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建筑研究分析

绿色建筑研究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绿色建筑研究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绿色建筑研究分析

绿色建筑研究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案例;分析;研究

绿色建筑设计在我国现代化建筑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随着人们绿色环保意识的提升,绿色建筑设计得到了快速发展。绿色建筑设计改变了传统的建筑理念,提高了建筑设计的功能性和环保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一、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设计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不断推动绿色建筑设计是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设计的大力推广,需要不断创新建筑技术和设计水平,将绿色环保理念真正应用到绿色建筑设计中,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目前,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流行这样的词汇:“健康建筑”、“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等,这些词汇都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绿色环保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快速发展,传统建筑设计方式给大自然和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一方面,传统的建筑设计方式给自然环境带了严重的损害,消耗和浪费了大量的自然原材料、土地、能源和水资源,另一方面,严重破坏了生态自然环境,造成大面积的环境污染。

和传统的建筑设计相比,绿色建筑设计更加重视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在充分适应和尊重环境的基础上,重视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提高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在建筑物中营造出绿色环保的工作和居住空间,给人以舒适的享受。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不仅要重视建筑物的美观性和实用性,应该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二、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

1、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1)充分利用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资源

(2)充分利用山丘、溪流、湖泊等自然地质地貌

(3)建筑设计自然采光

(4)建筑设计自然通风

(5)加强建筑设计的隔热保温性能

(6)建筑物中热回收

(7)利用建筑物自然遮阳

(8)使用高性能、高质量玻璃

(9)利用太阳能电池板

(10)循环利用建筑物资源

(11)重复利用建筑物资源

(12)使用当地材料

2、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分析和研究

根据我国2012年50例的绿色建筑设计社会调查,整理出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统计表格如表1所示。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加强建筑设计的隔热保温性能、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建筑设计自然采光、利用建筑物自然遮阳、重复利用建筑物资源等建筑设计方法应用最多,从这几种建设设计方法中可以看出,绿色建筑设计方法主要和建筑绿色节能有关系,近年来,我国能源日益紧张,建筑行业想要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贯彻绿色环保理念,重视建筑设计的绿色节能。政府要完善政策和法律,对建筑设计的绿色节能环保提出新的要求,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节能降耗、可持续发展。

三、绿色建筑设计案例

1、绿色建筑设计具体案例

例如,我国的温州市西岑公寓,在设计规划过程中就充分体现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为人们提供了舒适、整洁、绿色、实用的建筑环境。在建筑物设计结构中,门窗、地面、屋面和墙体是建筑物中能耗最大的四个部位,因此西岑公寓在建筑物设计规划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了围护结构面积,门窗的设计结构采用了方正形状,有效地降低了墙体的能耗。公寓在进行不同朝向的门窗和墙体设计时,尽可能避免了西向的开窗面积,充分利用了公寓周围的自然景观。在进行外墙设计时,选择了高强质轻、保温、隔热、防水、抗震等性能较好的建筑环保材料;内墙的设计多采用了质轻、保温、隔热、防水、隔音、便于加工的建筑材料;由于公寓中的门窗需要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和隔热性,因此窗玻璃选用了中空玻璃和夹胶玻璃,这是比较好的隔热、防辐射环保材料,另外又在门窗中用铝合金进行注胶,在铝合金材料中加入隔热条,形成了断桥,有效的阻断了热传导。

温州市西岑公寓的整体设计结合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无论在建筑设计规划还是建筑材料的使用方面,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应用在了绿色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中,是我国的一个居民住宅区绿色建筑设计的典型代表。

2、办公楼和居民住宅绿色建筑设计案例的比较分析

根据2012年我国深圳市22例办公楼设计和24例居民住宅设计的调查,不同绿色建筑设计的统计表格如表2所示。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22例办公楼绿色建筑设计多采用了建筑物中热回收、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加强建筑设计的隔热保温性能、使用高性能、高质量玻璃、利用太阳能电池板等设计方法;而24例居民住宅绿色建筑设计中多采用了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建筑设计自然采光、循环利用建筑物资源、利用自然地质地貌、加强建筑设计的隔热保温性能等设计方法。通过这个表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在进行设计时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设计方案,办公建筑物设计多考虑建筑物的环保特性和实用特性,居民住宅建筑物设计更加注重利用自然资源,体现住宅建筑物的舒适性,只有这样才能既保障建筑设计的实用性和美观性,又体现绿色设计理念。

结束语

绿色建筑设计是我国建筑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在规划设计建筑物过程中,充分体现绿色设计理念,将可持续发展观念真正落实到建筑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景观,处理好建筑设计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推动绿色建设设计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迪欣.当前住宅建筑设计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2012(03).

