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保障的性质

医疗保障的性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保障的性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疗保障的性质

医疗保障的性质范文第1篇

一、预防性医疗服务的提出背景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目前我国总人口数为13.39亿人,其中14岁及以下人口占16.60%;15-59岁人口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说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口的身体素质和免疫力普遍弱于其他年龄段人口,患病可能性增大;再加上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上升,随之而来的医疗服务需求将增多。因此医疗保障系统面临着不小的经济压力,给制度的有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相伴的是疾病谱的变化[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水平的飞速发展,感染性疾病和急性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慢性疾病却开始蔓延到不同群体身边,成为最主要的死因。慢性疾病以及与人们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已经成为疾病谱的主客。2010年排在我国居民疾病死亡率前四位的分别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其中城镇居民因这四类疾病致死人数占城镇疾病死亡人口总数的80.5%,农村地区高达80.2%。慢性病患者的患病周期长,治疗费用高且疗效不明显,导致医疗费开支大大增加。

与急性传染病和感染病不同,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人们改变自己的不良生活方式。膳食营养、体力活动与相关慢性病密切相关。第四次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指出,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不合理,高盐、高能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导致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患病率提升,与第三次调查相比分别提高了31%、1.2%和16.2%。抽烟、饮酒以及紊乱的生活作息,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居民人数日益增多;同时网络、电视的普及使得人们减少了外出运动的时间。运动时间减少、运动量下降,身体锻炼的机会也随之减少,身体里的多余物质和毒素难以排除,又进一步累积了慢性疾病的发生条件。

二、预防性医疗服务的作用

预防性医疗服务被广泛讨论的一个作用就是减少医疗保障支出费用。比起病重后再治疗的费用,进行早期诊断治疗的预防医疗服务显然更便宜。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原发性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治研究》中,专家们的开展卫生经济学评论指出:每投入1元钱进行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可节约心脑血管治疗费0.59元。美国学者通过对 20项现有预防服务进行成本预估和节省金额预估,包括戒烟筛查,酗酒筛选,每天服用阿司匹林的数量。研究进一步证明若使这些服务从2006年的现有水平增加90%,将节约美国个人医疗保健支出的0.2%,总计节约资金37亿美元。更重要的是美国的临床预防服务的使用可以防止每年两百多万生命年的损失[3]。

从经济成本层面探讨预防性医疗服务的作用过于狭隘。预防医疗服务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也改善了个人的健康,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慢性疾病的累积周期长且特征不明显,即使有征兆也很容易让人忽略。预防性医疗服务能在慢性病初期对身体的各项数据进行比对,对重大疾病进行早期诊断,提醒调整自己的身体状况。人们的休闲、放松和娱乐活动都有赖于健康的体魄,有健康才能更好地享受现代文明的先进成果。

从制度设计层面而言,预防性医疗服务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以及疾病模式变化的必然选择,关系到医疗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社会性医疗保险能够正常运行的原因之一就是依赖于风险共担原则,即少数人患重大疾病的风险由大多数人承担人。从缴费金额而言,疾病群体与健康群体缴纳同样的费用,前者享受的医疗卫生服务却更多,这种状况对健康群体而言实际上是不公平的。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目标是建立公平、普惠的国民健康保险制度,强调的是人人都能公平的享受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向国民健康保险制度转变的重要内容,预防医疗服务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一部分,它的建立和推广客观上加快了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转变。随着公民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以治疗服务为主的医疗保障制度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人们清楚地认识预防性医疗服务的重要性。

三、预防性医疗服务的发展经验

加快居民健康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含有大量的数字和信息,包括个人病史、家族病史、体检和生活习性等方面,仅靠人工手段统计不现实,必须通过计算机对档案的格式、内容进行相对统一的处理。除此之外,还应该实现数据共享,这样个人的健康档案就能跟随人员流动,确保居民到外地就医也能够享受到预防性医疗服务。医院方面,门诊和各科室都可以衔接到居民健康档案,可以根据现有信息确定治疗方案,节约了医患双方的时间,免去了不必要的调查费用。

注重全科医生的培养。一直以来公立综合医院对预防性医疗存在认知上的误区,认为其主要工作就是门诊体检,疾病筛查等,因此只顾添加检测设备,忽视了人才的投入和培养。其实预防性医疗服务的另一个工作就是对重大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美国开展预防性医疗服务已有二十多年的经验,其中一条就是注重全科医生的培养。全科医生主要负责对健康时期、疾病早期人群的照顾,并根据对方的病史提供持续性、个性化的医疗服务。不管是公立医院还是社区服务站点,都需要全科医生的指导和照顾。

