及医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等多门学科[1-5]。它不仅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实践教育场所[6],更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和科学技术的发源地[7]。中国科学院院士冯端曾经指出,“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是现代大学的心脏[8]”。科研实验室运行状况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这一专业的科研水平和学校的综合实力。由于生物学科研实验室存在多种生物活性材料有毒有害物质,并且在研究过程中还常会产生大量生物垃圾的特点,所以对其进行安全控制和科学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生物学科研实验室的特点

生物学科研实验室具有与其他实验室共同的特性:精密仪器集中、技术含量高、操作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9];同时由于生物学研究的高度专业性,又具有自己的特征:(1)有毒有害物质集中(包括易燃易爆试剂、易制毒试剂、剧毒药品、致癌化合物);(2)生物活性材料复杂(包括致病细菌、致病病毒、实验细胞菌株、转基因材料、实验动物)。由此可见对生物科研实验室进行科学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生物学科研实验室管理策略

目前,按照实验室人数分,国内的生物学科研实验室可以分成以下三种模式,详见图1。以下三种规模的生物学科研实验室,少则一间多则几十间,但是不管哪种模式的科研实验室,如不进行科学的管理,都有可能成为交叉污染之源。这不仅会影响小区域的环境,甚至会波及到该区域以外的较大区域甚至是周边的土壤、水源等,产生严重的后果。目前已发表的文章多是针对学校或学院公共实验室或本科教学实验室的管理,而针对于研究生科研实验室管理的文章却论述很少。本人近十年来先后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农业部生物工程实训中心教学示范平台从事生物科研实验室管理及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管理的一线工作,现结合单位实际和个人工作体会,就生物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谈一点建议与大家共勉。

1.实验室功能区域的划分。由于生物科研实验室有其特殊的性质,所以实验室的建设必须经过专业人员进行特殊的设计(包括气体过滤、污水处理)才可以投入使用。对于硬件条件措施,在不同的高校科研院所往往不尽相同,本文不进行深入讨论,这里我们要重点讨论的是实验室内部的区域划分。生物学科研实验室一般由生物培养区、试剂存放区、实验操作区和污染区等组成。实验室功能区域的划分能够强化空间的利用率,同时避免或减少交叉污染,方便开展实验。生物培养区是实验核心区,通常包含实验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培养,一般必须以满足生物的正常生长为最基本条件;试剂存放区中的试剂必须分类存放在试剂柜中,适宜安放在室内空气流通性较好的地方,对于剧毒和特殊管制的试剂必须专人专管并存放在特定区域;实验操作区主要是研究人员开展研究工作的区域,往往是多种生物体和仪器、试剂汇聚的集合,必须保障操作台的条件能够安全顺利的开展实验;而污染区在生物实验室中一般为电泳和病原菌处理区,一般在此区域要对危险性做出明确提示,并严格按照生物安全的要求处理废弃物的存放,避免对相关人员的人身和环境产生二次危害。

2.落实实验室成员主体责任。实验室是每个研究生开展科研活动并完成学业的重要场所,也是所有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紧密集体。实验室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实验室中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让实验室中的每个成员具有明确的权利和义务是保障实验室健康运行的基础。首先,实验室的每个学生都应该拥有对实验室的参与权、建议权,同时还必须完成实验室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对其安排的合理任务。其次,对于实验室功能区域和工作台的管理必须落实到特定人员,不可进行模糊化的笼统管理。同时,还要通过定期检查、监督确保制度落实。为了保证实验室管理的责任能够具体落实在每位学生身上,制度制定时必须考虑到现实可行性,任务分配时要注重公平合理。制定管理措施时要明确,制度是为了让实验室更流畅高效的运行,让每个在实验室中的学生能够安全、顺心的完成实验,同时还能够体会到合作互助所带来的乐趣。切不可为了管理而管理,最终让制度流于形式,实验室趋于混乱。

