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思想政治教育讲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文关怀理念
人文关怀理念关心大学生的身心需求、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尊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强调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文关怀理念,可以有效改善师生关系,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手段和教育内容。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内化,进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首先,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中达成共识。高校要充分重视人文关怀理念,并在此基础上依据学校实际制定合理的年度工作计划、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教育培养计划等。其次,要加强人文关怀理念的宣传。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播放有关人文关怀的理论知识和真人实事。或在校报、院系杂志等校园刊物上刊登有关人文关怀理念的事例。也可以利用校内网站、论坛、贴吧等网络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同时还可以举办有关人文关怀理念的辩论赛、演讲赛、讲座等,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进而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其中,共同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让大学生受到人文关怀理念的熏陶和感染,从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人文素质
高校应通过培训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人文素质。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人文关怀理念下必须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文素质。高校应当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人文培训作为重要工作任务,促进教师职业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提高。具体而言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以为指导,丰富教师的人文理论知识,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平和思想水平,活跃教师思维。依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就是转变教育理念,增强教师的人文意识,促使教师及时革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教师人物素质的提高,不仅要从高校着手,更应当从自身做起,加强自我教育,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和主体意识,通过自主学习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并将外部培训知识不断内化,增强高校外部培训的效果。
三.强化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高校党委应当结合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以党的思想为指导,定期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大学生党员培训工作、优秀团员入党培训工作。鼓励指导大学生党支部积极开展爱国主义宣传讲座,并定期评选优秀团员及团支部。其次,要加强社团活动和学生会建设,社团活动和学生会,具有较强的自发性和开放性,人员来源广泛,有效打破了院系和班级单位的结构形式,具有更加广泛的学生基础。这就要求高校应制定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日常执行计划。辅导员要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帮助学生学习了解人文关怀理念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增强大学生活动的计划性和目的性,以确保每项活动的开展都可以促进大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社团组织和学生会则要在组织活动时,充分考虑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多举办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人文讲座、榜样示范、宣传活动、辩论赛、社会公益活动等,让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增强其感染力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薇.略论人文关怀视野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
【2】陈士宏,王雅文.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的几点思考 [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
【3】孙国胜,刘时新,刘运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叠加效应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
关键词: 网络 职校 思想政治教育
职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网络影响比较深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只有加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及针对性,才能更好地指导职校学生形成多元化及功利化思想。随着网络不断发展,更多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新特点在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网络发展不仅为职校政治教育带来发展机遇,还促进职业学校发展,对职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挑战。因此,需要不断探索及创新职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方法,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促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得到改进,从而有效提升职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一、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引导与教育
网络作为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种客观资源,其发展是必然的,严重影响我国职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我们应正视网络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传播速度不断加快,直接影响社会各个领域。其中,互联网迅猛发展的趋势与文化、政治观念和意识形态发生了激烈碰撞。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将网络技术应用于职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优势资源,正确面对挑战,以便较好地实现职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有效提升职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二、创建新的教学环境和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不能局限于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要让学生树立准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需要师生互相配合,只有学生拥有学习兴趣,才能减少对教学活动的抵触情绪,才更能显现出教学成果。小学生本身厌学情绪是比较严重的,为了使他们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积极性得到激发,首先是教学模式要创新,在职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严格依照新课改的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自身则发挥引导作用,使教学环境变得轻松、愉悦,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锻炼,并调动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学环境要以实践为主,即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教材与课本中表述的情景予以还原,借此带动学生进行实践性学习。最后则是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融入教学,不仅能拓展教学过程,使教育更为轻松,而且能通过生活,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
三、建设具有影响力的特色校园文化,为学生创造更多锻炼机会
校园文化内容主要以学校课外文体为主,主要特征则是校园文化精神。不仅具备教学功能、导向功能,而且能增强师生之间的凝聚力。在树立良好校风、形成优良学风及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加强实践教育环节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具有影响力的职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是对职校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首要开展的工作。首先,可以通过举办辩论比赛、缤纷周末、名人讲座等丰富的校园活动,以教育为载体,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其次,职校学生拥有较强的实践性,参加各种专业技能比赛,使学生专业实践素质得到提高;通过开展演讲与辩论比赛,学生的表达和思辨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开展知识讲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通过开展实践性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让校园文化的建设变得更有特色,以此为职校学生提供更多锻炼机会,促使思想意识形成。
四、加强队伍建设,增强凝聚力
(一)转变教育观念,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努力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对网络特点及发展规律有更深入的了解与掌握,并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网络,与学生建立全新的师生关系,积极应对挑战,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二)提高网络技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建设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首要就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选聘工作,除了熟练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点与规律外,还要对现代网络知识了如指掌,并能通过网络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五、结语
职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面对网络带来的各种机遇及挑战时,要正确认识与引导,改变传统观念,并与时俱进,从而较好地将网络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只有克服其带来的不利影响,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使校园网的建设更完善,利用网络传播方面的优势,并灵活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无形中使学生的爱国与爱校热情得到激发,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更好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杰.网络环境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China Market,2008(40):158-159.
