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防科技工业管理创新成果

国防科技工业管理创新成果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防科技工业管理创新成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防科技工业管理创新成果

国防科技工业管理创新成果范文第1篇

关键词:航空航天制造业;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3-0049-05

一、研究背景

国防科技工业是我国战略性支柱产业,是国防现代化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首要推动力量。近年来,政府在国防科技工业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的机制建设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国防科技工业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之下,着力研究二者之间的关联互动对于深度军民融合及区域经济良性加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陕西省是我国重要的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基地,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国防科研生产横跨航空、航天、兵器、电子、船舶、核等六大行业,航空航天制造业是发展最为显著的。目前,陕西省航空航天制造业拥有30余家工业企业,40家科研机构,近8万从业人员,7千多研发人员,以及超过25亿元的资产总额。并通过资源整合大力建设了西安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西安船舶科技产业园、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形成“三基地一园区一院”的发展格局。

二、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陕西省航空航天制造业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一)指标选取与数据处理

本文所选用的数据样本为1996―2011年的年度数据,数据来源于2013年《陕西省统计年鉴》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

选用国内生产总值GDP、航空航天制造业总产值AMO分别作为陕西省地方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航空航天制造业发展的衡量指标,航空航天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FAI代表其在基本建设的投入指标,新产品产值NPO代表在科研技术方面的投入指标,然后对陕西省航空航天制造业总产值AMO、固定资产投资额FAI、新产品产值NPO与陕西省GDP之间的互动关系展开研究。

为剔除价格波动的不利影响,首先运用GDP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以及航空航天器出厂价格指数对GDP、FAI以及AMO、NPO的原始数据分别处理,使之成为以1996年为基期价格计算的可比数据。为了避免异方差的影响,对这4个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取对数运算,分别记为LnGDP、LnAMO、LnFAI、LnNPO,具体数据(见下页表1)。本研究利用Eviews6.0软件进行相关计算分析。

(二)单位根检验

时间序列分析中的首要问题是关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研究,平稳性是指时间序列的统计规律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动的一种性质。本文基于ADF单位根检验法,对变量LnGDP、LnAMO、LnFAI、LnNPO以及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见下页表2)。

从下页表2可以得知,LnGDP、LnAMO、LnFAI、LnNPO 4个变量在原水平下其ADF值均大于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故为非平稳变量。经过一阶差分以后,新序列DLnGDP、DLnAMO、DLnFAI、DLnNPO在5%的显著水平之下,其ADF值均小于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4个变量数据均为平稳性数据。基于此可以判定,序列LnGDP、LnAMO、LnFAI、LnNPO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可以进行接下来的协整检验。

(三)协整检验

协整是对非平稳经济变量长期均衡关系的统计描述,顾名思义,协整关系则是指非平稳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的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本文使用E―G两步检验法对变量间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

1.航空航天制造业总产值AMO与GDP之间的协整检验。基于“两步检验法”的思想,对一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进行检验,其与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是否是一个平稳序列的检验是相同的。因此,下面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变量LnGDP与LnAMO进行回归估计,可以得到:

从上述统计指标判断,Prob值都在0.000,显然小于5%的显著性水平,表明模型回归的系数非常显著;F值为1 006.313,相应的概率值为0.000,因此可以拒绝模型整体解释变量系数为零的原假设,模型的整体拟合情况良好;R方和调整R方都在98%以上,说明该模型整体上拟合得非常好;DW值为0.99,LM检验表明残差序列不存在序列相关。

通过ADF检验法对残差序列u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见下页表3)。

通过下页表3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到,回归方程(1)的残差序列ADF检验值小于5%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因此认为该残差序列是平稳的。

基于协整检验的思想,本文认为LnAMO与Ln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方程(1)为LnAMO与LnGDP之间的协整方程。而前文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取对数运算,故回归方程的系数代表了弹性的概念。因此,通过协整方程系数表明,如果陕西省航空航天制造业总产值增加1%,陕西省GDP增加0.82%。

