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技发展的好坏

科技发展的好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技发展的好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技发展的好坏

科技发展的好坏范文第1篇

农业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随着科技发展,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农机推广部门,开展培训是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农民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农机使用技术,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1农机推广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培训内容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

目前农机推广培训的内容多数是针对收割机和拖拉机等使用技术和维修保养技术,内容比较单一,与现在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存在一定差距。科技发展使新型机械不断研发出来,也不断引进到农业生产中,如果农民没有经过这些先进技术的培训就无法使用新机械,也无法对新机器进行维修和保养,影响新机械的推广应用。在培训过程中,理论知识的培训占很大比重,实践操作的培训比重小,影响对农民培训的效果。

1.2专业培训人员缺乏

由于乡(镇)向城市化转化,相关部门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忽略对农机推广人才的引进,导致农机推广部门专业知识扎实、业务能力强的新生力量不足,农机推广部门队伍结构不平衡。科技发展带动新农机的更新加速,农机培训工作人员不能及时更新知识和技术,不能高效地完成农机推广培训工作。

1.3培训得不到重视,基础设施落后

经济压力的增长,政府部门将工作重心移向工业支柱产业,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农机推广部门培训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下降,影响了他们对农机推广培训的认识,农机推广培训不能达到应有效果。另外由于经费的缺少,农机培训部门的教学设施落后,无法及时更新,使得培训无法适应时展的需要。

2提升农机推广培训工作的对策

2.1提升培训人员专业素质

农机推广培训人员的专业素质影响的是培训质量,所以要提升农机推广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农机推广培训人员要能吃苦,有为农民服务的意识;农机推广培训人员要有自我学习能力,以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科技在发展,农机技术在发展的同时带来的是新的农机器具的研发,农机推广培训人员要掌握新技术和理论,不断充实知识能量;农机培训主管部门要建立奖励制度,对于培训效果好的工作人员要及时奖励,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2要重视农机推广培训工作

农机推广培训工作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对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担负着农民发家致富的重任。农机推广培训工作的好坏影响着农机操作人员的经济收益,熟练的农机操作水平也是农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和保证,所以各级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机推广培训工作,加强对农机推广工作的扶持和资金支持,以保证农机推广培训达到应有的效果。

2.3农机推广培训要坚持为农民服务的理念

农机推广培训贯彻的是强农惠农政策,是以广大农民利益为首要出发点。因此农机推广培训人员在工作中要加强为农民服务的责任心,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从而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以农民利益为出发点,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农民对农机知识的了解学习,有利于农机推广的顺利进行。

2.4培训内容设置科学化

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要求农业生产也要在多样化技能下进行。所以在农机推广培训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单一培训内容和模式,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农民需要和实际生产需要设置科学的培训课程体系,以达到有针对性的培训及培训最佳效果。在培训过程中可以将农机培训和技术培训结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农机手的操作、维修保养技术,还可以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如秸秆还田可以使土壤的水分和养分得到有效改善,能调节温度湿度,抑制杂草生长,在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的同时提高了产量和质量。但是秸秆还田的实际操作要依靠农机器具的使用,因此两种技术同时培训可提高农民对技术学习的热情,提高培训质量。

2.5简化培训程序,将科技直接送到农民手中

政策的落实需要时间,如果程序复杂会错过农民耕种的最佳时节。所以农机推广培训要将程序简化,以保证在最佳?r间为农民送上最好的福利。简化程序后,农机推广培训要在第一时间将有关优惠政策传达给农民,同时通过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方法,通过现场演示指导农民对新型农机使用进行学习。另外,程序简化后可以将技术直接送到农民手中。农忙季节,在田间、在集市等场所,农机推广培训人员都可以将技术传达给农民,这种现场指导和学习可以解决农民的疑难问题,也树立了培训人员在农民心中的良好形象。

科技发展的好坏范文第2篇

确这次考察活动主要考察了本省的六安、巢湖、马鞍山、宣城、广德;浙江的湖洲、杭州、绍兴、宁波等地市县气象局。考察的主要对象是防雷、彩球广告、多媒体、气象科技服务、地方双重财务体制等。

二、外市、县的经验和做法:

