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点

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点

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优化策略

2011年,教育部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并进一步规范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安排。而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凸@,笔者在本文中梳理了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现状,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优化教学的策略,以期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高职院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输出的人才应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水平、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高职院校应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理念,突出分类指导和因材施教,发掘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潜能,着力塑造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活、自信乐观、和谐向上的良好人格品质。

高职院校在学制上多采取“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两年的校内学习中提高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再完成一年的顶岗实习并上交毕业作品。由于时间紧迫,课程繁重,给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高等教育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第二次断乳期”,能否顺利地度过,对高职学子顺利走向社会、顺利实现角色转换,顺利对接产业发展,会起到至关重要的助推作用。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意义深远。学生在学习、实习、就业过程中会不断转变自身角色,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1.授课时间

多数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遍安排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开设32~36学时。毋庸置疑,这样的课程安排可以使许多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学生较快地适应大学新生活。但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在第一学期主要完成角色转换、适应性改变等心理目标任务,如果一味灌输课程模块中的内容,学生难以消化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待到学生步入高年级,对生命教育、完善自我意识、情绪掌控、人际关系处理、恋爱与性心理、乃至职业生涯规划等有深入的认知时,前期的教育教学效果就会熵减。心理教育课程不能实现与学生成长的同步跟进,已成为影响课程教学实效性的一个瓶颈问题。

2.授课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多数高职院校的公共必修课,与同类的公共思想政治教育类、公共计算机类、公共英语类课程一样,都属于通识类课程,采用班级授课的教学模式,且多为大容量的班级授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行为训练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课程。大容量的班级授课制,很难保障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度,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这一综合性目标也就难以实现。

面对将近百人的班级规模,教师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把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很多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导致师生之间的互动很少,严重弱化了教学效果。对于教学体验活动,也难以很好地实施,只能选取时间地点均适宜的小部分体验活动(团辅活动),以此调动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知识,学生也只是记录在教材上,或者拷贝教师的PPT 讲稿。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导致一些学生出现“身在曹营心在汉”的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上查看其他学科的书籍或浏览其他学习网页。由于长期不能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建构知识、体验教学的需求会逐步弱化,乃至于最后不再关心课堂学习,消极应对,这样的课堂教学渐渐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

3.授课内容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材主要涵盖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自我意识与培养、人格发展、学习心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性心理及恋爱心理、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职业生涯规划及能力发展等内容。教材中存在一些瑕疵:首先,教材过于同质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以来,各大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中都基本涵盖了教育部文件中要求的课程内容,但较为雷同,且很多教材的封面虽标注“高职专用教材”字样,内容却与普通高等教育毫无差别,真正符合职业教育的高水平的教材凤毛麟角。其次,教材缺乏个性。高职学生由于所学专业不同,需要有个性化的教材。如果以符合行业化、专业化特点的教材作为学习的专用读本,就能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心理健康的要求,使其伴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再次,教材中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过多,实践问题中解决途径类的知识点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细化。这样的授课内容、教材(讲义读本)阻碍了课程的有效实施。

4.考核评价

多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考核评价基本分为两部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平时成绩又多分为课堂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学期结束后把各项成绩与期末考核成绩按照比例进行分数核算。这样的考核评价形式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初衷难免有背道而驰之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提升学生心理健康能力的一门课程,是培养学生优质心路历程的课程,如果采用上述传统的考核评价模式,也只是完成了知识点中重难点的简单背诵(复述),难以实现对学生行为表现与心灵感悟的培养。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摸索一条契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符合高职学生特点,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考核评价模式。

5.授课教师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课程的专业任课教师在一段时间内较为缺乏,只有少数教师有教育学、心理学的学科背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校只好委派临近学科的教师授课。这样的“兼职”教师队伍,缺乏良好的专业化训练,对于课程教学的目标也不能很好地认知,课堂上一味讲授,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心理需求,最终导致课程教学效果效能偏低。专业化程度不高的授课教师队伍也是阻碍课程教学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优化策略

