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武术的教学方法

武术的教学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武术的教学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武术的教学方法

武术的教学方法范文第1篇

引言

游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有趣的玩类的事情,它能使人在精神上得到某种欢跃,能满足对娱乐的需求,尽管它不能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但还是能吸引各种不同的对象主动参加. 体育游戏是在游戏发展过程中派生出来的一个分支,它融体力发展、智力发展、身心娱乐为一体,既是游戏的组成部分,又与体育运动有着密切关系,体育游戏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以及自身特有的趣味性,娱乐性,竞争性和一定的观赏性,极大地调动了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所以深受少年儿童喜爱。

武术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内容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引为自豪的宝贵文化财富. 同时,它对增强身心健康,培养优秀道德品质,树立民族自尊心,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等方面有着其它体育项目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学校体育的不断深化和民族体育的迅速发展,武术项目也越来越多的走进了小学体育课堂。

但是,通过参阅文献资料我们了解到,由于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陈旧,教学方法呆板,严重影响了少儿武术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本文将体育游戏的特点与少儿武术教学的独特性的相结合进行研究。旨在促进少儿武术教学方法的丰富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

(一)体育游戏的目的性。

体育游戏是一个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行为,或是为了传授生活和劳动技能,或是为了发展游戏者的体力和智力,或是为了身体教育和身体娱乐. 此外,体育游戏的目的性还表现在可根据体育课的不同结构,合理安排不同的运动负荷. 由于体育游戏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因而在游戏活动过程中,人们可以创造性发展游戏的内容,制定游戏的规则,传授游戏的经验以及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游戏以适应新的活动要求和目的.

(二)体育游戏的大众性。

体育游戏包含着人体众多的活动技能,不仅形式繁多,内容丰富,而且不受任何条件的影响,参与者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与需要投入到体育游戏中去,所以,使其成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便于组织开展的活动.

(三)体育游戏的竞争性。

由于体育游戏可以根据参与者的实际情况对其活动方式、动作路线、主要规则进行较大的变通,因此,游戏结果的获胜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 通常以游戏完成数量、质量、速度为判别胜负的依据,是体力和智力结合的竞争. 并且它是在轻松愉快有氛围中开展的,所以,体育游戏的这种竞争性,不仅能够提高参与者的活动能力,还能培养思维、应变能力和进取精神,并使参与者从中得到快乐和满足.

二、练习武术对少年儿童 身心健康的影响

小学十二岁之前是青春早期,是人生发育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阶段,少年儿童大脑皮质兴奋性高,反应快,对迅速改变、转换动作、变换身体姿势和方向的能力强,所以小学阶段是发展速度以及灵敏素质的好时机。并且,少年儿童关节的关节软骨较厚,关节囊和韧带的伸展性大,关节的运动幅度大于成人,所以,年龄越小,柔韧性越好,根据素质发展的这一年龄特征,发展柔韧素质应从小抓起。而武术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体育项目,在武术中各种跑、跳、翻转、平衡等活动,可增强上下肢力量发展速度,灵敏,耐力、柔韧,达到提高身体素质和增强身体健康的目的。

练习武术还是一项锻炼性较强的活动,只有通过对动作要领有充分的领悟和理解后,并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使动作定型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不断克服一定的运动负荷量和枯燥的机械重复性练习,这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克服困难和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科学的武术练习对心理的积极影响,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都进行了充分的阐述,如应对紧张、抑郁、自信心、进取精神、团结协作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而这些方面都构成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体育游戏在少儿武术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练习武术是一件单调和辛苦的事,尤其是在练习武术的初级阶段,更是以机械重复的基本功练习为主,这样难免会使少年儿童对武术产生厌倦情绪。而且,现在的小学生的学习丰富多彩,健身的途径很多,传统的武术教学方法是很难吸引他们的。所以在结合新课改的指导要求,提倡快乐体育的背景下,我们的少儿武术教学方式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做出改变。通过文献资料以及观察的方式我们了解到,少年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大脑皮质兴奋性高,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心和参与欲望,但却热情持续时间较短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表现在体育课堂上就是,对老师的新授的内容、不断变化的练习以及充满娱乐性内容的学习热情很高,但却对一成不变机械重复的练习表现出厌烦情绪。所以根据少儿的这些特点,以及在实践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对做游戏的热衷,我们就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将少儿武术教学和体育游戏有效地结合,即达到武术教学的目的又将快乐的体育课堂还给学生。

