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武术单元教学设计

武术单元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武术单元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武术单元教学设计

武术单元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3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征,知道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知道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能正确测量和画出它的高。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

2.在观察、操作、比较、判断的过程中,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和其中的变化规律,形成平行四边形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使学生体会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正确测量和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在前两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平行和相交,那么你们认识平行线吗?请看屏幕,这里面哪一组是平行线? (课件出示)

2、揭示课题:

师:我们来看这三组平行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组平行线相交得到了这样的一个四边形,你们认识这个四边形吗?(课件动态依次演示三组平行线分别交叉成两个平行四边形)

师:通过以前的学习,对平行四边形我们已经有了简单的了解,今天我们就深入研究一下平行四边形。(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二、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找一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

师: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

师:除了刚才大家说到的这些,在很多的生活场景中我们都能找到平行四边形的影子,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课件:门口的电动门、教学楼的楼梯、花园的篱笆)那么你能找到上面的平行四边形吗?

师:这些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研究的问题。

2、根据长方形的特征初步猜测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师:(教师手拿长方形可变形的框架),来,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一个什么图形?那长方形有哪些特征?

(预设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对边平行;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大家说的很全面,那接下来,仔细看,老师要变魔术了,(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看!现在变成了什么图形?

生:平行四边形。

师:那这个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谁来试着猜一猜。

预设:对边相等、对边平行。(板书猜想,教师不做任何点评)。

3、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1)验证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相等

师:接下来我们先来验证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怎么来验证对边相等呢?(用尺子量)

师:那么就用尺子量一量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并记录边长,然后看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总结:通过量一量,我们验证了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那么怎么验证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呢?

(2)验证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平行(把对边延长,看是不是相交;平移三角板)

接下来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的特点

师 :通过我们的验证,我们明确了平行四边形的有什么特点?

概括总结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对边平行,对边相等

4、抽象概括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师:那么现在你能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用一句话概括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吗?

师:刚才大家总结的都非常好,看来我们课前预习的时候很用心,

师总结: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板书,齐读)

5、巩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师:下面我们来做两道练习题检测大家的掌握情况

师:看来大家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掌握的还不错,给自己的表现鼓鼓掌。

三、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1.师:我们来看这个平行四边形,上、下对边是一组平行线段,你能量出这两条平行线段间的距离吗?应该怎么量呢?把你量的线段画出来并量一量这条线段的长度。

汇报交流(在黑板上展示几种不同的画法)

师:大家画的这些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对应的这条边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

2.教师示范画高

师:我们一起来画一画平行四边形的高(黑板演示)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这个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注意,画高的时候要用虚线,并且要标上直角符号;那么垂足所在的边就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底是一一对应的。接下来还以这条边为底,在画一条高,在自己的练习纸上画画。并量一量高的长度

(教师提醒用虚线画,并画上直角标记)

师:为什么大家画出来的垂线段位置不一样?但量出来的距离又基本一致呢?这样的垂线段可以画多少条呢?

3. 练习画高

画平行四边形另外一组对边上的高

四、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师:在课一开始,老师把一个长方形框架一拉就变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现在老师再轻轻的拉拉这个平行四边形框架,有没有变化?(反复拉动平行四边形框架,让学生观察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师:在四条边固定的情况下,框架可以拉成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所以说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非常的不稳定,(板书)这就是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武术单元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反思;内容;方法

体育课是学生体质发展和运动技能习得的首要阵地,体育课教学效率的改进离不开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而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又离不开体育课堂教学反思的积累。

一、体育课堂教学反思的内容

完整地体育教学实施包括教学设计、场地、器材准备,热身引入,主题教学,素质练习,放松整理,场地整理器材回收和课后小结等几个环节。教学反思的内容就是思考各个环节设计的合理性、操作的连贯性、练习的有效性、反馈的适时性,以及进一步教学的调整策略,具体到教学效果影响因素上,则可归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

