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技术教育就业前景

职业技术教育就业前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技术教育就业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职业技术教育就业前景

职业技术教育就业前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就业;信息;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4-0270-02

一、高职教育学生就业信息调查情况

1.实地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确定调查对象为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调查范围如下:从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院、承德旅游学院等已就业毕业生中抽样调查。本次抽样调查共分发调查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383份,回收率达到85%。涉及四所院校的旅游管理、财务会计、文秘、新闻传播、机械制造和自动化、资产评估、园林规划与设计、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与维护、外贸英语等专业,覆盖面较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的主要内容:已就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内容主要为毕业生就业观念、现从事何种工作、工作与所学专业的关联度、工作满意度、职务、收入等内容,以及高职院校的招生情况和企业人才需求情况。

通过调查,了解高职教育学生的就业现状和社会需求状况,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1)学生对自己专业就业前景的评价趋平,没有大起大落。45.73%的学生选一般,不很乐观;31.24%的学生选较好;只有15.2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就业前景看好,很有潜力;7.92%的学生对前途没有信心选很糟糕;0.45%的学生放弃回答。(2)对于学生的职业兴趣,从事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自主创业(经商)、从事本专业工作、只要有钱赚,干什么无所谓、出国留学、专升本、其他等七个方面调查。在7个备选选项中,第一位置:94人选从事本专业工作,占了总人数的23.04%;第二位置:83人选自主创业(经商),占20.34%;第三位置:62人选公务员、事业单位,占15.20%;第四位置:59人选专升本,占14.46%;第五位置:55人选出国留学,占13.48%;第六位置:35人选只要有钱赚,干什么无所谓,占8.58%;第七位置:20人选其他,占4.9%。(3)学生择业的主要原因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薪水不再是首选条件,大学生们更加注重自我能力的培养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条件。其中65人选优厚的薪金条件,占总数的15.93%;120人选效益好,工作稳定,占29.41%;85人选能为个人的成功提供良好的条件,占20.83%;135人选重视能力,个人能发挥积极作用,自我价值能得到体现,占33.09%;3人未选,占0.74%。(4)就业率统计:80.04%的毕业生都在毕业后顺利就业,但仍有少部分学生毕业后半年尚未就业,究其原因,部分学生在毕业后一直未找到合适的岗位,或是在跳槽观望,还有少数学生在继续接受专升本等各类教育。(5)学生对工作满意度统计:所有就业的学生中,对现在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的只占一小部分,有24.9%;大部分的学生只是觉得一般,这种情况占了58.07%,10.4%的学生对目前的工作持否定态度;6.63%的学生不愿对此问题作明确的答复。

2.根据第二手资料调查显示:(1)高职院校招生情况如下:计算机类20.6%;管理类15.6%;英语、文秘类13.5%;工程技术类13.4%;财经类12.1%;师范、体育和艺术类8.8%;制造业2.7%;政法类2.6%;医药类2.0%;其他8.7%。(2)专业就业率统计:旅游管理97%;财务会计84.25%;文秘91%;新闻传播89%;机械制造和自动化82%;资产评估85%;园林规划与设计89%;电子商务83%;计算机应用与维护86%;外贸英语89%。(3)企业需求情况如下:计算机类11.0%;管理类12.0%;英语、文秘类7.1%;工程技术类35.9%;财经类6.9%;师范、体育和艺术类4.4%;制造业18.7%;政法类0.8%;医药类3.2%。

二、高职教育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首先,广大毕业生的自主择业意识、竞争意识不断增强,主动出击,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我“实力”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广泛联系,推销自己,同时注意学习就业知识和择业技巧、注重“包装”自己。其次,择业标准发生了变化,不再仅仅注重单位的地理位置、经济效益和福利待遇,而更侧重于单位的发展前景、工作环境和用人机制;不再过分强调专业对口,而是更关注自己能否充分发挥作用。这就由过去在就业中求稳的观念转为更注重个人的发展空间。最后,就业渠道多元化,毕业生不仅通过学校获得就业信息,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而且也充分利用外校、及社会上的人才交流大会来落实就业去向。部分人还借助于家长、校友、同学及老师的推荐,来获取就业信息,签订就业协议。