绿色建筑研究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绿色施工;标准化建设;监督管理

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公共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体现,是体现政府带头环保节能重要表现,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施工技术。绿色施工技术并不是独立于传统施工技术的全新技术,而是用“可持续”的眼光对传统施工技术的重新审视,是从设计、施工、监督管理为一体的标准化建设过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提速,建筑垃圾日益增加的严峻形势下,如何确保施工企业从领导层到基层管理人员及工人能够牢记绿色施工,强化具体绿色施工技术在公共建筑工程中应用与推广,从而进行环境保护,成为我们建设单位管理人员要探讨分析的地方。

1、当前绿色施工存在的问题

1.1新型绿色建筑材料研发不够

我国在绿色建筑材料的开发领域还存在许多问题,所研制的绿色建筑材料质量和国际标准对照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种类相对较少,价格较贵。许多企业在进行建筑设计和施工时,为了自身利益的考虑,对于材料的选择就不会选择这些绿色环保材料,因此极大地阻碍了绿色建筑施工的发展。

1.2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绿色施工为了能够达到减少噪音扰民、建筑材料回收利用、清洁运输、土石方平衡、绿化种植、减少环境污染等目的通常要求增加一定的设施或人员投入,虽然在预算上有环保措施费,但是相关法规对于绿色施工资金来源渠道及保证措施没有具体规定,建设单位对绿色施工资金的投入没有响应的拨款,导致施工单位绿色施工成本过大。我们的预算定额及清单报价对绿色施工报价缺乏定价依据,无法在制度上明确这一部分费用的支出,导致绿色施工资金投入不足。

1.3监管力度不足,评价体系不完善

对于绿色施工缺乏系统科学的制度管理体系,无法对绿色施工进行有效指导。当前我国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施工现场主要是对文明施工的管理要求,对于绿色施工还没有明确的管理指标、具体的奖惩确保措施,绿色效果评价及管理缺乏必要的评价体系,直接导致了监管的力度相对不足,不能确定的标准来量化企业的绿色施工水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色施工的发展。

2、工程概况

某公共建筑项目总用地13911.76平方米,总的建筑面积为42119平方米,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积为8687平方米,可以解决169辆汽车的停放问题。地上部分建筑面积为33432平方米,功能包括办公、办证、员工餐厅、厨房、服务商场、公寓式办公及领导休息用房。本项目分主副楼设置,其中主楼部分为九层,建筑高度为36.4米,副楼为十层,建筑高度为33米。本工程属区政府为整合政府办公用房,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完备,同时也是市节能办重点示范工程,根据监督站及节能办的具体要求,我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对如何做好绿色施工监督管理提出如下几个方面的施工技术要点(关键点)并将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和控制方法,确保本工程绿色施工优质按期地完成。

3、具体措施

3.1绿色施工组织体系

由于某公共建筑项目规模大、周期长,施工过程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给这些地区群众的生活、工作、交通造成暂时不便,同时,施工生产的噪音、振动、扬尘等污染也会影响当地的环境问题。为了加强监督工程施工现场的环境管理,提高绿色施工水平,创建绿色文明工地,结合本工程的特点,我公司派驻精明强干的甲方代表组建绿色施工领导小组,专门指派一名负责人主抓绿色施工、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并实行责任承包制,将绿色施工监督管理和施工单位环境保护与各作业班组和管理人员工资考核挂钩,确保施工单位项目部上下对绿色引起足够重视。

3.2环境保护措施

1)扬尘控制。在土方开挖施工要求施工单位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减少土方的开挖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采用密目网覆盖土坡,防止尘土污染;充分利用开挖的土方进行回填,减少土方的外运次数,甲方工程师事后检查土石方开挖、泥浆水的处理效果,做好奖惩措施。对施工现场的主要道路用混凝土铺设,其余道路面层要求施工单位铺碎石进行硬化处理;施工门口设置减速带、洗车池、排水沟和沉淀池,对进出施工现场的车辆进行冲洗,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污水处理。生活污水、施工废水应先导入沉淀池,沉淀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严禁直接排入周围雨水管网或河流中。要在开工之前完成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并保证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在整个过程的有效性,做到现场无积水、排水不外溢、不堵塞、水质达标。