[关键词]传统家风家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068-02
一、引言
2015年2月17日,在春节团拜会上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家风家训,其指导着一代又一代人勤勉、诚信、友爱、奋斗,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瑰宝。在当前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更要大力倡导中国传统家风家训的教育,其不仅是文化的结晶,更是传统美德的结晶,也是警世育人的基础。加强传统家风家训教育在当前具有弘扬传统文化美德、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提升个人修养等诸多方面的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提升大学生的人格修养,使其养成完善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加强对中国传统家风家训的应用尤为重要。因此,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全面强化中国传统家风家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二、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概述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诸多优秀的历史文化,而家风家训以期多样化和丰富化的形式在历史文化中享有重要的位置。良好的家风家训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良好的家风家训需要大家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如果每个家庭都能传承优良的家风家训,如果每个家庭成员都能拥有良好的家风意识,令人心寒的社会道德滑坡就一定能得到有力遏制。一个家庭的家风是积极向善的,一个家的所有家庭成员的品德是纯洁的、高尚的,那么一个社会就是和谐的。
从内容方面而言,中国传统的家风家训目前还没有准确的范围界定,其涉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比如的《曾氏家训》有曰:“男儿当以懦弱无能为耻。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其中就有对个人修身的要求等。传统家风家训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载体。因此,必须要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入贯彻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教育。
三、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教育的主要地位和作用
(一)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教育的地位
1.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是中华文化的结晶。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国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中国传统家风家训逐渐兴起并取得了重要的发展,成为当前整个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任何一个优秀的家庭都十分讲究家风家训,其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根据家族的发展,出于对人性的思考形成了涉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各个方面的一系列传统家风家训的格言,因此成为中华文化的结晶。
2.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是传统美德的结晶。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传统美德一直被奉为为人做事的重要标准和基础,是对一个人整体素质进行衡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当前,中国传统家风家训随着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不断前进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中国的传统美德中,家风家训对其具有总结和发展性,可以认为,中国的传统家风家训是对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是传统美德的结晶。
3.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是警世育人的基础。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十分重视对人的思想道德的教育,因此出现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警世格言,对人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这些优秀的教育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中国的传统家风家训。在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各方面的警世育人教育,这就需要充分发挥中国传统家风家训的作用。因此,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是警世育人的重要基础。
(二)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教育的作用
在当前,加强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就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教育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弘扬传统文化美德。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是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结晶,对其进行宣传和教育有助于全面提升和弘扬传统文化美德,促进当代大学生在传统文化美德方面的学习,使其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进而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同时又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美德在当代社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巩固。
2.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十分关键的地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为人处世能力,必须要全面加强中国传统家风家训的教育,以对其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和思想政治教育。
3.提升个人修养。在传统家风家训中,其对个人修养具有较高的要求,而修身几乎占据了传统家风家训的大部分,因此在当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对传统家风家训的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个人修养,使其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个人境界的升华,使其能够充分提升个人的修养和思想政治觉悟,进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四、利用中国传统家风家训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开设传统家风家训相关的课程及讲座
传统家风家训在发展的过程中一般都是从具体的家庭出发,虽然有很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但其所占的比例并不大。当前,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开设关于传统家风家训的课程和讲座。一方面,要对高校教师进行关于传统家风家训和思想政治方面的培训与教育,并根据学校的教学规划和目标,开设相应的家风家训的课程,使得高校教师能够在课程上充分将家风家训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完美的结合,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要邀请一些专家和学者进行传统家风家训的讲座,对具体的事例和经验进行讲解,并充分迎合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思想,进一步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相关课程和讲座是提升传统家风家训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重要基础,必须要给予其充分的重视。
(二)提高广大师生对传统家风家训的重视度
传统家风家训对人的教育首先体现在思想层面,再由人的思想对其具体的行为进行指导。因此,在传统家风家训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全面提升对其的重视程度,将其视为一项重要的学习标准和行为准则。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很多理论和格言等都来自于传统家风家训,因此可见传统家风家训的重要性。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全面提升广大师生对传统家风家训的重视程度,使其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主动学习和吸收传统家风家训的相关知识,并将其成功运用到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同时,要特别提高教师对传统家风家训的重视度,这样一来,其就能够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言传身教,使得学生随时能够感受到传统家风家训的重要性。
(三)举办关于家风家训的实践活动
传统家风家训重在实践,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举办关于家风家训的实践活动,使得学生能够深切感受到中国传统家风家训的精华,使其认识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家风家训所产生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学校要定期组织专门的活动,使得学生以各种节目的形式展现其所理解的家风家训,提升其对家风家训的整体印象。另一方面,要组织学生深入具体的家庭中,学习其家风家训,提升其自身的个人修养。只有在实践中进行家风家训的教育,才能切实加强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五、总结