1.因地制宜,灵活安排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最棘手的问题是如何适应和融入新的学习生活中,面临角色转化的心理任务。这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新生开展团体辅导、课堂讲授、名师讲座等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尽快消除学生的陌生感,使W生尽早融入新的环境中;第二学期学生会遇到适应学习生活、处理人际关系、深入认识自我等新问题,面临自我统合的心理任务。大学二年级会遇到恋爱和协调人际关系等问题。大学三年级在顶岗实习阶段会遇到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等问题。在学生的每个成长阶段,都会遇到一系列“单方”或“复方”的心理问题,需要承担不断复杂化的心理任务。学校应结合学生心智发展和专业发展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始终,同步讲授,不断深化,为学生心路成长保驾护航。

2.学思结合,切实优化课程模式

⑴注重体验式教学,融合多种教学方法

认知是体验的基础并渗透在教学体验中,学生可以通过控制情绪情感来完成体验,并分享过程学习的心得,由此进一步自省、反思,构建新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并不断完善自我意识。从教学形式来看,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变传统的单边讲授形式为师生之间的多边互融形式。例如:在讲授《大学生人际交往技巧》一章时,可让学生自编情景剧《我的大学宿舍》,自主创设问题情境,然后探讨如何解决宿舍中常见的矛盾和问题。这样,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合作意识,吸引所有学生参与其中,积极出谋划策,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又如:在讲授《自我意识》一章时,可以通过“优点轰炸”和团体辅导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意识到个体的独特性,逐步摆脱自卑、自负、自私等心理,树立起悦纳自我的意识。

⑵采用信息化手段,“线上线下”相融合

基于班级容量、教学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因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可尝试“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师在课前应选取适合于“线上线下”教学的专题,给学生布置探究题目,让学生在网络课程平台上自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课上教师进行分组教学,认真听取各组关于问题的解决途径汇报,做出正确及时的点评和反馈。这种“先学后教”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拓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应推广课堂即时评价,让学生通过手机APP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这样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时地变换教学策略,将教学时间用于心理问题解决思路的引领和技能的培养,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3.因材施教,高效对接课程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行教材的内容多为雷同,且每章的内容都包含了大量的心理学概念和理论知识,缺乏趣味性和普及性。高职院校可结合本校开设专业的特点,组织专家学者、行业企业专家、院内授课教师成立教材编写组,努力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学的内容与专业学习、行业工作等结合起来,编写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材和具有行业专业特点的心理发展读本。

教材的编写要符合培养多元智能的人才要求、能力本位的教育要求和全面发展的能力要求;读本的编写要符合职业属性的专业要求、工作过程的课程要求、技术应用的教学要求。“双轨制”的教材和读本,有理论、有实践、有案例,能够体现时代性,富有实用性,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满足学生普适性学习的需求,也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渴望,对各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会有极大帮助。

4.知行统一,多元改进课程评价

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式要灵活多样。可以采用情景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考核。组内的学生按照自身不同的分工,自主选取关注度较高的心理健康案例,然后自编自演,由课程组的教师担任评委,把集中评判的分数作为期末考核成绩。也可以采用策划书的方式,结合“5・25”心理活动日,安排部分学生进行策划书的调研、撰写、总结工作,然后现场答辩,以答辩成绩作为期末考核成绩。还可以采用团辅活动、案例教学等方式,既考查学生的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又锻炼学生的活动策划能力、与人沟通能力、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5.多措并举,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⑴组织教师进行培训

定期组织、遴选教师参加“专业理论与规范”“教学理论与技能”“信息技术与应用”模块的培训,培养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学反思与研究等能力。通过专题讲授、实时教研等途径,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并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的资格准入标准。

⑵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调研

定期组织、遴选教师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和挂职锻炼,全面了解企业员工的心理发展状况,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要将心理健康教师培养成既懂得心理健康知识,又熟悉企业员工心理的“双师型”心理学教师,逐步建立起一支过硬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教学理念,高等职业院校务必抓住机遇,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性发展。要针对企业特点,对接人才发展需求,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调试心理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孙福兵.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8).

[2]刘海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需求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9).

[3]毛智力.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8).

