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科技创新的建议

关于科技创新的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科技创新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科技创新的建议

关于科技创新的建议范文第1篇

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既是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重要举措,也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实施人才兴省战略的具体行动。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目前已在全国各地普遍开展,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对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形成了学生参与创新、学校重视创新、社会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增强了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意识,促进了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快速发展。

根据目前我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开展的实际状况,为了进一步激发青少年科技创新热情,提高青少年科技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奖励和宣传在科技实践、推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卓越成绩的青少年,建议设立吉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省长奖。“省长奖”的评选对象为我省在校中小学生(包括中等专业学校、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学生),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出5至10名获奖者,获奖者由省政府进行表彰并授予由省长亲笔签名的荣誉证书和奖牌,并颁发一定数额的奖金。评选对象可从参加以下比赛活动获奖学生中选拔:(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13部委主办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等奖获得者;(2)省科协、省教育厅、团省委等举办的“吉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3)教育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香港周凯璇基金会主办的“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一、二等奖获得者;(4)在Intel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欧盟青少年科学竞赛等国际科学竞赛中获奖者。

目前,国内已有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多个城市和地区开展了这种评选活动,对推动当地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为做好这项工作,参考国内一些地区的做法,建议成立由省政府分管领导任主任,教育厅、科技厅、财政厅、监察厅、省科协、团省委等单位分管领导任成员的“省长奖”奖励委员会,下设奖励评审委员会和办公室。奖励委员会负责领导和统筹协调“省长奖”的评选活动;评审委员会在奖励委员会领导下,负责具体评审工作;办公室设在省科协,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负责评选活动的日常工作。所需奖励经费可列入我省科普专项经费支出。

举办吉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省长奖评选活动,是一项具有示范意义的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它必将进一步激励广大青少年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推动我省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鼓励优秀科技后备人才脱颖而出,在全社会营造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推进我省科技教育事业的普及与发展。

(作者系省人大代表、省科协副主席)

关于科技创新的建议范文第2篇

9.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加大国家各类科技计划向农业领域倾斜支持力度,提高公益性科研机构运行经费保障水平。支持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基金,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信贷、风险投资等社会资金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创业。继续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加大涉农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实施力度。推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共建共享的要求,增加涉农领域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数量,支持部门开放实验室和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市地级涉农科研机构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纳入省级科研机构直接管理。加强国际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大力度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加强农业气象研究和试验工作,强化人工影响天气基础设施和科技能力建设。

10.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科技兴农,良种先行。增加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投入,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鉴定,创新育种理论方法和技术,创制改良育种材料,加快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重大育种科研项目要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优化调整种子企业布局,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推动种子企业兼并重组,鼓励大型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进入种业。建立种业发展基金,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大型骨干企业,支持企业与优势科研单位建立育种平台,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科研人员与企业合作共享。加大动植物良种工程实施力度,加强西北、西南、海南等优势种子繁育基地建设,鼓励种子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建立相对集中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在粮棉油生产大县建设新品种引进示范场。对符合条件的种子生产开展保险试点,加大种子储备财政补助力度。完善品种审定、保护、退出制度,强化种子生产经营行政许可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套牌侵权、抢购套购等违法行为。

三、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11.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充分发挥各级农技推广机构的作用,着力增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推动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明确公益性定位,根据产业发展实际设立公共服务岗位。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严格上岗条件,落实岗位责任,推行县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农民三方考评办法。对扎根乡村、服务农民、艰苦奉献的农技推广人员,要切实提高待遇水平,落实工资倾斜和绩效工资政策,实现在岗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平均水平相衔接。进一步完善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加强对农技推广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切实改善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条件,按种养规模和服务绩效安排推广工作经费。201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农业县(市、区、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大幅度增加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良法补助。加快把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经营性职能分离出去,按市场化方式运作,探索公益多种实现形式。改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手段,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手机等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农民提供高效便捷、简明直观、双向互动的服务。加强乡镇或小流域水利、基层林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健全农业标准化服务体系。扩大农业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覆盖面,提高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科技水平。

12.引导科研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农技服务。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成为公益性农技推广的重要力量,强化服务“三农”职责,完善激励机制,鼓励科研教学人员深入基层从事农技推广服务。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承担农技推广项目,把农技推广服务绩效纳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工作考核,推行推广教授、推广型研究员制度。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建立农业试验示范基地,推行专家大院、校市联建、院县共建等服务模式,集成、熟化、推广农业技术成果。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鼓励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和技术合作组织。

