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逻辑思维训练的方法

逻辑思维训练的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逻辑思维训练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逻辑思维训练的方法

逻辑思维训练的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思维训练 方法

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思维,这是21世纪未来社会向学校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当今教育发展的潮流。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思维教育正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语文作为中小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应该主动地适应时代的这种新要求。

一、在语文教学中为什么要实施思维教育

首先,应该全面理解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内涵。要理解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内涵,首先应该考虑构成一个语文综合素质所包含的基本方面。一个人语文的综合素质是由其语言的素质、思维的素质和人文的素质这三方面基本的素质构成。我们知道,在大脑思考的时候,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在彼此交流思想的时候,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首先应该抓好语言素质的教育,让学生掌握语言这个工具。但语言总和思维密切联系着,二者的关系如同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没有语言,思维就会失去凭借,思想也就没有物质的载体;然而没有思维,思想就无从产生,也就不可能有彼此的交际。语言和思维的这种密切关系又决定了语言发展和思维发展的密切相关。要想发展学生的语言,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又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素质和语言素质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因此,语文学科既是一门语言学科,又是一门思维学科。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应该是语言的素质、思维的素质和人文的素质教育的统一。

其次,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更强调对学生的思维教育。因为语文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特殊的思想教育的功能。教学生学习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和思维表达是语文学科特有的功能。从思维科学的探究可看出,人的思维可有不同的参照,比如音乐家需要参照旋律来思考,美术家需要参照色彩和线条来思考,但无论怎样,人类主要是参照语言来进行思考的。中小学设立语文学科,就是要学生掌握语言,学会用语言来进行思维,并把思维的接果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学生掌握了语言这个工具,学会了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并以语言为工具表达思维结果的本领,才能学好其他学科,因此我们说语文学科是基础的基础,叫学生学会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发展学生参照语言思维的能力,是语文学科特有的任务。

语言学科的特殊功能,又表现为它有比其他学科进行思维教育更有利的条件。首先,语言学科反映了人类思维最基本的形态。发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传承人类的思维与智慧,可以说是中小学各学科共同的责任,而且语文学科涵盖了人类思维最基本的形态。这些人类思维最基本的形态(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以及分析思维、知觉思维、再现思维、创造性思维)在语文学科中的反映是最全面的。其次,语文学科反映了中外最优秀的思维经验。教科书中所选的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不仅是语言的典范,而且是思维的典范。这些作品反射着人类智慧的光芒,“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恩格斯)。学生学习语文,就好象在这座人类智慧的百花园中尽情享受着智慧的沐浴。因此,语文学科在思维教育方面比其他学科有着更有利的条件,也承担着更重要的任务。

二、语文教学中实施思维教育的方法

第一,要做到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的有机结合,并把这种训练放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语文的思维是凭借语言为工具的思维,思维的内容有必须凭借语言这工具来表达,所以思维的训练应和语言的训练相结合。它们结合的方式就是听说读写,同时听说读写又是语言与思维训练的凭借,即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达到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所以我们要善于把听说读写的过程作为语言和思维相结合训练的过程,又善于通过语言和思维的结合性训练去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第二,要把握思维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我们应该把握基本的途径和方法,来进行思维的科学培养和有效的训练。比如观察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一是通过对图画的观察来培养,二是通过对人和事物的观察来培养,三是通过对实物的观察来培养,四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来培养。只有把握了这些思维培养的基本途径的方法,思维教育的任务才能落到实处。

第三,要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同时结合文体的联系来安排思维训练的顺序。在语文教育的作用下,中学生的思维由写真人真事的再现性的形象思维向具有文学性的创造性形象思维发展,由初级的形象逻辑思维向高级的辩证逻辑思维发展。这两者的发展是随着从记叙文、说明文向文学作品、议论文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我们要根据这个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好思维训练的顺序,即“对观察对象的分析综合对形象材料的分析综合对理性材料的分析综合”三级训练的顺序来进行,这样一来,学生由直观到形象再到理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

