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科技进步的认识

对科技进步的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科技进步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科技进步的认识

对科技进步的认识范文第1篇

(1)农业科技中涉猎多个学科,例如植物学、化学、昆虫学、遗传学、育种学、经济学等,所以农业科技的研究需要多领域多学科的专业人员共同合作,解决农业生产前、中、后的各个环节的问题,而且,科技成果的应用,还需要综合配套措施,以确保效果。(2)由于农业科技的研究周期与生物有机体的生长周期密不可分,必须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因此研究和开发农业科学技术不可一蹴而就,大多数项目的研究都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所以农业科技进步的体现也是渐进式的。(3)要从实践中寻找课题,并且将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所以必须将"科研"、"教学"、"推广"这三个环节融会贯通,共同强化,建立有效的农业科技整合与共享机制,促进农业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把项目作为凝聚科技力量、整合科技资源的载体和平台。(4)由于地域性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十分重大,所以农业科技的发展也必须因地制宜,不同地域应该有符合自身特点的农业科技创造。还有就是在地域要求方面,不仅仅考虑自然环境的因素,还要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和民风民俗等特点,没有最好的科技,只有最适合的科技。(5)创新永远是科技研究的主题,在农业科技发展上,增强自主创业能力是农业科技进步的战略基点。

2农业科技进步的意义

(1)我国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农业科技进步不仅能够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更能够依靠科技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不断拓宽农民持续增收的渠道。(2)我国面临农业发展资源短缺的矛盾愈来愈突出的局面,所以发展循环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也愈发凸显,而这就必须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来实现。(3)要实现科技兴农,实现农业的集约经营和飞速发展,农业科技的进步是唯一出路。只有大力发展,促使农业科技进步,才能真正实现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根本转变,才能真正推动农业发展。

3农业科技进步的机制

(1)健全的机制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保障。公共性、基础性、公益性,是农业科技发展应当遵循的原则,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够更加有利于健康、经济、环保以及安全的农业科技成果的研发、推广和实践。(2)在确保农业科技的公益性机制的基础上,采用龙头企业、科技试验园区等形式来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也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将科技、经济资源有效地整合,才能够集结优势力量,为农业科技进步提供优质平台。(3)人才是农业科技进步的根本保障,因此在人才的运用上,农业管理部门和科研单位要有明确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做到人尽其才,让科技工作者们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价值,挖掘出自身的潜力,为农业科技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4农业科技进步的举措

(1)通过加强农业生物学研究,结合生产实践和全国各地的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等多重因素,有的放矢、因地制宜的开发创新科技,提高农业生物技术水平,对农业科技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各级农业部门借助网络化、咨询平台、远程教育等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加强农业信息的交流。先进的农业信息技术建立的各类栽培技术数学模型、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为农业生产提供核心的技术支持。(3)农业资源环境的好坏决定着农业发展的命脉,所以农业科技进步必须在此处得以体现。要加强农业资源环境的建设,一方面要依靠农业科技中的多学科和多种科研成果的整合,另一方面也要依靠有效的行政管理政策。

5农业科技进步的成果

(1)过去30年里,随着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已经培育成功高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超过1万个,优良畜禽和水产新品种近100个,促进了农业品质的更新换代,为推动我国粮食产量和肉、禽、蛋、果、蔬、水产等产量跃居世界第一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农业科技事业适应了三农发展需要,为粮食连年增产、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实现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自给自足的基本目标。(3)近年来,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也稳步提升,良种推广补贴、农业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等政策的实施,让大批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得到了推广和应用。(4)农业科技进步有效突破了我国农业生产资源约束的瓶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针对广大农村各农户小规模生产的现状,依靠科技提高了农民的种养水平,提高了劳动生产率。(5)国际合作项目提升了我国农业生产适应国际市场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鼓励了科研人员参与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实现了科研、推广、示范、生产、销售的农业经济体系。

6结语

对科技进步的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科技进步;经济增长;资本

一、引言

全面小康社会后,我国国际地位有很大的提高,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达到全面小康水平的根本性标志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接近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具体有以下几项表现: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00元人民币;第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人民币;第三:恩格尔系数降到35%;第四: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0平方米;第五:城镇化率达到56%;第六: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达到20%;第七:大学入学率达到25%;第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到95%。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仍将始终遵循社会主义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向高等收入国家的水平迈进。那么未来实现经济增长的路径