2.航空航天制造业新产品产值NPO与GDP之间的协整检验。对陕西省航空航天制造业新产品产值和陕西省GDP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得到回归方程如下:

通过相关统计指标判断我们可以得知,此回归方程具有较好的拟合程度,而且,方程各系数和方程整体均具有显著性。LM检验表明,残差序列也不存在序列相关。

用ADF检验法对残差序列u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见表4)。

通过表4中的ADF检验结果表明,回归方程(2)的残差序列ADF检验值小于10%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因此可以说该残差序列是平稳的。

根据协整检验的观点,可以认为LnNPO与Ln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方程(2)为LnNPO与LnGDP之间的协整方程。协整方程系数表明,如果陕西省航空航天制造业新产品产值增加1%,陕西省GDP则增加0.59%。

3.航空航天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FAI与GDP之间的协整检验。同理,对陕西省航空航天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与陕西省GDP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回归方程如下:

由上述统计指标可以看出,方程拟合效果较差,方程整体和方程系数都不具有显著性,而且LM检验表明残差序列存在2阶自相关。

用ADF检验法对残差序列u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见表5)。

表5的ADF检验结果表明,回归方程(3)的残差序列的ADF检验值大于显著性水平10%下的临界值,因此接受原假设,认为该残差序列是一个非平稳序列。

根据协整检验的思想认为LnFAI与LnGDP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

(四)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采用协整检验,只是对变量间是否具有长期均衡关系进行了相关检验,而其对于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以及因果关系方向等问题,并不能给出更加合理清楚的解释。因此,本文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进一步检验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1.航空航天制造业总产值AMO与GDP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由于LnAMO与Ln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我们使用水平值对其因果关系进行考察。然而,滞后阶数对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具有显著的影响,若滞后阶数不同,则所得因果关系也会具有差异性。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利用较多的滞后阶数进行多次检验,将会获得更为全面合理的结果。

选择滞后阶数从1~4,对俩变量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见下页表6)。

下页表6显示,当滞后1期时,拒绝原假设,LnAMO与LnGDP之间互为Granger因果原因;当滞后阶数为2阶时,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由LnGDP到LnAMO);当滞后阶数为3阶时,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LnAMO到LnGDP);而在滞后期为4阶时,二者之间不存在任何方向上的Granger因果关系。不难看出,在较短时期内,主要存在的是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由地方经济增长到航空航天制造业总产值增长);而在滞后3期时,存在反向Granger因果关系(由航空航天制造业总产值增长到地方经济增长)。

2.航空航天制造业新产品产值NPO与GDP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鉴于LnNPO与LnGDP之间也存在协整关系,因此使用水平数值对其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见下页表7)。

由下页表7可以看出,在滞后期数从1~4时,均存在由LnNPO到LnGDP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说明在滞后四期的时间内,都存在由航空航天制造业新产品产值增长到地方经济增长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

3.航空航天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FAI与GDP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由于LnFAI与LnGDP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因此,根据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数据平稳性的要求,需要对平稳序列进行差分之后再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见下页表8)。

由表8可以看出,在滞后期数从1~4时,LnFAI与LnGDP之间均不存在任何方向上的Granger因果关系。且差分后的数据,表示了变量在前后年份之间的波动,因此这一检验结果可以解释为,陕西省航空航天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波动与陕西省GDP波动之间在滞后四年的时间内都不存在任何方向上的Granger因果关系。