第四,抓住矛盾与问题,抓住解决矛盾与问题的过程,展示作者写作活动有的思维过程,理清正确解决矛盾与问题的基本思维过程,使学生渐渐地掌握它,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训练的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数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多做题巧做题,通过练习不同类型的习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当前数学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没有意识到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很多数学知识都是通过探究的方式得出来的,没有给学生锻炼逻辑思维的空间,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一、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们认知事物的源泉,一切活动都是以思维为主导进行的,逻辑思维是无处不在的,渗透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数学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数学知识具有逻辑的严密性,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究有利于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首先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中的情境,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概念,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在课堂中尽量提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逻辑思维问题,结合实际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依照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要按照教学内容明确数学知识难点和重点,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每个数学教师必须要重视的问题,教学中要结合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离不开数学教材,要以教材为主导,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好基础知识,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教材的这一特性,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教师要立足于教材,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离不开教材,结合数学知识逐步训练学生,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路,在概述解题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扩展学生的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的形成对学习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初中教育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思维训练为主,教师可采用改变思维方向、思维方法、转换思维形式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同一问题用不同的提问,用新的角度、新的观点、新的方法去解决;对同种数量关系的问题用不同的表达形式表示,抓好变式教学,把重点放在思路分析上。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的思路,使其快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教师要有计划的将思维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数学中的公式和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学生不断的推理和判断在概述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形成基本的逻辑思维,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时要简单化,让学生轻松理解数学概念,这是学生形成逻辑思维最基本的形式,通过不断地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鼓励学生多做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做一些习题,并针对性地给学生选择一些证明题、思考题、讨论题以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经过实践证明,数学习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习题影响着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同时也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反复的练习,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解题思路,教师要科学合理分配各种习题,课堂上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要注意习题的选择,可以多增加一些证明题,以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重视后进生逻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生理、心理、环境等各个方面因素,逻辑思维能力也产生个体差异,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各有不同,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后进生更多的关注,针对逻辑思维能力差的学生要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教师要把握好教学中数学知识点的关联性和连贯性,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思路,对于后进生来说数学基础知识薄弱,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容易思路不清晰,这就需要教学要注重关注后进生的学习情况和状态,在对整体知识有效把握时,要引导后进生了解知识的相关性,从而提后进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是学生学习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不同于其他学科,数学知识理论性比较强,需要学生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各个方面指导学生,使其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亲身示范的作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扩展思维,逐步将数学知识概述出来,对数学问题有条有理的阐述出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启堂.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J].西部素质教育,2017(01):218+220

[2]张帆.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发展,2016(11):94

[3]杨彦文.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或者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3(11):56

[4]王晟.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2(05):89

逻辑思维训练的方法范文第3篇

摘要: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系统性强的科学。各种概念之间联系十分紧密,往往原型概念是所学新概念的基础或自然延伸,所学新概念又是后学概念的铺垫。如果学生头脑中的新旧知识出现断层,必然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在教学新知识时,要选准与新知识密切联系的原型知识,使学生知道每一新知识都是在原知识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从而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主动地去发现规、掌握规律、运用规律解决新问题,是优化数学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数学 思维 训练

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数学课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教材是思维的内容,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概括思维、逻辑思维的主要途径。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原型启发,启动思维

对于与旧知识联系紧密的新知识,可以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推导出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已经掌握的原型知识入手,从学生思维水平出发,去启发学生思维。

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系统性强的科学。各种概念之间联系十分紧密,往往原型概念是所学新概念的基础或自然延伸,所学新概念又是后学概念的铺垫。如果学生头脑中的新旧知识出现断层,必然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在教学新知识时,要选准与新知识密切联系的原型知识,使学生知道每一新知识都是在原知识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从而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主动地去发现规、掌握规律、运用规律解决新问题。通过原型启发,启动思维,一可以巩固提高所学知识,二可以沟通网络系统中相关的知识点与点的联系,为将要进行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做好准备。

