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土地规划;土地管理;土地资源利用率
1.1 模型的基本原理
土地规划与管理动态监测模型是全新的土地研究利用的途径,其本质是一种数学模型,通过模型的建立来动态地监测土地的利用效率。在分析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土地利用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以及产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土地规划管理和土地利用之间具有复杂而紧密的联系,而模型驱动力的综合性则是首先需要考虑的内容。很多因素如技术水平、人口、富裕程度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土地的利用率。而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则是经济的变化、土地规划管理的失误等。这些影响因素之间也并非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而联系这些因素的纽带则是土地的规划和土地的管理,因此这些影响因素之间具有交叉相互作用。这也是科学地规划与管理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而实现动态模型的构建,综合这些因素,并且与实际的土地规划和土地管理相结合,对其变化做出预测。
土地规划管理和土地利用变化中的各项因素之间,也是相互关联,具有紧密联系的,这就是所谓的土地利用变化的相关性。管理规划形式不同,相应的因素形式也存在差异。在不同规模尺度的因素影响下,土地利用变化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在动态分析土地利用情况时,对于小范围的土地利用动态,不能使用大尺度的土地利用变化模型来预测,也不可以采用累积小尺度规模层次的土地利用变化的方法。在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受到土地规划和管理的影响时,选择动态模型十分重要,必须选择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模型,并且合理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手段。
1.2 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模型的空间意义
空间区域的独特性和固定性,这是土地最为直观的特点。对于某一区域,其空间形式会在土地规划和管理的作用下,产生定量或者定性的变化。因此,为了合理地把握土地规划和管理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动态演变过程,必须深入分析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情况。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模型的建立和应用需要运用很多技术,而GIS空间分析技术则是其中之一,并且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定量和定性分析土地的利用效率时,需要采用空间统计分析和叠合运算的方法,准确分析土地转移的情况,并对新增部分和来源加以识别。由此可见,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强土地的规划和管理工作是有效的途径。
1.3 土地综合规划动态模型
土地利用情况会在土地规划和管理的推动下发生变化,以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为依据,在特定的时段,分析土地利用的变化过程,以及土地利用情况在规划的作用下发生变化的剧烈程度,进而对土地管理和规划方案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
1.4 土地规划管理的空间尺度转化模型
应根据不同的管理规划,来选择适宜的土地利用模式,使其能够对当地的建设起到促进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地的土地生态问题。选择的规划模式应能够推进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土地的使用率。因此,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研究区域尺度的土地规划模式以及小尺度的土地规划模式。
2 宏观层面的土地规划与管理
2.1 缩小指令性规划范围
扩大分区管制的独立效能,缩小指令性规划的范围,这是分析当前土地规划和管理的动态监测模型所得出的结论,也是当前土地规划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应进一步加强省级重点建设项目或者农田水利的分区管制。国家整体的土地占用年度计划,不再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其中,而是需要根据市场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减少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的计划管理,并报国务院审批。
2.2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用地的规划
对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用地的规划,一些观点认为,应将其纳入到计划范围,这种观点是不合理的。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是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的,由政府经济部门和市场对粮食的播种面积共同调节。这种调节模式与当前供大于求的市场趋势相适应,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有利于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2.3 增加规划与管理的市场弹性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应将计划管理和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计划管理和市场调节的重要作用。在一些特定的领域,可以采用计划指标的方式。而在一些较为特殊的情况下,例如因招商引资而导致的缺口,可以适当使用计划外指标,但应保证确有必要,以及应在一定幅度内,并且必须经有关部门审批。
3 微观层面的土地规划与管理
3.1 完善土地资产管理机构
对于占地面积较大的大型企业来说,应该设立专门的土地资产管理机构,加强土地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通过组织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严格遵守土地管理法,并且根据行业的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监督运行机制,土地资产管理机构应该对土地资产的开发利用进行分析,加强可行性论证,深入市场和环境进行调查,做到决策科学,管理有序,规划合理。
3.2 土地使用集约化
由于类似油田企业要占用很大的土地面积,并且土地新增数量逐年加大,通过集约化手段对于提高土地利用率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信息化和自动化手段降低土地的使用量,尽量做到节约用地,降低成本。在保障油田正常生产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劣质地和未利用地,而减少占用耕地和农田。并且要保障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尽量减少土地污染,地方政府部门要提高工业用地利用率的门槛。
3.3 实施土地资产信息化管理
大型占地工业企业要对土地资料做好统计、填报和等级等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定期清查土地资产,深入实地现场进行核实。其次,要健全土地资产信息档案,一地一档,完整保存原始材料。最后,应该分类存放,专人负责,做好借阅和查询等后续服务工作。
4 结束语
土地的利用率对于国家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加强土地的规划和管理,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进行阐述,对于国家和区域整体的土地规划与管理进行分析,并且从微观的角度,提出了如何通过加强规划与管理来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人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不断提高土地保护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子娟,顾春梅.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J].农业与技术,2013(8).