3.实验试剂材料订购。现在很多生物学实验室在研究中都涉及到了分子生物学等最新的研究技术,通常所购买的相关试剂和材料价格非常昂贵,所以制定合理的试剂材料订购制度对于科研经费的高效利用非常重要。实验室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订购平台,可以使用软件系统或者自己建立数据库,固定周期集中采购,同时要对试剂的品牌、价格、公司、原产厂家以及实验室可用量做到心中有数。通过智能化的动态管理节约开支、减少浪费。

4.实验室垃圾的安全处理。生物实验室由于其研究对象是活体生物,而且常常会接触到许多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因此对于生物垃圾的处理是实验室安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生物垃圾一般分为普通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对于普通垃圾,包装分类后按照日常垃圾处理要求即可处理;而对于有毒有害垃圾,必须依据其危害和毒性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专门处理或交相关专业公司进行处理。常见有毒有害垃圾的处理方式具体包含:(1)对于病原菌及其他有活性的质粒、菌类及肿瘤细胞培养废弃物如液体培养基/斜面培养基及提取物,必须进过高压灭活后才可以排放。(2)含有有毒物质的电泳凝胶及被污染的手套应该存放在专用收纳的容器里,交给学校相关部门统一处理。(3)对于有毒的试剂及药品容器及其废液,应将其倒废液桶收集,然后交给学院相关部门,对于有毒有害的空试剂瓶,应对试剂瓶清洗干净后并将标签除去,才可作为普通垃圾处理。(4)对于实验动物尸体不能随便丢弃,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统一交给学校专门机构进行处置。

5.实验室技术培训和数据保存。生物学实验室作为一个专业技术集成化比较高的研究机构,特定的实验室中总有不少多年来形成的专门技术。为了使进入到实验室中的新成员能够快速了解、掌握相关仪器和技术的使用方法,必须对其进行专门的技术培训。培训内容除涵盖相关仪器、技术的操作方法以外,还应该使新成员了解实验室中相关的规章制度,方便大家遵照执行,同时有利于新成员更快融入研究团队,提升整个实验室的运行效率。具体培训工作可以由实验室中专业技术人员或者高年级的研究生担任,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也有利于新成员对整个实验室的了解。培训结束后,应当进修针对性的考核并颁发相关实验室准入资格证,督促新成员对培训工作的重视,从而有利于整个实验室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随着实验室的不断运行,积累的科研材料、数据和成果也越来越多,对于这些资料的积累、保存是科研工作不断顺利向前推进的重要保障,是整个实验室别需要重视和关注的一环。我国的很多生物学科研实验室,由于早期的研究基础较弱,研究方向不固定,很多时候研究资料往往随着学术论文的发表和研究生的毕业就丢失了,形成了很大的浪费。因此对实验室中积累的科研资料要建立一个有效妥善的保存方式,使所有资料数据都做到有据可查,保管妥当。特别是对实验记录,应该建立规范完善的管理系统,每个实验室尽量统一实验记录本,研究生在特定时间段对实验记录要复印并上交导师,毕业后要对实验记录本原件全部上交,由实验室专门保存。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也有一些实验室采用了电子实验记录系统,对这些新的电子记录数据应当做到定期数据备份,建立多个拷贝,避免由于硬件原因丢失数据。

6.建立实验室文化。科研实验室成员一般由在某一时期内具有特定研究方向的研究人员和研究生组成,作为一群高级人才组成的研究团队,实验室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实验室文化顾名思义就是沿着实验室建设发展的脉络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化[10]。实验室文化建设是属一种综合性的激励,它更强调人的精神力量作为行动、行为的动力源泉[11]。良好的实验室文化对实验室成员以及实验室的整体行为具有导向作用[12]。科研实验室的日常活动一般有小组学生学术报告、专家学术讲座和实验室游玩聚会活动。小组学生学术报告一般由学生汇报文献阅读和研究最新进展,这应该是实验室一项常规活动,实验室成员不仅可以通过汇报的方式增进学术交流,而且对于锻炼学生的学术演讲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专家学术讲座可以让大家对最新的学术动态有一个了解,同时也加强了不同实验室之间的学术交流,对于锻炼学生的思考和提问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帮助。在紧张的实验之余,组织一些游玩活动对于放松大家的身心,增强实验室的凝聚力也很有必要。实验室作为一个大集体,不同的成员对于管理制度的执行肯定会存在差异,甚至会有因为违反相关制度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事情发生;同时不同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也良莠不齐,因而制订合理可行的奖惩制度对于保障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奖励和惩罚制度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现实基础之上,制度制定中要广泛征求各实验室成员的意见,确保参与权,注重可行性,一旦形成最终制度,必须严格执行。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家对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高校科研实验室也相应逐年增多[13]。生命科学作为21世纪重要的科学发展领域,生物学科研实验室在推动其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室管理制度,重视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执行力,是推动生物学研究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实验室管理中,要注意生物学科研实验室的特点,以维护生物安全为底线,做到以人为本,努力将科学化的管理贯穿于科学研究之中。同时,要注重培育实验室文化,充分发挥每个研究人员的特长和学术研究潜能,为促进我国生命科学研究的持续健康发展,培养综合能力强的高水平生物学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

