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危机营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企业危机的根源
营销危机的发生根源可以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来探讨。大多数情况下,营销危机的根源是源于企业内部的原因,外部原因一般起到的作用只是导火索性质的触发作用。某些情况下,由于突发事件或自然灾害(如美国的911 事件、我国2003 年的S A R S 疫情、2008年的经济危机等)引发某些相关企业的营销危机则是例外,外部原因似乎起到了更为直接、更为重要的作用。
1.1企业内部原因
1.1.1.营销观念陈旧落后,不合时宜
营销观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从传统的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到后来的市场观念,乃至上世纪中后期出现的生态营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绿色营销观念、大市场营销观念、4 C 营销观念等,营销观念的发展从未停止过。企业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营销观念,便会造成营销危机出现几率的增加,这是企业营销危机深层次的原因。具体地,企业在营销理念上常见的错误有营销近视症、营销远视症、营销浮躁症等。
1.1.2.营销战略、营销策略不恰当或出现失误
企业营销是社会大系统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个有机统一的子系统,它的营销战略、营销决策必须与社会大系统协调统一。企业如果在战略制定、市场调研、市场细分、产品研发、产品销售及服务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或失误,都会导致企业陷入营销危机,例如产品滞销、质量问题、财务问题、成本危机、顾客投诉、渠道商倒戈等。
1.1.3.营销管理出现问题
企业营销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营销的各个方面,既有科学管理的技术性问题,也包含了企业文化构建的文化性问题,管理者和员工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企业营销的效果。如果营销管理出现问题,可能会出现诸如企业员工不讲职业道德、缺乏职业素养、企业凝聚力减弱、员工忠诚度下降、频繁跳槽、绩效下降等,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的营销活动,破坏企业的形象,导致企业陷入营销危机。
1.1.4.企业防范营销危机的意识淡薄
很多企业对于营销危机普遍缺乏足够的、必要的防范意识,特别是有些市场营销比较顺利的企业,陶醉于因种种原因暂时较好的营销业绩,未能够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一旦外界环境有所变化,营销危机便随之来袭,使人猝不及防。
2、营销危机的管理对策(思路)
2.1全面树立营销危机意识
一个企业及其员工对营销危机的敏感程度, 对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以及抗击营销危机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决定了企业能否较早察觉到可能发生的营销危机和进行营销危机预控。而这又取决于企业员工是否具有较强的营销危机意识。
2.2营销危机的防范措施
一般而言,企业防范营销危机的成本远低于危机来临时的处置成本。所以做好营销危机风险预警,提高企业规避和承受风险的能力应该得到企业管理者的充分重视。具体地,企业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防范营销危机的能力。
2.2.1 .企业要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树立全心全意为消费者服务的营销理念,这是企业营销之根本要义。离开这一点,企业的营销战略、营销策略都将建立在错误的基础上,防范营销危机也就成了无本之木。
2.2.2 .正确制定营销战略和营销策略,树立并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企业防范、抵御营销危机的有效手段。正确的营销战略与营销策略是建立在对市场需求、市场环境的准确判断的基础上的,这样就能够有效地规避市场判断错误造成的营销危机。