二、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关于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决定因素的理论很多,以下主要通过其中三个理论加以说明:1.以哈德罗-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为代表的资本决定论,该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关键是资本积累,主要内容是指在资本-产出比率不变的条件下,经济增长取决于储蓄率。2.以索罗经济增长模型为代表的技术决定论,该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技术进步的程度。这两个理论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其中单强调资本积累的哈德罗-多马模型已经不起实践的考验。索罗模型虽强调科技进步的巨大作用,但它把科技进步当作外生的,对经济的作用只是暂时的增长,并非持续的增长。3.内生增长理论,该理论作为20世纪80年代的新增长理论对传统经济增长理论进行重新思考,把经济增长的源泉科技进步即技术进步内生化,弥补了索罗经济增长模型把技术进步当做外生因素的缺陷,并指出技术进步中知识的积累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对经济的持续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理论对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的收益递减和规模收益不变的假设也做了完善,知识积累和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的源泉通过积极的外部效应机制遏制了要素收益递减和规模收益递减,不仅使自身能够形成递增的收益,而且能使物资资本和劳动的要素投入也产生递增收益,从而使整个经济的规模收益递增,保证了经济的持续增长。通过以上的分析可发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虽然会导致产量的增长即经济增长,但经济要实现长期、持续和高速的增长不能只依靠简单的生产要素投入,要摒弃粗放的生产方式,采取集约的扩大再生产方式,也就是说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技术进步不仅带来产出的增长,而且可以通过外部效应,提高劳动力、自然要素和物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生产率,消除这些要素同收益递减的联系,且带来递增的规模收益。各国之间经济增长率和收入水平的差异主要就是源于各国知识和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的不同,所以未来发展经济最重要及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增加知识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

三、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近几年,国家统计局同有关部门开展了科技进步定量测算办法的研究工作,推出了一套测算办法,即以增长速度方程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相结合的方法,具体计算公式为:EA=Y-αK-βLY×100%%其中EA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Y为产出的平均增长速度K为资本的平均增长速度,L为劳动力的平均增长速度α为资本的产出弹性,即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增加1%,产出增加α%β为劳动的产出弹性,即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增加1%,产出增加β%Y、K、L均可由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查找并计算而得(本文按下一年数据减上一年数据,再除以上一年数据而得,其中资本主要指固定资本,劳动主要指从业人员。)α、β可由Y的变化率除以各自变化率计算而得。从2005年至2013年劳动力的增长速度总体来说是下降的,劳动力产出弹性也是下降的,而资本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走势。以2009年为例,科技进步贡献率为负,此时主要贡献的应为资本,该年资本增长速度高达21.8。我国在失去人口红利的优势后,对经济做出主要贡献的是资本,其次是技术进步,且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所做的贡献是稳定的,但由于资源能源的稀缺以及环境的日益恶化,随着经济与环境两手抓的意识越来越强,那么在未来对经济增长起到关键作用的定是技术进步。

四、小结

通过本文以上对两者之间的分析,并结合本国实际国情,得出以下几点认识。首先,随着全面小康,经济全球化,网络现代化,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倾向于科技的竞争,德国关于“工业4.0智能工厂”的战略和美国的“依托硅谷模式抢占软件技术优势,发展先进生产方式”的工业4.0的挑战,都证实了科技进步的重要性。我国在制造业方面也面临巨大的挑战,以东北三省为例,作为老工业基地,传统制造业失去了对中国经济的支撑作用,经济萎靡不振,面临转型压力,这个过程需要科技进步,完成转型。完成转型之后,我个人认为技术进步随之只会更加重要,只有技术进步提高要素利用率,才能有力的刺激经济增长。其次,要想迈进发达国家之列,要注意产业结构的调整,合理安排各产业占比,要注意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将会出现更多的智能机器人进入该产业,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我们人类将从事更加高智能的工作,提高生产率,那么这就需要较多地依托智能互联网,软件的开发,站在科技进步制高点才能实现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最后,科技创新能提高要素利用率,引导生产要素在各部门之间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是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转型的源泉动力。因而,创造良好的软环境是吸引科研人才、高端企业,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科研机构和高校是国家软实力建设所需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和科技创新基地。我国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引进高科技产业企业,汇集科技人才,组建科技创新联盟,汇集同类产业资本,要把产业资本和科技人力资源紧密结合起来,丰富完善载体功能,增强自身要素集聚。

参考文献:

[1]王振华,李旭.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与县域经济增长[J].农业技术经济,2015(2).

