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提升教学科研能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引言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我国高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和博士的培养数量有了很大增加,绝大部分能够到高校任教的英语教师都具有硕士或以上学位,很多人承担了繁重的教学工作,并迅速成为本部门的教学骨干。但是由于很多大学英语教师在硕士和博士学习期间并没有系统学习科研方法这门课程,任教后由于教学负担重,致使科研能力没能与教学水平一样同步进展,大学英语教师科研能力不强这一现象还普遍存在。很多教师对科研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鉴于此本文将从哲学视角探讨大学英语教师树立正确科研观念以及提升科研能力的必要性、途径和意义。
2.大学英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念
2.1大学英语教师应正确认识科研在教学中的作用从哲学的角度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进而就会影响到使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观念决定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会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工作,对科研工作的正确认识会促进教学工作,否则就可能影响教学工作。大学英语教师首先从观念上要搞清科研对教学工作的意义,要意识到一个教学部门科研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科研素养,教师对科研工作的观念以及教师是否能有机地将科研和教学相结合(刘润清,2003)。国外学者Turabian(2007)曾指出科研工作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改变观念,懂得如何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使人们在实际工作或学习过程中知道如何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去行动、做事情。将Turabian对科研意义的阐述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大学英语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可以帮助本人,并影响到周围人和学生改变学习观念,用正确的语言学习方法指导英语学习,培养科学的语言学习观念。有了正确的语言教学和学习观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知道如何去教,学生就能接受正确的学习方法,并懂得要想学好英语应该如何去做,在英语语言学习上就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由此可以看出科研在教学工作中的意义。
2.2大学英语教师应明确科研与教学的辩证关系有些大学英语教师认为不搞科研同样可以搞好教学,同样可以获得学生的好评。然而教学与科研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科研工作可以保证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前沿性和时代感,而教学工作又可以检验科研、验证科研,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发现新的问题,促进科研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刘润清,2003)。如最近几十年国内外二语习得理论和英语学习策略研究发展很快,英语语言教学研究的重点已经从研究“如何教”转向研究“如何学”,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成果都很多。如果一位大学英语教师能够在教学工作同时,不断研究国内外语言教学研究的成果,用二语习得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用语言学习策略的理论指导学生学习,相信他的教学方法一定能够与时俱进,学生也会从他的教学中获得收益。同时大学英语教师要意识到不能简单将国外二语习得理论运用于国内英语教学,相关理论必须与教学实际相结合,要勇于在自己教学实际过程中验证相关理论,要意识到语言学习过程中由于教学环境、对象和方法上的差异可能产生的变化。相反,如果一位英语教师不了解语言教学和学习最新发展趋势,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开展教学工作,那么就很难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3大学英语教师进行科研工作的必要性按照刘润清先生的理论,科研是遵循特定规则而进行的研究,这种研究是系统的科学调查(2000)。很多大学英语教师认为科研太高深,离自己教学太远,认为大学英语属于人文学科,没必要搞科研。实际上,对大学英语教师来说科研意识和思维的培养比发表几篇文章更重要。一位具备科研意识的教师在教学中不应简单运用他人的科研成果,而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对他人研究成果进行验证,在这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同时提升自己的科研意识和水平,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一位具有科研思维方式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理论素养、思辩意识、教学能力与缺少科研思维方式的教师是不一样的,他懂得为什么要使用某种教学方法,清楚自己所使用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他能用理论来指导教学,能够将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际相结合。具备科研思维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会“想当然”,更不会“突发奇想”,因为他懂得自己的教学行为应建立在相关理论基础之上,应按照语言学习规律开展教学工作。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科研工作,大学英语教师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从事教学,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由此可以看出大学英语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必要性。