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是评价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面,但教学目标制定不合理就会影响教学手段的选择和教学效果的体现。课后教学反思可以根据学生运动技能获取和情感交流体验方面的效果、教学过程实施的效率等情况,分析学习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

(二) 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恰当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运动技能习得的效率。在运动技能习得过程中,从运动体验动作认知基本掌握巩固定型的环节无法跳跃,恰当的教学方法使用就是在遵循动作技能形成规律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各环节的学习效果。

(三) 教学组织的变换是否连贯

教学组织的变换是与教学内容和教法选择相适应的。不同的练习内容需要通过不同的练习队形来匹配,一个队形到底的情况会让课堂变得非常沉闷和无趣,而队形变换的效率会直接关系到课堂的练习密度,进而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

(四) 教学效果的反馈是否及时

适时反馈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学生了解技能掌握的准确性。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难以完全预估的,不同的教学对象会有不同的学习表现,教师需要在教学进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给予反馈意见,并对课堂教学的进度加以适当的调整以适应学生的表现,还要对接下来的课次进行教学调整。

(五) 场地器材的选择是否最佳

场地的合理布置和器材的高效使用能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产生积极的作用。以跨越式跳高教学为例,初学过杆动作时,用橡皮筋代替横杆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而多条皮筋的组合排列也能增加学生的练习密度,尽快熟悉动作过程。

(六) 身体素质的练习是否均衡

中小学生处于身体发育的快速期,身体素质的均衡发展有助于学生良好身体姿态的形成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因而,体育课堂的身体练习不仅需要均衡上下肢和躯干等不同部位的活动,还要兼顾速度、耐力、力量、灵敏和柔韧等不同素质的发展。

(七) 安全隐患的处置是否到位

安全隐患是体育课堂必须面对的问题,动作学习的过程都有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体育教师不仅要在练习前提醒可能出现的隐患,在练习过程中给予正确及时的保护和帮助,还要在发生意外状况时做出恰当的处置措施。

二、体育课堂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学反思的目的在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其方法也是基于课堂教学效果的,简单来说就是发现好的加以整理提升,不妥之处找出原因加以调整和改进。结合上述几个方面,把体育课堂教学反思的方法归纳为四个方向:

(一) 教学目标的诊断与调整

教学目标的确立离不开对教材的分析和拆解,运动技能教学目标应是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相结合的目标组合。单元教学目标不仅要考虑教材所属运动项目中的地位,更要清楚学生已掌握的相关技能基础及知识储备,还要适应整个学段项目学习的最高目标;而课时目标则要体现课时需要完成的任务。通过上课效果,我们要诊断当次课的目标是否达成,目标本身的难易是否合适,进而思考后续课时目标如何进行调整以达成单元教学目标。

(二) 教学流程的回放与审查

教学流程的回放是教学反思的常规方式,能够帮助教师对照教学设计检查本堂课的计划落实的情况,能够较容易找出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设计可以改进的方法。教学流程的回放可以包含教学组织、适时反馈、素质提升等多方面的内容。如果结合课堂实时记录,对教学流程加以细节审查,更能促进教师语言表达、体态表现等教学能力的改善。教师可以反思教学过程中自己的示范面、讲解位置,提问方式、表情姿态等是否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是否有效解决了预设的教学问题等等。

(三)教学方法的评价与改进

教学方法是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手段,教学反思理应对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加以评价。针对运动学习各个阶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方法的正确运用是优秀教师必备的能力,但在实践教学中许多教师在这方面存在很大问题。以讲解法在“蹲踞式起跑”教学中的运用为例,一些教师刚开始就进行“标准动作”的讲解,学生往往“不知所云”,费了大把时间,学生却还是不知该如何操作。其实“蹲踞式起跑”的动作并不复杂,如果在动作示范的基础上加以精炼的要点提醒,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动作要领,再通过几次练习加以强化,基本就能掌握了。这种情况说明授课教师没有真正掌握讲解法的基本技巧,而在更多的案例中,教师则是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就出现了问题。比如成套动作类内容(包括广播操、武术等)的复习课,教师整节课让学生站成固定队型原地练习一遍又一遍,不仅不能有效提高动作质量,还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能结合分组练习、“对抗展示”、“模拟赛场”等方法的运用,则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动作的技术要领和端正学习的态度,提高动作质量。