总之,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变化,使其就业领域拓宽,就业渠道增多。许多毕业生在择业中仍存在极大的盲目性。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期望第一份工作具有技术性强、能够充分发挥智力和权利的特点。如希望毕业后就能成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策划人员等,而这与眼下大学生就业的现实情况显然是不符合的。企业所需要大学生具备勇于创新、踏实、合作、乐于参与竞争等的个性品质。大学生对于“自我定位”的需求越来越突出,对自身弱点的判断:没有工作经验、知识能力储备不足、英语不够好、自我定位不够准确等。这说明,一方面大学生已经开始意识到自我定位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说明毕业生就业观变得更理性是总体趋势。

三、高职教育的几点思考与对策

(一)对高职教育的思考

1.部分院校培养目标不明确,所设专业与人才市场需求脱节。毕业出来的学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做什么,似乎什么都学过,什么岗位都适合,但事实上没有什么特长,因此在人才市场上不受欢迎。学生学非所用或用非所学,不管对社会,对学校,还是对学生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浪费。这种情况务必引起学校及其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2.教育教学不规范,投入严重不足。据调查,有些职业技术院校普遍存在着缺师资、缺设备的情况。有些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特别是二级学院、民办学院,合格全职的教师很少,大部分课程需要外聘教师或请代课教师,这些外聘教师或代课教师大部分是从普通高校聘请,本身工作较忙,通常是上课才来,与学生接触的时间短,学生有问题往往很难找到老师。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也很难对这些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监管,只能听之任之。许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学实践基地缺乏,实验设备、仪器陈旧,图书资料又少又旧,办学条件差,教学投入严重不足。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窄,职业岗位技能低,动手能力差,适应性差,在人才竞争市场上往往处于劣势,学生毕业后就业的机会自然就会大大减少。这不仅耽误了学生,同时对社会来说,也是一种资源浪费。这些学校如果不加大教学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在教育教学上狠下工夫,使学生确确实实学到一技之长,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其发展前景将是令人忧虑的。

(二)对高职教育的建议

1.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专业设置的统筹管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能否健康发展,政府主管部门责无旁贷。不能片面追求毛入学率,在努力扩大生源,扩大招生的情况下,还应当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作宏观调控。定期检查,定期公布社会需求信息及目前的办学状态,对一些专业申请有所限制,一些专业申请有所放开。各院校根据自身的情况及社会需求,进行恰当的专业设置。还需加强对学校经费的监督管理,应规定学费的投入比例,不允许一些民办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的“偷工减料”。

2.规范课程体系,建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应建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下设各专业分委员会,负责各专业的课程体系、教材的建设。同时,对申报这一专业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资格进行审核,防止一些并不具备条件的院校盲目开设某些专业的趋利行为发生。建立相应的课程评估制度,不仅对开设的课程进行评估,同时还应对任课教师的资格进行相应的评估。

3.允许大型企业举办面向社会招生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大型企业拥有一流的实践基地,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了解企业需要哪些方面的人才,允许大型企业举办面向社会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同时,也可与现有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育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

4.构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立交桥。目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绝大多数停留在专科层次,本科层次的很少,研究生层次的还没有。职业教育还停留在过去一次教育定终生的观念中,这显然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应选择一批办得比较好的专业举办本科层次或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为优秀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同时,建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立交桥,使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互渗透。

5.学校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应自觉接受评估,与评估专家一起共同找出学校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改进。同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专业培养目标,组织教学,使学校专业特色鲜明,学生职业岗位能力较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修、深造。

经济社会发展要继续,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势在必行。所以,要改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理念,即确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终身化和办学主体的多元化、人才培养的多元化、突出职业特色的思想观念,并积极实践。这样,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技能型、应用型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晓华.浅谈高职院校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的建立和完善[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2]刘京,尹隽.丽水非师范类高职高专生就业调查报告[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8).