通过考察使我们感受到外市县气象局都有一种“高品位、高智能、高水准”的气象文化平台。走进他们的办公楼,独具特色的气象文化吸引着我们,从一幅牌匾到茶叶袋无不充满着浓厚文化气息。从工作到生活气象文化渗透到每个角落。他们都建立了学习型机关,打造学习型队伍,奋发向上的精神,凝聚人心。他们的创收项目大部分是防雷图审、验收、检测;影视、庆典气球、专业有偿服务。年收入在xxx万元。他们的经验是:充分利用气象法和省长令,利用建委、安全局、公安局、消防队等单位的关系;在人才方面,他们充分利用社会人才,真正实行聘用制,利用经济杠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科技发展的好坏范文第3篇

一、2011年工作完成情况:

顺利完成厂工程施工总进度计划的编写,1工作期间。完成施工期间各时段进度控制分析报告,还完成了施工方案变更的技术文件编写及结构设计任务,06年根据施工局要求,编写了科技发展工作管理办法》及科研项目可行性研究。

施工一队负责技术和质量管理工作。其中上支洞混凝土回填工程,2同年6月调入西龙池施工局。完成混凝土浇筑量2000多m3

由于刚参加现场施工工作,上支洞工作期间。现场经验不足和洞室浇筑的施工特点,给混凝土施工进度带来这样那样的影响。回填浇筑的施工特点限制了混凝土入仓方式的不同,加之输送距离过大,导致混凝土泵送时多次出现堵管问题。混凝土出现堵管问题原因很多,大体可由以下几点造成:现场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泵送混凝土浇筑要求打料;拌合站对混凝土的和易性控制不够;混凝土输送距离过大;混凝土配合设计中材料配比不妥等。此期间,一方面多次和外协对现场施工人员沟通,督导他严格按照泵送混凝土浇筑方法施工;另一方面,与实验室主人协商,就针对混凝土和易性问题做了较好的解决方法。对于钢管回填混凝土出现空腔问题,也做过多次浇筑试验,要求外协队施工人员按照浇筑工艺及浇筑顺序进行振捣,但效果也微乎其微。究其原因,也许因为施工队疏于振捣所致,也许因为施工工艺不妥而致。但对于斜井浇筑,此期间,已加大了对施工队施工人员督促力度,要求勤于振捣,并改变施工工艺,来避免空腔现象再次发生。

主要完成闸门井上部结构工程和交通工程,3从8月底开始负责闸门井及其他工程土建工作。混凝土浇筑5156m3钢筋制安133t石方开挖300多m31#闸门井已浇筑至EL1488.0m2#已浇筑高程1482.5m交通桥4#5#桥墩已浇筑至EL1496.4m

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工程局对外声誉的好坏。本人在任职期间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工程法规办事,闸门井工程属施工局在西龙池项目的形象工程。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对于不合标准的混凝土及钢筋坚决不予使用,从而避免了因工程材料使用不当发生工程质量事故的可能。今年10月份,就甲供材料水泥重量不足问题的及时发现,给工程质量保证创造条件,也给施工局挽回一定经济损失。对于闸门井混凝土外观质量问题,上级领导也很重视,当时已按要求进行了处理,其结果还是能够保证外观质量要求的

二、存在问题及经验教训

科技发展的好坏范文第4篇

【摘要】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更是高科技发展时代。未来图书馆将是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复合体。它是一种新事物、新概念、新思维、新模式,是图书馆发展的最终目标。因此,未来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将是在传统图书馆的服务项目基础上的创新将和现代服务项目的进一步结合,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于群众。

【关键词】图书馆 管理创新 服务创新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更是高科技发展时代。未来图书馆将是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复合体。它是一种新事物、新概念、新思维、新模式,是图书馆发展的最终目标。因此,未来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将是在传统图书馆的服务项目基础上的创新将和现代服务项目的进一步结合,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于群众 。

一、引言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更是高科技发展时代。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的普通应用,图书馆向虚拟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未来图书馆将是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组合体,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共同存在,互相补充,有机结合的多元化图书馆。它是一种新事物、新概念、新思维、新模式。它的形成不是偶然的,也不是随意的,更不是二者的简单凑合的,而是必然的,是图书馆发展的最终目标。因此,未来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将是在传统图书馆的服务项目基础上的创新将和现代服务项目的进一步结合,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于群众。

二、创新在图书馆发展中的作用

“创新”一词最初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于20世纪上半叶提出,他认为创新是一种全新的技术被首次在生产领域中的市场化的应用。他当时提出的创新理念主要适用在经济学的范畴内。而如今创新的概念已涵盖了政治思想工作、科技技术、经济发展、军事战略等各个领域中。创新已成为推动一切社会进步因素的决定力量。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图书馆已经不能满足读者对它的要求。而现代图书馆也只有适应了时展要求才能够生存,要想发展就必须创新,所以图书馆不能为生存而求生存,而要以求发展的眼光来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现在的高科技的要求。