充分发挥社区医疗服务站的作用。社区医疗服务站点由于资金和人员的限制,医疗服务水平不高,医疗设备的利用率很低。社区可以聘请已退休医生提供门诊服务。老医生拥有丰富的行医经验,在对疾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方面有权威性,也比较能让人信任。同时社区医疗服务站点还可以与公立医院合作,设置公益门诊,既方便了社区居民就医,也为医院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对于一些需要社区照顾的患者而言,定期有优秀医生坐诊,也恢复了其康复的信心,提高了社区医疗服务站的康复率和利用率。社区医疗服务站点的设置也应该做到科学合理,保证居民的就医便利性。

重视商业健康保险的参与和发展。德国商业健康保险将保险的服务范围拓展到预防性保障,其创新的医疗服务创意值得我们借鉴[4]。公共医疗提供的毕竟只是一般性的服务,商业健康保险的参与可以满足居民对更高水平医疗、更精准检查结果的要求。预防性医疗服务作为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针对市场的需求进行商业化运作至关重要。传统健康保险公司将产品开发、销售、核保、理赔作为业务主体,已经不能满足受保人以及市场的需求;新型的健康保险公司进一步拓展其产业链,深入到疾病预防与控制领域,由传统的被动性理赔处理转为主动性防范,并对疾病进行早期预防与干预。

除此之外,预防性医疗服务还应该重视预防保健知识的宣传,更新居民的健康知识,督促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作息。寻找一个能够通过防治减少疾病发生的卫生服务途径,并把支付待遇控制在成本之内是社会保障部门关注的重点。预防医疗服务的提供有效达到了上述两条的要求,未来在医疗保障服务中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经济潜力。

【参考文献】

[1] 符壮才.发展健康管理服务的思考[J]. 中国卫生资源,2010,第13卷,第5期:209-210.

[2] 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理念、目标与行动方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94.

[3] Michael V. Maciosek,Ashley B. Coffield,Thomas J. Flottemesch, Nichol M. Edwards and Leif I. Solberg.Greater Use Of PreventiveServices In U.S. Health Care Could Save Lives At Little Or No Cost[J]. Health Affairs,2010(9), 1656-1660.

[4] 邵晓军. 德国健康保险与预防性医疗服务[J].中国卫生产业,2006(2),80-81.

第一作者:彭慕君(1987-),女,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 湖南师范大学二里半新公寓109彭慕君 研究方向: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理论

医疗保障的性质范文第2篇

一、三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衔接的可行性分析

目前从三大医疗保险的发展现状来看,贵阳市三大医疗保险虽然在管理机制、参保率、保障水平等方面虽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差距不是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实现三大医疗保险衔接提供了可行性。

(一)政策可行性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整合三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势在必行。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关于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工作的意见》以及《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发〔2012〕36号),要求整合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强调三大医保制度的有效衔接。2016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就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提出了“六统一”的要求。贵阳市随后也制定了《贵阳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方案(试行)》,“明确将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实现三大医保制度之间的相互衔接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政策基础。

(二)经济可行性

近年来,随着贵阳市总体经济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总体收入也不断增长,“十二五期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6597元、5976元提升到27266元、11972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78:1缩小到2.28:1。”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虽然目前贵阳市城乡居民的收入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农村居民的收入实际增长率明显高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实际增长率,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逐渐缩小。此外,贵阳市大力支持返乡农民工就业,促使城镇中的无业居民与农村居民就近就业,打工收入不断增长,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使民生得到不断改善。因此,三大医疗保险制度保障的对象之间在经济承受能力方面的差距不大,这为三大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提供了一定经济基础。

(三)社会条件可行性

随着贵阳市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城乡一体化格局也不断形成,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许多参保人员的身份在城镇居民、城镇职工和农村居民中变换,例如,户口为农村户口的在校大学生,在户籍所在地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在学校又参加大学生医疗保险,这种身份的变化导致重复参保率的现象日益严重。“据人社部透露,我国需切实加快医疗保险城乡统筹的步伐。据推算,我国重复参保的比例约占城乡居民参保人数的10%左右。”重复参保率增加,保障待遇的不平等,使得人们对享有同等医保待遇的呼声不断高涨,要求改善医保公平性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在这样一种社会需求中,从某种程度上加速了三大医疗保险制度衔接的必要性,也为三大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提供了社会条件。

