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java职业教育培训

java职业教育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java职业教育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java职业教育培训

java职业教育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软件工程;秦皇岛;校企合作;模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9-1976-02

自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快速地发展,很多国内外的企业都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此时,严重匮乏高质量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了这些企业的发展阻力,也成为了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阻力,导致了企业和国家整体的竞争力有所下降。高校的教育使得学生得到了基础知识和基本专业技术的教育,但是距离进入企业,适应真正的日常工作,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练。此时,如果企业提前介入高校教育,对学生进行实习和训练,就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工作,领会企业文化,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

1 简述校企合作中的内涵和背景,以本次软件人才培养实训工程为例

校企合作的概念是由学校和企业双方都主动的、共同参与的一种技术性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校的技术教育质量能够得到保证,素质教育质量也能够上升,企业的生存和长远发展在其中也得到了有效的保证,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在东北石油大学与东方罗尔的合作的例子中可以看到,其二者关系可以被分到“技术服务”的校企合作模式范畴中。“技术服务”校企合作模式的内涵就是高校在结合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后,根据企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来对高校学生进行知识、技术的教育。这些教育内容是由企业指定授权的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师进入高校来完成的。“技术服务”模式的校企合作能有效地调动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也有利于高校学生的技能专项提升,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

本次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软件人才培养计划,其背景清晰,理由充分。自从1995年java技术推出以来,10多年间Java/J2EE已发展成为最流行的软件开发平台。就目前主流开发的技术而言,Java所占的比重无疑是最大的,不论是在大型的企业级应用、桌面应用及消费性电子产品中都能看到Java的身影。在这个大环境下,根据互联网络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已达30万,并且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在未来5年内,合格软件人才的需求将远大于供给,其中对Java工程师的需求达到全部需求量的60%~70%,具有3~5年开发经验的工程师,平均年薪能够达到10~20万元。

从本例可以看出,东北石油大学的教育计划和需要Java技术软件人才的企业不谋而合,从而在这一大背景下,初步达成了促进高校Java软件学习,并把人才输入到软件企业的目的。通过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模式,使学生的潜能得以挖掘,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环境,尽快掌握基础和创新技术。

2 校企双方的需求与职责

随着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使得高校的教育目标与企业的扩张需求联系起来,并且这样的联系愈加密切。最终,校企合作概念的提出使得高校与企业之间架起了便捷而清晰的桥梁。

高校在校企合作中的位置在于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往更专业、更深层次的知识中去钻研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具有过硬基础技术的人才,另一方面使创新科研人员得以脱颖而出。不仅如此,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素质教育也一样都不能缺失,这样学生才能具有完整的人格,这样的教育也才能算是合格的教育。在提高高校的整体教育质量时,需要首先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落实授课制度,使得高校能够建立起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升中青年教师骨干的能力。其次是要培养有特色的优势专业,这要求高校要跟随社会规律的变化,紧随市场的需求,在配备质量优秀的教师后,随时地、灵活地开展各种新兴专业。但需要注意的是,高校培养的人才,通常需要一段时间的实践才能检验出教育的真正水平。

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需求很明确,就是提高企业的利润。这要求企业要提升其知名度,打造独特的企业文化,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企业要看到高校在培养人才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要用长远发展的眼光审视当前形势,力争找到与高校的利益共同点。除此以外,企业要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这些社会责任不但包括了保护社会环境、支持当地社区,还要鼓励高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高校和企业之间要做到关系紧密而和谐。由于国家政策对校企合作的政策尚不健全,所以更要认真对待合作意愿,合理设计合作目标和内容,尽量双方协调,达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要认识到校企合作是一种将创新科技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行为,具体体现在将高校的课程体系与企业职位相对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学校中的知识进行实践培训,最后转换到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和管理环节中。

3 校企合作的意义和未来发展趋势

校企合作的最重要意义就是不但要顾及高校教育的完整性和技术的专门性,还要顾及企业的发展需要,才能真正意义上不浪费教育资源,提高高校学生的有效就业率。相信在此次的培训之后,高校的专业群将被建设、完善,有利于保证学校教育的专门性和有效性,同时加强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了良好的企业风气。学校和企业的合作经验将有所增加,为下一次的合作或者长久的合作打下基础。

