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集成电路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半导体;分立器件;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TN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20-0042-02
0 引言
中国微电子行业分为半导体功率器件产业和功率集成电路产业,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属于资金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市场辐射性强,延伸度深。中国半导体分立器件产业作为半导体产业的分支,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它不会被集成电路替代,在家电、通信、电力、国防工业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与功率集成电路产业主要为国外厂商所把持不同,国内功率分立器件行业受技术、资金、产品认可度等因素的制约相对有限,因此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2008年以来经济危机对整个中国半导体分立器件产业产生不小的影响。本文就经济危机下中国半导体分立器件的“过去”、“现状”以及“未来”作以下分析。
1 历史背景
中国半导体分立器件产业历经了60年的辉煌历程,成就了中国半导体分立器件业制造基地的地位。从上世纪50年代的初创到70年代的成长;从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到90年代以后的全面发展;21世纪始中国加入WTO,为我国半导体分立器件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2009年我国分立器件产销的一大亮点主要得益于全球电子整机对节能、环保需求的不断增长,这一方面带动了分立器件产品的需求增长,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市场产品结构的快速升级。
从全球市场来看,分立器件市场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市场,未来市场规模增长在10%以内。据IC Insights报告显示, 2006年增长3%左右,2007年进一步增长9%,1990~2010年市场的复合年增率为8%,2010年将达到157亿美元。
从国内市场来看, 2006年增长率为19.2%,销售额为325.3亿元。据CCID预测,受汽车、节能灯及通信(3G)等行业增长带动, 2006~2009年中国分立器件市场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销售量和销售额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4.5%和19.3%。经过60年的发展,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分立器件市场,2009年市场规模已经达到643.8亿元,其在全球市场中所占份额已经超过40%。
到2010年,中国分立器件的市场规模将达到4 341.53亿只,销售额将达到1 557.55亿元,届时中国分立器件市场将占据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
总之,半导体分立器件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市场发展平稳,产品更新换代慢,销售额以强劲的势头不断增长[1]。
2 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分立器件虽然前景非常广阔,但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分立器件产业地区分布相对集中;分立器件产业特点是五多五少,即:中小型企业多,大型企业少;民资企业多,外资、国资少;中低档产品多,高端产品少;重复生产多,冲击型生产少;弱势企业多,强势企业少。针对这些问题,有5大对策应对挑战:
1)打破门户理念,加大半导分立器件产业链的整合;2)通过产业振兴规划,积极呼吁分立器件产业政策,努力在高端产品上实现突破;3)通过行业协会的协调,改变压档压价、无序竞争的局面;4)拉动内需等政策为产业发展带来阳光;5)节能环保、技术创新,拓展和提升产业竞争力。
3 发展趋势
3.1 分立器件的特点要求
首先,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始于分立器件,是半导体产业的最初产品;其次,分立器件种类繁多,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和不可替代性,并具有技术成熟、可靠性高、成本低且采购渠道和资源丰富等特点,特别是在不能集成的功能中,分立器件起着关键作用。
3.2 我国分立器件的消费需求
从市场来看,当前全球分立器件市场总体保持稳步向上,而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市场表现得犹为显眼。在分立器件市场稳健增长的背后,其首要推动力便是消费者的需求,特别是消费者对移动电话、液晶电视、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以及各种白家电产品的需求。
3.3 我国半导体分立器件发展热点
分立器件将向微型化、片式化、高性能化方向发展;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迅速增长;功率分立器件大有作为;新型半导体分立器件依旧是分立器件芯片生产企业研发与生产的方向。
3.4 分立器件的发展趋势
事实证明,半导体分立器件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半导体分立器件通常总是沿着功率、频率两个方向发展,发展新的器件理论、新的结构,出现各种新型分立器件,促进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一是发展电子信息产品急需的高端分立器件,如Si、GaAs微波功率器件、功率MOS器件、光电子器件、变容管及肖特基二极管等;二是发展以SiGe、SiC、InP、GaN等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为基础的新型器件[2];三是跟踪世界半导体分立器件发展趋势,加强对纳米器件、超导器件等领域的研究;四是分立器件封装技术的发展趋势仍以片式器件为发展方向,以适应各种电子设备小型化、轻量化、薄型化的需要。
4 结论
从发展趋势看,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分立器件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中销售额度所占比例正在逐步下降,分立器件产量和产值的增长速率要低于整机系统的增长速率。另一方面,整机系统的快速发展,也为分立器件行业提供了新的市场商机。整机系统进一步向小型化、集成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对分立器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片式贴装器件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3]。
事实告诉我们,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分立器件行业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要在国家急需的整机产品中当好角色,必须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并实现自主创新,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重点突破,造就一批又强又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参考文献
[1]科学技术部专题研究汇编.我国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调研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对于职场人来说,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如果不喜欢,能赚钱也行,如果既不喜欢,也不赚钱,那么福利好是否可以呢?
