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提高学生艺术素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近年来,教育界、学术界的有识之士提出,提高学生素养非传统艺术不可。所以,传统艺术教育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堪忧
当前我国的艺术教育比较薄弱,学生的音乐素质普遍较低。我所说的传统艺术教育,不同于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专业教育,而是指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鉴赏能力、审美情趣,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艺术素质教育。去年,我在所任教的学校里对近千名在校学生进行了音乐素质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不喜欢传统音乐,理由是“听不懂”。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我以为主要有教育体制、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的原因。
教育改革滞后,影响了我国传统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由于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尚未确立。有的地方如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因缺少音乐师资等原因,不严格执行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计划,不开或随意停开音乐课。有的地方音乐师资素质不高,糊弄音乐课,误人子弟。有的地方为追求升学率,以主课占用音乐课,使音乐教育有名无实。即使开设音乐课,也因为缺少必要的考试、考核制度,存在着教师教好教坏一个样、学生学好学不好一个样的问题,教育质量低下。音乐艺术是用音乐语言来表达人类思想的文化形式。那么,传统音乐艺术作为一定人类群体所共有的音乐观点和音乐活动行为,必须靠后天有组织、有目的的音乐教育行为才能习得。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离开传统艺术是无法达到目的的。我们只有将传统音乐艺术教育置于音乐文化大背景中加以研究,对传统音乐教育的人文本文由收集整理内涵和文化意义给予更多的关注,传统音乐教育才会富有生命力。这就要求提高学生素养非传统艺术不可。
要利用我国传统音乐教育提高学生素养,首先要突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引导青少年了解和热爱祖国音乐文化。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在春秋时代就被称为礼仪之邦,盛唐阶段已经成为世界艺术的高峰。梨园子弟在这时候也是如鱼得水,将我国的戏曲艺术更进一步地进行了完善和传承。
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瑰丽多姿,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和艺术精华。其中,声乐、歌舞、器乐、戏曲、曲艺等都自成体系,这些都是引导青少年传承地方民族特色,对于青少年进行传统音乐教育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音乐宝库文化。要培养教师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可“请进来”,即聘请有关专家或学者到校开展讲座,组织教师学习。“走出去”,即有计划安排教师走出校门,进行系统化学习。在音乐教材的编写方面要充分体现我国传统艺术文化,如戏曲(京剧、黄梅戏、豫剧、秦腔、越剧)、民歌(山歌、小调、长歌、号子)、秧歌、皮影戏、民族舞蹈、器乐曲,等等。
另外,由于“望子成龙”心理作用,对音乐艺术教育视而不见,更不用谈传统艺术了。
二、传统音乐艺术教育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要使传统艺术教育真正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必须对艺术教育有正确的认识。
《晋书·乐志》记载:“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恻隐而仁爱;闻其徵声,使人乐养而好施;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古人尚知道音乐艺术对于陶冶人们思想情操的特殊作用,我们更应该认识到音乐对于培养人、塑造人的重要意义。要充分认识到发展传统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是推动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突破口和切入点。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是教育改革一个带方向性的大问题。改革的实质就是要把由一切教育活动以在升学考试竞争中取得好成绩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转向遵循教育规律,以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素质全面得到提高为主要目标,并不懈地进行革新的教育,使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健体、审美、劳动、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音乐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音乐教育,是实现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教育中加强传统音乐艺术教育,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通过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思路及对策