3.大学英语教师提升科研能力的途径
3.1培养科研兴趣如果一位大学英语教师从观念上懂得了科研在教学中的作用,懂得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的辩证关系,就不会对科研产生抵触和畏难情绪。大学英语教师科研兴趣的培养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从主观上要有信心和恒心开展科研工作,在客观上要积极创作条件利用各种资源为开展科研服务,要善于借鉴和吸取他人在科研上的优点和成功经验(龚云霞、邬智,2008)。如果一位大学英语教师能够体会到科研对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促进作用,能够体会到科研给教学工作带来的愉悦,相信他对科研工作的兴趣会逐渐增强。
3.2提升科研能力的途径一位大学英语教师对科研工作产生兴趣,这对于提升自身科研能力来说是个良好的开端。但要真正想提高科研水平,还需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去亲身体会和实践,要掌握必要的科研方法。科研基础比较薄弱的教师可以首先阅读有关科研方法的一些书籍,如ResearchMethodsforEnglishLanguageTeachers,SecondLanguageResearchMethods,《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外语教学中的统计方法》。除此之外,大学英语教师还应了解一些数学和统计学的相关知识,了解SPSS的基本使用方法,掌握相关统计结果的含义并能够进行科学的解释。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掌握必要的科研理论基础知识是大学英语教师提升科研能力的必经之路,因为科研理论是进行科研工作的基础,科研实践的开展必须以理论为指导。大学英语教师一定要意识到,没有理论指导的科研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科研工作一定要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之下进行。在掌握了必要的科研方法和统计方法之后,大学英语教师还要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要培养哲学的思维方式,因为有了哲学思维方式就可以掌握方法论,就可以站在一定的高度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就能了解相关学科之间的差异与联系,突破认识能力方面的局限性,开阔视野,就能够在科研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就能坚持不懈的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如果一位大学英语教师真正掌握了上述科研理论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相信他的科研能力一定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3.3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科研方法大学英语教师进行科研的目的是用来指导教学、服务教学。在掌握了一定的统计学知识、本学科领域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以后,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学,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判断推理。具有科研意识、掌握科研方法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运用科研方法指导教学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懂得了测试中的信度、效度、难易度、区分度等测试概念是了解测试基本原则和方法的保障,将这些方法运用于教学过程之中,科学有效地利用测试对教学积极的反拨作用才是掌握这些方法的中心目的。同样,掌握相关统计学的方法以及SPSS统计软件的使用后,必须在教学科研实践中运用它们。如果在进行定量研究时懂得如何收集数据,如何用SPSS软件统计出平均数、平均数t检验、多元回归分析、方差分析,懂得P≤0.05在统计学中的含义,并对以上内容进行合乎逻辑的分析,那么一位大学英语教师对科研的认识就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对科研的认识就会产生质的飞跃。同样,如果一位大学英语教师在定性研究过程中懂得观察、访谈、问卷设计等应遵循的理论基础和应该注意的问题,他的研究就会更加客观真实。由此可以看出,一位大学英语教师在科研认识上要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勇于实践科研方法,这是大学英语教师提升科研认识和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
4.大学英语教师提升科研能力的意义
