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危机引发债务危机

金融危机引发债务危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融危机引发债务危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金融危机引发债务危机范文第1篇

【关键词】债务危机 银行危机 货币危机 成因分析 共性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后,国际经济局势一致处于动荡状态。在2000年至2014年间债务危机、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频频爆发,而这些爆发危机的国家涵盖了新兴经济和发达经济体。学者在这些危机爆发的原因、救助以及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导致债务危机、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否存在相同之处,这都是本文将要研究的内容。本文首先对21世纪以后已经发生的债务危机、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爆发的原因做了简要回顾,然后根据学者的研究归纳这些危机之间存在的共性。

二、债务危机、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成因分析

在分析债务危机、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成因的共同点之前,首先要对这几年来已经爆发了危机的国家或地区,引发这些国家或地区发生危机的原因进行简要的文献回顾。

2002年阿根廷再次爆发了危机,其影响不亚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这次危机波及货币、银行以及债务。是什么导致这个能源和自然资源丰富被誉为“拉丁美洲粮仓”的国家发生危机,学者对此进行的探究。郎晓龙(2002)认为阿根廷发生的是货币危机,他在研究中发现,造成阿根廷货币危机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经常项目赤字增加;大量短期资本流入;实际工资下降;债务结构不合理。不仅如此,阿根廷货币危机的爆发也其实施的金融自由化政策息息相关,杨斌(2003)指出全球化、金融领域开放与资本外逃失控加剧了阿根廷的金融风险,导致货币危机的爆发。对此,江学时(2002)从深层次对阿根廷这次危机进行的研究,他认为阿根廷2002年发生的是债务危机,而非货币危机或是金融危机。

继1997年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再次饱受货币危机的困扰。2008年5月货币危机在越南率先发生,蔡则祥、林峰(2008)对越南货币危机的成因作了分析,发现政府财政赤字高、信贷投资过多以及高物价水平等是造成越南货币危机的根源。复旦大学985课题组(2008)通过与发生危机的其他新兴经济体比较,他们发现越南货币危机有其独特的形成机理:来自外部的货币与价格冲击和存在于内部微观结构的问题。实际上,越南货币危机爆发只是东南亚地区新兴经济体现状的一个缩影。孙兆东(2008)指出高外汇导致金融系统脆弱,高外资利用加剧通货膨胀,资本账户开放与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承受力不匹配,这都是越南发生货币危机的原因。而这也是新兴经济体存在的一种普遍的现象。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最初由美国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发酵,首先在美国华尔街引发世人瞩目的金融风暴,进而在全球蔓延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此之后,一系列的危机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爆发。2009年欧洲债务危机由希腊扩散到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拉开了危机爆发的序幕。导致欧洲债务危机的原因研究方面,罗雄杰(2013)分别从外部和内部分析了欧洲债务危机的成因,认为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投资银行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掩盖财政状况等是欧洲债务危机发生的外部原因,欧元区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欧元区危机国经济结构不平衡等是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内部原因。王辉(2010)、陈西果(2010)和邓小华(2011)等众多学者从一个或几个方面对欧洲债务危机的成因作了分析。

欧洲债务危机爆发之后,后续发生的危机,如2013年爆发的塞浦路斯银行危机,被认为是欧洲债务危机的延续。郭春松、侯哲(2013)指出塞浦路斯由于对希腊危机的重视程度不够,在银行业监管方面的警惕性不高导致了银行危机的发生。丁程道金、刘晓燕(2013)认为塞浦路斯银行危机是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历史原因、希腊债务危机的冲击以及国内经济局势的恶化。另外,塞浦路斯对银行业依赖程度较高,缺少实体产业的支撑,也是导致银行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

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的货币危机其成因是怎样的,徐小茗、赵一朗(2013)对白俄罗斯货币危机研究发现,经常项目赤字、外汇储备聚降、货币贬值与通胀聚升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白俄罗斯爆发货币危机。马宇(2011)认为严峻的国际环境和不当的国内政策导致了白俄罗斯的货币危机爆发。作者认为从白俄罗斯货币危机发生的时间来看,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2014年的最后几天,卢布大幅跳水,俄罗斯发生货币危机。许树泽(2015)指出俄罗斯经济结构单一,对石油出口具有较高的依赖,国际油价下挫严重影响的俄罗斯的经济,导致汇率下跌和资本外逃,继而爆发卢布危机。董光耀(2015)认为卢布危机爆发有深层次的原因:国际矛盾碰撞后的结果。

三、债务危机、货币危机与银行危机成因共性分析

从前面的分析来看,债务危机、货币危机与银行危机成因差别是主要方面的,但是共同点也是存在的。新兴经济体发生危机的共性更多,2002年阿根廷债务危机和2008年越南货币危机都收到通货膨胀、财政赤字以及国外资本流入的影响。从2002年阿根债务危机和2011年白俄罗斯危机来看,新兴经济体经常项目赤字增加也会导致危机爆发。从近几年欧洲地区发生的危机来看,产业结构单一是众多欧洲国家面临的现状之一,2009年欧洲债务危机、2013年塞浦路斯银行危机、2014年俄罗斯货币危机都是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引起的,虽然仅有几个国家爆发的危机,但提高警惕性是非常必要的。总体看来,无论是债务危机、货币危机还是银行危机,国际经济环境带来的风险是不容忽视的。国际环境变化是以上所有危机的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以2008年以后的债务危机、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来看,首先全球金额危机爆发引致全球经济低迷,而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希腊等国爆发债务危机,继而塞浦路斯银行外汇资产受债务危机影响大幅缩水爆发银行危机。2014年底受国际石油下挫影响,俄罗斯汇率下跌,卢布贬值,发生货币危机。除此之外,这些危机之间还存在哪些关系,是否存在共生性,又是怎样进行传导的,对此,笔者之后将进一步做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邓小华,王宝宝,李颖.欧洲债务危机的原因、模式及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11(11):177-181.

