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技发展的原动力

科技发展的原动力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技发展的原动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技发展的原动力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家电企业、美的集团、技术创新

当前世界经济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成为经济和科技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发展科技,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是企业持续发展动力。我国是世界数一数二的家电生产基地和供应基地,是众多知名家电品牌集中的地方。但是,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我国家电企业面临着企业的品牌效应下降、利润空间缩小、技术受制于人等现实问题。因此,我国家电企业必须要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美的集团的成功

美的集团于1968年创立,起初是一家以家电业为主,物流为辅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企业集团。在1980年,美的正式进入家电业,并于1981年开始使用美的品牌。

作为首批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之一,美的集团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为中国由"家电大国"向"家电强国"的转变,起到示范表率作用。2011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整体向下,美的集团深刻洞察市场先机,主动进行战略转型,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领先优势,整合"核心部件-整机制造"和"供应商-厂商-经销商-消费者"的"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平台竞争优势,深化"三个方向"转型,即从注重增长数量向注重增长质量转型、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型、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型,在产品力提升和产品结构改善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效果,成为中国家电企业转型升级的"创新标杆",开拓了全球家电产业竞争新格局。

作为中国家电领军企业,美的集团已经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目前的难题是如何围绕多个产品建立完善的核心技术,并建立动态的技术创新团队,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技术领先性,掌握市场竞争的定义权。美的称霸国内白电市场背后,正是得益于企业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建立了一套动态的技术创新体系,完成了从前瞻性技术、基础性技术和应用性技术的一系列布局,实现了企业在全球白电市场竞争中"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生产一代"梯队式创新体系。

(二)美的集团给我们的启示

一、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美的集团非常重视培育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将产学研合作作为企业的战略规划。为更好开展产学研合作,美的集团成立美的创业园,开展全球高新技术的引进、孵化和产业化工作。在1999年,美的建立了空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自成立至今,美的集团已与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开展130余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新产品开发的项目合作,取得众多技术突破,成为全国优秀的产学研成果对接和转化平台之一。美的集团跟高校的合作可以将技术迅速转化为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达到双赢。通过产学研合作,美的在2011和2012两年间已经累计申请专利9517件。

科技创新并不仅有利于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对于提高企业的生产力水平,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产学研结合有利于发货企业和高校的优势,整合资源,将科学技术转化为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促进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我国的家电行业中,中小企业占据着较大的比例,这部分企业的科研能力不强,科技创新意识不高,跟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也非常有限。大部分企业的科技成果都只是样品,难以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因此,国内企业迫切需要的,就是加大产学研的全方位合作,从生产工艺、成果应用等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这也是促进我国大多中小型生产企业不断发展的一个主要途径。产学研合作不仅有利于发挥企业和学习的互补优势,让企业提高核心技术,也有利于企业培养专业人才。目前,我国企业的经营模式,大多以生产、经营一体模式为主,因此,促进产学研的有效合作,能够使产品的科技含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以此促进我国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加大科技创新资金的投入。

美的集团能够取得如此瞩目的技术成就,离不开坚持不懈的技术钻研。美的旗下每个产品事业部都从战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每年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占到全年收入的3%-5%。在"十一五"期间,美的集团整体的科技投入就超过了100亿元。同时,美的集团自1996年开始,坚持每年举办人才科技月活动,累计投入科技奖励金额超过7000万元,在全集团范围内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美的集团建立了以技术掌控为核心的市场竞争力,多项技术成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整体技术水平在同行业居于领先地位。2010-2011年间,美的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投入4亿元巨资成立制冷研究院,为科研工作保驾护航。持续、稳定的科技投入,有力保障了美的集团的科技创新能力始终走在行业前列。

中国的家电行业本身是拥有很强的实力,无论是制造、营销、品牌都不比外国的差,但是为何家电业大而不强,究其原因,技术创新是短板。中国的家电企业忽视技术创新,往往只看到眼前巨额的科技创新投入,看不到背后带来的巨大利益,缺乏长远的目光导致了科研人才的流失,造成了很多企业被迫退出竞争市场。