4.1有利于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师具备科研素养是教师专业素质中一项基本要求,这不仅仅是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对每个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效完成教学工作的基本保障。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师主观科研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知识结构还不尽合理,科研方法还比较欠缺,科研成果和科研水平还比较低。如果一位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余能够开展科研工作,增强科研意识,完善科研方法,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其科研素养和科研水平一定会得到有效地提升,自身科研素质一定会得到极大提高。
教学现实主义不同于教学现实,前者是一种具有广泛涵盖性的特定课堂教学类型化风格,后者是支撑、启动和充盈课堂教学的丰富材料。任何课堂,无论是注重表现还是注重实在,现实都是它的本真依托,也是引领学生学习的客观依据。教师应该在以学生为教学原定的现实世界里寻觅和发现原始材料,至于如何处理或经营这些素材,则决定了其课堂教学的风格类型重点。也就是说,教学现实主义是面对教学现实的实施风格,教学现实则既是教学现实主义又是教学形式主义的实施素材。
教学现实主义突出教学内容相较教学形式或技巧的重要性,强调课堂里人与物的真实“教学影响”,不轻易给出对教学素材的评论或观点,也不人为干涉学生的过程性学习,力求呈现课堂未加修饰的自然形态,还原教学去除包装后的本来面目,认为任何分散学生对教学内容注意力的做法都是值得怀疑的。也就是说,现实主义的教师宁可放弃自己“出彩”的机会,或降低自己的受关注度,也要让课堂内的所有人,包括学生和他自己以及可能还有的观课者,实实在在而又简洁明了地关注、把握和感受教学主题与内容的“风采”。教学现实主义不追求方式技艺的完美,坚持简约真实的原则,反而使现实主义的课堂,在不张扬其表现手法的本真状态下彰显其内质蕴含。
首先,教师的专业学识和教育职责必须与他(她)所承担的课程教学实际吻合,细化而言就是教师对课程目标和结构的把握必须准确,在课堂教学上的思路与流程设计必须切合学生的学情,采用的教学方式或其支持材料必须和特定的教学内容相适应,知识观点的表达必须清晰正确,绝无拖泥带水,自身想法的袒露必须诚实真切,绝不遮掩退避。
其次,学生的学习基础、目标、要求、能力、状态等,应该实实在在地让自己和老师心中有数,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就该和实际教学进程相对应,不能因公开课等特殊情况而有被人为拔高或掩饰的非正常现象,学习效果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观点或内心想法,应该大胆真实地予以表达。
再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必须是自然真诚的,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合理,既可以是完全来自现实世界的客观真实问题,也可以是依托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而情境创设的“人造真实”问题,学生的回答就该是符合常理的或者是自我思考的实际答案,不能为了迎合教师的预期或顺应课堂多数人的“主流”态度而作出言不由衷的回答,或者故意掩盖自己的看法;如果师生的课堂对话未按预设教学思路发展,则应立足即时生成的问题、现象,将其自然推进下去,并由此通过课堂现场真实感带动学生?W习的真实性。
同时,教学形式必须是真实的。这倒不是说教学形式主义所采用的形式就是不真实的或虚假的,事实上,无论是教学现实主义还是教学形式主义,用以表现教学内容的途径方法本身应该如我们所见都是真实的,就像多媒体技术、电子白板、实验操作、分组合作学习等手段所展示的那样。教学现实主义强调教学形式的真实主要是指:教学手段的选择应以真实的学生需求和课堂环境为出发点,教学方法的运用于教学内容的呈现之间必须具有高匹配度。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方法越复杂、手段越花哨越好,恰恰相反,简便快捷的形式往往更具实效。运作教学方法的素材、器具和情境,应尽量是生活化、常态化、普适性的元素。也就是说,教师如果在构思、准备教学手段上,比在解读教学内容和规划教学环节上花费了更多的时间、精力,那么表面精致的教学手段,则可能会带来低“性价比”的教学“产品”,反之,即使教学手段看上去粗糙简陋,也可能会造就高“性价比”的教学“产品”。
2 课堂教学对教学模式转变的张力分析
有时候教师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制作的多媒体或电子白板课件,不一定有临场随堂生成的教学方式亲切和实用。这倒不是否认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它对课堂教学的助力作用有目共睹,而是现实需要与课堂效益之间关系的协调性问题,对教学形式主义而言可能是非要不可,但对教学现实主义而言,需要就是需要,不需要就是不需要,绝不勉强,也就是说还是教学“性价比”问题。教学手段不必经过事先刻意而详尽的准备,完全以特定课堂教学的当时条件状况设置临场教学途径,包括课内和课外的各种可资运用的现实元素。
比如,教师在讲台上和靠得最近的学生之间进行问答式对话,虽然两人间的个人距离为学生带来安定感,但教师居高临下的俯视式对话又造成了两人间心理上的不对等,并且学生背向全班同学,和教师之间处于前景区域,与中远景区域的学生产生疏离感。教师和居中或偏后的学生进行对话,俯视下的心理权威感依然存在,同时由于教师单独占据前景区域,在相隔一大片区域的情况下,使居中或偏后的学生分别处于中景和远景区域,两人间的对话在相隔大片区域的其他学生头顶上来回交接,这对其他人不仅不礼貌而且具有排斥感。另外,学生隔着大片区域向教师的仰视式提问存在的问题是与此相似的。也就是说,无论何哪个学生进行课堂对话,教师始终在前景占据更多空间并主控课堂,相对减少教师的空间占有,从而相对增加学生的空间范围,架构层次合理、分布均匀的动态式课堂区域空间格局。
