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教育

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教育

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生态道德 生态道德教育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要求,也是全体社会成员要努力达成的目标。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主要原因就在于人们生态道德意识淡漠。因而,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改善环境的重要途径。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因而广大青少年的生态道德水平和环保意识密切关系着全体人民的整体素质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成效。

一、高中学校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中德育目标明确提出,学生要积极参与公民道德建设,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而学校作为培养学生生态道德的主要阵地,在实行生态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学校忽视了生态道德教育的重大意义。

联合国曾把2005―2014年定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十年,而今时间已经过半,教育并没有发挥出所期望的作用,地球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事实就摆在人们的面前。一些高中学校仍然没有从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转变过来,正因为没有深刻认识到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在课程开设的过程中只是传授一些高考所需要的知识,单纯注重以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忽视学生与社会和大自然的交流,使得学生的人文知识和环保知识严重缺失,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事实上,生态道德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良好的生态道德水平是现代社会衡量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尺度,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不具备良好的生态道德素养,必将被未来的社会所淘汰。

(二)学校生态道德教育方法单一,缺乏实践。

“对于广大青少年而言,学校德育对于从小唤起他们的生态危机意识,使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态学价值观,并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与破坏环境的思想行为作斗争等具有重要作用”。[1]一些国外专家学者认为:“人类要解决的生态道德问题,必须要发生从量到内容和质的转变。也就是说,要对当今的生态道德教育进行根本的、系统的改革。”诹访哲郎认为:“虽然对于道德感的缺失,学校有必要进行提高规范意识、遵守规则的道德教育,但是只有重视与自然接触的环境教育培养出来的珍爱其他生物的情操才是道德教育的根本所在。”生态道德教育不仅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因此有些学校只是把生态道德知识当做纯粹的理论知识,在课堂上采用单一的灌输方式教学,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和体会生态道德知识的重要性,更不懂得如何在实践中运用其指导开展各种活动。尤其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他们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更少,这势必影响到学校生态道德教育的效果。因此,学校不能单纯地依靠理论知识的讲述和约束的方式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把社会实践作为推动生态道德教育的根本途径。

二、高中生生态道德教育缺失的不良后果

(一)从宏观层面来看,学校生态道德教育的不足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主要有两点。

1.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不仅要做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而且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事实证明,如果不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就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可能引起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不利于社会走向和谐。生态道德正是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一种新的道德意识,因为它是与保护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种道德意识。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态保护意识的缺失,生态环境恶化日趋严重,这不得不唤醒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强烈意识。青少年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起这个社会使命,努力学习生态环境知识,树立生态道德意识,并用来指导开展生态道德实践活动,为建设人与生态友好型社会积蓄力量。

2.不利于推进现代教育的发展。现代教育是与传统教育相对应的一种教育形式,主要是指适应现代社会、现代生产体系、现代经济体系、现代文化体系、现代科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教育观念、形态和特征,表现为现代需要提倡和应用的教育思想、教育管理体系、内容、方式、方法等。《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要把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支持环境发展的态度、价值观、树立受教育者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目的。而我国的传统教育对学生的教育内容并没有涉及足够的环保知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也没有得到强化。所以学校忽视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是与现代教育目的相违背的,是不符合当代教育发展要求的,不利于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二)从微观层面来看,高中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缺失对青少年身心发展都会造成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第一,高中生的生态道德知识和生态道德意识的缺失。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学生常常表现出自私的行为,只顾自己享受,不顾全局利益,对大自然和环境丝毫不在乎,对动植物缺乏基本的爱心,有的学生还为了追求所谓的时尚而铺张浪费,在生活和学习中造成浪费,比如使用“一次性用品”等;第二,生态道德行为失范。有些高中生并不关注周围的生活环境,在公共场所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时有发生,比如随意践踏草坪、乱扔垃圾杂物、随地吐痰,等等,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三、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

