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础初中生物知识

基础初中生物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基础初中生物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基础初中生物知识

基础初中生物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本文将现代教育技术的涵义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同时,将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仍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介绍,最后,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生物课程进行有效整合的策略进行了综合阐述,实践结果证明,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初中生物课程之间的整合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同时,高效的实现了教学目标。

一、概述现代教育技术概念

我国目前所称为的“现代教育技术”一词的涵义的界定有两种:第一,强调“时间性”。新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媒体技术以及系统技术的教学技术;第二,强调“现代性”。是指现代教育活动中运用到高新科学技术,例如: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总之,这两种“现代教育技术”的涵义观点均有局限性与片面性,如果将“现代教育技术”与AFCT的“教学技术”概念相联系,将教学活动中的物理性以及系统整体性进行突出强调,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诠释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涵义,一方面强调了教学系统中的完整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不断的应用新技术来进行教学、评价,另一方面,应需要采用高新技术来不断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得不同的新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出不同的作用,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二、分析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如今有很多的科学技术均应用到教学活动中,例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这些高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整个教学领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与创新,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培养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力。本文以下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介绍:

目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相关应用型高新科技产品渐渐广泛的应用于教育活动中,跟西方先进国家相比虽然存在着一些差距,但是我国现代教学媒体技术逐渐应用于教学实践活动中,并且取得了惊人的教学效果,使得教学活动引入全新的境界,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第一,逐渐对教育技术的机制提高了认识;第二,转变了教学方向,由传统的“教”转为今天的“学”。

综上所述,我国现代教育技术正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而且在教学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在我国国内教学现状还存在着以下的问题:第一,由于我国东西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以至于在认识上以及观念上存在着差异,因此,西部地区的教学现状仍然较落后。第二,条件不成熟。有很多地区均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优势,但是学校的经费有限,从而导致多媒体技术没有得到普遍的应用于课堂中;第三,过分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有的教学教师认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实践结果发现,确实提高了教学效益以及教学水平,便在课堂上45分钟一直使用多媒体技术,而不愿采取其他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这种过分采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法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初衷;第四,电脑教学呈“流水课”“一键式”。教学教师为了防止学生们操作失误而将多媒体中的课件设为”一键式“,学生们通过按键来进行阅览课件,这种做法不仅阻碍了学生们个性的发展,而且使得学生们易失去学习兴趣等等。

三、探讨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生物课程进行整合来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一)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使生物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生物教学是一门与生活相关的学科,因此,教学教师不但需要进行因材施教,而且还要充分的、合理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应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例如:生物教学上讲授到病毒引起的疾病,教师需要找到一些疾病案例,同时,需要将造成疾病的各类病毒等进行制成多媒体课件,不仅有效的培养学生们学生兴趣,而且使得学生们生物教学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提高。另外,通过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生物教学活动中,使得二者之间实现优化与整合,这样不仅使得学生们有效的理解了生物教学内容的难点知识,而且更好的掌握了生物教材内容的难重点知识。

(二)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进行有效整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在生物教学活动中,经常需要进行一些生物实验,进行生物实验的时候不仅消耗大量的实验试剂以及器材,而且还会有一定的危险性,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大大解决了上述的问题,教学教师通过播放试验具体操作的录像,并且一边进行讲解,促使学生们更好的记住实验步骤。在初中生物教学活动教学时,需要合理的采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克服传统媒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化静为动,信息量大,图像生动,音响逼真,例如:投影、幻灯、录相、微机等,合理选用生物教材中的难重点知识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其展现出现,不仅使得生物理论以及内容特点有效的传授于学生们,而且更有利于学生们掌握其中的知识点。例如“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这部分的教学,因为草履虫的身体微小,肉眼难以观察清楚,在教学中配以模型,再以CAI软件演示其内部结构,就有利于学生掌握其内部构造,以加深其深刻印象。因此,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使得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得到了提升,而且学生们从中也获得生物相关的知识,因此,将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进行有效整合,不仅节约了学习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生物教学效率。