职业技术教育就业前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强制隔离戒毒;生产劳动;教育矫治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1-137-01

我国《戒毒法》第四十三条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下简称强戒人员)参加生产劳动做出明确规定:根据戒毒的需要,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可以组织戒毒人员参加必要的生产劳动,对戒毒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组织戒毒人员参加生产劳动的,应当支付劳动报酬。

如何能够更好的实现生产劳动对强戒人员的教育矫治作用,首先要根据强戒人员的需求,做好生产劳动的分类指导工作。

一、加强调查,把握需求,扩大劳动对象范围

生产劳动要取得实效,就必须考虑强戒人员的需求,采取的措施、开展的工作必须要符合强戒人员的客观需求,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强戒人员的内驱力。为了掌握强戒人员的客观需求,我在北京某强戒所组织100名强戒人员填写《强戒人员问卷调查表》,通过调查发现,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的强戒人员对生产劳动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各不相同。在生产劳动问卷调查的启发下,我每月定期对某强戒所即将解教的强戒人员进行就业意向调查,了解强戒人员就业需求。统计分析数字表明,强戒人员的就业需求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其中打算再就业的占40%左右,想创业的占35%左右,没有再就业要求的占17%左右。综合分析需求状况,将强戒人员的需求分为两大类,即就业型和创业型,就业型、创业型具有以下特点:被强戒前大多数没有正式职业,以城市打工者居多,普遍比较年轻,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但缺乏职业技能,再就业的愿望比较强烈,其中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希望出所后从事个体经营。

强戒人员中客观存在的多元化需求,促使我们深入思考,长时间以来,组织强戒人员参加生产劳动、举办职业技术培训班,但是这些工作只照顾了近四成的强戒人员,也就是就业型强戒人员,一半以上强戒人员的需求被忽视了。可以说,由于生产劳动对象局限于就业型强戒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强戒人员的劳动积极性,更影响了教育矫治整体效果。生产劳动要充分发挥教育人、挽救人的手段作用,首先要从扩大劳动对象范围入手,要把扩大劳动对象范围作为加大生产劳动比重的一个切入点,将劳动对象由就业型扩大到创业型,实现了强戒人员全员参与生产劳动。

二、确立目标,增强生产劳动针对性

根据强戒人员多元化的需求特点,在确立生产劳动总体思路的基础上,区别对待,有所侧重,针对不同需求类型分别确立劳动目标,采取针对性措施探索劳动的分类指导。生产劳动的总体思路是突出矫治性,实现生产功能化,其中就业型、创业型强戒人员主要是突出矫治性,生产劳动在矫治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基础上,注意打好“四个基础”,即打好思想基础、知识基础、职业技术基础和身体基础。

对于就业型强戒人员,把习艺目标定位于“转变劳动观念,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和就业技能,培养适应社会就业的能力”。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增加岗位,在综合考虑社会需求、强戒人员需求以及强戒所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选择比较贴近女性实际的服装加工和花卉养植作为重点发展的项目;二是加强劳动技能培训,结合所内习艺项目,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办试点,先后邀请相关技术人员对就业型强戒人员进行西瓜种植、服装制作实用技术培训;三是开展职业技术教育,与社会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办学,选择社会就业前景较好、强戒人员比较感兴趣的美容美发和园林绿化作为重点培训项目,开办美容美发班和绿化班,组织强戒人员考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部分表现较好的强戒人员还被安排到所内岗位试工,进一步巩固职业技术培训成果;四是采取典型示范法,鼓励强戒人员树立再就业信心,我们在生产劳动中抓住典型、培养典型,用典型说话,以典型引路,对在生产劳动和职业技术教育中获得一技之长,实现成功再就业的出所人员进行跟踪帮教,邀请她回所与强戒人员座谈,介绍回归社会后的生活及就业经历,消除所内强戒人员对社会的误区,鼓励她们扎实掌握劳动技能,努力实现再就业。

对于创业型强戒人员,把目标定位于“转变劳动观念,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和创业技能,培养创业谋生能力”。随着社会就业形势的变化,人们谋生的方式更加多样化,既可以选择就业,也可以选择创业,针对创业,国家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创业环境进一步改善,这是强戒人员想创业的客观原因。另外,强戒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多数都没有一技之长,加上社会一些用人单位存在偏见和误解,使强戒人员就业难的问题更加突出,这是强戒人员想自主创业的主观原因。过去搞生产劳动,搞职业技术教育,没有考虑到创业也是强戒人员融入社会的一条渠道,忽视了对强戒人员创业意识、创业能力方面的培养。在实施与就业型强戒人员相同措施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创业型强戒人员的创业理念,帮助强戒人员树立自主创业意识。将创业指导工作纳入强戒人员出所教育,把“创办你的企业”培训课程作为出所教育的内容之一,每季度对即将解教且有创业意向的强戒人员举办一期创业辅导班,讲授创业基本知识。开展强戒人员创业培训、创业指导是对强戒所教育培训体系的一次创新,丰富了生产劳动的内涵,这项工作处于起步阶段,今后还需要深入探索,加大工作力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M].2008.