像这些课堂操作行为是值得进行的:教师在课堂提问和对话时走下讲台,与学生直接面对面平等交流,并且师生对话本身也面向全班展示;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主动参与其中,近距离地和学生融入式互动,并在各学习小组间通过正向方位和区域互置,使学生个人的比例空间得以丰厚;教师邀请学生走上讲台,共同表现问题的探究过程,或者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全班面前展示探讨成果,教师在学生居于课堂前景的同时退至中景乃至远景,和讲台下的全班学生一起与前景之间形成内涵清晰、任务明确的场景梯度,这是相对单位区域空间的平衡。
师生课堂操作行为在教学时间与空间里的运作,可以看做事课堂的“自然运动”,这种“运动”更多的是在教学时间的自然流逝和教学空间的自然支撑中教学任务的完成过程。在此过程中,“静态”课堂和“动态”课堂是相对的,它随教师和学生处理教学环节时的“意向运动”的程度和方向而转化。课堂的“意向运动”一般是教师相对学生以及课堂装置之间的距离、区域和关系的动态变化,表面上看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实际上是思想与思想的互动联系。教师意在通过“行”动牵引“心”动,有时看似不露痕迹的动作行为却渗透着带动学生学习思维的目的,就像在教室里不经意的走动路线、学生分组讨论及交流发言的安排、师生话题探讨与对话的位置关系等等,都可以反映、传递出教师个性化、特色化、风格化的教学观念和课堂期待。
教学模式就是这样既来自实践,又来自借鉴,既?碜源丛欤?又来自推广,既来自程式,又来自个性。最具持久活力的课堂模式,往往是在已建构好规范的教学形式上和教师个人独特的课堂贡献上取得平衡者。当运用一个众所周知的课堂模式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领会并把握其主要特色,然后在类型化传统和个人化创新之间、普通适用性和特定作用力之间、耳熟能详和原创思维之间,通过令人耳目一新的融合创造出厚重的教学张力。
一、微课的设计是一种信息化教学的过程
微课是根据教师的教学设计而制作的,教师根据一个知识点来设计一个5-10分钟的视频或者PPT加音频。在小学语文微课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教师从网络上寻找教学资源,然后根据教学资源进行筛选,选出适合于小学生思维的网络资料进行编辑。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也需要教师运用手机、DV等摄像设备进行拍摄,这些都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对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具有了解。
例如,当教师教授到《迷人的九寨沟》这课时,教师想要对这节课设计一堂微课,以方便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祖国的热爱,就需要教师精心准备,去上网搜寻微课资源,进行信息化的处理。首先,教师先上网搜寻一些关于九寨沟的图片和视频,并且对这些图片和视频进行筛选和剪辑。然后,制作一个PPT,PPT的内容要简洁明了,主要是辅助教师讲解而采用的。最后,教师用DV或者手机进行录制,在录制的过程中,要保证画质清晰,声音响亮,如果收音效果不好,教师也可以进行后期配音,以便达到良好的声音播放效果。整个微课的设计过程,就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程。教师应当经常采用微课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还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对新型教学法的了解。
二、微课可以促进教学各个环节的实施
微课的教学不仅仅是一种专门的方法,而是分为不同的类别。按照课堂教学方法来分类,可以把微课划分为11个类别,较为常用的类别是讲授类、问答类、演示类和练习类。不同的微课类型运用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可以促进各个教学环节的实施。教师在制作微课的时候,也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来制作,以便微课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例如,当教师教授完《唯一的听众》这节课后,教师可以制作一个练习类的微课,帮助学生进行课后练习。首先,教师要明确课后作业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课上知识而设置的,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完成任务而布置的。所以,教师要根据《唯一的听众》的教学目标设置课后练习的微课。其次,在设计微课时,教师可以寻找一些相似的图片,在图片上写出问题,如:“老人是怎样帮助作者的?”、“为什么作者在面对成千上万的听众时,总会想起那唯一的听众?”。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回忆起课堂上所学内容。教师也可以录制视频,直接在视频中对学生进行提问。最后,教师在视频中说一句话,让学生模仿这句话再写两句。如:“一句温情的话语,可以给人莫大的鼓励”。通过这种练习类的微课,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温习课堂内容,让学生的家庭作业不再感到无聊,有助于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
三、微课可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微课时代的到来,就像当初课件时代到来一样,需要教师去抓紧学习,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否则,教学方法的落后必然导致教学效率的下降。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微课的出现显然成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微课的制作和设计,可以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也可以提高课堂上课质量。