根据前程无忧曾做过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选择工作的关键因素中,55.92%的受访者更看重职业发展以及培训机会,工资福利则以14.80%的比例排在第二位。可见真金白银虽然重要,但比起职业生涯的长期发展,类似培训这样的福利也在择业中起到关键作用。毕竟对于普通员工而言,福利是除了薪酬之外,最直接关系到切身利益的一样东西。
别以为福利不值钱!那就错了。薪酬=福利+工资,所以,福利也是钱。近期,前程无忧又发起了职场人福利大调查。调查显示,津贴福利最大众,培训福利最受宠。至于年休假福利,则是想起来幸福,休起来烦恼。
津贴福利最大众,培训福利最受宠
“五险一金”现如今已经是国家法定福利,所以在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下,职场人真正关注的东西除了薪资,就是企业所能提供的自主福利,比如各种津贴、体检、旅游、培训等等。
在福利大调查中,有28%的受访者在最近一份工作中享受到了培训福利,在各种已享受到的福利排行榜中位居第六位,而在大家最希望得到的福利排行中“培训机会”则位居榜首(见表1),其中有37%的受访者最渴望这项福利。从工作年限看,渴望能有培训福利的受访者主要集中在两个群体:工作三年以上和工作五年以上(见图2)。
福利中的“高大上”:
补充养老金和补充公积金
如果你所在的公司除了法定的养老保险和公积金外,还为你缴纳了补充养老金和补充公积金,那一定会让不少人“羡慕嫉妒恨”。毕竟,住房连着现在,而养老系着未来,谁不渴望当下安心,未来踏实呢?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33%的受访者在最近一份工作中享受到了补充养老金或补充公积金,这一群体多集中在机械/设备/重工、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教育/培训/院校、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建筑/建材/工程等行业。
在最渴望得到的福利当中,有4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希望得到补充养老金或补充公积金,而补充公积金的排名要高于补充养老金(见表1)。对于那些已经背上了沉重的房贷,或正处在打算买房阶段的职场人来说,企业的补充公积金或许更像是久旱过后的及时雨,能为他们缓解经济上的压力。那些能为员工提供补充公积金或者补充养老金的企业被冠上“福利好”的头衔也是当之无愧的。
不过根据前程无忧《2013企业福利调研报告》显示,如今补充养老金及补充住房福利的覆盖率仍然较低。一线城市中提供补充养老金的企业比例为10.6%,提供补充住房福利的企业比例为36.5%,而这两个比例在二线城市中的数值更低。
薪资不给力,请用津贴补
如果薪资不满意,哪些福利作为弥补可以让你接受这份工作(多选)?调查结果显示,除了17%的受访者始终盯着薪资不为福利所动外,绝大多数职场人会考虑用优厚的福利来弥补薪资的落差,但这些福利仍然以住房补贴和各种津贴(不含住房补贴)为主,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得靠钱来解决问题,毕竟再多的温情和抚慰也不及钱来的实在。
在职场人最渴望得到的福利中,旅游位居第二位,看似很受欢迎,可当薪资不给力的时候,神马都是浮云,旅游福利的关注度一落千丈降到了最后一位(见表2),甚至连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上的自由度都比旅游更具吸引力。
看来,薪酬不给力,还是那些间接的“真金白银”福利最具诱惑力。其实福利在多数职场人的心中始终还是锦上添花的东西,就像在调查中,有74%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不会因为福利常年不变而跳槽,很明显这一调查结果的隐含前提是薪酬要满意。
每逢佳节国企发卡,外企、民企送实物
对于中国人来说,逢年过节时送礼是一种传统和习惯。而这种习惯也渐渐延伸到了职场上,演变成为节日福利。在参与此次福利调查的网友中,75%的人表示他们有收到过来自公司的各种形式的节日福利,其中包括节日实物礼品、购物卡或消费券、现金、公司生产或自营产品。在这些节日福利中,企业最常发放的是节日实物礼品,占了44%的比重,购物卡或消费券、现金这两项紧随其后,分别占了33%和28%的比例(见图3)。节日福利于求职者来说,可能更多的功能不在于增加收入或者得到利益,而是在节日中得到一种来自于企业的关怀,体会到节日的氛围。因此,大多数企业把更多的重心放在了节日实物礼品上。
从企业性质来说,不同的企业倾向发放的节日福利也有所不同:外资企业的节日福利与整体情况最接近;国企更倾向于发放购物卡或消费券一类的福利,其次为节日实物礼品和现金;而在合资企业中,节日实物礼品占据第一位,第二位则变成了现金,购物卡或消费券则屈居第三且比例大幅下降,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合资公司发放自产或自营产品作为福利的排名仍然垫底,但相对于整体水平的比例却有大幅上升,达到了12%;民营企业发放的节日福利中近半数是节日实物礼品,现金排名第二,略高于购物卡或消费券。
年休假:想起来幸福,休起来烦恼
带薪年假是国家给予每一个劳动者的法定福利,的确职场人是拥有这项好福利的,只是享受起来似乎不那么幸福。
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滨海新区。新世纪,天津滨海新区被纳入中国经济发展整体战略规划中,成为中国发展的第三极。电子信息产业是滨海新区支柱产业之一,而移动通信产业又是滨海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第一支柱。因此,深入研究滨海新区通信产业特点,大力建设高职通信专业,为新区发展培养适应性人才是一项意义重大的研究课题。
二、滨海新区通信产业发展现状
滨海新区的通信产业主要集中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泰达”)内的移动通信产业园内。该移动通信产业园于2005年被确立为首批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区。滨海新区移动通信产业园以制造业为主,通信产品主要有移动通信终端(手机)、基站、对讲机等,其中手机的生产量占据绝对的比重。历年来,天津的手机产量居国家首位,占世界手机生产量的近一成。天津的通信产业目前已形成了以韩国三星通信、美国摩托罗拉、日本三洋通信公司三大品牌为主的制造基地,生产的产品始终紧跟世界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的发展潮流,并直接带动天津开发区及其周边地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天津的通信产业集群带动了配套产业日趋完善,天津目前有200多家手机配套企业,400多种配套产品。韩国三星集团总部于2005年底确定“把天津工厂打造成为三星在中国和海外最大的手机生产和研发基地”。目前在中国,三星的手机产量已超过摩托罗拉并直逼诺基亚,成为数一数二的手机制造商。集团负责手机生产的主体是三星通信公司,该公司被评为2008年中国出口200强企业,且占据整个天津电子信息十家入围企业的首位。