2.2.3 .构建先进的企业文化,加强与改善企业的营销管理,处理好各种关系,包括与内部员工、顾客对象、政府机关、社会公众、传播媒体等的关系。因为营销管理、公关管理不当,也是造成营销危机的重要根源之一。
2.2.4.配备专业人员和组织,加强对营销危机引发因素的评估与预测,建立有效的营销危机预警机制,并且要居安思危,制定营销危机处置的预案,提高应对营销危机的能力。任正非《华为的冬天》告诉我们,企业要在高速发展的“春天”对可能即将来临的“冬天”(营销危机)进行研究、预备。
3、营销危机的处置策略
3.1 .减轻化解:公关策略
公共关系的核心是沟通,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及时了解公众对营销危机及有关企业的认识,正确评估营销危机造成的影响。这为企业处置解决营销危机提供了基础和前提。在此基础上,企业应当以最快的速度,在第一时间向有关人群,如社会公众、危机有关人员、内部员工、渠道成员、新闻媒体等进行情况说明及提出处理意见,消除或减轻业已造成的不良影响,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3.2 .主动出击:反抗策略
反抗策略指的是企业通过采取有效措施,限制危机因素对企业营销的不利影响。这是一种正面反攻的态势,需要企业正确判断营销危机的起因,并且条件是这种因素是企业可以控制的因素。比如企业出现的问题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产品质量危机,那么企业可以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改善生产工艺,限期提升产品质量,处理善后事宜,恢复产品形象。如果危机起因系企业不可控因素,则不宜采取此种策略,以免犯方向性错误。
3.3 .修正转化:转移策略
如果企业在一定范围内遭遇营销危机,短期内又无有效措施改变,那么可以采取转移策略,包括产品用途转移、市场转移、资源转移等(王德胜,2008),以保存企业实力,集中企业优势资源,寻求新的更有竞争力的优势项目,从而化解特定范围内的营销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讲,营销危机实际上也是企业营销的一个“转机”,抓住这个转机,企业的营销危机可能会变成企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契机,虽然这种情况看上去似乎是企业的“无奈之举”。
3.4 .终极解决:创新策略
然而面对损失,面对危机,酒店管理者能做到的,并不仅仅是扼腕惋惜。面对危机、灾难,如何采取特殊营销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给企业造成的不良影响,这就是危机营销(Crisis Marketing)所要解决的问题。
热心公益提升酒店美誉
危机营销必须把握一个公众利益至上的原刚。在公众看来,危机环境下,公众首先是受损者。在这时候,如果酒店企业能够热心公益,企业的美誉度可以得到迅速提升。
酒店是以提供服务为主要产品的企业,就服务的规范化、全面化、细致化来看,酒店具有着无可匹敌的优势。在抗击非典的过程中,由于医院的负担骤然加重,服务人员一时难以到位。如果酒店直接把最好的服务提供给前方的医护人员,危难关头,无疑会在公众的心中树立起一个光辉的形象。
2003年4月28日,首旅集团从北京饭店、贵宾楼饭店、长富宫饭店、国际饭店等所属13家饭店共抽出了600多名员工将奔赴抗“非典”第一线,为战斗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及病护人员提供优质服务,提供好后方支持。
非典总会过去,疫情迟早会成为历史,在危难之中,企业是否能勇于承担社会责任,顾全大局;企业是否在关注自身利益时更加关注公众利益,将会成为社会和公众对企业精神的判断依据,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丰富产品 满足健康需求
在疫情发生后,人们更加重视健康,对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的呼声逐渐增强。餐饮企业则应迎合人们需求,亮出营养创新菜,以通过健康菜肴能够吸引客人,减少损失。
几乎是在杭州疫情公告的同时,许多以“滋补”为卖点的新菜品开始成为商家的宣传重点。凉拌鱼腥草、葛根炒蒜丝、草药炖制的“娘子鸡”、养颜八珍鸡……营养分析在各大酒店厨师中成了一件流行的事。