加强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能够充分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实现对世人的引导和教育。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要全面强化中国传统家风家训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要从开设家风家训相关的课程及讲座、提高广大师生对传统家风家训的重视度、举办关于家风家训的实践活动等方面出发,全面强化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实现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言午,雨晓荷.家风家训[J].晚霞,2014(12).
[2] 李超.家风家训伴成长[J].宁波通讯,2015(8).
[3] 张洁.湖州市“家风家训”建设的实践与启示[J].江南论坛,2016(1).
【关键词】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和领域对于人才的政治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加强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水平已经刻不容缓。与全日制普通高中相比,中职学校在课程教学体系设置、教学内容选择、学生群体的特点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区别。因此,提高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水平,决不能完全照搬普通高中的经验和做法,而是应当充分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模式。
一、新形势下提高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水平的重要意义
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发展,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工作面临着全新的发展形势。面对全新形势,提高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水平主要有下列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符合素质教育改革的本质要求。目前,中职学校正处于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阶段。素质教育本质上属于能力教育,强调对学生独立人格、健康心理和良好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政治素质是重要的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学生的能力培养才会具备更加明确的方向,也更加有助于学生“三观”的形成和培养。因此,为了有效提高素质教育改革水平,中职学校必须要从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入手。
(二)有助于专业教育水平的提高。对于中职学校来说,通过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水平,还将极大地有助于职业教育水平的提高。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性质来看,它是做好其他一切专业教育的基础,也是其他教育能够取得切实成效的政治保证。因此说,新形势下加强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会极大地带动和促进专业教育水平的提高。
(三)有助于解决中职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当前,中职学校的学生面临许多实际的问题,包括就业压力持续增加、学习兴趣不高、理想信念不坚定、职业发展目标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将极大地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学习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获得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高超的职业技能,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正确看待就业压力,最终实现提升人格素质和完善人格品质的目标,成为社会需要的专业型优秀技能人才。
二、现阶段中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认为,现阶段国内中职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部分学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当前,有一部分中职学校存在着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严重不足的问题。很多学校对于职业教育的师资选拔、课程设置、实训、校企合作等方面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对于思想政治课等基础教学课程的重视程度则有所不足。部分学校为了确保职业教育课程的学时和教学效果,甚至会不惜牺牲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时间。由于对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了很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长期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模式单一。现阶段很多中职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还集中存在着教学模式单一化的问题。绝大部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课堂教学模式为主,教师多采取单向度和灌输式的教学法,将教学内容和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机械地记忆和背诵完成学习过程。除此以外,别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应用频率则相对较低。除了课堂教学模式以外,讲座、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单一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育总体水平的提高。这种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最大弊端在于与当代中职学校学生的理解认知习惯不符合。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互联网等媒体获取知识和信息,也更加乐于运用互动式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方式。但是,由于很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单一化,无法满足和契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势必会影响到教学效果。
(三)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效果测评机制缺失。当前,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效果测评机制缺失也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大部分学校都将思想政治课考试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主要方式,进而忽略了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三观”等方面的作用。这样一来就无法准确评价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效果,也无法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准确参考。
三、提高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水平的对策及建议
笔者认为,为了有效解决现阶段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应当采取如下对策:
(一)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中职学校要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将其视为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合理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形成职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并重的发展格局。
(二)丰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模式。中职学校要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进多媒体教学技术,有效实现师生交流互动,构建平等的双向度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模式以外,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社团、讲座、社会实践等教育形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覆盖”。
(三)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机制。除了要将思想政治课程考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总体效果的评价方式以外,还要采取更加全面而有效地测评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心理健康状况、学习成绩提升等结合起来,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考核机制,全面反映思想政治教育总体效果,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准确参考。
【参考文献】
[1]赵定武.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J].资治文摘,2010(6).