[2]张卫,郭玉燕,孟静.全面小康背景下城市人口与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J].现代经济探讨,2008(10).

[3]郭坤,徐爱好,张再生.发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及借鉴.[J]宏观经济管理,2015(5).

[4]张汴生,陈东照.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河南省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5(8).

[5]严炜.基于科技进步的湖北省循环经济发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6).

对科技进步的认识范文第3篇

农业科技竞争力是指通过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科技活动,以及农业科技发展政策的实施,所反映的一国(地区)农业发展的科技总量、实力和科技水平与潜力,以及对科学技术支撑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推动能力与贡献程度[3]。按照这一概念,农业科技竞争力属于竞争力研究范畴,具备竞争力研究的所有特征。农业科技竞争力不仅仅是科技总量和综合实力,还是一种潜力,要体现在支撑、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由于农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农业科技具有基础性、社会性、公共性等特征,这使得农业科技竞争力研究与其他竞争范围的竞争力研究具有明显区别。

2农业科技竞争力发展的特点

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4]。农业科技竞争力的提升与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业科技进步密不可分,农业的外部性、公共产品性、弱质性和不稳定性等经济特征决定了农业科技进步主要具备以下5个特性:

2.1渐进性

大量的科技进步一般都是以渐进的形式出现的,即在技术原理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无数大小不等的改进使科技本身不断完善带来经济效益的提高[4]。

2.2区域适应性

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因此在应用农业科学技术时也应该因地制宜,这使得农业科学技术的转移性较差。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必须有与之适应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需要事前进行多次试验和适应性研究。

2.3系统性

农业科技进步与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生态发展密不可分,由于某一项农业科技的进步,可以向其他领域推广转移和渗透扩散,促进其他产业科技的发展,逐步形成新的农业科学技术体系,推动产业结构出现更加协调和全新的局面。

2.4合作性

保障农业科技资源综合集成及有效配置,应广泛凝聚科技力量,以项目为载体,将项目做成凝聚力量及集聚资源的平台及载体。

2.5复杂性

农业科技发展的复杂性表现为:①由于经济、社会、科技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难以控制、调节,不可能持续地保持农业科技进步的最佳环境。因此,只能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内,实现科技进步由低级向高级的转化。②农业科技进步内容的复杂性。只有各种科技进步内容的有效化组合,才能形成较大的社会生产力。③农业科技进步结构的复杂性。只有发挥农业科技的综合效应,才能推动农业科技进步。④各类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因此,必须坚持农业科技应用的生产可行性、先进实用性和经济合理性的标准,注重农业科技的连锁反应,因地制宜地选择农业科技进步体系。农业科技进步的以上特点决定了在进行农业科技竞争力评价时不仅要考虑农业科技发展的硬件,还要考虑到管理水平、决策水平、新的方针政策、新的经济体制等软件条件。

3竞争力评价常用方法

农业科技竞争力评价是竞争力综合评价在农业产业领域的应用。从已经收集的文献资料来看,竞争力评价最常使用的是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4种方法。

3.1传统的TOPSIS法

TOPSIS法,全称TechniqueforOrderPreferencebySimilaritytoanIdealSolution,是C.L.Hwang和K.Yoon于1981年首次提出,TOPSIS法根据有限个评价对象与理想化目标的接近程度进行排序,是在现有的对象中进行相对优劣的评价,是一种逼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法,该方法只要求各效用函数具有单调递增(或递减)性。“理想解”和“负理想解”是TOPSIS法的两个基本概念。所谓理想解是一设想的最优的解(方案),它的各个属性值都达到各备选方案中的最好的值;而负理想解是一设想的最劣的解(方案),它的各个属性值都达到各备选方案中的最坏的值。方案排序的规则是把各备选方案与理想解和负理想解做比较,若其中有一个方案最接近理想解,而同时又远离负理想解,则该方案是备选方案中最好的方案。TOPSIS法在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分析中经常被研究者使用,慈斌(2012)、刘贵文(2011)、张洪(2010)、王小建(2009)等均使用TOPSIS法进行了相关行业或产业的竞争力研究。