[2]程道金,刘晓燕.塞浦路斯银行危机极其引发的思考[J].金融教育研究.2013(05):27-32.

金融危机引发债务危机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债务危机;金融危机;债务阈值

[中图分类号]F8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4)01—0166—05

一、引言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不仅关系到债务的偿还和政府信誉,而且关系到宏观经济能否安全运行。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类似于20世纪80年代前后巴西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剖析巴西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发生的原因、演化过程和后果,借鉴其债务治理方法,可以起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另外,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严重,正逐渐积累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会不会演化为债务危机,甚至是金融危机?这是本文所要探寻的问题。

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与危机:巴西的教训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巴西经历了三次大的地方债务危机,其中第三次债务危机还诱发了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最终导致了一场金融危机。回顾巴西的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和由此导致的金融危机,总结和吸取经验教训,对分析和解决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背景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巴西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GDP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0%左右,创造了“巴西经济奇迹”。不过在伴随经济增长的同时,社会分化、收入不均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为了解决经济和社会的主要矛盾,随后的盖泽尔政府在政治上实行民主化进程,经济上通过制定“第二个国家发展计划(1975—1979)”来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由于巴西国内的储蓄率较低,为了实现经济增长计划,巴西政府仍然沿用了之前的“进口替代战略”,同时提出“负债增长战略”,即依靠向国内和国际上的金融机构举债来筹集资金,维持国内的高投资。虽然“负债增长战略”维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其负效应也逐渐凸显出来:(1)累积了巨额的债务。其中1973—1978年的债务增长率为38.7%,1978年的外债净额为316亿美元…。为了维持在国际债务市场上的声誉,巴西政府在无力偿还旧债和债务利息时开始举借新债来偿还旧债。这样的结果是债务规模越来越大,远远超出了本国现在和未来财政能力所能偿还的限度。(2)国内利率被迫升高。由于巴西实行了盯住美元的爬行式外汇政策以及举债利率与欧洲和美国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挂钩,受到石油危机等外部因素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上升,这进一步加剧了巴西政府还债的压力。在国内,由于受到资金短缺的影响,国内金融市场利率被迫升高。(3)国内通货膨胀率不断攀升。在取消对企业的出口补贴后,为了进一步刺激出口赚取外汇来偿还外债,政府对货币克鲁塞罗实行主动贬值,形成了货币性通货膨胀。同时,受自然灾害影响,粮食减产,进一步加剧了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挂钩的指数工资增长也带动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增加了政府的养老支付负担,这又迫使企业和政府进一步举债来维持运行。在这些债务中,一部分就是由地方政府举借的。

(二)债务危机演化为金融危机

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受到国际石油危机影响,伦敦和纽约等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开始攀升。受此影响,巴西政府举债的借贷成本升高,这导致巴西政府需要为此支付更高的贷款利息。由于无力支付高额的债务利息,巴西各州政府纷纷宣布停止对国外债权人债务的清偿,这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恐慌,主要外国债权人纷纷要求巴西政府立即偿还债务。巴西联邦政府作为州政府债务的最终担保人,不得不与外国债权人谈判达成还款协议,接管了州政府约190亿美元的外部债务,偿还期限为20年。

1993年,由于巴西经济增速下滑,政府税收缩减,社保和工资支出刚性等原因,使得州政府无力偿还联邦金融机构的债务,纷纷宣布停止支付,又发生了债务违约行为,导致了又一次严重的地方债务危机。为了解决危机,联邦政府和州政府进行了谈判,谈判的最终结果是联邦政府为部分州政府债务进行偿还,债务总额约为280亿美元,偿还期限为20年。

1994年前后,由于巴西国内通货膨胀水平上升,以及债券实际利息率的大幅度上升,各州州政府的债务负担进一步加重,最终导致州政府拒绝履行对联邦政府的债务偿还义务。这一消息引起了金融市场的恐慌,投资人,尤其是外国投资人纷纷从股票市场撤资,股市大跌,资本外逃,外汇短缺导致外汇市场压力增大。尽管央行扩大了外汇管理幅度,放弃了钉住主要国际货币的汇率机制,实行自由汇率,但是巴西货币仍然贬值10%。与此同时,国内通胀压力增大,内需缩减,经济增速下滑,增长偏离潜在增长轨迹。因此,一场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最终演化为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三)启示

总的来说,巴西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方面,“负债式增长战略”是导致其负债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而联邦政府对地方政府的预算软约束,缺乏相关的法律制度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限制和规定,以及缺少债务的透明度和风险预警机制,也是债务危机形成和扩散的重要原因。外因方面则是国际市场利率等波动是诱发其债务危机发生的导火索。不过,内因才是巴西债务危机产生和蔓延的关键因素。