三、图书馆服务创新的途径

任何问题都有多种解决方法,迎难而上,创新进取会给图书馆工作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是指图书馆信息、设备、人员三大基本要素关系的创新就是整体管理创新。

首先是要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打造一支和谐的具有凝聚力的服务团队。具体做法:第一,达成共识,思想的统一是行动统一的前提,这样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第二,有效沟通,这能够避免误解,加速工作进程,使所有人员都能够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这是信息有效传递的保障;第三,分专业建立优秀人才库,培养人才,使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最大的作用,做到人尽其才。

其次是要建立健全机制,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合理健全的机制会促使图书馆健康有序发展。具体做法:第一,人员管理要有具体的奖惩机制,奖勤罚懒,公开透明,使真正用心工作的人劳有所得,劳有所获;第二,工作流程要简明清晰,可根据实际情况,使各部门在其内部简化工作流程,部门之间也要做好工作衔接,避免扯皮和出现“三不管地带”,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第三,要建立竞争机制,比业务,比能力,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促进团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二)服务创新。

首先,图书馆必须要千方百计地提高服务质量。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是否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需求,是否能够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因此,我们要为读者提供良好的借阅环境。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建立与读者的无障碍沟通平台,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并迅速作出反馈。

其次,图书馆要加强馆藏资源建设,尤其是数字资源的建O。把图书馆的重点与特色馆藏数字化,建设图书馆特色数据库;收集整理网络信息资源,补充馆藏信息资源,提高馆藏资源收藏率;开展馆际互借,实现资源共享,扩大馆藏信息资源。只要建立了丰富的馆藏资源,服务创新就有了保障。

第三,借鉴其他优秀图书馆的经验,延展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例如可以效仿美国的一些图书馆提供知识、情报服务,定期举办展览、诗歌、朗诵、音乐会或其它精心安排的节目。图书馆提供的各种周到、方便的服务,会使读者与图书馆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

(三)形式创新。

目前,传统图书馆的馆藏信息资源载体多是印刷型资源。图书馆的形式创新就是在传统的印刷型资源基础上增加其他载体形式的资源。这些载体形式有电子型、印刷型、缩微型、视听型、机读型、网络型等。具有多种载体形式的图书馆也就是复合型图书馆。“复合型图书馆”最早是由英国图书馆专家苏顿(S.Sutton)于1996年提出的。复合型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和网上图书馆的复合体,是印刷型、电子型等多种载体形式资源于一体的图书馆。其优势如下:第一,将数字图书馆和文化资源共享工程作为图书馆建设的重点。第二,建设特色资源,多元化信息资源兼而有之,构筑科学的知识资源保障体系。第三,开展形式多样的个性化服务,在借阅流通、咨询检索、阅读指导、读书活动发挥重要作用。第四,适应资讯时代复合型图书馆的发展需要,能通过网络连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开展全方位的服务。

(四)理念创新。

科技发展的好坏范文第5篇

(一)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

施工企业推行项目管理的总体战略是在八十年代末,这是将国外目管理引进我国施工企业的开始。经过10多年的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企业由固定建制式转向工程项目管理,这是为了适应国际和国内建筑市场激烈的竞争而以传统管理模式的改革,它带来了企业体制、承包方式、分配制度等方面的变化。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国外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取得了长足进展和巨大的进步。工程项目管理作为一项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建筑施工领域。因此,提高我国施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应该把项目管理技术理作为施工企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来抓。

(二)项目管理的基本涵义

众所周知,项目管理就是把各种资源应用于项目,以实现项目的期望目标。这里所说的资源即:人、材料、机械、资金、信息、科学技术和市场等。项目通常分为若干阶段,其包括:启动、规划(计划)、实施(执行和控制)、结尾。各阶段都有其实施特点,它们相互衔接、相互作用,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用系统论的观点可以对项目管理的这些组成部分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

(三)项目管理在我国工程施工中的巨大作用

项目管理在工程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经营者也将其广泛地应用到了施工的具体环节中去。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的市政工程大中型项目的平均工作量强度大约达到每天10万元至50万元。这就是说,工期提前或滞后一天,意味着经济方面的重大得失。虽然,项目管理的效果有时往往是非显现性的,容易为人们所忽略,但这种效果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资料分析表明,同期、同环境、同结构形式,各工程项目每工日完成工作量差异率可达10%-50%。在工程中应用项目管理技术,可大大降低成本,不仅使施工生产的经济效益提高,而且能使生产有序、稳定、协调地发展。实践中的成功实例主要有:鲁布格水电站引水系统施工、小浪底工程。应用项目管理技术,使施工指挥者有总体概念,目标明确,能定量分析问题,为正确决策创造了条件。