武术单元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一、微课的概念

目前,笔者了解到对于微课概念的界定比较多样。胡铁生老师认为: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南京师范大学张一春教授认为: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2013年“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官方文件对微课的界定是: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二、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短。微课的呈现形式是视频,时长一般在6分钟左右,相对于45分钟一节的高中传统体育课,可以称微课为“微课件”。

2.教学内容精简。从各界给予微课的界定以及第一届全国微课大赛的作品来看,微课探讨的内容主要来源于教学活动中的具体问题,目的是要突出教学中某个技术动作的重点、难点、疑点或某个教学环节,相对于传统课堂中稠密的教学内容,微课主题突出、内容精简。

3.资源容量小。微课一般都是流媒体格式,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且一般在6分钟左右,文件占据的容量较小,师生可以灵活地利用电脑、iPad、手机等终端设备在线观看、查阅相关教辅资源,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同时也适用于老师间的观摩、评课等研究。

三、微课在高中体育教学中高效运用的方法

1.微课要与传统课堂相融合。在高中阶段,传统的体育课时长45分钟,包含一般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微课是以突显某一知识点的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进行的短小的教学活动的视频,时长一般5~8分钟。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主题突出、时长短的特点,将微课作为传统课堂的延展,既能让学生提前预习又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的技能,进而让学生对从传统体育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得到升华,真正达到微课与传统体育课的最佳融合。

2.微课制订要与教学计划相统一。模块教学是新课改以来广大体育教师所遵循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师根据不同教学项目内容的递进关系制订与学生身心发展相适应且衔接紧密的学年、学期教学计划,进而形成具体的模块教学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师在利用微课时,要与传统的教学计划保持一致。例如,篮球模块的教学,一个学期共36学时,如果教师在制订微课时,做到每一个微课件内容与课时、单元、模块计划相统一形成连续性的微课件系列,必定会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新途径。

3.微课要与项目特点相符合。高中体育教学中包含了田径、球类、体操、武术、游泳等内容,教师在利用微课教学时,针对项目特点合理制作微课内容是至关重要的。例如,田径、球类项目中的技术动作,用微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是比较容易的,但体操、武术、游泳等项目存在较多的难度动作和一定的危险性,因此这些项目一定要在不影响教学进度和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微课教学,如果教学进度和安全得不到保障,建议此类项目减少微课教学。

4.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在积极推广和使用微课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防止学生只关注微课内容而忽视传统体育课堂。虽然微课的内容是针对个别技术动作的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制订的,可以为学生提供最关键环节的学法指导,但是笔者认为它无法改变传统体育课堂的主导地位,无法达到传统体育课堂中老师对学生循序渐进的引导进而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效果。另外,当今高中学生面临多学科学习,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是无法完全脱离传统体育课堂的。因此,笔者认为只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将对微课的自主学习与传统体育课堂的学练活动紧密结合,才能达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提高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5.确保微课件的品质。从微课的特性来看,微课主要是以5~8分钟的视频形式呈现的。教师在微课件的制作时必须统筹规划,实现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最重要的环节以最全面的学习指导呈现给学生。既要做到与传统教学计划相统一,与学生的学习需求、身心特点相适应,更要做到对所选取的微课内容做到深入剖析,针对这些技术动作的重点难点以及在练习中易出现的错误进行微课件的摄制,以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能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与掌握这一单一技术动作的关键环节,为完整技术动作或者是单元计划的学习打下基础。

6.构建校园微课平台。推进微课的开发与利用,良好的信息技术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学校除了提供必要的录制、剪辑设备以外,还应当加大引导与宣传力度,让广大师生都能够参与到微课中,提高微课件的利用率,促进微课的改进与发展,形成全校或者多校联合的微课资源库,为广大师生构建丰富的微课学习交流的平台,推进微课深入到师生中间的进程。