3)推广钢筋、模板专业化加工和配送。施工过程中所需的木模板、木方、钢筋等需要现场加工的,则必须在统一的加工车间,由专门的加工班组根据加工料表上的数量和尺寸进行加工、拼装,同时避免多加工或重复加工的现象发生,禁止施工工人在施工楼层上进行随意地切割、拆装、焊接等。

4)为了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要求施工单位钢筋连接应尽量采用机械连接、对接,减少焊接量。在施工中的照明灯具应选择以日光灯,尽量减少射灯及石英灯的使用。夜间施工和工地生活区的照明灯应加设灯罩,使光的投射方向集中在使用范围。

3.4建筑垃圾回收制度

按照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化原则,甲方项目部要求该工地实施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管理制度,进行分类收集现场垃圾,并及时地将可回收利用的建筑垃圾分离出来,再应用于施工过程中,或通过再加工再用于工程中。例如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碎砖、混凝土块、落地灰等经分类清理,用于地基填埋、管道沟和路基回填等。

3.5节地措施

施工现场大门整齐,出入口设门卫,大门两侧标牌整洁美观,四周广告标语醒目,“门前三包”落实,现场围墙,围笆、围网规矩成形。施工现场“一图四牌”齐全,即总平面示意图、施工公告牌、工程概况牌、施工进度牌、安全记录牌。各种标牌(包括其它标语牌),悬挂在门前或场内明显位置。施工现场材料、机具、设备、构件、门窗和周转材料按平面布置定点整齐堆放,道路畅通无阻,给排水系统畅通无积水,施工场地平整干净。

施工现场设置的临时设施合理布置,包括办公室、宿舍、食堂、厕所等均采用砖砌墙体,锌铁瓦盖顶,所有墙体与柱均刷白。并按有关规定实际办公区域的园林绿化,做到“晚上亮起来,白天绿起来”,建立住地文明、卫生、防火责任制,按规定布置防火设施,并落实相关责任人管理。

3.6新技术应用

1)本工程将全部使用预拌混凝土,广泛应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无收缩(微膨胀)、防渗、防裂、和易性、易泵送性和稳定性好。甲方项目部要求施工单位采用超细矿粉和高效减水剂共用,可有效保证地下混凝土的抗渗、防裂、抗冻、抗碳化、抗盐、抗酸等要求,对增强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可泵送性,预防混凝土中碱—集料反应,十分有效。

2)本项目在施工过程采取门式脚手架、碗扣式脚手架、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早拆模板施工技术、塑料模板技术等,其周转使用次数多,节省材料、绿色环保。

3)建筑节能和新型墙体应用技术。配合设计要求,本工程采用新型保温隔热技术。努力提高砌体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屋面保温采用的燃烧性能为 A 级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 EPS 板,通过拉拔试验结果证明其强度高、不变型,从而减少了后期维护的工作量。外窗采用铝合金断桥隔热铝型材,中空low-E玻璃。

4)使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由于本工程作为公共建筑使用,所以其空间跨度大,对荷载和隔音效果要求高,而且各种预留管线较多,同时本工序工期紧,施工人数有限,填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不仅砌体墙面平整,为后续的抹灰降低了工作量,施工速度快,缩短了计划施工工期,而且达到了减少结构荷载的目的。

4、展望及建议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提速,建筑垃圾日益增加的严峻形势下,只有加强绿色施工标准化监督管理才能够确保绿色化工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更容易达到降低建筑垃圾产量,节约资源能源,使工程项目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的目的,推进绿色施工标准化工地建设的进程。本工程通过积极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大力创建和实施绿色施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社会好评,为企业在今后绿色施工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绿色建筑研究分析范文第3篇

建设部与科技部共同承担的“十五”国家科技重大攻关项目——“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围绕我国发展绿色建筑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瞄准国际前沿,结合我国实际和潜在需求,重点研究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规划设计指南,开发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若干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实现建筑技术的跨越式发展。通过系统的技术集成和工程示范,形成我国绿色建筑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基地和自主创新体系。“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从八个方面开展研究:

课题一“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导则和评估体系研究”,结合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国情,研究确定绿色建筑的概念,界定绿色建筑的范畴,建立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制定绿色建筑规划与设计导则。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的特点,探讨政策控制和市场机制结合,引导和推广绿色建筑的途径。

研究内容包括:对世界上各主要国家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和技术指南进行比较研究;建立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与地域气候条件有关的建筑热工指标研究;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实践;完成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导则及技术指南;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合我国建设工程管理的特点,探讨政策控制和市场机制结合,引导和推广绿色建筑的途径;开发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软件平台和基础数据库;开发用于定量评价建筑环境的模拟软件,包括建筑热环境模拟软件、日照和采光软件等的进一步研发和完善。

课题二“绿色建筑的结构体系评价方法研究”,主要进行五方面的深入研究:建筑结构体系全生命周期技术经济分析;建筑结构绿色评价体系研究;提高建筑结构体系绿色性能的技术手段研究;绿色建筑结构选型技术导则研究;钢结构(含公共建筑与住宅两类)推广应用的制约因素和成套关键技术的研究。

课题三“绿色建材技术与分析评价方法研究”,围绕建筑材料在绿色建筑中应用的关键技术展开,主要研究工作分为绿色建材及建筑部品评价分析技术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新型环境协调产品的研究开发三部分。课题下设9个子课题,包括:绿色建材技术及分析评价方法的研究、绿色建材分析评价技术的研究、建筑部品分析评价技术的研究、绿色建材及建筑部品基础数据库和评价软件的编制、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及其配制新混凝土的研究、建筑垃圾循环再生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在新型建筑材料中应用研究中、室内湿度调节及抗菌防霉功能建筑材料关键技术的研究、产生负离子功能建筑装饰品关键技术的研究、高效净化空气材料和技术的研究。

课题四“绿色建筑水的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围绕绿色建筑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开发水安全综合性保障技术与两种专项技术(包括湿地-水体复合生态水质净化技术和以降低冲厕用水为核心的节水技术与节水器具)。结合工程项目,通过对供排水系统的分析、工程性试验及跟踪研究,从水量、水质两方面提出不同地域生态、不同自然条件、不同水资源状况的绿色建筑水安全保障的综合控制策略与技术。

课题五“降低建筑能耗的综合关键技术研究”,针对影响建筑能耗的三个关键环节——围护结构、室内环境控制系统和建筑能源供应与转换系统,以及新建建筑能耗标识制度,瞄准国际前沿,从我国实际和潜在需求出发,联合科研机构、设计院、设备产品制造商等技术转化过程主体,集中力量于智能可调节型围护结构、独立控制型低能耗环境控制系统、以天然气为动力的建筑高效热电冷联供系统、以及新建住宅建筑单元能耗标识体系等关键问题,开展系统研究、瓶颈突破和产品开发,并在清华大学和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集成示范平台上安装、调试、测试和评价,形成降低建筑能耗的关键技术系统集成,加快技术产品化和产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课题六“绿色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与改善技术研究”,针对已有建筑和新建建筑存在的室内环境问题,从室内空气质量、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和室内综合环境等方面系统开展源分析、源传播途径、源作用机理研究,探索不同因素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规律,研发室内环境设计预测、检测评估和控制改善等实用技术体系,为绿色建筑的决策、设计、实施、管理提供有效、可靠的室内环境控制与改善技术手段,提高我国在绿色建筑室内环境领域的研究水平,推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课题七“绿色建筑绿化配套技术研究”,致力于建立绿色建筑适生植物资源信息库,资源信息库中植物种类不少于500种;不同的绿色建筑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测试;编制绿色建筑绿化配置技术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