加快发展传统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提高国民艺术素质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艺术素质,首先要深化教育改革。
(一)把高雅艺术、严肃音乐引入校园,影响青少年学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组织、邀请文艺团体和音乐工作者(包括专业音乐教师)深入学校,为学生表演优秀的作品,或开设各类艺术讲座,让学生从中领略、欣赏、感受高雅艺术的真谛,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二)宣传、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及广播电视等部门,要齐抓共管,切实加强对面向青少年的各类影视节目和文化出版物的管理,严禁那些毒害社会、毒害人们灵魂的精神产品流向社会,更不能流向教育、教学领域。
(三)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传统艺术教育,开设经典作品欣赏、舞蹈等公共艺术课,通过“六一”学生活动来引导学生参与,为广大学生提供和创造得以展示传统音乐艺术素养和才能的机会、场所。
一、 创设良好氛围,激发艺术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艺术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也就会对艺术产生的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的培养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艺术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活泼多样的方法,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艺术欣赏和艺术表现活动,使他们获得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方法有:讲故事、歌舞表演、猜谜语、做游戏、教师富于描述性的语言等。
如:我在教学《我有十个好朋友》这一课时,我先出示谜语:“两棵树,十个杈,不长叶,不开花,吃饭劳动全靠它。”由学生猜出谜底,再说说“手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呢?由“手”的谜语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从中了解手的基本结构,用途,并有机地渗透德育,在情感、态度、感知和内容上为学习本课作积极铺垫。
二、 抓好课堂教学,养成艺术习惯
艺术课程重视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主张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艺术与游戏密不可分,想象和自由创造是艺术和游戏的共同性。教学中通过有组织或随机的游戏活动,增进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游戏中、在潜移默化的情感体验中学习艺术。游戏性的艺术活动,不仅使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轻松、愉快,更能使人淳朴、率真的本性得到自然的激发和流露,使人的生命变得富有意义和充满激情与快乐。但课堂中,教师对学生放开的度难以把握,放开后就很难收回。针对这种情况,教学中强调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习惯,训练学生学会听音乐指挥、听节奏指挥、听口令指挥、看手势指挥等,使之有效调控课堂,让课堂做到“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提高课堂效率。如我在教学时常用一句学生熟悉的旋律组织教学,效果极佳。学生只要听到我弹的旋律,就会自觉地停下手中的活动并安静坐好。其次,我要求学生养成在画画时,不使用铅笔、橡皮擦,直接用彩笔画;唱歌时,坐直吸气等一些艺术习惯,这些习题的养成,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
三、 围绕人文主题,形成艺术能力