3.2灰色系统理论方法

灰色系统理论中,灰色关联度是事物之间、因素之间关联程度和数量的表现。通过计算关联系数和关联度,可从整体上或动态上定量分析事物之间的关联程度和影响程度,为确立事物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提供数量依据[5]。灰色关联度分析是系统态势的量化分析比较,其实质是若干数列所构成的曲线列与理想(标准)数列所构成的曲线几何形状的接近程度,几何形状越接近,其关联度越大。关联度则反映各评价对象的优劣次序,其中灰色关联度最大的评价对象为最佳。与常规研究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不同,灰色系统理论认为,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具有广泛的灰色性,即信息的不完备与不确定性。灰色系统理论从信息的非完备性出发研究和处理复杂系统,它根据系统某些层次的观测资料以及相关的数学处理,达到对系统内部变化趋势、相互关系的深入认识。石宝军等(2011)、迟国泰等(2006)、陈光潮等(2004)均使用这种方法进行了竞争力研究。

3.3因子分析法

对科技进步的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索洛余值法

[作者简介]李林,西华师范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王如渊,西华师范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博士,硕士生导师,四川南充637000

[中图分类号]F062.3;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1-0091-03

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模型中,科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用得最多,其在方法和技术上也都比较成熟,一般将科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与索洛科技进步模型相结合,估算各因素在经济增长中所作的贡献。

在我国西部地区的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中,四川省处于龙头地位,1985~2005年四川省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为15.71%,但从全国范围来说,不管是经济发展条件还是经济发展成效,尤其是与沿海地区相比,差距都很大。本文使用科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与索洛科技进步模型相结合,分析影响四川省经济增长的各因素贡献率,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经济发展建议。

一、模型介绍

本文中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指在影响经济增长的各因素当中,除了由于增加资金和增加劳动力数量因素以后的部分即为科技进步的因素。

索洛余值法科技进步模型:

α=y-βk-αι (1)

在进行科技进步对四川省经济增长所作贡献做实际测算时,y的值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表示,k和1分别用固定资产投入增长率和就业人员总数增长率来表示。模型的含义是指科技进步增长率=总产出的平均增长速度y-资金弹性系数β*资本平均增长速度k-劳动弹性系数α*劳动平均增长速度1。

用EA表示科技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即EA=α/y,同理得出资本投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Ek=(βk)/y,劳动投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EL=(αι)/y。

二、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为计算出模型中的资本产出弹性β和劳动产出弹性α,将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两边取对数得

lnQ=lnA+βlnK+αlnL (2)

对参数α和β采用不同的估计方法,将得出不同的数值,从而影响模型的结果。从索洛建立模型的程序看,它是一个动态时间序列模型,建立模型时所用时间序列的长度越长越好,一般不应少于15年,否则模型的准确度很难保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金的产出弹性β由资金带来的产值与总产值之比,即资金增加1%时,产出增加的数量β%;劳动产出弹性α就是由劳动力带来的产值与总产值之比,即劳动增加1%时,产出增加的数量α%。但这只是理论上的经济意义,实际上当资金投入量发生变化时,劳动的投入量也在发生变化,两者不可能绝对分开,因此,很难进行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的实验和检验,这也正是科技进步度量模型参数估计的困难所在。为此,应以实际数据为基础进行回归分析,并对回归结果进行统计检验,只有当检验获得通过,得出的参数才能在模型计算中使用。

本文以四川省统计局的1985~2005年的有关时间序列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11.50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出资本产出弹性β=0.83,劳动产出弹性α=0.17,并通过相关统计检验。

将资本产出弹性β和劳动产出弹性α的值代入索洛科技进步模型中,计算出1985~2005年四川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便于比较,将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一并列出,见表1:

三、结果分析

由表1数据可以得出四川省的经济增长属于资本投入推动型。资本投入对四川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21年中有6年固定资产投入贡献率都超过100%,基本上固定资产投入贡献率都在30%以上,只有6年固定资本投入贡献率低于30%,可见资本投入对四川省经济增长的贡献是相当大的,经济发展呈明显的投资拉动型即粗放型发展态势。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在未来相当长的一般时期内,资本投入仍然将是拉动四川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多在7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80%。相比之下,四川省的这一指标则比较低,与全国平均科技进步贡献率水平相比,也是处于排名较后的位置。21年期间有6年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为负值,科技进步贡献率低严重影响了四川省经济的发展,甚至制约了大量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应起的推动作用。1985年、1991年、1992年、1993年、1998年以及2005年虽然有大量的固定资产投人(从固定资产投入的增长率超过10%可以看出),但由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为负值,严重拖了经济增长的后腿。在科技进步贡献率为正值的年份当中,固定资产投入增长率并没有其他年份高,1989年固定资产投入的增长率为-6.71%,但国民生产总值依然增长了12.98%,这是由于科技进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由此可以得出: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成正相关的关系,科技进步发挥的作用越大,经济增长越快,科技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四川省区域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此外,在本文所研究21年的时期内,我们可以发现劳动投入对四川省经济增长所作的贡献是非常低的,除1986年劳动投入贡献率为7.33%,其他20年间劳动投人对四川省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都低于5%的,21年内有13年(1993-2005年)的劳动投人贡献率水平都不到1%。在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中,科技进步与人力资本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四川省是劳动力资源外流大省,每年都有大量民工外出打工。四川省内可以利用本地的大量廉价劳动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四、结论

