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足球战术教程

足球战术教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足球战术教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足球战术教程

足球战术教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足球战术思维决策水平;测试系统;比赛场景模型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了解有关足球战术思维研究情况,确定研究目的、意义。

1.2问卷调查法

通过专家问卷调查法,确定足球运动员战术思维决策的操作定义、测试指标。

1.3结构化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

采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法分析与设计整个测试应用系统。

1.4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

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建立比赛场景模型,开发应用程序。

2.结果与分析

2.1评价足球运动员战术思维决策水平指标的确定

根据专家问卷调查的结果,将足球运动员战术思维决策概念定义为: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根据临场攻守形势,迅速选择战术行动的思维活动。运动员具有的战术能力是其运动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足球这样同场对抗的集体项目来说,战术能力的高低更具有重要意义。运动员的战术能力最重要、最基本的因素是其战术意识,而战术意识的核心是战术思维[1]。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每一个行动,都是在观察场上的形势、双方队员的攻守具体情况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战术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进行预测、判断,然后做出相应选择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足球运动员的思维决策过程。决策能力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或已经发生的情况估计、判断、分析同时采取相应对策的能力。根据此定义,本研究确定两个主要评价足球运动员战术思维决策水平的指标:战术思维决策的正确性、战术思维决策的敏捷性。战术思维决策的正确性表现为运动员根据比赛实际情况,当出现某一战术局面时,能从几种可行的具体战术行动中选择其中一种“相对最好”的行动的能力。运动员在场上面临多种选择时,哪一种在当时战术情景下最具威胁性、最有效,有赖于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战术知识水平的高低。所以正确性可以作为评价战术思维决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运动员战术思维决策的敏捷性表现在运动员能快速、及时的决定自己的战术行动。比赛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失,留给运动员分析、判断、选择行动的时间极为短暂,这一过程往往只有几秒种,甚至几分几秒钟。这对战术思维决策的敏捷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反应迟钝、犹豫不决,那就会贻误战机。所以敏捷性也可作为评价战术思维决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2.2设计思想

比赛场景模型应接近于真实比赛场景,以能够激发运动员的战术思维;比赛场景模型库应包含各种进攻方式、防守方式、有球状态、无球状态、前、中、后不同场区的模型,能全面体现运动员的战术思维决策水平;系统程序操作应极其简便,使不懂计算机的人也能操作。

2.3系统分析

2.3.1系统结构

为便于数据的采集、管理、利用,系统采用数据库系统,为了以后的数据共享和传播,采用Access数据库。

(1)用户信息数据库

用于存放运动员个人基本资料。

(2)专家标准分数据库

基于每一个比赛场景模型片段,针对模型中某一模拟队员在片段结束时的下一步战术行动编制若干问题,每一个问题配有若干个备选答案,分别为此模拟队员的几个可能的战术行动。对每一试题的各个备选答案,根据其在当时模拟战术情景下的合理性,由专家、教练给出不同的分数,并录入数据库,以此建立专家标准分库。

(3)测试成绩动态数据库

用于存放测试所得分数和所用的时间。

(4)比赛场景模型库

用来存放测试所用比赛场景模型,包含了进攻方式、防守方式、有球状态、无球状态、前、中、后不同场区的模型。

(5)处理用户输入

调用专家标准分数据库的数据,处理用户输入,计算分数。

(6)用户输入接口

运动员可以用键盘上的数字键或鼠标左键输入自己的选择答案。

2.3.2系统运行原理

系统自动演示模拟战术片段,片段结束时,模拟片段中一名指定“队员”的下一步战术行动有若干种可能,受试迅速选择一种自认为根据当前的战术情景,从指定“队员”的角度出发最合理的战术行动,并按相应的计算机数字键或鼠标左键点击屏幕上的备选答案。测试系统自动采集答案,与系统内专家标准分相比较,得到一个分数;同时,测试系统记录受试选择所用时间。分数愈高,时间愈短,战术思维决策水平愈高。

2.4比赛场景模型的仿真建模

从16届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2000年欧锦赛和欧洲5大联赛的实战录像中截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的战术片段,经足球专家鉴定、精选,作为模拟情景片段数据采集的原始素材。基于原始素材,确定一个场景,并抽取有关数据(起始位置、速度、方向等),进行原始数据的录入、

修改等,建立原始数据库和测试环境数据,以VisualBasic为开发工具,模拟接近实战的战术片段。

2.5比赛场景模型的基本内容

2.5.1人与场地的时空关系

(1)位置:场上每个队员的开始位置、活动中位置、结束位置。

(2)方向:场上每个队员的开始方向、结束方向,共有0°、45°、90°、135°、180°、225°、270°、360°八种方向;活动中方向有任意种方向。

(3)速度:每个队员相对于场地在每个方向的速度。

(4)路线:任意种方向的直线路线。

2.5.2个人战术行动

(1)防守:盯人、选位、抢截。

(2)进攻:运控、过人、摆脱、跑位。

2.5.3集体战术配合

(1)防守:保护、补位、临近位置配合

(2)进攻:局部地区的多人配合。

2.6足球运动员战术思维决策水平测试系统应用程序的开发

以Windows为系统操作平台,Visual Basic为程序开发工具,依据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思想,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开发出足球运动员战术思维决策水平测试系统应用程序。

3.结论

3.1足球运动员战术思维决策的操作定义是指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根据临场攻守形势,迅速选择进攻行动的思维活动。它是足球运动员战术素养、竞技能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构成要素,教练员应该采取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提高足球运动员的战术思维决策水平。

3.2根据足球运动员战术思维决策的操作定义,确定战术思维的正确性、战术思维决策的敏捷性作为评价足球运动员战术思维决策水平的主要测试指标是可行的。

3.3用Visual Basic模拟的比赛场景模型接近于真实比赛场景,能够激发运动员接近于真实比赛中的战术思维,并用以开发足球运动员战术思维决策水平测试系统是可行的。它使得编程变的容易、快捷,为非计算机专业人士开发体育软件提供了可能。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2]Michael Halverson.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循序渐进教程[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1999.