[2]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公安部禁毒局.禁毒法律法规政策业务工作规范汇编[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职业技术教育就业前景范文第3篇

摘要:中职教育;人才需求;品牌战略;师资培养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广东中等职业教育也有了很大发展。到2004年底,广东全省有中等职业学校870所(含技工学校186所),其中国家级重点学校98所,省级重点学校90所;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总数94.5万人;优质学位占40%,省级以上重点专业131个。在整体规模、在校生人数、优质学位比例和毕业生就业率等方面,均居全国同行前列。广东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

一、省委、省政府加强领导,大力扶持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统筹全局,十分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设和发展,省领导经常关心、了解全省职教工作情况,及时给予指示。2002年广东省举办了首届职业技术教育展示会,广东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亲临指导,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熟练技术工人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一个很重要的人才层次,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和全社会要从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提高广东省的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高度,来熟悉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广东省委、省政府把职业技术教育列为全省“十项民心工程”之一,要求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投入,“每个市要建设一所以上国家重点技校,经济发达的县要建设一所技校,力争5年内全省技校在校生规模扩大到36万人。”2005年,广东启动了“三年30万”技能人才工程。为了激励更多学生报考中职学校和从事技工工作,广东省还从政策上给予照顾和扶持,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的地位和待遇,已经实行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在工资福利方面享受和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对等待遇的政策。下一步的目标是建立高技能人才奖励和津贴制度,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的福利待遇,促使全省技能人才队伍的稳定发展。

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增,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

广东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全省国民经济增长率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很大。但是,目前广东技能型人才在全部城镇从业人口中仅占43.89%,缺口很大。2005年初,广东经济发达地区出现的民工荒,实质上是技工荒;据统计,到“十五”期末,全省仅数控技能人才缺口就达到10多万。广东对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求以制造业为主,数控、汽车维修、计算机技术等几大类产业的需求人数超过100万。此外,在交通运输业、旅游业、房地产业、金融业、零售业、商务服务业、物资流通业、社区服务业和餐饮旅馆业等部门也都需要大量技术应用性人才。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需求.已经成为广东经济结构调整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制约点。

由于对技能应用性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广东省中职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20多年来全省技工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均保持在96%以上,2004年就业率高达97.8%。中职毕业生就业后的工资待遇也逐年有所提高,据调查显示,广州市初级工平均月薪是1470元,中级工月薪为1836元。就业有前途,促进了全省中职教育的快速发展。

三、学生、家长转变观念,讲求实效

过去,由于受到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社会上一些实际新问题的困扰,不少学生不愿选读中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观念不断更新,很多学生、家长对就读中职学校逐步有了正确的熟悉。

广州市教育局一位负责人为初中毕业生及其家长算了一笔账,分析了初中毕业生面临的四项选择及其优劣势,很有参考价值。

其一,读高中——考大学——就业。家庭投入摘要:约4.7万元。优势是高学历,增值潜力强。劣势是要承担高中毕业考不上大学的风险,对家庭经济压力大,大学毕业生队伍庞大,就业形势严重,教育投资有时很难回收。

其二,读高中——就业。家庭投入摘要:约7000元。优势摘要:无。劣势是无一技之长,很难就业。

其三,读中职——就业。家庭投入摘要:中职3年约1万元。优势摘要:有一技之长,就业轻易,待遇逐步提高。劣势摘要:边工作边学习,比较辛劳。

其四,读中职——高职一就业。家庭投入高于第三项。优势摘要:专业优势较明显,就业较有保障。劣势摘要:经济负担重,可能面临来自传统观念的压力。

以上四种途径,各自的优劣势十分明显。怎样做出合理选择?关键在于学生不要好高骛远,而要实事求是,根据各自的家庭经济状况和个人的学习能力进行统筹布置。就读中职,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早日成才的明智之举。