(四)制度可行性

保障待遇设置差异不大,从住院待遇来看,虽然三大医疗保险制度在住院报销比例方面有一定的差距,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待遇明显比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待遇要高,但在待遇设置方面三者基本上具有相似性,三者都主要报销住院统筹费用,且均根据医院的不同等级设置不同的起付线和报销比例。从制度设计的初衷来看,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人民的基本医疗需要,分散疾病风险,最终达到互助共济的目的,因此,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之间衔接在制度方面具有可行性。

(五)技术可行性

随着“十二五规划”成果的不断显现,贵阳市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在医疗保险制度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尤其是贵州在大数据发展上取得成果使得医疗保险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和医保关系转移接续方面具备了较强的技术条件,有能力为三大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打造一个网络平台和管理机制。

二、三大医疗保险制度衔接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实际上,国务院此前就曾提过‘三保合一’,早在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还发文要求由中央编办负责,在当年6月底,完成整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职责。”三年过去了,三项制度并轨仍为实现,制度衔接必然遭遇了较多的障碍性因素。

(一)制度设计性缺陷,导致政策不统一

我国基本医保制度的设计上延续了城乡分离的二元结构,使得各统筹地区在筹资水平、待遇标准、报销比例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其中三大基本医保制度衔接最大的制度障碍就是筹资机制的问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筹资水平比较接近,大概在400元左右,两者比较容易统一;而城镇职工医保的筹资水平大约在2800左右,与前面两者相差近7倍。在筹资水平较大的情况下,如果将三大保险基金统筹,待遇均等化,那么必然会影响城镇职工的保障水平,进而引发较多的社会问题。

(二)医保的分散管理,阻碍了制度的有效衔接

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管理上实行的是属地管理。在管理部门归属问题上,“城镇职工、居民医保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管理并组织实施,新农合由卫生部门管理并组织实施。”这将造成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会浪费大量的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由于管理部门不同,经办机构不同,出于各个部门利益的需要采取不同的医保运行模式,从而挤占了大量的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其次,不利于三大医保政策之间的相互协调以及医保信息的共享管理,对于不同医保对象之间身份的相互转换也非常不利。

在统筹的层次问题上,新农合的统筹层次为县级,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的统筹层次均为市级,统筹层次的不同,也严重影响到三项制度之间的衔接。目前,无论是从贵阳市三大医保制度的横向管理还是纵向管理来看都缺乏有效的转移衔接机制。从横向管理上看,贵阳市各市县级管理单位之间属于平级,不存在合作关系。从纵向管理上看,三大医疗保险归属的管理部门不同,且其管理部门之间不存在合作与领导关系。在制度设计上,三大保险的参保对象各有要求,报销比例和报销目录都不相同。因此,贵阳市没有形成医疗保险的转移衔接机制来保障三大医疗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

(三)基层医保的经办能力不足,制约了制度的有效衔接

基层医保的经办能力是保证医保制度正常运作的重要力量。三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后,医保经办机构管理人数将会剧增,参保登记、费用征缴、支付等等工作量也会大幅度的增加,管理服务的难度将会进一步加大。而现行的基层医保经办机构的工作人员较少,力量比较薄弱,而且专业人才缺乏;资金支持不足,难以吸引优秀人才。现有的经办能力远远不能适应城乡医保统筹发展的进程。

(四)相关配套措施的缺乏,拖延了制度衔接的进程

三大基本医保制度的整合并非可以单兵突进,而是需要多种改革联动进行。

一是需要医疗服务、医药体制改革的紧密配合。“我国医疗资源约80%集中于城市,占全国一半以上的农村人口只占有医疗资源的20%,农村人口平均卫生资源占有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果不改变这种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的状况,那么在三大医保统筹后,农村人口会大量转诊城市,造成城市医疗资源紧张。同时,我们也要逐步完善现行的城市医疗服务,“通过公立医院的改革来切断医药之间的利益链条,实现管办分离、医药分离并确保其公益性,同时扶持社会或民营医疗机构发展,使之在相互竞争中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二是需要可持续性的财政支持。现行的三大医保制度在医保基金的收支平衡方面实行单独核算,各自实现自身的收支平衡,而实行制度衔接后,意味着新农合和城镇居民的筹资标准将会提高,城镇职工的筹资水平。现行的医疗保险筹资机制下,“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缴费中,70%―80%由财政补贴,20%左右由个人承担。”筹资水平的提升也意味着财政配套比例的增加,必然要求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