足球战术教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中超联赛 前场定位球 统计分析 进攻特征

足球比赛的根本目的是获取胜利,而取胜的实现依赖于进球得分,对得分机会的把握和对射门行动的控制能力,成为影响球队竞技成绩的最关键因素。[1]现代足球比赛呈现出“高强度、高速度、高对抗”的鲜明特点,[2]防守技术运用更加频繁,导致犯规次数不断增多,使进攻方获得定位球创造射门的机会也随之增加。前场定位球进攻战术的运用、队员对射门机会的把握能力,已成为影响比赛胜败的重要因素。中超联赛代表了我国足球职业联赛最高水平,笔者通过对其前场定位球进攻现况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出中超联赛前场定位球进攻特征与规律,客观反映我国足球现阶段的水平,为各运动员提升技战术水平与素养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中超联赛734场比赛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文献资料法。

1.3统计尺度与概念

场区划分:根据国际足联教程对场区的划分标准,将足球场分为前、中、后三个场区,两端30米范围为前场和后场,余下为中场。

前场定位球进球区域根据中国足协职业联赛射门区域统计草图进行统计。

2.结果分析与研究

2.1中超联赛前场任意球进球区域与助攻区域分析

由表1可知,2005―2007年任意球直进球分别为23、32、23个,任意球配合进球分别为32、40、25个。表明中超联赛任意球配合进球比任意球直接进球要多,所以球队要重视任意球配合进攻战术训练,研究符合本队特点的任意球进攻战术,充分发挥任意球的作用。6区和7区域直进球比为75.64%,说明在6区和7区任意球直接射门威胁最大,进球机率最高,是任意球得分的最佳区域。5区直进球占10.26%,教练和队员要予以重视。其他区域离球门较近或角度较小,直进球机会少。2005―2007年度中超任意球配合进球区域都在2区和3区,说明2区和3区是实施战术配合的最佳区域,所以在任意球配合射门时要充分利用这两区域的时空特点,发挥本队队员的优势创造射门得分的机会。其它区域是任意球配合助攻区,在配合进球上占98.97%,且各区域进攻配合比率相差不大,说明各区域都是任意球配合助攻的重点区域。当今足球比赛对运动员的技术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全面。队员不仅要能熟练地控球射门,而且要抢点意识好、头球能力强,任意球技术突出。[3]我们要围绕2、3区进行技战术安排,形成一个多维立体型进攻战术体系。

从表2可知我国中超联赛角球直进球仅占3.54%,96.46%角球是利用配合破门得分。且角球配合得分主要分布在2区和3区,与任意球配合助攻具有类似特征,2区和3区是角球最佳配合进攻区。运动员发角球时必须找准时空关节点,才能完成威胁性配合。特别是与头球技术好、抢点意识强的队员进行战术配合,当对方“最薄弱点”[4]出现时,角球战术将发生质变。

2.2定位球进球情况分析

从表5中看出任意球进球数2004―2006年场均分别为0.24、0.30、0.34,这三年是呈上升趋势,07年为0.23,下降了11个百分点。这与球队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过于追求成绩或盲目仿学先进的打法有关,从而导致任意球场均进球数陡然下降。角球在这四年中变化最大,起伏不定,说明角球进攻技战术的影响因素多,与队员的个人能力、球队整体技术打法有关。点球进球数场均变化不大,说明各队员能处理好内防守和进攻的技术动作。

2.3中超联赛任意球和角球效果情况分析

从表6可知2004―2007年各赛季任意球射门比率分别为11.5%、19.5%、17.1%、20.67%,整体上反映出中超球队运用任意球进攻呈上升趋势。任意球进球比率为3.8%、5.1%、6.2%、5.6%,反映出我国中超联赛的整体技战术水平有所提高,体现在进球得分的能力上。角球射门比率分别为6.4%、10.1%、6.1%、6.6%,从比率上说明:角球进攻在比赛中与队员特点有关,特别是队中有头球技术好、抢点意识强的队员,充分发挥队员的个人能力组织角球进攻是得分的有效手段之一。

2.4中超联赛与近四届世界杯前场定位球进球对比分析

由表5可知,在中超联赛前场定位球进球中,任意球进球最多,为207个,占43.5%;角球进攻射入139个,占29.2%;罚点球进球130个,占27.3%。与第15―18届世界杯定位球进球情况对比分析,任意球、角球、点球进球在比率上无显著差异。任意球进球在定位球中居进球首位,是定位球进攻的主要进攻手段,角球次之。中超联赛前场定位球进球数占总数27%,近四届世界杯定位球进球数为31.7%,说明我国在定位球进攻上与世界高水平比赛有一定差距,利用定位球得分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定位球是比赛中得分的重要途径,世界高水平比赛更加依靠定位球进攻得分,我们教练员要根据定位球所具有的特定方式及所放置的特定位置进行研究,提高技战术水平。