(一)引导学生扩展传统的道德观。

道德观是人们对自身、对他人、对世界所处关系的系统认识和看法。传统的道德观只注重人的权利和利益,学校的道德教育也是围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开展的,而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事实上,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整个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组成的。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不能离开自然界而独立存在的,必须从自然界索取一定的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断改变大自然原有的状态,而大自然又力求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所以二者之间会不断出现冲撞的情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推出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是这样叙述世界范围内的资源短缺情况的:“5亿公顷(123500英亩)可耕因遭受侵蚀和盐碱化,已不能再耕种;世界上三分之二的森林为了生产而而被砍伐;有150种鸟类和兽类因为人的破坏而绝种了;近千种的野兽现在已经很稀少或处于被灭绝的危险之中。侵蚀、土质恶化、森林毁坏、暴雨成灾、动植物生命受害等情况现在仍在继续而且有的地方还在加剧。”[2]对于这些严重的生态问题,学生们可能并没有太多的意识,更没有把保护环境纳入到道德观念中来。教师就应该在上课之前搜集一些由于人类破坏环境而造成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的资料,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是一种道德行为。在思想政治课中引导学生树立人与自然相统一的价值观,把道德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延伸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态道德观。

(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意识。

生态道德意识是人们在生态环境问题上形成的生态道德原则、规范等理论体系和道德情感、意志、心理等形式。[3]生态道德意识是人们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待大自然的关爱程度。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培养学生生态道德意识的良好素材,因为其中许多理论知识都与生态道德有密切的结合点,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就要把相关的生态道德知识渗透给学生,并且结合备课时精心准备的教育素材充分给予佐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例如在《经济生活》第三课“多彩的消费”中,要让学生在生活中自觉抵制对生态环境有消极影响的物质产品和消费行为,如不食用野生动物,购买对环境没有污染的、对健康无害的绿色产品等。在“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这一课中,要渗透给学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要把促进经济增长与保护环境结合起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同时,教师在生活中也要给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态道德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品行,使生态知识从课本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只有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意识,学生才能用其指导正确的生态道德行为,增强热爱生态、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三)丰富课堂内容,组织生态道德实践活动。

成功地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不仅要在理论知识上对学生进行启发和诱导,而且要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活动。只有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对学生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仍然以“多彩的消费”这节内容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内开展调查活动,调查每天或每周有多少同学使用一次性餐具,有多少同学吃“垃圾食品”等,并且指导他们查阅各种资料,分析这些一次性餐具和“垃圾食品”对人体和环境造成的危害,同时让他们自行组织各种宣传活动,把“绿色消费”的观念在同学们中传播开来,并号召全体同学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生态道德实践活动不仅内容要多种多样,而且形式要有创新和突破。例如我们可以利用中国传统的“植树节”组织学生们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让同学们了解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的重要意义;在“中国爱鸟日”、“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日”等一些生态日里,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以文字和图片等比较直观的形式感染学生的情操;还可以组织学生以“环保兴趣小组”的形式在学校周边或家庭附近开展各种环境污染问题的调查活动,比如空气污染调查、水污染调查、土壤污染调查等,收集各种数据资料,带到课堂中进行讨论,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这样更能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给他们更深刻的启迪。开展一系列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指导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总之,对高中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需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学生生态道德的重要途径,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注重明确新时期的道德范围,把生态道德纳入到道德观念中来,而且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意识,更要结合所学知识开展各种生态道德实践活动。这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整个社会生态道德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连军.生态道德教育:学校道德教育的新领域[J].教育科学研究,2004,(3).