二、确定目标,激发思维

教学目标确定后,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激发学生,唤起学生思维,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现代心理学认为,儿童只有在无拘无束的时候,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才有利于拓宽知识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迸发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火花。兴趣是求知的前提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那么究竟采用什么形式引入新课,揭示课题,激发思维,就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环境而定。一般情况下激发思维有以下几种方法。

1、情景引入法:创设兴趣情景,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2、承前引入法:以旧导新,通过复习旧知识过渡到新授内容。

3、演练引入法:通过算式的演算,培养学生综合、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4、挑战引路法:创设有问题可想,有矛盾需要解决的情景,在激发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揭示课题。

5、设疑引入法:设置一定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状态。

6、类比引入法:通过数据的类比或图形类比,从而引出新授内容来。

7、讨论引入法:师生通过简短的议论,由教师揭示课题。

8、演示引入法:通过教具、学具的演示后揭示课题。

三、探索新知,发展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活动, 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所谓发展思维,就是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使学生明确题目要求,确定自己的思维方向,展开积极的思维。思维方向确定后,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力求尽快抓住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去发现规律,解决问题。思维的主题是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发展思维不可缺少的油、催化剂。思维训练能否达到要求,要看教师引导学生探索新知发展思维的艺术和方法。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一般是有形象思维导抽象思维,尤其想象思维占主要地位,因此在思维训练方法上,要着眼于直观、形象并富于艺术感染力,为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用手触摸,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直观形象地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在师生讨论中抽象概括,形成规律。

四、总结类化,深化思维

课堂总结,是再现课堂教学过程,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概括要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使学生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概念更加清晰、明确,促使所学新知识纳入知识网络重新组建,在思维系统化、条理化基础上进行类化,深化学生的思维。

由于小学生认识水平有限,小学数学教材中呈现的各有关知识单元,往往是一个个知识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分散编排的,最后才展现了知识块的全貌。教学时,要全面分析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前后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最后全面突破。

五、巧设练习,训练思维

学生理解了知识,就整个教学过程来说,并没有完结,还需要引导他们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在运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在接受知识时,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思维方法,智能网络结构已经发生了或大或小的变化。在此基础上,为了强化联系,深化记忆形成稳定的思维定势的影响,使思维深刻化。除设计适量的基本题外,还应该抓住学生思维中最容易出错之处设计练习,以引起讨论,在讨论中发展深化学生的思维,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使练习达到最佳效果,达到真正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常见的练习题型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区分型: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后,可编拟有关训练让学生弄清圆柱、圆锥之间的关系。

2、对比型:在应用题教学后,可编拟条件不同、问题相同或条件相同问题不同的对比题。

3、沟通型:讲完用比例解题方法后,让学生再用倍比法解、方程法解惑归一法解,训练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

4、归纳型:就是把相同的知识归类。如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百分数都属于分数的范畴之内。

5、转化型:计算方法的转化,如比可以转化为分数,除法算式;应用题的条件转化。

6、分解型:把两步计算应用题转化为两道连续性的一步计算应用题。

逻辑思维训练的方法范文第4篇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创造性人才。”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是符合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的追切需要,对于小学素质教育来说,是着眼于开发儿童的智力潜能,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但怎样使刚从幼儿园进入一年级的小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呢?这特别重要。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智慧来自浓厚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主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才能在数学中不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为达到这一目的,通过目标教学,应当从小抓起,从兴趣入手。

