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对科技的重要性

创新对科技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新对科技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新对科技的重要性

创新对科技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科技创新;设备管理;经济效益

一、前言

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设备的平稳高效的运行是企业安全生产,提质提效的基础保障,也是科技上的管理和创新,技术升级,完成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重要保证。如何在设备日益增多,规模日益扩大的现状下,保持设备科技创新,技术进步,让企业安全生产平稳有效运行是设备管理者探索的课题。况且,五普钻井公司从事行业具有野外独立施工、流动分散、多工种、多工序、立体交叉、连续作业的特点。由此,决定了钻井行业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行业。如何将钻井过程中的各类因素进行妥善管理,在保证工人的人身和国家财产安全的情况下,同时在经济效益方面获得最大收益,公司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科技创新和管理的功劳不可小视。

二、创新科技设备管理的目的

1.形势所需

随着华北石油局、华北分公司加快建设千万吨级油气田、深化企业改革,打好致密油气增储上产进攻战和我公司建设一流专业化钻井公司品牌战略及二次跨越式大发展,公司的管理体制、经营模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公司设备管理也在紧跟改革步伐,创新思路,探索前沿,并根据目前施工工区分散、环境恶劣,搬迁安频繁,设备人员流动大,队伍规模不断扩大,员工急剧增多,员工素质普遍偏低,设备的维护、操作、修理管理环节未有统一标准等客观因素加大了钻井设备管理的难度。设备管理创新上有待进一步突,虽然我们在钻井水平提速提效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设备管理工作为公司的效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仍然面临着一些设备管理的瓶颈,在设备创新管理还需进一步的提高。

2.节约成本

由于五普钻井公司钻井设备资产占固定资产的比重较大,设备价值较高,因此,设备提前报废,设备运行故障等因素均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公司成本控制上有待进一步挖潜。客观上,生产成本、人工成本上升的现象将始终伴随着我们的发展进程,降本压力长期存在。主观上,与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对照,我们的管理方法依然需要进一步完善,成本控制能力还有待提高。公司每年设备的维持费用(柴油、油、其他材料等)约占生产直接成本的60%, 2011年公司全年开钻126口井,完钻120口井,完成钻井进尺34.73万米,实现经营收入86102.8万元,发生生产经营直接费用34629万元,其中;设备发生维持费用为22162.56万元;2012年公司全年开钻120口井,完井111口井,完成钻井进尺39.77万米,实现经营收入140632万元,发生直接费用33648万元,其中:设备发生的维持支出为20182.8万元。对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加强和规范设备管理就是当前公司的挖潜增效重点工作。

因此,想要担当好企业之手的角色,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永远保持蓬勃向上的发展生机,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规范设备管理、构建人机和谐、夯实安全基础”为工作思想,进一步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将创新贯穿于设备管理的始终,运用发展新思路促进工作新突破。

三、科技创新优化设备管理的具体措施

1.细化油水基础管理

油水之于设备就像血液之于人体,血液的健康决定身体的健康,油水的良好决定设备的”健康”。公司这几年在油水管理方面注重细节、注重实效、力求规范,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突破,管理水平有了大的提高。

2.自主设计“两房”,降低风险,提升应急处置速度

(1)配置标准索具并设计索具专用房,房内按照索具的长短、粗细设计不同的支撑架钩,不仅利于索具的分类存放,还有利于索具的维护保养,免受割磨和拉伤,有效减少搬迁安带来的风险。

(2)自主研发设计加工多功能消防房,用于野外作业队伍消防器材及安全气防设备设施集中放置、保存的多功能房体,不仅利于取用方便,还有利于集中管理,大大提高了野外作业施工队伍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速度。

3.自主设计“两器一表”, 提升设备本质安全水平

(1)钻机气路防冻酒精加入器有效解决了机械式石油钻机在超低气温时使用空压机压缩空气的过程中,气路执行阀件易产生冻结而导致阀件动作失灵,钻机失控的重大隐患。这项设计还获得了国家专利。