13.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政府订购、定向委托、招投标等方式,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涉农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应用先进技术、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作用,加大支持力度,加强辅导服务,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或参股龙头企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探索有效实现形式,增强集体组织对农户生产经营的服务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基层站所创办农业服务型企业,推行科工贸一体化服务的企业化试点,由政府向其购买公共服务。支持发展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全面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质量安全控制、市场流通的信息服务水平。整合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网络资源,搭建三网融合的信息服务快速通道。加快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重点加强面向基层的涉农信息服务站点和信息示范村建设。继续实施星火计划,推进科技富民强县行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等工作。

四、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

14.振兴发展农业教育。推进部部共建、省部共建高等农业院校,实施卓越农林教育培养计划,办好一批涉农学科专业,加强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涉农学科(专业)生均拨款标准。加大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对高等学校涉农专业学生倾斜力度,提高涉农专业生源质量。加大高等学校对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定向招生力度。鼓励和引导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实行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深入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因地制宜实施“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等计划。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鼓励涉农行业兴办职业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农村后备劳动力都掌握一门技能。

15.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国家重大人才工程要向农业领域倾斜,继续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和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加快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进一步完善农业科研人才激励机制、自主流动机制。制定以科研质量、创新能力和成果应用为导向的评价标准。广泛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分层分类定期培训。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职称评定标准,注重工作业绩和推广实效,评聘职数向乡镇和生产一线倾斜。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特岗计划试点,选拔一批大学生到乡镇担任特岗人员。积极发挥农民技术人员示范带动作用,按承担任务量给予相应补助。

16.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充分发挥各部门各行业作用,加大各类农村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力度,扩大培训规模,提高补助标准。加快培养村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到村任职大学生等农村发展带头人,农民植保员、防疫员、水利员、信息员、沼气工等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种养大户、农机大户、经纪人等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未升学的农村高初中毕业生免费提供农业技能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农村青年务农创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给予补助和贷款支持。

关于科技创新的建议范文第3篇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科技工作的领导,确立了科学发展的产业导向和“四、六、七”产业布局。我委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积极营造技术创新的社会氛围,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建立科技创新体系。

2001年以来我区企业共获国家级、市级创新资金支持为8632万元,企业销售收入达4.49亿元,创造利润1亿,上缴税收4789万元。2001年实施区创新计划以来,资助项目79个,资助经费796万元,企业销售收入达8.15亿元,创造利润1.16亿,上缴税收5329万元。科技创新的层次和质量都有了相当提高,催生了包括神力科技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洁申实业的“生物质能提取燃料乙醇”国家863项目,都华实业的“Pt系列厚膜铂电阻”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高精尖项目。2004年,在创新基金项目工作上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及市种子资金项目分别获得立项5项和7项,包括黛龙生物等5家企业共获330万元国家创新资金资助,是前4年资助总额的1.5倍。2004年认定“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2项,累计经认定的共达92项。预计总投资118612.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7699.8万元,3年后预计销售额可达414891.4万元,净利润77448.46万元,实现税收35047.16万元。申报市级农医科技攻关项目6项,其中列入重大攻关项目1项,获得资助资金50万元,列入一般攻关项目3项,获得资助资金21万元;建立1家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获得资助资金20万元;申报西部地区科技合作项目4项,其中两项获得资助资金13万元;列入市“中药饮片标准化”研究项目3项,获得资助经费40万元;落实区级科技发展基金项目53项,提供资助经费72.5万元。

我区科技企业积极跟踪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最新成果,推进技术创新,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和一些诸如输配电和精细化工特色产业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群和产品群。2004年底,全区被认定的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区级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49家和38家,在奉注册的民营科技企业总数达到2403家,科技企业的队伍和实力都不断扩容壮大。企业自主创新、专利意识不断增强。2004年全区专利申请量65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72件,专利授权量276件,历年来累计专利授权量1235件。

通过几年来的技术创新工作,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经济的贡献逐年上升,发展较快,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光机电一体化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效地改变了奉贤工业的产品和产业结构。已成为奉贤经济持续发展的新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日益扩大。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从2003年61亿发展到2004年80.5亿,比上年增长33.1%,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7.6%。平均每家企业年产值1.13亿元;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不断加强。2004年被认定的49家高新技术企业,经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占92.8%,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总收入77.4%;获得国家、市级各类科技项目和资助占总数的67%。