【论文摘要】逆反心理的出现有着很大的负效应。从大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类型的原因分析发现,大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是由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学校、家庭和等客观因素所致的。解决大学生逆反心理,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接受率。应从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心理素质入手,灵活运用教育机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性,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消除或规避逆反心理的不良影响,以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按照学术界现有的概念表述和概括来看,逆反心理属于情感范畴,又叫反常情绪。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之间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即带有较强烈的抵触情绪。”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标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进行教育、引导,或对受教育者偏离目标的思想、行为进行抑制、纠正时,受教育者产生排斥、抵触、厌恶等情绪的心理现象。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常见类型
(一)超限逆反心理
超限逆反心理是指刺激的强度过大、过于集中而导致客体产生抵触、排斥的心理。生物学与心的研究表明。对于任何刺激,包括给机体带来巨大满足的刺激,机体的接受都是有限度的。当刺激超过一个最适当的水平之后。刺激对机体的意义就会从带来满足转向造成伤害,此机体就会逃避这种刺激。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如此。内容一旦超过某个限度,也必然引起大学生的逆反情绪。特别是对于好奇心旺盛的大学生们来讲,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等反复呈现,不但不能满足内心的需要,反而在客观上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如在思想政治教育讲座中常出现的“溜号”现象。有时不是因为讲座不精彩,而是讲座的时间超出某些学生的心理承受极限,使得学生在讲座持续1个多小时开始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交头接耳;2小时后出现了三三两两的退场者,会场秩序较混乱;3小时后已有接近一半的学生离开了会场。总体来看这样的讲座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在讲座中出现了明显的“超限逆反”现象。
(二)信度逆反心理
信度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产生的对信息源信度的怀疑、否定的一种逆反心态。一种情况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所传递的内容无可非议,而本人的人格却不端正;另一种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格无可非议,而传递的内容却是虚假的或含虚假的成分。如此等等,都会造成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本人或所传播的内容产生怀疑,继而引发逆反心理。如大学生逃课、迟到、考试作弊等。随着大学年级的递增。这类违规现象也随之递增。虽然校纪、校规明确了此类行为的处分规定,但是很多时候并没有按规定执行,致使校方的信度丧失,使学生产生信度逆反心理。
(三)自主逆反心理
自主逆反心理是指客体因感到自己的自尊心受到威胁,为了维护其自尊心所产生的逆反心理。自主理论认为,人都存在着一种趋向自己做主的现象。当对方施加压力,使人感到自主地位受到触动时,就可能诱发逆反心理,从而拒绝别人的意见。比如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有些教育者常以不容置疑的口气,简单粗暴地要求学生绝对服从,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肆意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甚至不顾场合,在众目睽睽之下强迫学生做伤自尊的事这就很容易使大学生产生自主逆反心理。
(四)禁止逆反心理
禁止逆反心理主要是由于这种禁止不仅引起人的注意,而且诱致人的注j馥力集中到“禁止”上。思政工作中的禁止逆反心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育中忽视了青年学生所处青春期的好奇心理所致,最直接地表现在“越是不准干的事,越是偏要做”。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没有充分的教育疏导,而只是简单地禁止做某种事情,就会激起大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引发“探究反射”,形成与禁止相悖的意向和行为。如目前的情况是大学生校外同居现象日益增加,这种现象在当前的和舆论范畴中是不被提倡的,在高校里更是用严格的校规校纪加以禁止。不过只要思政工作者引导适当,加强对大学生的爱情观、性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这一现象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另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还表现出情境逆反和评定逆反等心理现象。情境逆反心理,是指因时机和场合不恰当而引起客体的逆反心理。情境逆反心理说明即使是对于应该接受的引导信息’由于引导时机和场合的不适宜,对象也会“紧闭心扉”予以抵制。评定逆反心理是由于思政工作者对思政对象不恰当的评价而引起的,过分地表扬与批评都会使思政对象产生抗拒和抵触的情绪。有许多老师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过分表扬中意的学生,这样往往使班内其他同学产生一种不公平、不服气的感觉;同时又自觉不自觉地过分批评那些不中意的学生,这样不仅被批评者不服气,甚至久而久之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敌对情绪,而且班内的其他同学会打抱不平。