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点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文章针对当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对其中存在的一些宏观问题进行了思考,如心理健康教育在一些地方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国家新课程标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值得商榷、现有师资队伍缺乏专业培训和指导,并提出了建议。

从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倡导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其实应该是一门与其他人文、科学教育等同等重要的基础性教育。一个心理不健康、甚至心理变态的人,掌握科学技术比无知更可怕。从现实来讲,在中小学校中鼓励、支持大力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是一种明智、务实的举措,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开展工作,是真正对国家、对民族、对孩子负责任的表现。

党和国家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是现在十分重视,而是从很早就开始重视。不仅在有关文件中提出开展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还专门制定了相关的指导纲要和目标计划。一些先进省市,如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在这方面工作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分析,并尽快给予合理解决。

一、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若干宏观问题的思考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一些地区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在一些地区,心理健康教育仍然被视为学校教育工作中可有可无的内容。这其中的原因可能包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够,经济条件以及师资条件的限制等,但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教育指导思想存在偏差。尽管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开展了多年,但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对中小学校的评价标准仍然是以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为主。事实证明,这种评价体系已经成为制约和阻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这与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完全一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好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一定会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如果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和意义继续被学科教育、应试教育以及对升学的片面追求所掩埋,这对于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将是非常悲哀和危险的。

(二)国家新课程标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值得商榷

在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中,有三门课程的标准或指导纲要都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其范围之中。如初中《思想品德》的课程目标中明确将“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够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和“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认识个体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等作为能力和知识目标;在《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价值的论述中第2条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第3条是“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理解个人健康与群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明确将“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纳入到综合实践活动的非指定领域内容之中。

显然,上述三个学科课程标准存在着相互重叠现象,不知道这种重叠是否有意为之。"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试图仅仅通过在《思想品德》、《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或其他学科课程教学活动中的渗透式教育来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不科学和不可取的。

首先,课程改革实践几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仍然出现不断。甚至由于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复杂原因,因心理健康缺陷而造成的自杀、犯罪等极端行为大幅增加。这说明仅仅通过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其他课程之中来解决需要专业技术和知识来支撑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达不到目的的。

其次,这种课程设置及其标准的建立说明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重要性、紧迫性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其实,很多极端的行为在发生之前都是可以通过干预来进行阻止和缓解的。当然,这需要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人来完成,如果能够成功干预一次,就能挽救一个甚至几个生命。当代心理科学的发展非常迅速,心理科学已经和教育学并列为一级学科。在高校有心理学系,甚至心理学院,在民间有心理学会、心理卫生学会等。这些都说明了心理科学正在迅速发展,而且人们普遍都更加重视心理问题。我们已经有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纲要,还需要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

(三)现有师资队伍缺乏专业培训和指导,专业师资在职称评定上存在困难

应该说近几年我国一些地方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配备和建设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学校的重视和学生的认可。但总体而言,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还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师资队伍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和待遇。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和重要性不用赘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配备自然应该得到重视和加强。但是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称评定系列认定还是空白。有的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列为思想品德学科职称系列,有的则将其列为体育与健康系列。笔者认为这些处理办法欠妥,因为这种处理方式仿佛是无奈之举,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没有给予足够的尊重,而且使这些教师在职称评定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

其次,师资队伍的培训和管理工作不到位。由于专业师资队伍没有相应的职称评定系列,师资队伍的流动性较大等原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和管理工作存在较大难度。我国大陆地区浙江、天津等省市在这方面工作做得较好,对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并要通过相应考核“持证上岗”的制度,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提供了保证。此外,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和指导机构,有些地方的教师经常会有“孤独感”和“找不到组织”等感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因此不能形成规模和实现正规化。而成立由专家和领导组成的各级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应该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和正规化的有效途径。

二、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

(一)贯彻新课改理念,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的评估体系中去

在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且,新课程中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还要关注学 生作为人的全面成长。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同这些教育理念和目标不谋而合,也是实现上述教育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教育部在2002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对学校督导评估之中,加强对教师和咨询人员的管理,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为此,教育行政部门应新重新制定或完善学校的评价指标体系,把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状况作为一项重要评价指标纳入到新的学校评价体系中去。