摩托罗拉公司手机的销售额曾一度占据世界的首位,06年、07年该公司调整产品线、市场占有率有所下滑,直接影响到滨海新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整体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后续几年中,该公司继续在天津追加投资,基本保持了手机销售前列的地位,在2008年中国出口200强中名列第31位。天津中环集团作为天津摩托罗拉生产基地、天津三星的配套企业,近年来发展尤为迅速,成为2010年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中天津唯一入选的一家。除此之外,京瓷(天津)通信设备有限公司、通邮(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北海通信等中小型通信公司都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滨海新区以移动通信(手机)产业链为中心,带动了许多配套产业集群。包括以三星电子、松下、罗姆半导体为代表的全国最大的片式阻容元件生产基地;以摩托罗拉、中芯国际为代表的集成电路生产基地;以力神、蓝天三洋为代表的绿色能源生产基地;以西迪斯、通用为代表的器件生产基地;以亚光耐普罗为代表的注塑生产基地等配套集群。
三、天津高职通信专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作为第一支柱产业,天津滨海新区通信产业的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采用人才引进的方法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大力发展天津本地区高校的通信专业才是解决人才需求问题的根本途径。产业结构决定了人才需求的结构,针对天津滨海新区通信产业以制造业为主的特点,天津高职通信专业建设必须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天津共有高等职业技术院校26家,其中开设通信技术或移动通信专业的只有天津职业大学、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5家;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正在公开招聘移动通信专业教师,计划上马新专业;另外还有几家院校,如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只是在开设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基础上自行设立了通信方向。按照平均每校每年有80名毕业生计算,天津市每年能够培养高职通信专业毕业生仅四、五百名,再考虑到专升本、不对口就业、外省市就业等因素,这个数目远不能满足滨海新区通信产业发展的需要。具体分析来看,天津高职通信专业建设存在如下问题:
1.实训、实验条件不足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实验实训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占很大的比例,较好的高职院校理论和实践课程比例可以达到1∶1。目前情况看,天津高职通信专业普遍实训实验条件不足,这主要体现在现网运营设备少而验证性的实验箱多、实训场地受限、实验实训耗材不好找或者成本高等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相比于其他设备,通信仪器设备大都有更新换代快、价格昂贵、体积庞大、对安装条件、运行环境要求高等特点。如移动终端(手机)综合检测仪、移动通信基站、通信网络设备(如数字程控交换机、光传输设备等),这些设备动辄数十万、上百万,对于只靠学费来支撑经营的学校来说是很难有能力配备的。只有遇到国家或者地区有专项建设经费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这样没有形成常规性、长期性的建设,只能取得短时的效果。可以说,实训、实验条件不足是高职通信专业发展的瓶颈性问题。
2.师资力量薄弱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天津高职院校的教师无论是从职称、学历还是从企业经验、技术水平角度讲都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高职通信专业。这是因为通信行业本身发展态势良好,那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掌握先进前沿技术的专家、技术人员都被企业的优厚条件所吸引,不愿到学校来。同时又由于通信行业比较新,技术发展快,那些资历较深的通信专业教师大都是原来从事电子、信息甚至自动化专业的教师转过来的,同时许多青年教师是在大本院校毕业后直接由学校跨入学校的,因此,高职通信专业的专任教师的组成结构和师资水平都急待优化和提高。师资问题高职通信专业发展壮大的另一关键性问题。
3.校企合作不够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要求高职院校必须紧密同企业合作,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技术人才。然而由于与普通高院相比缺乏品牌优势和办学实力、由于缺乏国家性的政策扶持、企业参与合作积极性不高、合作制度不健全等原因,校企合作有的只流于形式,挂个牌子、签个协议,而没有实质性进展;有的只限于特殊时期,只在自己有所需、有所求时才体现出来,如学生面临毕业、就业时学校才会主动联系企业或者企业需要招聘员工时才想到学校;有的曾经有过良好的合作,由于缺乏良性机制、联系人员变动或疏于走动等原因而使合作流产。天津高职通信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同样存在这些问题。
4.专业建设滞后于行业发展众所周知,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通信产业、尤其是移动通信产业发展迅猛,新标准、新系统、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日新月异。从教育改革步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来看,前者往往落后于后者。在通信方面,这一问题尤为突出。无论是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水平、实验实训设备等等方面,高职通信专业的发展都落后于行业的发展的需求。
四、天津高职通信专业建设思路
基于滨海新区通信产业现状与天津高职通信专业现有问题,必须深入研究专业建设思路、加大专业改革步伐,以便更好地适应滨海新区建设的需要。在此提出天津高职通信专业建设思路如下:
1.加强校企合作良好的校企合作的实现和长期坚持必须要靠健全、合理的体制和制度来支撑,包括管理体制、规章制度、激励机制等各个方面。作为学校,应该针对特定企业指定专人负责,应该多从企业利益出发思考问题,应该充分的进行企业调研,把同企业沟通、到企业走访制度化、常规化。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如力邀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并监督、指导执行,最佳的形式就是“订单班”;企业人员到校兼职任课,专业教师帮助企业培训员工,即人力资源共享;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完成紧急生产任务、共同研发项目等。对高职通信专业来说,校企合作更加重要,这是由专业的更新快、建设成本高的特点所决定的。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能够为学校节约大量的财力、物力和空间场地。
2.坚持培养方案和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进行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就业的数量和质量。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首先从企业调研开始,根据企业调研报告归纳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和可从事的工作岗位/工作领域,然后从这些工作岗位中提取出学生应完成的工作任务并筛选出典型工作任务,最后再根据这些典型任务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过程,形成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并具体安排课程。授课环节是人才培养的最终落脚点,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课程建设的好坏是关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关键。“教学做一体”职业教育最佳的授课形式,让教师做中教、学生做中学,这样学生所学即所用、就业即可上岗。但是通信专业的课程要做到“教学做一体”,实训条件和师资水平是症结之所在。天津高职通信专业在坚持培养方案和课程改革的同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针对新区通信产业以制造业为主的特点,必须设定以电类课程作为通信专业的基础课程,从而为学生将来从事通信制造业工作夯实基础,同时将就业岗位扩展到更大的范围;要着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防止学生在择业和就业时眼高手低、心浮气躁;针对新区通信产业外资占绝对优势的特点,必须加强英语教学,同时利用学校资源开设韩语、日语等选修课程,尤其要加强这些外语的日常口语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外语沟通能力,为学生从业后的晋升和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
(一)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2003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亿元,增加值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倍和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高于GDP增长速度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值和增加值分别占全市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和,比2000年分别提高了和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由2000年的上升到;2003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值达到,占全市出口比重达到,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迅速成长,效益日益明显,逐渐成为黄冈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带动经济发展的动力.
(二)高新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
1、高新技术产业刚刚起步
黄冈高新技术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全市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高新技术企业27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2家,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家。与过去相比,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发达地区和城市相比,只能算是刚刚起步,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2、培育了一批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骨干企业和产品
2003年,生物医药、新材料、精细化工、汽车零部件四个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围绕这些特色产业,培育聚集了一批骨干高新技术。
在生物医药方面,依托大别山的丰富的药材资源优势,现已发展有广济药业、迅达药业、中牧安达药业、李时珍医药集团等多家新兴药业企业。
在精细化工方面,拥有湖北祥云集团、湖北沙隆达蕲春公司、湖北恒日化工股份公司等多家化工企业。
在新材料方面,拥有湖北浠水久和高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十月装帧纸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
在汽车零部件方面,拥有湖北传动轴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三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
3、产业技术水平和社会信息水平明显提高