三、研究结论

通过上述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陕西省航空航天制造业总产值以及新产品产值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已经建立起了长期平稳的均衡关系,且二者弹性系数分别为0.82和0.59,而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还未形成平稳的均衡关系。(2)陕西省航空航天制造业总产值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在时间上仍然存在一定的滞后。新产品产值很好地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地方经济的发展却并未形成促进航空航天制造业新产品产值增加的原因。总体上看,二者之间未形成良好的互动反馈机制。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也尚未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四、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及结论,为了深入推行陕西省航空航天制造业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发展,本文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重点扶持优秀的航空航天制造业企业推行股份制改革和分批上市。大力推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并通过积极引入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增强企业的内在活力和自我发展的动力,且以上市企业为产业发展平台,加快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发展步伐。(2)完善科研机制建设,提高军民融合产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通过加深军工与民用企业之间相互合作,不仅对国防科技工业运行效率得到了提升,而且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发展得以更好地推动,“军民结合”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被更好地建立。(3)政府应该继续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并通过增加对高校、科研院所的投资等方式,加速并提高了科研成果的开发利用。与此同时,科技人员的配置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人员培训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进而来保证企业可持续性的创新能力。(4)努力探索本地区其他产业的支撑。例如,本地其他产业部门在资金、技术、人力、物力上给予支持帮助,及对国防科技产业管理创新提供的意见等,所以应大力促进区域产业部门发展的良性互动,进一步推动航空航天制造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晓峒.计量经济学基础:第3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2] 李国柱,刘德智.计量经济学实验教程[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3] 张近乐,李玉芬.陕西省航空航天制造业与地方经济发展关联度实证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9-24.

[4] 张近乐,易晨晨.比较视阈下陕西省航空航天制造业贡献度分析――基于区位商及 VAR 模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9):44-50.

[5] 刘敏.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创新体系建设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3):73-77.

[6] 董洁,游亚楠.中国航空航天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55-58.

[7] 王育宝,吴狄.陕西省高新技术优势产业选择与竞争力分析――基于偏离一份额分析法[J].科技管理研究,2009,(12):218-221.

[8] 李清光,李晓钟.中国茶叶出口价格变动的动态关系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1,(11):53-56.

国防科技工业管理创新成果范文第2篇

一、抓好就业指导环节,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优势,促进就业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创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学院把职业生涯教育列入课程规划,把就业指导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学院首先在职业生涯及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上下工夫。2008年6月,学院与河南城建学院共同成立“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课题组”,就大学生职业生涯及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教材的编写,相应的课程标准、课程体系,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基地建设等问题共同开展研究与探讨。同时,学院挑选了一批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组成首批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队伍,并进行系统培训和强化训练。学院还不定期开设就业指导讲座,邀请有关专家、用人单位有关领导和有成就的毕业生来院作报告。此外,学院还常年开设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就业指导咨询服务。目前,学院已成功举办三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为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舞台。

在教学方面,学院于2008年9月出台相关文件,决定在2008级9个专业450名学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试点,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编写了《专业导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教材,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组织实施教学,采用全程化指导教学,即从学生入学起就从《专业导论》入手,使学生三年在校期间都有自己的指导老师对他们进行全程化指导。从2009级学生开始,这一试点已经扩大到9个专业的全部新生,受益学生2000余名。

学院还积极开展就业工作研究,不断探索就业指导工作规律,结合实际制定并实施就业指导专职教师集体备课和学期考核制度。集体备课分现场交流、点评和演示三部分,每周选定一名专职教师以本周讲授内容为专题进行现场教学演示。然后,所有教师针对本次课程的讲授方法展开讨论,从教案准备、语言表达、教学内容侧重点等细节提出建议和改进方法。集体备课为全体就业指导课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使他们能够深入研究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加强经验交流,不断完善就业指导课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环节。

二、抓好就业服务环节,完善就业信息化建设优势,引导就业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做好就业服务工作,把加强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就业信息化服务贯穿学生就业的全过程。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学院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全过程,在毕业生中唱响“志在四方、深入实践、服务基层、创业成才”的主旋律。学院从学生入学起就开始对他们进行“定位”教育,学院各级领导亲自给新生作报告,介绍学院的专业特色和就业方向,使学生从入学起就能科学认识自我、明确发展目标、树立就业意识,从而在学习中较好地把就业能力培养与专业知识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学院还把就业形势教育贯穿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中,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就业观,利用网络、报纸、电视等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到艰苦的行业就业,号召毕业生继承和发扬学院的优良传统,把个人发展与国家、民族的振兴结合起来。

