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课改最大的特点是以新的教育理念、思想和教学方法替代过去陈旧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全面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新课改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喜人成绩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我们如不能慎重对待、及时纠正,很容易进入教改的误区,从而影响课改的进程和质量。
误区一:一味反旧。为了倡导新课程,很多教师在不断地反思旧教学,探索新教法。应该说这是一种致力于新课程改革的积极之举,其热情之高,值得赞叹。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所有这一切,给当前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然而我们在一味追新的同时,也在不断反旧、弃旧。经常有教师为了凸显新教法,总是要先痛批一下传统的旧教法的某些不足。由于一味地反旧,我们几乎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传统的就是错误的,传统的就是应试的。
这不免令人质疑:传统的旧教学真的什么都不好,就没有积极的教育因素吗?答案是否定的。其实,新、旧教育存在着必然联系,它们并不完全对立,而是传承发展和不断改进的关系。例如,应试教育中强调知识的重要性,素质教育同样也强调这一点,而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到了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应试教育是失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应试教育中所有的教学思想、经验和方法都不正确,毕竟过去有些诸如“语文学习要多读、多说、多听、多写”这样的宝贵方法,不仅是现在,就是将来也会在教学中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所以,教育创新不能忘本,传统教育中有很多教育因素是宝,舍弃了这些,新课改会缺乏发展的底气。即便是素质教育最忌讳的灌输教学、死记硬背和考试,在新课改的环境下也不是一无所用。我们主张学习探究,但也不见得什么东西都要去研究探索一番,毕竟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有时适当的灌输也是可取的,例如直接向学生介绍一些人文背景、历史知识、规章制度等。又如,我们反对死记硬背,其实,适当的死记硬背也是必要的,比如背英语单词、名句佳篇。
虽然理解记忆十分重要,但缺少了死记硬背的强化,在记忆的熟练程度和持久性上都会大受影响。至于考试,这本身就是学生的一种能力体现,素质教育不排除考试,但坚决排除应试教育。
误区二:只求“形似”。当前的新课改搞得轰轰烈烈,但也要防止盲目追随一哄而上的不良现象。为体现尊重学生,有教师一反常态,课堂上总是对学生笑脸相迎,“棒,棒,棒,你真棒”的赞扬之声不绝于耳,以致于该批评时却表扬、该惩罚时却奖励,让人感觉莫名其妙。自主学习无非就是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再通过小组讨论、动手操作,最后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一种公式化、模式化的教学。所谓的合作学习也就是三、五个学生围在一起交流讨论。
所有这些现象看似体现了新课程、新理念,但表面的热闹精彩掩盖不住教育背后的空虚乏力。尊重学生,教师就只能是对学生说好话、百般讨好吗?自主学习就等于学生自己学习?合作学习岂止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这么简单?难怪有教师抱怨采用这种新教法教学效果反而不佳,原因就在于此。真正的课堂教学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而这种“神似”来自于对教育理念、教学思想的深刻领悟、把握。缺乏“神似”指导的教学是僵化的教学,毫无生机,这种教学由于没有获得真正的源动力,只能是在搞形式主义,教学中也就相应出现了作秀的虚假教学。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新思维;素质教育;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8-0234-02
在知识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自主性、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需求日益倍增,在这样的形势下,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课程,除了培养学生的课外兴趣和教导学生美术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巧外,更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美术最重要的内涵和本质就是创新,通过创新来不断带给人们美的享受,没有了创新,美术就会失去它的生命力和艺术价值。
一、现代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
(一)创新思维能力的概念
创新思维是指在艺术劳动中,发现一种新的方式处理对客观事物反映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能力就是通过这样的思维过程和活动,创造出超越或高于原型的艺术作品。它的根本特征也就是在原有的事物活动中,产生新的想法,从而在对事物处理的过程中不断改变、进步和超越。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新形势下人才观念的更新,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使命显得更为迫切。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美术是一门讲究个性和特点的学科,它的显著特征就是创新。一件美术作品的最大价值就是它的艺术成就,而艺术成就是不可复制和模仿的,就像蒙娜丽莎的微笑,世界上只有一个蒙娜丽莎,无论你模仿的多么逼真,它的成就也只属于达芬奇。作为艺术家要想达到一定高度,就必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除了要充分展示自己的技术技巧,还要有自己个性和新的思维、主张。只有将技巧和创新能力两者完美结合来完成的作品,才具有艺术价值。由此看出,美术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学生掌握描绘事物的理论和技术能力,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思维能力。
二、现代美术教育中阻碍学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问题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方针便是实施素质教育。在这样的教育方针指导下,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美术课堂教学,如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但是,受长久传统教学的影响,我国目前的美术教育仍然是根据自己的专业和条件,对学生传授不同的绘画技能训练和美术理论知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方面还做得不够,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教师缺乏创新,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我国目前大部分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已经习惯了传统的照本宣科和“一言堂”的灌输式教育方法,他们教学无非就是依照教材,或是给学生一幅画或一个素材,来教学生如何画,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某一绘画技巧,会不断在课堂上进行重复演练。这样单一枯燥与学生完全没有互动的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用谈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了。