艺术课程的明显特征就是体现人文性。我们的教育并不是把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艺术家,而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因此,我们要着力改变艺术学习中的机械模仿与枯燥训练,不以单纯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为目的,而是让学生在围绕人文主题的艺术学习中,轻松快乐地学习艺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艺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形成“感知、欣赏、创造、表现、交流、合作、知识、技能” 等艺术经验和艺术能力,获得尊重、关怀、友善、分享等人文素养。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把人文精神渗透到课程之中。如《小鸟的家》中,我给学生讲解了人类对大森林的破坏,使得很多小鸟无家可归。一名学生画了一幅画,画中小鸟的眼泪变成“泪雨”,滴在伐木者的机器烟囱里,他说:“小鸟想让机器变坏,人类就不会破坏它们的家了。”又如上《小土粒》一课,教师给学生讲了1998发生的特大洪水灾难,许多小朋友失去了亲人和家园,并让学生讨论,使学生明白了人类应该爱护自然、爱护土地。这样,人文精神潜移默化地渗透给了学生。
四、 改变学习方式,提高艺术修养
艺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不仅音乐和美术开始交叉、融合,连戏剧、舞蹈、影视等也进入艺术课程。新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多方面、式渠道的情感体验,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自我表达和交流,使情感得到丰富。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积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利用艺术的魅力吸引感染学生,使教学内容的展现形式尽可能地多样化、丰富化,让学生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艺术活动。如《玩具进行曲》拉开了帷幕。“你最喜欢哪件玩具?请你演给大家看。”顿时,一群孩子呼啦一下钻在玩具堆里,七手八脚地玩起来,有的三五成群,凑在一起谈论自己喜欢的玩具来。课堂里“乱”成一锅粥,连我也被学生拉来拉去帮忙。孩子们的忙碌终于有了结果,在优美的音乐里,他们一个个亮出自己的“绝活”:小木偶、洋娃娃、小狗、小马、小鸽子……孩子们手拿自己的“绝活”进行出色的表演,惟妙惟肖,我惊叹于孩子们丰富的想像力和无穷的创造力,整个课堂在乐曲声中充分表现了艺术美。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体验了学习艺术的乐趣,还使他们的创造思维得以活跃;学生互相结对讨论,培养了团结、合作、友善、分享等积极的个性和品质。
五、 推行多元评价,促进艺术发展
-----浅谈剪纸教学中的三个结合
艺术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他对学生身心诸方面都发挥着积极影响。剪纸教学也不例外。它能使学生手脑并用有利于开发智力;培养学生对于美的观察力、思维里和创造力。“一剪之巧夺神工,美在人间永不朽”这是郭沫若同志咏赞中国民间剪纸的佳句。可见剪纸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间传统艺术,经久不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为此我在中师美术教学中常常将剪纸渗入其中,介绍给学生。并从内容、形式、方法上实行了三个方面的结合。下面我想谈谈从剪纸教学到以纸为材料的手工教学的一点粗浅体会。
内容上,我将美术教材与子便教材相结合。先从书本入手,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有关构图、图案、色彩知识,结合自编的剪纸教材进行教学。那具有一定特色的剪纸艺术家及学生的单色、套色、染色作品让同学们欣赏。在欣赏过程中向学生介绍剪纸艺术的起源、发展、继承、特点、意义和作用。并在课堂上现场示范,徒手剪给他们看。引起他们对剪纸的兴趣。再按剪纸教学的低起点、慢速度、多落点的原则,又简倒繁,有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组织教学。剪纸画的过程是绘画创作和手工制作之综合。教学必须从绘画创作、手工劳作两方面入手。手工劳作之间、课、贴的技能。首先训练学生剪、刻直线、弧线。因剪纸话要讲究刀法,而常用的刀法有方、圆、硬、软四种,作品的内容不同,表现方法也不同。所以这是剪纸画中必不可少的训练。接着从书本上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画面经过变形,改成剪纸画。比如:构好小学生踢足球的图,只要剪出外形即可。这是以影造型为主的简化内部而强化轮廓的一种简易表现法,这是初级引入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让学生逐步掌握剪纸的内涵。即剪纸的特点。第二阶段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绘画知识基础上,重点学习立意、写生、变形、夸张、装饰。剪纸教学一徒手剪纸为主,用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促进眼、脑、手的和谐、协调及均衡发展。如讲授人物头像的直接剪法,我根据中国传统人物画法“三停五眼”的规律变为剪纸人物头像剪法规律即“三停三眼”。这样学生易接受,也易掌握。使教学顺利进行。学生对此兴趣极浓。