创新性的企业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不确定性,难以获得银行的贷款。但是由于科技开发周期长、投资和风险较大,政府难以承受巨额的财政投入。所以,加大国家对科技开发的投入,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比例,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政府应该建立起以企业投入为主,政府财政支出,金融部门参与的多层次投入保障体系,鼓励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科技创新活动中去。除此以外,中国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家电生产的大国,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的合作也越来越密切,迫使我国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但是要进行技术创新必须保证一定的研发投入,我国家电企业一直以来重量不重质,对产品的研发投入不足,导致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缺乏高端核心技术。与国外公司相比,我国的研发投入远远不足,所以要加大投入,从依靠规模优势转变为依靠技术优势,保证企业的利润和研发投入不断提高。

三、建立支持技术创新的人力资源体系,重视科研人才的培养。

一个优秀的团队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为了保持技术领先优势,美的集团架设了健全的研发机构,建立了灵活的"引智"机制,以最大的诚意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加盟美的集合全球尖端技术人才,领衔技术革新前沿。目前,美的活跃在研发一线的外籍专家共有200多名。在美的集团,人力资源被看作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他们的理念是:宁愿放弃100万元销售收入,绝不放过一个有用之才。近年来,美的集团接收毕业生的学历层次不断提高,且绝大部分都是来自名牌大学。除了引进优秀的人才,美的集团还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打破了家族式用人唯亲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此外,美的集团非常重视员工的继续教育,开展技术专题培训,促进整体专业技能的提升。特聘专家,为美的人才提供专人专线的快捷服务。除了国内和海外的培训,美的还鼓励员工自我提升,成立了工程硕士班,为美的专业人才在职充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很多跨国公司都在中国设立了研发中心,家电行业高端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技术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培养是企业获得持续动力的不竭源泉。加大对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力,企业要发展,除了要"硬"环境,同时也要"软"环境,充足的技术人才对促进企业发展和完成产业升级改造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我国的家电企业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应该尽快建立起一套有利于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人力资源体系,建立具备国际水平的研发队伍。主要做法如下:(1)注重宣传,形成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氛围。在企业内部要营造重视人才的风气,特别是对于中高层管理人员要进行重点培训,使之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形成爱才惜才的观念。(2)采取科学民主的选拔机制。企业应该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通过民主测评的方式选拔干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3)创新人才激励的模式。企业应该加大投入,建立与企业相适应的分配机制和奖励制度,吸引并留住人才。让员工定期参加培训,提高综合素质。要体现人文关怀,对科技研发的关键性人才,从薪酬、住房、配偶和子女就业方面提供优惠政策,以留住人才。

四、通过鼓励性政策促进技术创新。

美的集团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顺德政府的支持。顺德区政府与广东省科技厅于2005年投资1.2亿元共同组建了了广东华南家电研究院,该研究院围绕顺德家电产业核心技术创新的需要,以"政府推动,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时常会运作"为建设模式,有效地整合资源,推动顺德家电行业的创新发展。多年来,顺德政府在土地、贷款、税收方面出台了相应的扶持与优惠政策,建立了工业园区,鼓励有潜力的企业迅速发展,才会产生美的等知名家电企业。

家电企业的核心技术研发想要取得国际领先成果,政府的扶持尤为重要。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的企业科技创新主要是由政府推动,但是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政府跟企业都把资源投入到产量上,导致了中国成为了家电制造大国而不是家电制造强国。缺乏国家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和相应的技术标准创新,导致了我们的产品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产业难以得到根本性的进步。所以,政府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促进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