(三)合理的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实现整体教学目标

在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需要合理的采用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而不需要课堂45分钟一直使用多媒体技术。这样不仅使得学生们易失去学习兴趣,而且使得学生们易将生物课堂当做多媒体技术课,从而没有掌握到生物教学中的相关知识点,生动、形象的画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但过多会使得课堂教学目标变得不明确,另外,在应试考试前复习生物教材时候,找不到生物课本中的重点内容知识点。因此,需要利用问题情景或展示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等则可以激发并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少年的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容易使身心疲倦。多媒体虽有加快教学节奏,加大教学容量,优化教学效果的作用,但它具有声、光、电的综合刺激,使用一定要适时适度,在一堂课内频繁滥用,其结果势必事与愿违。因此,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合理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生物教材中的难重点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传授出来即可,从而更有效的实现生物教学的整体目标。例如:在讲授生物教材中的《人类神经调节》一课时,只需要在“条件反射的建立”上放录相带,让学生真正理解简单的反射与复杂的件反射的区别和联系就足矣。

结语:

本文将现代教育的涵义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同时,将目前现代教育技术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最后,针对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生物课程的有效整合来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相关策略进行了综合阐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果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同时,有效的实现了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林榕,林雪松.多媒体技术对物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A].第十五次全国原子、原子核物理研讨会暨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4.

[2]李运林,李克东,徐福荫.我国教育传播理论的建立与发展——纪念宣伟伯、余也鲁来华南师范大学讲学30周年[J].电化教育研究,2012(11).

[3]曾洁.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英特尔?未来教育”受训体验[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

[4]续丹,郑镁.多媒体技术在工程制图教学中的应用[A].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0.

[5]赵明秀.工程图学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A].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0.

[6]续丹,郑镁.多媒体技术在工程制图教学中的应用[A].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0.

[7]黎加厚.e-Education:电化教育的新定义──关于《电化教育研究》杂志英文译名更新的建议[J].电化教育研究,2000(01).

基础初中生物知识范文第2篇

1. 发展前概念,找准概念形成的“生长点”

国内一些学者认为物理学习的前概念是指个体在没有接受正式的科学教育之前,对日常生活中所感知的现象,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与辨别式学习而形成的对事物的非本质的认识,前概念中通常存在的一些错误的、片面的、有缺陷的认识,对物理概念的学习产生相当大的消极影响,束缚学生对概念内涵的理解,甚至学生在学习了正确的物理概念之后的相当长时间内还会在潜意识里对学习造成干扰。故此,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转化前概念,以能形成科学的物理概念。

以《比热容》教学为例,比热容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比热容概念涉及热量、温度、质量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他们大脑中对“比热容”这一概念的认识只停留在“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吸收热量越多,温度升高越多”这一认知上。课堂上设计实验,可帮助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从定性分析上升为定量理解,继而以此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为形成“比热容”这一概念打好基础。

2. 顺应学生思维,把握概念形成的关键

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的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顺应学生的思维,通过问题的设计、探究实验等策略,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思维加工,在新概念的“生长点”上进一步抽象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共同特征,进而形成物理概念。

以《比热容》概念教学为例,通过演示实验已让学生明确了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体升高的温度间的定量关系,要引导学生形成概念,教师还应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现象分析,从而构建出以上的概念框架,继而得出比热容的定义:物理学中把吸收热量与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的比值叫做比热容。

由此可见,概念的学习不是由老师直接给出的,而是逐步生成的,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循序渐进,进行层层分析,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各种思维能力,进行思维加工和思维训练,从而生成概念,掌握新知识。

3. 深化问题讨论,巩固概念形成的效果

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运用是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学生初步形成概念后,课堂上围绕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和欲望,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加深和巩固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以《比热容》概念教学为例,在学生形成概念后,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课堂上教师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出两种实验方案,即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或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这样的实验设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的内涵。