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祖国的西部,经济发展相对东部沿海地区较为缓慢,贫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所面临的问题突出,这不仅影响到贫困大学生自身的成长,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因此,及时研究新形势下新疆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成长中的问题,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更关系到新疆社会的发展与稳定。

到目前为止,在自治区高校范围内,管理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对新疆贫困大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开展过有权威性的、专业性的调查研究,对他们面临的困难、压力及真实思想状况等问题并不十分清楚。通过对南北疆五所高校的调研发现目前新疆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诸多,不容忽视。

一、在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上出现的问题

(一)新疆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欠完善。首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缺乏心理健康教育观点的介入。在社会转型期,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贫困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会增大。目前, 各高校对贫困生心理问题认识不足、关心不够, 没有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或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同时在相关知识拓展和结合方面,还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做到紧密的结合。

其次,思政工作者更多关注思政理论课堂教学或贫困生的物质资助,未能深入了解贫困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不能把贫困大学生最关心的实际问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尽管我国基本形成针对贫困生的“ 奖、贷、助、补、减” 等多元化的资助体系, 帮助他们应对各种困难,但忽视了对他们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贫困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会责任感弱化, 集体荣誉感弱,自立意识淡薄、就业竞争力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贫困生将来毕业后能否应对激烈的社会竞争。

再次思政工作管理者未能通过建构自助体系帮助、引导贫困大学生摆脱弱势状况。我们应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

(二)新疆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途径单一。主要教育形式有:入学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日常活动与班级管理等,往往几场报告、几门课程、几本教材、一些课外活动就完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贫困大学生的教育工作也就是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与其谈谈心、聊聊天、发补助。这些教育的形式和途径只重形式,没有考虑贫困生的内心寻求,缺乏渗透性和灵活性,缺乏层次性和多样性。对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取与汉族学生一样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导致教育功能低效。

(三)新疆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方法陈旧。针对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但是仍采用说教、灌输等传统的方法和手段。以媒体、网络、社会组织为代表的新的教育载体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总体上还不够。

二、在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和教育资源中出现的问题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客观要求,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加强民族团结的客观要求。要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干部队伍,在新疆高校这个方面尤为重要。

目前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来源单一,结构复杂,师生配比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发展不平衡。

(一)改革开放以来,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队伍来源单一,不稳定。这支队伍中缺乏优秀人才、高层次人才的现象突出。目前这支队伍中的中青年教师多半是本地区自己培养的,整体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有所提高。虽然本地培养教师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受到新疆境内各种因素的影响,自身的局限性也很明显。

(二)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结构复杂,师生配比不合理。思政队伍由专兼职教师构成。其中兼职教师队伍由学校各级政工干部、行政干部组成,他们更多的精力是放在处理繁忙的行政事物。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很难把工作做得细致入微。高校扩招学生数量增大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师生配比不到位,远未达到国家要求。思政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这种现状不能改变,加之贫困大学生思政工作的特殊性,就会给新疆高校的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信息资源稀少。由于新疆地处边远,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经费有限。疆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出疆学习、交流的机会非常有限。获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面的资料信息渠道狭窄,围绕高校思想政治育方面的科研课题数量很少,关于我区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研成果少之又少。因此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掌握教育信息资源的能力与内地高校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四)特殊的人文环境决定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有多个民族成员组成,同时分别使用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民汉学生、教师在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这增加了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贫困大学生接受障碍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对人们有目的地施加影响,是引起人们思想行为转变的外部因素,但是它最终还是要通过人们内在的思想斗争,自觉地转化为自己的行动,才能形成正确的观点和立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具体的人都程度不同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思想观点、价值观念等。因而,只有科学地分析教育对象的思想特点,恰如其分地估计教育自身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才能使教育对象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然而贫困生在接受思政教育过程中存在着潜在或显现的接受障碍,接受教育活动就会出现缓慢,产生负效应。其一我区的基础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高中课改也已进行了两年多的实践。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还在不断地更新、完善。但是贫困大学生在原有的基础教育模式中形成了对思想政治教育错误的认知,无法或很难接受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二来自偏远农牧区的贫困大学生初到繁华的城市,面对一些社会不良现象不能调整好心态正确面对,往往受到挫折就委糜不振,彻底绝望。这时他们对教育者呈现封闭状态,拒绝接受正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其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错误的做法导致贫困生接受障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缺少贫困大学生实际关心的内容, 工作者教育手段简单粗暴,缺乏亲和力就必然会产生接受障碍。因此,一旦教育接受者发生接受障碍,正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无法继续开展。少数民族贫困生大多数来自农牧区,各地州基础教育的发展参差不齐,少数民族学生使用汉语的程度低,整体认知水平差异大,造成少数民族学生精神压力大和心理负担重。在开展各民族贫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注意这种特殊性和复杂性,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否则就会造成误解,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行。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黄蓉生.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4] 刘文伟,张锡钦.李恬婷的新时期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引导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

[5] 夏水龙,晏红洁,李洁珍.对贫困大学生教育与管理的思考[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6] 冯静,严贵华,郑引.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现状调查——以福州市高校为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1).