(二)加强师资培训,建设专业队伍,建立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鉴于我国当前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以及教师编制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各地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工作。建议各地在加强教师全员培训的同时,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师资队伍。对于条件较差的地区,应该安排兼职老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经过培训后的兼职老师才能上岗。对于条件较好的地区,应在建设专业师资队伍的同时,加强对解决专业师资职称评定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并力争有所突破,为全国其他省市作示范,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推进作出贡献。"

各地学校可以逐步建立起以专家和校长为领导,以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和团队(专职共青团、少先队)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对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将是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的重要工作。培训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的知识、指导思想和方法等方面,同时可与师德教育结合起来。重要的是,学校对每个教师都应提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使教师具有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创设和构建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使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

(三)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而不是拘泥于某种特定的形式。各地、各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多渠道、多方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重在实效。

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开设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初中可以活动和体验为主,高中可以体验和调适兼顾,但要始终贯穿一条活动主线,突出实践性和活动性;同时强调对不同年龄特征的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应有所侧重。当然,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还要利用班主任工作、学校、班级或团队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活动。除此之外,还要与学校外部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相结合,做到学校、家庭和社会齐抓共管。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体,家长也是主体。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在学校开展的家长学校课堂中,要把对孩子的心理和发展教育作为一项主要内容来抓。学校要指导家长了解和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改进教育方法,并促进家长自身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另外,从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的多少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又可分为面向全体学生和面向个别学生两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采取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建立心理档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即利用学科知识点、涉及点、接触点、联系点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各种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等形式;面向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采取个别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网络指导、行为矫正等方式。

(四)统筹管理,科学规划,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支持保障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只要我们在工作中统筹规划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一定能够成为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助推剂”,成为连接学校、家长和学生的“纽带”,为基础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统筹管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支持保障体系。笔者认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保障体系主要包含“一个基础”和“三个面向”。

“一个基础”即以行政管理和专业指导为基础,通过政策支持和教研活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和评价水平,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运作和发展环境。

“三个面向”是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的功能应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面向学生。主要是指针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包括心理咨询、辅导和治疗等,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是面向学校教师。教师也是人,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根据有关调查报告,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我们要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不仅是因为关爱教师队伍,也因为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会直接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可以为学校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有关学生的教育及心理问题提供咨询和建议服务,同时也要积极开展针对学校教师团体的心理咨询和疏导工作,并定期开展专题性的拓展训练等。

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点范文第3篇

  英语骨干老师培训心得1

  我有幸参加了××区小学英语教师骨干教师培训班。在本次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认为这次的培训为我这个新手教师提供了一个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平台,对我来说是一个接受新思想冲击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及能力的好机会。

  本次培训有来自本区不同学校的各位英语老师,××是我们的指导老师。课程内容丰富多彩,他从听说读写各方面为我们展示了不同的活动。我们××名教师也扮演学生的角色,将理论放到实践中去,再在实践中反思。每天的我们就像一个吸水的海绵,尽情地吸入,以提升自身能力。以下,我分享我的培训体会和收获。

  一、认清自己,开拓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

  在培训的过程中,我觉得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40位教师,各有各的风采,能唱善辩,能画能演,让我有一种紧迫感,我觉在得我应该多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提升自我,做一个合格的有个性的英语教师。××让我们反思自己,并分析自己是属于实践性,反思型,学习型还是计划型的教师,并跟我们总结其实这几种教师的类型应该是一名综合教师的滚动性的转变,从计划型到实践型到学习型再到计划型不断地滚动转型,做一名合格的新时期的教师。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40名教师分为八组,每5人为一个小组,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五个人必须合作去完成教师下发的任务。我发现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它能让学生们在组织形式下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合作学习“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性互动,把“导”与“演”进行了合理的分工,使得传统课堂上许多原来由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则由学生小组来承担,师生关系由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演变成“指导--参与”的伙伴关系与共学关系,师生之间可以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从而真正实现教学上的民主。

  三、把培训学习所得充分利用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

  曾经有教师说过,教师就要勤于学习,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我想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科学地进行加工,探寻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把培训中学习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活动合理地运用到教学中来,并在实践中不停反思,从而得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游戏和方法。