形式上,实行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为使学生在课堂上学的东西掌握得更牢,我们成立了兴趣小组。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讲课堂上学的在课外加以延伸、拓展,使学生对手工剪纸有一个“稳定兴趣”。我常爱课堂上选择学生易接受、有情、有趣、贴近于学生生活的作品让学生欣赏,通过剪纸作品生动的形象和简练的形式,来激发学生感染学生。再利用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学生把易学的图案加以灵活变化,以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鼓励学生思考。比如:剪三角形,可以从数量、色彩、县条上进行变化。有时带学生到野外写生,这样学生的眼界开阔了,表现的题材也多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课堂于课外的结合,使学生们的剪纸既能得到提高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我采取多样的形式,不局限于课堂教学,不局限于剪纸单项,将剪纸于手工制作紧密结合,各尽所能,不断发展他们的兴趣和特长。以兴趣小组活动为主,注重实效,因人而异,加强辅导,在教学中不局限于教师或教本的固定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其多种设想。比如:利用可口可乐瓶制作花篮立体装饰品。向学生介绍剪、折、插的基本方法后,让学生面对实物认真观察揣摩,开动脑筋,大胆设想,通过动脑、动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增强了学生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如何选择?教师必须指导大学生阅读经典著作。经典需要我们认真对待、花力气、下功夫。我们得先向经典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经典的真正价值。读世人公认的名著,开卷有益。名著欣赏就是与伟人面对面地交流的过程。因此,阅读经典名著就是一条获取真理、提高个人修养的有效途径。
(一)丰富大学生的情感。文学作品阅读的过程是体验他人情感、震撼自己心灵的过程。大学生涉世不深,对人生感悟浅薄,在形形的文学人物身上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人类复杂的感情。比如:霍桑《红字》中的海斯特传递给读者善良、宽容、忍耐,爱情、母爱与友爱的伟大等优秀的品质;梭罗的《瓦尔登湖》传递给读者的是大自然的纯美和宁静、人类的暂时孤独感、人与自然的和谐等不一样的美感。在实际交往中,这有助于增进对他人的谅解和信任,有助于和他人建立长久的友谊。感情丰富的人都富有同情心、爱心,善于为他人着想,心态平和,态度谦虚,敬重他人,知道感恩等基本的人文素养。这也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前提。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素质被行为化为乐于助人、礼貌待人、温文尔雅、乐观向上等。良好的人文素养具有感染和迁移的功能以及扩散与泛化的规律,这种以情动人、以情育人的交际方式会使得更多的大学生受到熏陶、感染,从而提高整体的人文素养。
(二)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首先,英美文学是世人公认的西半球的优秀人类精神活动成果,也是东方文化孕育长大的大学生们精神和思想营养的重要补充。千条人生路、万种生活态,每个人亲历边角而已。如果要在短暂的时间内感悟缤纷的世界、丰富的人生,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借鉴于优秀文学作品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其次,经典文学阅读有益于人的性格、气质塑造。英美文学名著是智者洞察世界、体验人生的智慧结晶,是伟人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的思想成果,大都具有超凡的教育指导作用。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一直深刻而恒久地影响和感召着世人。
(三)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尤其是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精力旺盛,富有激情,可塑性强。让他们充分认识文学对其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指导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优秀文化。阅读中思想的共鸣、情感的波动将潜移默化的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阅读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女主人公卑微的出生、恶劣的生长环境、痛苦的遭遇,足以让当今的大学生反思自己应该感恩这个时代、感恩这个社会、感恩这个国家、感恩父母无偿地给了自己这么多。当今中国社会方方面面发生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与进步,包括人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文化价值观念等。在优越的社会环境、安逸的生活条件下,部分大学生迷失了方向,丧失了理想与斗志,重物质和利益,多多少少人生观发生着扭曲。国家正在实现伟大中国梦,中国梦也就是十几亿中国人的个人梦。因而,大学生有必要运用文学赏析来打造精神、坚定信念、修正世界观、实现梦想。文学作品中传承着人类优良的人文精神,能够培育大学生理智、健康地追求真、善、美,能够引导大学生自觉地恪守道德防线、维护人格操守。