二、知识经济对项目管理的挑战及当前项目管理中的问题

(一)知识经济对项目管理的要求

正如人们所说,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知识时代已经来临。知识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已愈来愈明显,知识推动已成为现实现象。而中国传统项目管理是传统估算,盲目施工,多退少补的模式,其既不能将项目概算、预算、决算等重要的控制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化,它又显得缺乏活力。

知识经济的挑战,对项目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在项目管理的实施过程中要以高新技术来武装传统工艺,从一定程度上实现项目施工的工业化。其次,项目管理要全面转向信息化,尤其是要高度重视信息管理过程中的“反馈”活动的重要性。美国管理专家西蒙说:“没有反馈就没有管理”,反馈和控制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特征。再次,要善于运用知识化的资源来缓解工艺工业化对资源的需求,如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广泛运用等。最后,在项目管理的实践过程中,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具体的经济指标相结合,达到项目管理最佳经济效益值。

总而言之,就是要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最终实现项目管理的科学性。这是知识经济时代项目管理活动所面临的挑战,也是现代化的项目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必须首先明确当前项目管理所存在的具体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当前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项目决策者缺乏决策的科学性。决策者在项目施工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科学的决策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而当前的项目管理现状说明,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实践中的“干了再说”,花钱买教练的情况不在少数。项目决策人应从总体的大局出发,善于倾听不见意见,通过归纳假设演绎得出自己的科学结论。据调查,不少企业的施工管理是粗放型的,投标时无可靠依据,施工中顺其自然。这使得企业在决策中无依据、具体施工管理活动中又无章法,企业的经营活动因而就不会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其次,项目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缺乏整体视角和长远眼光,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经济的发展要依托于社会,以资源的过分消耗和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是不可取的。知识经济的到来带来了经济的快速飞跃,同时也助长了一些企业经营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管理思想。甚至有的企业不惜以牺牲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代价来达到所谓的经济目的。例如淮河流域小型造纸厂污染淮河水质问题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这种观点应该坚决杜绝。

再次,决策者对现代科技理解不深刻、利用不恰当。决策者利用现代科技,片面追求所谓现代化,如许多中小城市也片面追高层建筑越多越好就是一例,管理者应正确看待科技,使用科技,使科技真正地成为管理的臂膀,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车轮。

三、全面提高现代化的项目管理技术

如何应对知识经济对现阶段项目管理所带来的挑战,是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从宏观上,把握系统管理的思想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首先,要用系统论的思想建立项目管理的系统模型。根据系统论的观点,将一个项目看作一个系统,按系统的等级特性可以将之分为六个阶段,即六个子系统,它们是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施工招标阶段、施工段、竣工后物业管理阶段和残值回收阶段。根据系统分析,项目各阶段内部有自己的最小成本值。同时,考虑到各阶段在系统状态下会互相影响,如设计阶段的成果,即对施工阶段有影响,也对可行性研究阶段产生影响。同时,由于在系统的各个阶段中,它们是作为相互先后的工序,共同存在于一个系统中,所以可以对它们进行优化,进而求出最佳成本。

其次,要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进行项目管理。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危害后代人的需求,以破坏较少、代价较小的发展来达到最终目标。建筑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无论在哪个阶段都必须考虑到后一阶段的实施。实际上它是项目经济、环境和各阶段协调的三位一体的发展。

用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现代化项目管理是当今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建筑工程项目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现代项目管理的标志。我们知道,一个项目从它最初的可行性研究开始,就必须有全局的观念、综合考虑。在规划每一阶段计划的过程中,必须留有相应的灵活性,以便在该阶段实施过程中能有充分利用进一步获得的信息做出更细更有效的决策;另一方面,在本阶段实施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到对下一个阶段实施的影响,达到最佳综合收益。

施工过程中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需要不断地发掘和探讨。如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三原则规范项目管理行为,可以使用较少的资源达到同样或更好的效果;如施工中减少材料的二次倒运、落地灰的回收、废弃砖石作铺路材料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必将给项目管理注入新的活力,并产生一种全新的现代项目管理模式。