作者:陈惜燕 兰晓继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实训中心

参考文献:

[1]唐淑坤.基础生物学实验室功能转变与设备更新[J].中国医学装备,2006,3(1):46-48.

[2]周黎,谷大丰,李五一.高校生物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9):175-178.

[3]潘勋,张淑平,赵庆双.高校生物学实验室废弃物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21(4):115-118.

[4]杨怡姝,沈思嗣,王小利,等.大学生物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5):188-190.

[5]朱道立.基础生物学实验室建设的几点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6):125-126.

[6]温钢,刘海燕.普通高校生物实验室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吉林化工学报,2015,32(3):48-51.

[7]冯端.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从卡文迪什实验室看实验室的作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0):1-5.

[8]朱杰,张艺馨,蒋尔鹏,等.基础医学科研实验室管理模式改革初探[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5,5(1):24-26.

[9]苏益,蔺万煌,胡超,等.生物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3):155-158.

[10]柯红岩,钱大益,刘云,等.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3):328-330.

[11]茹少峰,宫胜,李文斌.建立实验教学团队合作机制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6):5-6.

高校科研实验室管理范文第2篇

1 加强实验员管理,提高自身素质

要管理好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一定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学队伍。实验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应具备很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实验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管理质量和教学的效果。因此,实验人员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在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关注相关学科理论的新进展,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将最新的信息和方法、最新进展和成果应用于实践。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人员的业务水平,学校首先要对实验人员进行教学观念更新的教育,定期安排到高一级的院校和附院进修,学习他们先进的实验教学管理理念,学习他们有关实验教学的新方法,对在校的实验人员开展多种方式的业务培训,如安排实验人员跟班听课、举行讲座活动;开展有关实验教学的课题研究,探索实验室管理新模式,让他们真正服务于教学,作好实验教学工作,为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提供重要的保证。

2 完善管理制度,建立规范化管理机制

实验教学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管理制度是整个管理过程实施的依据和行为规范,是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是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保证。实验室管理体制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将推动和加快实验室发展。学校应围绕这一中心,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一套规范、科学、合理的管理规章制度及条例,包括实验设备的管理、登记、使用;实验室环境管理、人员管理、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等;同时要按照制度的要求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并将其列为对实验室工作和实验人员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

使实验室规章制度逐渐健全和完善,使实验室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在实验教学中注重落实,照章办事,保证了实验教学工作正常、有序、顺利地开展,以加快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步伐,进一步提高了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水平。

3 加强实验用品的管理,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和质量

实验用品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科学的管理措施不仅能为实验教学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支撑作用。近年来,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教学经费的提高,在实验用品上投入了大量经费,大大改善了实验条件,同时,对实验用品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仪器设备是实验室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是学校贵重财产,做好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意义重大。要加强规范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认真做好使用纪录,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使实验仪器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实验教学作用和投资效益。

4 推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过程的督导和评估

4.1 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

开放式实验教学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是以教师为主体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法的转变,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尽可能发挥实验人员的教学和管理水平,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为学生提供一切条件,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实验的整个操作,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2 制定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制度