二、结语
[关键词] 博观;影像艺术;审美素养
近些年来,在艺术领域中,现代影像艺术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媒体宣传、广告传播、会议招贴等各种传播途径中无一不借助图像的形式来传达,图像语言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交流。
图像形式的广泛传播是伴随着现代科技发展应运而生的,视觉影像艺术的发展,使艺术的领域在某种意义上又一次被扩大和外延。在视觉影像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社会上的图像、图形随处可见,为视觉欣赏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图像、图形都是影像艺术,艺术是有一定的界定范围的,我们在现实中要去学会取舍真艺术与伪艺术,高雅艺术与低俗艺术。艺术是讲究品位的,而享受艺术品的人们更应该讲究品味,因此,这里谈的博观视觉影像艺术,不仅指多去看图片,“博观”一词具有两层含义:多看、多观察只是其表层意思,而其另外一层引申义,可能易被人忽视,除了外面用视觉和听觉去观察,还要用内心去观察。“外观”,随便一个人都可以做到,而“内观”,就不是谁都能做得的事了。身为现代大学生如果只从表面上去看影像,而不晓得用自己的真心去品读,则不容易体会到其中意蕴。要想打开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眼力,只有多去欣赏,并要用心去观,见得多,感受自然就多,从眼睛到内心,再由内心返回到眼睛,以至于体现在身体上,使艺术的鉴赏力与洞察力随着增强,从而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今天这个社会上,五花八门的图像,各种图片展、摄影作品展、电影展此起彼伏,无论是国内的、国外的,多了。这一下涌现在大学生的眼前,眼界是开了,可眼睛都乱了。如何运用辩证的思维与方法去选择属于影像艺术的作品来欣赏,就要求我们的大学生摆正心态,提高意识,从实践中去学习,去掌握。任何事物的形成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都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大学生的审美素养的提高也同样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必操之过急,能否练就一双“好眼力”,只要去做,时间可以证明。
除了现代科技为影像艺术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提供的一系列条件与契机外,还有一种必要的因素,就是现代人心理上对图像的渴求。大学生已成为新产品的固定消费群体,他们最先尝试各种最新科技产品,多是可视的数字传媒产品,常见的如:笔记本、手机、平板、相机、MP5等,这些新世纪的知识宠儿几乎是与数码技术相伴成长起来的,每天都在与视觉影像打交道,这样的现象也算是图像时代的一种化合物了,实践调查发现,今天的大学生与视频、图片等影像的接触无处不在。至于那些美丽感人的文字语言,尽管同样可以激发人的强烈情感,但已经被疏远了,取而代之的影像,能给人更加直观的感受,更有感染力和魅力。图像给人们带来了新的视觉领域,不需要亲自去到某个地方,就可以清晰看到该处的地理人文,尽管两地相距万里,亦可看到同步视频。电脑前可以欣赏世界风光,可以查看古代文明的遗迹,也可以品读东西方艺术的经典之作,无论是绘画、雕塑、建筑,还是音乐、舞蹈、戏曲等无不尽收眼底,世界上的一切景物都可展现在方寸之内。但是,我们的大学生也要有所警惕,世界文化都摆到眼前,为大学生学习和接触新知识带来了方便,但取舍一定要分辨清楚,不应忽略视觉影像艺术作为视觉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要弃其糟泊,取其精华。素质源于文化,品味体现素质。不具备文化底蕴来谈素养就如空中楼阁,审美素质的提高,同样离不开丰厚的文化知识。
一个美妙的故事,或许可以为一位修行者打开心性的玄门。一部优秀的影片可以使人感动,从内心深处产生对社会的感恩之念,对生命与自然的关爱之心……,一幅精彩的图片也同样会使人萌生正义之举;相反,一部低劣的影像作品,必将引观者入低俗的思想中,步颓废的精神里……因此,历练当代大学生从对外在物象的观察到内心深处的感受,从有形有色的视觉影像中,去体悟大千世界中的物象之原,摆脱分别的虚伪与假象,体味心灵的真实。大学生的成长,寄托着华夏的未来,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明确了中国少年之责任,并有曰:“世界之运,由乱而进于平,胜败之源,由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因此,今日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国家发展重任,无论从学识到素养,还是从见地到胸襟,都应该是时代的佼佼者,理应秉前辈之鸿儒,承古贤之朔德,扬华夏之威仪。
看似一幅小图像,却也可道出不小的哲理来。万物有形,也有其性,像有其表,也含内质。面对数不尽的影像,可以使人眼花,当然也可让人的心性迷乱。所以,大学生既要博观,又要谨慎取舍,既能做到拓展视野,也能确保心性的清明,不被低俗文化所侵蚀,借现代影像艺术之发展,来使我们的大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增长见识;既减少了课堂文化知识的枯燥,又增添了人生的艺术魅力,以达到提高审美素养的目的。
世间之所有像,皆源自于内心的感受。调平心态,用一颗平静的心去感受每一幅画面,每一幕镜头,慢慢地会发现你的眼力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