在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同时,不断加大高新技术的应用力度。一是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2002—2003年,全市大中型企业技术改造投入万元,年均投入万元,较“九五”末增长;2002年,全市工业设备微电脑控制设备原值比重达到;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2002年,全市机耕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较“九五”末上升%。全市农作物新品种迅速推广,在耕地面积年均减少%的同时,农业耕地面积产出率则以%的增幅提高。二是大力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2003年底,全市光电缆线路长度达公里,长话业务电路路,较“九五”末增长和;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户,移动电话户,分别较“九五”末提高%和%。
(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发达地区和周边城市相比,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产业规模小,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尽管我市已经涌现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但与发达城市相比差距仍然比较大,在全省也仅为位。近年来,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幅减缓,“十五”前三年平均增长率为%,相对于“九五”期间全省34.6%的增幅大幅减缓。相比而言,周边地区发展速度加快,相对于周边城市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2、骨干企业竞争力不强,产业聚集程度不高。
目前,全市产值过亿元的企业仅家,过10亿元的企业没有,与发达地区相比,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同时,骨干企业数量少,带动效应不明显,在全国、全省的高新技术产品品牌还不多,行业内未形成分工协作的产业链,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水平不高。
3、高新技术产业的结构不合理。
从所有制结构来看,国有经济比重大,体制活力不足;从技术结构看,中低端技术居多,高端核心技术相对较少;从产品结构看,投资类产品比重高,消费类产品比重低;还有一些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这些产品很容易引起家门口价格战,既影响企业效益,又阻碍产业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任务艰巨。
4、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投入不足,2003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R&D投入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仅为%,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高新技术研究开发重成果、轻应用,产业化导向弱;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企业技术能力,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5、高新技术发展亟待优化。
一是促进高新技术投资创业的政策机制不活,投资环境亟待完善。与沿海省市相比,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借助外力、引进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针对国际性大财团、大公司、大企业的照商投资工作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投融资体系尚未建立,政府引导性投资不足,风险投资和技术产权市场发育不健全,资金“瓶颈”使许多有生长力的中小企业生长缓慢,许多有前景的科技成果转移到黄冈以外应用;三是有利于高新技术人才聚集成长的环境尚未形成,人才外流现象严重。
二、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预测分析
(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目标
高新技术产业是当今国际科技和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发展高新科技,实现产业化,是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及产业,尽快形成一批对我市国民经济发展举足轻重、规模较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对增强我市经济实力、实现振兴崛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十一五”期间,我们应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原则,以光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光、光电子一体化四个领域为重点,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着力抓好项目、企业、基地三个环节,力争在“十一五”末在我市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创新能力进入全省前列;高新技术产业化取得突破性进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黄冈经济的支柱产业;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竞争力和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显著提高,经济、社会、科技协调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若干个布局合理,特色明显,创新优势突出的特色产业聚集群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万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出货值年增长%,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形成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市的新兴支柱产业。