(2)油加注器具备多套独立的加注系统,真正实现了加注油品专管专输、全程密闭,有效避免可能受到的污染和油品混用,现已申报国家专利。

4.创新泥浆池结构

在现有泥浆罐和泥浆池的基础上,改变泥浆池结构和泥浆循环路线,在保证泥浆性能的前提下,采取循环再利用的方法,有效减少淡水、泥浆药品使用量,基本实现了外排泥浆总量减少30%以上,部分固控设施停用,平均降低负荷150千瓦,在提高钻井机械钻速、节能减排、降本增效上收到良好效果。集团公司焦方正副总裁视察50175井队时,对五普的泥浆池结构改造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5.促进信息交流便捷化

人机之间的交流,坚持状态检测,积极应用新技术,提高状态检测能力,及时了解、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通过油品检测统计分析设备的磨损趋势,根据状态及时维修和改造。

建设信息网络是“信息交流”的结合面,在原有电话、手机、E-mail交流平台的基础上,建立设备管理QQ群,作为设备管理的平台。员工在群中可以随时申请、验收、反馈各种设备问题,这让以往繁琐的工作变得轻松。每周一次的《设备管理通报》及时通报各队的设备问题的解决办法、各单位的管理不足、发生的设备故障,使设备管理工作更具时效性。实现管理资源共享、设备信息互通、人机交互便捷信息。将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延伸至各基层单位,便于各基层单位实时录入相关设备数据及随时查阅设备信息。信息反馈的网络化使服务一线更加便捷,从而提高了设备管理效率。

6.责任制上创新,细化,用责任强化执行

通过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凡是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度工作落实得好,我们的安全形势、安全状况就好,反之情形就比较差。为此,我们对公司各类岗位管理人员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在围绕“有责、知责、对责、尽责”的思路上,着重推行了以四级责任书、一个责任区手册、两个检查表、两个考核办法为主要内容的“4122”工作方法,以责任书形式将安全生产责任分解落实到各部室、基层单位,基层单位再以责任书形式落实到班组,班组落实到岗位和个人。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员安全监管责任网络,使安全工作目标层层得到分解,安全责任落实到了各个岗位。

四、科技创新优化设备管理取得的成效1.生产经营稳步增长

2010年公司全年开钻96口井,完井92口井,完成钻井进尺270671米,实现经营收入60284万元;2010年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55吨标煤下降21.8%,较2009年下降38.6%,圆满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2011年公司全年开钻126口井,完井120口井,完成钻井进尺347295米,实现经营收入86448万元;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0.43吨标煤,为局下达万元产值能耗0.545吨标煤指标的78.9%。

2012年公司全年开钻120口井,完井111口井,完成钻井进尺397721米,实现经营收入140632万元;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0.38吨标煤,为局下达万元产值能耗0.43吨标煤指标下降0.05吨标煤。

2012年,五普荣获集团公司提速提效先进单位,包揽了局、分公司鄂北工区和甘陕工区钻井业绩前五名;多次创造并刷新钻井纪录,各工区均走在钻井提速提效的前列,先后15次受到局、分公司贺电表扬.2012年公司综合钻井实力在华北市场排名第一位,先后14次创造并刷新华北工区新纪录,收到华北局、华北分公司15封贺信。

2.钻井效率大幅提升

鄂北工区50175HB钻井队施工的DPH-61井,完钻井深3927米,水平段1100米,井底位移1520.68米,钻井周期26.08天,完井周期30天,建井周期37.13天。创鄂北工区水平井钻井周期、完井周期、建井周期三项最短纪录。同时该井还创造了水平段机钻最短纪录:17.53m/h;全井机钻最快纪录:16.09m/h。

宁东工区30521HB钻井队承钻的NP17井,是华北分公司在宁东工区布置的一口以延安组为目的层的二级结构水平井,其地层复杂多变,该井队加强生产管理和各个部门配合下,实现生产运行无缝化衔接,最终以钻井周期20.58天,井深2410m,平均机械钻速8.66m/h,水平段长213m,井底位移443.07米,创宁东工区水平井延安组钻井周期最短纪录。 并激发工区其他两支钻井队展开比学赶帮超的热情,3支井队38天里连创7项钻井纪录。