——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集聚优势凸现。高新技术产业就业人数37750人,其中大专以上的科技人员为8569人,占员工总人数的22.7%。

——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投入逐年提高。从2003年科技投入平均占总收入的3.02%发展到2004年平均占总收入的5.06%,职工人均创造年产值21.3万元。

二、基本做法:

(一)认真调研,精心制定奉贤区科技发展推进计划。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地区科技跨越式发展,全面实施奉贤科教兴区战略,围绕市委八届四次全会提出“科教兴市”战略的要求,以市科委科技创新“登山行动计划”为指南,根据我区科技进步态势,结合我区经济、社会整体发展需要及今后一段时期重点目标,去年年初,我们组织各科室负责同志及骨干成立了“科技兴区”推进计划课题组,根据区产业版块划分,到各镇和经济开发区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和部分民营科技企业召开了14次科技工作座谈会,征求意见,采纳建议,确定了基本框架。同时,我们到松江、嘉定等兄弟区县科委进行走访,了解他们科技工作的有益措施及办法,就科技工作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此外,我们专门邀请了起草上海市“科教兴市”战略行动纲要的市委政策研究室的专家,对“推进计划”进行审阅,方案的总体框架得到了专家们的肯定,并吸收了他们宝贵的意见。最后,我们还就“推进计划”的具体内容,到市科委相关主管部门征求建议,得到了他们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了计划内容。2004年9月专门召开了以“推进计划”为主题的“奉贤区科技发展战略研讨会”,邀请了市、区两级的近50多名专家和职能部门的领导,对该计划进行讨论并作修改。于今年1月初,经区政府批转下发,并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启动。目前,我们正在着手制定十一五科技发展计划。

(二)加强管理,努力创造高新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坚持突出重点、培育特色的原则,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科技政策,了解掌握科技政策的贯彻情况;积极认真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使一批科技企业获得技术创新资金(基金)的资助,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成果转化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促进科技企业产业化。建立项目的预申报制,发挥各级科技干部的积极性,挖掘项目源,通过专家评审,纪监、审计、财政等部门监督,力求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逐步减少主观随意性,提高科学性。同时,根据我区的产业定位,对项目做到分类指导,跟踪管理,有计划的采取“储存一批,培育一批,推荐一批,实施一批”的工作方法,提高了项目的质量和立项率。

(三)健全体系,积极建立科技创新的各类服务平台。科技政策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软件建设,也深受政府部门的重视。几年来不断出台了吸引投资和扶持实地型、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鼓励政策。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若干意见》、《关于加快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奉贤县科技创新计划的意见》、《关于加强奉贤区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2005年又出台了《关于加强奉贤区工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意见》并批转了《奉贤区2005-2007科技兴区推进计划》。通过几年努力,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的创新机制初步形成。在我区已经确立的区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制度和区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制度等基础上,2001年,我们又在全市率先建立了专利试点企业工作制度。现有13家企业被市知识产权局命名为上海市专利试点企业或培育专利试点企业。

2002年,我区又成立了全市范围唯一的现代农业科技专业孵化器,即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融创业、成果转化、政策扶持于一体,至今已吸收120家不同类型的科技企业注册登记。两年来,共为国家创造税收达2亿多元。2003年,我们又在全市率先建立知识产权服务中心。通过知识产权服务中心这一平台,构筑一条面向基层、面向企业的便捷通道,方便专利的检索,组织举办专利、新技术等的推介和对接活动,形成专利技术与产业化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同年成立了奉贤区科技企业联合会、奉贤区科技专家联谊会,加强了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专家、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多渠道沟通联系,为会员企业提供了多方位的服务。目前,经市科委批准,将在庄行工业区内建立市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筹备工作已经基本落实,签约在即。

三、主要设想:

(一)着眼于奉贤区科技发展推进计划的落实。要在今后的数年里(到2007年),按照科教兴市总体战略要求,以实施促进科技推进计划为总体目标,上下联动,努力把各项科技任务落实到位,确立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紧紧围绕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全面推进科技兴区推进计划。按照“分类指导,分期实施”的要求,构建具有我区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