[2]李桂成.实施土地集约化管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J].农业与技术,2015(20).
[3]王大良.加强土地规划与管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J].散文百家・国学教育,2014(1).
[4]戴贻媛,陈鑫.农村土地规划与管理中的问题及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6).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三能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5-150-03
自1956年东北农学院成立我国第一个土地规划与利用专业[1],到1979年在华中农业大学召开土地规划与管理学术研讨会后,许多高等院校相继恢复或新建土地规划与利用、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2]。根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3年全国开设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的院校有94所,分布在农林、理工、综合、财经以及师范院校,以农林和理工院校为主[3]。由于不同高校土地资源管理高等教育发展的背景不同,客观上也形成了土地规划与利用类、经济管理类、资源环境类和工程技术类等各具特色的土地资源管理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东北农业大学强调土地利用与工程课程的开设,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强调土地经济与土地政策等课程的建设,中国人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强调不动产资源学科类课程的建设,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侧重开设地理课程,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强调土地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制图等课程的教学。因此,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背景复杂、专业综合性强的特点要求不同高校需要根据自身特点,改革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特色专才。
1 专业发展历程
按照大学生人才培养层次和专业变化,可以把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分成3个发展阶段。
1.1 农学专科专业下设土地规划与管理人才培养方向(1994-2000年) 我校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可以追溯到1994年的湛江农业专科学校设置的农学专科专业,当时的农学专业下分为六大人才培养方向,包括土地规划与管理、农学、农学师范、农业资源与环境、林学和植物保护方向,此时习惯把农学专业称之为“大农学”。1997年湛江农业专科学校与湛江水产学院合并为湛江海洋大学,但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方案保持不变,依然维持在农学专科专业下设置土地规划与管理人才培养方向。
这个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从事土地规划与利用及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主要开设专业课程有农学概论、生态学基础、土地资源学、土地管理学、土地监察、测量学、土地法规、环境土壤学、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农业环境保护学等;人才培养方向为培养适合从事各级农业部门、环境保护部门、职业学校及土地管理与房地产部门的生产组织、技术研究与推广、经营管理、行政管理及农业教育等工作的人才。
1.2 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专业下设土地规划与管理人才培养方向(2001-2006年) 1998年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将原“土地规划与利用”与“土地管理”专业合并,更名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并划归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由于我校农学专科专业土地规划与管理方向尚不符合申报国家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的申报条件,同时原农学专科专业下的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分别升格为本科专业,因此按照学科相近原则,土地规划与管理人才培养方向划入到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专业下。2005年湛江海洋大学升格为广东海洋大学,但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方案保持不变,依然维持在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专业下设置土地规划与管理人才培养方向。
这个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从事土地资源规划、利用和管理的高级和实用型管理人才;主要开设专业课程有地质学基础、土地资源学、土地管理学、土地法规、土地经济学、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测量学、遥感技术基础、土地信息系统、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房地产估价、土地投资项目分析评价等;人才培养方向为培养适合到各级农业部门、城建部门、职业学校及土地管理与房地产部门从事生产组织、技术研究与推广、经营管理、行政管理及农业教育等方面的人才;授予农学学士。
1.3 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2007年-至今) 经过13a的专业发展,2007年教育部批准我校设立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至此,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期。每年培养的本科生由原来1个班35人左右,发展到2个班70人左右;由原来授予农学学士,变更到授予管理学学士;人才培养计划也作了相应调整,与教育部土地资源管理人才培养要求相一致。
