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脑卒中急救处理

脑卒中急救处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脑卒中急救处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脑卒中急救处理

脑卒中急救处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急诊护理路径;致死率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1.194

院前急救工作有“险、急、重、危”特征, 患者家属精神高度紧张, 其难以理智配合急救, 该阶段抢救不慎十分容易引发医患纠纷。医院院前急救出诊中30%为心脑血管疾病, 其中致死率、致残率较高的疾病包括急性脑卒中[1]。急性脑卒中发病突然, 病情发展迅猛, 因此抢救时间非常宝贵, 一般认为发病3~6 h为抢救黄金时间。建立高效完善的院前急救体系对降低急性脑卒中死亡风险、减少医患纠纷有重要意义。本院将急诊护理路径成功应用于急性脑卒中院前急救中,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2月本院急诊科运用急诊护理路径救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 另选取2013年1月前常规急救护理救治的8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50例, 女40例;年龄32~80岁, 平均年龄(58.4±7.2)岁;发病至呼救间隔平均时间(30.1±12.23)min;其中53例缺血性脑卒中, 37例出血性脑卒中;平均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为(6.30±2.10)分。对照组男60例, 女24例;年龄45~87岁, 平均年龄(57.8±9.7)岁;发病至呼救间隔平均时间(30.8±11.45)min;其中50例缺血性脑卒中, 34例出血性脑卒中;平均GCS评分(6.25±2.08)分。纳入标准:与《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相符;首次脑卒中发病。排除帕金森综合征、老年痴呆、其他脑部疾病、恶性肿瘤、尿失禁、肝肾心功能障碍等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急救护理:接到呼救信号后立刻出动救护车到达现场, 快速评估患者病情,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建立静脉通路, 对症处理后快速转送医院。观察组行急诊护理路径:①接到120呼救信号后1~5 min出车, 路程中了解患者发病时间、病史、用药情况、肢体活动及意识状况, 判断病情, 指导患者家属采取基本救助措施, 如清除口腔异物、禁止搬运患者、使患者头部抬高等;②现场处理:快速观察患者瞳孔状态, 检测生命体征, 根据院前GCS评估, 确定抢救方案, 建立静脉通道, 甘露醇静快速静脉滴注降低颅内压, 对血压过高者予降压处理,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转运入院;③转运中护理:昏迷者去枕头平卧, 头部偏向一侧以免误吸。估计为脑出血则将其头部抬高30°以防止窒息, 使其头部与行进方向相反可避免刹车造成再灌注, 途中保护患者头部避免震荡;④急诊准备:回院途中联系急诊科, 准确告知患者病情, 提前准备抢救仪器、药物, 联系放射科MRI及CT室, 抵达后告知急诊科医务人员患者病史、病情、用药情况等, 立即启动急救绿色通道。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急救所用时间, 将出诊至现场定为第一时间段, 将现场至医院急诊科定为第二时间段;对比两组致残率、致死率;使用自拟急救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调查满意率(满分100分, ≥85分为满意)。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急救用时对比 观察组第一时间段及第二时间段用时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经急救后致残率、致死率对比 观察组致残率及致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患者家属急救满意情况对比 观察组满意率为91.11% (82/90);对照组满意率为75.00%(63/84)。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3, P=0.0027

3 讨论

我国人口老年化加剧使老年人口不断扩大, 脑卒中成为老年人三大疾病之一, 其致残率高达70%~80%[3]。急性脑卒中起病突然, 病情发展快, 较短时间内便可危及患者生命。院前急救速度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 因此需要改善以往常规急救护理措施, 建立更加完善的急救系统, 缩短急救时间, 为患者生命安全争取更多机会。

院前急救是对危重患者入院前的医疗救治, 以争取有效救治时间为目的, 经一系列处理使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 再送至医院行进一步治疗, 维持患者生命。急救第一原则是“高效”, 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出诊, 急救人员必须认识到“时间就是生命”, 使救护车随时处于应急准备状态。观察组中, 急救人员从接到急救信号到现场最快为6 min, 最迟为28 min, 平均时间(18.20±5.69)min, 较对照组的(25.36±7.43)min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急诊护理路径应用在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 能显著缩短急救时间, 降低致死、致残率, 提高急救满意度,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丽燕.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护理路径的实践探讨.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2, 5(7):645-646.