3.节能减排效益明显

经统计,上文提到的创新泥浆池结构基本实现了外排泥浆总量减少30%以上,部分固控设施停用,平均降低负荷150千瓦;油水管理设备有效的将油品数量从10种减少为6种。2011年完成钻井进尺35.3万米,实现总产值8.6亿元,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0.43吨标煤,为局下达万元产值能耗0.545吨标煤指标的78.9%,较2010年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55吨标煤下降21.8%,较2009年下降38.6%,圆满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4.安全生产水平有所提升

2011年,五普安全工作态势平稳、亮点突出、硕果累累。在局、分公司一、二季度HSE综合大检查中,分别排名第二、第三,其中,五普鄂北工区、甘陕工区、宁东工区、东北工区在“安全卫士”评选、基层队HSE试点等活动中表现突出,在局、分公司历次检查中,多次获得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

五、对五普钻井公司实施科技管理和创新的建议

创新对科技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科技中介组织 作用机理

科技中介组织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扩散、成果转化以及创新资源配置等专业化服务的机构,属于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是市场经济中联系科技与经济的重要纽带,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科技中介组织作用机理不是很清楚的条件下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技中介组织难以发挥其功能。基于此,提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科技中介组织作用机理研究,这对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自主创新的能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打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升级版具有重要意义。

1.国内外文献综述

国外在科技中介组织相关研究中,Levy等(2009)调查了1990年到2002年间1000多家欧洲企业和LouisPasteur大学的合作经历,分析了产学研合作的形成途径。Gonzalez和Pazo借助实证分析结果证明,科技中介组织可以影响到制造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国内在科技中介组织作用机理的相关研究中,一方面,主要围绕科技中介组织的重要性以及科技中介组织与企业、大学及科研机构合作等展开。在相关的系列研究中,简兆权、刘荣(2010)从科技中介组织在区域创新系统的功能定位出发,遵循知识生产到知识应用的过程,探讨了科技中介在不同知识转移路径的作用机理及各路径的运行机制。王庆金、周雪(2010)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科技中介组织与政府、企业、大学及科研机构的协同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孙庆(2012)分析了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网络化演进过程,研究了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网络化机制和建设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看出,目前国内外对科技中介组织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产学研合作的内涵、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和形式以及科技中介服务平台与创新主体合作的重要性等展开,对科技中介组织作用机理的研究成果不是很多。因此,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科技中介组织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

2.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科技中介组织作用过程

根据当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形式,科技中介组织所发挥的作用可以用逻辑图形来表示,在这里利用椭圆图形的大小表示某产业发展的周期过程。如下图所示:

A图:

在某产业进行创新活动的初期,通常是组织内部的创新,不与外界相联系。从A图可以看出,进行内部创新的产业会取得一定的成就,产业有所壮大。但是逐渐地随着外部环境竞争的加剧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内部由于缺少知识资源的有效支持,产业逐渐萎缩,最终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B图:

从B图我们可以看出,某产业和科研机构、高校以及政府联合起来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因为科研机构和高校是产生科研成果的主要地方,而这些科研机构并不能把专利成果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某产业与科研机构、高校以及政府联合起来,通过政府有效地支持政策,转化其成果,因此整个产业会不断地到壮大发展。但是,由于在产业、科研机构、高校以及政府之间缺乏一个稳定的协调组织,无法将三者的合作政策有效贯彻下去,因此从长远来看,逐渐壮大的产业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还是避免不了走下坡路的命运。

C图:

从C图我们可以看出某产业与科研机构、高校、政府通过科技中介组织联合起来进行创新活动。通过科技中介组织,产业可以得到科研机构、高校的成果支持,得到政府的政策、资金帮助,整个产业不断的壮大起来。科技中介组织充当的就是一个协调的组织,使得某产业能够得到科研机构、高校、政府稳定且源源不断的支持,因此整个产业能够不断地发展壮大。由此可以看出通过科技中介组织的作用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3.科技中介组织参与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建议