  总之,经过短短几天的培训,我更新了观念,学到了很多知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更要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并创新,尽快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思路,形成自己的成熟的教研教学风格和模式,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小学英语教师。

  英语骨干老师培训心得2

  带着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种种疑问,怀揣着全新、全方位地提升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的急切心情,参加了广安市小学英语骨干教师远程培训学习,即将结束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升,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学员间的互动交流,教学技艺的增长。我对教师心理健康、职业道德、专业素养及教学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更新的认识。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说句实在话,我曾有过职业倦怠,很迷茫。通过这次培训,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明确了自己的目标,这次培训可以说是一次心灵的净化,使我消除了浮躁,真正感受到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深刻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我从专家、学者身上不但学到了教学本领,而且学到了如何为人师。这次培训我得到的是人格的提升,生命的升华。

  一、精细化的课程安排,让我耳目一新

  我聆听了十二个由公共通识、学科专业、小学英语专业课程组成的精彩讲座,每一个讲座,我都能感受到他们兢兢业业、严谨治学的敬业精神和热情开明、平易近人的态度,而他们带给我们的讲座,或深刻、或睿智、或沉稳、或思辨,无不滋润着我的心田。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讲座的内容在我心中掀起了阵阵波澜,激起了我内心的感应,一些教育教学实例让我产生了共鸣,更激起了我的反思。让我能从理论的层次解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一些现象,也让我反思到了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需要学习与改进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对小学英语教学中使用最常见的五步教学法:Warm-up(leading-in导入或准备),Presentation(呈现或新授), Practice(练习),Production(灵活或拓展运用),Assessment (检测或评价)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今后怎样设计和分析有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更清晰的思路与方向,课堂教学方法有了提高。

  二、专家引领,促我转变教学观念

  要想跟上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步伐,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增强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是基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教育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开始,所以我们必须转变传统教育中的“惟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构建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教师主课堂的惯例,彻底抛弃教师心灵深处沉积的传统的专制思想观念。师道尊严的思想在课堂上令学生不敢多说不敢质疑极大地压制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我们教师只有从观念上更新,允许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环境,才能营造师生平等、其乐融融、共享民主的教学氛围。

  王曼怡老师娓娓道来的细节决定成败,我感触很深。特别是她讲到外教上课风格值得我们借鉴我最有同感,自己学习英语时美国老师给我们上听说课的情景历历在目:他们默默保护学生的自尊、培养学生的自信,上课时淡化学生的一些错误,当学生表述有误时,她们从不纠错,而是亲切地说出正确的;表扬、激励的话语总是挂嘴边;重视课堂的趣味性,说话时表情非常夸张;但不失严谨,给学生示范读音非常到位。对比我自己的教学总有一些不如人意之处,教师施教之工,贵在引路,妙在使学生开窍,今后我将适度使用夸大的生动活泼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孩子交流,甚至把自己融入所讲的故事情节及活动角色,争取在生动有趣的课堂中,与孩子一起快乐一起进步。

  三、分享交流、便于拓宽学习视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参加培训学习的这段时间里,结识了许多新同行,他们都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与他们探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感悟,我觉得十分荣幸。培训活动中,大家在网上研讨、交流是那么踊跃、真诚、朴实,大家用情感谱写了一曲值得回味的乐章,它汇成了一阵阵催人奋进的号角,支持、激励着我始终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停留。

  听专家讲座及班级沙龙踊跃发言,争取与他人有更多思维碰撞,大胆地陈述自己的观点想法,与其他学员一同交流和探讨教学教育教学中感到疑惑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使自己能博采众长、开阔视野。

  四、课后沉思,同感身心健康才能快乐工作

  做个身心健康的教师,培养出生理、心理健康的学生。专家们对心理健康的剖析,以及对教师所存在心理问题的揭示和调节方法的指导,我情不自禁开始审视自己 ,提醒我要调适职业认知、不断调节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职业升迁,愉快地工作生活。不做生活中的“怨妇”,更不做工作中的“怨师”。从灵魂深处爱学生,尊重学生,容忍理解学生成长性的错误,不但关注他们的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让孩子健康愉快地学习成长。