雷迪森广场酒店除推出供单个人享用的套餐外,对住店客人,则建议在房间内用餐,并为在房内用餐的客人特别设计了一份中式健康套餐。并适时提供如美国进口的鳄鱼、品质上乘的燕窝等,有助于客人滋补。
杭州友好饭店“东瀛城”餐厅加强了日本料理的推广,原本只向日本人开放的餐厅也向社会开放,主推定食制,即无论是主食还是汤、水果,所有菜均按一个人的量制作,一人一份,互相没有交叉。同时,还在用餐前用一根白萝卜、半个橘子皮、三片生姜、两段葱白和香菜、煲汤,以增强呼吸道防护能力。
通过丰富产品的内涵,把“健康”和“营养”整合在菜肴中,迎合客人的需求和环境的变化,既是酒店通过把产品做深、做细、做精以提高品质的机会,又是减少酒店损失的有利途径。
品牌延伸 拓展相近业务
在餐饮方面同样引人注目的是,快餐、净菜等外卖服务,曾经在大酒店眼里是“边角碎地”,现在被许多酒家仔细“开垦”,成为又一条新出路。
非典使一些杭州餐饮企业的营业额下降到平时的20%,但知味观几家分店则平均还有近50%的营业额,究其原因,是外卖支撑起了大部分生意。
从4月23日起,红泥、花中城等大餐饮企业都派出一批主管专跑商务楼、写字楼,联系快餐业务。
红泥酒店谈下龙翔大厦2000份快餐业务,送餐的方式也特殊,除了快餐盒,还再加装一个尼龙袋作外包装。送餐员上门必须自始至终戴着加厚的口罩。这个时期外卖客人们最看重的就是安全。在同样安全程度的条件下,大酒店在健康和口味方面就占相当的优势了。
大酒店降下身价做快餐,不在于赚的多少,先保证和客人的交流不间断,这也许是众多辛苦赚小钱的大餐饮商家的共同心思。
除此之外,酒店管理者应关注市场信息,并及时做出反应。如因为非典的流行,引起大量外籍工人的返乡,导致家政服务员、写字楼保洁员等服务人员的缺乏,同时由于人们对卫生程度的要求提高,不再放心地把衣物拿到街头小店干洗,针对这样的情况,酒店可以在这种清淡之时适当扩大营业范围,把酒店到位、规范、优质的服务直接提供给需要的人家和企业,这样,既是使员工增加收入的途径,又是酒店宣传自身的一个好机会,还可以培养大量的潜在客人。
适应环境更新服务方式
非典流行既成事实,只有尽快适应环境,以更安全、更卫生、更细致、更人性化的举措更新以往服务方式,使客人充分信任酒店和酒店的服务。
例如:餐饮企业适时推广分餐制。 在杭州,以往只在宴会上执行的分餐制,现在被酒店广为沿用。杭州望湖宾馆对会议餐实行一人一份;对散客,除公筷公勺外,还统一由服务员分菜。杭州国际假日酒店,对中餐,也严格实行宴会餐的分餐制。杭州友好饭店二楼中餐厅是旅游团队的专用餐厅,近日准备撤掉大圆桌,摆上小桌,放上温馨的烛台。非典的打击让他们迅速掉转方向,专门开辟场所搞商务套餐。
虽然这样一来,一个包厢往往得留两个服务生,他们的工作量增大了不少,而且耗用的碗筷多了一倍,但很多酒店经营者还是表示:“分餐制的确更文明,更卫生,客人能放心,酒店也安心。” “分餐制以及提醒客人餐前洗手的小告示牌、每日一换的‘已消毒’的标语等在非典恐慌过去之后,仍可以延续下去。这些好的卫生习惯和细节对餐饮行业的确有积极的建设性。”
同样在住宿方面,也有新的服务方式推行。为抗击“非典”,目前北京的各大饭店普遍采取了“休宿制”。所谓的“休宿制”,是指饭店对出租的楼层实行轮换出租的方法,一部分楼层封层消毒,一部分楼层供客人入住,如此轮换使用。中国大饭店则规定清洁工在打扫客房时,每块毛巾只使用在一个房间内,并把这些毛巾封存起来,送洗衣房进行专业消毒,以杜绝病毒从一个房间带到另一个房间。
快速反映 诚信聚集人气
虚假粉丝
假粉丝,又称僵尸粉,是指由电脑软件恶意注册生成的假微博账号,是卖给用户充粉丝数量的。
曾经营“刷粉”业务的网络公司负责人杨霖告诉记者,僵尸粉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账号没有粉丝、没有微博,没有头像;第二阶段,账号有头像,有转发的微博,能够交叉成为粉丝(即“互粉”);第三阶段,不仅能够互粉,还能假转发、假评论。
假粉丝一出现,便成为微博营销的“利器”。由于“刷粉”不但可以“涨面子”,还可“挣钱”。微博营销公司注册“僵尸粉”并出售给博主,每个僵尸粉的价格约1分钱,即只需100元便能为自己买到1万名“粉丝”。
一些微博的粉丝数量足够多时,便可通过给商家链接广告方式,与商家进行销售分成,粉丝数量数百万、上千万的微博,一年的广告收益可达几十万、上百万。
假粉丝生产者因有利可图乐此不疲地生产,以至于假粉丝数量越来越多。虽然单个看这些假粉丝价格不高,但客户需求量大,商家收入可观。
重庆一位媒体从业人员表示,自己长年累月苦心经营微博,两年终于发展了3000多名粉丝,但别人不到一百元就能买到上万个粉丝,对心理是个沉重打击,决定以后不把更多时间花在微博上了。
虚假广告