在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制定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并要求实验人员严格执行;建立开放实验室管理档案,建立实验人员岗位责任制,在实验过程中配备一定数量的指导老师和实验人员承担实验室开放工作,以解答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做好记录,对一些在实验中出现的常见错误问题要提醒学生注意避免。

高校科研实验室管理范文第3篇

(一)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校实验室各种设备仪器更新换代较快,实验技术不断提升,而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还比较落后,这主要是由于高校实验教学的任务比较繁重,而实验室管理人员无法进行培训和进修,实验室管理人员也不能积极的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难以更上实验室的技术发展,高校的很多实验项目都多年未变,无法满足新时期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条块分割和重复建设问题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高校实验室的设置都是根据高校课程和专业来进行划分的,把实验室设立在不同的系部,过于追求“小而全”,这种现象随着高校系部组织的细化改革之后又开始出现。例如高校管理系过去设置了一间大的公用实验室,但是当管理系划分为金融系与会计系之后,它们又各自设置了本系的实验室,但是从现实上来说,这三个实验室的设备配置都是相差不大的,却互不联系,导致了实验室的重复建设,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三)高校实验室管护资金投入不足

部分高校位于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其对实验室的投资仅限于当地的经济水平,地区经济发展不良,政府对于高校的补贴性投资就相对较少,加之很多高校还要负担一些贫困生的学杂费,学校能够自由支配的流动资金比较少。另外,部分高校在规划重点学科、建设实验室、新增博硕授予单位建设、学校基础建设等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这些情况都让高校的可支配资金仅仅能够维持其正常的教学活动,甚至部分高校需要向银行贷款才能够进行基础建设,更谈不上拨付更多资金给予实验室的维护和管理。

(四)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完善

作为高校实验室管理维护的基本依据,实验室管理制度是高校实验教学顺利开展的保障,因此各大高校应该按照实验教学任务目标和其自身实际情况来建立和完善实验室管护制度,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部分高校根本没有按照已有制度来执行,管理制度成为一纸空文,还有部分高校虽然遵照管理制度执行,但是却将学生视为首要监督对象,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是完全错误的。在现有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中,对于实验室管理维护工作的界定,很多方面都模糊不清,模棱两可,往往导致实验室管理工作出现不应有的失误。

(五)高校实验室设备使用率较低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很多设备仪器无人使用,很多高校在采购了实验室设备之后,由于没有第一时间进行培训,很多实验室管理人员都不知如何对其进行管理和维护,很多设备也没有真正的用在实验教学中,甚至有部分仪器购置回来之后从未使用过;二是实验用房紧张,新的实验设备采购回校之后,由于高校实验房比较紧张导致没有地方进行安装而闲置;三是实验设备的盲目购置,很多高校的实验室都没有配备专职采购人员,管理人员素质也不是很高,在进行设备仪器的采购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偏差,导致花费大量资金购回的设备无法有效使用。

二、高校实验室科学管护的建议

(一)提升实验室管理队伍整体素质

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中的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管理队伍的职责分工不明确,很多专业课教师本身不承担实验教学任务,实验室管理维护工作人员既要准备实验教学,又要组织实验教学,同时还要负责日常的管理维护工作,一人担任多项工作任务,而很多具有高级职称的管理人员不愿意从事低等级的管理工作,低水平的管理人员又没有能力独立完成高层次的管理工作,造成管理效率降低。所以,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职责必须要明确,要努力提升实验室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让高校实验室管理队伍更加稳定,避免出现人力资源浪费的情况,这样才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管理人员。

(二)加大高校实验室的资金投入

为了保证高校实验室管理维护工作的正常开展,各个高校应该在进行基础建设的规划过程中事先划分一部分资金来作为实验室管理维护费用,确保高校实验室的各项实验教学任务能够顺利进行。高校实验室的管理维护质量直接关系到实验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专业学习,更关系到高校的形象与声誉,因此高校领导应该充分认识到实验室管理任务的重要性,在进行学校建设规划的过程中确保实验室管理资金的投入量,促进实验室管理工作质量提升。

