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技发展的本质

科技发展的本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技发展的本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技发展的本质

科技发展的本质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方针与目的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邓小平实践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科教兴碚、人才强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发扬县政府主导效果,充分调动全社会力气一起参加,大力增强全区公民科学本质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具体发展,为加速学习型社会、创新型城区和社会主义新乡村建立,为推进富民兴碚、构建调和打下坚实基本。

二)工作方针

全民参加,县政府推进。提高本质,促进调和。

三)工作目的

科学技能教育、传达与普及有长足发展,2020年。公民科学本质建立构成比拟完善的组织施行、前提保证、监测评价系统,公民科学本质在全体上有大幅度提高,到达全市提高前辈程度。

科学技能教育、传达与普及有较大发展,年。公民科学本质分明提高,超越全市均匀程度。公民基本构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和工作方法,科学本质工作机制及社会各界一起推进科普工作的格式初步构成,科学本质建立基本工程(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本开拓与共享、群众传媒科技传达才能、科普基本设备)初步坚持,公民提高本身科学本质的时机与路子分明增多。

二、公民科学本质建立四大行动

一)未成年人科学本质行动

中小学开设新科学课程,具体提高基本教育阶段学校科学教育质量。制订《区中小学生科学本质建立施行意见》落实科学本质教育目的与任务。开展学龄前科学发蒙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的质量,使中小学生把握基本的科学常识与技艺,培育科学的立场、感情与价值观。坚持中小学科学教育评价机制,监测学校科学教育质量。

与校表里科学教育机制互相联接。积极组织我区中小学生参与全市甚至全国性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学生电脑制造活动、青少年机械人竞赛、大手拉小手科技传达行动、宋庆龄少年儿童创造奖等科学教育活动。普遍开展课外科技兴致小组、校园科技节、社区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普遍开展校表里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坚持科技界和教育界协作推进科学教育发展的机制。组织科技工作者与未成年人开展面临面的科普活动。应用严重科技事情、科技热点问题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普及维护生态情况、节省资本动力、心思心理健康、安全避险等常识。增强“珍喜欢生命、远离”和“崇尚科学文明、对立愚蠢迷信”宣布道育。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大纲〉通知》〔〕9号)精神,普遍开展中小学安全常识教育。加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能的兴致和喜好,初步看法科学的实质以及科学技能与社会的关系,培育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协作、综合运用常识处理问题的才能。进一步增强和改良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合的建立和治理工作,为未成年人建立校外活动平台。

乡村中学开展通俗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分流教育,提高乡村未成年人科学教育程度和质量。普及乡村任务教育。有前提的学校推进“双证”绿色证书、卒业证书)教育工作。充分应用乡村中小学现代长途教育平台,开展乡村科学教育。增强乡村校外未成年人非正轨教育,组织开展科学常识、生活才能、生产技艺等方面培训,提高其科学本质。增强乡村中学卒业生的技艺培训工作,协助他把握1―2门农业生产适用技能或职业技艺,培育其改善生活情况、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发展的才能。

注重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本质中的主要效果,增强未成年人家长科学本质培训。家庭教育中倡议指导式、鼓舞式、互动式、示范式的教育方法。

用优异、有益、活泼的科普作品吸引未成年人,新闻出书、播送电视等宣传机构和有关文明集团要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常识传达力度。为未成年人的健康生长营建优越的社会情况。

应用科技类博物馆、科研院所、高级院校和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的教育资本,整合我区科学教育资本。为提高未成年人科学本质服务;增强区青少年活动中间、区妇女儿童活动中间、区科技活动中间等综合型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合的科普教育功用,充分发扬社区教育在未成年人校外教育中的效果。

二)农民科学本质行动

促进农民协作经济组织、乡村专业技能协会的发展。乡镇一级应稳固完善以科学普及为首要任务的科协组织,并装备专职或兼职干部。坚持健全乡村科技教育、传达与普及的组织收集。增强农业技能推行机构、乡村基层科普组织和农民协作经济组织、乡村专业技能协会的建立和发展,充分发扬其在乡村科普中的效果。要经过财务支撑、税收优惠和金融、科技、人才的扶持以及财产政策指导等办法。

构成科技人员为“三农”服务的有用机制。依据乡村的实践状况,普遍开展面向农民的科普活动。深化开展科技文明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农技推行月等活动。扩展和健全农业专家学者、科技服务团和科普意愿者步队。有针对性地开展维护生态情况、节省水资本、维护耕地、防灾减灾常识宣传,倡议健康卫生、科学文明的生活方法,对立愚蠢迷信、成规陋习,构成讲科学、喜欢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优越习尚,促进社会主义新乡村建立。

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浅显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以“农业财产化百万工程”为依托,开展农业适用技能培训。涉农部分、科技部分、群团组织要结合绿色证书工程、双学双比、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等活动。深化施行“十百千科技人才下乡村行动”科技进村入户”等活动,传达适用技能,培育有文明、懂技能、会运营的新型农民。总结推行乡村党员干部现代长途教育、农业播送学校、乡村致富函授大学的经历,完善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培育乡村青年的科技创新才能。力争在十一五”末全区乡村适用人才到达10万人。

积极开展农民工的指导性培训、职业技艺培训和岗位培训。加速坚持县政府扶直、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开展乡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艺培训。依照《―年区农民工培训规划》要求。推进乡村劳动力转移和持证上岗就业。鼓舞各类培训机构自动与劳务市场和用工单位签署合同,开展“订单”培训,对农民工进行定向培训。十一五”时期,坚持一批掩盖全区的农民工培训基地和劳动力供求市场信息网。

推进全国科普示范区创立工作。经过开展创立活动,深化科普示范创立活动。持续开展市、区级科普示范镇(街道)村(社区)家庭(户)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建立。推进《科学本质大纲》区的贯实,提高重点人群科学本质、加强基层科普服务才能、优化科普工作的社会情况等方面获得明显成效,推进我区全民科学本质不时提高。