在巴西地方债务危机发生后,联邦政府通过制定《财政责任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和限制了地方政府举债规模等。同时,通过定期公布债务报告来提高地方政府债务的透明度;对违反《财政责任法》的相关责任人实施行政处罚等一些措施,使得巴西的地方债务问题越来越得到规范,其对地方债务问题的治理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与危机风险的可能性审视

(一)地方政府债务的基本状况

1.债务规模大

近10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呈现了大幅度的增长。洪源和李礼的研究中测算出2003年全国地方政府直接和或有债务是3.29万亿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估计2004年全国的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万亿元以上;时红秀测算出2005年全国县乡两级政府的债务余额不少于4000亿元;范伯乃、张建筑的研究指出2006年全国地方政府直接和或有债务6.64万亿元;财政部财科所课题组估计2007年全国地方债务余额是4万亿元以上;安邦咨询估计2009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7.43万亿元;审计署的审计报告中披露2010年全国省市县三级的地方债务余额为10.72万亿元;徐婷婷的报道中引用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地方债务余额约为13.87万亿元;翁仕友的报道中则指出2013年我国四级政府的债务余额约为14万亿元。由此可见,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正呈现大幅度的增长态势,且债务余额存量已经非常庞大。

2.债务结构复杂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结构复杂,主要表现为:(1)直接债务和或有债务并存。直接债务是地方政府需要直接支付的债务,主要是各类的财政贷款和借款。或有债务则是未来需要政府偿付的和其提供担保的债务需要其最后承担偿付义务的债务,主要是指通过政府投融资平台或是下属单位等形成的各类债务。如果出现债务违约,这种债务最终也需要地方政府来偿付。为了规避财政规则的约束,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通过地方投融资平台来获取资金,地方债务隐性化问题也越来越突出。(2)债务种类繁多。有地方政府向国际金融机构的直接贷款,有以土地抵押向金融机构的担保贷款,有地方国有公司和投融资平台代为发行的企业债,有地方政府为下属单位和企业担保的各类借款和贷款,有社会基金缺口,拖欠职工工资和工程项目款等。(3)各级地方政府的债务比例不一致,其中市、县级政府的债务规模呈现不断扩张的态势。由于受制于地方财政等的约束,为了增加公共投资,提供基本的教育、医疗等国家规定的基本公共服务,一些县级政府不得不举债。

3.债务原因多样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既有财政体制、投融资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等造成的体制性因素,也有政策性因素。(1)财政体制。1994年中央和地方的分税制改革后,实现了“财权向上,事权向下”的财政格局。由于没有清晰的事权划分,地方政府需要完成教育、医疗、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等各项支出,受制于税收的约束。为了完成这些刚性的支持,地方政府不得不通过借贷、地方投融资平台等筹集资金,地方政府渐渐地走上了一条负债式发展的道路。(2)投融资体制。由于受“政绩考核”和“经济利益”的驱动,地方政府偏好发展大项目,也偏好通过成立投融资平台涉足竞争性领域。大项目需要数额较大的资金来支持,地方政府为了达到投资目的,往往通过土地抵押融资等模式取得项目资金,而项目未来的收益却不能按期偿还债务。(3)行政管理体制。由于对地方政府的管理和监督体制不健全,地方政府热衷于“短、平、快”的项目,重视资金投入,而轻视经济和社会效益;重视建设规模和标准,而轻视实际财务负担能力。(4)政策性因素。在缺少中央相关支持资金的背景下,为了配合国家的政策性要求,如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粮食补贴等政策,地方政府不得不拿出相当大的财力来完成相关的规定任务。对于经济不发达、税收较少的地方,由于政策性因素导致的债务负担也是非常多见的。

4.债务扩展机制动力强劲

受制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以及政策负担性等刚性支出,在“政绩考核”的竞赛中,地方政府为了完成支出需求,往往通过土地抵押和地方性融资平台筹集所需资金。如果政策性刚性支出的规模越大,在税收等财政收入来源有限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就越有可能通过举债来完成筹资任务。如果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压力越大,那么为了显示比竞争者具有更强的能力,其越有可能通过举债来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以及形象工程的投资。如果可供抵押的土地价格越高,地方政府就越容易通过土地资本化来筹集更多的资金。如果控制的投融资平台越多,那么地方政府越有可能通过这些平台来筹集更多的资金,最终这些扩张机制会形成越来越多的地方债务。

(二)形成债务危机与危机风险的可能性分析

如前面提到的巴西州政府在拒绝偿还其债务的情况下发生了债务危机。联邦政府为了国家的信誉,最终和州政府达成协议,帮助其偿还债务。在我国,地方债务问题会不会形成债务危机呢?