四、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实施品牌战略

(一)打破条条框框,进行制度创新

过去,中专、技校的学科门类设置单一,专业设置较少,技术工种不多,各校自成一体,相互缺乏联系,学生知识面较窄,技术能力适应面不广。进入21世纪后,面对广东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积极进行改革,首先冲破中专、技校、职中的界限.按照市场需求统一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这一层次上,在制度创新上先走一步,使各中职学校的内涵更宽,技术含量更高,适应能力更强。

(二)紧紧面向市场,调整、更新专业

随着广东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熟练技术工人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广东各类中职学校都依据市场需求,调整和更新专业设置。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在这方面的成绩尤为显著,其特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扩大专业覆盖面。到2005年上半年,广州市中职学校共有400多个专业,涵盖11个大类,包括加工制造、交通运输、信息技术、能源、土木水利工程、资源和环境、商贸旅游、财经、文化艺术和体育、社会公共事务、农林等。二是大力发展高新、紧缺专业。广州市以发展成为国际制造业基地为目标,迫切需要大量机电类、汽车类、电子技术类、信息技术类等专业的技能人才。同时,作为华南地区商贸中心,广州对电子商务类、现代物流类、市场营销类、商务外语类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也非常大。广州旅游餐饮业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旅游业收入占全国的1/10,餐饮营业额列全国第一,因此旅游餐饮业的人才也十分紧缺。目前,广州市的建筑业正处在人才结构的调整期。需要大批现代建筑应用性人才。随着广州市民对生活和工作环境要求的提高,物业管理这一新行业得到迅速发展,对高素质的物业管理人才需求量很大。上述这些高新技术、紧缺人才,急需中职学校加速培养。广东省、广州市均把这些专业作为重点,给予大力扶持。三是实行“专业末位淘汰制”。通过中职学校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所反映的市场供求情况来调整专业设置,就业率低的专业予以淘汰。

(三)放宽招生限制,扩大办学规模

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群众子女求学的愿望,广东省放宽中职学校的招生限制,采取按中考成绩投档录取和注册入学两种招生办法摘要:各中职学校先按考生中考成绩和志愿顺序从高到低、从前到后的顺序录取,然后再接受注册入学的学生。对注册入学的学生实行“三不限”摘要:不限年龄、不限地域、不限应届生,只要有初中毕业证书或结业证书都可以到中职学校申请注册入学。没有报考中职学校的学生,或者想从甲校转到乙校的学生也可通过注册入学。以上办法,为中职学校扩招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生源。广东有关部门加大财政投入,想方设法扩大中职学校办学规模,增设一批中职学校,扩大招生人数,促使全省中职教育持续快速发展。2005年广东全省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划招生达40万人,占全省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40%,比2004年增加4万人,增长率达10.8%。

(四)关心弱势群体,实施职教扶贫

广东省职教扶贫计划规定,凡是家庭人均年收人在1500元以下,或者有《广东省农村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书杂费免费证》的,都可以到中职招生学校申请入学。全省有一批优质中职学校招收一定数量的贫困家庭子女免费就读,并推荐就业。2005年广东职教扶贫计划布置招收2000多名贫困生入学就读。这些贫困生毕业后,将帮助其家庭实现脱贫,这是政府关心弱势群体、实现职教反哺农业的有力办法。

(五)增加优质学位,创立特色品牌

近几年,广东中职学校扩招发展,以创办重点学校、增加优质学位为主。到2005年初,广东省中职学校的优质学位占40%;广州市中职学校的优质学位占60%,比3年前增加了1倍。优质学位是指被评上省级以上重点学校的学位。这批重点中职学校的教学设施、硬件设缶、师资力量、专业设置均达到很高要求。广州市的省级以上重点中职学校(中专和职业高中)全部实行“学分制”,根据岗位需要重新构建课程,学生可以根据岗位需要灵活选择课程。这些重点中职学校的专业特色明显,教学质量较高,学生素质较好。毕业生经常是供不应求。

(六)办好实训中心,加强实践教学

为了培养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技能人才,各中职学校均注重加强实践教学,建设了一批高水平、高仿真的实训中心。学生在实训中心可以进行高度仿真的模拟练习,练就一手过硬的工艺技术,通过“上学如上岗,上课如上班”的模拟练习,可以达到“零距离就业”,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七)实行订单培养,学习、就业相联