2.加强就业信息网建设,提高就业信息化服务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信息化已成为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手段。学院领导对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建立了“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开辟了求职、求才、就业指导、形势分析、就业信息滚动栏等板块,及时学校专业设置、毕业生信息、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宣传国家的就业政策,介绍择业技巧等。与“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等众多大型就业网站联盟,努力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方便、快捷、准确的信息服务,致力于形成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互贯通、用人单位与毕业生良性互动的信息服务体系。学院还利用“飞途网职业在线测评系统”为学生免费提供职业测评服务,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职业,进而科学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3.大力开展就业调查与研究,不断提高就业质量。学院对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的做法已形成制度,每年都要组织人员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把调查分析的结果用来指导招生计划的制订和专业教学计划的调整,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三、抓好就业市场环节,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优势,支持就业

学院积极培育、开拓就业市场,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学院坚持“立足河南、面向全国,依托军工、服务社会”的原则广泛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不断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一是以“河南国防科技工业高等职业教育集团”为依托,建立了以河南省内军工企事业单位为主的就业市场。学院每年有近40%的毕业生依托这个市场就业,4个军工特色专业的学生全部在军工单位就业,充分体现了学院行业办学的特色。二是建立了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大区域就业基地。以广州、深圳等地的知名公司为主,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建立了广阔的就业市场,这个就业市场现已成为学院稳定的大型就业基地。三是就业市场向西部和基层转移。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外向型企业受到较大冲击,学院及时调整就业市场开发方向,把就业工作的主战场从东南沿海地区向西部和基层转移,形成了以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大区域就业基地为主体,西部地区为补充,以及以河南军工企业和西部企业为主体,以南方和沿海地区为补充的“两主体、两补充”的就业格局。四是扩大“订单”式培养的招生规模。学院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订单”招生层次,扩大“订单”招生计划,先后与6家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培养形式也从原来的单一模式变为从新生入手或者从一、二年级学生中预选学生,开设企业需求的课程,在实践教育环节中让学生及早到用人企业完成实习,从而使毕业生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五是倡导灵活就业。学院充分利用国家的灵活就业政策,鼓励大学生应征入伍,参与“三支一扶”计划。

此外,学院还采用“专业企业”“就业创业”的“四业”模式和“招生即招工式行业订单”“导师制培养拔尖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河南国防科技工业高等职业教育集团为依托,先后建成了集学生技能训练、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鉴定、技术开发与生产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和教学内容设计、设备配置努力做到“三个贴近”(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仿照真实的职业环境,使学生用上当前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学到较前沿的技术和工艺。学生在校期间还定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在真实的环境中了解现代化的生产现场,学习掌握新技术、新工艺,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扎扎实实提高动手能力,实实在在体会到军工质量的“精、优”观念,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

四、抓好工作条件环节,夯实就业基础优势,服务就业

加强就业工作基础条件建设是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基础条件建设,专职工作队伍不断壮大,经费投入大幅增加,硬件条件显著改善。

在硬件建设方面,学院在2008年筹资近100万元建成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功能齐全、设施完备,拥有一个就业服务大厅、两个面试洽谈室、一个会议洽谈室、一个信息查询和测评室、一个网络远程面试室和一个多功能厅,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并配备电脑60台、传真机2台、打印机6台、复印机2台、电话5部、投影仪2台、网络视频设备5套。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为全院学生提供了就业信息查询、网络远程面试、就业手续办理、职业测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高效率、高质量的“一站式”服务。

在队伍建设上,学院坚持做好就业专干和就业指导教师两支队伍建设。各系(部)都有就业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本系(部)学生的就业工作。在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方面,学院通过个人自荐、系部推荐、组织考核等程序,面向全院选聘了25名就业指导专职教师,并积极选派部分就业指导教师参加国家职业指导师的培训和省教育厅组织的各种培训。截至目前,学院已有2名教师取得了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25名教师参加了由省教育厅组织的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人员培训,并获得了由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颁发的培训证书,全面提高了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整体水平。在经费上,学院建立了就业工作专项经费,并保证做到专款专用,用于系(部)就业工作的占总额的60%,主要用于企业回访、就业基地建设、就业市场开拓和毕业生跟踪调查等工作。学院还专门设立了就业工作专项奖励资金,用于对年度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奖励。