四、体育游戏与小学武术教学的结合

(一)通过反应练习调动学生对机械重复性练习内容的参与积极性。

比如:在老师口令的指导下,学生进行手型的变化练习。这样可以更好的让学生巩固手型的动作和各种型之间的变化,而且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但是,注意这种方法只能运用于简单的动作练习,而且老师要做好巡回指导。否则就会出现学生为了赶上老师的口令做出快速的反应,而忽视了动作的规范性。

(二)为学生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创新性,增强对动作的理解。

比如:在教授给学生几个动作后,让学生假设面前有一个怪兽,要求他们将刚才所学的动作进行编排打败怪兽。最后老师评选出最合理、最规范、最协调的动作,并给学生们进行指导和正确的引导。

(三)动作接力游戏。

动作接力游戏,是在教授完几个或一整套动作后将动作合理的分解开来,以各整排为单位通过接力的形式完成整套动作的练习。这样可加深和巩固学生对动作的记忆。但应注意老师要在每排做完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指导和评价,减少学生错误动作的出现。

(四)素质练习时也可将体育游戏和武术相结合,武术是对身体素质要求很高的运动项目,所以在小学武术教学中素质练习的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

简单的来讲为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一般老师们都会选择接力跑比赛让学生进行练习,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厌烦。所以,在接力跑中加入些简单的武术动作情况就会发生改变,比如:在接力跑的终点处放置一个呼啦圈,学生站在呼啦圈里做两个马步冲拳然后再跑回起点。这样既可以丰富游戏内容,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同时还会更好的达到素质练习的目的

(五)选择体育游戏要不影响武术动作的整体性 武术讲究将动作的形和神有机结合起来,让人欣赏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单一的动作

变化,而是一种形神兼备的由内而外的艺术表现。内外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所谓内,指心、神、意等心志活动和气总的运行;所谓外,即手眼身步等形体活动。然而,一旦游戏运用不得当就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会过多的放在游戏的过程中,而冲淡学生在练习武术时内心对动作的感受。所以,在少儿武术教学过程中选择体育游戏一定要考虑周全,使游戏能够引导学生对动作形成正确理解。

(六)选择体育游戏要不影响武术动作的规范性 武术包含多种拧转﹑俯仰﹑收放﹑摺叠等身法动作﹐要求“手到眼到”,“手眼相随”,“步随身行﹑身到步到”,对动作的规范性有较高的要求。体育游戏的运用会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做动作的积极性,但同时学生也会因为过多的投入到了游戏的情境中而忽视了对动作规范的要求。比如:在动作接力游戏中,要求学生们跑到一个点做一个动作。但是,学生往往会为了追求快速完成动作而导致动作很不规范。所以在小学武术教学过程中选择体育游戏要合理有针对性,内容选择上应考虑到有利于武术课不同部分的实际需要。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避免枯燥无味,在武术课的准备部分可选择有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提高其兴奋性的游戏,基本部分可选择有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武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强化动作记忆,避免学生对重复性练习产生厌烦情绪,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的游戏,结束部分则可选择有助于使学生在情绪上得到调节或在体力上得到恢复的放松性游戏。

武术的教学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 武术套路 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852文献标识码:A

现在高校的公共体育课作为必修课备受重视,很多高校也对公共体育课作了很多改革和创新,各种体育项目不断被搬到大学的体育课堂。武术套路运动作为中华文化瑰宝,已经是很多高校公共体育课中的内容。但是,武术套路作为公共体育课在高校的开展却不尽如人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总是达不到预期。这其中有着深刻的原因,我们必须找到这些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对武术套路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革新。

1目前高校武术套路教学所面临的困扰

1.1舶来体育项目对武术套路的冲击

近几年来,中国出现了一种“洋拳热”,跆拳道、空手道、柔道等项目逐渐走进了大学校园,深受大学生的喜爱。相比之下,我们的中华武术却黯然了许多。在高校,很多大学生学习跆拳道,柔道等项目的兴趣要远远大于武术。究其原因, 有两点不能忽视,其一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大学生对舶来文化很感兴趣,比如近年来的“韩流”。其二就是以跆拳道为代表的舶来技击项目,有着从简单到复杂的技术体系,能够适应大众的口味,这种由简到难的技术体系也激励着习练者不断地向更难的动作目标奋进。跆拳道在习练几个月之后就可以到拳台上去体验搏击的感觉。而中国武术在长时间的刻苦训练后,习练者似乎从中并没有领悟到技击的奥妙。

1.2 学生的学习需求发生了变化

当代大学生学习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追求简单实用。范海彪的调查显示,有31.37%的学生认为武术课中学习的武术“没有攻防技击,缺乏实用性”。曹艳的一项调查表明,现阶段我国高校武术教学的内容陈旧,缺乏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学生对武术教学内容不满意的占51.6%,学生认为武术教学内容与他们所喜爱的差距较大,比如,学生对传统套路如长拳感兴趣的只有22%,对太极拳感兴趣的有77%,而对散打、跆拳道等攻防技术类项目感兴趣的却高达95%。