(五)立法滞后,缺乏制度衔接缺乏保障

国务院的《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使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架构从“3+1”变为“2+1”,朝着三保合一的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但是国家对于三保合一尚未颁布相关的法律,各地方政府也未出台相关的政策,没有法律的保障,三保合一的过程将会困难重重。

医疗保障的性质范文第3篇

关键词:血管扩张药物;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对比分析

Application of Vasodilator Drugs in th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ZHI Hong-jun

(Haixi Mangya Commission People's Hospital,Haixi 816499,Qinghai,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vasodilator drugs in th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MethodsIn our hospital in 60 patients with acute pancreatitis, for example, randomization,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creasedvasodilator therapy. ResultsAbdominal distension and pai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disappeared, the recovery time of serum amylase, healing time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Vasodilator drugs; Acute pancreatitis; Conservative treatment;Comparative analysis

在临床上,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病情特点为起病急和发展快,死亡率较高。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应用广泛,然而其并发症发生率较大,对患者预后具有较大的影响[1]。我院对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分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血管扩张药物治疗,疗效显著。详细临床报道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0年7月~2013年7月份收治的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例,包括34例男性患者以及26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为23~73岁,平均年龄为(44.3±4.4)岁。所有患者经过诊断,均与2003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制定的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相符。随机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包括年龄、性别等,均无明显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临床上主要实施常规治疗,包括禁食进水、抗生素治疗、胰腺分泌抑制治疗、补液、胃肠减压等。

1.2.2实验组治疗方法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血管扩张药物治疗,药物选择马来酸桂哌齐特,剂量为2 mL,将其与250 mL且浓度为5%的葡萄糖混合,静脉注射,1次/d,以连续治疗7~10 d为1个疗程。

1.3临床疗效评估 ①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消失,尿淀粉酶以及血淀粉酶指标恢复正常,B超和CT复查无异常。②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显著改善,尿淀粉酶以及血淀粉酶指标有所改善,B超和CT复查显示改善。③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没有变化,血淀粉酶以及尿淀粉酶指标无变化,B超和CT复查显示无变化;或者患者病情加重。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对此次研究数据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统计学意义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小,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实验组患者的腹胀消失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以及治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急性胰腺炎的致病机制主要是胰腺胰酶出现自身消化作用,导致胰腺和周围组织出现严重,引发一系列症状,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临床上需要加强诊治力度。马来酸桂哌齐特作为一种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属于新型的哌嗪类药物,其能够有效抑制钙离子侵入血管平滑肌细胞,从而保持血管平滑肌的松弛度,对周围血管进行扩张,改善血管痉挛的症状,从而改善血管血流,减少血小板的聚集以及氧自由基的数量,改善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强化细胞的变形作用以及韧性,减小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强化组织的再灌注能力以及抗缺氧能力。同时还能够对中性粒细胞的黏附作用进行抑制,改善组织炎症。彭威[2]对5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上增加血管扩张药物马来酸桂哌齐特的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的临床症状消失和体征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此次研究显示,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消失和体征恢复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明显,这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符。

可见,采用血管扩张药物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保守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医疗保障的性质范文第4篇

为了使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根据市领导指示,现就患“非典”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医疗费用报销结算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参保人员患“非典”医疗费用符合医疗保险规定的,由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对于参保人员支付医疗费用有困难的,由社会医疗救助资金予以救助。

二、参保人员患“非典”住院治疗,可直接住院就治,个人不用交纳住院预交金。

三、各定点医疗机构对患“非典”参保人员住院医疗费用,按规定上报区、县医保中心,经审核后,属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大额医疗互助资金支付的部分,由区、县医保中心按规定向定点医疗机构支付;属参保人员个人自付、自费部分的费用,由区、县医保中心将参保人员的身份证号或《医疗保险手册》号传真或电话通知市医保中心,直接办理社会救助手续,然后由市社保中心将费用拨付给区、县社保中心,并由其支付给有关定点医疗机构。

四、对患“非典”参保人员个人已支付自付、自费医疗费用,已经办理出院,个人负担有困难,按社会医疗救助的有关规定申请救助。

五、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患“非典”医疗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或失业人员本人到区、县医保中心申报结算,区、县劳动保障局负责对其身份进行核定,由失业保险基金中给予全额补助。属于定点医疗机构申报的,区、县社保中心将费用支付给定点医疗机构;属于失业人员申报的,由其到户口所在地的街道(镇)劳动保障所直接领取。