贯彻中国科协、财务部结合施行的科普惠农兴村方案”探究并坚持我区乡村科普工作鼓励机制。经过“以点带面、典范示范”方法,积极探究坚持乡村科普工作鼓励机制。十一五”时期。评选、挑选、引荐、表扬一批有突出奉献、有较强区域示范效果、辐射性强的乡村科普提高前辈集体和小我,提高表扬条理和奖励力度。全区各部分要结合本身工作加大对乡村科普的支撑力度,带动更多的农民提高科学文明素养,把握生产劳动技艺。

三)城镇劳感人口科学本质行动

深化开展“科教进社区”活动,普遍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创新社区科普活动的机制和方法。增强社区科普组织、科普学校建立,普遍开展社区科普教育和培训,重点倡议和普及节省资本、情况维护、污染减排、节能降耗、安全生产、健康生活等观念和常识,促进经济增进方法的改变和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法的构成。

施行职工技艺提高方案,增强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围绕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坚持现代企业准则。开展以提高职工生产技艺为目的的技能创新活动,普遍开展操作竞赛、技能交手、科技常识竞赛等职工教育培训。深化“讲幻想、比奉献”厂会协作”等活动,提高企业职工本质,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推进企业技能创新和技能提高。各类企业每年技艺培训审核判定人数应不少于技能工人总数的20%坚持关键工种、关键岗位“首席工人”首席技师”职业技艺带头人”等职衔,并赐与响应待遇。每两年评选一次“区优异职业技艺带头人”

协助退役兵士加强竞争择业和自立创业的才能。持续抓好退役兵士职业技艺培训。

培训内容以民工实践需求和用工单位、工程需求为主。增强进城务工人员技能培训。交通、建筑、工商、劳动等行业和部分要注重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艺程度和顺应城市生活的才能。倡议并鼓舞月均匀运用进城务工人员到达100人的用工单位或造价1000万元以上工程项目标建筑工地坚持按期培训准则。

提高赋闲人员的就业才能、创业才能和顺应职业转变的才能。5.增强赋闲人员再就业培训。

四)指导干部和公事员科学本质行动

坚持提高指导干部和公事员科学本质的学习、培训准则。区委党校和行政学校等干部培训学校要将提高学员科学本质列入教育方案,坚持指导干部和公事员科学本质提高机制。组织、人事部分要将党政指导干部和公事员的科技常识学习归入干部实践学习方案和党校培训规划。采取切实办法加以落实。各单位在创立学习型单位中要把科技常识学习作为主要内容。组织、人事部分在公开选拔指导干部以及公事员录用测验中,要列入与科学本质要求有关的详细内容。

开展相关常识的学习培训,协助广大干部完善常识构造,提高科学文明本质,提高科学决定计划和科学治理的才能,并以指导干部和公事员科学本质的提高带动全民科学本质的全体提高。要将科普宣布道育归入全区情势政策宣传内容,增强指导干部和公事员科学常识、科学精神、科学办法的教育。每年组织举行面向各级指导干部的科普申报会。党政指导干部和公事员要带头参加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和科学留念日等科普活动,自觉提高本身科学本质。

三、公民科学本质建立基本工程

一)科学教育与培训基本工程

增强科技教员营业培训,增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员步队建立。坚持中小学专兼职科技教员步队。坚持科技教员步队的不变。增强中小学教员的科学教育培训,将教员科学教育归入教员持续教育之中,采取多种路子开展营业培训。增强乡村教员科学教育培训,提高乡村教员科学本质。鼓舞在碚高校开设科学教育专业,坚持全民科学本质教育研讨中间,为我区中小学培育高本质科学教育教员。鼓舞指导离退休科技工作者参加我区科技教员培训工作和未成年人科学教育指导工作。充分发扬我区青少年科技指导员协会的效果,发展强大青少年科技指导员步队。区级每年培训中小学科技指导员教员50人次。

具体推进本质教育的施行。积极推行任务教育阶段综合性科学课程,构建学校科学教育系统。充分发扬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效果。具体落实中小学新课程方案,逐渐推进高中科学课程变革。发动和组织高级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专家参加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建立、教育办法变革和科学教员培训。完善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员资历认定,制订学校科学教育评价规范,将学校科学教育归入学校的综合评价,将学生科学本质归入学生综合本质评价。

充分教育仪器设备、音像设备、核算机等教育器材。积极发展乡村中小学现代长途教育,增强学校特殊是乡村中小学科学教育基本设备建立。坚持健全学校科技活动室、实行室、藏书楼。乡村中小学具体建成卫星采取站和核算机教室。

构建分歧职业、分歧工种、结构合理的职业技艺培训基地。加强在碚高级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等各级各类学校的科学教育和培训功用。鼓舞和支撑科普场馆、社区学校、明技能学校等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增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各类培训的科学教育教材建立。

二)科普资本开拓与共享工程

促进原创性科普作品的创作。以评奖、作品征集等方法,坚持有用鼓励机制。加大对优异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积极组织参加“市科学技能普及工作奖”作品征集活动。扩展对获奖作品的宣传,吸引和鼓舞社会各界参加科普作品创作。坚持科学技能研讨开拓新效果实时转化为科学教育、传达与普及资本的机制,鼓舞我区科技工作者面向社会撰写科普读物,进行科普讲演和传达。制订优惠政策和相关规范,鼓舞和吸引更多社会力气参加科普资本开拓,增强科协与科技治理部分及首要科普资本支配部分的协调,加大科学研讨资本和科学普及资本的统筹,扩展我区高校、科研机构的实行室、大型科研配备的科普应用率。增强区科普协会组织建立,加大科普创作力度。调动科技工作者科普创作的积极性,把科普作品归入相关专业业绩审核范围,科普创作作品可归入新闻、出书等相关系列职称评定范围。

享用相关财产发展扶持政策。增强科技、教育部分与高校、新闻媒体协作,积极发展科普文明财产。将科普资本开拓归入新兴文明(构思)财产目次。扶持科普类播送、影视、动漫内容的开拓和制造,推进科普创作的市场化、财产化。