3.结论

3.12区和3区是实施进攻战术配合的最佳区域,是直接进球最多的区域,是角球配合主要进球区域。该区域进攻的显著特征表现为射门角度大,距离短,防守队员反应时间少。

3.26区和7区任意球直接射门威胁最大,进球机率最高,是任意球得分的最佳区域。任意球进球在定位球中居进球首位,角球次之。任意球和角球仍然是足球比赛中进攻研究的焦点。

3.3角球直接进球的机率很小。角球配合进攻战术与队员的个人能力、球队整体技术打法有密切关系。各队要充分利用自身队员的特点创造机会得分。

3.4中超联赛定位球进攻与世界高水平比赛还存在一定差距。教练员要根据定位球的出现量、不同定位球所具有的特定方式及所放置的特定位置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技战术水平。

4.建议

4.1在足球比赛中,利用带球突破等技术在前场威胁性区域制造定位球,并针对性加强前场威胁区域定位球战术训练,对获取比赛的胜利有重要作用。

4.2在研究足球比赛前场定位球进攻战术运用方法与特点时,要与本队队员的特点相结合,与足球比赛前场定位球攻防战术相结合。

4.3随着现代足球整体防守重心的前移,[5]防守队员尽量减少在6区和7区的犯规次数,并合理利用封堵技术,提高断球、铲球成功率。

参考文献:

[1]余吉成,肖进勇.世界杯足球赛进球时空特征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4):73-76.

[2][3]李平.从第11、12届欧洲足球锦标赛析现代足球进攻战术发展趋势[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5):77-80.

足球战术教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足球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84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8-1133-03

On the Content and Extension of Football Consciousness and Its Training

CHEN Xiao-ke, LIANG Dong, XI Shuang-qing,BU Yi-wen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Football consciousness is mental activity about sense, aesthesia, memory and so-called comprehensive sense and cognition, which athlete have in match to his state of body and mind and change of match, it include consciousness of physical active ability and consciousness of skill and consciousness of tactics and mental consciousness and consciousness of surroundings. Well Football consciousness have rationality of skill and agility of tactics and intention of activity and forecast of situation and veracity of estimate and cooperation of attack and guard and false or true of action and privity of cooperation. Training football consciousness need to take measure as follow: to improve level of theory about football; to skill training to be

blended consciousness; to pay attention to training of tactics thinking; to improve keen espial ability; to train strong volition.

Key words: football consciousness; training

现代足球比赛以技术为基础,以战术为手段,以体能为保证,以意识为灵魂。

足球意识虽然建立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但是通过后天培养是可以得到提高的,它在现代足球运动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是衡量运动员和球队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凭借良好的足球意识,运动员可以把技战术水平发挥得淋漓尽致,能够在高速度、强对抗的比赛中掌握主动权。本文主要是通过长期的训练实践,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逻辑分析法,对足球意识的理论做进一步探讨,以期推动足球运动的科学化训练。

1 意识的涵义

根据《辞海》,意识有三种解释:一是觉察;二是与“物质”相对应的哲学范畴,指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三是大乘佛教唯识录中“八识”的第六识“意识”,相当于综合感觉所形成的知觉、思维等。

我国心理学家潘菽认为,意识不等于心理,它并不包括心理活动的全部,而只代表“知”的一方面。意识活动就是认识活动。意识就是“认识到”或“意识到”,是在任何时候最概括的综合的认识活动。

车文博提出,在本质上,意识是主体对客体一种自觉的整合的认识功能,也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随意的体验和活动的功能,是人脑最高级、最主要的反映形式,是人意识到的一切心理活动的总和,是主体对客体自觉的认识、体验和意识活动的统一。

张春兴认为,意识是一个包含多种概念的集合名词,其含义是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考、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身心状态(内在)与环境中人、事、物变化(外在)的综合觉察与认识。

综上所述,虽然心理学对意识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学者们都认为意识是与认识相关的心理活动,这是给足球意识做出定义的理论基础。

2 足球意识的涵义与内容

足球意识属于心理学的范畴,是运动员在足球比赛中对自己身心状态与比赛情况变化的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的综合觉察与认识的心理活动。

影响比赛成绩的因素有双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及其发挥、裁判员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场地、天气等方面。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包括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和心理能力,这些是双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主体对抗因素。运动员的比赛发挥则受到场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场地、天气等因素与裁判员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共同构成了环境因素(图1)。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应该对影响比赛的这些因素有比较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方能体现出良好的足球意识。因此,足球意识包括体能意识、技术意识、战术意识、心理意识和环境意识。由于足球运动属于技能主导类运动项目,所以在这些意识当中技术意识和战术意识又起到了主导作用,是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主要的心理活动过程,最能体现出运动员的足球意识能力。

体能意识是运动员在足球比赛中对自己和对手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基本运动能力及其变化的察觉和认识的心理活动。通过体能意识,运动员在防守时,如果对手比自己速度快,为了防止对手快速突破自己,就和对手保持相对稍远的距离,而如果对手的速度比自己慢,就可以距离对手稍近些。

技术意识是运动员对足球比赛中所采用的合理行动和动作方法的察觉和认识的心理活动。运动员对足球技术的理解程度反映了其技术意识的能力,比如接控球,如果仅仅学会动作方法是不够的,还应学会在不同情况下的运用,做到一次触球到位和后续动作的连贯。

战术意识是运动员对足球比赛中双方运用的作战方法和原则的觉察与认识的心理活动。它体现了运动员在比赛中所具有的战术素养,是运动员在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下经过准确观察场上情况后灵活而又迅速正确地决定自己行动方案的能力。赛前制定的战术方案再好也不可能把一切可变因素都准确地估计在内,即使方案比较详尽,如果运动员能力有限,该方案也无法很好地贯彻实施。因而,运动员战术意识能力的强弱就成为根据比赛情况灵活机动地实施预定战术方案的重要条件。