医疗保障的性质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会公平 城乡医疗保障 政府主导

我国城乡医疗保障体系概述

我国现行医疗保障制度是“3+1”的结构,“3”即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是指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的是城镇居民中就业者,由职工个人和企业缴费,城镇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也可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保费由个人全部承担;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的是城镇居民中的未就业者,个人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由个人缴费,各级政府给予补助;“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是指通过政府拨款和社会捐助等多渠道筹资建立基金,对患重大疾病的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农民家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人员以及其他特殊困难群众给予医疗费用补助的救助制度。

公平理论对城乡医疗保障公平性的启示

(一)平均主义学派公平理论启示

平均主义的最早的描述来自于孔子的《论语・季氏》:“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顿” 。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上古社会人人平等的部族生活的眷恋和“乌托邦式”的向往。

如果借鉴平均主义公平理论,医疗卫生公平强调的则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相同的机会获得医疗卫生服务,而不是强调享有的医疗卫生保障在经济数量上一定要相等。经济数量相等与机会平等不是一个能够轻易混淆的界定词,在任何时代背景下,绝对的均衡或者平均是不可能实现的。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由于资源与生俱来的稀缺性,我国的经济水平和实力,远不足对所有社会成员实施平均化的医疗保障和卫生服务。

虽然不能保证城乡居民在享受公共医疗卫生资源受到绝对数量上公平的对待,但是平均主义公平理论也有其值得借鉴的优点,即,政府主体应该尽力缩小城乡居民享受医疗保障服务和资源之间的差距。与其追求不科学的、绝对的平均,倒不如坚持实事求是的辩证方法,因地制宜,制订出相对公平的医疗保障制度,为农村老百姓提供切实可靠的保障。

(二)自由主义学派公平理论启示

美国哲学家约翰・罗尔斯以其政治哲学名著《正义论》系统阐述了公平正义理论。罗尔斯认为,为实现社会公正的目标,必须确定一个在实际生活中全社会都能够严格遵守的正义理论,这一理论社会大众都能够认可并且通过订立契约来达成一致。它包含两个方面:首先,所有人都享有同样的权利和自由;其次,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必须做到,获得最大利益的群体必须是处于最不利地位的人,公共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机会平等。

根据罗尔斯公正观点的第一个原则,我国所有合法的中国居民,都享有和其他人同样的与基本自由体系相类似的权利和自由,都能够享受医疗保障服务系统所带来的便利和实惠。从2011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过去五年我国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惠及4.32亿城镇职工和居民、8.35亿农村居民。由此第一个原则基本满足。第二个原则,使人联想到社会弱势群体。从我国目前的弱势群体的状况来看,弱势群体的规模较大,主要包括贫困的农民、城市失业的贫困人员、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等。其中大多数弱势群体者来自农村。因此,为保证医疗保障制度使得这一弱势群体获得最大利益,改善农村弱势群体的医疗水平也必须考虑在城乡医疗公平在内。

(三)功利主义公平理论启示

英国的法理学家杰里米・边沁是功利主义伦理学的创始人,他在1776年发表的《政府片论》中,对功利主义社会公平观点进行了纲要性的阐述:主张从人的感觉经验而不是理性来确立社会道德公平原则。功利主义者通过对人性的考察和对事实的描述而指出,趋乐避苦是人的行为的根本原因。边沁指出,功利原则指的就是当对任何一种行为予以赞成或不赞成的时候,应该看该行为是增多还是减少当事者的幸福。“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功利主义公平理论的最大原则,是边沁的社会公平理想,也是他立法改革的目标。

功利主义公平理论认为判断行为是否合于社会道德公平,应以行为后果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加人们的快乐或减少痛苦。从该角度来讲,医疗保障的初衷基本上是满足的。但是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的主导方―政府,在实施这项制度的时候也存在着资金困难的问题。新型医疗政策并非只带给农村居民好的实惠,故,公平的医疗保障机制所作出的决策也应该将功利公平主义合理成分考虑在内。

(四)市场主导的社会公平理论启示

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和《道德情操论》中阐述了“看不见的手”模式的主要特征即私有制,人人都有获得市场信息的自由,自由竞争,无需政府干预经济活动。它揭示了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中所存在的一个悖论: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指导着整个经济过程,在市场主导的社会经济运行中,无需对其过程产生不公平的质疑。