(1)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入机制,形成以企业自筹为主,政府拨款为辅的科技资金投入体系。虽然企业开始将大量的投资用于科技研究领域,但政府投入仍应成为基础研究的投资主体。政府必须在基础研究领域里保证一定的投资比例,加大对家电行业科技创新的投资力度,建立研发基地。充分发挥财政科技经费的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加大投入进行技术改造,开发新项目、新产品,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应用于产品的研发和制造,提高生产效益,从而进一步强化其市场优势。

(2)政府应该通过鼓励性政策,促进企业增加创新投入。鼓励企业与企业之间、与高校和研发机构之间合作进行科技创新,塑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文化氛围;在税收方面要加大技术家电企业和家电产品的优惠,如企业的研发经费超过一定的标准,则可获得一定比例作为免税金额;大力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实施专利产业化工程,以充分发挥专利制度在促进技术创新中的积极作用;尽快制定各类家电产品及售后服务的国家标准,由于家电产品更新换代非常快,导致刚刚制定出台的标准很快就被淘汰,但是家电标准的制定对于树立国际权威,保护消费者权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要及时制定家电标准。

(3)政府应该发挥大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优化高技术产业,鼓励大企业进行自主研究。对于中小企业,政府应该创造技术创新的条件,为他们提供宽松的环境,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保持信息的畅通,培养科技型的中小企业。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企业科技创新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日渐明显,逐渐成为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推动力。科技创新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实力强弱的标志,是企业兴衰的根本。我们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立于不败之地,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快科技创新。企业只有不断的进行科技创新,才能持续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的需求,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权。

参考文献:

[1] 李民.中国家电企业的技术发展战略[J].科技创新导报,2008(02).

[2]于升峰.我国家电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情报,2011

[3]周盼.产学研当家,"美的"可以更美的[J].广东科技,2007(11)

[4]王强.美的,向技术回归[J].商务周刊,2005

[5]胡征月.浙江中小民营家电企业技术进步途径研究[J].现代商业,2008(21)

[6]王世豪.国际产业转移中的珠三角家电企业技术创新战略[J].改革与战略,2006(02)

[7]杨桂荣,谢轩,王晓敏.谈政府在企业科技创新中的职能定位[J].商业时代,2008(24)

[8]房煜东.关于慈溪家电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思考--以飞龙电器集团为例[J].现代商业,2012(21)

科技发展的原动力范文第2篇

问:一直以来,我都认为食盐可以消毒,受伤后可以用食盐消毒吗?

答:用食盐消毒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例如,在烫伤的皮肤表面如果撒上食盐,由于食盐强烈的刺激性会引起受伤者强烈的刺痛,更为严重的是,将食用盐直接撒在创面上,会造成创面高渗,大量水分渗出,加重血液浓缩,还会导致受伤皮肤细胞的坏死;同时,盐分吸收进血液中,容易引起高钠血症,还可能引起神经系统症状,导致休克出现。

近日湖南省儿童医院急诊综合外科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一个一岁左右的小孩不小心打翻了一杯开水,致使头面部、颈部及胸腹部烫伤。但是由于家长缺乏医疗知识,将食用盐直接撒在创面上,导致孩子的病情变得异常严重,以至于医生下了病危通知。

普通受伤,使用盐水进行消毒也不是科学的方法,虽然用生理盐水可以对创口进行消毒,但是我们自己兑的食盐水不是生理盐水,专门配制的生理盐水的浓度一般都在0.9%,这是人体细胞所处的液体环境浓度,因此可以用作人体补液以及清洗伤口或者其他医疗用途,但是自己配制的盐水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在浓度上不可能很好地控制,也不可能像生理盐水一样卫生。而民间流传着一些说法,比如烫伤以后,用芦荟、软膏、牙膏、酱油、大酱等涂在患部上,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这些也都没有多少科学依据,如果不慎,还会造成细菌感染,让病情进一步恶化。