心理意识是运动员对自己在足球比赛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变化和体验的觉察、认识与控制。比如,在重大比赛时,运动员能够意识到自己过度紧张的情绪,并尽量控制在适度的水平以利于比赛;在进球时,运动员又会体验到激动和兴奋的情绪,进而激发运动员的拼搏精神。

环境意识是运动员对足球比赛中裁判员的判罚尺度以及天气等一切影响比赛的环境等因素及其变化的察觉与认识的心理活动。运动员对裁判员的判罚能力、水平和尺度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以控制自己的技术动作幅度,防止不必要的犯规。运动员通过观察边旗的摆动情况后,应该能够意识到风向和风速的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传球方法。比如,在逆风时传球的力度要大些,多传地面球;在顺风时传球的力度就小些,多传斜线球。

3 良好足球意识的表现形式

足球意识属于人脑活动的结果,无法直接观察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员在比赛场上的表现来间接判断其意识能力的好坏。良好的足球意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表现出来:

3.1 技术的合理性 技术是足球运动的基础,有着丰富的内涵。合理地运用技术意味着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恰当地运用技术。同样的技术动作,不同的人运用它就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要求运动员在学习技术时要活学活用,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深入理解每一技术动作,才能达到出神入化、运用自如的效果。

3.2 战术的灵活性 运动员应辩证地理解战术内容,真正领悟每种战术及其变化打法的内涵,对足球比赛场上瞬息万变的形势要随机应变,及时变换攻守策略,使行动变化莫测,才能掌握比赛的主动权。否则,一味地使用一两种打法,不会变通,必然被对手识破,受制于人。

3.3 行动的目的性 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攻守行动都不会脱离开某种具体的战术目的,并在战术活动开始前就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其头脑中。一切攻防都应是先有目的, 后有行动。那种漫无目的的个人行动,必然导致攻防良机的丧失,甚至使全队功亏一篑。

3.4 情形的预见性 在激烈对抗的比赛中,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洞悉战局和彼我双方的战术意图,对场上情况作出超前的预见,方能提前做出反应,调整战术行动,把握住战机。预见的情形可能不会发生,运动员在做出预见后也不会立即采取行动,但会做出心理准备,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3.5 判断的准确性 判断和预见不同,预见有一定的提前量,而判断是在瞬间完成的,预见可以是判断的前奏。运动员的行动是在判断的基础上完成的,判断后往往立即采取行动,准确的判断能够有效发挥技战术,而错误的判断往往导致技战术的失败。为了做出准确判断,一要提高观察能力,二要丰富比赛经验。

3.6 攻防的协同性 现代足球的进攻和防守对集体的协作性要求较高,一名队员做出攻防行动,其他队员也要做出相应的协助行动,这样就使球队能够发挥出整体效应,而不是队员的单兵作战。协同作战不好,就如同一盘散沙,攻不能奏效,守则漏洞百出。现代足球比赛要求队员在场上保持良好的队形就是协同性的体现。

3.7 动作的虚实性 兵法中讲究“兵不厌诈”,足球比赛也是如此。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行动要有真有假,虚实结合,不能过早暴露自己的战术意图;要善于运用各种娴熟的动作技巧和假动作去扰乱、迷惑对手,造成对手判断错误;动作要时快时慢,起动突然,攻其不备,出奇制胜。

3.8 配合的默契性 足球比赛是一项集体运动项目,只有队员配合默契,打法才会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队员即使有很强的个人能力,如果队友彼此心无灵犀,不能有效组织配合,攻防行动就不能连续进行,无法给对手造成威胁。

4 足球意识的培养

足球意识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逐渐而又长期的培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注意把培养良好的足球意识贯穿于训练的各个环节,而教练员的指导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1 提高足球理论水平 意识从其本质来说是建立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基础上的认识活动,足球意识就是对足球运动内在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而足球理论则是足球教练员和科研人员对足球运动规律多年探索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成果。通过学习足球理论,能够使运动员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足球运动的知识和规律,进而形成足球意识的智力结构。在此基础上,一些有天赋的运动员就可以在训练和比赛的实践中进一步得到提高和发展。

4.2 训练要技术意识化 技术意识化就是在足球技术训练中把意识融入到技术中,增强运动员对技术的理解,提高其在比赛中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运动员不仅要熟练地掌握技术动作,还要知道在千变万化的比赛情境中如何灵活合理地运用技术,创造性地发挥技术,为技术动作注入思想活力。做到技术意识化应从以下几点着手:1) 练好技术基本功,这是提高技术意识能力的前提和基础;2) 教练员应总结出每一个技术动作在比赛中不同情况下的运用,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3) 加强对抗条件下的技术应用训练,直到运用自如、熟能生巧;4) 可采用练习和想象相结合的方法,发挥运动员运用技术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4.3 重视战术思维训练 思维是意识的核心要素,教练员在战术训练过程中要引导运动员动脑思考,领会战术实质,明确战术意图,掌握应变策略。训练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向运动员传授战术的规律性知识,讲清所练战术的目的、方法、要点等;2) 运用直观式和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观看、分析比赛提高战术思维能力;3) 总结出战术模式,采用想练结合的方法;4) 多参加比赛,增加临场战术应用的经验。