2.受传统教育影响,我国的教学课堂上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老师处在教学的主置,学生的思路需要跟着老师走,且老师所说的话一般是不容学生质疑的。另外学生所画的作品评价也是根据老师一个人的标准和眼光来评判,这种专制型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发现知识、质疑知识,缺乏探索和求异精神,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3.我国目前的美术教学中大部分是在教室中进行,让学生画一些石膏道具,或者按老师要求临摹一些作品,这些传统的绘画表现形式,已经滞后于当今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跟不上新的美术思想和潮流。且美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如果只是局限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不贴近大自然,学生的思维也好像被带上了枷锁,很难能创作出有自己个性、独特、新颖的作品,也会僵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现代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他才会全身心投入,积极思考,主动去发现和探索新的知识。那么首先在教学的内容上,应该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和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教学内容,然后运用科学合理有趣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也就是说,美术教师在教学时不要照本宣科,而是对整堂课进行设计,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基础绘画教育固然重要,但是让每位学生都画出同样风格的画就显得毫无意义。比如:老师在给学生上欣赏课或是介绍新的作品时,可以采取用视频介绍作品、放一些适时的背景音乐,介绍完后让每位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将刚介绍的作品与自己最了解的一个流派做比较,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教学情景,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不但调动情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还会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探索求异精神
一个人的艺术成就是不可以复制的,同样,学生的创新思维也不是老师能”手把手“教出来的,有时候,创新思维就在某一环境或某一个点上突然出现。这种出现需要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来滋生,所以只有老师与学生达到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大胆的去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个性。艺术就要不断创新和张扬自己的个性,有时候还要突破权威,培养学生大胆求异的精神。对知识提出质疑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研究的过程,是一个新的探索的过程。只有不断质疑,不断探索,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不断得到发展。
另外,在作品评价方面要进行拓展,比如,先让学生介绍自己作品的创作意图和意境,在实践过程中所作的努力,然后给自己的创作成果打分。再让同学们用自己学生的眼光,对各位同学的作品作出评价。最后老师再作出全面评价,从学习态度、能力、绘画技巧、创新等各方面积极挖掘学生的闪光点。适当、正确的评价方式可以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对以后作品创新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扩大学生的欣赏范围,开阔学生的视野
扩大学生的欣赏范围,开阔学生的视野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只有不断学习和了解更多艺术形式、风格和流派,才能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从不同角度去考虑作品,创新作品。不但要学习国内古典绘画,也要接受国外新的艺术思想和流派,只有这样,才能在艺术的海洋中,充分发挥自己创新思维能力,并从中找到自己的方位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美术学科不仅仅是一门普通的学科,而是一门体现艺术、涉及多门课程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美术教育不但要学好美术理论知识,还要研究和学习其它各门学科给美术领域带来的影响,为自己创新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应该多开设实践课程,引导教师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进行写生。在实践中写生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能力,而且为学生发生奇思妙想提供了空间和环境。让学生的思绪得到释放,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但进步与发展,国家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这样的形式,我国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显而易见。通过对我国现代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明显意识到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方面还有欠缺。对于这些棘手问题,美术教育界已经并继续寻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但世事万物都是瞬息万变的,我们不能用一时之法解决所有问题,而应该随着事情的不断发展,用发展的眼光跟上潮流变化,用创新意识去解决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世琴.浅谈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3.
[2]陈鹃.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研究.2013.