微课作为新起的教育模式,正在悄然改变人们传统的教育观念和学习方式,它已经向传统体育教育模式发起了挑战。微课以其主题突出、内容具体、时间短小等特点不但给广大学生提供了快捷的学习方式,而且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笔者认为,目前微课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还不能成为最主要的教学方式,但是它作为一种全新的模式对体育教学起到了非常大的辅助作用。由于对微课的认识还不够完善,需要各界的专家以及长期工作在一线的体育老师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只有合理、正确地使用微课,发挥它的优势,才能充分体现它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韩新英.微课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校体育学,2015,5(19):114-115.

[2]马绍峰.微课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农业,2015(3):28-29.

武术单元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摘 要:本文以职业院校普遍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背景,阐述了一个鲜明的主题,即在操作技能训练的同时,深入开展思维训练,培养双手灵巧、头脑聪明的创新型发展人才。

关键词:操作技能;思维训练;相得益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综合性课程,几乎所有职业院校都把它作为文化基础课来开设。站在课堂上看,“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质有两层教育意义,上面一层是为操作技能训练奠定基础;下面一层是为开展思维训练搭建平台。如何实现“计算机应用基础”在双层意义上的教育目标,是教学改革所面临的更深层次的问题。

1 培养善于思维的技能型人才势在必行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深化创新教育是教育必须承担的责任。然而,创新思维是最复杂、最综合的思维方式,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开展科学的思维训练,才能把创新教育落到实处。

(1) 操作层面上面的事情重要,但不全面

从操作层面讲,“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几个标准模块各自起到了不同的基础性作用。比如,Windows奠定了运行软件和管理文件的基础;Word奠定了文字处理的基础;Excel奠定了数据处理的基础;PowerPoint奠定了多媒体制作的基础;局域网与Internet奠定了网络操作的基础。除了个性操作功能之外,各个模块又具有共性。比如,菜单的基本概念、窗口的操作方法、快捷键的功能定义、图形化语言的含义以及“帮助”系统的功能等等,都从不同的应用角度反映了相同的知识和方法,形成真正的应用基础。

综上所述,“计算机应用基础”对于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都起到了名副其实的基础性作用。美中不足的是,由于过于关注操作环节,致使“灵魂工程师”们共同肩负的主要重任之一的智力教育,竟然与这门文化基础课擦肩而过。在操作型课堂上,教师喜欢下达“单击”和“双击”等教学口令。这种“口令式”的教学环境冻结了学生的思维,虽然双手灵活了,但头脑僵化了。在紧张而单调的训练中,学生们的眼睛死死盯住屏幕上的指令和字符,双手机械地操作着鼠标和键盘,思维逐渐变得僵硬和佝偻。这种教学方式省时、省力、省脑子,教师们习以为常,学生们司空见惯。从记忆型学习和跟随型操作中走出来的学生,在课堂上固守着操作层面上的阵地,在实践中固守着仿造来的技能,缺乏自主学习、独立工作和改革创新的能力,面对新问题和新技术,往往故步自封、一筹莫展。

(2) 操作层面下面的事情麻烦,但很深刻

要想完成技能和思维双重训练任务,必须要冲破惯性思维的障碍,还要改革传统教学的模式,这确实比穿旧鞋走老路要麻烦得多。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教育和智力开发资源,这门课程不但能够奠定脚下坚实的基础,还能够为智力开发提供宽阔的平台。

计算机是吸取了众学科的精华而诞生的能够思维的机器,模仿人的大脑形成了自己的系统硬件模型,用人脑的许多特定“算法”构成自己的软件模型。借助于算法的灵活性和严谨性,借助于计算机操作界面的友好性,计算机完全可以为思维训练搭建一片宽厚的智能平台,让有理想的教师们大展创新教育之宏图。