[7] 孙英梅.贫困大学生心理特征分析及对策探讨[J].健康研究,2009(2).

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教育范文第3篇

【摘 要】高中学生参加篮球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完成中学生各种竞赛,向篮球专业队和高校篮球队输送人才,篮球运动是中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本文从中学生篮球训练的原则和特点,篮球队员的力量训练策略两个方面探讨了篮球训练中学生的力量训练问题。

关键词 体育;素质;训练;提高

体育教学的改革,要求中学篮球教学重视学生的基本功训练,体能是竞技能力的组成部分,是运动员各种能力的综合,关系到中学生篮球运动技能水平,是运动员最基本的运动能力,通过中学生篮球队员的体能训练,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一、中学生篮球训练的原则和特点

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高中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是主要任务,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参加篮球训练。参加训练的高中学生,年龄相差大,运动水平不齐,训练条件差,队员流动频繁。高中学生参加篮球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完成中学生各种竞赛,向篮球专业队和高校篮球队输送人才。高中学生篮球队的教学训练必须依据学生的身体发育规律,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处理好学习与训练的关系,促进篮球技术水平的提高。

1.加强思想教育

高中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严重,喜欢突出自己,不符合篮球运动的集体性。高中体育篮球教学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正确理解篮球运动的特点,让学生明白打球的意义,怎样做一个优秀的球员。了解篮球运动的历史,及著名球员的故事,组织队员观看比赛,观察比赛中精练的技术动作,培养学生篮球运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树立敢于拼搏、遵守纪律、勇于进取的思想,从全局出发的整体意识。对于比赛中暴露出来的思想弱点,及时教育和制止,因势利导,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篮球教练员要多和学员沟通,严格的纪律是胜利的保障。

2.明确量化指标

提高篮球运动水平,必须加强篮球训练的科学性,用技术量化指标衡量训练效果,缩短人才培养周期,延长人才运动年限,提高训练的实效性。高中学生篮球训练时间短,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次数不多,不能照搬专业队的训练模式,练习方法和技术组合的练习要依据高中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和接受理解能力,明确量化指标,采取少而精的练习手段,在有限时间内,取得最佳训练效果。具体的量化指标为高中学生的训练指定了目标要求,训练更加自觉和认真。为了完成规定的指标,中学生的积极性都主动调动起来,训练按计划进行,提高了训练的科学性,随时检验计划的完成情况,促进了学生篮球技术水平的提高。

3.基本技术动作训练要规范

技术是篮球比赛的基础,高中学生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强,动作容易掌握,但缺乏稳定性,篮球技术训练要从实际出发,重视技术动作的规范化,提高动作的灵活性,把单一技术训练与其他技术相结合,面对难度较大的动作,教练要在讲解的基础上分解练习,多次重复后再综合训练,使动作更加规范化。

4.加强整体战术训练

组织学生参加篮球比赛,培养他们的战术意识。篮球比赛中队员之间要相互协同,相互配合,篮球技术通过一定的战术发挥出来,利用全队的优势,发挥整体水平,通过比赛,提高他们正确比赛情况的能力,队员之间默契配合,提高应变能力,在训练中,加强战术的运用训练,增强配合意识,讲解篮球比赛的理论知识,反复实践,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篮球队员的力量训练策略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性的攻守对抗活动,是高度与速度、身体与技术、进攻与防守、智力与技术相结合的高强度运动。运动员要有协调熟练的技术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协调性、灵敏性好,弹跳力强,加强篮球队员的力量训练至关重要。