3.1 高度重视科技中介组织参与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科技中介组织应当与政府积极沟通,参与管理创新。科研机构和高校应积极向科技中介组织提供技术信息、可转让的科技成果,企业要向科技中介积极提供需求信息。大学及科研机构要向科技中介组织进行技术传播以及转让,科技中介组织向企业提供孵化服务、信息咨询以及技术创新服务,助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降低企业技术创新成本。要根据不同产业的性质,制定科技中介组织参与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激励政策,不断拓展产、学、研合作范围。

3.2 政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完善科技中介组织参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制度安排,开放和共享联盟成员单位的仪器设备科技、数据等科技资源,实现资源整合。要从保护知识产权、企业技术秘密、无形资产、技术成果入股分红等方面形成一系列的政策来促进科技中介组织参与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现风险共担与利益共享相协调,建立良好的风险共担与利益共享机制。

3.3 建立信息网络发展的激励机制

加快建立公共科技信息服务网络激励机制,加强科技中介组织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主体信息交流与合作。建立科技中介组织与科研机构、高校以及企业等联盟主体协同发展的网络体系,建立广泛协作模式。在公共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平台上,及时了解并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科技信息,同时也将本土的相关信息对外公布,从而使产业联盟主体及时了解科技创新动态。

创新对科技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工商管理;科技创新;策略

1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分析

据悉,企业的工商管理内容主要是企业通过新型管理方式来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企业资源主要包含企业可流动的资金,企业通过应用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对企业资金进行利用,确保企业市场活动与经济活动向良性的方向发展。目前,国内很多企业依然使用传统管理的模式,或者是模仿成功企业管理的模式,并没有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管理方案,没有及时对传统管理的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致使企业自身竞争力得不到提高,以至于无法在新时期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严重阻碍了企业长期发展。此外,企业的工商管理需要把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充分结合工商管理的知识和企业实践,制定企业的工商管理方案,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工商管理中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对工商管理进行科技创新,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笔者将分别从这三方面进行阐述

2.1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

工商管理科技创新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增强,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根据市场特征来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构建一套适宜的管理模式。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就必须在创新管理方面下手,促进企业服务质量的提高。

2.2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据笔者调查,目前很多企业为寻求发展,对工商管理模式予以创新,均促进了企业走上成功之路。

2.3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工商管理科技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企业通过科技创新获取了很多利润,这也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

3工商管理科技创新战略措施分析

3.1完善工商管理监管制度

对于企业发展而言,监督与管理机构对于企业的工商管理有着重要作用;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来看,企业基层员工比市场更重要。企业要想取得成功,需要员工努力与付出。因此,企业需要制定监管制度,明确每一个员工的责任、权利,一些对企业发展有贡献的员工,需及时给予相应的奖励,一些对企业发展不利的员工,需要进行惩罚,这样可以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而且企业制定管理制度,可以保证管理执行有据可依,从而促进企业发展与进步。

3.2重视创新管理人才培养

如今,我国的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在工商管理方面还没有一个新的认识,还不具备科技创新的理念,还没有对科技创新有新的认识。企业高层管理者要积极树立“科学管理乃兴国之道”的思想,培养各种专业人才,尤其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这类人才可以辅助企业实施管理、营销与规划,并且专业人才可以及时、准确分析企业发展中存在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并指出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提出企业发展战略。通过培养专业人才,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改善企业薄弱的环节,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3.3朝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内企业国际地位在不断提高,并且国内企业知名度也在提高。因此,企业应该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加大企业产品的国际影响力,加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建立企业特色文化。要想国内企业的工商管理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需要具备现念与国际意识进行企业管理与实践,进而促进企业发展与进步。

3.4建立职业化工商管理队伍

企业要想稳定、可持续地发展,需要组建一支工商管理队伍,提高企业管理的制度。若缺乏工商管理的队伍,会导致企业人力资源应用受到影响,导致企业人才效用得不到发挥。因此,企业管理制度需要全面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充分发挥企业市场竞争的优势;明确企业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自身责任,制定奖惩制度,从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4结语