一、以物激情、以情兴趣、营造逻辑思维的环境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教育家夸美组斯曾经说:“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好和乐产生的追求,探索知识的迫切性,是克服一切困难的内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要全全神贯注,形成积极思考,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没有兴趣的学习,无疑是一种苦役,必然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获。封闭填鸭式教学最大的缺点就是在教学中进行多次单调的重复,迫使儿童咀嚼已知的知识,就象巴甫洛夫在实验室里常说的那样:“老是叮在一个细胞上,就会进入无兴奋状态,于是出现睡眠―完全的或局部的睡眠。”显然,在这种疲惫的状态中,学生不可能产生学习和知识求知欲。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而只能是在机械地学习知识,更谈不上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今天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做到“人人有目标,人人达目标。”共同努力,密切协作,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的轻松愉快,教师给他们创设的情境是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使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人学习,奔向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形象教学,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寓教学于游戏之中,数学教学的游戏化能最大限度地诱发儿童的兴趣,能使每个儿童都认识到自己是生活在一个数学王国里。更能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教具的设置和使用,要恰到好处的展示。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利用学具,进行直观的观察,既加强了对学生的有意注意,又引起极大的兴趣。有了兴趣做基础,教师怎样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渗透在教学中呢?这就需要巧妙的设计,精心的准备。例如:教学自然数与数之问的关系,我是这样进行的,,先利用实物(6个苹果),再结合教具(计数器),最后再通过有趣的游戏,教师准备好6张鸽子图案的卡片,上面分别写上数字,找6位同学分别拿上与卡片上的数相同的小棒放上小鸽子的音乐,跟着节奏,从左往右,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让他们发现这些数的排列是有始的,有序的,是以“1”为单位的,每相邻的两个数相差“1”。并掌握速增递减的规律。学生在这种兴趣盎然的游戏活动中,掌握了有序的思考方法,有条理的表达,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大大促进了儿童的认识知识的建构,激发了他们的感情波湖,智意的浪花。使学生陷入“深思”、“获得”、“发现”。一旦儿童获得已有知识的规律,教师应用富有情感的语言,自然亲切的教态去感染,启迪儿童的求知心扉,点燃他们学习数学兴趣的火花,诱使学生思维畅通。有了兴趣的前提,与之相辅的创设逻辑思维的条件尤为重要。

二、以动达标、以标立意,创设逻辑思维的条件

加强动手操作训练,进而再表达其过程。心理学家皮亚杰要求儿童“高度活动”,认为把活动实施于教学过程,让学生去动手动脑,探索事物,通过活动,逐步发展学生高智慧能力。实施“目标教学”教师为帮助学生“达标”而教,学生为达标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气氛活跃的课堂上,通过“观察”、“思考”、“操作”再“表述”。逐步培养学生会听,认真听老师讲话,听同学发言;会说,说出不同看法,从想到说,这是理解过程的一个飞跃;会做,边做边说出操作过程,发现总结规律。重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三个层次:(1)是利用动作对直接感知事物进行认识;(2)是利用表象通过语言对事物进行理解;(3)是以概念为基础,对事物进行推理(即直观、动作、思维)。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形象思维,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如:思维训练题9十8=7十,用9十8=17,再用17-7=10,是一般的方法,填“10”。经过思维训练的儿童,除了基本方法外,还可以通过等号两边部分数进行比较,7和8比,少1,要求的数就一定比等号左边的9要多1,即10,或7和9比,少2,要求的另一部分数就比8多2,即10。这几种方法对比,哪种更有逻辑性、求异性、创造性呢?由此可见,思维训练不仅可以开发儿童的智力,提高学习效率,开阔思路,同时也提高了解题的策略水平、教学中大量色彩和图画、教具、学具、投影等来帮助儿童积累大量的表象,使儿童在丰富有趣的思维训练的丰润土闹校提高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以苦为乐、以乐创新,深化逻辑思维的步h

当然,对儿童的逻辑恩维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长期的,不间断的,经常的训练,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从小打好数学基础,有了兴趣、习惯、方法、意志,是今后学好数学的巨大动力,它将终身受益,也是“教书育人”的必要内容。想到此,教师以苦为乐,以乐创新,值得!

逻辑思维训练的方法范文第5篇

一、要贯穿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

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开始就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认识大小、长短、多少,能培养学生比较的能力;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能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数的组成,能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数加、减法的计算。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

二、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

开始阶段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试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引导学生思考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是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我们在教学中看到,有的教师也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但不是贯穿在一节课的始终,而是在一节课最后出一两道稍难的题目来作为训练思维的活动,或者专上一节思维训练课。这种把培养思维能力只局限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的做法,是值得研究的。当然,在教学全过程始终注意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下,为了掌握某一特殊内容或特殊方法而进行这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此来代替教学全过程发展思维的任务。

三、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