这个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调查与评价、土地开发与整理、土地规划、土地资源信息、地籍管理及房地产估价、投资分析与经营管理等专业知识;具有测量、制图、计算机等基本技能,能在国土、城建、农业、房地产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及土地管理政策法规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开设专业课程有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地质学基础、土地资源学、土地管理学、土地法规、土地经济学、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测量学、遥感技术、土地信息系统、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房地产估价、房地产投资分析等;人才培养方向为培养适合到国土规划与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及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工作的人才;授予管理学学士。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 实际意义 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091-01
我国的土地资源相对较为丰富,但是土地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在使用上要格外珍惜,而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较大,人均的土地占有率相对较低,而由于很多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很多的土地资源在使用上也不能更好的利用。因此,土地资源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关系着国家的长期规划和发展,同时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也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我们必须要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加以重视。同时建立一个良好的管理系统,使土地资源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
一、土地资源管理的作用及内容
当前,土地管理不仅关系着国家的长远规划,同时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表现出的作用也使非常明显的。一方面,有效的土地资源管理能够更好的使国家的宏观调控顺利的进行,各项政策法规也更加容易落实,土地资源就能更加充分的得到保护。同时也大大的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国家在对土地监管更加容易操作,减少了人 为对土地的破坏,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其中土地资源管理的方式如下 :
首先,加强全民参与的积极性,使人们对相关的政策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够积极的配合政府的工作。其次,国家对土地的使用进行合理的规划 ,使土地资源的使用率达到最高。最后,严格执法,出现人为的对破坏土地资源破坏,并且依法惩处。目前土地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主要由五部分组成:(1)地籍管理;(2)土地利用管理;(3)建设用地管理;(4)土地市场 管理;(5)土地法制管理。
二、加强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措施
1、统筹城乡发展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做好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是一项重要的任务。统筹城乡发展实质上是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我国正处在深刻的转型过程中,从城乡二元 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将是今后几十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变现存的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城乡良性互动机制,实现双赢。改革与发展,不仅着眼于城市,更应该把重点放在城乡协调,当前迫切的任务就是关注农村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区域发展依赖区域比较优势的发挥,土地资源是比较中的重要因素。因此土地管理制度应因地势宜的发展 。
2、统筹完善土地市场管理制度
土地作为一种资产,进入市场实施价值管理已经是一种必然趋势。随着市场机制引入到土地资源管理进程中,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有所提高。规划土地市场行为,完善土地资源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对我国土地资源管理有着重要作用强化土地管理统一领导,改变地方 土地管理部门只对本级政府负责的领导体制,实行双重领导和垂直领导相结合的土地管理领导。加强土地用途管制,严格控制土地总量,实行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下达控制指标制度,建立完善的地价体系和土地市场法规,指导和约束市场交易行为。
3、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制定科学的城市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确立合理的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土地规划必须超前,应起到先行指导城市开发管理土地的作用,使用地者事先知道 各地块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做什么,怎样做以及不可以做什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开发管理土地在城市规划的约束下进行。即使我国目前已经做出了种种相关的措施,但在实践工作中违背城市土地规 划的情况时有发生,特别是政府自己在批租土地时无视城市土地规划这种权大于法的情况一定要改变。以增强城市规划的严肃性,确保城市规划的贯彻实施 。
(2)挖掘城市土地的内部潜力,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
如何更好的做好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和集约和节约开发利用土地的工作,从根本上说,主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通过摸清城区内闲置土地的数量,筹集资金开发利用存量土地,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
第二,合理布局城市土地,做到地尽其力,优地优用;