这里存在一个债务余额的阈值效应:如果地方债务余额累积到一定的度,就可能引发债务危机。这个阈值T应该是依据某一地方政府未来n年财政收入的现值之和与合理的负债率之间的一个函数关系,T=Po(1+r)n(1+d)。其中:Po为期初的财政收入,r为财政收入的年增长率,d为合理的负债率。如果一个地方政府的债务余额超过了阈值T,那么就存在潜在违约的可能性。

而最终违约与否,还依赖于几个条件:第一,经济的增长速度。如果经济增速超过预期的平均速度,那么税收会增加,阈值会变大,债务上限可以提高。如果经济增速持续下滑,且低于平均速度,那么税收会锐减,阈值会变小,债务上限会降低。第二,再融资能力。如果一个地方政府具有较强的再融资能力,通过地方债务平台将土地资本化、政府资产资本化、债务资本化,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并且可以举借新债还旧债,扩大债务规模,同时可以延长债务偿还时期。第三,债务中的谈判能力。如果地方政府的债务是向国际金融机构举借的,一般会按时偿还债务。如果地方政府是向国内银行或地方性商业银行举债,一般可能会通过谈判等将部分债务的偿还期限延长。如果地方政府向私人部门举债,则一般会出现拖欠等问题,尤其是大型工程款等问题。如果地方政府的债务上限达到了阈值,且经济增速下滑,税收锐减,再融资能力受限,债务中的谈判能力弱化,那么一个地方政府就可能发生债务违约。

地方政府会不会发生债务违约,还与中央和地方的博弈有关。对地方政府债务违约可能性的博弈论分析中发现,地方政府考虑到中央政府对债务的隐形担保人身份,一般会选择违约,债务由中央政府代为偿还。中央政府为了国家声誉,降低债务违约的社会成本,一般会在地方政府发生债务违约时承担起最后担保人的角色。在我国,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债务也具有隐形担保人的问题存在。不过,有所不同的是,地方政府官员的任选都是由上级部门或中央政府决定的,在这种人事直接控制的体制下,考虑到政治前途问题,在债务余额超过阈值后,也不会轻易出现债务违约,而是通过债务延期,债务资本化、债务谈判等方式延迟债务违约。不过,这样会积累很多的隐形债务,增加更多的债务风险。一旦爆发全面性的债务危机,危机的规模将是非常大的。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还与地方融资平台有关。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资本化来为城市的发展融资,也聚集了很多的债务风险。地方政府先将土地作为资本注入地方债务平台,然后依此为资产,依据土地的市场评估价来向银行抵押进行贷款。地段越好、公共基础设施越完善地区的土地,其市场估价就越高。土地的市场评估价越高,所能贷到的款项就越大。在一次次的土地价格评估与抵押贷款的过程中,土地价格被不断地估高,贷款数量不断增加,以土地为融资平台的隐形债务余额也越来越大。受到政策调控影响,以及经济下滑影响,作为标的物的土地价格有可能回落,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会转移给贷款银行。在我国,以土地融资而形成的银行贷款数据是非常巨大的,为此已经给银行累计了巨大的风险。如一些省份的政府融资平台的负债对象90%是银行,其中70%是通过土地抵押融资,而主要通过财政收入、地产开发收入和土地出让金来偿还。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财政收入增加,房地产繁荣且开发收入增加,土地出让金也会不断攀升。但越是在经济繁荣时期,越会累积巨大的债务风险。如果经济增长受到外部冲击或内部矛盾爆发,出现下滑或衰退,巨额的债务问题就会凸显出来,债务偿还链条可能会出现中断,进而出现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如果仅仅是少数和局部地区出现地方政府债务危机,那么危机还是可以控制的;如果大部分地方政府出现了债务偿还问题,就会演化为全国性债务危机。由于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模式在全国具有普遍性,如果发生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有可能是全国性的债务危机。又由于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大部分来自银行,如果地方政府发生债务危机,就会将债务危机传递给金融业,发生金融危机。大规模的地方债务危机和金融危机势必然对经济增长造成损害,使得经济增长下滑,甚至会出现经济衰退。前文提到的巴西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演化为经济危机就是最好的例证。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负债式增长战略”以及债务约束和风险预警机制缺乏,是导致20世纪80年代前后巴西发生三次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巴西的例子值得我们反思。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较多,表现为规模大、结构复杂、债务原因多样化和债务扩展机制动力较强等特点。债务问题正逐渐累计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如果没有形成债务约束机制、化解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地方债务规模超过“债务阈值”,就有可能引发债务危机,甚至是金融危机。那么如何治理地方政府债务,防范债务危机和由此引发的金融危机呢?

(一)进一步完善《预算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变迁,《预算法》中的一些规定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且一些新出现的问题没有反映到法律中。例如,《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能发行地方债券,在现实中由中央政府代替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已经屡屡发生,或者由地方性融资平台等代替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进行融资也成为了新趋势。所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该进一步完善《预算法》。

(二)建立债务责任人制度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的某些官员为了发展经济,通过大规模举债来完成投资任务,所造成的巨额债务问题是其任期内,甚至是以后几任接替者都无法用正常的财政收入偿还的。这种“举债式增长”模式为地方政府累计了财政风险。为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规范举债行为,应该颁布和实施《债务责任法》,明确规定举债人的责任和义务,实现“谁举债谁偿还”的原则,规制地方政府官员的举债行为。

(三)建立债务披露制度

由于我国《预算法》等相关法律限制地方政府独自发行债券,为了应对日益扩大的政府开支,地方政府不得不通过土地财政和地方融资平台来筹集资金,这使得地方债务隐形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债务隐形化容易积累债务风险,最终会威胁经济安全。因此,建立债务披露制度,将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偿债措施等信息及时公开,以便接受监督,及时化解债务风险。