一旦被烫伤后,可以用自来水进行冲洗。此外,不要直接触摸被烫伤的地方。如果是身上较大面积烫伤,可以先不脱去衣服,而直接用自来水冲洗伤口处,也可以用冷水直接浸泡全身,等到冷水降温后,再脱掉伤处的衣物,如果衣服黏住了伤口,可以把衣服剪掉,最后用消毒的纱布包扎伤口,在包扎的过程中切记不能过于紧绷。在做完这些处理以后,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儿童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医师 张金哲 文/记者

声音

期待宫颈癌疫苗早日获批

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宫颈癌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影响更为严重。在发达国家都在加速研发和审批的情况下,推广宫颈癌疫苗在国内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真正从民众利益出发,尽快让疫苗获得批准。 北京读者 王晓鹏

科技发展的原动力

任何国家都有和平利用太空空间的权利,但是,对于目前还比较贫困的朝鲜,倾国之力发射卫星,或许有些“得不偿失”。科技的发展,说到底还是要以改善人民的生活为原动力,这样才能进入良性循环。

杭州读者 李全

@微观点

@董良杰: 路边春茶铅超标惊人!源头防护须加强:1.加绿墙防护带;2.农家乐茶园会适得其反,停车必加隔离带;3.亟须土壤改良没商量。

科技发展的原动力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科学技术发展 新疆科学技术 文化底蕴 跨越式发展

目前,实现新疆整体的跨越式发展,已成为从中央到各地方的重大奋斗目标。基于科学技术作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社会进步的推动力的重要地位,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科技以促进新疆各方面的自我发展能力,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技资源是科技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创造科技成果、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的要素的集合,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第一资源。高科技和创新能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繁荣、进步的有效途径。因而,在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理所当然要发挥它的首要作用。

在对新疆的科技发展所进行的实际考察及理论探究中,刘理才的《新疆科技区情特征分析》、陈栋生的《对乌昌经济区和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思考》、田雯的《新疆科技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及实施思路》、王盘疆的《对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几点思考》、杨易承的《新疆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思考》、吴筠的《全力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考》、顾华洋的《论新疆跨越式发展的难点与对策》等研究成果日渐涌现,研究内容日渐深入提升,为后续进一步探索新疆科技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平台。

新疆科技的发展是在其独特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受到国内外大环境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其他地区相比较有共同之处,更有其特殊之处。这种特殊性不仅体现在它优越的自然资源和特殊的生态环境上,还体现在它独特的文化底蕴上。

科学技术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文化土壤和社会文化约束。

新疆是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区,其文化特征表现为多元性,是多种文明类型、多种宗教文化、多种区域文化、多种新疆自身文化特质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形成的一种动态开放的人文环境,这种多元文化复合体既使新疆文化内部保存了源于多样性的活力和互补性,又有助于新疆经济、政治、科技的长期稳定发展和延续。“多元一体化”就是当前新疆地区的文化格局,过去这样,现在是这样,今后依然会是这样。新疆文化的这种特殊之处对于新疆本地的科技发展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一地区的文化意识形态蕴含的内在的活力会形成当地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所需的目的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对此研究、学习对实现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内传统观念的改造及先进文化的塑造,实现科技的跨越性发展、新疆整体的跨越式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对新疆文化的深入研究是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保证之一。在此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有:季羡林的《西域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林梅村的《西域文明》、羽田亨的《西域文化史》、尚衍斌的《西域文化》都对新疆传统文化做出了剖析,厉声的《中国新疆历史与现状》里对新疆的历史以及发展至今的多种文化的继承与并存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王付晓的《提高文化软实力推动新疆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和大发展》、姚家华的《挖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疆文化产业》、闫炜炜的《新疆文化多元一体化发展探析》、魏琪的《以科技、教育为支撑,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王小平和安晓平的《论新疆屯垦文化的特征及其在新疆文化发展史中的地位》、王春辉的《多元文化背景下新疆文化安全问题的思考》等,以上研究对新疆近来的发展、在新时代新环境中的前进方向进行了探索,对进一步研究新疆文化及与科技发展之间的互动富有极大的启迪。