(二)着眼于先导产业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的实施。针对当前具有优势或有前瞻性的技术和科学领域,集中目标,设立若干个对奉贤产业和基础科学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的科技创新攻关项目,鼓励和帮助有实力的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明确目标、精心组织、加大投入,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奉贤产业结构的调整,着力提高奉贤自主创新和技术集成的能力。并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加强和完善创新体系建设。

(三)着眼于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鼓励和帮助骨干企业形成自身的研发创新能力,建立重点实验室,逐步形成若干家创新投入高、创新能力强、自主知识产权多的领军企业,打造若干个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极具影响的品牌产品,以此带动奉贤企业的技术创新。

(四)着眼于创新科技服务手段的完善。针对不同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地扶持。与有关部门紧密合作,通过相关资源共享,及时跟踪、了解新办科技企业动态,建立科技企业联系卡和服务手册机制。对新办科技企业加强培训,形成制度化,邀请财政、税务、人事、劳动等部门共同为新办科技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对成长阶段企业做好政策兑现工作,使政府的产业扶持资金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发挥最大的作用;对成熟发展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科技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发挥其在整个行业乃至整个产业中的领头羊作用。

(五)着眼于科技创新的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的建立。积极探索适应奉贤实际的产、学、研结合的模式,支持社会各方建立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业示范基地。年内与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建立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奉贤)基地;促成华东理工大学在奉建立产业化基地;加大农科院等四家合作的奉贤现代农业孵化器的建设力度。同时,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以科学试验、技术创新、发展特色农业为宗旨,重点扶持种源农业、创汇农业、生态农业。年内,根据我区农业特色,建立花卉瓜果、水产养殖、特种水果和水稻种植四大基地和食用菌生产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扶持力度,增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辐射效应,逐步促进农业科技攻关和产业化,树立我区品牌农产品。

(六)着眼于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功能的发挥。完善奉贤科技网站功能,在开设科技信息、科技企业网上办事与服务功能基础上,进一步为创业者和科技企业提供区域内优质科技资源的展示和链接平台。进一步拓展平台功能,完善运行机制,整合科技成果信息库、专家人才库、高新技术项目库等各方资源,增加互动交流平台,扩大平台覆盖率。

(七)着眼于“奉贤区知识产权推进计划”的制订。全面贯彻知识产权战略,制订实施我区2005年至2010年“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研究具有知识产权产业化发展情况,掌握信息动态,把握工作重心,使知识产权工作与“科教兴区”战略的总体部署相适应。确立企业在知识产权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有序推进专利试点、示范管理企业,示范教育特色学校工作。积极帮助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工作的目标和策略,促使企业走上自主创新的良性循环之路,努力提升我区专利申请的质量。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长效机制,发挥知识产权联席会议作用,增强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能动性,形成整体合力。组织举办专利、新技术等的推介和对接活动,形成专利技术与产业化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使专利技术真正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几点建议:

(一)建立推进“科教兴区”的组织协调机制。目前,干部中对科教兴区的战略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对科教兴区战略地位的认识还不够,投资推动、消耗资源发展经济的思维方式未根本扭转。确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还需加强宣传和教育。科技进步的领导体系未能整合,在曾经的县高新技术产业领导小组淡出后,尚未有建立促进科技工作的领导协调小组,基层的科技工作网络比较薄弱,没有形成“大科技”的工作氛围,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科技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建议建立“科教兴区”的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制定我区“科教兴区”发展规划及扶持政策,协调“科教兴区”计划贯彻中的各类问题。

(二)建立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机制。结合奉贤的发展目标,有针对性地引进和培养一批科技创新各方面的领军人物。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一流的创新环境和平台,使他们愿意和能够为奉贤的科技创新发挥才能,体现价值。建议在区人才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落实资金,明确政策,以项目为牵引,面向国际国内,选拔、支持、引进若干名科技将帅人才、重量级的科技企业家和创业家。

关于科技创新的建议范文第4篇

王庭大委员呼吁要像重视科技创新那样重视科技普及,他建议全社会要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科技普及这个“国家的长期任务”、“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要像重视科技创新那样重视科技普及,要象抓科技创新那样抓好科技普及。要把科普作为科学家的责任和义务;要改革评价评估机制;要要采取潜移默化、喜闻乐见的方式;要切实加大对科普工作领导指导。让科学技术这两翼都强壮有力,进而展翅高飞。