广东很多中职学校都采用校企合作办学,实行人才“订单培养”。学校和有关企业约定摘要:学校招收的新生根据企业岗位的需要进行对口培养,学生毕业后,由企业招聘就业。有的企业还为“订单培养”的学生提供3年的学杂费。

(八)广开办学门路,以利学生深造

为了打消部分中职学生怕一辈子当工人不能升学提高的顾虑,广东中职学校采取多种办法,广开办学门路,以利学生深造。很多中职学校和普通高校的成教学院、技术师范学院、高职院校合作办学,学生在考取该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以外,还可以考取合作学校的学历文凭。广东省教育厅为了解决中职和高职教育的衔接新问题,预备采取“3+2”模式,学生在中职读3年以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读2年,毕业后获得高职文凭。很多中职学校还贯彻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和国外知名职业教育机构合作,邀请外国教师授课,引进先进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有些学校还选送优秀学生到国外学习。

五、建好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提供合格师资

20世纪90年代,随着广东经济的发展和中职教育的兴起,急需大批合格的中职教师。广东省人民政府于1998年在原广东民族学院的基础上创建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02年改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该院定位为多科性、应用型,服务职教。几年来,该院改革旧专业,增设新专业,兼并3所其他院校.附设两所二级学院(民办),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到2004年底,该校在校各类学生总数已达23503人,在校生规模已上升到广东省普通高校第七位。现已开设44个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学科覆盖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六大门类(不含两所二级学院)。

职业技术教育就业前景范文第4篇

转变观念

每年的高考这一天,韩国举国上下如临大敌。为了确保路上交通顺畅,让学生可以准时抵达考场,韩国股市必须推迟1小时开盘;学生进行英语听力考试时,机场起降也得暂停35分钟,这一切都在说明,韩国人是何等重视子女们的高考。

但当今韩国的经济疲弱不振,加上就业制度严苛、僵化,即使学生在大学入学考试中成绩优异,也不代表他们的前途就一片光明。

根据2015年的统计数据,韩国15至29岁年轻人的失业率超过11%,创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新高。这促使一些韩国年轻人放弃进入顶尖大学的机会,转而报读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或者干脆高中毕业直接到社会上谋生。

统计显示,2015年韩国高中生进入大学的人数比例为70.8%。此平均入学率远高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其他成员方。不过,相较于2008年的77%,2015年的韩国大学入学人数下降了6.2个百分点。

韩国外国语大学经济系教授孙宗七(音译)认为,在这个历来重视教育和学历的国家,韩国父母的想法也在渐渐改变,虽然还不是很明显,但“人们开始有这个想法,逐渐意识到未必非得要上大学不可。父母把孩子送进好大学的意愿正在减退”。

许多韩国大学毕业生或中途退学的大学生报读两年制或三年制的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这些学校主要提供看护、物理治疗、社会服务以及学前教育等培训课程。

由于韩国人口快速老龄化,对看护人员的需求大增,一所名为富川大学的大专学校表示,该校护理系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达88%。

5年前,张东海(音译)进入大学一年后就退学了,放弃了金融专业,因为他怀疑毕业后不能在大公司找到工作。退学后,他就进入一所社区学院学习护理,打零工赚钱交学费。当初他的父母都对他的决定十分不解,现在却感到很庆幸。

“最初,我的父母问我,为什么放着好好的大学不读,要重新开始。”张东海说,“但是,当他们看到护理专业就业率比其他专业高得多,就非常高兴,给予我支持。”

话虽如此,上大学依然是韩国的主流文化,选择上大学的人依然占大多数,2015年大学与大专院校的招生人数分别为35.6万人和21.4万人。

不过,据韩国大学教育理事会统计,在过去3年,韩国大学毕业后又就读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的人数增长了25%,共1379人。尽管与大学生整体人数相比微不足道,却反映出一种趋势,说明年轻人的想法正出现小幅变化。

富川大学下学期的护理课程为大学生预留了5个护理课程名额,有约40名持学士学位的学生提出申请。“就业形势很严峻,年轻人纷纷寻找专业对口的工作,所以这么多人来学习护理。”护理学教授柳素英(音译)说。