课题八“绿色建筑技术集成与平台建设”,为绿色建筑的设计、建设、运营与管理提供关键技术集成平台。结合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导则及评估体系的研究和绿色建筑关键技术,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建造绿色建筑关键技术集成平台,为绿色建筑关键技术提供测试、实验、技术改进和展示的平台,并成为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的教育和培训中心。“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针对我国当前形式下急待解决的绿色建筑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其中结构体系的评价研究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通过对各种不同的结构体系进行分析评价,总结不同的自然资源、地理环境条件及应用对象下最适宜的绿色建筑结构体系。绿色建材技术分析与评价则是在对我国各种建材的生产过程中资源、能源消耗情况和对环境的污染以及使用寿命,维护费用及可再生利用性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针对墙体、门窗、内外装饰、管材等各类建筑部件做全生命周期分析,总结指导性的选取原则与推荐作法。水的综合利用研究则是从节水技术、雨水收集利用、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等方面给出建筑节水与综合利用的全面解决方案和具体技术措施。降低建筑能耗是从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和降低环境控制系统能耗两方面研究系统的节能方案与相关的关键技术与产品。建筑室内环境控制与改善则着重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和声、光、热环境,研究相应的解决途径与关键技术,营造健康、舒适、高效的室内环境。绿色建筑绿化配套技术主要研究与绿色建筑配套的各种绿化形式及其功能和适生植物种类,建筑外环境、建筑体以及室内绿化配置的生态环境效果评价,绿化与建筑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技术等。在充分利用植物的生态效应和景观功能的基础上,提出绿色建筑绿化配套技术和标准,为建设绿色建筑绿化示范区提供指南。

绿色建筑研究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BIM;造价管理软件

引言

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我国建筑业生产模式较为粗放,资源能源消耗大、生产效率低、信息化程度差等现象制约着我国建筑行业升级转型。据统计,国内建筑总能耗已经占到全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而全球范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40%是由于建筑运行产生的。大力推进“绿色建筑”的营造已成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如何衡量“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成为需要利用建筑业信息化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推进绿色建筑引起的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工程成本变化,更是业主关心、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就此背景,本文在建筑信息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绿色BIM的造价管理软件模型,希望通过信息化手段具体反映出“绿色建筑”的成本变化及环境效益。

基于绿色BIM的造价管理软件工作流程

1 绿色建筑与BIM概念

1.1 绿色建筑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以下简称《标准》),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强调在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负责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与普通建筑相比,绿色建筑的设计、建造及运营过程中增加多少成本,绿色建筑带来多少资源、能源节约及环境保护的综合效益一直是学者们的研究热点。

1.2 建筑信息模型(BIM),即推行建设工程决策、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工作的工程信息模型,从其产生便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早在1975年,被誉为“BIM之父”的Chuck Eastman教授就提出未来将会出现可以对建筑物进行智能模拟的计算机系统。尽管BIM的研究一度受到CAD的冲击,但学术界对其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到了21世纪,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BIM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3 BIM与绿色建筑的关系绿色建筑的营造需要物质和信息两方面的投入。施工开始以前的决策、设计等工作主要是信息的产生和传递;施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物质生产,但指导生产的却是决策和设计阶段产生的信息,同时施工阶段还伴随产生新的信息(人工、材料、机械设备的需求信息等);使用阶段也是信息(光照分析、通风分析、水资源利用分析等)指导物质使用(用水、用电、设备购置等)的过程。BIM可以根据环境资料和设计图纸构建整个建筑的信息模型,模型涵盖了该建筑所有的信息,并可以完成虚拟建设。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可以真实还原建筑物的建设过程,还可以与绿色建筑标准结合进行建筑性能分析,如日照、通风、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分析,这些正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关注焦点。

2 现行BIM造价管理软件

2.1 现行BIM造价管理软件介绍

BIM造价管理软件是利用BIM核心建模软件提供的信息进行工程量统计和造价分析,基于BIM技术的造价管理软件可以根据工程施工计划动态提供造价管理需要的数据,即5D-BIM应用。目前国外的造价管理软件有Innovaya和Solibri,国内的造价管理软件有鲁班软件、广联达软件等。

2.2现行造价管理软件的局限性

根据对国内主流BIM造价管理软件的功能分析,可见目前该类型软件已基本覆盖项目的全寿命期,尤其在项目成本分析、三算对比、资源需求量、设计变更、阶段造价及文档管理等方面,能够体现BIM造价软件的优越性,提高造价的精度和造价人员的工作效率,上述BIM造价管理软件功能也已经运用到实际生产中。但现行的造价管理软件却忽视或很少涉及建筑物的性能衡量及环境效益。美国buildingSMART联盟2009~2010年总结了BIM的25种应用,其中不仅有现状建模、成本预算、场地分析、3D协调、现场使用规划等应用,还有体现建筑物性能的应用,如能量分析、日照分析、设备分析、LEED评估等,这些分析及评估得到的信息正是衡量建筑物性能的指标。然而目前国内的造价管理软件却没有整合上述功能,更没有通过分析上述信息从而得出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和环境效益。