国防科技工业管理创新成果范文第3篇

2010年年初,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做优工业的决定》及40个配套文件,勾划了广西未来10年的工业化进程。《决定》明确优先重点发展14个千亿元产业,大力发展4大新兴产业,形成“14+4”的产业集群,到2020年,实现“两个翻番,四个先进,十四个千亿”的目标:全区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分别比2010年翻两番以上,全区工业经济综合竞争力、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水平、主要企业装备技术应用水平、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决定》提出,促使中小企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由资源型向创新型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决定》提出的加快发展的18个重点支柱产业,其中就包括实施“千家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为让更多的“小舢板”变“大帆船”,2010年初,自治区根据广西工业调整的方向,围绕重点发展的18大产业,选择了一批有产业发展前景、较好发展速度、较强赢利能力的企业重点培植,鼓励企业上项目。

2010年,自治区“启动千家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项目开(竣)工活动,通过新上项目、技改更新、提升产品产能及质量、弥补产品空白等系列措施,加速中小企业发展。至2010年11月初,全区共有917个中小企业项目实现开工竣工,项目涵盖广西重点发展的18个支柱产业,当年总投资超过960亿元,项目达产后,预计新增产值超过711亿元,新增就业人数20.3万人。 “千家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项目开竣工活动对广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做大做强做优工业,扩大社会就业,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 启动“千家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十二五”期间,广西将全面启动“千家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推动中小企业发展走“转方式、调结构、上规模、提质量、促融合、增效益”的路子,把一批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做强、做优,使其成为竞争能力强、带动能力强的企业。

2010年12月16日出台的《广西千家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推进方案》〔桂政办发(2010)228 号〕明确提出,从2010年起,用3年时间实施“千家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扶持一批中小企业抓好项目建设,把市场做大、把企业做强、把产品做优。总体思路是,以实施千家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为重要载体,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推进改革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形成有利于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有利于重点骨干企业发展壮大的良好环境和长效机制,做专、做精、做强、做优千家中小企业。

2011年3月18日,广西正式启动“千家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未来3年,将把一批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做强、做优,全力打造一批百亿元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培育一批行业“小巨人”。争取到2013年,全区中小企业完成增加值占全区企业增加值的80%,占全区生产总值的63%,从业人员占全部企业的85%,占全区城镇就业年平均人数的60%以上。为此,《广西千家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推进方案》提出一系列推进措施,其中有很多举措引人注目。包括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落实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化解企业融资难题,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建立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机制等。

随着这一系列措施的推出,广西中小企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3. 重点打造5大类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未来3年,广西将全力打造一批百亿元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这些产业集群包括:汽车零部件、有色金属、机械和装备制造零部件、化工等配套性产业集群;中草药、蚕茧、农产品、海产品和林产资源等资源型产业集群;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集聚发展型产业集群;进口再生资源加工、电子信息、家用电器等整体引进型产业集群;物流、金融、商贸和信息等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

协作配套型产业集群。如今,不少大企业都在把非核心生产部分剥离、集中力量把主业做精做强,这为中小企业腾出了发展空间,广西将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大企业的战略重组和产业分工,发展专业化、标准化、系列化的配套产业和产品,将重点支持汽车零部件、有色金属、机械和装备制造零部件、化工等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

优势资源型产业集群。让中小企业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实现资源大规模、高效率开发,就地加工制造,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做宽产业带。将重点支持有色金属、中草药、蚕茧、农产品、海产品和林产资源等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