第三,综合开发城市土地,提高土地容积率,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
第四,组织科技力量,针对城市存量土地潜力进行分析研究,挖掘城市土地的内部潜力 ;第五,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维护土地资源可更新能力。要在对现有土地保护的基础上
严格控制土地开发利用的强度,要对用地单位的容积率和绿化率、公共用地面积等严格控制 ,以维护土地生态系统的自我更新能力,确保城市土地资源不会遭受新的破坏。
(3)加强土地资源的使用价值,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土地资源的管理关系着土地资源的长期发展,在时代不断进步的今天,做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国家重点进行的工
作。在我国,土地资源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土地的出让权是由国家来掌控的。因此,土地的规划也要有国家的职能部门来进行,在理论上,国家要从根本上来控制土地资源的发展,怎样使土地资源更加符合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是国家一直追求发展的目标。从这个角度来看,做好土地市场的工作是一个重要步骤,关系着土地资源的分配和土地资源的使用价值。在这个基础上,规划好城市土地的使用率,从而能够更好的加强土地的使用和管理,这也极大程度的符合了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同时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能够更好 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 )建立和完善城市土地市场,规范城市土地市场管理做好土地资源的管理,不仅在观念上要有所转变,另外,在实际工作中也要有做出一定的实际性的内容。首先,政府要认真做好土地资源的整合工作,一级的土地市场必须要严格掌控,并且把相关的土地予整合,建 立一个相对自由的市场,并且由国家统一定价。其次,土地资源的再分配要按照相关的政策来逐步进行,很多二线城市市场对于土地的使用分配并不合理,很多土地的使用由政府掌控,使用者对于使用的土地并没有太多的使用权。而且土地资源的管理也没有合理的进行监控 ,因此在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的同时,务必要掌握好土地资源的监察工作,从而建立和完善好土地市场。规范好土地市场的管理,从根本上做好土地资源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土地资源 节约集约利用 意义 问题 措施
众所周知,土地资源是促进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关键资源,不论是农业的发展还是建筑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土地资源的使用,土地是衣食之源、民生之本、发展之基,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党的十指出,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中央强调要毫不动摇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坚定不移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意义
(一)实现土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针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来说,其最为主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应该实现其自身价值和效益的最大化,这也是土地资源利用的一个根本要求所在,在这一点上来看,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化使用确实具备较为突出的作用,比如针对城市中日益短缺的土地资源,采取恰当的节约集约手段来提高其利用的最大化,利用合理的布局和规划来实现城市功能区的划分,进而提升其城市用地的最大化便能够更大程度上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效益,环节当前城市土地资源不足的现状,此外,合理的规划城市土地资源使用布局还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这也是城市土地资源效益的一个重要表现方面,也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一个表现形式。
(二)对于耕地资源具备较强的保护作用
耕地的作用不容忽视,保护耕地也是自古以来的一个根本政策和要求,尤其是随着当前耕地资源不断地被破坏和损失,这种耕地资源的保护意义更为突出,相关的政府部门也具备着较为明确的耕地资源管理和保护责任,在这一方面来看,采取恰当的节约集约化土地资源利用手段确实能够发挥耕地保护的作用,尤其是采取自上而下的政策保护手段更是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耕地保护的效果,把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理念融入到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当中去,就能够在较大程度上起到保护耕地资源的目的,有效地减少耕地资源的人为破坏,并且其对于耕地面积和所处区域的有效节约集约管理还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便于提升相关管理单位对于耕地资源的了解,进而实现耕地资源的最大化保护和利用。
(三)有利于提升土地资源管理水平
一般说来,土地资源的管理是提高其利用价值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反过来看,提升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化利用水平也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其管理的水平,这也是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化利用的一个基本要求,只有实现了更好的管理才能够促使其利用水平的提升,因此,落实好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化利用其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就相当于提升了土地资源的管理水平,尤其是相关管理部门对于土地资源的掌握能够更加的清晰明确,也能够更加的把握好土地资源管理利用的重点问题所在,进而制定出最佳的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政策,确保土地资源的最佳管理和利用,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中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的利用程度不高