(四)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到底有多大?什么样的债务规模才是合适的?解决这两个问题不仅需要建立债务信息披露制度,而且需要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通过一定的监测机制及时债务信息,同时提醒过度负债的地方政府进行债务风险的化解。

金融危机引发债务危机范文第3篇

所谓债务,是指以国家的为担保,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所借的款。由于很多债务是以外币计值,向国际机构、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机构借款,因此,一旦这些国家的信用评级被调低,就很容易引发债务危机。人们可能会抛售这些国家的债券,这些国家债券的利率可能会被迫提高,违约风险互换(CDS)的利差可能急剧扩大。

希腊债务危机的起源与演进

希腊债务危机,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希腊谋求加入欧元区的努力。

在加入欧盟之前,希腊的财政状况已经渐趋恶化,在高盛等华尔街投行的帮助下,通过“外汇掉期交易”的方式,希腊掩盖了真实的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水平,顺利加入了欧元区,但是负债加重。为举办2004届奥运会,希腊举债近100亿欧元,并大兴房地产。但是,奥运之后,房地产泡沫破灭,财政亏损达30亿美元左右,希腊对外债务也像雪球越滚越大。

缩减财政赤字对希腊来说,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任务。庞大的公务员队伍以及政府机构和国企腐败和浪费现象严重,侵蚀着希腊的财税。恶化的财税状况又导致希腊公民纳税积极性受挫。据统计,希腊每年由于逃税而损失的税收高达150亿欧元。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无疑使希腊经济雪上加霜。危机中希腊的重要支柱产业,即海运业和旅游业受到严重冲击,并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经济反应。2009年12月初,希腊政府宣布其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比已分别升至12.7%和113%。2009年12月16日,标普下调希腊的评级至“BBB+”,22日穆迪也将其评级由原来的A1下调到A2。至此,希腊信用危机爆发。

受债务危机拖累,加上金融危机暴露的希腊经济严重依赖海运、旅游和侨汇三大外向型产业的结构性缺陷,希腊经济形势衰退,加上政府融资成本的上涨,令原本捉襟见肘的希腊财政压力进一步加大。希腊央行3月22日报告称,希腊经济正处于“恶性循环”中。

危机的溢出效应还可能影响欧元区和欧盟各国债务状况,进而影响欧元区金融体系的稳定。4月27日、28日标普又分别将葡萄牙、西班牙信用评级下调。由于在金融危机中积累了巨额公共债务,英国、法国和德国等信用长期获评最高3A级的欧盟成员国也多次被警告将会被下调评级。

欧洲的联合再次面临严峻的挑战

希腊债务危机爆发之后,是否及如何对希腊进行救援,一直是一个争议不休的问题。

以德国为首的援助国,面临较大的国内政治压力,不愿以其纳税人的钱,去援助过度借债的南欧国家。德国担心,在支援希腊之后,会为其他债务较高的国家开一个先例,以后德国就会遇到更多的负担。但如果不支持希腊,市场可能出现更大范围的恐慌,最终,救援的成本可能会更高。德国曾经提出“欧洲货币基金”的构想,其本意就是想对赤字国有更严格的约束,并使德国在谈判中有更多的讨价还价能力。南欧国家债务危机的爆发,使得欧洲的联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比如,如果希腊能够脱离欧元区,就可以借助本币贬值,减轻债务、促进出口。但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退出欧元区之后,如果改用本国货币,则会遇到巨大的转换成本。如果德国认为其负担太重,也可能会威胁退出欧盟。但这在欧盟的法律层面将遇到巨大的阻力。德国一旦退出欧元区,再度使用马克,则马克将急剧升值,这将对德国的出口带来沉重打击。

尽管欧洲至今仍然处在危机之中,但是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凡是在危机到来的时候,欧洲国家反而能够更加团结。这一次,欧洲可能仍然有决心和勇气再次度过难关。

避免过分依赖外需的结构性弊端,转向国内需求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方式

希腊经济存在过分依赖外需的结构性弊病,金融危机之后一蹶不振,债务危机不断升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度实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严重萎缩,中国的出口也首当其冲受到影响。2008年11月,中国出口出现了2001年中期以来的首次下滑,直到2009年12月份才回到正增长轨道。2009年对外贸易比2008年下降了13.9%。其中出口总额同比下降了16%;贸易顺差同比减少34.2%;净出口对经济增长变为负拉动。为减少贸易萎缩对经济的冲击,我国实行了4万亿投资计划。但是必须看到,今后随着美国国内消费的减少,全球市场上将会出现巨大的“需求缺口”,中国的出口贸易条件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因此中国应该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增强经济的内生可持续性动力。

防范国际热钱的冲击,防止资产价格泡沫风险

国际游资的炒作也是希腊债务危机的一个诱因。金融危机爆发后,原本流入新兴市场国家的游资开始撤离,股市和楼市泡沫迅速被挤出。从中国的情况来看,上证综合指数在2008年11月4日跌至低谷,之后开始震荡上行,2009年全年涨幅为79.98%;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和国房景气指数在2009年3月均降至低谷,之后开始反弹,特别是一线城市的房地产表现更为突出。这其中不乏国际热钱的身影。考虑到央行加息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未来可能还会有较大规模的热钱流入。中国应切实加强资本管制,建立金融体系的防火墙,同时,要防范资产价格泡沫迅速推升和挤破的风险,防止经济出现大起大落。