集聚发展型产业集群。通过抓好龙头企业、园区建设、市场配套,打造区域品牌,促进产业聚集,吸引企业向工业园区和集中区聚集,形成分工协作、配套互补、群居共生的企业群落,使企业发挥集合优势,产生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提升整体竞争力。将重点支持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

整体引进型产业集群。充分利用我区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较低的优势,抓住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将特定企业和关联产业整体引入专业化产业园区,实现集群化发展。将重点支持进口再生资源加工、电子信息、家用电器等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

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通过现代物流、金融、商贸和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联动发展,发挥生产业对先进制造业的配套和支撑服务功能,促进全区经济全面健康发展。将重点支持南宁现代商贸等中小企业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发展。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束华表示,广西将积极引导这些行业的中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支持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做强、做优,成为行业“小巨人”,力争到2013年,全区中小企业完成增加值占全区企业增加值的80%,占全区生产总值的63%,从业人员占全部企业的85%,占全区城镇就业年平均人数的60%以上。

4. 六大服务体系全方位服务造就“小巨人”

围绕造就一大批广西自己的“小巨人”,未来3年,广西将按照“主体多元化、运营市场化、分布网络化、服务便捷化”的要求,构建全区信息网络、质量管理、管理咨询、政策法律、市场中介和人才培训等六大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服务规范、运转高效、满足各类中小企业需求的公共服务体系,以满足各类中小企业对公共服务体系的需求。包括:

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重点支持千家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企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扩大就业,以及改善对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千家中小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给予优先扶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自治区各职能部门重点推荐千家中小企业申报国家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商务部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和出口信用保险扶持发展资金等国家专项资金。及时落实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着力化解企业融资难题。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评级制度,优先向金融部门推荐千家中小企业;选择成长性强、产品科技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示范带动作用大的中小企业,辅导其上市,并推动中小企业集合发债和发行集合票据,多渠道帮助企业融资。

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千家中小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进千家中小企业共享广西中小企业创新科技服务网、科研仪器共用网等科技服务平台资源;鼓励支持千家中小企业积极申请和实施专利;支持千家中小企业争创国家级、自治区级名牌产品和国家驰名商标、自治区级著名商标。

鼓励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鼓励千家中小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引导千家中小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组织千家中小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博览会、展销会、商贸洽谈活动;组织千家中小企业开展培训增强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

支持各市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专项服务; 编制广西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名录和中小企业名录;确定一批咨询专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经营困难和问题,推进企业达到国际管理体系标准;每年选送一百家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到北大、清华、中央党校等接受培训;帮助千家中小企业引进各类紧缺和急需人才。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支持千家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优先安排网络资源,为千家中小企业提品展示、信息服务。

建立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机制。对千家中小企业实行动态评价管理,每年测评一次,实施优胜劣汰,并筛选增补新的成长型中小企业纳入;建立成长型中小企业信息库, 做好跟踪服务; 充分发挥政策引导的激励效应,“千家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支持同一企业一般不超过三年。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广西将在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开展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工作,设置专门服务场地,添加服务设备,强化创业培训、创业辅导工作。或依托大中专院校和职业院校场地、人才等资源,建设创业基地,为企业开展管理咨询、创业指导、技术公关、设备租赁等各种服务。同时,构建以各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行业协会为主体的创业基地,在重点产业领域选择有条件的企业作为见习实践创业基地。

5. “六个一批”加快中小企业发展

2010年5月7日,《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文件出台,国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六大领域: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商贸流通、国防科技工业,同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参与国际竞争,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