充分维护常识产权,严厉执行相关律例、规章和规范。发明公共科普信息资本公道运用的法制情况。

三)群众传媒科技传达才能建立工程

知足群众对科学常识的需求。鼓舞、支撑新闻媒体开设“科学与生活”等科普栏目,加大媒体科技传达力度。增大电视、播送、报刊、网站科学常识的播出时间、数目和版面。提高科普宣传质量。新闻媒体的科普宣传要进一步切近群众、切近生活、切近实践,要实时应用严重科学事情、科学热点问题进行科普宣传,提高新闻媒体科普宣传的层次与质量。积极打造在科普宣传上有普遍影响的媒体精品。

坚持并扶持我区有特征、掩盖率高的科普网站;大众信息网、县政府网站和各本能机能部分网站要加大科普、科技宣传力度,打造科技传媒品牌。促进科技信息和科普常识的传达。

大力扶持科普出书物在乡村和偏僻地域的刊行工作。鼓舞编印面向乡村和偏僻地域的科普材料、科普宣传品并免费向群众发放。

指导大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法应对突发事情。提高我区媒体关于公共卫惹事件和严重天然灾祸等突发事情的反响才能。

四)科普基本设备工程

规范科普设备的建立与治理。充分发扬我区现有科普教育基地的效果,发扬现有科普设备的效果。完善科普教育基地治理方法。各有关部分要增强对科普教育基地的指导和服务,对现有科普设备进行机制变革和更新革新,充分内容、改良服务、激起生机、发扬效果,知足大众参加科普活动的需求。年,完成一批重点科普教育基地的革新建立,扩展我区科普教育基地数目。逐渐坚持和完善科普场馆对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优惠或免费开放政策。

加大对公益性科普设备建立和运转经费的投入。进一步发扬藏书楼等公共文明设备的效果,将区科学宫即科学本质教育活动中间(暂命名)建立归入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基本建立方案。拓展和完善其科普教育功用。十一五”时期,至少建有一所综合性、多功用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合,对已建成的青少年活动中间等校外教育活动场合要加大公益性科普设备投入,拓展和完善其科普教育功用,使其充分发扬未成年人校外教育科普效果。体育场馆要免费或优惠向青少年科普活动开放。

充分发扬各基本设备的资本优势,拓展和完善现有科教文明基本设备的科普教育功用。坚持科研院所、重点实行室、工程技能中间按期向社会大众开放、开展科普活动鼓励准则。整合应用社会相关资本。发展科普教育基地。整合各行业系统活动科技服务资本,坚持“活动科技馆”为城乡社区、学校特殊是乡村地域供应科普服务。

年,增强基层科普设备建立。增强科普画廊和科普活动室等社区基层公共科普设备建立。全区每个社区要建有一个科普活动室(或科普学校)一个科普画廊。增强村庄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员建立,提高乡村基层科普服务才能。年,力争全区100%行政村建成“一站一栏一员”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村庄科普员)并有用发扬效果。深化推进和施行“十百万万基层文明设备建立工程”乡村播送电视“村村通”工程和乡村片子放映“2131工程”加速施行“农家信屋”工程,构成全掩盖的出书物公共借阅收集,推进乡村经济科学发展。

四、保证办法

一)对境表里机构和小我兴办公益性科普事业,完善政策律例。认真落实国家关于鼓舞科普事业发展税收政策有关精神。群众传媒增强科技传达、昌盛科普创作,高校科学教育、传达与普及专门人才培育,科普文明财产等制订相关政策,对综合类科技科普报纸和音像成品、科普基地、科普活动、科普捐赠、科普设备建立等科学传达、普及活动在市场准入和税收上赐与优惠,对科技馆、向大众开放的气候站和高校、科研机构向大众开放的科普场馆的门票收入免征营业税。

二)加大科普经费的投入,加大经费投入。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能普及法》和《市科学技能协会条例》有关规则。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区、镇两级财务预算,保证《全民科学本质行动方案大纲》顺畅施行。各有关部分和单位要依据各自本能机能,增强指导,落实责任,推进《全民科学本质行动方案大纲》施行。鼓舞社会力气兴办各类公益性科普事业实体、捐资建立公益性科普设备和开展公益性科普活动,并享用国家和市的有关优惠政策,逐渐构成财务拨款、单位投入、社会资助和普遍吸纳境表里机构、小我资金的多渠道科普经费投入机制。

三)为我区科学传达、科学普及、科普场馆培育专业人才。要依照《公事员法》增强科协的机构和组织系统建立,支撑科协按章程自力自立地开展活动。充分调动在职科技工作者、大学生和离退休科技、教育、传媒工作者等各界人士参与公民科学本质建立的积极性,发扬他专业和技能专长。支撑科技专家自动参加科学教育、传达与普及,促进科学前沿常识的传达。增强步队建立。开展多种方式的培训和学习活动,增强营业学习,提高在职科学教育、传达与普及人员的科学本质和营业程度。支撑在碚高校开设科学传达、科学普及专业。

四)制订并施行《市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评选方法》市区科学普及工作奖励方法》坚持完善科普兼职人员和意愿者鼓励办法,坚持完善鼓励机制。进一步加大对科学普及工作的表扬奖励力度。表扬奖励在公民科学本质建立中作出主要奉献的小我和组织。

五)并将其归入我区社会发展目标系统。坚持每两年开展一次全区大众科学素养查询、评价,做好监测和评价。坚持我区《全民科学本质行动方案大纲》施行的监测目标系统。并提出响应对策和建议。

五、组织指导

各部分、镇街一起推进施行。区全民科学本质工作指导小组组织指导、统筹协调、监视检查《全民科学本质行动方案大纲》施行工作。区全民科学本质工作指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科协)负责有关日常详细工作。全民科学本质行动方案大纲》区委﹑区县政府的统一指导下。