针对整个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现状来看,其中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但是其最为主要的表现还是对于土地的利用程度不高,这也是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效率较低的一个最根本问题所在,尤其是当前仍然盛行的粗放式土地利用模式更是导致了这种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低下。
(二)土地的开发潜力不足
对于当前我国的土地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很多地区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这也导致了未来土地资源利用受到限制,尤其是对于耕地资源来说这一点更为明显。
(三)闲置土地资源较多
基于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来看,提高其土地的利用效率还是需要针对现有的一些闲置土地进行充分的利用,但是就当前我国的土地资源现状来看,其中存在的闲置土地资源是比较多的,这些闲置土地资源的存在对于节约集约化利用水平的提高产生了重要的不良影响。
三、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措施
(一)合理规划土地资源
针对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来说,坚持节约用地,促进集约发展,必须突出规划引领,最为主要的一点措施就是应该优化当前土地资源的利用格局,针对现有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提升其利用的最大化效率,尤其是要注重土地资源的规划设计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趋势和现状进行土地资源的规划设计,统筹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和影响,实现土地资源的效益最大化。具体来说,这种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化规划设计最为主要的就是针对土地资源所处环境所需要的具体土地类型以及土地的功能进行恰当的分配,进而在满足这些需求的同时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化规划设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管理土地的总纲,是审批用地、控制规模和用途的依据,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要把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作为土地利用的主要考核目标之一,严格土地用途管制,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统筹各类各业用地,优化用地结构与空间布局。同时,加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对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布局的调控作用,促进土地要素与地方发展的匹配,不断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二)深化落实耕地的保护
针对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所特有的保护耕地作用,在今后的土地资源管理利用过程中也应该更好的实现这一目的的达成,具体来说,这种保护耕地目的的实现最为主要的就是要依靠相关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和落实状况,而对于具体的保护机制来说,最为有效的就是责任制度的确定和落实,具体来说,这种责任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应该重点把握好以下两点:(1)首先,针对现有的土地资源和耕地资源保护机制建立自上而下的管理责任和保护责任,并且在各个层级签订相关的保护责任书,针对其具体应该履行的保护责任和任务进行明确,尤其是对于耕地资源的保护目的和目标必须进行深化和细化,能够促使相关的管理人员明确自身的主要职责是什么,进而才能够促使其按照这一职责要求进行相应的管理,提高其耕地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2)另外,在相关制度的支持下,还应该完善现有的惩罚力度,针对一些职责履行不到位或者是耕地资源破坏问题进行严厉打击,加大相应的执法力度,针对非法占用耕地资源的现象进行严厉打击,并且对于包庇或者管理不到位的相关管理人员给予相应的惩罚。宣城市政府2015年印发了《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和国有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意见》一是进一步提高对耕地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宣城市地处皖南山区,耕地总量少,人均占有量低,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土地供需矛盾突出,耕地的补充能力和保障能力提升空间有限。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耕地保护对维护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保护耕地作为国土管理的首要任务,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耕地保护优先、数量质量并重,确保耕地实有面积基本稳定,质量不下降。
二是进一步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宣城市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负总责,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耕地保护离任审计制度,落实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的主体责任。按照《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的考核内容和指标,逐级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健全评价标准,试行耕地数量与质量考核并重。