[2] 李兵飞, 杨洁. 55例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心律失常的分析及急诊护理.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4, 11(5):92-94.

[3] 刘萍. 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功能的影响. 医学信息, 2013, 26(2):361-362.

[4] 吴然. 112例急性脑卒中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中国中医急症, 2012, 21(9):1538-1539.

脑卒中急救处理范文第2篇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脑卒中的发病率持续提高,对老年人造成严重的威胁。脑卒中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因此,提高院前急救的有效性对患者预后的改善非常重要。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的急救中使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能够建立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以提高抢救的效率。本院急诊科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中心所辖分站急诊科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28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42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65例,女性患者119例,最小年龄54岁,最大年龄82岁,平均年龄(68.2±7.9)岁。所有患者均出现突然昏迷、半身不遂、舌强言塞、口眼歪斜。经入院后确诊,共有缺血性脑卒中139例,出血性脑卒中145例。所有患者均没有患有其他脑部疾病、恶性肿瘤、严重肝肾疾病、造血系统疾病或严重贫血、急性期动、静脉溶栓。从发病到呼救时间在6至253分钟之间,平均时间为(35.72±16.58)分钟。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从发病到呼救的时间以及脑卒中类型方面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院前急救措施,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院前急救措施的基础上进行院前急救护理路径。

1.2.1常规院前急救措施

“120” 接到患者求救电话后立即调度救护车出车,救护车到达现场后首先对现场进行评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判断,进行呼吸道护理和静脉通道的建立。处理后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1.2.2急救护理路径

从脑卒中患者打进急救电话到救护车出车之间的时间不得超过1分钟。出车之后,在还未到达现场时,护理人员先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况,例如发病时间、用药情况、肢体活动情况、神志情况和以往病史,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诊断。在电话中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性指导家属进行初步急救,如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冷敷、对患者的口腔内异物进行清除、保持患者静卧、不要搬动患者、将患者的头部垫高等。

救护车到达现场后,先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检查患者的瞳孔和神志情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转运和抢救。通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对患者进行评分,将评分为8分以上的患者立即转移到医院。将生命体征不稳定、陷入昏迷、评分小于8分的患者进行现场抢救,抢救手段包括以甘露醇对颅压性降低、对患者持续冰敷降温、开通气道、清除呼吸道内异物、吸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等。如果患者的血压出现升高还要进行,相应的降压措施。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立即将患者转运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在转运患者途中,让患者采用平卧位,为了防止呕吐物堵塞气管,将患者头偏向一边。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观察患者的心率、呼吸、瞳孔和意识。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在转运途中要与相关科室和急诊科进行联系,提前做好接收和急救准备。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致残率、死亡率、开始接受专业治疗的时间、呼救与院前急救的间隔时间进行对比。开始接受专业治疗的时间指患者打通120急救电话到患者接受治疗之间的时间间隔。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开始接受专业治疗的时间、呼救与院前急救的间隔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脑卒中急救处理范文第3篇

结果:与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前对比,我们发现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后急性脑卒中患者接诊到确诊时间、确诊到接受专科治疗时间明显缩短,死亡率明显下降,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

结论:在急诊科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有助于缩短确诊时间、专科治疗时间,为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5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12-01

急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起病急骤、进展迅速、致残率、死亡率高等临床特点。发病后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1]。我院自2012年1月起对急性脑卒中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文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急诊科自2012年1月起对急性脑卒中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后1年内共收治急性脑卒中患者56例,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61.78±8.63)岁;体重56~85kg,平均体重(64.75±10.23)kg;发病至就诊时间2~8h,平均就诊时间(4.38±1.42)h。