1.踝关节训练

篮球比赛中急起急停、高速变向、抢篮板球等技术动作的完成是从脚步开始的,完成这些动作,踝关节需要承受巨大的负荷,加强踝关节的力量训练可以减少运动员损伤,提高技术水平,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训练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增强关节的稳定性,通过柔韧性练习增加关节和肌肉的伸缩性,提高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有针对性地加强踝关节的肌肉力量练习,减少和预防踝关节损伤。如,肩负扛铃原地提踵,跳绳等。踝关节柔韧性直接影响动作的质量,增加踝关节柔韧性训练,提高对抗肌之间的协调性,踝关节的灵活性影响队员起跳时的应变能力,训练踝关节,预防在跑跳中踝关节肌肉韧带受伤,队员的跑跳能力大幅度提高。篮球队员的踝关节训练是一项系统任务,依据队员的特点,循序渐进,提高队员的身体力量,尽可能减少运动损伤,掌握踝关节损伤的处理方法和现场急救措施,保证训练顺利进行。

2.上肢力量训练

篮球运动趣味性强,通过运动和比赛培养学生的机智灵敏、速度力量、耐力和抉择能力,健康身体,改善体形,提高应变能力。手臂、手腕、手指的力量直接影响篮球运动中传接球、投篮和强打球技术,中学生篮球队员要掌握更高的篮球技术。训练上肢力量是基础,例如,举杠铃活动,练习各种抓举动作,杠铃重量逐渐增大,引体向上运动也是锻炼上肢力量的有效方法。

3.下肢力量训练

下肢力量的训练目的是提高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弹跳力。弹跳力的决定因素是爆发力的大小。根据中学生队员的肌肉和骨骼特点,以训练速度力量为主,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突出训练的动力性,例如,跳绳运动、跳深运动、跑跳手触篮板、负重练习等,安排适宜的训练负荷,训练时间不宜过长,训练运动速度和动作的连续性。

总之,篮球运动是群众性的体育项目,深得高中学生的喜爱,篮球队属于一个有组织的集体,成员之间相互联系,团结协作,荣辱与共,通过训练提高篮球队员的身体素质,培养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唐煜章.现代篮球训练方法新探,人民体育出版2011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学法制教育功能;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中学法制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国内外大量调查资料表明:年龄在13-18周岁的中学生正处在不良品德发生和违法犯罪两个时期。这一特点决定了法制教育在提高中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方面有着重大意义。中学法制教育的主要使命是对中学生进行宪法和主要法律的教育,培养中学生学会利用法律保护合法权利,明确作为社会成员必备的社会责任,了解公民应尽的义务,增强守法意识。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法制教育虽然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教育活动一样,发挥着自己独有的教育功能,但在对中学生进行守法与护法、权利与义务、诉讼与平等、民主与参与等意识渗透的同时,又发挥着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中学法制教育的思想教育功能

中学思想教育主要是针对中学生进行的、包括世界观、人生观等的观念教育。法制教育对中学生正确人生观的确立和现代法治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它有一定的思想教育功能。

1、法制教育有助于中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价值观是人的素质的根本内容(即思想观念素质),其实质是人的需要及利益的内化,它使人追求一定的价值目标,并通过对价值目标的追求,激发人的热情和精神;所包含的价值信仰、价值信念和社会理想,是人的生活和行为的精神支柱。因此,在法制教育过程中,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在调整社会主义关系的过程中,对人的价值实现起着保障作用:一是保障和促使公民充分享受权利,实现自我价值;二是保障和促使公民积极履行义务,实现社会价值。只有做到享受权利与履行义务的高度统一,才能最终实现人的价值。中学法制教育就是要引导中学生把权利与义务的辩证关系,同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联系起来,使中学生认识到如果要使自己具有更高层次的价值意义,就要把社会价值作为自己追求的主要目标,力争为社会多尽义务,多做贡献,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法制教育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竞争与合作的精神