例如,课堂的教学环节主要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导入、学习新知识、巩固练习、布置作业。在每个环节教学中,教师都可以运用微课来辅助教学。在导入环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设计好微课,在上课时播放微课视频,可以更加生动,栩栩如生的导入新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整堂课录制下来,在课下对录制的视频进行剪辑,将整堂课剪辑成微课,在剪辑的过程中,也是教师的教学反思的过程,可以有效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除此之外,教师在制作微课后,可以积累大量的网络资源,有助于帮助教师进行后续学习,提高语文教师信息技术的整合和采编能力。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精神;开拓思维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进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课堂教学应从诱发兴趣、鼓励参与、精心设疑、激励求新四方面抓起。
一、 诱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创造的动力,兴趣是成功的先导。一个人的创造性成果无一不来自对所研究问题产生的浓厚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应注意诱发学生的兴趣,用兴趣的磁石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诱发学生的兴趣,自己就要在勤于积累知识素材的基础上巧于设计问题情景、善于驾驭导语技巧、精于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将丰富多姿的人间百态、社会生活现象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体验、新的发现,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萌动的创造意识。如教学《身边的诱惑》时,笔者将准备好的有关金钱、游戏机等诱惑的课件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投影;在教学《探索世界的奥秘》之前,把学生带进学校图书阅览室,让他们去了解埃及金字塔的是怎样建成的以及金字塔的历史在世界上影响力,了解恐龙是怎样灭绝的……此凡种种,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以新颖的方式去诱导学生的兴趣,就一定能使学生迷恋于学习、迷恋于科学,学生的创新意识将与时俱进。
二、鼓励参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著名教育家奥尼舒说过:“教师要把完成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地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独立地去获取知识,并补充和扩大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技巧。”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教师要给予学生参与的时间与权利,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的“学”;不在于满足学生“学会”,而在于引导学生“会学”,教是为了不教。放弃“填鸭式”,使用启发式,进而向参与式教学过渡,这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客观要求。
参与式教学是较好地适应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笔者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参与式教学的恰当形式。如教学《创建新集体》时,可让学生大胆登台,让他们畅谈自己如何“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教学《肯定生命,尊重生命》之后,让学生撰写小论文,使他们认识到在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尊重、珍爱他人的健康与生命。这些不是形式,而是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只要教师认真投入、精心策划、巧妙设计适合教学和学生年龄特点的参与式教学方案,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内容上不断丰富、思想上大胆创新,就一定会使学生在教学参与中经常闪现创新的火花。
三、精心设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课前就要精心设计疑问,课堂巧妙提出疑问。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进而激励、诱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得到的不仅是“成功”的,同时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那么,何种疑问方式最能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教师应经过认真筛选找出最佳方式。其标准有三条:1.能联系实际,发人深思,给人启迪;2.能激发、唤醒、鼓励学生的主体意识;3.有助于学生分析、综合、发散、聚合、观察、想象等思维能力的提高。如教学《唱响自信之歌》时可提出几个问题:1.怎样才算进步?2.一个人取得进步与自信有什么关系?3.支撑自信最重要的杠杆是什么?4.如何培养自信?这些问题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由窄变宽、由形象到抽象,使要传授的知识水到渠成,同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聚合性、发现性和创造性等要素也都得到了锻炼。