梁小虹委员呼吁继续大力扶持以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他提出,未来5~10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量将激增,而二氧化碳排放需要大幅度减少,只有大力发展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才是解决之道。风电具有安全、经济、可持续的优势,在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风电资源。据统计,风电目前只占我国总发电量的1.7%,与其他国家相比水平还比较低。现在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面临许多困难,包括并入国家主干电网、电力体制改革问题、蓄能问题等等,需要国家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引导新能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李晓红委员提出对教育质量和教育改革的一些思考,他认为,大学教育质量评估评价体系亟需改革;独立学院和职业学院的教育资源与教育质量保障问题需要得到解决。他还建议国家建立学生就业保障指导服务体系,呼吁全社会关注大学教育和学生就业问题。

刘委员结合温总理报告谈了企业自主创新如何变成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他认为报告中提到的7.5%GDP增长的提出具有积极意义,目前中国需要的是提高产业水平而不是产能,科技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因此他建议推动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中加入市场评价因素;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人才培养,注重培养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知识产权;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宣传引导正确的价值取向迫在眉睫。

齐让委员提出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建议。他表示,应进一步明确国家创新体系的内涵,包括创新资源、创新主体、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政府是创造创新环境的主体,目前应在转变职能上下功夫。要在认识层面上做研究,明确科技体制改革的任务,推动和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是主旨方向,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激发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凝聚力,建立可行性实施方案,真抓实干,把任务落到实处。

包为民委员呼吁重视全民国防意识教育,重视军工产业发展。他提出,国防是国家战略问题,军工产业也很难走市场化道路,如何发展军工产业,寓军于民,还需要进行探索和调研,目前缺少配套政策,需要国家系统性的指导。

陈希表示,各位委员的发言具有真知灼见。他表示,应该在科技创新中强调科普工作,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对建设创新型国家非常重要。他认为,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都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问题。虽然这些工作难度较大,但总体思路清晰,只要目标坚定,长期持续推进,不断探索和改进,锲而不舍地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取得成效。

关于科技创新的建议范文第5篇

近年来,我县围绕创新驱动“5511”工程建设,结合县情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工作,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搭建创新平台,培育发展创新载体,加快科技创新升级步伐,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但与科技强县相比,我们还存在一些不足,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注重政策引导,营造科技创新氛围。1、奖补结合,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 XX县2018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要点》、《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升级的实施意见》、《XX县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实施意见》等文件。规定凡在本县注册的企业并申报科技项目的企业,可享受县政府优惠政策。对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由县财政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于获得国内发明专利授权的,由县财政每项奖励1万元,获得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授权的,由县财政每项分别奖励0.25万元、0.15万元;对列入省级重点新产品计划或通过新产品(成果)鉴定的由县财政每项奖励3万元。2、加大投入,增强科技创新后劲。县本级科技投入逐年递增,去年县财政科技支出5956万元,增长15.6%。②落实和兑现国家、省市县各项科技优惠奖励政策。2017年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获得的税收减免356万元、企业所得税减免521万元。2017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奖、专利奖、重点新产品奖励金额达140万元。

(二)推动平台建设,加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1、创新成果丰富。前年航盛电子成功通过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奖励10万元。中兴工业城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是江西省五家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企业之一,也是吉安市唯一获批的企业,兑现奖励100万元。中兴创客中心,还被评为2016年第一批省级众创空间,为全省33家被认定的单位之一(全市唯一一家)。2、申报项目众多。2017年江西无极粉体公司获全省省级协同创新体项目,并获科技厅350万元资金资助。组织申报省级重点项目势通钙业1个;成功申报省级节能减排示范企业势通钙业等4个;申报市级科技协同创新重大专项项目博源实业等5个;研发平台项目5个,农业项目4个;势通钙业成功申报了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源化工实验室已通过省级专家评审。完成了县工业园申报省级高新技术园区的申报工作。新增市级创新平台--江西万山油茶公司(市级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此同时,2018年组织江西广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复审)、江西科越科技有限公司(复审)、江西祥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复审)、江西天晟化工有限公司、江西永叔府食品有限公司、西尼尔(江西)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天宝矿业有限公司、江西绿百合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积极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并获批,到目前为此我县有高新企业31家(2013年仅4家),总量及增长量位列全市各县之首。张华、徐珮莹获“百人远航”资助。