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常见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与大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关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体能和智能迅速发展,身体各种机能趋于健全,大脑发育成熟,思维和分析的能力越来越强,思维方式由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发散思维和抽象思维等方向发展,这为逆向心理的形成提供了生理基础。同时,大学生进入高校以后,其个性意识、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日趋强烈,需要多样化,情绪不稳定,自尊心和好奇心强,其心理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未完全成熟的过渡时期,在认知的过程中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和实际锻炼等方面还很缺乏,看问题易主观武断,极易产生认知偏差,有时为了满足自我表现和引人注意的需要,行为上有较强的反控性,在情绪和行为调控能力上易动荡多变和缺乏克制力。
(二)由学校、家庭和等客观因素所致
1.学校因素。如学校思想内容陈旧,不能鹪决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难以引起他们思想上的共鸣;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单调、呆板、缺乏灵活性,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的素质不高,不能够凭借自己的学识、人格魅力征服、说教学生,使学生产生认同感。
2.家庭因素。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根本,它是人生中最先接受教化的地方。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培养出孩子不同的品质和个性。一些家庭中不良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三是社会因素。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种种矛盾冲突和各种社会不良风气极易导致大学生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认识定位不清晰,努力和奋斗的方向不明确,生活动力不足,这使得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心理。
三、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应对措施
(一)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良好的人格形象
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会产生信度逆反心理主要是由于对教育者的人格产生怀疑,对教育者的说教就会产生反感,并进而质疑教育内容的真实性和可行性。所以。教育者要身体力行、言行一致、为人表率,成为学生所敬重的人,这样才能得到学生心理上的认同,有效抑制逆反心理的产生。此外,教育者还要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了解并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学、心、、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且要善于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实践中经验教训,在实践中长见l识、增才干。
(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上,既要与教育对象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相符,又要反映教育对象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内容须真实可靠,避免“假、大、空”,要体现时代性,富有科学性和针对性,要贴近学生关心的重点、热点问题,着重消除大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在方法上,要从灌输式向启发式、从说教式向引导式、从单一式向复合式、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魔分利用一切社会资源其是网络、多媒体和现代传媒等手段,改变以往静态化、程式化的思想教育工作方式,努力构建—个更加自由、平等、开放的交流沟通平台。
(三)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心理素质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增强他们的政治信念,坚定他们的政治方向,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此外,还要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高校可以通过开设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通过心理咨询室、心理协会等载体,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引导和人格塑造,使他们具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和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学生自我调节的能力。大学思想政治素质好了,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能力强了,就能从根本上消除逆反心理的产生。
(四)灵活运用教育机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性
教育者要经常从受教育者的行动情绪反应来了解其心态与变化,要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等实际情况,以及不同的时间、条件和情境。因人、因时、因地地运用说服、榜样、道德评价等方法进行正面引导。教育者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充分尊重、信任、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尤其对犯有错误的学生更应尊重;理解是开启心灵之门的钥匙;关心学生是要针对学生的合理需要,通过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来激发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教育者要有真挚的感情投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制“逆”,从而减少和削弱消极的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