对新疆实现科技跨越式发展的文化底蕴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多民族聚居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文化条件对新疆的科学技术发展产生了多层次多方面的影响,文化及其环境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良好环境、有效支撑和高素质人才,富有特色的新疆文化具有很大的发展、提升空间,对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有着巨大作用;科技发展、科技创新又有利于实现新疆经济发展、文化升华并为各民族的发展、融合、团结提供现实基础和保障。

对新疆实现科技跨越式发展的文化底蕴进行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文化与科技创新的互动是人类社会文明演进的主旋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无论是从中国发展的路径,还是从世界发展范围来看,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正是文化大发展、科技大发展的先决条件,甚至可以说,文化要大发展大繁荣,科技要大发展大繁荣,文化与科技必须相互结合。

参考文献:

1.温君.民族与发展:新的现代化追赶战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王拴乾.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3..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89.

4.克林凯特.丝绸古代上的文化[M].新疆: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4.

5.金星华.民族文化理论与实践[M].民族出版社.2004.

6.厉声.中国新疆历史与现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7.靳诺.开创新疆科技进步新局面[J].中国农村科技.2010(1).

8.肖映霞.提升新疆文化软实力的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8).

9.魏琪.以科技、教育为支撑,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J].实事求是.2010(6).

10.闫炜炜.新疆文化多元一体化发展探析[J].实事求是.2010(5).

11.王盘疆.对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几点思考[J].新疆社科信息.2010(4).

科技发展的原动力范文第4篇

“学习力”这一概念来源于企业管理领域,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学界对“学习力”关注度和研究逐渐得到提升,并有学者开始涉及教育领域学习力研究,学习力是一种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欲望,它反映的是一个人在新的环境下如何学习和适应,提高自我和获得突破,也可以理解为学习的持久力。学生学习力指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转化力和学习创造力的总和,它是这几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学习动力是指学习主体进行学习的原动力;学习毅力是指在学习中具有的持久力,包括学习精神、学习心理素质、学习自控力等;学习能力是指学习主体根据条件的变化,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学习转化力是指学习主体将学习成果转化实际成果的能力;学习创新力是指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的能力,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学习力是软生产力,是创新和创造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原动力。

二、学习力提升的研究价值

“学习力”一词最早出自1965年美国系统动力学的奠基人――福瑞斯特教授写的《一种新型的公司设计》。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学习力逐渐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应运而生的一项前沿的管理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学习力是伴随一个人终身发展的能力,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高低的尺度,被视为现代人基础性的文化素质。在当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总量的翻番周期越来越短,从过去的100年、50年、20年,缩短到现在的5年、3年。“谁能迅速提高自己的学习力,谁就能迸发出新的创造力,谁就能获得发展的主动权并获得竞争的领先优势。所以学习力是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力”。因此,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创造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即如何提升学习力,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在现行的研究中,关于学生学习力的测量主要是采用访谈和问卷的方式进行。但由于研究人员是采用观察与教简易的问卷的形式进行收集的资料,其信度与效度有待考证。有关于学生的学习力的问卷都是关于学习能力方面的,几乎未涉及学习力的其他方面,没有较系统的测量工具,而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学习力的提升研究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初中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的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力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

初中是学生学习和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阶段,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重要的学科工具。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少数教师迷信“满堂灌”、“一堂清”,将课堂变成自己唱独角戏的舞台,学生习惯了当听众和旁观者,对老师过度依赖,导致“一讲就懂,一做就错”。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不知道如何阅读教材,如何理解例题,如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将作业当成负担,抄袭、逃避等现象司空见惯,不知道数学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综上所述,如何提升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力是时代赋予教师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