4.4 提高敏锐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球场信息的主要来源,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思维进而形成意识。在训练中,教练员可采取各种培养注意力的方法提高运动员的观察能力:一是发展“注意的范围”,培养运动员开阔的视野;二是发展“注意的分配”,提高运动员人球兼顾的能力,三是发展“注意的集中”,增加运动员抵抗干扰的能力;四是发展“注意的转移”,提高运动员适应球场变化的能力。这些是提高战术意识的重要心理因素。

4.5 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坚强意志的基本品质有独立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性,这些品质能够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迅速、正确地做出决策和行动,是足球意识的必备品质。增强意志品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靠长期的艰苦训练才能实现。培养坚强意志的方法主要是在训练中多采用对抗性练习和增加训练的难度,鼓励运动员在艰难的情况下完成训练任务,增强必胜的信心。

5 结束语

足球运动属于技术主导类运动项目,是建立在技术基础之上的运用战术的活动,而战术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的包括思维能力在内的意识能力,如果运动员的文化水平过低或足球理论知识贫乏,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其足球意识水平的发展,进而影响运动员自身的整体足球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我们不能忽视运动员智力的培养,应该在运动员少年时期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之后即开始培养足球意识,长期坚持不懈,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我国足球运动相对于世界强队的落后状况。

参考文献:

[1] 霍涌泉.意识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0.

[2]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6.

足球战术教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头球 技术特点 射门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2

当今足球比赛防守战术的特点是逼得紧、封得严、争得猛、抢得凶,在本方罚球区附近尤为突出,根本不给攻方队员以任何可以起脚射门的机会。攻方队员若想施展个人运球突破或以巧妙地短传配合攻入对方腹地,以取得射门时机的难度更大。为此,拉开对方有效的空间,采用长传高吊或底线传中的战术形式,将球传入罚球区要害地区,利用冲顶、鱼跃顶球等射门得分手段将成为现代足球进攻战术的又一主流。头顶球又号称是足球运动员的第三只“脚”同时在防守对方的高空来球之时,利用头顶球可以既迅速,又有效的解决对方的攻势,除了高大的身材以外运动员还需要准确的判断能力,头顶球适用于足球场地的各个区域。本文通过对一些大型比赛的调查来分析头顶球在足球比赛中所起到的作用,如何能让头顶球技术在足球场上更好的发挥。

一、研究内容

(一)头球技术的介绍

1.头球技术的概念

头球是指运动员有目的的用前额将球击向预定的目标的动作。

2.头顶球技术的分类和技巧

头球技术的种类主要以顶球时运用头的部位来区分。正确的部位只能是前额骨的正面和侧面。在每一种技术中,由于顶球前的准备动作不同,又可分为原地和跳起,跳起时又可分为单脚起跳和双脚起跳。由于球方向的不同,又可分为向前、向后和向两侧顶球。

(1)前额正面顶球

前额正面坚硬平坦,触球面积大,它处于头的正前方和两眼上方,便于在顶球时观察来球周围情况,使击球准确有力。

①原地头顶球技术动作方法。顶球时先选好站位,使身体正对来球方向,两脚前后开立,膝关节微屈,重心在后,两眼注视来球,判断好来球的速度,做好准备工作,两腿前后开立腰部前挺,胸部上提、下颌平收、两臂自然张开,上体后倾、身体重心放在右脚上,顶球时后脚迅速蹬地,上体由后向前摆动,在即将触击球的刹那,两腿迅速用力蹬伸,以腰腹和颈部的快速摆动主动迎击来球。击球时,劲部肌肉保持紧张,两眼注视出球方向。

②跳起顶球。原地双脚起跳顶球:身体正对来球,两脚左右开立约15~20厘米,脚尖稍内转,膝关节微屈,上体稍前倾,两臂屈肘后伸,身体重心平均落在两脚上,两眼注视来球。起跳时,两臂由后向前上方振臂,同时弓身,提胸、收下颌、两脚积极用力蹬伸,在跳起上升过程中挺胸展腹,两臂自然张开,两眼注视来球,当跳起最高点准备顶球时,身体成背弓,当球运行到身体垂直部位前的刹那,快速收腹,折体前摆并且甩头,用前额正面将球顶出,顶球后两腿自然屈膝,屈踝落地。

单脚起跳顶球:可做3~5步助跑,在助跑过程中判断来球运行路线和起跳方向,起跳时,有利脚迅速蹬地,另一腿屈膝上摆,两臂自然上提,使身体向上跃起,成原地顶球预备姿势。顶球的动作要求与跳起顶球基本相同,落地时双脚同时落地。

(2)前额侧面顶球

前额侧面顶球的部位是前额的两侧。这个部位虽亦坚硬,但不平坦,面积亦小,又在两眼的侧前方,顶球时摆体用力方向又与来球方向不是迎而相遇,出球力量较小。故在击球时间,出球方向方面都难于额骨正面顶球。其优点是动作突然,能变换出球方向,特别是前锋队员在门前得边锋传中球射门时威力更大。

①原地顶球:顶球前与出球方向同侧腿向前跨出一步,两膝微屈,身体重心放在后脚上,上体和头稍向异侧倾斜并转体约45°,两眼斜视来球,两臂自然张开。顶球时,后脚蹬地,上体和头向出球方向迅速扭转,屈体甩头,在与出球方向同侧肩的前上方,用额骨侧面顶球。

②跳起顶球:一般用单脚起跳。起跳动作与前额骨正面顶球的单脚起跳动作相同。在跳起上升的过程中,上体侧屈,侧对来球。在跳到最高点顶球时,急速转体、甩头,用额骨侧面将球顶出。顶球后,两膝微屈缓和落地。