竞争与合作的精神是人类进步的推动力。知识经济时代是竞争与合作协调共存的时代,乐于竞争、善于合作是时代对青少年的基本要求。考察当今社会,我们不难发现,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崇尚独立、强调竞争、注重利益。这些现象的存在,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如果一味地在中学生心目中强化独立、竞争和利益意识,而忽视我国传统的团结互助这一固有价值观,往往会在中学生人与人之间造成隔阂,不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学法制教育更应该将融于宪法和相关法律之中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传播给中学生,向他们渗透,并使他们接受团结友爱的价值精髓。通过法制教育,一方面可以树立中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危机感,促使他们努力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团结互助的美德,使他们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强化集体协作观念、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做到关心他人,并懂得只有依靠集体力量,与他人互相配合,才能更好地成才。

3、法制教育有助于中学生形成现代法制观念

现代法治观念是公民信仰一种法律的现行观念,它是现代公民应有的重要思想素质。通过法制教育,在培养中学生确立初步的遵纪守法观念、依法办事意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中学生法律至上的观念。通过法制教育,使中学生认识到法制是治理国家和社会的最重要的手段,唯有法律才能充分保障人的权利,唯有法律才能制约权力的运作,防止权力的滥用。此外,还要用权利本位、契约自由、社会公平、效率优先等现代法制精神去引导中学生,使现代法治观念融于中学生的思想观念之中,从而使中学生产生守法观念并能积极护法,把守法内化为一种道义上的义务,把护法当做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中学法制教育的政治教育功能

法制教育就是通过揭示法律和政治的特殊关系,使受教育者理解法如何通过对政治关系、政治行为、政治问题的协调、规范和解决,从而影响政治生活,达到政治目的,进而实现政治法制化的。由于法律和政治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都有着特殊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就使得中学法制教育具有了较强的政治功能。

1、法制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政治认知能力

认为,就本质来说,法律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它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通过法制教育,可以使中学生对我国国家制度和政治制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增强其政治鉴别能力和政治敏锐性。通过法制教育,中学生不但能够明白既存的国家政治制度的合法性,而且能够理解国家的政治本质。这对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也能使中学生初步把握法治化的政治行为模式。不难看出,中学法制教育在完成这一政治教育任务和实现政治教育功能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2、法制教育有助于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

政治观教育是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政治观是指人们对以国家政权、政治制度为核心的全部政治现象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它对人们的政治行为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决定着人们政治方向的确立和政治素质的提高。在当代中国,政治观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党的现行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它是制定我国法律的依据,是我国法律的灵魂。我国法律又是我党现行路线、方针、政策的条文化、具体化和规范化。我们党现行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核心内涵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对外开放,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党还提出了依法治国方略,这是我国治国方略的重大调整。中学法制教育就是使中学生在接受法律知识和掌握法律规范的同时,理解法律规范的精神实质,弄清依法治国是在党的领导下的法治,而不是脱离党的领导,完全照搬资本主义模式的法治。通过法制教育,可以增强中学生的政治识别能力,从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观。

3、法制教育有助于优化中学生政治心理

政治心理是人们对特定社会的政治现象和政治生活的一种心理反映,它表现为一定的政治动机、政治态度、政治情绪和政治信念等。社会政治意识形态通过相应的政治心理活动,形成公民的政治动机、政治态度、政治信念,进而影响公民的政治行为。优化中学生的政治心理,塑造现代政治角色,是中学政治教育的落脚点。优化中学生的政治心理,其目的是推进特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向公民的政治行为转化。中学法制教育的政治心理优化作用在于,它能够利用法律的合法性、权威性和不可置疑性等特点,促使中学生从法律的视角审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现象,使他们产生健康的政治动机、积极的政治态度和坚定的政治信念,并能够从现代民主政治的角度理性地思考社会政治现实和个人的政治行为。

三、中学法制教育的道德教育功能

道德是立法的重要渊源,也是制定法律的指导思想。任何法律规范都包含立法者关于善与恶、是与非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因此,通过法制教育,在进行基本法律规范和法律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挖掘我国法律蕴涵的社会主义道德价值和理想,弘扬法律的内在道德精神,引导和强化中学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提高道德水平。