四、激励求新———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
孩子的天性是好奇和求新,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对此,教师绝不能压制而应引导和鼓励。科学史表明,思维的求异往往是创造的开始。李四光由于对“中国贫油论”求异,才有了大庆油田的成功;前苏联科学家奥尔科夫斯基由于对一个氢气球的好奇,才有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构造示意图和星际太空站的设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允许并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
结语:求异思维不仅是单向思维,还是多向思维、立体思维、发散思维。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就能培养其思维的辐射性、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因此,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求异,让学生懂得不唯书、不迷信、不盲从,不满足现成的方法和答案,要鼓励学生去怀疑、去超越、去创新、去做具有独创精神的创造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潮安县金石大寨中学 林金炎;文本解读拒绝为深度放弃适度[N];中国教育报;2008年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B-
0007-02
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全国许多地方都制定了地方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大多数地方电教部门都承担着地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给各级电教部门提供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对电教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地电教部门如何在新一轮教育发展中把握机会、应对挑战,从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提升教研能力是电教部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电教部门主要指各级电教馆、电教站、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电教中心等电教机构,以下统称电教馆。本文所提的“教研”是指教育技术应用于常规教学的研究,过去曾经称为“电教教研”。这里的“教育技术”包含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有形技术即物化技术,主要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的物质工具,如黑板、投影、电影、视听器材、计算机、教育教学软件、网络、卫星及各种媒体等,以及对它们的操作技能;无形技术属于观念意识形态,包括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过程中所运用的技巧、策略、方法及其蕴含的教学思想、理论等。教研能力即电教机构本身所具备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和指导学校、教师在常规教育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一、电教部门提高教研能力是教育形势发展的要求
教育形势发展要求电教馆具备高水平的教研能力。省市电教馆一般都设置有教研部门,和其他教研机构不同的是,电教馆的教研部门研究重点是在新的技术环境条件下,如何把新技术应用到常规教学中,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当前,由于教育技术装备水平的快速提高,作为教育系统最先接触和掌握先进教学设备使用的电教部门,自然要承担起指导培训学校教师的责任,这就要求各级电教馆要具备与形势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研能力。
(一)提升教研内涵要求提升教研能力
首先从电教馆人员队伍的业务特点看,长期以来,电教馆人员以研究掌握有形技术见长,具有基础性的职能优势而且其他部门无可替代,而对无形技术的研究与掌握则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因此需要通过职能结构调整,加强教研能力从而获得改善和提升。其次从有形技术与无形技术的关系来看,有形技术是基础,无形技术是灵魂,两者互为依托。单纯掌握操作技术,不掌握运用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过程中的技巧、策略、方法、理念,这样的技术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因此,要提升教研内涵,需研究有形技术,更要研究和掌握无形技术,提升教研能力。
(二)做好教育技术指导要求提升教研能力
长期以来,各级电教馆都承担着给学校配备电教设备的工作任务,是教育系统有形技术的主要建设者。当前影响教育教学信息化的主要问题,是大多数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没有掌握无形技术的有效应用,其他教研机构由于有形技术基础相对薄弱,无形技术的研究与指导作用也非常有限,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求各级电教馆既要完成建设任务,还必须做好教育技术的应用指导。这就要求电教馆人员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的教研水平。
(三)资源建设要求提升教研能力