当我们引导学生穿过操作层面,进入思维训练的平台,就会感受到浓厚的计算机文化气息,触动着大脑兴奋和思考,将原来单纯而浮浅的操作训练与活跃而严谨的思维活动结合起来。比如,用鼠标操作窗口时,引导学生们感悟鼠标指针和窗口部件变化的特定含义,理解计算机的图形化语言,使学生的想象力逐渐丰富,逐渐增强了独立学习和开发新软件的能力。再如,编写及调试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的程序时,可以全面锻炼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和分辨力。这些足以说明,计算机的应用不只是限于社会和自然,还有我们人类自己的大脑,这是最深刻的计算机应用。

(3) 动手与动脑是相得益彰的事情

俗话说,平坦的前面总会有许多坎坷做铺垫,通途的旁边总会有几条弯路做陪伴。科学的认识是从无数次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高级的技术也是经过无数次基本的训练才掌握的。例如,从网页中复制了一些文字后,开始只是简单地执行“粘贴”命令,但复制过来的可能不只是文字,脱掉附着在文字之上的表格和格式都要经过一番周折。久而久之,简单操作产生的烦恼开始让思维活跃。是否有另外的途径能够只把文字粘贴过来呢?经过思考与探索,如果采用“选择性粘贴”中的“无格式文本”,既可以避免因网页格式带来的麻烦,还能够让新成员适应自己文章的格式,明显地提高了操作效率。可见,思维的活跃与发展离不开实践,实践的成败与优劣与思维的程度与方式密切相关。

操作是思维的基础,因为思维的发展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反过来看,思维又是行为的导向,大脑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之后的行为,比盲目行动的成功率要高许多倍。如果操作是一把梳子,思维是一团乱麻,只有经过不断梳理,才能使千头万绪的思绪井井有条。如果把操作比作是刺绣的针,把思维比作是绣花的线,只有经过穿针引线,美好的想法才能变成现实。操作与思维虽然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活动,但是相得益彰。

2 在教学中渗透思维训练要循循善诱

用脑科学的观点来看,学习是脑信息传递和转化的过程。教学行为产生的大量信息,从学生大脑神经元的树突输入到核心细胞中,经过抑制或放大,最终形成的输出信息从轴突传递到邻近的神经元。在此过程中,维持信息传递的根本机制是电信号和化学信息之间的频繁转化,最终引起神经元组织永久性的化学变化。可见,思维训练不可能一挥而就,只能是循循善诱。

循循善诱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有节律,逐步进行;另一层是指导和引导。这两层意思全面地概括了思维训练、智力开发区别于其他活动的最本质的特点,是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思维训练必须遵守的基本法则。

(1) 思维训练应该有节律的展开

思维训练只能循序渐进地进行,正象小苗从松弛的土壤中钻出后需要逐渐长高一样,任何拔苗助长的行为只能导致学生在智力和心理方面的偏差或欠缺。学生的认识开始往往带有偏见性和主观性,每当遇到一个新问题,他们习惯用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来解决问题。教师要想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必须遵守两个原则,一是放松,二是渐进。下面以在Excel工作表中建立公式为例来验证这两个原则的正确性。

为了解除学生学习Excel公式的为难情绪,教师设计了一个步步深入、逐渐变难的教学阶梯。从最低点到最高点,建立公式的教学过程一共被划分为6个教学环节:手工输入无变量公式、手工输入有变量(单元格地址)公式、手工输入有函数的公式、用鼠标引用单元格地址建立公式、用鼠标引用单元格区域建立公式、用鼠标引用不同工作簿中的单元格地址(三维引用)建立公式。由于不断提出不同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教学自然而有序地从一个环节进入到下一个环节。在这样有节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发生了循序渐进地变化。

(2) 思维训练应该因势利导

因势利导是指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进行引导,根据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是进行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也可以把因势利导和武术中的技法联系在一起,那就是“借力”。换句话说,因势利导是教师借助学生自己的力量驱动学生进步,包括掌握技能和增长智慧。