金融危机引发债务危机范文第4篇

[关键字]欧债危机 金融风暴 机遇和挑战

2008年的金融风暴横扫全球经济,成为很多人的噩梦,四年之后,金融风暴对人们的影响已经逐渐退去了,然而,欧债危机却渐渐以野火燎原般的趋势燃烧到欧盟五国,对于欧洲各国来说,危机或许从未退去。

一、欧洲债务危机实质上是金融危机的第二个阶段

从概念上讲,债务(sovereign debt)是指一国以自己的作担保,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向国际社会所借的款项。由于债务大多是以外币计值,向国际机构、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机构借款,因此,一旦债务国家的信誉评级被调低,就会引发债务危机。欧债危机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金融危机所埋下的伏笔。2008年的金融危机,第一阶段开始于私营部门,标志性事件是雷曼兄弟的倒闭;而现在的欧债危机可以看做是第二阶段,从市场与企业的层面蔓延到了政府的层面,而标志性事件就是希腊的债务危机。总体来说,欧债危机就是金融危机的一种延续,即从私营部门的金融危机过渡到公共部门的财政危机。

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的评级,希腊的债务危机随即爆发;

2010年4月,希腊的信用评级就被调降至垃圾级;

2011年7月,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相继将葡萄牙与爱尔兰的信用评级调降至垃圾级,而此时,西班牙与意大利的信用评级也面临着被下调的危险;

2012年,欧债危机已在欧洲大陆蔓延了近一年的时间,欧盟的第三大国家意大利还是没能幸免。7月,评级机构Egan-Jones Ratings将意大利的评级从“B+”下调至“CCC+”,而法国和德国的前景也十分另人堪忧。

二、探索欧债危机的成因

欧债危机的成因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部分。

从外部原因来说,首先,金融危机诱发了此次的债务危机。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纷纷推出了宽松的经济政策,而希腊政府的财政原本就处于一种弱平衡的境地,在受到冲击之后,更是依靠过度的举债来满足其国内的高福利政策,恶性循环,长此以往,严重的债务负担便成为了希腊的不能承受之重。

其次,评级机构的煽风点火,推波助澜也加快了债务危机恶化的脚步。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不断调低四国(希腊、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的评级。2011年7月末,标普已经将希腊评级从09年底的A-下调到了CC级(垃圾级),意大利的评级也在2011年被调整为负面,随后,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评级也遭遇了频繁的下调。评级机构的如此做法,引起了其他国家和民众的恐慌,使市场对这些国家失去了信心,事态逐步恶化。

尽管这些原因加剧了欧债危机,但是其内部原因才是此次危机的根本性原因。

第一,在欧盟内部,统一的货币下的国家竞争力的不同。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普认为,欧债危机的根源不是财政问题,而是欧元区核心国家和边缘国家竞争力差距不断拉大的必然结果。北欧元区国家历来都有着高储蓄率和低通胀的特点,奉行重长线投资、轻即时消费的文化;而南欧元区国家的储蓄率通常为负值。换而言之,欧债危机不仅仅是因为南欧元区国家的消费太高,而是收入太少;也不仅仅是财政的问题,而是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的问题;

第二,欧盟内部存在着严重的制度缺陷:欧元区虽然有统一的货币政策,但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主要服务于外部,维持低通胀,保持对内币值的稳定,而财政政策服务于内部,着力于促进经济的增长。这种缺陷就会导致当某成员国遇到外部的冲击时,它就难以根据本国自身的经济结构和特点来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因而也不能有效地维持低通胀,保持币值的稳定;

第三,欧盟各国的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实体经济空心化严重,经济水平不堪一击。南欧元区各国主要以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为主,第一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很小,由此产生的空心化使得各国经济结构像泡沫一样,在受到巨大冲击之后,依靠外需拉动的第三产业就瞬间坍塌,变为幻影。例如,希腊是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作为支柱产业,一方面,为了大力发展希腊的支柱产业进而拉动经济增长,希腊对旅游业以及其相关的房地产业大力投资,其规模超过了自身的能力,引致负债提高;而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从08年底希腊的航运业开始进入周期低谷,景气度不断下滑,对造船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希腊这种典型依靠外需来拉动的支柱产业就会显得不堪一击。从总体来说,PIIGS五国(希腊、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是欧元区中相对落后的国家,他们的经济都是依赖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旅游业。然而,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的深入,全球的制造业正逐步向新兴市场转移,南欧国家的劳动力优势不复存在。而这些国家又不能及时地调整产业结构,使得经济结构显得十分脆弱;

第四,欧洲各国进入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是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产物,随着二者的渐渐发展,使得抚育孩子的成本变得越来越高,因此,人们对于生育的愿望也越来越弱,生育率便迅速降低。欧洲各国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时间早,领先于其他国家,而出生率也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所以,大概从20世纪末开始,欧洲的大多数国家就已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阶段。而从国际经验上来说,在众多的发达国家中,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的国家却是日本,随之出现的是日本经济持续低迷,政府债务不断增长。不得不承认的是,欧洲正在面临当时日本所面临的困境。