科技发展的本质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科技素质;教育培训;精准化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强调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科技素质、经营管理能力为核心培养任务。2016年,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发展理念,强调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于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性。资源禀赋是决定国家经济增长和强大的必要物质基础,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关键在于丰富的人力资源、先进的科技和良好的制度等多方面的作用[1]。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农业迈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阶段,单依靠政策、资本无法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化农业走上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的轨道是必然选择,新型职业农民的科技素质决定了其他外部变量如资源、信息等在其内部获得。作为现代化农业新生力军,新型职业农民要注重与新时代变化的全面适应,以及农业产业发展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对于新型职业农民来讲,提高现代化农业生产效率和满足经济效益,必须具备较高的科技素质。

一、新型职业农民与科技素质的内涵

以“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九字定义新型职业农民,这是的“农民观”新表述。科技素质是新型职业农民必备的核心素质。美国学者沃尔夫认为,职业农民需要将农业作为产业来发展,职业农民要充分地融入市场,实现报酬或利益的最大化。而职业农民科技素质是决定其是否能够进入市场,获得竞争优势,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关键所在。为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和实现农民自我发展需求,通过教育培训提高科技素质势在必行,且要充分把握新型职业农民及其科技素质的内涵。

(一)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现代化的产物,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的关键所在。新型职业农民需具备满足现代农业所需的科技文化素质、生产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且为通过市场和现实的选择,长期或相对固定地从事农业生产的从业者。王思萍(2015)指出,新型职业农民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经营管理和创新能力,掌握较高的生产技能,能及时获取市场信息[2]。魏学文(2013)认为,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固定职业,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有技术、会经营管理的新一代农民[3]。齐国(2012)认为,新型职业农民是须具备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管理等相应能力的农业从业者[4]。新型职业农民是自愿以务农为固定职业,以此为主要生活来源,充分把握市场运行机制和规则,依靠先进的农业科技、信息技术、经营管理能力等追求利益最大化,获取社会尊重的农业从事者,且科技素质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必要素质。

(二)科技素质

科技素质是个体在从事科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内在的心理形式及其发展水平,是个体从事科技活动的基本要求和前提条件。学者们基于不同的角度对科技素质的结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有学者从教育学角度剖析科技素质的结构,认为科技素质包括认知、智力和非智力三个结构;有的学者认为知识、态度和实践是科技素质的基本结构,而运用科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其基本内涵;有学者认为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是科技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学者认为科技素质不仅包括科技读写能力,还包括科技实践能力、科技态度和价值观等。如此,个体在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科技素质大体上由五个层面组成,即科技知识、科技技能、科技获取、科技认知(态度)、科技价值观。

二、新型职业农民科技素质构成

科技引领现代化农业发展,较高的科技素质是现代化农业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客观要求。据已有研究对新型职业农民科技素质能力构成的讨论,以往的研究者都认为具备的科技素质应包括科技知识和科技能力等方面。科技意识是新型职业农民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科技知识的前提,因此,科技意识也在新型职业农民科技素质范畴之内。而科技态度、科技价值观、科技信息获取能力也是新型职业农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也可以将其纳入科技素质范畴。如此大致可以勾勒出新型职业农民科技素质的五个层面,包括农业科技价值观、农业科技获取、农业科技技能、农业科技知识和农业科技意识。

(一)农业科技价值观

农业科技价值观是新型职业农民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农业等关系时,需要确立自己在农业生产中的基本角色,对农业科技产生的效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预期。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是以科技创新为导向的,农业科技的非理性滥用势必会造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在倡导发展绿色农业的理念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必须树立正确的农业科技价值观,拥有强烈的职业感和责任意识,使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对农业科技将会产生的后果进行判断和预期,理性、科学地运用农业科技。

(二)农业科技获取

农业科技获取是指为谋求农业产业发展,通过多方渠道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能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必将走向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轨道,科技要素投入会日益增多。在市场、社会环境不断变化过程中,新型职业农民要紧跟时展的步伐,具备农业科技信息获取能力,依靠科技来调整农业生产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

(三)农业科技技能

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新型职业农民的科技技能。农业科技技能是基于农业科技知识发展起来的,是农业科技素质的核心,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农业科技技能主要指新型职业农民运用科学技术和方法解决农业生产问题的能力,是农业科技知识层面的具体化;主要指新型职业农民能否熟练掌握实用技术,运用较强的农业科技技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经济效益。

(四)农业科技知识

内化的农业科技知识是农业科技素质的基础,农业科技知识主要包括了解基本的农业科技理论知识或基本原理,农业科技知识体系的建立是关键。现代化农业生产中要求新型职业农民具备科学的种植和养殖技术、疾病防控等多方面的科技知识。只有先学习农业科技知识,才能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精准地运用科技知识,建立农业科技知识与农业生产实践之间的联系,形成科学的工作方法,为进一步形成农业科技技能奠定基础。

(五)农业科技意识

科技意识贯穿整个科技素质结构中,属科技认知层面,是农业科技素质发展的先决条件。发展现代化农业过程中,新型职业农民的农业科技认知决定农业科技成果能否在农业领域达到效率最大化。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农业科技的直接承担者,必须具有独到的慧眼、敏锐的科技意识和端正的科技态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学习科学知识,应用科学技术,设计科学方法进行农业生产实践,促进科技内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推动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新型职业农民科技素质教育培训策略

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化农业劳动力发展的必然方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任重而道远,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未来农业的发展需要依靠科技来驱动,科技素质是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的核心。实现现代化农业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科技素质是极其必要的。要高效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科技素质教育培训,需要从教育培训的目标对象、方式、内容、师资、考核等方面具体化实施。

(一)精准厘清培训需求

切实加强农业科技需求调研活动,深入农业产业领域,加强与农民沟通,详细了解农民现实的科学知识和实用技术的需求,根据需求内容归纳分类,形成不同的科技需求项目类别,最终为培训相关部门形成决策、制定科学的培训方案提供参考依据。为避免培训内容过于笼统、范化,造成培训资源浪费、效果不佳情况,一切从农民的现实需求出发,尊重其培训意愿,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精准化的科技培训,着重培训农民现实农业生产活动中需要的技术。厘清培训需求是新型职业农民科技素质培训的必要前提。