基础初中生物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育 教学质量 求知欲

由于物理课程在初中教学中的编排课时有限,学生学到的知识相对较少,致使学生对物理课程的认识存在误区,在物理课程之中的求知欲望不强,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较差,影响了物理教学课程的顺利开展,教学质量也得不到保障。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进学生提高对物理知识的求知欲望,是当前初中物理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从培养兴趣做起

学生的求知欲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推进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在对教学活动具有较大的热情和耐心、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具有足够的需要等,学生的兴趣是其进行课程学习的内驱动力。如何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当前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初中教育是促进学生良好发展和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阶段,需要教师通过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促进学生素质提升的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水平。同时初中物理也是一项较为注重应用和实践的课程,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初中物理教学应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学习动力。

二、初中物理教育中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途径

1.做好物理教学“第一课”。由于人们对大多事物的学习和认知都依赖于第一印象,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做好物理教学的“第一节课”,确保学生能够很好地接受物理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这是影响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在进行第一节物理课时,要做好课程的导入工作,给学生良好的物理“第一印象”;课程进行可采用设置悬念和实验演示等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物理教学课程设计要科学合理。初中物理课程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因素,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将物理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欲要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做好课程设计,对物理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编排和规划,并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物理教学技巧,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兴趣,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求知欲。同时,教师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善于利用网络信息及多媒体技术,使物理教学更为直观生动。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多次实验对各项材料的浪费,还可适当进行相对较为陌生的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教师应树立良好的教学风格。教学课程开展的效果与教师自身的教学特点和风格有很大的关系,良好的教学风格或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尤其在物理课程教学中要对教学风格加以注重,因为物理课程比较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不能一味地采用传统的说教方式进行教学,这样会致使教学过程过于枯燥,影响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应注意规范教学语言的使用,通过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可适当采取幽默性的语言活跃物理教学气氛,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物理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师生互动,在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下实现教学内容的传授。这样不仅能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和教学风格,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求知欲。

4.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布置和评改作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应不断在教学活动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物理课程教学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对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等行为加以积极引导和科学指导,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肯定,提高学生参与物理课堂学习的自信心,并逐渐树立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教师应认真对待课后作业的布置和评改工作,强化对趣味性、层次性课后作业的布置,依据课程进行情况,科学规划和制定作业内容,并对学生作业加以认真评改,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合理指导和改正,确保作业任务布置和评改的有效性。学生通过作业的形式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可以激发其对更深层次知识的求知欲。

三、结束语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促进物理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方式和手段,教师应通过对物理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相关问题加以分析,找出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低下的原因,并积极采取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增强,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望。

参考文献

[1]蒋永春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5)。

[2]梁柏林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5)。

基础初中生物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7-0137-02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给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转变当前物理实验课堂机械式训练的现实情况,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乐于动手,培养学生寻找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属于物理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强调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也要求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强调物理实验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让学生获得全方位发展。

1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物理实验属于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实践性活动,它能够让学生借助于形象又具体的实验步骤来更加清楚地明白很多物理概念以及物理规定,进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动机。物理实验教学属于初中物理课程中的关键内容,从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并不理想,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实验装备水平与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一些物理实验的可操作性不强,不利于学生实际操作与观察;部分物理实验无法借助于实验室中的现有仪器来实施,另外还有一部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的物理定律也是无法依靠物理实验的方式来为学生展示的[1]。

如果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突破很多限制,依靠图、文、声等形式将物理实验过程或者现象全面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物理实验效果得以进一步优化。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辅助措施,将初中物理实验和信息技术进行结合,是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

2 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提升物理实验教学质量

应用信息技术让抽象知识更形象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能够发现,很多初中生对于课本中的一些知识点感到比较茫然,不了解应怎样去理解这些知识定理,更不懂得利用实际生活中的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因为受到时间与空间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实验,此时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模拟实验,让学生了解实验的目的与意义[2]。