1、法制教育有助于培育中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通过法律常识的传授和教育,将法律中蕴涵的是非标准与中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有助于提高中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从而推动现代文明风尚的形成,彰显社会主义荣辱观。因此,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可以引导他们追求真善美,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2、法制教育有助于中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

在中国传统道德中,涉及到如何对待义与利、公与私、美与丑、善与恶、苦与乐、生与死等各种矛盾关系时,有一整套弘扬正气的基本参照规范。这些规范组成了我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成为我国社会道德进步和发展的基础,它所具有的精神感召力和民族凝聚力也是我们民族走向世界的精神支持,我国现行许多法律条文凝结了这些传统美德的精华。因此,通过法制教育,将法律条款背后所蕴涵的美德精神昭示给中学生,陶冶他们的情操,对培育民族精神,弘扬正气,推动社会的文明进程,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法制教育有助于中学生实现道德的知行统一

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能动性教学

一、能动性教学的内涵

能动性是从哲学领域发展而来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及人们认识的进步,对能动性的理解不断深入。自古以来,许多哲学家都对人的能动性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德谟克利特、黑格尔及我国古代学者荀子等,都对能动性进行过深入的探究。总体来看,能动性是与动物本能相对应的,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主观、自觉的思想与行为的总和。能动性教学指的是充分发挥教学主题的能动性,使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自觉、主动的自我教育,由此可见,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开放、实践等优势,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逐步建立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并明确学习动机,能动性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在这一过程中,课堂的组织形式是多样化的,学生参与课堂的方式更具实践意义,而能动性的课堂上整合了不同的资源,对于促进学生个性、能力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定位不准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代社会精神、文化建设的基础,而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多地被定位在理论层面,以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付考试,这种错误的定位导致教师和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解不到位,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认知,也难以使学生真正产生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机。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单调

虽然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具体、深入的要求,但是很多高中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思维固化,教学方法落后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与时代、社会联系密切的内容上,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目标、内容及学生实际相脱离,教学方式僵化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与积极性,也难以促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收与接受,更难以使社会主义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行动。

(三)学生实践力度不足

虽然大部分高中教师和学生都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正确性,但是很少有学生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付诸实践,一方面,高中学生迫于应试压力,学习时间紧张有限,更谈不上社会实践。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对实践认知不够深入,认为实践活动可有可无,加上多元文化的影响,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不高,也容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流于形式,难以对学生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动性教学对策

(一)建立科学的能动性教学思想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内容及高中学生实际,以科学的能动性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应转变应试教育的功利思想,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心学生的个性与德育素质发展,使学生能够将价值观念与实际生活、社会发展、国家兴荣紧密联系起来,促进学生从生活中领悟并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进而为自身的长远发展树立高尚理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今后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有效提升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的能有越萄е校应充分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可以结合社会时事热点,引导学生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达自己的意见或看法,帮助学生分析教材内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并突破传统的课堂,通过敬老院献爱心、社会调查、访谈等方式,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真实地了解社会,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为社会贡献的动力,在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意义的同时,也能够培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从而更加深入地挖掘学生综合素质进步的潜力。

(三)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

在高中思想政教育教学中,教师除了结合课本教材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外,还应该结合时事政治、社会热点进行多层次的教学,尤其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社会背景下,高中教师不仅要牢牢把握教材的内容、要点,还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微视频等资源,通过自主学习、情境探究学习、合作讨论学习等方式,使学生不断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能动性,教师还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通过不同形式的讲解、问答,创造开放、灵活、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既体现了能动性教学的要求,也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准确理解与把握。

四、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代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内容,也是贯穿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价值观培育还存在着定位不准、方法单一、实践不足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强高中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理解与实践,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应结合社会及学生实际,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理论及信息技术,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生动性、趣味性,有效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深入实践,为学生全面、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广阔平台,为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价值观体系提供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黄红发.全球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