(二)严格遴选培训对象

要紧密联合基层村级组织和地方农业科技推广站,开展“入户摸底”工作,从农民生产规模、产值、收入等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审核要求方能参加培训,明确专业生产大户、家庭农场主等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又急需科技支撑的务农人员为培育重点对象。精准遴选培训对象是保障培训质量的基础。

(三)多样性创新培训方式

线上、线下混合,传统、现代并举。结合学员的意愿或兴趣,开展富有成效的教学培训,开展多样化、个性化的培训,既有利于激发学员的积极性,也利于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转变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培训方式要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充分依靠“互联网+培训”,形成线上培训(远程培训)与线下培训(田间培训)相结合,传统与现代并举的多样性培训方式。

(四)分阶段实施培训内容

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学员现实需求和地区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科学地设计培训内容,编制培训教材,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培训内容应该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到实践能力逐渐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科技素质培训内容必须包含农业科技理论知识、农业科技信息获取、农业科技实践、农业科技伦理观等方面,分阶段进行这些方面内容的培训,循序渐进地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科技素质。

(五)分层次组合培训师资

理论知识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型职业农民科技素质不仅包括一般的科技知识,还应包括农业生产实践经验、技巧、科技价值观等。在师资队伍的组成上,按照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形成高、中、初三个层次,形成不同教师的混合,加强教师合作,增强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在教师人员的选择上,可聘请具有科技信息畅通、科研能力强、理论知识丰富的农业科研院校专家教师,充分发挥传送科技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借助农业领域的“土专家”深厚的农业生产实践能力,指导学员农业生产实践。

(六)科学化开展培训考核

以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科技素质为最终目的,合理规范的考核机制可以保证培训健康、持续展开,使培训更有成效,彰显培训价值。政府部门要制定科学系统的考核方案,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严格、规范执行,如通过“笔试+实践”“专家评分+学员互评”等形式对学员考核,提高培训成效。

四、建议

要整合各种政策、资源,统一管理、规划。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时,要积极鼓励社会多方力量参与,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校、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等多元主体的合作。要通过立法的形式,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作为主要任务赋予法律保障,纳入法律管理体系内,明确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目标、主体、内容、管理、实施以及教育培训各方的责任和义务等。要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管理和评估,拓宽教育培训经费以及落实好扶持政策,促进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规模不断扩大。

(一)完善法律保障

综观国外发达国家,美国的《莫雷尔法案》、德国的《职业教育法》等为本国的职业农民培育保驾护航。因此,我们应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节奏,如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法》之类的法律法规,通过正式权威的文件明确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各方主体的职责和义务,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健康有序开展。

(二)强化监管评价

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监管评价机制,一方面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确保培训机构的合法性,培训内容满足学员的需要,培训方式具有创造性;另一方面,建立反馈机制,强化对学员的动态监管,通过实地调查、问卷、电话咨询等方式了解培训后期实际情况,根据反馈信息完善培训体系,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富有成效地开展。

(三)拓宽经费来源

资源禀赋是决定培训能否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当前的培训主要由政府财政拨款支撑,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培训工作无法广泛开展,培训工作缺乏及时性和连续性。因此,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应引导社会行业积极参与培训,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筹资为主体,民间资本为支撑的投融资机制,保障培训资金充沛,助推培训可持续发展。

(四)认真落实扶持政策

新型职业农民对现代化农业发展至关重要,要给予相应支持,以保障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发展。对于获得认证的新型职业农民,应从土地流转、融资信贷、社会保障等方面支持其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明晰强农惠农政策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努力营造新型职业农民学习、创业的氛围。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是农业科技成果的承接者和使用主体,其科技素质与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业产业需调整发展方向,走向与二三产业融合的道路,实现突破转型,农产品结构也需优化升级,必须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现代化农业发展,从新型职业农民科技素质的提升方面入手,以科技武装新型职业农民,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实现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翁伯琦,黄颖,王义祥等.以科技兴农推动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对策思考———以福建省建宁县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S2).

[2]王思萍.城镇化背景下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6).

[3]魏学文,刘文烈.新型职业农民:内涵、特征与培育机制[J].农业经济,2013,(7).

科技发展的本质范文第3篇

摘要:纳米技术为人类带来的便利:纳米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对于有害气体,污水处理,而且对于磁辐射,废弃物等治理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纳米技术的逐步发展,人类一味的对技术产生依赖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用自己的判断力,增加自己的基本素养,具备独立思维的能力,合理的运用科技的发展为人类服务。

关键词:纳米技术 污水处理 依赖技术 基本素养

中图分类号:N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2

1.纳米技术的定义

纳米技术是一种创新的技术,它在非常小的范围之内之内,来进行对原子,分子的研究,并利用其来进行发展和创新的一门技术,纳米机器人,纳米马桶,人类通过电子显微镜看到的微观的人体细胞,病毒等等。利用纳米技术制作的材料又与我们经常使用的材料有很大的区别,它发展了吸附等的一系列功能。那么这种新型材料的出现,也将会利用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了技术创新。

2.纳米技术为人类带来的便利

纳米技术的发展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新的改革,纳米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医学、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医学中产生了光学传感设备,对于骨质修复作用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同时纳米技术在药物输送方面产生了重要作用,纳米技术在艺术层面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纳米画等作品。纳米技术不仅从技术层面关心人类,而且从人的综合状态中予以提升。

2.1 纳米技术带来了科技层面的改革

例如,纳米技术制作的微型器械,按照人类的操作任意运动,将微小的颗粒,划分成原子或者分子,再按照自己的想法任意拼接,这些器械不仅可以按照人类的想法任意工作,而且具有自我还原的能力。纳米材料是一种新型的材料,这也体现了从认识―实践―认识的客观规律。人类之所以能制作出纳米仪器,利用纳米材料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对于纳米世界认识的比较深入全面,然后再利用纳米材料制作出纳米设备,这也是令一个再认识―实践―认识的过程,推动了从不断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体现出了发展是靠不断运动的哲学道理。