(二)头顶球技术的重要性及其特点

1.足球运动是攻与守的对抗

目前,足球战术已到了全攻全守的崭新时代,或称做整体形攻势足球。因而在防守的布阵上多采用内的密集防守,防守兵力多于进攻兵力,攻方要攻破对方的防线,叩开人门,从地面进攻的可乘间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头球进攻恰恰是超越地面进攻的限制,从空中打开局面,从而达到破门的目的。

随着技术、战术、布阵的不断发展更新,在7000多平方米的足球场上的足球比赛已经有了明显的立体战色彩,空中争夺日益加剧,进攻速度也越来越快,可以说当今的比赛是时间和空间的争夺。比赛中的快速进攻往往使对方防守出现漏洞,而快速准确的向前传球,特别是长传,是加快进攻速度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长传比短传和盘带向前推进速度要快)。在长传中,由于球的飞行轨迹离地面较高,要接好这些球,就必须取得制空权,而头球技术则是夺得制空权的最有效的手段.头是全身的最高点,最易先接触控制这些高球,从而掌握比赛的主动权,这一点在双方抗争十分激烈的,显得尤为重要。比赛中,攻方从边路或中路进攻时,往往采用吊中战术,将球传到内,这时用头顶球就能在球未落地之前首先触及和控制,从而将球传到有利位置上去或者直接射门得分可以说头球能赢得时间,取得主动。头球射门之所以有较大的威胁和破门较高的比率主要在于它在射门时具有速度快、空间大、距离近、突然性强等特点,下面就头球射门的几个方面加以探讨。

2.头球射门时的速度特点

在激烈的足球比赛中球在空中的飞行速度可达20m/s,在进攻队员的积极冲顶动作作用下球必定以大于20m/s的速度飞向球门,假如进攻队员在距球门l0m远的位置用头球攻门的话,从头触球的瞬间到球飞进球门仅需0.3-0.4s的时间,而一名优秀的守门员从看到球离开进攻队员的头到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向来球方向移动)约需0.04-0.05s。通过简单的力学分析可以看出头球射门的速度性。诸如守门员起动时对地面的作用力的角度等因素均忽略未计。如果加上这些因素,守门员在这种条件下(面对l0m左右的头球射门)的有效防守范围更小。通过分析我们知道空中进攻范围较地面进攻的可乘间隙要有利的多,但在双方激烈的对抗中要想提高头球破门的命中率还必须要求运动员具备及时判断来球的飞行速度与高低的能力,学会在激烈复杂的对抗中寻找理想的射门角度(路线),充分利用防守队员防区的薄弱范围,同时要求运动员在腾空过程中具有开阔的视野与空中应变能力这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切不可忽视运动员这方面素质的培养。

3.头球射门时空间大的特点

足球的防守区域很大,这就给了进攻队员很大的进攻空间,从而也为进攻队员的头球射门提供了相当大的空间,进攻队员对空间的运用范围很大,可以走位利用空间的变换进行头球射门进攻。这就为防守队员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4.头球射门时距离近的特点

大多数的头球射门都是发生在内的,因为这样可以缩短射门距离,增强头球射门的攻击力,这就使头球射门具有了攻击距离近的特点。当近距离发生头球射门时球是直接面对守门员的,射门距离越近守门员做出的反应就越慢,进球得分的机会就越高。

(三)头球技术在比赛中的作用

1.头顶球技术的作用

从以上分析,进攻时利用头顶球技术可以直接传球和射门,防守时也可以作为抢断或破坏对方的空中传球,抢救险球掌握控制权,解除门前的危急,转守为攻。

2.头顶球在进攻中的作用

头顶球往往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积极行动,攻方于瞬间及时抢占有利位置,抢点射门。头顶射门一般采取的方法有原地顶、跳起顶,冲顶和鱼跃顶。原地顶球一般是身体侧对球门而又处于暂时摆脱对方的情况下,同伴传来的球比较平直、急促,可在原地运用转身顶球。跳起顶球,为了与对方争落点抢时间,多采用顶射的方法。准确掌握起跳时间,要争取跳到最高点顶球。冲顶主要是在跑动中包抄射门时运用。它的作用在于抢点射门。鱼跃顶一般是来球低平而球又距离自己身体较远时,鱼跃顶射要突出一个“抢”字,尤其是在对方进行抢断时,更要抢在其动作完成之前把球顶入球门内。在第11届世界杯锦标赛中,头球破门13个,占总进球数的12.7%,而到了第17届世界杯锦标赛,头球破门达到33个,占总进球数的20.5%,已经超过1/5,可见,经过了短短六届的世界杯锦标赛,头球技术已经达到了现代高水平足球比赛中必不缺少的一项技术。

3.头顶球在防守中的作用

在足球比赛的防守中头球是最有效最迅速的防守手段之一,足球比赛中一般头球的集中时间为开场后16min—30min和75min—90min为头球集中时间段,除了在本方以及对方的罚球区内,头球的聚集地就是在中场区域内,有效的抢截高空中的第一落点,对本方的进攻就会赢取60%的机遇。同时,在本方的罚球区内能够第一时间化解对方的高空来球,既可以为本方赢取时间,也可以赢取防守队员,非常利于本方的防守。

二、结论

现代的足球比赛中,头顶球技术是比赛中的“杀手”只有建立在长期的身体素质训练,头顶球的各种练习和头顶球战术及心理训练基础之上,才能在比赛中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成为本队取得胜利的制胜法宝之一,所以头顶球是足球运动员必备的素质。只有训练与实战相结合才可以达到比赛的实用性,才能让队员在足球比赛中将头顶球技术合理的运用自如。

参考文献:

[1] 颜亮,杨麟.足球比赛中头球进球的规律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版).2008(1).