(三)建立和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规范实验室管理维护工作机制,这不仅仅是实验室管理任务的需要,也是确保实验室能够充分发挥出其教学功能的基本保障。随着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改革的日益深入,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了出来,过去很多陈旧的制度已经无法跟上现代实验室管理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要积极更新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科学高校的管理章程,必须从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与高校实验教学相符合的管理制度,从而增强实验室的教研功能。

(四)积极组建高校网络实验室

最近几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产生着巨大的影响。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必须将实验室的发展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机融合起来,将实验室的科学创新管理作为一个战略目标来抓,建立起高校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做到实验室信息及时更新,同时与相关职能部门以及高校各学院联合管理,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让广大师生能够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实验室的最新情况。

(五)优化配置实验室资源

应该打破条块分割的限制,优化配置实验资源。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发展规划实际,逐渐突破系部条块分割的束缚,对实验室资源进行优化重组,让不同实验室之间能够共享资源,彻底转变过去那种实验室数量多、效率低的问题,对于一些通用性比较强的实验室,例如管理系、贸易系、营销系的实验室,高校可以考虑将其整合为一个较大的共享实验室,除了提供本专业学生的实验学习外,还能够对其他专业学生开放。这样不仅降低了实验室投资成本,还能够让学生有机会进行交叉研究,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高校科研实验室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科学管理;维护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1-0020-02

高等学校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对实验教学的质量有直接关系,对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也有重要影响。因此,科学建设和管理实验室是办好高校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培养新时期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基本技能和创新技能的主要途径。实验室科学维护工作的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着高等学校的科研发展和教学质量。科学建设和管理实验室,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对高等学校的发展与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实践型人才,提高科技创新,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而科技创新的源头则是高校实验室,它是评判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标准。它是组织开展基础研究、高科技研究、培养高新技术型人才和尖端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实验室对培养具有科研能力和高级科研精神的大学生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笔者认为,提高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实现实验室资源最大利用率,实现收益最大化,是各高校实验室管理的一个挑战。

1 高校实验室现存的几个问题

制度管理不完善 制度是管理的基础,不仅要有健全的制度,而且对制度还要认真贯彻实施。当前一些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如责任制度、实验仪器保养和维修制度等不健全。很多高校实验室管理分工不明确,岗位职责不符,使一些管理者缺乏归属感、责任感薄弱。很多仪器无人管理,随意摆放,很多精细、贵重的仪器缺少专业人员维修保护,缩短了实验仪器的使用寿命。此外,考核评估制度也不完善,影响了实验教学的开展和实验室的有效应用。如缺少对学生实验情况的评估,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降低学生实验兴趣,也无从科学地观察学生的动手能力。

经费投入不足 很多学校的现状都是重理论,轻实践,使得对理论和实践的经费投入失衡。出现实验室建设质量不高,如实验仪器缺乏、教师匮乏等问题。

资源分配不当,设备利用率不高 很多常用的常规仪器使用过于频繁,但是配置的数量不足,有时会出现正常使用不够用的现象。那些大型、贵重、精密仪器却不准学生使用,结果造成利用率低,不能发挥实验仪器的效用最大化,造成资源浪费。

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不稳定、人员管理不善 在部分高校的实验室技术人员中存在很多不稳定的因素:首先,政策制度的不落实,降低了实验技术人员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其次,实验技术人员的待遇偏低,在评定职称、评优奖励等方面,名额较少,一些实际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导致实验技术人员工作不安心,实验技术人员数量逐渐减少。另外,很多技术人员缺乏正确、熟练使用实验仪器设备的基本功。只能称之为“实验管理人员”而非“实验技术人员”,难以实现对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目标。

实验室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 实验室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问题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管理机构设置不科学;管理机构隶属关系不明确;管理机构名称不统一;管理机构的职责范围不清晰;校内物资管理工作“碎片”化。

实验室安全管理欠缺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问题是高校实验室中最最重要的问题,很多高校实验室都配备了昂贵的实验仪器,但缺乏必要的灭火设备。国家有明文规定,在实验室里不能出现明火,但仍能发现有些实验室里使用电炉等,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