2.2 纳米技术体现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人类推动了纳米材料的发展,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人类对纳米世界有了非常客观的认识,了解了它的运动发展规律,通过人类对于纳米世界的学习和研究,来创造出纳米材料,而这种材料的创造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起到了发作用。

2.3 纳米技术同时体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

物质的质变有两种来源,一种形式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质变,质变的另一种形式就是在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内部组织自己行的排列与组合,从而产生质变,纳米技术一方面是利用纳米结构的特点而生产的一种纳米材料,另一种就是利用原子,分子中间的距离变化,重新组合,而产生的质变生产的纳米材料,这就体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4 纳米技术加强了人们对于排列结构的认识

原子,或分子之间的距离,位置不同就会形成新的不同的物质,纳米技术也就是利用了这一特点,而形成的技术。纳米技术完成了从生物到非生物的跨越,在医学上生产出新的微型仪器,置放在人体中代替,或者弥补人体某些部分脏器的功能,通过改变人体细胞的组织结构,利用纳米技术孕育出新的生命,

3.纳米技术带来的消极影响

纳米就会造成人类社会的危害,人类的想象和发明没有边界,纳米技术的产生就是对原子分子进行重新的排列组合,在这种非常方便的状况下,纳米技术也会生产出任何东西,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在这种没有节制的的状态下,纳米技术就像病毒一样无限蔓延开来,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周围到处存在着纳米仪器,有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仪器设备,医药用品,也有限制人类发展的纳米病毒,学生利用纳米仪器来应付考试,小偷利用纳米仪器进行偷窃,人人都有纳米设备防身,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人类如果过度依赖技术,就会将人类和技术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不是技术为人类服务,而是人类对技术的崇拜,人的思想会随着发生改变,产生混乱和偏执,基本理论的缺失。

技术会导致人缺乏用自己的思维,一味的对技术产生依赖心理。有些观点认为纳米技术可以解决任何问题,此观点认为,所有的物质存在方式都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存在的,万事万物的存在都有自己的规则,相互之间也有自己的的特点,遵循着某种法则,依照纳米技术的原理,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也可以任意组合,相互之间可以打乱,再进行新的排列组合,有的观点认为,人的思维,与任何一种社会存在进行排列组合,所有的存在都可以依照纳米技术的存在方式来进行发展,有机界和无机界,非生物和生物,任何物种都可以排列组合,有些组合还没有实现,得依据纳米技术的发展状况,需要进一步学习研究。更有甚者认为人的思维是由大脑控制的,为了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完全可以像纳米技术那样,将人的大脑细胞与大脑结构重新进行排列组合,这种思想是非常可怕的。

依照这种推论,我们要想让刚种的树苗,瞬间长大,完全可以改变它内部细胞生长结构,要想让刚出生的婴儿长大,改变他的细胞排列结构,要想让养的家禽快速长大,只要改变体内细胞的排列结构,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况且这种言论还没有成立,纳米技术的无限制发展就会对人类社会带来危害,使人的思维发生错乱,

这也是一种拜物的想法,一味的抬高技术的发展,而降低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服务于技术,技术是最高的物质,失去了人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虽然这样的想法没有办法去证明它的合理性,但也很难证明它的不合理性,但是能够确定的是,如果按照这种状况发展下去,人类社会的发展将会被阻挠。

4.面对纳米技术的优劣是该如何解决

根据纳米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些消极理论,我们必须做一些考虑,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意见,来限制其肆意发展。阻止其危害人类社会。纳米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为人类的医学,艺术,技术各个方面提供了积极地影响,而另一方面纳米技术的肆意发展又导致了人的异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阻碍,这种现象也是不可避免的,事物的发展总是存在这两面的,如果利大于弊,它就是正面的,可继续发展的,如果弊大于利,就要引起人们的反思,那么从纳米技术的发展状况来看,它更多地是造福人类,但是在它为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又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阻碍。对于这一利大于弊的现状,针对于它的利弊我们一方面要改变人的观念发扬正面的力量;另一方面,应该采取一些相关的政策措施,针对性的阻碍它的负面影响。

4.1 改变人们的观念发扬正面力量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从人的本身开始,从知识文化层面,提高人本身的素养,对科学技术重新认识,树立科学的文化精神。只有这样,当新的的技术出现时,就不会出现违背科学文化而出现的不合于人的伦理道德的事情,人类尊重科学知识,但不盲目崇拜,对科学技术的态度,要合理保护。只有这种科学知识观念扎根在人的脑海中,任何消极的观念都不会滋生,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的最要的目的,是以为人类共同利益而服务的,我们应该分出什么任务是共同的,这就需要对人类自身修养的提高与丰富,当面对共同利益时,联合起来,共同发展,当科学技术不符合人的共同利益时,人的自我修养自我意识,就可以提醒自己,科学技术的发展危害到人的共同利益时,要知道杜绝其发展,人的思想也是一步一步完善起来的,科学技术也在发展的阶段,虽然人类很难预测科技发展的后果,但由于人类有基本的科学素养,基本的科学文化,人类在面临科学发展的时候,最基本要做到的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要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互协调。

科学技术是一种被人类用来创造的东西,是人类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或者媒介,是人类可以掌控的东西,在这个时候就对创造者有要求,创作发明者本着为人类共同利益的原则,选择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哲学,纳米技术也一样,当它符合人的共同利益的时候我们大力发展,当它没有边界肆意发展,为社会的发展总成阻碍,危害人类的共同利益,违反公共道德,反人类的基本素养,创造者就要摒弃它,限制其发展,当然在不同的年代,各个国家对于科学技术发展,纳米技术的发展的衡量标准是不一样的,在这个时候,首先纳米技术的发展要符合当时,符合国家的需求,符合人们的共同利益,不能超越人类的道德底线,不同年代,不同国家的国情,科学技术的发展,要和当时国家的人们素质,国庆的发展相互协调,整体性推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始终不能违反人类的共同需求,和人性发展的基本素质的本质要求。