金融危机引发债务危机范文第5篇

11月25日,迪拜政府宣布重组迪拜世界(Dubai world),并将迪拜世界的债务偿还期延迟6个月。

穆迪和标普两大评级机构随即警告说,迪拜世界推迟偿债的行为可能会被视为违约。迪拜可能成为继8年前阿根廷倒债以来,全球最严重的债务违约事件。

迪拜日落

阿布扎比和迪拜是阿联酋七个酋长国中的两个。虽然同为阿联酋邦国,但迪拜的能源资源并不丰富,他们希望可以将自己建成旅游和金融中心。而迪拜世界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

迪拜人创造了“沙漠神话”。在这里,海市蜃楼不是梦。这里有史上最大人工岛棕榈岛、世界第奇迹、世界最大的人工室内滑雪场、世界最大的游乐园、世界最大的办公大楼……全球建筑设计师在这里奇思妙想地创造,全球五分之一的起重机在这里运转,25万建筑工人在这里工作。据统计,迪拜近年来用于工程建设的资金高达i000亿美元,据世界银行估计,整个伊拉克的重建资金也只有530亿美元。

金钱堆就的海市蜃楼,让地球村民震惊与疯狂。而这次让世界震惊的,不是这些海市蜃楼,而是堆就它的巨额资金债务。

在本轮金融危机爆发前,为了大力发展房地产和观光旅游业,迪拜政府举债800亿美元,为随后的债务危机埋下祸根。

2009年11月25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迪拜酋长国作出震惊全球金融界的宣布,负债累累的迪拜酋长国将重组其政府控股公司――迪拜世界,并要求推迟六个月偿还迪拜世界及其陷入困境的棕榈岛集团(Nakheel)的所有债务。棕榈岛集团是负责开发超大型人工岛度假胜地“棕榈岛”的企业,必须在12月14日前向阿拉伯的投资者偿还35.2亿美元的债务。

迪拜世界是阿联酋迪拜公国的投资机构,也是迪拜政府最大的国营财团,其各类资产总额约为990亿美元,分布于全球约100个城市,业务主要涉及交通物流、船坞海运、城市开发、投资及金融服务等四大领域及各领域下的诸多行业市场。

它拥有多家全球著名公司:全球最大的港口运营商之一迪拜环球港务集团、从事非洲大陆投资和开发的迪拜世界非洲分公司以及开发超大型人工岛度假胜地“棕榈岛”、“世界岛”和全球最高摩天大楼“迪拜塔”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迪拜棕榈岛集团等。正因如此,迪拜世界在其网站醒目位置标注了“日不落”的字样。

这其中,迪拜棕榈岛集团因财务困难而在今年1月暂停了包括“迪拜塔”在内的多个大型项目的建设,目前可能无法及时偿还将于12月中旬到期的35.2亿美元债务。迪拜世界非洲分公司在8月就搁置了非洲的一些项目。

据《纽约时报》估算,迪拜世界的债务高达590亿美元,占迪拜债务的74%。由于迪拜是中东金融中心,迪拜世界代表着国家信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国家的投资意志。有分析称,迪拜世界一旦无力还债,将成为自2001年阿根廷违约以来,全球最大基金违约事件。

谁面临的风险最大

迪拜债务更大的危机更重在于,一大批欧美金融机构卷入其中,尤其与西欧和北美金融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欧洲银行业与“迪拜世界”相关联的风险敞口约有400亿美元。这中间,谁将成为危机最大的风险承担者,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市场披露的数据显示,作为英国市值最大的苏格兰皇家银行,目前持有总额约23亿美元的迪拜世界债券,占该公司全部债券的17%,是迪拜世界的最大债权机构。汇丰控股则是向阿联酋借贷最多的机构,其因为迪拜世界拖延偿债而蒙受的损失可能超过6亿美元。英国则成为了迪拜债务危机中承担最大风险的阿联酋债权国。危机爆发后,更多的全球知名金融机构被卷入其中。

为什么这些聪明的银行家也会一头扎进这样的泡沫中?“在迪拜经济繁荣的日子里,全球银行涌入这个城市邦国寻找机会,而现在他们发现已经不能自拔。”HIS Global Insight的经济学家在报告中指出,这些银行包括那些已经在金融危机中深受其害的英国银行。

以汇丰集团为例,他们今年上半年的报表显示,他们在中东的资产占集团总资产的比例为2%,却带来了13%的税前利润。

另外银行可能在风险方面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这次事件对于银行在中东的业务模式提出了质疑,(在现有的模式下)贷款的发放基于信誉而不是项目的可行性,这是一个大问题。”HISGlobal Insight的经济学家补充道。该经济学家指出,这次事件不管是不是暂时性的,都将伤害人们对于全球经济复苏的信心,并且对本已遭到重创的金融系统构成新的威胁,另外还将加重一些人的担忧,那就是全球金融危机远未结束。

而这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将远小于欧洲。迪拜世界债务危机中首当其冲的是银行业,而尚未将分支机构触及迪拜的中资银行,有可能逃过一劫。据了解,截至目前除建设银行表示尚在调查统计外,其他几家大型上市银行均表示未持有迪拜债务。

在迪拜经商的中国商人似乎也不那么恐慌。有很少一部分温商抛售了当地房产,温州人胡宾则暂缓了开发“上海岛”项目。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是有很多浙江企业愿意去迪拜,贸易并没有太大波动”,在迪拜投资的温州商人王伟胜说。