重庆微博研究专家蔡斐博士称,互联网的盈利模式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广告模式,一种是增值模式。前者主要通过刊登广告方式盈利,后者主要通过加推服务让消费者购买的方式盈利。微博营销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广告。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微博的粉丝数量越多,在搜索中排名就越靠前,自然也就被关注越多。刷粉丝就是刷排名,刷排名就是引关注。眼球经济在互联网上屡试不爽,一些商家(主要是电商)利用广受关注的微博添加链接,吸引更多客户,而其收益也会与微博分成。分成一般视微博粉丝而定,粉丝越多分成越高。
在某大型门户网站工作的黄超说:“对商家来说,通过网络扩大销售,往往没有太多成本,即使收益分成较低,也很愿意。随着网络购物所占份额越来越多,商家越来越重视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
杨霖称,一般情况下,粉丝数量达到上千万的微博,每月广告收益保守估计在50万元左右,上百万的微博收益约在上万元。另外,微博收益也与粉丝性别、身份等有很大关系。女性粉丝比例越大,粉丝身份专业性越强,微博收益越高。
记者调查发现,虚假广告在微博上肆意传播,尤其是一些无官方认证、粉丝超过数十万的微博,甚至一些实名认证的明星微博,也或明或暗地为某些产品做广告。
记者还注意到,目前针对网络微博新媒体广告方面还存在法律空白,工商部门管理网络商品交易还没有明确微博作为广告平台的具体规定。对虚假广告的微博缺乏相应处置手段,目前处罚主要就是扣除信用积分、暂停发微博,最严厉的是封闭账号。但很多网友在账号被封后,又重新注册新账号,法律无法制约,运营商也无法追查。
法律监管
针对目前微博营销缺少法律监管,虚假粉丝、虚假广告横行现象,一些专家建议,通过立法、技术等手段,强化对微博营销的监管。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教授陈鹏飞等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研究出台规范微博营销的专门性规定,将微博纳入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的适用范围,明确通过虚假粉丝、虚假广告等手段营销给消费者造成损害时,营销商家、广告平台以及广告者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为行政执法提供法律支持。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企业国际化的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异地、异国开展经营活动,与国际间的经济技术合作也日益多样化。不同的文化环境使国际营销中的文化风险不可避免。文化风险的产生源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正确认识及全面了解国际营销中的文化风险,对于将要或已经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树立文化风险观念、提高规避文化风险的能力、制定科学的国际化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国际营销文化风险规避措施
当今世界,跨国企业经营和企业跨国经营活动与国内营销的主要区别就是面临不同的文化环境。文化环境的不同导致了企业在国际营销中的营销方法出现问题,从而影响了销售收入和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对目标国市场的文化风险进行分析和加以防范,有助于克服文化障碍,从而获得国际营销的成功。
1国际营销中文化风险的含义
文化风险是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由于文化环境因素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使用的营销手段不能适应当地文化,使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目标相背离,甚至导致企业经营活动失败的可能性。