创新对科技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林业技术;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060(2016)02-0046-01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而科技创新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当前,各类先进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国民经济的增长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林业发展也不例外。现代林业更好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为整个林业发展构建一个良好的建设环境,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促进林业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1林业技术创新对于林业发展的重要性

1.1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效益

当前我国许多林业产品,依然是沿用传统林业种植方式,这使得林业产品的生长繁衍期过长、产品抗病虫害能力较低,产品质量较差,影响了林业产品的经济效益[1]。基于这种现状,现代林业必须研发新产品,对旧产品及时更新,提高产品的质量。林业所研发的新产品,能够有效的提高林业产品的产出效率,还能改良林业环境,对于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2加快林业的绿色化进程,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林业的发展情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林业产品的成活率较低、花期受到限制、授粉效率低、光合作用不足等问题。由于我国传统的林业管理,主要采用的是粗放型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无法对林业产品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光线、养分等要素进行有效控制。而通过对林业进行科技创新,通过高效、自动化、数字化的管理设备对林业产品的生长环境进行有效调控,可以改善这一问题,同时通过科技创新,将森林资源培育技术、荒漠化防治技术、森林灾害控制技术等其他技术同林业的发展相结合,能够促进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相辅相成,进而促进现代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3调整林业产业从业人员结构,解决林业区就业问题

我国传统的林业产业从业人员,在从事林业工作时,承担的工作量较大,而且工作可控度较低。而创新林业技术,则降低从业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林业产业工作人员的效率,同时,通过先进科技的融入,也有利于林业产业培养一批具备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林业人才,进而促进林业整体从业人员的素养,也有利于推动我国林业的发展。

2我国林业技术创新的有效策略

2.1完善技术创新机制

目前,我国林业主要面临着森林资源锐减、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不高、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林业产品科技含量低等问题,导致我国林业缺乏市场竞争优势,制约了林业的发展[2]。而从市场角度出发,当前林业的发展现状,不能适应经济快速增长的社会需求。然而归纳其主要原因,林业缺乏一套完善的创新机制。我国林业技术和林业产业技术严重脱节,林业经济成果较低等问题,使得林业科技滞后导致的问题渐渐凸显出来,并影响着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提高林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建立完善林业创新机制。林业企业必须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将科技创新确立为林业企业发展的主体地位,同时注重引入市场机制,将科技融入林业的发展过程中,推动林业的不断发展。林业完善技术创新机制,还应该注重调整林业科技的布局,加强林业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林业科技创新的宣传,注重建立林业科技院校等。当前,我国林业企业的研发投入人力度较少,规模也较小,林业创新主体还尚未形成。而目前高科技林业研究人员,往往集中在科学院所和高等院校中,由于评价体系的限制,使得林业科研成果的转化率较低。因此,林业应该要注重实施各类激励机制,加大科研人员对相关技术成果的转化率,促进林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2.2加强林业生态技术创新

林业生态技术创新和林业产业技术创新,有着明显区别。林业生态技术的运行机制较为特殊,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系统更加注重生态性、公益性等特质,其整体发展的效果能够使整个社会全体人员获益。因此,林业生态技术创新,不仅是林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整个社会应解决的问题,更是各级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总体而言,各级政府部门承担着林业生态技术创新的重要任务,我国在1998年,出台了《森林法》,该制度建立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用于保护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在制度中还规定了补偿基金的使用权限,必须专款专用等,为森林资源的经济补偿提供了必要的法律根据[3]。基于这些特点,林业生态技术创新,笔者认为,可以有必要的建立生态技术创新基金,保障林业生态技术的顺利实施。通过加强林业生态技术创新,改革传统林业产业技术创新模式,能够提高林业技术创新的活力,提高林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林业的不断发展。加强林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林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林业真正的落实技术创新,对林业从业人员的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林业企业要注重加强林业人才队伍建设,注重积极培养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从业人员,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强化林业产业教育的战略地位,提升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推动林业技术的不断创新。林业产业在选择管理人员时,要注重选择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较高林业技能的人才,组成林业管理人才队伍,为整个林业科技创新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3结语