一个区域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物质资本的投入和劳动力的投入,最重要的是提高科技进步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科技进步贡献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一个省(地区)的科技实力和综合发展力量,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四川省目前要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就必须在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上面下足功夫。

对科技进步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现代科学技术;哲学;观念;影响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271-01

伴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与提升,整个社会中各行各业都产生了重大的变革,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关于哲学的难题,但相较而言,哲学比科技落后了太多。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而其使用缺乏限制与监管,从而导致了被滥用,带来了许多风险。所以,研究出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思想建设的全新需求,让哲学跟上科技的步伐,对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较好地实行“科教兴国”的国策有着重大意义。

一、科学和哲学的互相影响

我国社会的进步过程就是科技的发展过程。在整个前进的过程中,人们依赖聪明的头脑解决了众多难题,突破了一个又一个关卡,科技在我们的社会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科技和哲学两者之间最初的相互联系出现在当代科技的萌芽期。科技是推动社会前进最为关键的要素,但在推进社会进步的同时还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哲学是一种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其主要功能就是规避那些漫无目的的、难以理解的的方法去探究科技。科技的快速进步同样能够为哲学的探究打下极为夯实的基石,二者是相互促进的。随着科技手段在多个行业的广泛使用,我们以哲学所特有的对比论证的思考模式为指导,打造出了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模式,在此基础之上为老式相机创造生产出了智能控制系统。对那些具有科技性质的方式就是大家一定要认真弄清楚两者之间是否具有一定的关联,这一种科技手段是不是被大家所熟知,在全社会中广泛使用,不应该限制于原因与结果的关联。普遍来说大家所知道的科技手段的方式就是利用整合使用的知识,将理论作为没有限制经验世界的网络,使用具有科技性的独有的言语使得自己的叙述变得完整,使得自己的讲述能够最大限度地贴近真理。

二、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密切关系

(一)道德哲学就是当代科学技术进步的开始的地方,人们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对有关道德的哲学进行了探究。但最初的道德哲学仅仅是为了协调好人与人之间、人类和社会之间的关系。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和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家对于道德哲学的探究愈加深刻,并逐渐拓展到关注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联上。因此,人们在当代科学技术的文化状况之下,要把维持住人们的不断进步作为最终的目的,将协调人类关系的道德哲学变为大自然中行为规则的总称。科学哲学对道德的支持,就是其对于和哲学有关的问题的看法。名为波普尔的哲学家认为哲学就是规则的核心,否则其不能称之为一种学问。哲学是和科学最贴近的科目,寻求真理是持续不间断的,与此同时还应随时保持警醒。伴着科技的进步,大家的生活方法与区域出现的变化。大家都在找寻全球文化价值观念的综合,当代科技手段的进步对大家的设定了全新的道德规范,某些全新的和高科技有关的技术还在出现。当代伦理学也是以伦理学为基石,对时机出现的难题而说出处理的全新的理念。对科学哲学最重要的是明确核心理论,普尔所提的理论认为爱因斯坦与牛顿均从事与科学有关的行业,它的理论主要是述说,所提出的是方法论而不是认识论,是对人们传达与记录讯息的属性的区别。某些人所提出的论点能被接受,主要是由于这都是构建在一定程度所具的可错性的基石之上的,阐明了人们目前所了解的东西,已可以改变大自然。

(二)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予人类全新的想法。没有科学的发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许多社会体制的构建是科学进步的关键。首先就要提升对于科技的立法,维持科技的进步,用强硬的方式束缚大家的行动,用独特的手段鼓励并约束自己。法律是不是利于实行,决定于道德心的趋势,在当今社会,法律有着根本性含义,增强科学的立法很重要,大家要使用法律的方式来确保科技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正面的积极作用。

(三)辩证的来看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