国际营销中的文化风险源自于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和文化的多元性。文化呈现多元性的根本原因在于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在国际营销过程中企业如果对文化差异或者文化冲突处理不当,有时会危及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因此利用和控制文化差异,防止差异演化为冲突,消除已有的文化冲突,对企业实现跨国营销十分必要。
2国际营销中文化风险的常见表现形式
国际营销中的文化风险存在多样化。我国企业在国际营销中,并不是都对营销过程中的文化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很多企业常常因为不了解目标国的文化而导致产品销售不佳。在国际营销中文化风险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四种:
2.1区域文化风险
区域文化与当地的历史传统与传统习惯密切相关,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这些区域文化特征必然对商品生产的取材、设计加工、款式造型,包装装潢和产品名称产生重大影响,形成带有浓厚区域文化色彩特征的商品。
比如Marlboro香烟就是最典型的一例,在人们的联想中,Marlboro总是和荒凉壮美的美国西部联系在一起。又比如中东地区气候炎热,容易出汗,人们喜欢用气味浓烈的香水;该地区少有凉风,气温高达四十五摄氏度,当地人又常用防晒乳涂身以润肤防暑,并喜欢用清爽易挥发的化妆品。
2.2审美风险
审美是一定社会群体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能力,它潜移默化地来源于艺术造型、表演、文学作品等艺术形式。审美观念虽然有一定的一致性,但由于长期的生活习惯和传统文化的不同,不同的国家、民族、性别、种族的审美标准、审美意识和审美习惯往往呈现出民族性、地域性和传统性。
美国人在选择服饰时注意突出个性,追求新意;中国人则追求典雅、含蓄。中国人喜爱荷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象征高洁;日本人则不同,他们常把荷花与死亡联系在一起,象征不幸。红色在中国被认为是一种热情、奔放、光辉的颜色,是吉祥的颜色,而在某些国家,红色却是妖魔或死亡的象征。中国人觉得龙是很吉祥雄浑的,而许多西方人往往把龙与好莱坞灾难片中的恐龙联系起来,觉得龙是非常恐怖的妖魔,造成灾难,西方人惟恐避之不及,如果中国企业用龙做商标的话,产品销售结果可想而知。
2.3种族优越风险
在不同类型的民族文化的接触之中,民族心理如同一道无形屏障,起一种过滤和隔离作用。当外来民族与当地民族文化观念相冲突时,民族心理会产生一种先天的、自发的反感与排斥,由此产生种族优越风险。所谓种族优越风险,即由于不同文化所表现的价值取向不同,来自一种文化的人具有较强的种族优越感,相信自己的行为方式优于他人。对于跨国企业来说,优越感有多种表现形式。如一些国际企业由于相信自己在国内的经营方式优于海外竞争者,因而在海外采取与国内相同的方式进行经营,甚至不改造产品使其适应特定市场的特殊需求。
美国人第一次向日本推销小麦时就犯了试图改变当地人价值观的错误,日本人长期以大米为主食,甚至没听说过面粉和面包。而美国人在没有调查日本的饮食习惯的情况下,认为日本人也像美国人一样喜欢上吃面包,营销的结果可想而知。后来美国人迅速改变了营销策略,派了大批的营养学家去作推广工作,使日本人认识到食用面包更有营养,最终打开了日本市场。因此好的营销战略应具有民族适应性。
2.4风险
宗教不仅代表着一种节日、仪式或禁忌,而且影响和支配着人们认识事物的观念、准则和方式。基督教倡导节俭和勤奋工作,易导致追求效率的氛围,并产生实用主义人生哲学。佛教强调精神修养,贬低物欲,易导致对技术的忽视和对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追求。这些价值观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会对消费需求的结构及其消费模式产生持久强烈的影响。
中国一家公司将一批皮鞋出口到埃及,为使皮鞋更加迎合当地的风俗人情,这家公司在鞋底制作了几个阿拉伯文。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设计者不懂阿拉伯语,而随手从一本杂志上抄了过来,这些字竟是指穆斯林世界的“真主”,因此导致的麻烦令中国驻埃及大使馆颇费周折。所以国际营销策划人员在针对某一目标市场进行营销策划时,必须了解当地的教规,尊重当地的,并适当地加以利用,从而达到国际营销的目的。
2.5其他风险