一、创设思维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趣味的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动机的形成、知识的获得、智能的提高,都离不开一定的数学情境。所以,精心设计数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由于初中学生对体育明星非常感兴趣,在学习“方差”时,我设计了“刘翔在出征雅典奥运会前刻苦进行110米跨栏训练,教练对他10次的训练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判断他的成绩是否稳定”的例子来引入,形象的运用了“方差”。通过创设情境,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真实存在,切实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思维动机,提高思维的志向水平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在他们感到迫切需要解决问题时开始的。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索中,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个人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 驭教材,把与时展相适应的新知识,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索。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观念教学模式。因为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目的,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之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师生平等,教师才能真正体验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与教师才有共同语言,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心情舒畅,充满喜悦和快乐,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像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创设一个有利开展讨论的氛围,课堂讨论不仅适合于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对知识的理解。讨论以小组形式居多,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对不易解决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造能力,也提高个人的创新思维水平。
另外,鼓励大胆质疑、释疑,培养学生敢于思维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应不失时机的设疑提问并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在课堂上要注意多用鼓励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以期待信任的目光、温和恳切的言语打动学生。对学生经思考回答的问题正确的,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回答不完善的不应马上否定,让学生再想一想,把问题回答的更完善或更准确,以充分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敢于、勤于思维的习惯。
四、加强开放教学,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一、创设良好氛围, 激发学生主动探索
在笛Э蔚慕萄е校 教师要以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敢于创新, 把学生真正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合作者。在教学中应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活动活动空间, 让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主动提出不同的见解。并且允许学生想错、说错, 教师要适时点拨, 要学生敢说、敢想, 形成一种师生平等、民主和谐、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学习氛围, 这种氛围会激起学生创新的热情, 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
二、夯实学生“双基”, 提供创新思维源泉
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认知结构, 小学熄灭的创新意识是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基础知识学习不扎实, 思维如同“海市蜃楼”, 创新也只是“空中楼阁”, 所以在组织教学时, 让学生获得有关数学、数量关系, 几何图形一简易方程等基础知识, 通过有的放矢地训练, 让学生对基础知识达到“应用自如”的境界, 为培养思维能力奠定基础。基础知识是培养基本技能的基础, 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每种能力都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培养出来的, 只有牢固地掌握它, 思维才能活跃, 创新的灵感才能得以激发, 解决问题才能得心应应手。为此,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时必须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对课标、教材要求掌握的重点知识要彻底弄懂,做到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三、培养学习兴趣, 点燃创新思维火花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动力, 同时也能使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记忆持久而准确、思维敏捷而丰富, 而没有兴趣的强迫学习只能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 扑灭创新思维的火花。可见兴趣是创新的动力, 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因此, 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能力, 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首先,导课新颖, 引发兴趣。常言道:“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课的导入能集中学生注意力, 引发兴趣, 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比如: 讲一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 可提出问题:“方程 3X?-X-4=0的一个根为 X1=-l, 不解方程求出另一根X2来”。解决这一问题学生感到困难, 教师马上给出答案:“由于 c/a=-4/3, 所以X2=-4/3÷(-1)=4/3, 请同学们验算。当学牛确信答案是正确时, 就激发了学牛的好奇心理, 使之处于一种“心欲求而尚不得, 口欲言而尚不能”的进 取状态。学生都急于想弄清“为什么会这样”, 此时教师接着说明“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存在一种特殊关系, 我是据此求出X2的 , 这正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短短几句话, 就引发了学生的求知兴趣, 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运用多样教法启发兴趣。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而学生的基础又是参差不齐, 要启发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就必须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选用各种教学方法。例如:数学中的概念课可以采用谈话法或者讨论法来教学, 目的是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中理解并掌握概念:而公式、定理和法则课可以采用发现法或者探索法来教学, 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 找出规律掌握知识;而制作课、实验课可以采用活动式的教学法;调查课则采用开放性的上课方式,目的是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来感知数学、理解数学。第三,精心设疑, 激发兴趣。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进行恰当的设疑, 将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注意力, 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发挥。比如在摩解物理课中的相对运动时可创设如下问题情境:二战期间, 盟军的一个飞行员在执行飞行忏务中发现飞机外有一只小虫子, 觉得很奇怪, 于是伸出手抓着它。等他松开手一看, 大吃一惊, 原来这不是一只小虫子而是一颗子弹。同学们想想为会么飞行员能抓着高速飞行的子弹呢? 问题一出, 同学们兴趣马上来了, 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 很多 同学的回答具有创意, 这说明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激活了。第四,学以致用, 发展兴趣。学好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 存教学中和适当设置一些具有实践、富有时代气息的题目,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知识带来的乐趣, 感受生活, 学生在体验解题成功的喜悦的同时, 兴趣也就发展起来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创新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引导学生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成为我们教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呢?
1.树立创新意识,创设学习情境
创新是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的,一个人能否有所创新,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他有无创新意识和创新意识是否强烈。长期以来,因受旧观念的影响,一提到创新,人们就习惯于将它与了不起的发明创造相提并论,因而抑制了许多人的创新能力。要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必须破除陈旧观念,建立相应的教育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法,从课堂教学做起,努力创设学习情景,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和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灌输知识转化为引导学生思考,从学生死记硬背转为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要让创新真正走进课堂,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能够积极思维,驰骋想象,任意表达,敢于标新立异。强烈的求知欲,积极的情感能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注意结合教材内容及知识面的内在联系,巧妙地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导入,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情趣,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学习。
2.注重知识形成过程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重在让其独立思考去发现问题,这种发现将促进他们进入创造王国。尽管他们发现的是前人早已发现的东西,但独立思考发现的过程是建立在知识、经验和兴趣爱好上的,掌握的会更牢固。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我创设了一个动手测量和计算的情境。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发现了圆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这种发现让学生不仅理解了圆周率的概念,而且经历了一个知识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得到了培养,为他们以后走上创新之路奠好基础。
3.巧设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适当采用灵活、多向、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思维空间,使学生把机械模仿转化为探索创造。开放性问题具有挑战性,因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可以设计制作几何模型,简单的调查统计,提供一些数据,让学生自己设计各种不同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自编应用题,还可以设计一些利用特殊思路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当的时机,以灵活的方式渗透到教学中去。
4.注重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以便开拓思路灵活解题,注重这方面的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我采用的训练途径和方式主要有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