三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宣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管控作用,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从严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合理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切实保障国家和省重点项目、重要基础设施、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项目以及民生项目等建设用地。到2020年,宣城市耕地保有量不少于260499.72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24244.72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83640公顷以内,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控制在8336.14公顷以内,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不少于8336.14公顷,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19.3平方米以内。
(三)合理利用闲置和低效土地资源
加强闲置土地资源的利用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针对现存的所有闲置土地资源进行有效全面的排查,并且做好相应的整理和分析,明确哪些闲置土地资源是不能够被使用的,而那些闲置土地资源能够最为简便的投入使用,为后续的土地资源利用提供充分的支持;其次,针对当前城市中现有的大量厂房闲置土地资源来说,其最为主要的一个利用措施就是通过改建、扩建或者重建的方式来更进一步的提升这些厂房的利用效率,尤其是针对其空间利用效率以及地下室的利用进行有效地规划,确保其具备较强的利用效益;最后,土地资源的循环利用也是提高闲置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对于专项清理和重新整理开发来说意义更为明显,这也是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的一个基本要求所在。根据宣城市人民政府宣政秘(2015)56号文,宣城市对闲置土地认定标准是:一是未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土地使用权人超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者划拨决定书约定、规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1年,未动工开发的国有建设用地;二是已动工开发但开发建设用地面积占应动工开发建设用地总面积不足1/3或者已投资额占总投资额不足25%,并且中止开发建设满1年的国有建设用地。宣城市闲置土地处置主要方式:
1、对因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原因造成的闲置土地,可采取如下处置方式
一是延长动工开发期限。签订补充协议,重新约定动工开发、竣工期限和违约责任。从补充协议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起,延长动工开发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年。二是调整土地用途、规划条件。按照新用途或者新规划条件重新办理相关用地手续,并按照新用途或者新规划条件核算、收缴或者退还土地价款。改变用途后的土地利用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三是协议有偿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四是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规定其他处置方式。
2、低效土地处置方式
对低效用地可参照闲置土地处置程序,责令采取限期开工建设、限期恢复生产、增资扩能、协议有偿收回、追究违约责任等方式督促利用。各责任主体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盘活闲置(低效)用地的具体措施和奖惩办法。
(四)完善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长效管理机制
坚持节约用地,促进集约发展,必须加强全程调控。加强全程调控、严把土地利用关口是节约集约用地的关键环节,要在认真实施规划管控、计划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严格土地供应,完善健全供、批、用管理机制,多措并举、统筹协调,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对于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来说,其目的的达成并不是一个短时间内的工作,需要建立一个长效的管理机制,针对其整个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全面的监管,并且能够有效地提升其管理的水平,加强落实的效果,具体来说,这种长效管理机制的落实应该围绕着整个土地利用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其主要的控制目标有以下几点:首先,在土地资源使用之前,针对需要审批的土地资源使用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其对于土地资源使用的可行性和利用效率高低,针对其节约化和集约化利用程度进行严格审查,提高门槛,促使其土地资源的使用能够更大程度的体现出节约集约价值;宣城市认真执行《限制用地项目目录》、《禁止用地项目目录》、《国家建设用地标准》、《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和《安徽省建设用地使用标准》等,合理确定建设项目用地规模。对不符合产业政策、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项目和未按规划履行相关审批或核准的项目,一律不予供地;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安排和国家、省用地标准的,必须及时调整和修改,核减用地规模,努力实现用地指标效益最大化;其次,针对土地资源使用过程进行实时的监管,有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联合其它相关部门针对整个的土地使用状况进行监控,避免其在土地资源的使用过程中出现较大的浪费,尤其是针对其土地利用的方案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其土地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宣城市严格执行省政府规定的开发区新建工业项目准入标准,并对各级开发区新建项目土地投资强度或预期亩均税收最低要求写入《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对单个工业项目规划用地面积超过100亩的,原则上采取一次性规划、分期供地,即按建设时序供地,以最大限度提高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的利用率,防止企业圈地产生闲置和低效用地;针对其土地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违法违规用地问题进行严厉的惩处,采取“零容忍”来加大打击力度,提高监督的实效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地节约集约利用确实是今后土地资源使用最为主要的一种手段和利用方式,尤其是想对于土地资源的战略性发展地位来说,这种节约集约利用的意义更是较为明显,其不仅仅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土地资源管理水平,针对所有的土地资源有一个较为细致准确的把握和管理,还能够从最根本上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尤其是对于耕地的保护作用更是比较显著的,此外,还能够充分的挖掘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的一些潜力。