(二)从实施主体上,项目管理者要适应科技的发展趋势的变化

大规模协同合作的集团行为是知识经济对企业经营活动提出的崭新要求。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当前科技总体发展趋势是综合化、加速化、社会化。其具体表现为科技的种类相互渗透,科技发展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在加速增长。科技内部的科技工作者之间的关系已经由单兵独战转向需要大规模协同合作的集团行为。

项目决策者要尽快适应和学会三个转变。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项目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当前科技发展趋势,首先,项目决策人必须从专才向通才转变,这是科技综合发展的要求;第二,科技发展的加速化要求项目决策人要多掌握方法型知识,即从知识型学习走向智能型学习为重点;第三,科技发展社会化要求项目决策必须从纯粹科研转向社会型,利用科研与外部社会的相互影响,达到项目管理目标值的最佳实现。

为了适应这一转变的新要求,要提高项目决策人的素质,具体做法除了加强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素质教育外,还要实行全员的终身岗位教育,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三)从实施手段上,要应用科学技术手段促进项目管理现代化

项目管理要重视科学技术,利用国内外最新的科技成果,通过自力更生基础上的引进、吸收、消化、创新来保持技术优势,提高项目管理的科学性,进而实现项目管理的现代化。

借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加强项目可行性研究,并进行项目目标控制。进度、质量、投资三条主线对项目进行优化组合,科技先行提高决策水平。其次,要增加项目决策者的科技责任。一方面项目决策者要关注科技,但不能满足于纯枝术而要以科学人的基本素质来进行决策;另一方面,项目决策者需不断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杜绝“三拍”;同时,必须始终站在专业、科技应用的前沿,广泛应用、传播新科技,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另外,要大力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每一个项目都必须考虑到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项目管理中要创造有利于科技正面作用的社会环境,在物质方面给予支持,组织方面给予帮助,观念方面获得弘扬。

四、实践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通过实践来看,实施工程项目管理因受企业内部环境以及项目部自身因素的影响,项目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从项目管理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的角度来看,建设工程的项目法施工对推进建设工程质量提供了一个有效便捷的途径,特别是项目经营责任制和质量责任终身制的实行和完善,可以说是对工程质量起到了保证作用,但是项目施工是施工组织的最小机构,它的健全与完善取决于项目部自身的发展。我认为实践中具体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处理好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之间的矛盾,理顺企业和项目的关系

建筑施工企业虽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但是企业与项目在管理上的关系还没理顺,还没有真正形成企业主体对项目的约束体系,一方面是因项目管理重心下,企业的管理职能有所减弱,致使项目上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另一方面,有些项目经理大权独揽,随意指控,分配不均,根本不能调动项目部成员的积极性,难以保证施工过程的严肃性、规范性,也就无法保证工程质量。

因此,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理顺企业和项目的关系成为推进项目管理的必要环节。实行项目管理,目的是发挥项目短小精悍的优势,使企业从全面干预转向行使决策、监控、协调、指导、服务职能,保障项目经理顺利行使其职权,保证工程建设有序进行,推进现场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

(二)提高项目经理队伍素质

实行项目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工程质量,这就要求项目经理必须懂业务、善管理,既能抓住重点,又能调动项目部成员的积极性。而实际上有很多项目经理业务水平低,一个项目经理承包施工多个工程,或者是高资质项目经理承包工程而由低资质项目经理施工。这样不利于工程的系统和整体把握,从宏观上影响到了工程质量。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整体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推行项目管理,是促进工程项目建设重要的一步,它对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益地搞好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加强项目管理就是采取多种措施,充分发挥项目的优越性,发挥项目管理小而精、小而专、小而活的优势,提高工程的建设质量。

项目经理合格与否是保证项目管理成败的关键。提高项目经理队伍素质,第一是实行项目经理资质认证制度,要经过考试和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实现人尽其才;第二是实行项目经理答问制度,对任何工程的投标或承包施工,都应由评委根据工程特点和需要提出问题让项目经理回答,再根据回答问题的情况,确定是否中标或承担施工;第三是加强对项目经理的跟踪管理,通过详细、全面的资料,全面反映其管理水平,并运用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把外部压力变为内部动力,促进项目经理自身素质的提高。

(三)加强项目内部管理

项目内部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更是工程质量好坏的落脚点。加强项目管理首先是建立一支能打硬仗的领导班子,精诚团结,配合默契。加强项目管理,就是要坚持施权到位、管理到位、责任监督到位。其次是要求每个项目部在工程开工前编制项目管理大纲,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分包监控体系和经济约束体系,把工程项目质量落到实

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