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前1年内共收治急性脑卒中患者51例,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61.55±8.53)岁;体重55~86kg,平均体重(64.47±10.12)kg;发病至就诊时间1~8h,平均就诊时间(4.40±1.38)h。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其在性别、年龄、体重、发病至就诊时间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前急诊科采用常规程序护理,接诊后挂号、分诊,观察并记录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瞳孔、呼吸道、颅内高压症状、言语、肢体活动等,遵医嘱进行开放气道、吸痰、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给药等急救操作。检查完成后联系收住科室,协助办理入院手续,实施院内转运 [2]。

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后应用快捷护理流程进行急救。接诊前接收到120提供患者的信息时立即准备平车、心电监护设备、急救药品、器械。患者到达急诊科后启动绿色通道,按规范的急救程序,在15min内迅速完成病情评估,配合医生实施急救措施 [3]。在医生诊疗的同时,护士迅速完成血液标本的取样和送检,20min内完成CT、MIR、心电图等各项辅助检查 [4]。同时电话联系专科医师现场会诊,根据检查结果迅速作出诊断,提出治疗方案供患者家属选择。有手术指征者30min内完成术前准备,同时通知手术室做好手术准备 [5]。

1.3 数据处理。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与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前对比,我们发现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后急性脑卒中患者接诊到确诊时间、确诊到接受专科治疗时间明显缩短,死亡率明显下降,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

表1 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前后急救效果比较

注:与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前比较,*代表P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急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递增,70%以上的患者可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部分患者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死亡。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在最佳的治疗时间窗内给予急救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脑卒中急救处理范文第4篇

近年来面对明显增多的中风病例,我们在急救上还是很传统地单纯随机地转运,虽然按照送院原则:就急、就近、就能力、就病家意愿。可是面对具体重症患者(如中风患者)送院应该是:在病家同意的前提下,以医院的“能力”为第一考虑要素,即最快地安全送达有“卒中中心”或“卒中单元”的救治医院,而非所有的大医院。

我某天上日班急救的第一个患者恰是脑卒中,虽还没有做脑CT确诊,但凭我多年的临床急救经验判断,也有九成把握:该男性患者,47岁,左侧肢体无力2小时,偏瘫,神志不清,双侧瞳孔不等大。现场紧急处置后急送到我前面提到的那位神经科师兄那里,结果使我对中风判别和救治的自信心大增。紧急CT示患者右脑出血约50毫升,立即行全麻下立体定向锥颅穿刺术,定向血肿内软管抽吸、液化引流出含陈旧血凝块液体40余毫升。经过救治,术后患者的神志很快转为清醒,右脑病灶区的液化引流持续了3天,直到引流液为不含血凝块类物质的液体为止。12天后,该患者就步行出院了。

还有一次我是夜班,又遇到了中风急救:患者为50岁男性,突发右侧肢体瘫痪及昏迷半小时,我们小组赶赴现场做了紧急救治处理后,将患者送到一家脑卒中救治中心,急诊CT示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立即进行介入手术,采用最尖端的Penumbra系统进行动脉内取栓术。我在神经科轮转工作时对此有所了解,该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较,用时短(约30~70分钟),风险低,对梗塞血管开通率可高达95%以上,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脑神经功能恢复速度和程度。从整个救治链情况来看,由于抢救及时,患者恢复状况良好。

切记,脑卒中发病后到送达正确医院的时间是中风患者急救的首要关键点。如由于种种原因送错了医院,即使该医院很大,但对中风救治不太擅长,则可能会在救治效果上大打折扣。如再次转送医院,同样面临时间延长和途中颠簸等使疾病加重的一系列风险。