林业技术创新,是我国林业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在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推动林业的科技创新,要适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增强林业科技创新的动力,推动林业的不断发展。同时,林业科技创新,要注重以教育为依托,提高林业产业从业人员的素养,以科技为立足点,完善林业创新机制,加强生态技术创新,促进现代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海兰,朱波.创新林业技术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7):265-265.

[2]高山.创新林业技术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J].科学种养,2014,(3):257.

创新对科技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一、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和促进现有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的重要性

在科技创新水平既定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地提升现有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与转化效率就显得尤其重要,因为这不仅有利于节约大量的科研资源,而且有助于提升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和促进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可见,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业科技,特别是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有关各方应在进一步促进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同时,充分地认识到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的重要性及其现存的不足之处,并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应对,以提升农业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而有效地推进各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业科技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支撑作用,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然低下,农业科技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水平相对低下;二是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效率较低,已有的农业研发成果难以及时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本文将主要针对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问题加以探讨,并据以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至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问题将另文加以探讨。

二、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效率低下的原因

第一,有关各方对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近年来,随着各地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科技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性,但仍有不少人还存在着“重研究,轻转化”的错误认识,即只重视科学技术初始阶段的研究和探索,却不注重于已有科研成果的推广与转化。

第二,经济发展对农业科技的实际需求与农业科研活动之间难以实现有效的衔接,致使新农村建设所需的技术难以得到有效的满足。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而致使科研活动与实际的农业生产需求之间形成了“两张皮”,并最终有碍于农业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第三,农业科技推广与转化体系不完善,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究其缘由,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农业科技支撑不力,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导致农业科技贡献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农业科技推广与转化体系不完善,导致大量的农业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

第四,政府宏观调控措施不完善,影响了农业科技推广与转化的效率。当前,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市场机制应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但市场调节并非万能的,也有失灵的时候,特别是对于农业科技成果这一具有鲜明特点的对象,更不能纯粹地依靠市场机制,各级政府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加以引导,以提升其推广与转化的效率,从而满足新农村建设对农业科技的需求。

三、新农村建设中促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的建议

一是增强转化意识,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正如前面所述,目前,导致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相关主体对其重视不够,不少人在思想上仍然存在着“重研究,轻转化”的倾向。首先,应通过大众媒介的宣传和引导,增强相关主体的科技兴农意识,应特别注意增强各方主体的科技转化意识,让他们真正地认识到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对农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作用,以增强其促进农业新技术、新成果转化的自觉性和紧迫性。其次,要通过深化改革,解决农业科研单位存在的“只重研究,不重转化”的思想认识问题,要促使科研单位按照“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在深入研究和充分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的系统开发,并注重这些研发成果的推广与转化,关注运用这些研究成果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的销售情况和售后科技服务情况。

二是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机制。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主体的共同参与,其中既有作为科技需求方的农业企业、广大农民和其他主体,又有作为成果提供方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相关主体,还有那些专门从事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服务的机构及人员,以及政府的相关部门。

三是强化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众所周知,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在我国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科技应先行。而科技的研发、推广与转化,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因此,为充分地发挥农业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就必须尽快地形成一支由科研项目的研发、研究成果的推广与转化,以及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等相关人员组成的庞大的科技队伍,并最大限度地发挥相关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农业科技的研发、推广及转化等相关工作中,从而促使农业科技由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以真正地发挥其“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四是应促使农业企业成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转化的主体。农业企业成为经营性农业科技项目研发和推广转化的主体,这既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在过去的旧体制下,农业企业所需要的科技成果主要由其主管部门提供,企业普遍存在着依赖思想,缺乏自主研发和推广转化的动力和压力,这种情况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痕迹,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新农村建设对农业科技多样化的需求和农业经济增长的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