开放性不足 高校很多实验室对学生的开放性不够,尤其是很多文科的学生竟然没有去过实验室,理科的学生进实验室的次数也受到限制,使得很难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动手能力水平不高。

2 促进高校实验室的科学管理

健全完善各项制度 首先,健全责任制度,使实验室仪器与管理人员进行匹配,明确分工,妥善安排。其次,确保仪器保养和维修制度落实到实处,专业人员对各类实验仪器进行按期保养,严格按照指导手册落实安全操作规程,杜绝实验仪器带着问题工作的情况,延长实验仪器的使用寿命,以使仪器应用效益最大化。再次,要健全考核制度,这方面不仅包括学生在实验课上的成绩考核情况,还包括对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绩效评估情况。对实验室技术人员的考核着重规范实验教学活动,对教学进行监控和评估,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实验教学的质量。

增加投入 增加资金投入是提高实验仪器设备质量,提高实验室专职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保障。为了使实验室仪器维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就需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实验室仪器的维护。仪器的维护质量直接影响实验教学和实验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一个专业的学习质量和学校形象。要确保资金投入量,以提高实验室管理工作质量。

加强对实验室人员的培训 加强培训,以不断提高实验室人员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拓展知识面,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改革的需要。学校在政策上,对待实验室人员要与其他教学人员一视同仁,调动实验室人员的积极性,评定职称方面也应公平掌握,要多给予培训和进修机会,鼓励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确保实验室人员队伍的稳定性保障实验室各项实验的顺利进行。

完善实验室管理体制及管理机构 完善实验室管理有利于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有利于实验室建设和发展。要按照科学分工、高效、精干、简便的原则,确定管理的性质和职责范围。从高校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校招生人数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两方面来确定管理模式,与学校办学规模和教学、科研水平相适应。每个高等学校都应设立专门机构,加强对本校实验室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消除安全隐患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首先,对于防火防盗问题,消防设施必须到位,并定期检查,做到人人会用;其次,要做好安全防范教育,人人尽职尽责,对实验室安全,应该进行经常性不定期检查,多层把关,消除安全隐患。

提高实验室开放力度 要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使得文理科学生均可以使用到相应的实验室仪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效利用实验资源,对实验项目、时间、内容进行全面开放,并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实验项目,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教师要加强实验指导,编写开放的实验计划书,对学生的实验方案进行审核评估,确保实验质量。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实验室的科学管理和维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实验室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培养科学人才的重要场所。科学建设和管理实验室过程是开展科学研究与培养人才相结合的过程,同时也是科研和教学相互促进的一个过程。实验室科学建设和维护必须标准化、规范化,将高校实验室建设成为专业技术涵盖面广、实验开发科研功能全面的联合型、开放型的实验基地,建成综合多学科交叉渗透、实验仪器设备资源互补共享、是可以进行一系列综合实践与科研开发的重要场所,走产、学、研综合一体化道路,为新时期创新人才的培养而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蔡晚拴.高校实验室科学管理模式的探讨[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5).

[2]崔鹏.加强高校实验室的科学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9).

[3]刘君玲,刘斌.西部地区高校实验室科学建设与开放管理的基本思路[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3).

高校科研实验室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科研基地;运行与管理

高校省级科研基地(以下简称:科研基地)相比普通实验室和一般实习基地(工程训练中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科研基地的研究人员组成普遍是由依托单位在相关学科方向上的高层次人才,其人才优势明显;其次实验研究设备仪器比较先进,专业性较强;再次科研基地较一般的研究单位拥有更多优越的科研条件,在项目申报、科技合作等方面都有较大的优势,承担了大量的纵、横课题,研究任务较重;最后科研基地的日常工作涉及教学、科研、设备采购、仪器设备维修、档案资料、技术保密、研究和管理场所消防和安全方面等多个方面。

1高校省级科研基地日常运行与管理工作的现状

高校省级科研基地的管理和运行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和发展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近年来,随着基地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在管理模式创新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我们同时也清醒的认识到,当前的科研基地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偏低,管理难度较大等问题。