资源建设既是各地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同时也是各级电教馆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资源建设简单的说是将与课程相关的视频、声音、图像、动画以及案例、习题、表格、课件等零散的资源,针对特定的教学设计进行整合或重组,并按照技术规范要求存储,以适应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需要。资源建设的技术特点是:数字化处理,多媒体方式呈现,网络化传输,系列化互动化建设。这些物化的有形技术对于电教馆来说并非难事,但是要“针对特定的教学设计”和“适应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需要”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就要求资源建设的设计者必须有熟练的无形技术作支撑。这对电教馆提出了高水平教研能力的要求。
(四)强化和提升培训的功能与水平必须加强教研
1.加强教研才能强化培训的功能
开展技术培训是电教馆服务于教学的主要职能之一,各级电教馆一直以开展各种先进教学设备操作技术培训而称强于教育领域。然而,伴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电教馆的这一职能有被削弱的趋势。首先,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大量智能化家电进入家庭以及各种先进教学设备的人性化设计、教育教学软件界面的友好化设计,广大教师获取和掌握有形技术的操作技能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不再依赖电教馆的培训;其次,当前教师最需要掌握的无形技术却不是电教馆的强项,从而明显削弱了电教馆的培训功能。因此培训者研究和掌握无形技术,是提高培训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2.高水平的教研是高质量培训的前提
教师培训对于特定领域内具有顶层设计的意义。就培训教师掌握教育技术技能而言,培训的目标、内容、方式、预期效果等,要做好设计和基本论证,经过培训后的教师既懂得设备的操作也懂得如何应用于教学,做到有形技术与无形技术有机结合。这就要求培训的组织者及执行者对无形技术也要充分认识和掌握,否则无法设计和完成高质量的培训。
二、电教部门加强教研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教研团队建设
一是集中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建立起“教育技术应用研究室”,并从学校引(调)进若干名有信息化教学应用经验的教师担任教研员,由主要领导分管教研室工作。二是聘请信息化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兼职教研员,组建以研究信息化教学为主的教研中心组,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并为开展信息化教学相关评比活动提供智力支持。三是以实施中央电教馆科研项目为研究活动载体,建立以项目分类的教研群体,通过组织项目学校、项目教师针对特定的项目内容开展教研活动。形成有经验较丰富的骨干教师也有年轻的项目教师,有紧密联系也有松散结构的教研队伍。通过组织和管理教研活动,有效提高教研人员的综合能力。
(二)在服务学校、服务教学中加强教研能力建设
组织单位的教研员等业务骨干深入基层学校,开展技术支教活动,除了给学校予以有形技术支持外,更多的是培训指导一线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指导学校组织开展基于信息技术应用的教研活动。通过技术支教,促进学校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提高业务骨干的基层工作能力,同时加强自身教研能力的建设。
(三)在执行科研项目中提升教研水平
地方电教馆可通过执行中央电教馆下达的相关科研项目,实现教研水平的提升。以南宁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为例,该中心利用执行中央电教馆下达的中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协作学习项目、教育部—微软“携手助学”VCT应用实验项目、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戴尔“互联创未来”研究项目、教育部—微软“携手助学”创新教室研究项目、中央电教馆—甲骨文教育基金会ThinkQuest研究项目的机会,组织教研人员和项目学校的教师多次直接参加国家级的项目培训,在上述项目的执行过程中,还多次邀请国内一流的专家到现场指导和培训。该中心的教研人员与承担项目的学校教师一起研究项目、实施项目、创作项目作品并参加全国竞赛。在这过程中,教研人员的教学理念得到更新与提升,教研综合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四)在竞赛和培训中提升教研能力
电教馆可利用项目为依托,组织参与项目的教研员和教师设计创作项目作品,并参与各项竞赛,在竞赛中提升教研水平。以南宁市现代教育中心为例,该中心近几年来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全国全区信息化教学类评比活动,均取得优秀的成绩。如教研人员在研究和执行中央电教馆系列科研项目的过程中,组织指导并参与项目教师的作品创作,在参加教育部—微软“携手助学”VCT应用实验项目、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戴尔“互联创未来”研究项目2010年—2012年创新教师竞赛活动和作品评比中,名列全国第一。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教研人员与项目教师群策群力,在交流与研讨中有效提升了教研水平。此外,还可利用信息化教学技能、网络建设技术、软件操作技术、校园影视制作和主持人培养、实施央馆项目培训、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农村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等培训项目,提高自身教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