[2] 袁野,魏亮等.世界高水平足球队进攻得分的途径与手段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2(1).

[3] 赵长淼,曹晓东.论现代足球进攻打法与防守打法[J].武汉体育需要学报.2003(3).

[4] 麻雪田,王崇喜.现代足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 邹秋华,胡洪泉.对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射门的进球统计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2003(1).

[6] 张廷安.现代足球训练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7] 杨次榆,李献青,李秋良.足球比赛进球规律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

[8] 董青,秦燕.对2004年欧洲足球锦标赛决赛阶段各队进球情况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5(2).

[9] 薛俊.第16届、第17届世界杯足球决赛进球主要特征比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4).

足球战术教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欧洲杯 足球赛 传中技术 特征 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008年欧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进行的所有比赛(共16队,31场)。

瑞士、捷克、 葡萄牙、 土耳其 奥地利、克罗地亚、 德国、 波兰、荷兰、 意大利 、罗马利亚、 法国 、希腊 、瑞典、 西班牙、 俄罗斯所参加的所有比赛的传中球情况(加时赛除外,定位球除外)为研究对象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的需要,系统查阅近10年来公开发表的有关论文及文史资料。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各大体育院校的学报,体育学术期刊等收集了大量有关足球传球技术运用情况的论文并作了分类处理。参阅运动训练学,现代足球,现代足球高级教程,足球训练,足球获胜公式等基础理论书籍和相关报刊、杂志等资料,初步了解本课题的研究现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调查法

根据本课题的构思和研究目的,以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中获取的信息设计08欧洲杯传球技术运用情况所需指标的普通问卷,选取有关专家15名进行问卷调查。

(3)录像观察法

通过观看2008年欧洲杯决赛阶段所有比赛(共31场)的录像,进行观察统计 。

观察统计内容有:传球的区域,传球时球员所处的防守状态,传球时球员的位移状态,传球的效果,传球的次数。

(4)数理统计法

对通过录像统计的数据运用相关的统计软件(Excel2003、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

(5)逻辑分析法

运用相关的逻辑学方法对整理后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3.统计标准

(1)传中球落点区域的界定如图2

(2)传中球发起区域的界定(如图3)

中点:球门区假设延长线与罚球区交接形成的区域

前点(后点):罚球区假设延长线与边线构成的区域除去中点区域。

(3)传球时球员所处防守状态界定 .

弱对抗状态:队员在传接球时其身旁3米以内无防守队员的情况下传球,防守队员虽尽全力也不可能触到球,而且也不对进攻队员的传射行为构成较强的防守障碍。

次强对抗状态:队员在传接球时其身旁2到3米以内有防守队员的防守的情况下传球,防守队员尽最大努力可能触到球,并对进攻队员的传运射构成较大威胁。

强对抗状态:队员在传接球时其身旁的2米以内有防守队员防守的情况下传球,防守队员伸脚便可能抢到球,并对进攻队员的传运射等行为构成极大的威胁。

二、结果与分析

1.传中球的数量特征

由表1我们可以得知,本届欧洲足球锦标赛传中球共713次,场均23次。传中球成功率37.7%,形成射门108次,进球21个。其中西班牙队传中球总次数最多为66次,而奥地利队场均传球次数最高18.67次,传中球的成功率方面,荷兰队最高为44%,奥地利队传球成功率最低34%,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西班牙队总共进行了6场比赛是所有比赛队中比赛场次最多的球队,传中球的次数也相对较多;其次队中的前锋抢点能力强,并且具有一定的空中对抗能力,故比较重视传中球战术方面;而其场均11次的传中数,和其他队伍相比又没有绝对的优势,这主要因为又因西班牙队是以控制球打法为主的球队,其队员个人技术娴熟,地面配合流畅,战术打法多样,所以传中球不是他们主要的依托战术。奥地利队场均传中球18.67次,是本届欧锦赛传中球场均次数最多的球队,但成功率仅仅只有34%,只形成射门9次。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奥地利队是传统的意义上欧洲球队,讲究高举高大和身体对抗,处理球的办法显得不够灵活;获得球后第一选择就向前长传球,迅速的将球传到对方球门前,然后寻找机会射门。战术打法的单一就造成了比赛中过多的依赖传中球战术,成功率低也就不足为奇了。本届欧锦赛运用传中球战术成功率最高的是荷兰队55%,荷兰队共进行了4场比赛,传中球共33次,形成射门为18次,进球4个。荷兰队传中球战术运用如此成功,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荷兰队讲究边路配合,在边路总是能够通过小组的传切,掩护,套边等战术,让传中者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下传中。并且边路队员的个人能力很强,经常通过人能力快速的摆脱防守传中;第二荷兰队在传中球的选择上不盲目,4场球共33次的传中,说明荷兰队并不是主要依赖传中得分,在把握不大的情况,宁愿通过回传或者横传控制球权,不盲目的将球传向中路。第三荷兰队的前锋有很强的抢点射门能力,并且身体优势明显,在激烈的对抗中也能找到机会射门。

从传中球的数据可以看出,以往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力量型球队德国队和俄罗斯队传中球的场均次数仅为9.67次和11次,而以技术流著称的球队法国和意大利场均传中次数高达15.25次和12.67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传中球战术并不是只有所谓的力量型球队的专利,技术型球队也在积极的运用这一战术。而以往的力量型球队也在追求传中球的效率,俄罗斯队场均11次,成功率高达40%,进球3个。而意大利队场均15.25次,成功率仅为36%,没有进球。这也从另一方面决定了两个队最终的位次排名。本次欧锦赛的传中球战术的运用情况反应了当今欧洲足球的力量型球队和技术型球队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队都重视个人技术的培养,讲究整体配合,短传流畅,渗透犀利,长传准确到位,转移及时,长短结合,在进攻中将力量与技术完美结合,向着全面性的方向发展。