2 高校公共体育课中武术套路教学理念的革新

2.1 教学中应结合中国传统文化

武术深受儒家、释、道传统文化的影响,与中国传统哲理向来是水融,武术生长在中华民族整体文化之中,又与其他文化形态如兵学、美学、民族伦理、宗法观念、民俗传统等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色彩。当代青少年有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义务,学习中华武术必须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与武术密切相关的传统的儒家和道家文化。

而现在作为体育课的武术套路,在教学中只重视动作的学习,而忽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近几年来,在很多欧美国家都兴起了中华文化热潮,很多外国人都很想了解中国文化。我相信,只要有正确的引导,用武术这一形式一定能够对抗国内的外国文化热潮,让中国青少年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2.2 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套路运动在实战中的重要作用

武术包括套路和技击两部分,套路只不过是武术的一种练习手段,技击才是武术的本质属性,体现了武术的精髓。但是现在绝大多数高校武术课程教学都是“注重套路,忽略技击”的模式,这显然是本末倒置。这种教学模式既没有反映武术整体的技术体系,也没有突出武术的本质特征,更没有反映出学生对武术教学内容的兴趣。

所以要想让学生喜欢武术课,就要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套路运动在实践中的重要作用,理解套路中所蕴含的实战思想。武术是具有“刚柔相济之道,虚实攻守之学”的技击之本,技击的特征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小力胜大力,以弱胜强,讲求方法巧妙运动,倡导巧力而斥拙力,这与西方的竞技体育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西方竞技体育崇尚一种力的强者哲学,体现个体力量的外在征服。

3 高校公共体育课中武术套路教学方法的革新

3.1 改变传统的习武程序

传统的习武程序是先练习基本功,再学习套路动作。学校武术的教学模式受到传统习武模式的影响,把武术的训练方法运用到武术教学中,沿着“基本功――规范化的套路”的教学模式走。这种方法在高校却行不通,枯燥的基本功练习让很多大学生刚开始接触武术便觉得索然无味,影响了后续的学习兴趣。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采用先学习套路动作,让学生感受到武术动作的优美,洒脱,激发起学习的热情,再逐步有序地引入基本功练习,学生就不会感到枯燥难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2 重视挖掘套路中的技击含义

现代的竞技套路,难度动作与观赏性(下转第127页)(上接第125页)的确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程度,但其技击性却在不断下降。这种以高、难、美、新为主导的的竞技武术不仅失去了技击性,而且在不断的脱离普通大众,普通大众对技击武术只是只能是视觉上的享受而无法用肢体来完成。

武术动作的攻防含义是武术内涵的精髓,是前辈们思维特点的表征,失去攻防含义的武术与体操无异,也是武术魅力的所在。在武术套路教学过程中讲解动作要领、规格的同时,应结合讲解动作的攻防含义,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的满足,且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建立起对武术运动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范海彪.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5).

[2] 金建栋.浙江省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浙江体育科学,2000(4).

[3] 曹艳.云南省高校武术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昆明学院学报,2009(3).

[4]王峰,张洋.高校武术公共选修课改革的几点思考,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11).

武术的教学方法范文第3篇

一、图像法

在生物教学中,还经常需要通过形象直观曲线将一些生物相关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这就是图像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例如:如右图为原来置于黑暗环境中的绿色植物曝于光下后。根据其吸收CO2量制成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表示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B.曲线BD段表示绿色植物仅进行光合作用

C.在B点显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

D.整段曲线表明,随光照强度的递增,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

解析:如右图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当植物在某一光照强度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O2与该温度条件下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所释放的CO2量达到平衡时,这一光照强度就称为光补偿点,即B点。因而,该答案是C。

二、完全平方式法

数学中的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在生物教学中,利用这一公式可以简化一些问题的解答。

1.例如:父本的基因型是Aa,母本的基因型是Aa。基因A相对于基因a为显性,基因A控制显性性状,基因a控制隐性性状。显性性状是正常,隐性性状是不正常。父本与母本杂交:Aa×Aa 可以看作为(A+a)2

=AA+2Aa+aa。从此,可以得知二者杂交后有三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

2.例如:父本的基因型是Aa ,母本的基因型是Aa。基因A相对于基因a为显性,显性性状是正常,隐性性状是不正常,基因A控制显性性状,基因a控制隐性性状。在基因型Aa中,基因A所占的比例为p=1/2,基因a所占的比例为q=1/2。父本与母本杂交,基因型AA、Aa和aa所占的比例可以这样计算:(p+q)2=p2+2pq+q2。从而便知:AA占1/4,Aa占2/4,aa占1/4。