其次,校企合作的意义是使学校和企业获得双赢,学校提供教学场地等硬件设施,企业提供教师和必要的设备支持,而最后双方都能在这场合作中获得相当的利益。但是事实上的校企合作中发现,很多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支出与收入不成正比,特别是对于人才的不可度量性,或许需要一段时间的工作后才能发现问题。所以,校企合作主要取决于企业的态度。在未来,设想的最和谐的校企合作应该是“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即高校利用其硬件设施(教室、计算机、多媒体设施等等)与企业共同投资先进的培训设施和设备。在长期稳定的合作中,学生甚至教师都可以直接参与企业的设计、生产、改造等等环节,这样企业就得到了稳定的人力资源。此外,通过人力资源的更新,企业的研究、生产、经营都能得到不断的更新。

对于与大中型企业进行合作的高校而言,企业能主动地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这类企业与高校进行合作的模式一般为“订单式”培养。由于这些企业财力雄厚,可以通过投资、提供教育地点等等方法来搭建属于自己的校企合作平台,降低校企合作对企业所带来的管理成本及风险,也同时解决了高校教育资源不足情况。

对于地方中小企业而言则以本案例为代表,更倾向于聘请第三方专业教育机构,按照企业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计划。其中,中小企业通过与高校的合作,其创新资源有所增加,所以也非常有利于企业的自身发展。

4 总结

校企合作有其固定的模式,通过构建双方利益结合点,整合教育与实践资源,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培养,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校企合作不但有利于职业院校的基础能力建设、专业建设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 有利于职业院校学生提升职业技能和拓展就业渠道, 有利于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选择。

参考文献:

[1] 王晶.校企合作[J].人力资源管理,2013(12).

[2] 刘晓明,杨如顺. 高职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及模式选择[J].职教论坛,2003(14):30-31.

[3] 石丽敏.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7(12):81-84.

java职业教育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课程体系 岗位胜任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a)-0248-02

2013年6月,《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在北京正式,这份就业蓝皮书由麦可思研究院独家撰写。报告中给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黄牌警告,延续了历年来计算机专业就业堪忧的现象[1]。而与之截然相反的是,近年来,IT职业教育培训市场异常火爆。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2000年以后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更新过慢,学生缺乏实践动手能力,所掌握技能满足不了行业需求。

“胜任力”这个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Clelland)于1973年正式提出的,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2]。

岗位胜任力是指胜任岗位工作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体现一个人的能力和素质,需要建立相应岗位的素质模型和任职资格标准。素质模型是影响一个人工作成效的最深层的因素,是一个人工作的动机和工作动力的体现;任职资格主要是胜任岗位工作的行为能力,指具体履行岗位工作职责的具有不同层次的能力[3-4]。

以岗位胜任力为培养目标对于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将形成良好的指导作用,会让学生自己知道为了适应某个岗位,自己应加强哪些专业技能和素质的训练,会让教师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项目案例来进行教学,所以建立多个方向的计算机专业岗位胜任力模型对于指导整个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将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1 计算机行业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该文作者对计算机专业优秀毕业生一一进行行为事件访谈,同时结合对计算机人才招聘企业及IT项目经理进行问卷调查最终建立了计算机行业岗位胜任力模型。该模型由成就与服务、专业知识与技术、行业技能、个人特质4个维度以及13项胜任特征组成,具体如图1所示。

2 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新建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设想

2000年以后新建本科院校将转做高等职业教育,所以这些计算机专业教育主要面向计算机应用,设置的总体原则是厚基础、重实践、产学结合。课程的深浅程度和范围的宽窄程度必须紧密联系于学校具体的办学方向、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具体定位。这里所说的应用是建立在专业理论基础之上的,没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应用的后劲将会不足,势必给计算机应用知识的更新带来困难。专业理论基础越坚实,在各领域的应用也就越深人;专业课涉及的知识面越宽广,学生的发展空间也就越大。围绕这个方案,我们对基于计算机行业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新建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设想如下:

(1)重视公共及专业基础课程体系的建设。

由学习能力、演绎思维、认真严谨、专业知识这4项岗位胜任特征即可反映公共及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在高校中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实现“思维方式的数学化”。对实现思维方式的数学化起主要作用的并不是有关课程中的计算及其熟练程度,而是各种反映事物抽象概念的定义、反映事物内在规律的定理及其推演证明方法。今天,虽然许多人能够完成大量计算机应用的任务而并不需要很多的数学训练,但这不等于说计算科学不需要高深的数学,原因是仅凭直觉和经验就能顺利处理的那些问题,不仅说明了这些问题是足够简单的,而且还由于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所做的大量前期工作使得其中一些原来困难的问题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已变得较为容易。在教学中一方面专业基础课应有其成熟和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另一方面需要不断更新其内容和技术背景。而公共基础课程体系中英语应该着力于培养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及阅读行业英文文献能力,而数理逻辑、代数应主要着力于计算思维的培养。

(2)硬件课程应整体减少。

目前计算机科学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难点,是硬件课程的设置问题。硬件知识体系本身非常丰富,但是硬件课程多了,又削弱了计算机科学专业的特色。引用Randal E. Bryant 的一段话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我们的学生中几乎没有人有机会构造计算机系统。而大多数学生,甚至是计算机工程师,也要求能日常使用计算机和编写计算机程序。所以我们决定从程序员的角度来讲解系统,并采用这样的过滤方法:我们只讨论那些影响用户级C程序的性能、正确性或实用性的主题。

(3)涵盖多门课程的工程项目课程课时数和数量的增加。

为了实现岗位胜任力中项目经验、万行标准代码编写、团队协作、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培养,计算机专业必须加大工程性课程的开设力度,NIIT教材中,大量的篇幅是“常见问题解答”、“独立实践”等练习和讨论,每章结束时还有一定数量的“附加练习”。让学生运用已学到的知识编写大量的程序,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用人单位要用一个人,往往先看他能否熟练地编写C、C++、Java等语言程序和使用相应的工具环境,这方面基本功是否扎实。不少大学毕业生或研究生工作不能立即上手,往往就是工程实践能力匮乏的问题。

(4)新技术及时引入课堂和教材更新快速。

国内很少将最新的技术及时引入课堂讲解,教材也一般要比人家落后2到3年。IT发展这样快,晚了用处不大了!目前,市场上见到的大都是公司的技术材料介绍,而不是教材,不适用教学。另外,IT领域的新方向能及时在NIIT(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教材上得到反映。

NIIT教材设置的确体现了IT技术的发展方向。学生出来后能马上进入角色,投入到工作中去,而目前中国很多IT职业教育也是一样,新技术培训和教材更新都很迅速。

(5)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推行“问题式+任务式+启发式”教学方法,精选练习题,加强实践以及建立“网上辅助教学环境”等方法可以使得学生易于进行自学、练习、同学间交流、向教师提问、考试等,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编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师资队伍的建设。

上述岗位胜任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所以建设一支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是搞好计算机本科教育的有力保证和前提。为此必须从多方面提高教师水平,拓宽教师知识面,加强的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多外请一些有着丰富项目经验的程序开发人员来校教课等。

(7)引入职业素养课程。

为了实现岗位胜任力中主动性、影响力、成就导向、自信心、责任心等方面的培养,必须引入IT企业的职业素养课程,多开展素质拓展活动,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4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岗位胜任力构建新建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有利于帮助作为岗位准员工的高等院校学生合理评价自己的能力,寻找适合自身的岗位,挖掘自己的潜力,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使得高校可以很好的与企业对接。岗位胜任力与课程的对接,是为企业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解决了高校毕业生再去IT培训机构回炉的问题,又保证了企业岗位的绩效最优化。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是新建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的一条新路,具有长远意义。同时,上述方法的探讨与实施都需要教师的努力和领导的主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才是培养学生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 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13)[M].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 MeCelland D 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ehologist,1973(28):l-14.

相关期刊更多

西北国防医学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3-6个月

兰州军区政治部宣传部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浙江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