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完善、不发达,医疗保障市场并不能如人所愿地发挥较大的潜力和作用。首先,病症诊治是当前新农合功能最强的一环,也是自愿与合作原则下市场机制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虽然受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多年不完备、设施陈旧、人员匮乏及费用高涨等影响,但毫无疑问,病症诊治仍旧是各地合作医疗制度最为重要的环节。即市场机制的优越性并未充分体现出来。其次,卫生防疫是当前农村医疗中最为薄弱的一环。在医疗保障基金并不丰厚的现实条件下,医疗服务必然倾向于病症诊治,而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卫生防疫,则会出现市场失灵的结果。

其实,自初级农村合作医疗解体以后,各地农村的卫生防疫工作就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而当前各地推行的新农合制度基本没有涵盖防疫功能。

解决我国城乡医疗保障不公平现象的政策建议

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责任,严格监督管理,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促成医疗卫生公平理念在医疗卫生领域最大程度的实现,是当前建设和谐社会亟须解决的问题。在推进统筹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实践中,要遵循从城市市情和农村乡情、发挥政府主体作用、统筹而不统一、多方共同参与等原则。

(一)构筑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体系

中央政府要坚持实施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的政策导向,统筹城乡医疗保障体系,改变重城轻乡的医疗保障政策,实现城乡医疗保障体系的融合汇通,建立一个覆盖全民的、一体化的和谐社会主义医疗保障体系。这一体系不仅突出实现了社会公平、保障了农村公民的基本健康权益,更能够缓解由于体制分割所造成的利益集团分化和由此产生的矛盾。

(二)加大中央财政对农村医疗基础设施的投入

第一,增加中央财政支出对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投入,建立医疗卫生经费保障机制。第二,加强农村医生全科医学教育和再培训。农村医生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医学知识素质、操作技能等与全国医生的标准还相距较远,需要提高其医疗水平。第三,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在有条件的中心村建立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以中心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带动村级卫生整体医疗水平。

(三)建立城市支援农村的长效机制

各级政府应着力构建城市医务人员深入基层工作制度,改善乡镇卫生医疗设备,建立农村卫生人员培养制度,以提高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落实城乡对口支援和巡回医疗工作站的长效管理机制,采取援赠医疗设备、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巡回医疗、双向转诊、合作管理等方式,使对口支援及巡回医疗活动制度化、规范化、见成效,从而建立城市支援农村的长效机制,推进城市医疗卫生资源向农村延伸。

(四)加强农村医疗保障立法工作

今后政府应逐步设立《中国农村基本医疗保障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法》、《农村医疗救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规范医疗卫生管理服务机构和监督机制、各级政府财政责任和救助对象、救助基金使用范围和受益人资格条件、发放标准和补偿办法等。通过立法,明确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在农村医疗保障中的管理责任和财政责任,从根本上指导和监督各利益主体的行为,从而确保农村医疗保障体制的权威性和高效性。

(五)多渠道筹集农村医疗保障资金

我国农村人口基数较大,仅依靠国家财政来开展农村医疗保障工作,显然是不现实的。政府应该广辟渠道,通过多种方式筹集医疗保障资金:一是深入调查,调整各级财政的支出结构;二是政府应广泛吸纳社会捐助,社会捐助资金扣除必要的日常管理经费和工作人员的工资之后,按固定比例归入省级财政掌控,再按各县实际参合人数所占总体比例相应划拨给各县,进入到新农合基金中的风险基金部分,作为对困难农户的二次补助之用;三是吸纳合格标准的民办医疗机构加入到合作医疗定点单位。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作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制度构架还是组织运行方面,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扶助,这已经从我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历程中反复得到验证。因此,政府应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构建、出资扶助、运行监督和部门协调等环节中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 .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2.吴忠民.社会公正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3.王盼.卫生服务的公平与效率[J].中国卫生经济,1988(11)

4.王延中.试论国家在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中的作用[J].战略与管理,2001(3)

5.朱玲.政府与农村基本医疗保健保障制度选择[J].中国社会科学,2000(4)

6.魏众,B.古斯塔夫森.中国居民医疗支出不公平性分析[J].经济研究,2005(12)

7.赵曼,吕国营.关于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建议[J].中国行政管理,2007(7)

8.崔惠玲,李彦敬.我国卫生费用投入及分配的公平性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1(1)

9.尹力.我国卫生总费用的走势和建议[J].中国卫生经济,1999(18)

10.李玲.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医改[N].文汇报,2007(12)

11.闫菊娥,张静.我国城乡居民健康公平性分析[J].卫生软科学,1998(6)

12.张鹭鹭,胡善联,魏颖,傅征,李刚,吴明.区域内医院医疗资源配置公平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5)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