在国际营销中,还有一些文化问题影响到营销效果。例如,中国曾经风行的名牌电池“白象”,进入欧美市场时直译为英文“WhiteElephant”,是“大而无用”的意思。在国际营销过程中,为避免翻译问题,营销人员应尽量向当地人请教,或采取“两次翻译”,即把翻译后的文字再请当地人译回本国语,看是否有不当之处。所以企业在国际营销中应该充分考虑到目标国的文化风俗、语言习惯、民族信仰、爱好、。这样才能使产品符合当地人的喜好,才能取得良好的销售业绩。
3营销中文化风险的规避措施
3.1识别文化差异搞好调研
没有充分、完整和准确的市场信息,跨国经营的决策便无从谈起,即使决策也是盲目的,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在跨文化调研时,应注意:(1)调研的内容应全面。一般来说,一国的文化应由四种亚文化构成:民族亚文化,如波兰人、意大利人等;宗教亚文化,如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佛教等;种族亚文化,如黑人、东方人、西方人等;地理亚文化,如西部地区、南部地区、新英格兰等,每一种亚文化群都以特定的认同感和社会影响力将各成员联系在一起。(2)调研应尽量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实地调研是相对案头调研而言的,案头调研方式虽然比较省时省费用,但对文化的调研却不太实用,因为文化必须要亲身去体会、去感悟。所以,企业进行国际市场的文化调研时,必须要有一个双重文化影响下的人,这样,调研起来省时、省力而且相对准确和完整。
3.2按照目标市场国的文化进行产品设计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往往是通过购买行为的差异表现出其所属的文化群体。产品是由品牌、包装、式样、色彩、质地等一系列因素组合而成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者,其审美观是不完全相同的。比如孔雀牌彩电,在英国这个牌子不太合适,因为在英国人看来,孔雀开屏是一种自我炫耀,令人讨厌。再比如美国通用汽车的“NOVA”牌汽车在美国销售还行,但到西班牙语中成了“走不动”的意思。牌子是这样,包装也是如此,比如在我国许多包装物上有男女相互拥抱的图片,这种包装拿到中东便受到忌讳。还有式样也是这样,中国一些玩具厂制造的玩具由于太逼真,卡通性不够,在国外引不起孩子的兴趣。产品的质地问题也是如此,广州惠林环保铜笔有限公司采用废纸把铅笔芯卷在中间,然后浸上一种“胶水”而生产的环保铅笔在西方备受欢迎,就是迎合了在西方国家盛行的环保文化。所以,目标市场国的文化也是进行产品设计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3.3按照目标市场国的文化特点进行企业管理
一些企业总是试图把在国内成功的企业文化带到国外去。例如在1982年设在美国的本田汽车制造厂的日本经理,曾试图让美国工人也象日本本田制造厂一样,穿厂服、戴厂徽并在上班前唱厂歌,但却遭到美国工人的拒绝,他们马上认识到在日本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办法在美国不一定适用。因为他们强调个性的价值观和日本强调集体的价值观不同。不同国家文化上的差异性还要求企业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上要注意适应性。尤其要做到企业文化和当地文化的兼容,使企业文化扎根在民族文化的土壤上。
3.4加强对国际营销人员的跨文化培训
当前我国跨国经营企业中,大都偏重对员工的纯技术培训,忽视了对员工的跨文化培训。跨文化培训恰恰是解决文化差异、防止文化冲突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1)对双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了解;(2)文化的敏感性、适应性的培训;(3)语言培训;(4)冲突处理能力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公司员工对文化的鉴别和适应能力。在对文化共性认识的基础上,根据环境的要求和公司战略发展的原则建立起公司的共同经营观和强有力的公司文化,使每个员工能够把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同公司的经营业务和宗旨结合起来,也使子公司与母公司的结合更为紧密,增强跨国公司的文化变迁能力和适应能力。跨文化培训中,还需要加强与国外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建立正确的文化认知观,增强对目标国文化的敏感度和适应性,能够根据目标国文化因素的特点,对市场营销组合要素实现合理搭配,以适应目标国市场需求,有效规避文化差异带来的风险。