今后一段时间,广西将在坚持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把促进民营经济放在更突出的位置,以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实现工业和信息化的平稳较快发展为目标,以千家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为载体,通过开展“推进一批项目向民营企业开放;促进一批项目向中小企业招商;解决一批中小企业的项目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建立一批政府采购中小企业产品目录;推动一批中小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引导一批人才进入中小企业创业”的“六个一批”具体工作来拉动自治区民间投资,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其中,推进一批项目向民营企业开放,自治区已筛选了1000多个项目,涵盖收费公路、港口码头、地方铁路、水电站、生物质发电、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城市道路桥梁、园林绿化、政策性住房、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高等教育、文化、旅游、国企改制改组、地方金融机构等多个领域,投资总额达3000多亿元,引入民间资本运营或向民间资本转让股权、经营权;促进一批项目向中小企业招商。各市、县策划筛选一批有特色的工业、商贸流通、农产品加工等经营性项目,通过组织系列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项目招商会、投资洽谈会等,向中小企业公开招商,推动这些项目引进中小企业来进行建设;解决一批中小企业的项目建设资金不足问题。目前,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正在开展集合票据工作,已经其中,推进一批项目向民营企业开放,自治区已筛选了1000多个项目,涵盖收费公路、港口码头、地方铁路、水电站、生物质发电、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城市道路桥梁、园林绿化、政策性住房、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高等教育、文化、旅游、国企改制改组、地方金融机构等多个领域,投资总额达3000多亿元,引入民间资本运营或向民间资本转让股权、经营权;促进一批项目向中小企业招商。各市、县策划筛选一批有特色的工业、商贸流通、农产品加工等经营性项目,通过组织系列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项目招商会、投资洽谈会等,向中小企业公开招商,推动这些项目引进中小企业来进行建设;解决一批中小企业的项目建设资金不足问题。目前,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正在开展集合票据工作,已经确定了一批企业,广西北部湾银行也确定了一批集合发债企业名单;建立一批政府采购中小企业产品目录。筛选一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产品、环境保护产品、节能产品纳入产品目录,促进政府采购项目、政府投资项目在价格合理、技术服务保证的前提下优先采购中小企业产品,对中标的民营企业,签订合同之后10个工作日内可以先行支付30%的预付款,以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推动一批中小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编制《广西中小企业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库》,筛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可迅速做大和带动产业发展的产品或项目予以扶持,培育一批中小企业知名品牌;引导一批人才进入民营企业创业。通过广西人才市场、智联招聘网等各种人力资源中介组织有计划地把人才引入中小企业,进一步清理各类人才进入中小企业就业的制度和限制,为到中小企业创业的人员落户、人事、职称评定、社会保险、权益保障提供便利。

2011年1月22日,自治区产业办制定印发《全区中小企业“十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该方案作为全区千家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工作重点,提出了要打造十个以上百亿元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建设百家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破解千家重点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建设万家中小企业信息网的具体措施。

6. 一个“打造”一个“破解”两个“建设”

“十百千万”工程方案指出,至2012年,广西中小企业增加值争取突破4000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建成比较完善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支持体系和信息化应用服务体系;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形成一批创新意识高、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中小企业群体。

打造十个以上百亿元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广西将积极引导中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打造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至2012年,广西将形成汽车零部件、铝材深加工、柴油发动机零部件、装备制造业、粮油食品、电子信息等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包括柳州柳东新区汽车产业集群、以玉柴为依托的柴油发动机零部件产业集群及桂林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等涉及全区共26个产业集群。未来3年内,广西将扶持发展汽车零部件、有色金属、机械和装备制造零部件、化工等配套性产业集群,引导这些行业的中小企业参与大企业战略重组和产业分工,发展专业化、标准化、系列化的配套产业和产品。

破解千家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十百千万”工程方案明确指出,从今年起,广西将每年帮助1000家以上成长性强、产品科技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的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任务分配包括南宁市100家、柳州市100家、桂林市100家、梧州市80家、北海市80家、防城港市60家、钦州市60家、贵港市60家、玉林市80家、百色市60家、贺州市60家、河池市60家、来宾市50家、崇左市50家。广西将通过辅导有潜力的中小企业上市,推动中小企业集合发债和发行集合票据,加强中小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等措施来帮扶这1000家重点企业。

建设百家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未来3年内,广西将在全区内规划建设141家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其中园区型中小企业创业基地71家、院校型中小企业创业基地20家、中小企业服务中心8家、以行业协会为主体的创业基地6家、企业36家。这141家基地中,自治区7个、南宁市13个、柳州市24个、桂林市16个、梧州市7个、北海市7个、防城港市5个、钦州市6个、贵港市4个、玉林市11个、百色市13个、贺州市14个、河池市3个、来宾市5个、崇左市3个。