4.2 纳米技术的发展应从政治、教育、法律等方面来约束和规范

从政治方面国家应该出抬相应的政策引导纳米技术的发展朝向符合国家利益,人民根本利益的方向发展,明确规定杜绝哪些科学技术的发展。最大化的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杜绝不良技术的发展滋生,不仅仅要依靠政策的导向,严重的情节要依靠法律的武器,彻底消灭不符合人类发展规律的科技发展,有些人为了自己私利,不顾人类发展的根本利益,利用科学技术,发展生产一些危害人类的利益,危害社会健康的一些科技,在这种情况之下,国家的法律应该做出明确的规定,对于这类,危害人类,危害社会发展的行为,予以法律的制裁。目前我们的国家正处于发展中的阶段,以上说的政策导向。和法律法规还需要一个发展过程,科学技术,尤其是纳米技术的发展是一个新型的事物,人类对它的了解是一个非常模糊的状态,所以难免会造成一些违背大众基本文化原则的事情,所以人类要树立这种科技发展的文化观,在每朝每代,社会舆论,难免是人类发展的一个催化剂,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人人心里树立正确的和意识,引导科学技术从正确的方向发展,当科学技术,违背大众舆论的时候,人类要积极站出来,对不良的发展想象造成压力,时刻朝向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结语:纳米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科学技术,是科技发展的一场革命,它将人类带进了另一个新的先进的世界,它的发展造福了大众,另一个新的光明的世界已经到来,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双层的利害关系,纳米技术的发展也如此,人类不能被异化,要树立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认识和基本素养,并通过政治、文化、法律等一列的约束和导向,使科学技术朝正确的方向发展,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阵垮泉.纳米科技探索[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孙超.纳米技术带来的哲学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1)

[3]郝春城等.纳米科技及纳米材料发展的哲学思考[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1.

[4]吴文新.科学技术应成为上帝吗?[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1).

[5]王秀丽,王德胜.纳米技术的哲学价值[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4)61-64.

科技发展的本质范文第4篇

国有科技型企业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过程的产物,是产业发展的风向标,肩负着引领行业科技进步的重要使命,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发挥其在行业科技进步中的引领作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科技体制改革以来,国有科技型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国有科技型企业所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完善,国际市场竞争力还不强。因此,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国有科技型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指导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国有科技型企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战略规划,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国有科技型企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国家经济和产业的总体规划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状况,结合本企业的特点,重点研究涉及企业发展的根本性、方向性和长远性的重大战略问题,做好企业在组织结构、市场结构、产业和产品结构及生产能力、科技开发、人才培养、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全面的近、中、长期规划,把企业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总体发展战略上,科技型企业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指导思想,但是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注重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把加快发展的着力点转到促进技术进步、优化产品结构、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质量效益上来,避免脱离市场搞开发,慎重处理新技术、新产品的市场推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业务发展战略上,科技型企业应当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主业,夯实企业发展根基,尽快成为在行业内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企业。同时,应处理好突出主业与业务多元发展的辩证关系,在做大做强主业的同时,要适当和稳步地发展与主业相关的科技实业,增大企业的经济规模,提高企业应对市场变化风险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科技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科技型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和挑战是如何利用已有的基础、设备、网络、文化、人才、管理等各种物质资源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满意的服务。战胜这种挑战,除了大力提高人的素质,重视发挥企业员工的创新精神和潜力,别无他途。在人才队伍建设中,要培养和引进一流的科技带头人,也要构建合理的创新梯队。人才队伍不是个个都当“尖子”,要着力培养适合本企业创新发展需要的不同类型人才队伍,既包括科技创新人才,也包括科技管理人才、科技支撑人才、成果转化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因此,科技型企业应有计划的提供系统的人员培训、互动交流、参观考察,大力倡导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创新与创造,密切关注本单位以外地区同行业企业最新发展动向,给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人文环境、引导员工积极参与系统的业务学习和素质提高。这体现了以员工为本的思想,其归宿是为市场和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产品,本质上与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是一致的。企业领导者在注重企业设施和技术的同时应倍加珍视人员和管理,重视人员培养和理论水平提高,做到“人尽其用、人尽其才”。另外,要改革和健全企业内部的机制,包括激励、竞争、和分配机制等,提高各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要注意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以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产品更新换代的需求,增强企业抵御人才流失风险的能力,保持企业长期发展的后劲。

三、着力推动技术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当今世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市场竞争以呈现出“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市场化”的特点,企业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体现为科技的竞争,竞争取胜的因素已从价格因素转向技术因素,为了赢得竞争优势,企业必须不断地提高科技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并不断地以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挤占市场乃至创造市场。可以说,提升科技开发水平和能力是国有科技型企业提升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是企业长远提高盈利能力和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持续发展的后劲的关键。

国有科技型企业应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方针,加强对国外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改变“引进、落后,在引进、在落后”的被动局面。科技型企业能够有效克服工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和科研院所不能及时跟踪市场变化的弱点。发挥科技型企业在前沿技术、原创技术创新、创新活力及专业化方面的优势,在主导产品和关键技术、集成技术上尽快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同时,应加快建立健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制度,着力打破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封锁。

四、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

一个稳定和不断扩大的市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和国家对科技投入力度的逐年加大为国有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和有力的资金支持。一个现代的科技型企业仅仅依靠国内市场发展是不够的,必须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依托广阔的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更高的层面上参与国际竞争。将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中国品牌推向世界,逐步塑造和增强中国产品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打破跨国公司在某些行业上的垄断,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五、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创新应根植于其优秀独特的企业文化

科技型企业必须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企业出类拔萃的关键是其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它们令人瞩目的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无不根植于其优秀而独特的企业文化。文化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哺育,科技型企业急需培养具备良好信用品德和专业技能的管理、技术人才去操作整个企业,并最终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科技发展的本质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 科技素质 城乡和谐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民的收入得到较大提高。但由于农村劳动力科学文化素质较低,严重制约了经济进一步增长,并不利于城乡和谐发展。因此研究农村劳动力科技素质与城乡和谐发展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一、农村劳动力科技素质的现状