1) 用想象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富于想象是年轻人的特点,只要把想象力激发起来,就会在想象和现实的结合点上产生一个清晰的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在用Word处理文字时,设置字符间距格式可以改变字符在页面中的水平位置和垂直距离,抓住这个要点设计教学,能够使技能训练和思维训练得到很好的互补。教学可以不针对文章的排版来学习字符间距格式,而是经过巧妙的构思,把有关字符间距格式的全部知识点和技能点融合在具体的字符作品的创作之中,让学生们用老师提供的5个字符素材“”,运用字符间距格式创作一幅“高山滑雪”图,如图1所示。

图1 完成任务所需的素材和效果图

摆在学生面前的5个字符素材和最后制作的妙趣横生的“高山滑雪”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在想象力的推动下,思维得到了充分的舒展。学生在思考、实验、再思考、再实验的循环过程中,通过提升字符“”、缩小字符“”与“”的间距和增加字符“”的宽度,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本节课将知识、技能、思维和情感教育集中在完成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操作过程中。通过设置字符间距来创作“滑雪”场景,既帮助学生理解了字符间距许多难于理解的概念,突破了设置字符间距的操作难点,还训练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另外,在构思和实现运动员激烈竞争的场景过程中,学生们还受到了“为竞争作好准备,在竞争中努力拼搏”的思想教育。

如果把知识、技能和智力比作是课堂教学的三基色,借助于想象力这支画笔,可以调和出五彩缤纷的色彩。但是,要想描绘一幅精彩的的图画,还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运用创造性思维,精心地构思,努力地实践。

2) 用问题驱动学生认真思考

文字处理软件Word是“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敲门砖,许多计算机高手都是从这里入门的。但如果采用简单、机械和模仿的教学形式,入门很容易,要想成为高手却只能是望尘莫及。

“替换”是Word从最低版本开始就具有的编辑功能,在探索式授课方式下,教师给学生出了一道难题。有一个用制表位格式制作的“学生名单”,要求把几十个人的姓名填写到表格形式的“学生签到表”中,但是不允许复制,要求实现自动转换。当老师提出这样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时,许多学生都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在学生迷惑不解的时候,教师提示学生到“替换”对话框中的“高级”功能中寻找解决方案。图2是原来的“学生名单”和需要新建的“学生签到表”。学生们解决难题的思维活动就是从二者的对照过程中逐步向深入延伸的。

图2 “学生名单”和“学生签到表”

思维活动展开以后,如何在每个姓名的后面增加4个制表位是学生思维活动中遇到的最难障碍。教师用数学中的A=A+B的变量思想启发学生,学生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终于明白了:如果用Word的“替换”功能来解决,A=A+B就相当于用A+B替换A。如果“^t”代表制表位,“^p”代表回车符,那么,用“^t^t^t^t^p”替换“^p”就可以跨越这个障碍。难题解决后,学生们终于创造了利用制表位自动生成表格的奇迹。奇迹的发生,使固守在学生头脑中的“菜单命令式”思维方式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休闲的大脑开始活跃起来,思维由被动变成自觉,由浮躁变成深入,并逐渐向灵活而严谨的方向转化。

3 教师是成功开展思维训练的关键

(1) 恪守奉献是开展思维训练的基础

要想在课堂上取得技能和智力双丰收,花费精力认真地进行教学设计是必要的前提条件。没有奉献精神就不能付出大量的时间,没有充足的时间保证,要想完成高质量的教学设计谈何容易。

下面,仍然以“替换”功能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当发现可以在“特殊字符”之间开展“替换”操作后,可以用“要查找的文字”替换“任意字符”,再配合“格式”按钮的操作,就可以对文档实现自动格式化操作,几乎可以实现手工格式化的全部功能。那种在弹指一挥间让版面格式变化万千的壮举,着实在学生思维中激起了不小的波动。然而,要想把几十节课才能完成的文档格式化的全部教学内容在“替换”操作中重新再现一遍,需要花费多大的精力不言而喻。可见,研究思维训练比准备技能训练要花费许多倍的时间和精力,无疑需要教师的无私奉献来支撑,离开这一点,一切都是空话。