发展是硬道理,节约是大战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长远战略任务,也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和全体市民共同努力。但存方寸土,留予子孙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切实把节约集约用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快走出一条节约集约用地的新路子,努力开创宣城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林宪斋.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推动河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06:115-118
关键词:土地整理;测绘;分析探讨
一、前言
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整理,相对而言,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是一门需要综合多方因素进行考虑的土地资源管理性工作。加强对土地资源管理测绘管理是确保整个区域内部各种土地资源实现总量平衡管理,确保整个区域内部的土地资源能够得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之一,在现阶段,随着对各种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严格实施土地资源的测绘管理工作,确保土地资源测绘数据的公正客观性,对于区域土地资源的整体整理规划,实现土地资源管理的科学合理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土地整理不同阶段的测绘分析
1.土地整理前期决策阶段的测绘。
(1)关键点的测量不可少。通常地形测量中,一般是先整体、后局部式的测量,为了追求效率,一般是画成网格式测量,根据不同的比例要求布置高程测点,由整体到局部展开,测量预先画定的点,其他的点基本采用内插的方式。在成图后,依据测点,勾绘出等高线,在这中间,就已经存在了一个假设,就是点与点之间的变化必须是平缓的,不能有较大的起伏,但实际中这种情况很少,为了追求精度,往往可取的措施是画密网格。
(2)坎上坎下均测。在地形测绘中,往往只测量坎的平面位置,不测量坎下的位置和标高,这在土地开发整理中,难以给以后的设计及概(预)算提供准确的数据。笔者特别强调对各种土坎要细分,注明坎顶、坎脚线的位置和标高,特别对于缓坡坎,注明坎顶线与坎底线的位置和标高,有时特别重要,因为这影响土方计算的准确性。
(3)细部测量注明。所谓的细部测量注明与平常所说的细部测量不同。平常的细部测量是指局部区域中详细的测量,仅仅是为了提高测量精度,而土地整理中的细部测量更为详细,包括坟穴、树木、房层的面积及新旧程度、建筑密度、人口密度、容积率,这些都关系到以后拆迁、征地补偿费的计算。细部测量在旧村复垦、旧城镇改造中显得非常重要,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准确记录树木包括果树的种类、年龄,坟穴、房屋的位置与面积、建筑密度、人口密度、容积率等;准确记录水塔、管线的长度及使用年限;特别是对学校、庙宇及旧村委会等要作详细记录,这有利于以后的设计方案的选择。
2.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阶段。
在整个土地资源整理规划过程中,对土地资源的专项规划阶段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其专项规划的基础图件从实质上而言是现阶段土地资源的整体利用现状情况的综合图件,因而,一般都需要在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的图件上做出合理的规划,并制定住土地整理开发的专项规划图。在笔者多年的土地资源整理经验过程中,一般而言,对很多在市县级的土地资源进行整理规划过程中,在制作规划图件时候,都有着比较严格统一的比例尺。在我国现阶段一般都是用1:5万-1:20万,这是基于我国相关的测绘部门所规定的中小比例尺航测地形图的各种规定的基础上,并结合具体的土地资源实际调查,并充分结合航片和测绘片,在众多专业测绘人员协作下共同编绘而成。对土地资源整理展开实际调查,是整个土地资源专项的规划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调查测绘过程中,要结合潜力调查图,按照1:1万的土地详查图做为工作底图,并要进行对土地资源的实际调查而开展工作。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阶段。
一般而言,可以充分利用在专项规划过程中所制定的图件作为工作的地图,但是,要注意的是,比例尺一般都不能够用1:1万或者1:5万进行。当项目进行规划设计时候,对土地资源的长度,高程,面积等各方面的测绘数据都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密性都将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的规划和一些具体的设计情况,比如一些沟林,道路,水渠等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同时,整个工程的概预算和土方的计算的精确度都有着十分直接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一般而言,都对比例尺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在笔者的测绘经验中,一般而言,都会让实际测绘过程中的比例尺在1:2000之上,并要将全要素的地形图作为基础上进行底图设计。
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及管理阶段。
当项目已经进行施工时候,土地测绘单位要为施工单位提供严格精确的测绘数据,如此,可以让施工单位可以做出更好的施工设计和施工规划,可以结合具体的测绘数据对整个工程做出比较科学合理的控制点石。在这个环节,可以使用工程施工放样测量的方式,结合具体的工程施工设计,和相关的测绘图件做出施工决策,如此,可以保证施工环节更顺利的进行。当一个项目已经竣工的时候,在提交竣工图时候,竣工图的比例尺要能够和土地整理规划时候所制定的设计图纸的比例尺一样,从总体而言,在这个阶段对测绘的数据的精确度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