1、农村劳动力整体科技素质偏低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的基本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促进了农业经济的较快发展,农民收入有了普遍提高,但也应当看到,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总体素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2年我国农村劳动力文盲、半文盲占7.59%,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0.63%,初中程度的占49.33%,高中程度的占9.81%,中专程度的占2.09%,大专以上的仅占0.56%。而且地区之间的差异较大,西部地区以小学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其中小学文化程度占33.10%,文盲、半文盲率超过16%。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在第五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上指出,科学素质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提高农民素质的重点在于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我国8亿多农村人口、4.8亿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3年,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不足5%。农村劳动力的94%以上仍属于体力型和传统型经验型农民,不具备现代化生产对劳动者的初级技术要求。这种状况必然会影响着现代农业建设,影响着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2、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比较科技素质较低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数量不断增长,已逐渐成为许多农村家庭提高收入的重要基础,同时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支持和保障。

目前在城市和沿海务工经商的农村劳动力约有8000万,这些人以青壮年为主,除约1500万人是带家属在城市居住以外,还有约6500万人仅以有限的收入维持生活。虽然,他们中绝大多数上过学,接受过不同程度的文化科学教育,但与城市劳动力相比较,无论从整体素质还是科技素质上都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在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就业状况,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新兴产业的兴起,缺乏科学素质和转岗就业技能的农村劳动力就业难度将越来越大。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往往只能从事一些偏体力劳动和科技含量要求不高的工作,其收入状况也就较差,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们科技素质低的现状。也正因为这些因素,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在城市生存发展往往遭遇各种困境。

3、目前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低素质特点明显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虽然在城市的竞争与发展中处于劣势。但应该说,无论从科技素质还是综合素质而言,他们都是农村劳动力中较高的。他们的流失使农村整体劳动力素质处于更低的水平。

在很多农村地区,青年人除了个别生病残疾的只好在家外,其他或是上学、当兵、经商、学手艺,或是出外打工挣钱。真正务农的青年寥若晨星。在干农活的几乎是中老年人,青年人在农忙时回来帮一下,就非常不容易了。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年老的父母和半成年的子女是农业生产的半劳动力,就是由这些半劳动力来耕作不多的田地,收获不多的粮食,维持日常温饱的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从现实情况看,农民整体素质偏低,既表现在科技文化素质上,也表现在思想道德素质上。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只有通过农村经济的自我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差距。同时由于现有从事农业劳动力的现状,使新的农业科技技能无法推广,大多数农业生产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中。

二、劳动力科技素质对缩小城乡差距的影响

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现代农业建设,影响着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影响着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以至于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科技素质偏低已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与城市差距的缩小。

1、无法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劳动效率

由于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科技意识淡薄,没有真正意识到只有通过科技的发展,才能提高劳动效率,才能从根本上增加农民收入。现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低素质状况,使许多现有的科技手段和成果无法运用到生产劳动过程中去,而只能沿用以往的落后生产方式,这既难于提高劳动效率,又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成本的提高。因此,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迄今还明显落后于农业先进国家。

2、无法利用新科技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

当前许多农村还在沿用千百年来的一些传统模式,其中一些内容不能适应现在市场经济的环境。比如,一些效率较低的耕作方式;只管生产不重视流通渠道;生产发展与市场脱节等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运用新科技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目前农村劳动力较低的科技素质很难完成这种转变,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制约。而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

目前,在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中,还存在着科技创新尤其是自主创新水平有待提高,农业科技投资总体偏少,农业科研单位分工不明确导致科技资源配置浪费较大,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完备、转化率较低等问题,影响了农业科技对农业和农村经济支撑能力的充分发挥。

3、缺乏科技意识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目前农村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科技意识的提高,对科技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一方面是有些科技成果无法在短时间内产生效益,影响了农民们对科技发展重要性认识。另一方面,有些农民认为科学技术发展是科技工作者的事情,与己无关。同时一些传统观念甚至使他们对科技还有一定的抵触。这就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进而对生产方式、精神文化方式的转变造成了许多不利影响。同时制约了农村整体民主意识的提高。

三、通过科技素质的提高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科技素质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提高农民素质的重点在于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通过科技素质的提高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1、建全农村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

要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认真解决农村青壮年文盲和青少年失学现象;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大城镇教师支持农村教育的力度,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证更多的农村学生能够接受更好的文化教育。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富有特色的农村教育体系。

(1)着力发展职业教育,广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科技培训和科技推广,切实提高广大农民掌握和应用农业科技的能力,形成农民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目前,可以通过组建农业科技专家巡回服务团和服务小分队、开通服务热线等形式,大力推动科技人员下乡入户,增强其科技致富能力;围绕发展特色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针对农民不同层次的需要,广泛开展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和扶贫性、创业性教育。

(2)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的需要,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扩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绿色证书等培训工程的实施规模,增强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

(3)继续搞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业转岗培训,进一步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增强他们进入城市后的竞争力。

城乡和谐进程中,农村为城市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劳动力保障。通过提高进城打工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综合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收入空间,改善生活状况。并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以青年人为主,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也不大可能都进城里打工。正是这些每年新增几百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真正生力军,主力部队。他们绝大多数人上过学,接受过不同程度的文化科学教育,开展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关键是要落实在这些的青年人身上,他们的言行就可以直接影响其家里的人或身边的人。他们是土地的新主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希望所在。这也就是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所说的,就是要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大批“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让新型农民早日掌握、运用科技致富,让致富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2、运用科技手段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城乡和谐发展要通过农业现代化及与城市化的相互协调来实现。而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关键就是要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包括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在内的现代农民素质。只有建设一支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高素质新型农民队伍,才能快速抢占当今世界农业技术应用的制高点,顺利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才能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新农村建设才有后劲。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我们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因此,如何尽快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体系,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科学配置农业科技资源,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特别是自主创新步伐,使农业科技为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强大的支撑力,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并急需解决的课题。

实现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就必然会使城乡之间步入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城乡差距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最终实现城乡和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