三、排列组合法

例如:父本的基因型是Aa ,母本的基因型是Aa。A相对于a显性,显性性状是正常,隐性性状是不正常,基因A控制显性性状,基因a控制隐性性状。父本与母本杂交(即Aa×Aa)的结果,可以这样计算:C12 C12=4。便知,杂交后基因型有四个。

四、图表法

例如:父本的基因型是Aa ,母本的基因型是Aa。基因A相对于基因a为显性,显性性状是正常,隐性性状是不正常,基因A控制显性性状,基因a控制隐性性状。父本与母本杂交(即Aa×Aa)的结果,可以这样计算:

从上可知,二者杂交后有三种基因型,分别是AA、Aa和aa。它们所占的比例分别是:AA占1/4,Aa占2/4,aa占1/4。

五、图解法

例如:父本的基因型是Aa ,母本的基因型是Aa。基因A相对于基因a为显性,显性性状是正常,隐性性状是不正常,基因A控制显性性状,基因a控制隐性性状。父本与母本杂交(即Aa×Aa )的结果,可以这样计算:

表现型 正常 不正常

从上可知,二者杂交后有三种基因型,分别是AA、Aa和aa。它们所占的比例分别是:AA占1/4,Aa占2/4,aa占1/4。

还有些题将以上几种方法综合应用。

例如:将基因型为AA和aa(A对a为完全显性)的两植株杂交得F1,若用秋水仙素处理F1的幼苗得F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F2基因型AAaa,属四倍体

B.用F2的花粉直接培育成的植株属单倍体

C.用F2的花粉直接培育成的植株属单倍体,其表现型及其比例是3A_:1aa

D.F2自交,F3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35A_:1aa

解析:

1)图解法

P(亲代) AA × aa

配子 A a

F1 A a

(秋水仙素)

F2 AAaa

(四倍体)

2)排列组合法

四倍体(AAaa),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基因型有C24=6种,即AA:4Aa:aa。由它培育出的植株,其表现型及其比例是5A_:1aa,皆为单倍体。

3)图表法

F2自交结果如下图表:

从上可知,叙述错误的是C

武术的教学方法范文第4篇

数学思想方法需要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体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需要经历一个长时间的过程。教材中“数学广角”内容遵循螺旋上升的原则,旨在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教师要梳理整套教材,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在认真解读教材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地把握各册教材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如二上的排列组合(1)与三下的排列组合(2),教材在编排、内容和侧重点上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又如四上的优化都是在多种解决问题策略中渗透优化思想。

教师在梳理的基础上还要深入解读教材中呈现的图片、文字,切实领会编者的意图。特别是对新教材中出现的图文结合的对话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使自己在不断的追问中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每个知识点后面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如五上的《植树问题》,细读教材,我们发现编者目标定位清晰:让学生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掌握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会用它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将给学生渗透一一对应、化繁为简、构建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确定为教学目标之一。

二、比较归类,在比较中凸显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比较策略,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入辨析概念,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广角”教学的依据,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比较归类中迁移类推发现方法。如教学《烙饼问题》时,教师引导学生从简单入手探究烙1张饼、2张饼需要的最短时间后,相机提问:“烙熟1张饼最少要6分钟,烙熟2张饼怎么也只要6分钟?”学生通过在1张、2张的最短时间对比中初步感知优化。又如在探究1张饼、2张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烙2、4、6、8等双数张饼的时间,让学生经历烙双数张饼的时间的计算方法的建模过程。再以烙3张饼所需时间的计算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究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孩子举手争着发表意见,有的说12分钟,有的说18分钟,还有的说9分钟。当学生说道9分钟时老师故意夸张地说:“啊,这么少,才9分钟。”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在质疑比较中思维不断地发展。教师再通过让学生操作演示、课件再现“烙3张饼需要多少分钟”的最佳方法的全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体验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然后从3张饼的烙法推广到5、7、9等单数张饼的烙法,让学生在思考中探寻到最优的烙饼方法。最后,再通过表格整理、分析“烙饼张数”和“烙饼时间”的关系,发现“烙饼规律”,建立数学模型。从直观到抽象,让探究层层递进,在比较归类、迁移类推中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

三、动思结合,在探究中渗透思想方法

1.静心等待,让学生在做中思

“数学广角”的内容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教师应积极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操作中积累活动经验,在操作中体验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学生动手操作、填表、比较分析,展示研究结果。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探索、发现、总结规律的过程,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体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中教师以渗透“从简单物找出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为抓手,让学生在尝试、探索中感受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2.相机善问,以提问导学促思