如在对轮滑组合相关知识实施讲解过程中,先从互联网中选择和滑轮组合相关的视频或动态图片,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下进行模拟操作。网络中的物理实验案例与相关视频都十分丰富,甚至包括模拟实验的软件等。以滑轮组合这一实验为例,滑轮包括定滑轮与动滑轮两种情况。定滑轮虽然相对费力,但能够转变力的主要方向;而动滑轮属于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杆,能够节省一半的力,却无法更改力的方向。当学生了解滑轮组合的相关知识后,为他们播放实验视频,好让他们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了解实验基本步骤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播放的过程中,需要和学生共同分析实验操作的依据和步骤,分析不同滑轮组合在一起的情况以及形成的原因。最后对学生运输规定货物进行要求,其中包含用力大小以及怎样才能够实现最优化、最省力。学生根据之前观看的实验视频,在软件中实施模拟操作,自由对滑轮组合进行安排,最后完成实验过程。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学生很容易掌握了滑轮实验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知识点,增强了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应用信息技术模拟物理实验环境 在组织初中物理实验过程中,由于存在很多外部影响因素,造成实验无法实施或者实验结果不理想等。凭借信息技术进行模拟实验,能够让很多相对复杂的物理定理都变得更加简单,也能够将一些无法再做的实验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比如在对学生讲述色散原理的过程中,在正式上课前,教师首先在互联网中收集有关的视频资料,依靠图片或光的分解的视频,可以让学生非常直观地看到光发生色散的基本过程,即了解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过程,感受物理学中这一奇妙的景象。

另外,应当结合新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对于物理实验教学课程进行合理设置,课前利用互联网资料搜集、整合教育资源,课堂中通过视频、图片或者软件进行实验模拟,并让学生实践操作,依靠信息技术的辅助正确开展实验,认识各种物理现象,用自己的双眼去见证各种物理现象,在教师的指引下去挖掘物理现象的本质与原理。如在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行的影响这一问题时,其中没有摩擦力的物体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存在的,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等需要使用的工具在实际生活中也是不存在的。这些都能够借助于多媒体设备和信息技术来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可以通过大屏幕观察到相关的实验情况,在模拟的环境下进行学习探究。

应用信息技术展示物理实验 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展示很多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无法进行的物理实验。

1)微观物理过程的实验。此类实验是无法为学生进行实际演示的,学生也难以建立感性认识,进而阻碍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依靠Flash对微观世界进行模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比如扩散现象的演示,学生能够观察到空气与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扩散的宏观现象,但是对分子运动这种微观现象无法理解。通过Flash能够非常直观地对两类气体的分子运行进行模拟,让学生理解扩散现象的本质原因。

2)一瞬即逝物理现象的展示。部分物理实验过程是转瞬即逝的,因此在实际操作中,绝大部分学生无法观察到。对于此类物理实验,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模拟。比如皮球落地时能量的转化过程,皮球和地面接触的瞬间立即弹跳起来,对形变是如何发生的,学生往往无从观察。使用多媒体对整个过程进行动画演示,学生就能够直观地看到其中的能量转化。

3)无法重现的物理实验。比如马德堡半球实验,在实验室中能够让学生进行小型的半球实验,但是16匹马拉开马德堡半球的场面是难以再次展示在学生面前的。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有关的实验视频,同时用计算机软件模拟球体被拉开的瞬间,如此场景让学生印象非常深刻,对于大气压强的学习起到更好的促进[3]。

3 结语

总而言之,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能够营造出一种新的学习环境,有效拓展学习空间,让教师的教学手段与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得到很大转变。对于初中物理教师来说,必须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充分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所发挥出的重要辅助作用,不断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来将信息技术更好地渗透于物理实验教学中,从而让物理实验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段绍国.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优化整合[J].信息化建设,2016(2):123.