强化中等职业教育

早在2008年,韩国向社会公布了由国会批准通过的《人力资源开发基本法修订案》。根据议案,韩国首先对职业教育体制进行了较大的改革。

改革将职业高中改名为“专门系高中”,即专业高中,区别于另一类“一般高中”。这一措施以总统令的形式颁布,其宗旨是提升职业专门教育的社会地位,加大投入,增加升学率与就业率,宣传职业专门教育的重要性,扭转社会对职业高中的偏见,加强学校教育的专门性。根据韩国职业能力开发院的相关调查,更改名称符合大多数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意愿,因为职业高中原来被称为“实业高中”,而“实业”在韩语中与“失业”相同。

从2007年开始,韩国海洋水产部、农林部、国防部、文化旅游部、信息通讯部、产业资源部、专利厅等率先在全国扶持104所专业高中,与学校签订协议,支持学校办教育,财政部、劳动部、兵务厅也随即积极支援。

韩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部还修订了《初中等教育法实施令》,系统改革相关法律,作出新的政策性调整,如提前完成2030年专门教育计划等。韩国还将职业专门教育与大学专门教育接轨,毕业后达到学士水平,实现升学与就业一条龙服务,吸引更多的学生与家长贡献于国家专门人才培养与建设计划,以适应203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9万美元的社会需求。

改革后,外语、体育高中也被编入了专业高中,构筑经验、阅历、能力和贡献的社会,消除学历、学阀、名门的弊端。

韩国政府与社会高度关心职业教育的另一层原因在于,韩国青少年厌倦理工科教育,不愿意就读理工农医类专业。这类专门人才,尤其是一线专门人才将严重不足,另外生育率下降、人口快速减少等因素,促使韩国政府作出了优先加快发展职业专门教育的决定。

大专院校是职教主力军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韩国是职业教育发展较好的国家之一。如今,韩国已经建立起了自初等职业教育一直延伸到高等职业教育,并与经济、科技发展相配套的、完整的、健全的职业教育体系。

韩国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经济腾飞,在短短30年间创造了汉江奇迹,成为“亚洲四小龙”。克服1997年金融危机后,韩国在半导体、通讯设备、汽车和金融产业方面的竞争力逐渐提高。

由于是半岛国家,韩国的海洋资源相对丰富。但韩国最重要的资源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力资源。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的韩国非常重视教育。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放慢,生源逐年减少,大学的招生压力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就业机会减少,青年失业率持续高涨。因而就业率就成了学校争夺生源最重要的招牌。

在中国,读完了本科,重新回到两年或者三年制的大专学习,似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在韩国却变得越来越平常。1997年,有2000多名大学生重新读职业技术教育学校。随后几年,这一数字上升到5000多人,因为专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0%,而四年制本科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只有60%。

韩国的大学已经考虑到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因此在开设专业时非常注重学科的应用性和实效性。此外,韩国的学校还会根据每年的就业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跟上市场需求。就业率比较高的专业有计算机、幼儿教育、护理、旅游管理、牙科助理、放射科助理、眼镜光学、信息通讯等。有些院校根据地方经济的特点设立专业,更能保证学生的就业。韩国的职业技术高校每年都会分析和记录本校学生的毕业率和毕业流向。

职业技术教育就业前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制冷剂传热

制冷专业是现在社会上比较热门的专业,为了配合社会的需要,各职中都开设了相关的制冷专业,但对职中开设制冷专业,要求学生能掌握什么技术,或者技术达到什么的高度,本人谈谈职中制冷教学的一些要求。

制冷技术是职业技术教育电类专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是熟悉并掌握基本的制冷技术原理和制冷维修技术,具有一定的小家电维修能力的,具有初、中级资格的制冷设备维修工。但由于国家教育改革,职业技术教育的生源整体素质呈现下滑趋势,加大了教学难度。同时由于制冷专业起步晚,师资及教学经验不足,故该课程的考证合格率不高,学生的技能不达标,使制冷专业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1、钻研教材,更要充实教材

教学过程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学内容,并使学生掌握的过程。因为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进程、结果、质量等,都主要由教师决定和负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是具有必然性的。只有借助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才能以简捷有效的方式,掌握基本文化科学知识,迅速站到科学技术的前沿。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制冷技术也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并涌现出大量以高、精、尖技术为特征的新产品、新技术。制冷技术行业的这种变化和挑战,对具有教学主导作用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具有敏锐的科技触觉,及时吸收和更新专业新元素。