(2) 潜心研究是思维训练成功的保证

“教师用心,学生用脑”,这句话既揭示了师生之间心灵相通的因果关系,也对教师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固然是课堂的主体,但如果教师不深入研究教材,就不能有效地与学生进行思维互动,思维训练只能是走过场。站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上看,教师只有深入研究在应用软件中蕴藏的基础性知识,从基本操作方法中发现共性的操作技巧,才能在简单中发现复杂,在平淡中掀起,才能为开展思维训练提供足够的有价值的训练素材,提供科学的有效的训练方法。

比如,在“字符间距”格式中,单纯为排版服务的技能性问题比较简单,但如果深入研究,就会发现“字符间距”竟然是许多特殊字符格式产生的基础,比如带圈字符、字符合并、字符阴影等。再进一步探索还会发现,通过精确地设置字符之间的水平间距和垂直距离,还可以合成无法用键盘输入的稀少文字,还可以自由构造文字的特殊格式,产生奇特的艺术字效果。可见,只有深入研究基础性和操作性的东西并应用到教学当中,才能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新颖的训练素材,这是成功开展思维训练的基本保证。

参考文献

[1] 卫正勋.论诺贝尔医学获奖者的思维方法[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2] 刘克俭.创造心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

[3] 杜慧群.逻辑与思维技巧(第二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武术单元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定向越野;教学积件;积件系统

1、前言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的课堂教学采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新的教育技术手段为直观展示教学内容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平台,这其中CAI课件在多媒体教学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CAI课件的专用性、对教材的依赖性和不可重组性,人们试图从中进一步开发出功能更加完善的教学系统。此时,CAI积件作为新的计算机教学软件开始在课堂上应用,并以其方便直观而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喜爱。

积件是对我国CAI领域历史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长期的探讨与反思后提出的,是发展我国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思路。因为“事先由教学设计确定的、有固定程序的、定型情节的、模式化的、封闭的、整体的第一代教学软件(课件),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的发挥,不适应于千变万化的现实课堂教学。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需要从课件思想向一种更灵活的适应于不同教师不同教学情境的方向发展。”我国教育理论界基于当今世界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并从我国古代的《易经》中的哲学理念得到启发,提出了“以不变(积件)应万变(教学实际)”的思想。

积件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它不只是在技术上把教学资源素材库和多媒体著作平台简单叠加,而是积件库与积件组合平台的有机结合。其中积件库中的多媒体教学资料库、微教学单元库、资料呈现方式库、教与学策略库、网上环境积件资源库,为师生利用积件组合平台制作教学软件提供了充足的素材来源和多种有效途径;灵活易用开放实用的积件组合平台则是充分发挥师生创造性的有力工具。积件系统的结构可分为5层:积件系统由积件库和积件组合平台两部分组成。(如图1:)

2.定向越野教学积件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CAI积件辅助教学系统目前在其他学科的应用已经很广泛,在体育理论课教学中,有老师在游泳、武术等项目中运用CAI积件系统教学。取得了好的效果,对体育理论课课件与积件的开发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研究方向。定向越野作为近年来进入大学体育课堂的新兴项目。早已超出了它作为体育项目的竞技功能,而是通过其健身性、娱乐性和户外运动的特点而延伸到大学生的社会生活当中。因此,定向越野教学不再是以前那种固化了的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而是一个开放的、动态发展的系统。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正朝着终身化、社会化、个性化、生活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正在进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定向越野教学中已明显滞后,只有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与资源共享的优势,对定向越野技术进行实况展示与针对性分析,才可能在教学中收到好的效果。

3. 定向越野教学积件系统的构建

定向越野是运动员借助地形图和指北针按规定的顺序独立完成寻找若干个标绘在地图上的地面检查点并以最短的时间跑完全赛程的运动,它可训练人们识图、用图能力,野外定向能力并锻炼人们的奔跑能力,是一项娱乐性、实用性极强的体育运动项目,尤其可以提高个人的野外生存与团队合作能力。因此也把定向比赛比喻为一个人同时在进行马拉松和国际象棋比赛。近年来这项运动受到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以很快的速度在校园得到普及。