3.5发挥企业形象对于实现国际营销目标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经济危机 市场营销 策略
随着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到实体经济,2009年企业的广告计划会更加谨慎,企业对营销的态度的普遍心态是从观望到保守,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做出削减营销费用的决策。但在营销中有一种观点:如果在市场低迷时期削减营销费用,就等于对竞争对手做出让步。此时,企业应该把营销费用当作投资而不仅仅是费用。在研究美国100多年来对付经济不景气的历史经验表明:在不景气时继续维持营销费用的企业,将在景气恢复时的成长高于其他企业三倍。但另一方面继续营销上的投资,固然有益,但受经营状况的制约,大部分企业不得不削减营销费用,但期望此时同等的投入会有更大的产出,在营销的策略中需要注意的有:
1.投资在产品的研发,及时推出新产品或改进性产品。新产品最容易吸引媒体和顾客的眼球,做好新产品的研发和宣传造势,会增加品牌的影响力。
2.多渠道的传播活动,有针对性的营销更有效。可以加大软文营销的力度,渠道进一步下沉到乡镇等,这些措施一般投入不多但在经济不景气时采用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注重公关营销的作用。公关营销是以搞好公共关系营销为基础,以公关工具为主要工具的营销。随着新媒体新科技的兴起,公关营销影响的范围更大,公关营销越来越被企业家们看好并利用。
4.投资于数字营销。数字营销是使用数字传播渠道来推广产品和服务的实践活动。数字营销现在经常被看作是能够涉及到绝大多数的传统营销领域。数字营销包含了很多互联网营销中的技术与实践,但它的范围要更加广泛,还包括了很多其它不需要互联网的沟通渠道。数字营销的领域就涵盖了一整套元素,如:手机的短信/彩信,横幅广告以及数字户外广告等。
5.信赖传播伙伴,让商和行销伙伴了解企业经营上的思路和问题。对商进行蹲点式的深入了解。因为只有他最贴近市场和消费者,对市场的快速变化最有体验。在经济不景气时应该让伙伴知道你的处境和想法,一起寻找解决方案。包括如何优化广告预算,如何创作更有效的广告,低迷时期如何运用数字营销,如何运用网络的营销力开展新公关,如何改善终端,如何改善销售人员的绩效。
营销组合要更有创意,与商的关系要更紧密。注重改善与消费者的接触点,让消费者有很好的体验。这里还要说一下降价的策略,降价除了甩掉库存一般不建议采用,可以在促销时使用一些好的创意,比如积分,好处是产品在消费者的储存空间中占据了位置,延长了使用品牌的时间和使用次数,比降价更有意义。
此时因经济不景气会导致收入降低,人们会减少耐用品的消费,减少餐饮旅游等不必要的娱乐消费,多数人选择呆在家里了,电视的收视率会上升,如果把投放在电视的广告时间段做些调整,效果会更好。广告的策划可以突破传统。不景气时人们更需要梦想,更需要对未来有信心,此时情感性的诉求比理性、功能性诉求更突出有效,用情感的力量让消费者对未来有憧憬。
历史表明,每经历一次危机,都会诞生一批卓越的企业或新的模式,未来数字营销和公关营销会变得更重要,比如家用电器企业可以网上开店,手机和电脑已经取得相当不错的网络销售业绩。据此有人说:国美苏宁未来的竞争对手不是沃尔玛家乐福这种国外连锁大鄂,而是淘宝和2688这种提供网络销售平台的服务厂商。有的企业成立了品牌小组,小组成员来自不同部门,这样可以对维护品牌和强化品牌形成共识,也可以激荡更多的创新的想法。危机时企业要更清楚自己的方向,增进内部沟通,强化自身体质修整组织,增加作业效率。经济危机也许是企业变革的好时机,一些以前不能实现的想法现在可以实施了。经济危机也是并购的好时机,并购可以弥补渠道的不足。重新审视企业的SWOT,据此制订新形势下的企业营销策略,由于此时市场会重新洗牌,企业需要评估投资多少才会提高市场占有率。
虽然遇到了经济危机,但中国的情况要比其他国家要乐观。2009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已经尘埃落定,92亿,这个成绩高于上年18%。这源于国内外企业对中国的信心,世界对中国寄予厚望,中国广大的市场更需要营销来推动。如果企业削减广告,会被消费者感知到,从而形成恐慌,品牌可能在顾客心中造成坏印象,这是企业最不愿意看到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