基础初中生物知识范文第5篇

一、上好绪论课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上好绪论课至关重要。绪论课要给学生讲清三个问题:一是为何开设这门课,二是如何学习这门课,三是怎样学好这门课。

授课中,笔者努力做到教态和蔼可亲、语言风趣幽默、比喻形象生动、板书规范艺术,用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良好的第一印象吸引学生,让学生感到听课是一种享受,上课是一种乐趣。

授课的基本原则是把难的内容讲浅,把易的内容讲精。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第一堂课把基本理论讲得通俗易懂,让学生知道学习这门课程的收获在哪里。比如在微生物绪论部分,告诉学生:我们平时吃的馒头、面包、酱油以及喝的酒,都是微生物赐予的,没有微生物我们将食不甘味。同样,如果我们经常不洗手,吃不洁的食物,就容易拉肚子;通宵上网,生活不规律,容易感冒;食物保管不好会腐烂。如此种种,都是微生物在“捣鬼”,微生物无处不在。

护理人员学习致病微生物的特点、致病性,对临床护理操作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在免疫学绪论部分,告诉学生:人生活在自然界中,会受各方面的不良刺激和干扰,在生长过程中也会不断产生大量的“垃圾”——有害有毒物质;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要保持健康状态,必须依赖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

第一堂课用身边的事讲专业的理,通俗易懂,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自然形成。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相应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中职生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理解能力差,对物质结构的空间想象力差,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这些是造成学习兴趣低的主要原因。

在授课中,笔者精心设计选择能突出微生物及免疫学重要基础理论的临床问题,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解厌氧菌一节——破伤风梭菌时,从大家常见的现象入手,提问学生如何处理被钉子或玻璃扎破的伤口,激发学生思考,引出破伤风的发病条件、发病过程以及预防原则,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关系到人的生命,不可儿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三、按照培养目标取舍教学内容

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容不得半点马虎。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按照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本课程的重点讲授内容。

例如在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实验课上,让学生学会不同部位细菌的检查方法,掌握常用消毒灭菌法,并通过实验掌握操作技术,验证细菌在空气、头发、皮肤以及呼吸道均有分布,告诉学生在临床中穿戴隔离衣、隔离帽和无菌手套,不仅保护病人不被感染,也保护自身。

再如,进行器官移植时为什么会发生排斥导致手术失败?血型不符的人为什么不可以输血?注射青霉素时为什么要做皮试?结合临床,系统地讲授,让学生有深层次的理解,增强了趣味性和实用性,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激发了求知欲。

四、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能够降低教学难度,融洽课堂气氛,使教学过程流畅,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会事半功倍。在教学中,笔者采用的教学法有以下几种。

1.讲授法

因免疫学基础教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教师可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讲授,并及时归纳总结让学生前后照应。

2.引导式教学法

教师注重设置问题,启发学生认识、理解临床实际问题,比如怎样避免或减少超敏反应的发生?器官移植为什么要做组织配型?SARA的危害大吗?如何预防艾滋病?把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临床课挂钩,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3.小组合作学习法

对学生进行学习分组,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组内讨论,一人发言,大家补充,通过组内讨论和组间比赛,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系统更全面。

4.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合理搭配,能将抽象的变为直观的、静态的变为动态的、繁杂的变为简单的,能充分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观察思考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利用狂犬病的现状、天花疫苗的发现、补体的经典激活途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和艾滋病人临床表现等视频资料,让学生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兴趣。还有情境教学、讨论式教学、模拟式教学等也经常用到。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不断学习,总结对比,找出适合每一个章节的授课方法。

五、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一食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让学生“会学”比“学会”更重要。由于免疫学需要理解、记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多,因此,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必需的。

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的体会是: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是主战场,讲授是主渠道;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两个积极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根本,方法是关键,听懂是前提,重点要笔记,复习要及时,总结有条理。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应用图示、提纲、列表、对比等方法,归纳整理,强化记忆。

在此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地横向比较,加深理解并掌握基础知识及基本概念,如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区别,补体活化经典途径,MHC—Ⅰ和MHC-Ⅱ类分子的区别,病毒与细菌的主要区别,致病性葡萄球菌与链球菌在致病因素和在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时各有何特点?能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有哪些?青霉素可以引起的超敏反应有哪些等。通过对比,学生才能加深理解,更好地记忆,完成由学懂到学会到学好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