3 基于绿色BIM的造价管理软件模型构建

针对目前我国BIM造价管理软件的不足,本文在造价管理软解中增加“建筑环境性能模拟”功能,提出基于绿色BIM的造价管理软件模型.该模型的工作分为四个主要功能,分别是绿色建筑评判、绿色建筑环境性能模拟、绿色建筑成本核算及绿色建筑成本效益分析。

3.1 绿色建筑评判

通过BIM核心建模软件构建项目的数字化模型,将数字信息输入造价管理软件。造价管理软件首先对项目是否为绿色建筑进行评判,评判标准可设置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目前我国各地区也在加紧制定地方绿色建筑标准,软件工程师也可将不同地区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内嵌到评判系统中,用户即可据此判断项目是否为当地的绿色建筑。

3.2 绿色建筑环境性能模拟

判断为“是”绿色建筑的项目,造价管理软件对其进行建筑环境性能模拟。在该模块中,已建好的项目信息化模型要分别进行太阳能利用分析、采光与照明分析、室内自然通风分析、水资源利用分析、室外可视度分析以及运营设备分析,从而评价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即绿色建筑项目的节地、节水、节材、节能以及由此来带的环境保护社会效益。当前造价管理软件大多具有实时获取资源、能源、材料及设备市场价格的能力,根据性能模拟分析得出的资源节约量,造价软件即可计算出货币化的“绿色建筑增量效益”。

3.3绿色建筑成本核算

判断为“是”绿色建筑的项目也要进行建筑成本核算。该模块首先对绿色建筑进行设计上的标准替代,虚拟建设一个去绿色化的“基准建筑”――满足国家或地区目前法定强制性节能要求的建筑。接着,利用造价软件对原绿色建筑和去绿色化的基准建筑分别进行成本核算,得出“绿色建筑成本(A)”和“基准建筑成本(B)”,两项成本的差值即为“绿色建筑增量成本(A-C)”。

3.4 绿色建筑成本效益分析

通过分析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和增量效益,造价软件可进一步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为业主的投资决策提供帮助。在整个分析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信息进一步扩大了造价软件的数据信息储备,为其在项目全寿命期造价功能的拓展做好充分准备。

4 结论

通过对国内已有BIM造价管理软件的改进,设计基于绿色BIM的造价管理软件模型,有助于快速计算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和增量收益,体现绿色建筑的成本节约以及环境效益,为业主决策提供帮助,是绿色建筑推广和建筑业信息化普及的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李菊,孙大明.住宅建筑绿色生态技术增量成本统计分析[J].中国科技成果,2008(23)

绿色建筑研究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绿色住宅建筑,后评价,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

中图分类号:TU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2-0102-04

1背景研究

1.1绿色住宅建筑发展状况

人类粗放的发展模式不仅消耗大量的资源,也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建筑是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场所,是公认的能耗大户。大力构建绿色建筑成为降低建筑能耗、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绿色建筑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已经成为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从2008~2015年底,通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共评出4071项绿色建筑,其中住宅建筑1938项、公共建筑2095项、工业建筑38项[1],绿色住宅建筑占据相当大的比重。我国实行绿色建筑标识管理制度,绿色建筑标识类型分成设计标识和运行标识两类,绿色建筑等级有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其中绿色住宅建筑的数量结构[2]如表1所示。

1.2项目后评价研究现状

20世纪30年代美国首先将项目后评价运用于建设项目领域,并在西方国家发展壮大,使用的范围从政府投资项目逐步推广到各类项目,使用人也从政府层面扩展到民间。虽然不同研究者对项目后评价理论和内容研究各有不同,但其核心大体相同[3],如表2所示。

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开始对大型基础设施、使用境外贷款等项目广泛使用项目后评价[4]。随着后评价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广,后评价的范围和领域不仅限于传统的政府投资、国际贷款等项目,还扩展到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

1.3绿色住宅建筑后评价

绿色住宅建筑后评价是对按照绿色建筑设计(运行)标准进行设计、建造和运行使用,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并且运行使用一段时间后的住宅建筑的综合效果进行评价,不仅对项目前期决策的合理性、设计目标的落实情况、工程质量、物业服务进行评价,还要对项目建造和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效益、环境影响、社会影响进行评价。

2指标体系建立

通过阅读文献和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确定了绿色住宅建筑后评价指标体系[5,6],如表3所示。