数学学科原有知识的积累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力的重要因素。用构建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学生知识的内化、智慧的发展需要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主体必须具有相应的知识结构才能真正理解、内化所学的知识,当学生在某一学科的原有知识积累相对较少时,会直接影响后续学习。根据已学知识,结合自己的经验与想象,进行新的创造,这才是学习力的最有价值的内容,是学习力的最高境界。因此,提升中学生数学学习力已成当务之急。

三、学习力提升的研究展望与启发

学习力是伴随一个人终身发展的能力,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尺度,被视为现代人基础性的文化素质。强调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有利于其成为善于学习,智慧学习的人。

通过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力的研究,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科学学习方法的理念,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终身学习理念等,最终增强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意识。在恰当运用学习策略的过程中发挥并提高自己的学习力,成为爱学、会学的终身学习者。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合作学习能够提供民主、和谐的课堂,拉近师生心理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自我展示的信心和勇气,提高学习兴趣,形成稳定的学习毅力。

通过对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探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容、形式,创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良好环境,总结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经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

科技发展的原动力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科技创新;长江航运;智能航运

中图分类号:U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6)10-0013-02

科学技术是推动时展的原动力。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科技创新作用将更加突出。“十二五”以来,长江航务管理局紧紧围绕长江航运现代化发展目标,大力实施“科技强航”战略,黄金水道重大专项圆满完成,多项重大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数字长江”稳步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初见成效,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步伐加快,成果转化效益明显,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加强,科技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科技支撑行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建设的作用日益显著。

但同时长航局科技工作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主要体现在科技投入不足,经费分配比较分散;面向、参与港航企业科研工作还不够,对行业的引领和辐射能力较弱;重大科研成果和领军人才还不多,尤其是在国际上有影响、在行业有话语权的顶尖人才紧缺;科研共享、整合利用不够深入,仍存在交叉研究、重复研究的现象。

1 “十三五”期长江航运科技工作面临新形势

“十三五”期是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是贯彻落实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四个交通”发展、促进长江航运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长江航运科技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长江航运科技发展指明了新方向,要将其贯彻到科技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长江经济带”国家重大战略赋予长江航运科技发展新使命,要履行好长江航运“发展先行官”的职责,实现质量效率提升;创新驱动战略为长江航运科技发展注入新动力,要把科技创新作为产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强大支撑;深化体制改革对长江航运科技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要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加快形成适应国家改革要求和航运发展需求的科技体制机制新格局。

因此,“十三五”期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把科技创新摆在长江航运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以科技创新引领长江航运全面创新。

2 “十三五”期L江航运科技工作的目标和实现路径

“十三五”期,长江航运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对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围绕服务长江经济带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四个交通”发展,聚焦“一条主线四个长江”的发展目标,切实把握长江航运发展规律,坚持“深化改革、协同开放、重点突破、全面提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提升行业科技创新能力,为长江航运基本实现现代化、真正成为发展先行官起到支撑和引领作用。

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长江航运行业创新研发能力显著提升,行业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效。努力在工程建养、运输服务、安全应急、绿色交通和智能航运等领域取得一批国际领先、实用性强的创新成果。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业务协同管理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建成适应长江航运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科技创新体系,支撑实现“十三五”期长江航运发展目标任务。

其实现路径是要做到“四个引领”:

――技术突破引领。从推进行业安全发展、高效发展、协调发展、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出发,抓好重大科技研发,推动基础性、前瞻性和共性关键技术突破及工程化产业化发展。

――信息化智能化引领。以信息化智能化引领长江航运现代化发展,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运行监管、运输服务和安全应急等领域的深度应用,不断提升长江航运治理能力与服务水平。

――标准化引领。完善行业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大力提升标准质量和实施效果,促进科技创新与标准化建设的紧密结合,提高长江航运发展质量。

――人才引领。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大幅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深化创新人才、科技项目与创新基地的有机结合,大力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和技术骨干。

3 抓好重点,全面推进长江航运“十三五”科技工作

“十三五”期,要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部党组关于长江航运“一个规划两个意见一个方案”以及《交通运输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聚焦六大重点领域,抓好六项重点工作,全面推进长江航运科技发展。