2.传中球的发起区域

边路传中时选择合适的传中区域很重要。从理论上讲,越靠近底线传中的效果越好,即C区是理论上传球效果最好的区域。第一,更便于中路包抄队员观察来球情况和守门员的位置,而不利于守门员兼顾来球和进攻队员的位置;第二,来球与射门更近似于相对运动,再加上包抄队员面向球门方向的跑动速度,有利于增大射门力量;第三,防守队员面向球门方向跑动,要将球踢向身后或者侧后方难度增大,快速的低平球还容易造成防守队员自摆乌龙球;第四,守门员不易出击接球。而从表中可以看出,本届欧锦赛C区传中次数最少仅有183次,占传中总数的26%,成功率34%。无论传球次数和成功率都是三个区域中最低的。分析原因主要是在C区进攻队员已被逼至死角,处理球的空间和传球的角度缩小,较难控制传球的性质、方向和目标区域,传球难度增大。同时在此区域的传球防守队员都基本站好位置,同时遭到防守队员的紧逼防守,以至于传球的成功率低。但是此区域传球共造成进球6个,进球率19%,在三个区域当中相对较高的。

A区和B区相对于C区传球的角度和目标的选择都较大,同时这两个区域有比较充分的时空间,因此大部分的传中球都是从这两个区域发起的。A区的传中次数最多为273次,占总传中次数的38%,成功率为38%,进球8个,进球率20%是三个区域中进球最高的。A区是刚进入前场30米的区域,此区域传球最多表明欧洲球队在进入前场30米区域时的如果有传中的机会就会选择传中,迅速准确的将球传到对方门前是现代足球的发展方向。M传中球成功率最高的区域是B区40%,B区相对于A区更加接近球门传球的距离有所缩短,同时防守方在B区的防守也顾虑到传球者带球切入射门,所以对于B区的防守紧逼状态较少,所以B区的传中球成功率高。据观察发现,传中球成功率较高的球队普遍根据防守队员的站位即场上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传球区域,最佳的传球时机是防守队员未到或者完全未到防守位置,接应队员插上后球到人到。J因此快速及时的传球往往能过取得很好的战术效果。

3.传中球的目标区域分析

由表3可知传中球的落点在中点的次数最多为102次,形成射门56次,射门率为55%,进球13个。这是因为中点正对球门,射门角度大,距离近,对球门威胁最大,各队都将中点最为进攻的主要区域。当然,各队在防守传中球落点在中路时投入的队员也是最多的。在实际比赛中,中路防守的队员经常是两名以上的队员跳起争顶,给进攻队员以强大的压力。因此中点既是进攻方的主要攻击区域,也是防守方重点的防守区域。

由表3可知本届欧锦赛前点共有94次传球,形成射门33次,射门率为43%,进球3个。由于前点的队员在射门时通常是背对球门,由于角度和视野等因素的制约,射门的成功率不会很高,但是在前点进攻的隐蔽性很强,并且在射门时顺着来球方向一蹭,能够快速改变球运行的方向,对速度的影响很大,所以守门员是很难判断的。因此,守方对前点的防守也是非常重视的。但是,毕竟前点射门对技术动作的要求相对较高,并且有多种因素的制约,所以射门率仅为46%,是三个传中落点中射门进球率最低的。

传向后点的球数为83次,形成射门56次,射门率67%,进球5个,进球率却是最低的。这是因为防守方一般屯重兵于中路,在后点的防守相对较弱,所以形成射门的几率要稍高于其他区域,但由于射门角度小,通常后点包抄的队员与传球人距离较远,传球和包抄均不容易到位,而且即使后点包抄队员到位,触球也较勉强,再加上射门动作没有隐蔽性,所以大多只开花不结果。

4.传中球的防守状态分析

由表4可知,在强防守状态下传中178次,成功75次,形成射门39次,进球4个,次强防守状态下传中270次,成功数为86次,形成射门44次,进球6个,弱防守状态下传中265次,成功108次,形成射门55次,进球11个。在罚球区附近,防守方对持球队员的防守是极为严密的,要想提高传球成功率,除了要提高传球技术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在传球前尽量摆脱对手使自己处于相对自由的状态。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本届欧洲杯传中球的总次数是713次,场均23次,成功率为37.7%。其中传中球次数最多的球队是西班牙队,成功率最高的球队是荷兰队。

(2)A区的传中球次数最多为273次,B区成功率最高为40%。

(3)中点是各队选择最多的目标区域共102次传中球落在中点,后点形成射门率最高为67%。

(4)处于弱防守状态时传中球的成功率最高,达到51%。

2.建议

(1)中点是射门得分的主要区域,防守队员对此区的进攻队员一定要贴身防守,对进攻一方的空间式斜传要严加防范。

(2)训练中应结合现在足球比赛的特点,加强在B区传球的传球,并且给传球者创造更充分的传球是空间。

参考文献

[1] 足球超级进攻技术.水沼贵史(日).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4).

[2] 张廷安, 杨刚.足球比赛快速进攻的手段与攻击位置研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10).

[3] 张廷安,刘宏,杨刚. 2004年欧洲杯足球赛接球失误的状态及原因统计分析.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