定向越野教学积件系统是由积件库和积件组合平台两大部分构成。其中积件库由实库层、虚库层和环境层组成。虚库层包括资料呈现方阵库和教学策略库。环境层是指网上环境资源库,即以网上资源作为定向越野教学积件资源的资源库,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网上实时调用信息用于教学过程中。(如图2:)

3.1定向越野教学资源适用积件系统

定向越野教学资源丰富,就知识层面而言,地图比例尺、等高线、地貌、图例、地物、检查点、磁北线等每一方面的教法都可以自成体系,并且可以用动画、图像、文本、语言等不同方式呈现;就学生能力层面而言,动作的讲解示范、课堂组织、地图分析、方向辨别、野外实地练习等各有内涵;都可以构成定向越野所需要的积件系统。也可以把已有的定向越野课件中的素材经过重新分离、补充整理、系统还原,纳入积件素材库或积件微教学单元库。从而实现定向越野教学资源的共享,发挥教学积件的系统功能。

3.2定向越野教学场地条件的制约有利于积件系统功能的发挥

在定向越野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场地的不固定性,定向地图的使用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受到制约,一张好的定向地图如果连续设计三条不同的路线来教学,随着在该场地上课次数的增加,则这张地图对学生新鲜感可能会逐渐下降,而通过积件系统,对定向技能、地图成图原理、路线选择原则进行详细介绍或对所拍摄的教学比赛资料和图片等加工处理后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选播,通过视听并用,有利于学生迅速建立较完整而清晰的运动表象。

3.3定向越野教学积件系统的教学素材广泛,可解决外场教学时数不足的矛盾

利用CAI积件系统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辅导学生更好地“学”,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在定向越野教学中,每个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都有一定的区别,有的教师采用先熟悉地图,掌握地形学知识入手,有的教师则是先进行图地对照,实地定向,再介绍定向技巧。由于积件系统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与多样化的素材,因此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自由组合教学素材,积件系统能为学生学习定向越野知识和技能提供文字解说、录像解析、定向示范、图例示范、路线选择原则等的动态演示,有助于促进学生感知和理解定向运动,迅速建立起清晰、稳定的运动表象。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定向知识和定向越野技能,提高野外生存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3.4定向越野教学积件系统为定向教学远程教育提供便利

由于定向运动在我国起步较晚,地区之间竞技水平发展不平衡,尤其在高校的全面推广还是近几年的事。因此,在国内很多高校教学资源贫乏、信息短缺,还处于一种半封闭状态,虽说国内很多省市都将定向越野列入了大学生运动会比赛项目,但真正接触这项运动的很多高校教练员也只是通过短期培训班来掌握定向越野知识,靠自己从实际带队或体育课教学中积累相关经验。因此,定向越野教学积件系统的构建,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个与同行交流的广阔的创造空间,势必将促进定向越野教学水平的提高。

4.结论

4.1定向越野教学积件系统的构建。有助于在体育课教学中能充分发挥积件系统的功能,把定向越野知识,定向技能、识图技巧,越野技术通过积件系统进行演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2定向越野教学积件系统卓越的效能不仅能满足定向越野教学的需要,而且能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定向越野的兴趣。

4.3定向越野教学积件系统的开发,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为提高我国定向运动水平,普及和推广定向活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付强.对积件概念的理解[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 04.3.

[2] 彭绍东.积件思想的形成与理论基础[J].中国电化教育,2005.11

[3] 扶健华,等.对我国定向越野运动员注意特征的实验研究[J].体育学刊,2006.5(23):32-37.

[4] 杨巧英.浅析体操CAI积件系统构建的必要性及构建机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

[5] 林化君.论语文教学积件系统的建构机理及应用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