在“数学广角”的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设计问题,把问题问在该问处,问在当问处。让学生在“知其然”的同时“知其所以然”,促使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思想方法。

如教学《找次品》时,教师创设美国“挑战者”号发射的新闻,让学生了解次品的危害,引出课题。再用课件出示4个零件,其中一个是比较轻的次品,引导学生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找出这个次品。有的学生说用手掂一掂,有的学生说用天平来称。教师再让学生结合课件中的天平,把称的过程演示出来,发现只称两次就能找出次品。接着创设情境:9个羽毛球,其中一个比较重,你能在5分钟内把这个次品找出来吗?

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并动手操作验证方案。在寻找次品的活动中,教师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在观察―实践―对比中选择最优的方案,使学生在动思结合中体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武术的教学方法范文第5篇

对于专业课的教学,教师除了具备上述的特点之外,还要借助一些符合高职高专理念的新颖教学方法。下面以生物制品生产与检测这门课程为例,介绍一下笔者的一些做法。生物制品生产与检测这门课程开设在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学生的大二下半学期,生物制品生产与检测课程以各项生物技术的直接应用而获得产品为主要内容,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连;另外生物制品生产与检测课程没有太多新知识和新技能,是其前导课程相关知识的有机整合。这一特点为教学方法的设计提供了支点。

1.1知识和技能的处理方法

1.1.1理论内容结合生物制品生产与检测课程理论知识结构,其处理方法主要有三类。第一,采用搭档拼图法、旋转木马等新颖的方法,让学生互为老师,教师在旁边协助。第二,通过分析具体任务,发现并学习相关知识,并用学习到的知识指导具体任务的完成,最终强化沉淀知识。第三,借助任务的“失败”使学生主动“求助”知识。

1.1.2生产过程性内容一般做法是发给学生相关材料(一般是几篇论文),由学生总结出大致的生产流程,写出实验方案,并画出思维导图;然后各组进行宣讲,最后结合所有组的观点,总结出较为完善可行的生产方案,并最终获得产品。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社会能力都得到提高,更关键的是提高了学习兴趣。

1.1.3检测过程性内容这部分内容多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分成负责不同项目的检测组,对各组的产品都进行检测,然后进行检测内容的循环,按照一定的评价方案评选出最佳者,并给予特殊的奖励。

1.2课堂的把控

1.2.1课堂气氛的营造

(1)分组环节。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为保持学生之间新鲜感,每次均重新分组。分组原则是灵活机动、参与性强,每次的分组方式都让学生意想不到,比如:电话号码、衣服颜色、剪刀石头布等,只要教师能想到的方法都可以采用。只是这个过程教师一定要把控,因为学生很容易陶醉其中而忘了具体的学习任务,耽误教学进程,影响教学效果。

(2)学习结果的评判环节。对学习任务的学习结果的评判,是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良机。笔者的做法主要是让学生集体去观摩或学习项目完成效果最好的组别或个人,并给予当众的表扬或奖励。让小组学生或个人感受到学习给他们带来的荣耀和喜悦,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2出勤不出工学生的管理在具体的学习任务完成过程中,个别学生玩手机或聊天现象严重,不愿意动手操作,对此笔者通常的做法是让学生给同组的其他成员拍摄或录制他们的实验操作过程,进而实现如下目的:一是不愿意动手操作练习的学生有事可做,不再影响教学秩序;二是这些学生拍摄或录制实验过程中,虽然没有亲自操作,但至少进行了观摩,不至于对整个学习任务一无所知;第三,这些拍摄或录制的材料可以用于后续的关于任务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和讨论,以便查找问题并解决问题。

1.2.3迟到学生的管理进入冬季,学生的迟到现象比较严重。笔者原始的做法是采用考勤,并扣除平常成绩等措施,但收效甚微。在一次教学工作会上,学习并采纳了生物技术及应用系迟全勃副主任的做法:对于迟到的学生,先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果回答上来的,自己找地方坐下听课,回答不上来的,给他指定第一排的座位听课,并在课堂中,时常提问他。试用后效果显著。

1.2.4上课手机响及玩手机学生的管理上课手机响及玩手机现象是目前课堂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令教师头疼的问题。笔者的做法是先给自己立“规矩”:只要在上课期间笔者的手机发出响声,笔者当场摔毁之,说到做到。教师以身作则,大多学生都会自觉效仿,截至目前,效果良好。而对于偶尔的“违反者”,笔者多会以体力劳动的形式“惩罚”之。

2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