  通过本次紧张而短暂的培训,我要重新审视自己,现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必须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断地充实自己,开阔视野,放开思路,开拓出属于自己的新视角、新领域、新天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更要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把学到的知识尽快消化、吸收,积极将本次培训所学的经验及方法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变成自己的教学实践、开拓创新,尽快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思路,形成自己的比较成熟的教研教学风格,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争取做一个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精熟的技巧、健康的人格和心理的优秀教师。学海无涯,我将在学习中求进步,在培训中求提高,在探索中求发展,我始终追寻的原则是:爱拼才会赢!

  英语骨干老师培训心得3

  本人有幸参加了我校组织的“20xx—20xx学年首届骨干教师培训班”的一系列学习活动。本次培训,学校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对培训对象从听课量、课件、教案、技能课、试卷、说课、评课、调查报告、论文、理论学习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要求与培训。最后,邀请县教科所参与考核认定。我非常珍惜这次的学习,通过学习我有许多的感触:

  一、对自我的重新认识:

  通过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一个新的转变,作为一位英语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英语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特别是骨干教师,更应当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在英语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再把英语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费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是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英语的道路上教师成为学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因此,在英语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将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的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转变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学生英语探究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教师的这种角色的特征是:

  (1)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认真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到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2)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适当的方式,给学生精神上的安慰与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的热情更加高涨。

  (3)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同学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4)教师应全程参与学生的任务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而非代替学生活动,代替学生思考,教师应陪伴学生共同成长,做培养学生英语素养的启蒙者。

  二、对英语课堂教学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1、课堂教学强调从问题入手

  英语课以语言对象,强调以任务入手,放眼看周围世界,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这个就是知识点。我通过认真学习《走出误区,走进真正的合作学习》、再谈决胜课堂》、《对构建教学模式的思考》等文章之后,明确了英语课最终的落脚点是在知识上,还要能解决将来在工作、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最终让学生通过学习英语来达到交流的目的,以此为最终目标。我作为华十中的一位骨干教师,对于教师课堂教学常规艺术,感受最深的是:每位教师在积极、热烈的气氛中讨论到教学节奏的调控艺术时的提纲挈领——波澜起伏的流程美,水到渠成的衔接美。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好习惯:

  (1)养成根据发音规律记单词的习惯。

  初中教师教学中要教记忆单词的方法,使每个学生知道元音字母在开、闭音节中的发音规律、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音节的划分,促使学生养成按发音规律记忆单词的习惯。

  (2)上课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大胆提问的习惯。

  (3)课前预习、课堂记笔记、课后整理的习惯。

  英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前预习,找出问题;课内认真听课和做笔记,积极思考,讨论问题;课后整理笔记,及时复习,巩固提高的习惯。中学生普遍缺乏这方面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过度依赖老师。培养他们预习、记笔记、整理的能力可以促使他们学得更积极、更有效。

  (4)每天自觉听、读、背、说英语的习惯。

  要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必须强化听读说的习惯。每天至少半小时读背英语,有条件的学生与家长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流,班级每星期确立一天为英语日,使学生养成自觉说英语的习惯。

  通过培训,让我明确了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师生情感共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成长、共同探求新知、共享生命体验的完整的生活过程。因此,教师教学行为将发生巨大的转变,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选择,要超越书本,发表独立见解,教师要大胆创新,使教学成为充满创意和激情的过程,要解放学生,为学生创设自由思想和自由选择的空间,学会容忍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质疑,学会以孩子的眼光看孩子。还要注意向学生学习,师生共同成长。

  2、观摩、讨论教师在课堂上的课,在教学总体目标上注意兴趣,体验成功和培养自信;

  在课程实施上注重创造学习环境和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注重参与实践和创新发展;在语言教学的目标上,注重培养语感和交际能力;在教学评价上,注重运用激励机制和多元评价。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听、说、读、写、译的教学技能,给英语教师指明的努力的方向,明确了作为一名合格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使我受益非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