建设万家中小企业网络服务体系。至2012年,广西全区将建成一批万家中小企业网站,以满足各类中小企业对公共服务体系的需求。任务分配有南宁市1400家、柳州市1300家、桂林市1300家、梧州市500家、北海市500家、防城港市500家、钦州市500家、贵港市500家、玉林市1000家、百色市500家、贺州市500家、河池市500家、来宾市500家、崇左市500家。为此,广西对企业建设网站给予适当补助,设立各市县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辅导站,为中小企业建站提供服务。

7. “五项行动”助推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在3月18日召开的广西千家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启动仪式暨县域工业(钦州)现场会上,自治区工信委主任束华表示,为准确把握“十二五”发展重点,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广西将采取有效措施,重点抓好 “五项行动”:

开展成长培育行动 ,积极培育中小企业。培育个体工商户成长为微型企业。积极培养个体工商户善于经营、科学管理的能力,同时建立健全微型企业专项服务体系;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较好、发展前景较佳、主营业务收入500万~2000万元的企业作为培育重点列入全区中小企业培育信息库。培育成长型中小企业成为大企业、大集团,在技改、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上对一批优秀中小企业给予重点支持。

开展转型升级行动,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引导中小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优先支持中小企业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项目;推动中小企业产品升级,引导鼓励中小企业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等效益好的产品;鼓励中小企业集聚发展,搭建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紧密通畅的交流合作平台,定期举办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配套合作项目洽谈会。

开展社会服务行动,建立健全多元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创业辅导服务体系,建立一支有志于创业辅导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充分利用各类企业基地,广泛、深入开展创业辅导服务,支持专业创业辅导中介机构的建立;完善管理咨询服务体系,开展“千家中小企业成长管理机制调研辅导”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建立注册质量工程师信息公示平台。

开展创新推进行动,推动中小企业大发展。推进技术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千家中小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健全企业技术研发机构;推进管理创新,促进中小企业内部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和配置,积极鼓励企业开展生产与作业管理创新;推进品牌建设,进一步优化品牌建设环境,鼓励中小企业制订品牌建设规划,扶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选定广西名牌产品重点培育对象。

开展人才支撑行动,实施“人才服务企业”战略。构建人才培育模式,建立中小企业与大、中专院校的定向、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小企业创业辅导流动课堂、中小企业远程数字化培训等服务,实施技能人才培养工程,采取多种形式鼓励企业家参加工商管理硕士教育;搭建人才交流平台,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管理等各类人才,建立中小企业与区内外人才管理机构交流合作机制,搭建中小企业人才信息平台;完善人才管理机制,进一步清理阻碍中小企业人才流动的政策法规,鼓励科技人员自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创办科技型企业。

广西“千家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启动仪式暨县域工业(钦州)现场会还透露,为保障“千家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顺利开展实施,广西将尽快成立自治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协调小组,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不定期对各地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认真研究梳理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此外,广西还将建立中小企业预警机制与中小企业维权机制,实现对重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检测分析,做好中小企业的维权工作,为中小企业打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

相关链接

苏州打造服务外包“小巨人” 四项扶持政策全国领先

未来三年,苏州市将加快组织实施服务外包产业专项工程。围绕“小巨人”工程、“战略招商”工程、“人才倍增”工程、“城市品牌”打造工程、“金融硅谷”建设工程、海峡“两岸云”工程、创新“先行先试”工程、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工程,重点扶持60家骨干服务外包企业,引导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力争使5家以上服务外包企业进入上市程序。 通过培育一批服务外包重点企业和高端人才,在一系列重点发展领域实现突破,大幅提升苏州服务外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苏州市近期出台的《关于促进服务外包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中的优惠政策很“给力”,其中有四项规定全国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