————主要行业的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工业化国家九十年代中期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发和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占有率高的重大新产品;工业化信息水平、新产品产值率、劳动生产率、产品市场占有率、企业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全市电话普及率达%以上,互联网普及率达到%;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农业信息化迅速发展,以网络信息服务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服务业成为第三产业快速成长的增长极。社会信息化、网络化水平居全省领先地位。
————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应用水平得到广泛提高,以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为动力,以农业生物技术、农业工程技术为核心,加速农业信息技术、农业环保技术在内的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大力发展“三高”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建立现代农业体系。农业新产品覆盖面积达该种作物面积95%以上;农业科技进步率达到60%;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我省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区。
————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达到人,企业科研机构再上新台阶;全市研究开发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财政对科技三项费的投入占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例达到1%,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
(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和布局
在发展重点上,要把发展光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四个领域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要任务,组织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扶持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培育一批新兴产业。
1、光电子信息
重点发展光扦光缆、光通信设备及光通信器件、通信终端、电子元器件、各类应用软件等产品,形成光通信产业链;适应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特别是消费类信息产品的发展趋势,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快汽车电子产品、GPS应用产品、第三代移动通信设备的开发生产;抓住国外电子信息产业向国内大规模转移的机遇,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液晶和等离子显示器、数字电视机及机顶盒、存储器、笔记本电脑、大规模集成电路等产品。
2、生物技术与新医药
重点发展包括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为重点的生物药品和生物医学工程产品为主的医用生物技术产业化;具有较强优势的原料药、化学合成药、现代中药产业化及新型制剂和诊断试剂;以动植物良种培育、经济作物脱毒组培和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兽药为主的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以系列氨基酸产品、维生素产品、酶制剂、乳酸为重点的工业生物技术及产品。
3、新材料技术及产业
重点发展光电子材料、纳米材料、复合型功能材料、改性工程塑料、新型包装材料等产品。
4、光机电一体化
重点发展精密成型技术及产品,快速原型技术及产品,虚拟制造技术及产品,集散控制系统(D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可编程控制系统(PLC)、以工业PC为基础的开发式控制系统(PCC)等制造过程主控系统;智能仪表、智能变送器、成套专用控制装置及优化系统等工业自动化专用装置;高性能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及设备;高性能发动机、新型车桥、转向器、气门、缸套、曲轴、电池等汽车关键零部件。
在发展布局上,突出市区为龙头,积极推进沿长江、沿铁路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在产业结构上,重点发展以团风、黄州区为龙头,以软件及电子产品制造为主体的信息产业;发展以红安、麻城为龙头、以数字制造为主体的机电一体化产业;发展以浠水、罗田为龙头的,以功能材料、光电材料、有色金属材料为主体饿新材料产业;发展以武穴、蕲春为龙头的,以基因工程、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中药材深加工为主体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以黄梅、英山为龙头的,以节能环保为主体的环保产业和农业高科技产业等六大产业格局。
三、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
(一)提高对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工作的认识
应充分认识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在我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强化各级领导的科技意识,建立全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目标责任制,细化各级党委、政府抓高新技术产业工作的领导责任,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衡量各地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创新意识,加强其领导作用。成立由科技、计委、财税等部门领导组成的科技工作协调小组,加强对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协调、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落实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组织实施重大项目的咨询论证,保证我市在高新技术产业中决策的科学性。
(二)加快改革进程,培育以市场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运行机制