真正面对“新危机”的则是迪拜地方政府。不管该政府要求迪拜世界性迟偿债是否是为了以更低成本获得阿联酋央行的资金,但其在开斋节前夕公布这一消息,以及同时宣布计划为水电业务发债筹资的做法,就已说明迪拜政府并没有对当今全球金融市场的紧密联动性形成充分认识,更没有意识到债务推迟偿还可能对自身形象造成的损害。

因此,迪拜政府也许是本次债务危机的最大受害者,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该政府在国际地位和声誉上的损失,都将对其自身产生消极的影响。

危机再敲风险管理警钟

迪拜债务违约风险重创全球股市,并引发各个市场的一连串连锁反应,其是否会使全球经济陷入新一轮危机?多位中国经济学家在不同场合明确表示,“迪拜危机”不会引发金融危机。

事实上,如果我们将视角从本次危机本身延展开来,就会发现,迪拜世界推迟偿债这一事件本身,仍驻足于原有金融危机负效应的逻辑链条之上,尽管其必然将对全球走出危机的进程造成拖累。

首先,迪拜世界业务所涉及的四大领域及各领域下的诸多细分行业市场均在金融危机中遭受了全球性打击。而且与其他邻邦相比,迪拜无法依靠石油资源在复苏阶段快速积累资金,来偿还其为支撑自身近年来的爆炸式增长而借入的大规模国际资金。

其次,迪拜世界乃至迪拜政府的财务“伤口”并非最近才暴露出来。早在今年2月下旬,阿联酋中央银行就曾通过购买迪拜地方政府出售的200亿美元债券中的50%,帮助后者增强偿债能力。今年秋季,该行再度向迪拜政府出借50亿美元。巨额的资金支持的确延缓了“发病”的时间,但迪拜政府最终陷入债务危机,与那些在本国政府大力救助下仍陷入困境的企业相比,并无本质上的区别。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迪拜债务危机仍然是原有危机负效应传导链条的一部分,其负面影响实际上是2008年金融海啸的一个大的“余波”。而且目前看来,这一新冲击波的破坏性也很难超越人们的想象力。

但在世界经济企稳复苏、全球投资和商业信心普遍回暖之际,这一危机的爆发再次发出警示:危机应对不容懈怠,风险管理始终是全球经济决策的重中之重。与触发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案一样,可以说,迪拜危机的爆发也是风险管控不足的又一例证。

迪拜近年来选择了高度倚重高端地产和金融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战略,以实现经济突进,但是超速的发展蕴含风险。随着全球经济大势不利的局面持续,资金偏好的转移,迪拜的各类高端项目未能吸引足够的租客或者买家,其账面价值也因此不断缩水。这导致了融资或再融资日益艰难,“烂尾”项目涌现、盈利模式搁浅,企业和政府最终难以为继。

迪拜危机并非孤立的样本,各国为应对危机而逐渐造就的利率极低、资金丰沛的金融环境也正产生新问题,特别是依赖低成本美元资金的套期投机,一旦风险监管缺失或再度放松,可能给经济带来新的风险。

具体而言,迪拜危机直接影响了不少欧洲的金融机构,美国同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这些在金融危机中受到明显冲击的银行类机构在修复“堤坝”的同时为何再次“失察”,值得业界深思,应引起发达国家监管当局的高度警醒。

有学者还指出,迪拜危机也给新兴经济体敲响了警钟:地产泡沫破灭牵连甚广,如果出现市场异动,或者类似信用风险危机再次爆发,新兴市场整体或将受到冲击。

当前,全球的危机应对行动还处在“进行时”。如何防范经济“二次探底”,推动、巩固全球经济的复苏势头,是重要而严峻的全球性课题。

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所言:世界经济正在企稳好转,但依然高度脆弱。因此各经济体当局仍需重视风险,加强监管,而金融领域的风险管理尤其重要。

樊纲:迪拜问题是因为没有实体产业

“有人曾经跟我们比较,就建筑工地的塔吊,迪拜的塔吊多还是上海的塔吊多。有人说迪拜塔吊多,迪拜多么了不起,我说道拜塔吊多就是问题了。”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11月28日在北京举行的2009年中国IT财富年会上表示,迪拜的发展之所以遇到问题,主要是其“没有内容”。

樊纲说:“为什么?上海是有内容的,上海有1700万人口,有那么多企业,有长江三角洲的腹地,有那么多产业、实业、内容在那里。而迪拜呢?你想不到有什么内容,又没有什么产业、也没有什么人口,就是招揽世界各国的游客,那是流动性的一个内容,不是很扎实的内容,而且不是很厚重的内容。所以那些楼建好之后是黑在那里,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樊纲强调:“特别是做服务业的,一定要在发展的时候想内容的问题。”

李稻葵:不要因危机而否定迪拜模式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11月29在北京提出,迪拜是成功的发展模式。

他说,1965年迪拜发现石油,但迪拜的国王非常清楚,光靠资源难以维系,于是开始考虑如何用短期货币资源的收入来让经济转型。通过努力,包括建豪华的酒店、办公设施、基础设施。到今天这个地方已经成为连接亚洲和非洲最重要的核心、大量跨国公司的聚集地。

他认为,尽管短期内融资出现了问题,但不要否定迪拜发展模式。相反,他呼吁我们一些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政府要研究这种模式,如何在自然资源没有枯竭之前把自己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