(三)筑牢工作基础,创新工作成效初显。1、常规工作有特色。我县获2016-2020年全省科普示范县(全市仅2家)。县科技局获2017年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先进单位。势通钙业公司代表江西赛区参加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优秀企业奖(全国只有48家企业获奖,江西有两家进入总决赛,只有势通钙业获奖)。势通钙业申报的省级重点新产品高档胶粘剂专用纳米碳酸钙和省级重点研发计划,可产2万吨。高档纳米碳酸钙研制及产业化获省科技厅资助。2、知识产权工作有新进展。做好专利申请服务工作。2018年全县申请专利514件,授权383件。授权量较去年翻一番,增长量居全市前列。诚志药业获专利过百企业称号(全市仅2家)。3、院士工作站取得零突破。今年7月5日,我县首家院士工作站--新海粮油院士工作站成立。9月江西智联塑化科技有限公司与大连理工大学蹇锡高院士签订建站协议。院士工作站的成立,有效破解我县智力贫乏难题,提高产学研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端人才、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集聚,推动**的品牌、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从而推动**的科技与经济结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完善创新机制,科技合作稳步提升。1、引导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开展科技合作,提升核心竞争力。以高新技术企业新材料(石头经济)、生物医药龙头企业为主体,联合相关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正筹备成立“吉安市碳酸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成立之后,将上下联合,整合行业科技资源,融通行业的技术研究,组织瓶颈技术创新攻关,加快研究成果共享与转化,并将成果辐射上下游配套企业,从而形成我县石头经济产业链,推动产业整体发展升级。2、拓宽科技合作的渠道。以省级众创空间“中兴工业城创客空间”的创建为契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籍在外人才为纽带,以已建立合作关系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基础,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全面深入拓展科技合作的领域和空间。3、突出科技合作的重点。以园区为依托,着力构筑合作发展平台。以企业为主体不断夯实合作基础,以项目为载体,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把项目的申报实施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实,建立完善科技计划项目库,组织策划申报争取省级重大科技项目,以项目为载体加快推进全县三大产业升级发展。

二、存在问题

(一)科技人才引进较难。由于交通不便,住房等问题,一些外地高端科技人才不愿到**来创业,导致很难有技术突破,企业难以获得跨越式发展。同时县里尚未制定针对大学生的住宿、交通补助的相关文件。刚毕业大学生招聘过来留不住,导致年年招聘,年年缺人。

(二)科技体制还不完善。市场导向作用还未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市场决定科技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成果评价的机制没有真正建立。

(三)产学研协同创新深度合作不够。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利用不充分,科技管理方式不能适应现代化科技创新活动,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科技供给能力不足。

(四)财政对科技投入不足。财政科技投入使用存在聚焦不足,投入分散现象。同时缺乏科技工作人员,县里已将科技局撤并至教体局,导致科技工作人员不足。由于人员不够,一些具体政策的落实难免掣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工作的开展。

三、加快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筑牢基础,培养创新能力。1、优化和细化对科技创新的扶持政策。基于我县三大产业发展现状,建议县政府制定出更接地气、更细化、可操作行强的相关文件以此推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相关文件来助力三大产业的发展。2、围绕三大产业链来部署创新链。要围绕新型材料(石头经济)、循环经济、生物医药经济,布局创新平台、集聚创新人才、整合创新力量,为三大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科技支持。3、加强科技人才和团队建设。要按照项目、基地、人才一体化的模式,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实施好省市的人才培养计划。当前,要花大力气解决好人才政策碎片化、人才服务分散化的问题,做到人才政策、服务集成化,打造人才高地。建议县政府开通绿色通道引进科技人才。

(二)增强动能,激活创新主体。1、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要大力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加快培养一批三大产业“专精特尖”的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要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和技术创新方向,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牵头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积极推进企业以项目为纽带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技术创新平台。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形成企业出题、联合解题、协同创新的格局。2、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建议县政府加大对科技三项经费的投入。全力推进研发投入政策落实联合行动,做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充分调动各方面推进科技创新的积极性。3、完善激励机制,解决科研人员参与产业研发动力不足的问题。加快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真正让有贡献的科研人员经济上得实惠、工作上有奔头、社会上受尊敬。

(三)提升内涵,优化创新平台。1、加强创新平台的整合。要围绕三大产业的创新区域布局,针对创新平台建设中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要做好规划引领,形成创新平台的系统性安排。2、要提升创新平台的质量。要加大科技投入,科技投入需要长期持续。科技项目一旦研发成功,一项新技术的突破就可能带来一个新兴产业崛起,推动一个地方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