中风的家庭急救要点

1.如怀疑是中风,应避免或减少搬动患者,让患者(半)卧位。

2.使患者头偏向一侧,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拨打急救电话。

3.松解患者衣领、腰带,以利呼吸。

脑卒中急救处理范文第5篇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疾病谱和死因谱已发生变化.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脑卒中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已呈明显上升趋势。脑卒中不仅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而且治疗费用昂贵.如果不对这类疾病进行干预,将制约经挤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由于社区脑卒中患者缺乏治疗常识和保健意识,使对脑卒中的病情控制及预后受到一定影响,故此对脑卒中的社区干预非常重要。如在社区居民中宣传脑卒中的防治知识,宣传脑卒中的定义,症状,体征,常见并发症以及危险因素,这对防止并发症,提高生活,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1 脑卒中的社区管理方法

1.1 组织脑卒中讲座在合适的时机与居委会取得联系,集中一定的社区居民,尤其是社区脑卒中患者,由专科医生,全科医生进行讲座,深入浅出地讲述脑卒中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及并发症等。

1.2 脑卒中防治材料宣传印刷好文字材料可配插图,发放到社区居民手中,在社区宣传栏中张贴,要做到通俗易懂,最大限度便于居民阅读和理解。

1.3 为社区脑卒中患者及高危人群建立慢性病档案定期随访,发现问题及时就诊,开辟绿色急救转诊通道,降低脑卒中死亡率,防治并发症。

1.4 组织社区脑卒中患者相互交流让脑卒中患者相互之间直接交流病情感受,治疗心得,往往比医护人员宣讲更容易接受,尤其是那些积极配合治疗且病情控制良好的患者的切身经历更是其他患者吸取经验和教训的范本。

2 脑卒中的社区管理内容

2.1 一般人群管理加强脑卒中防治知识的科普教育,使社区居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脑卒中的防治知识。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普查并进行合理治疗,提倡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饮食,适度身体锻炼。

2.2 高危人群管理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血脂异常等病人,均属脑卒中高危人群,应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定期随访、定期测量血压、血糖、血脂等,加强对脑卒中的预防教育.使患者及家属理解积极治疗相关疾病、控制危险因素及保持各项指标正常的重要性,从而使患者对相关疾病的治疗措施有更好的依从性。对有吸烟饮酒的人群,还应劝其戒烟限酒。

2.3急性脑卒中的社区处理①应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昏迷或者通气不足或者是窒息,建议在急救医生的帮助下做气管插管。②保持整个呼吸换气的足够,氧饱和度要保持在90% 以上,保持通气正常。③在转入大医院前最好开放静脉通道,有条件时做个心电图及测量血压及血糖,维持一定的血压水平。④快速启动绿色通道转诊程序。

2.4脑卒中患者的管理对已经发生或多次卒中的患者通过寻找卒中事件发生的原因,治疗可逆病因,纠正所有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以达到预防卒中再发的全部过程,其中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肥胖、抗血小板聚集、抗血凝、手术治疗、介入治疗以及改变生活方式等,其目的是为了预防或降低卒中患者再次发生中风的危险性。应采取下述的ABCDE策略,才能真正有效地防止或延缓缺血性卒中的再发。Antiplatelet(抗血小板聚集):ASA(阿司匹林、氯吡格雷);Anticoagulation(抗凝):华法林;ACEI/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肾素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依那普利、卡托普利、缬沙坦、厄贝沙坦。Blood pressure control(控制血压),β―blocker(β一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等;BMI(体重指数)18.5~24.9kg/m 。Cholesterol low―ing(降低胆固醇):如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西立伐他汀;CCB(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地平、氨氯地平等;CEA(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S(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术);Cigareuequit(戒烟)。Diabetes control(治疗、控制糖尿病):如: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药物、格列奈类药物)、促胰岛素分泌剂(α一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药物和格列酮类药物)和胰岛素;Diet adjust(调整饮食结构)。E:Education(健康教育);Exercise(锻炼身体);Examination(定期查体)。

2.5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管理由于脑血管病后相应功能恢复建立在大脑可塑性和大脑功能重组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因此需要长时间维持性甚至终身性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可以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使之回归家庭或重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