六大重点领域:一是工程建设。要围绕提高长江干线航道通过能力,开展基础理论、治理技术、工程施工技术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支撑长江航道整治工程建设。二是安全保障。要围绕提高安全风险防控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重点开展海事监管、安全生产保障与应急、水下救援打捞等关键技术研究。三是运输服务。要围绕提高社会公众满意度,开展运输市场信用体系、港航企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研究。积极推广三峡船型、江海直达船型,注重发展新技术船舶,大幅提高长江船型标准化率。四是三峡通航。要围绕提高三峡、葛洲坝船闸通过能力和管理现代化水平,深度研发通航调度和运行维护管理、船闸快速检修、新通道建设等关键技术和重大难题,保障枢纽通航安全畅通高效。五是决策支持。要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法治政府部门、促进“四个长江”发展等重大问题,开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政策措施等研究,提升长江航运的科学决策水平。六是绿色环保。要围绕建成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能的长江航运体系,大力运用低碳、节能、生态、环保的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

“十三五”期长江航运科技的六项重点工作:

3.1 着力打造智能航运

加强长江航运信息化顶层设计,推进信息资源整合,逐步实现长江航运信息化的规划统筹、标准统一和资源共享。按照云技术架构,推进长航局数据中心建设,实现与长江水系港航单位的数据交换和应用共享。加强信息技术与业务的融合应用,组织开展“互联网+航运”及智能航运相关研究,研制开发满足行业发展需求的各类业务应用系统。推进长江干线数字航道、应急指挥平台二期、物流平台二期、110二期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长江航运综合信息平台,全面提升政务服务和行业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干线航运通信枢纽布局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研究推进长江航运空中无线宽带、水上甚高频(VHF)、陆地光纤网络的立体交通通信网络建设,为长江航运信息化发展、安全管理和对外服务提供支撑和保障。

3.2 着力抓好科技研发

顺应国家科技体制改革要求,加快转变职能,调整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抓宏观、抓战略、抓前瞻、抓基础、抓环境、抓监督。面向长江经济带国家发展战略和“四个长江”发展实际需求,围绕行业前沿性关键技术难题,加强行业科技创新顶层设计,组织行业内外专家资源,开展重大技术预测和需求梳理。积极争取并依托国家科技资源,组织大兵团力量,集中攻克事关发展全局的基础和共性关键技术,形成重大技术突破,重点在综合交通运输、生态航道、三峡新通道、智能航运等方面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

3.3 着力推动成果应用

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及配套细则,鼓励研究机构科技成果持有者采取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等方式,向企业或者其他组织转移成果并获得技术权益。做好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优化升级,建立科技报告制度,向行业公布科技项目、科技成果和相关知识产权信息,提供信息查询、筛选等公益服务。开展重大项目科技成果梳理、总结和凝练工作,编制形成专业领域的科技成果汇编,推广目录。M织开展典型试点示范,加速先进适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3.4 着力推进能力建设

稳步推进长江航运技术行业研发中心、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江海事研究中心等国家和行业科研基地建设,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基本形成功能明确、特色鲜明、机制完善、作用突出的科研平台体系。依托平台推动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单位的联合攻关,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强化优势、特色专业建设,促进科研平台更好发挥“创新高地”的领跑作用。大力实施“人才强航”战略,通过科技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吸引人才,凝聚人才。继续实施科技创新人才推荐计划,推进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建设,试点启动设立科学家工作室,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行业高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支持力度。

3.5 着力加强标准工作

强化标准支撑长江航运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引领性作用,推进建立政府主导与市场自主制定的长江航运标准化体系。强化标准化工作的归口管理,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水运工程建设、运输服务和船型等重点标准的制修订,强化技术标准的执行与监督力度。加大科技研发对标准的技术支撑,促进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相关标准。

3.6 着力营造创新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