1.1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偏低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高等学校的科研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特别是依托高校建设的省级科研基地,大型、高端仪器设备的投资不断加大,这对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但目前,许多科研基地的大型、高端仪器设备的使用现况并不理想,使用率较低、投资效益较差。究其原因,复杂多样,如设备购置管理不到位、缺乏共享机制、管理体制不健全、设备维护力量薄弱等。

1.1.1仪器设备购置缺少足够论证,购置的随意性较强

科研基地的设备购置考虑局部利益及短期效果的居多,对于仪器设备购置缺乏充分、有效的可行性论证,更不关注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以及后期的管理。高校管理部门并不了解科研基地拟购设备的基本情况,仅仅依靠科研基地的“购置申报书”,只要申请经费额度不超预算,就予以批准,造成部分大型、高端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甚至有些仪器设备配套不全、使用困难等问题,导致仪器设备总体使用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等现象。

1.1.2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较低

依托单位普遍存在对设备缺乏管理的现象,对闲置或低使用率仪器设备不能及时发现,更难有效地进行部门之间的调剂,造成已有大型、高端仪器闲置却又要购置同类型的仪器,甚至购置同型号、同种功能的情况也经常发生。由于管理工作的不到位,使得购置设备后,缺乏足够资金支撑日常的使用和维修,是导致使用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1.2实验与工程技术队伍配置缺乏合理性

近年来科研基地建设工作在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特别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科研基地在实验、工程技术队伍配置方面依然存在很多与现实需求不相符的现象。

1)大型、高端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开发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科研基地近年来购置了大量的大型、高端仪器,技术含量高。需要配备较高水平的技术人员来操作使用、管理以及后期开发。而目前科研基地实验、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普遍偏低,造成了很多大型、高端仪器设备没有匹配的技术人员使用和管理的现象,难以充分发挥仪器设备购置的目的和意义。

2)长期形成的对实验和技术工作的偏见,致使在科研基地工作的实验和技术人员在待遇等方面与研究开发人员差距较大,导致有能力的实验、技术人员不安于本职工作,人员流动性强,影响到大型仪器设备的维护使用、功能开发。

1.3缺乏促进资源共享的有效运行机制

1.3.1大型、高端仪器设备运行维护投入不足

大型、高端仪器设备对使用环境、实验材料等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而且维护费用较贵。科研基地的运行经费又相对有限,很难承担大型、高端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以及设备升级的需求;仪器设备使用收费制度的不健全或者是费用的分配制度不合理,使得用于大型、高端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经费渠道变窄,造成仪器设备日常维护、检修等滞后的不良局面。

1.3.2缺乏对外开放机制,运行效率低下

大型、高端仪器设备实行开放管理是今后仪器设备管理的主流方向,尤其是科研基地的研究型实验仪器设备。然而,受限于当前的购置和管理方式的影响,大型、高端仪器基本处于分散式或封闭式的管理模式,使用效率远不能达到仪器设备的设计使用能力,使用率普遍较低。

2有效提高高校省级科研基地日常运行与管理的水平

2.1加强设备购置、运行等环节的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把好仪器设备采购关,科技主管部门要对科研基地的仪器设备采购需求进行详细论证,制定切实可行的仪器设备购置需求标准,对于不能或不确定是否能够高效率使用的仪器设备不予购置,对于需要重复购置的设备要摸清现有设备的运行情况,避免资金浪费。

加强科研基地的开放力度,制定面向单位内部、所在区域甚至于面向全国需求的开放促进措施,积极推动仪器设备开放共享,通过仪器设备共享,提供有偿技术服务,增加科研基地的运行经费,为仪器设备的维护、升级等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将仪器设备尤其是大型、高端的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发挥到极致。

2.2优化科研基地人员的配置结构,稳定高素质实验与工程技术人员队伍

改变传统的轻视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的错误观念,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优化实验、技术队伍结构。省级科研基地应当建立一支数量和结构相对较为稳定,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实验、工程技术队伍。在日常的运行过程中,加强对实验、技术队伍人员业务培训,并适当采取对外引进人才的办法,解决特殊实验、技术岗位人员老化、水平偏低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