3研究方法

由于绿色住宅建筑后评价指标具有模糊性难以量化,所以,笔者使用群组AHP法来确定指标权重。为尽可能保证指标权重确定的科学合理性,走访了10位相关领域专家对指标进行打分,使用群组AHP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群组AHP法确定指标权重是构建绿色住宅项目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基础性工作。

3.1群组AHP法

群组AHP法是对传统层次分析法延伸使用,主要是针对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主观性太强的弊端。通过多位专家(专家具有不同专业背景)分别对指标进行打分,综合考虑专家的专业背景,修正个别专家主观性太强对指标权重的影响[3,4]。

3.1.1构建判断矩阵

采用1-9标度打分法,对隶属于同一准则层的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判断,还对指标层上一层的重要程度进行两两判断比较,见表4。

3.1.2一致性检验及指标权重排序

通过咨询10位专家,包括3位物业服务企业从业人员、2位建筑节能管理人员和5位高校建筑管理、工程管理方面的教授、研究生。使用Yaahp件,检验指标的一致性,计算指标体系各层次指标权重,见表5。

经检验,各指标层的一致性比例均满足要求,即CR

3.2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判法

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绿色住宅建筑后评价模型,确定评价的结果和等级。模糊综合评判法是基于模糊数学的多因素决策方法,特别是对于结构复杂、目标层次多的事物能够做出全面、系统的评价[3,4]。

(1)构建因素论域U和评价因素权重集W。

根据之前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体系中共有4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按照指标的层次顺序分别标记为u1,u2,…,u15,则有:

(5)计算评价体系的综合评判。对研究对象的评判最终将以分值表现出来,所以对评分论域V中的5个等级设定等级分数,从而对评价的结果进行区分,见表7。

4苏州市某绿色住宅小区实证研究

4.1项目概况

苏州中海海悦花园四区项目(S)位于苏州中新工业园区,以高层住宅为主,该项目于2011年获得“绿色建筑三星设计”标识(表8)。

4.2隶属度打分

在该小区随机抽查10名业主和物业服务从业人员对各个指标进行打分,使用1-9重要度打分法(1―很不好,9―非常好)。目标评价层、财务评价层、社会影响评价层和环境影响评价层的隶属度矩阵RBi:

5结论

绿色住宅建筑后评价是从项目后评价的角度对绿色住宅建筑的综合效果进行度量的,在指标体系中综合考虑“技术-经济-环境-社会”复合目标[7~9]。实际上,现行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并没有从项目后评价的角度综合考虑绿色建筑的综合效果,侧重于绿色建筑的技术目标,而忽视项目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效益和影响。因此,笔者旨在从项目后评价的角度,对绿色住宅项目的综合效果进行度量,为我国绿色住宅建筑后评价提供一些建议如下。

(1)对绿色住宅建筑后评价时,既要从项目全寿命期的角度考虑项目技术目标的实现情况,还要考虑绿色建筑产生的效益和影响,即绿色建筑项目后评价是对项目“技术-经济-环境-社会”的综合评价;

(2)绿色住宅建筑后评价指标体系中,绿色设计目标落实率、运行费用节约能力和物业服务质量的综合权重达到0.5679>0.5,比较客观地反映出绿色住宅建筑的综合效果受到绿色设计、运行管理的影响很大。所以在绿色住宅建筑的全寿命期中应更加关注项目的运行管理阶段。而绿色住宅建筑的社会影响层的比重仅占0.0894,这表明绿色建筑的推广和发展不及预期,所以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绿色建筑的推广力度,让社会公众更加深入地了解绿色建筑,积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然而,该研究存在许多不足。首先,绿色住宅建筑后评价指标的选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建筑全寿命期内的影响因素众多,不可能一一列举。其次,绿色建住宅建筑只是绿色建筑的一部分,还有其他建筑类型,也需要研究其绿色效果。最后,由于绿色住宅建筑的技术、运行的资料不完备,数据获取难,后评价存在主观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2]刘韦华.天津某住宅小区绿色建筑评价分析[D].天津:天津大学,2013.

[3]周光中.项目后评估的研究综述[J].中国管理科学,2006(14):747~754.

[4]吴观宇.基于群组AHP和模糊数学的IT项目后评估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7.

[5]张敏.绿色住宅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6]徐友全.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绿色住宅评价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4,28(1):52~56.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项目后评价实施指南[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