而且,当代的制冷专业技术工的就业范围已不在局限于小家电生产维修,更多的是定位于建筑工程中的暖通空调部分安装维护、中小型冷库的维护及汽车空调养护方面。这些都已远远超出了原有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发展,教师就必须要精通专业基本知识,对教材做到懂、透、化的基础上,精选教材,加强教学的预见性和计划性,适当地调整章节顺序,更新教学知识点,在职业教育中及时充实教材内容,才能真正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2、因材施教,更要措施灵活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故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必须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年龄特征、个性特征、知识智力和班级状况。而且制冷涉及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等理论知识,教学中还对实际操作动手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学难度极大。对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及时调整教学措施,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1 对同一专业,学生基础的不同,决定着教学方法的不同

就以电工专业02电气班和02电信班为例。笔者了解到电信班由于专业的不同,之前电类教学的深度或实践不如电气班,学生整体的电工基础和思维灵活性较差,但纪律性好,学习主动;而电气班则在接收新知识方面有优势,能动性强,但组织纪律性和学习主动性差。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中就要针对不同的教学群体采用不同的措施。如对制冷技术中常用测量仪表,包括万用表、钳形电流表和兆欧表的讲解。电信班电工基础差,故应采用实验课形式,结合实物进行详细介绍;而电气班电工基础扎实,故可利用课堂练习,以问答卷的形式,帮助学生回顾制冷技术中常用的仪表要点,采用简略的讲法,巩固学生记忆即可。

而课后作业方面,对市外班多出基础题,对市内班则多出思考提高题。诸如此类的区别对待,都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并使不同群体发挥了特长,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

2.2 对同一个知识点,学生理解能力的不同,也决定着教学方法的不同

如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过程的讲解。一般采用直观教学方法,在实验室现场,对照各实物部件,先介绍制冷循环的基本组成,再连接起来,介绍整个循环过程和原理。这对普通学生有直观形象的优势,但对整个循环过程的理解,则存在死记硬背的隐患。

对抽象理解力较好的学生,我们可以换用研讨式教学方式。首先给出研讨的课题,就是“如何将教室的温度降低至低于室外温度?”学生可以根据已学的热力学定理得出:“热量总是自动地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即教室要降温,热量就要传递给低温的制冷剂。那么室内就应该有一个换热效果好的热量交换装置,同时,从生产实际考虑,同等量制冷剂,在释放潜热时热量交换最大,即效率最高,所以应该保证进入房间的制冷剂是液态的,在房间吸收热量后,蒸发为气态。所以我们称这个房间里的,直接制造冷量的换热器为蒸发器。而制冷剂又如何实现流动和循环使用?这就需要一个类似心脏的动力源了,即压缩机。它能将电能转换为动能,不断地将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汽压缩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蒸汽,借压力差,实现制冷剂在系统中的自行流动。照此讨论下去,就可以把整个蒸汽压缩制冷循环过程推导出来,并且也将四大组成部件的功能原理解释清楚。

3、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强调可持续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也不再是简单的授人以一技之长,谋得一个职业的功利性教育,而是受教育者整个职业生涯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掌握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为将来进一步接受教育或学习打下基础,具有更新知识、提升知识、转换知识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也正说明了教学的过程不单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教师要有预见性,要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在未来的岗位上不断提升个人技能,独立思考、勇于创造,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价值。

换句话说,教学的过程也应该是教师主导地位逐步减弱,而学生主动性逐渐增强的过程。在对制冷设备维修工的培养,乃至所有职业技术人员的教育过程中,我们都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探索。

在不断的实践教学中,变成了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过程,使之掌握知识精髓的同时,更在主动探寻中摸索出了学习的方法,建立良好的思维方式。如今,02电气班和02电信班都一起在某空调公司进行毕业实践,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实践,公司领导和员工都对这两个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接受能力进行了高度的评价,这也是对我们教学的充分肯定。愿我们更多的制冷人才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吴玉琨,张宗新,邱兴永.家用制冷设备原理与维修技术[J].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