一是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支持民营资本、外资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和重组,使一大批高新技术国有企业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使一批国有高新技术骨干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使一批民营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着力培育大公司、大集团,以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为依托,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努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饿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企业集团。
二是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把支持和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作为推动高新技术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要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的导向功能,引导民营高科技企业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有所作为,为民营科技企业孵化科技成果,参股投资科技企业,组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和条件,进一步拓宽民营高新科技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充分发挥民营科技企业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的生力军作用。
三是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决策自,对于非政府投资和非产业政策限制类项目,除国家有明确规定和不需要平衡生产建设条件外,有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完善鼓励社会投资的政策,除法律法规禁止的领域外,所有投资领域均向社会开放,推动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的发展。
(三)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力度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在资金投入上要予以倾斜。应加大对企业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的支持力度,可建立高新技术风险基金,不断完善投资机制。与此同时,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也应不断强化自主投入意识,积极落是关于企业提取技术开发基金和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5%以上等有关规定,企业投入按实际发生额计入成本,实行专户管理、专项使用。
(四)积极引进和培养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急需的人才
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要适应当前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建立健全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新机制,创造更为宽松的人才流动环境。采取感情流人、事业流人的方式,在生活上给予更多的照顾,在事业上努力创造有利于他们施展才华的环境,激发其扎根创业的积极性。要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知识更新的要求,加强对各类人才的继续教育,鼓励各类人才进行各种培训,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和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围绕科教兴市战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逐步建立起一支适合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科技人才队伍。同时,培育和造就一批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切实改善企业家的创业和经营环境,尊重企业家的劳动,建立完善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机制。
(五)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社会资金向高新技术产业聚集
一是健全产权、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要素市场。加快建立区域性资本市场,推动各类产权有序流动;鼓励和促进企业利用土地转让或融资筹措发展资金;积极探索劳动、资产、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办法,完善生产要素价格形成的市场化机制。
二是加快高新技术企业的上市融资步伐。企业上市不仅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获得了更充裕的资金,而且其管理机制和运营机制都已实现质的转变,为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了良好的体制平台。要继续抓住我国证券市场规范完善的机遇,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促进企业上市、利用壳资源和吸引其他上市公司投资高新技术产业,通过资本市场募集更多的资金。
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鼓励优势企业与跨国公司、大财团进行合作、合资;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嫁接、重组等方式,引进国外大企业来我市投资;做好科技推介工作,引导企业和投资者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