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森林资源管护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森林管护;管护问题;解决措施
【前言】:
森林资源不仅具有着吸收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作用,而且还可以为人类制造赖以生存的氧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森林作为可再生资源来说,具有着多样性与多元化的功能特点,为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均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当前的森林资源流失情况较为严重,因此需要广大林业工作者进一步提高对森林资源的管护水平,从而为其日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森林管护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提高森林管护工作的质量水平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我国为了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森林砍伐过度行为,从而对森林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基于此种情况,提高森林管护工作水平已经成为了促进我国林业发展的一项必要举措。
1.1管理体制不健全
国家政府早就颁布了明文规定,避免所有人对森林树木进行乱砍乱伐,林木企业必须要严格遵守自负盈亏与自我完善的管理原则。然而,由于林木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当中不仅要想尽一切方法来提高经济收益,而且还肩负着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义务,因此这就在无形当中为林木企业带来了很多额外的负担。我国的森林管护工作一直都是采用企业管理与国家管理相结合的模式,然而这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从而制约了森林管护能力的稳步提升。
1.2林业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到位
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林木企业都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与更大的发展空间,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对森林资源所造成的过度砍伐。为了能够有效的保护我国极为有限的森林资源,国家政府在各个地方上成立了很多监管部门,希望能够通过此种方式来缓解对森林资源的过度砍伐行为。然而,在实际的监管当中,很多地方上的林业监管部门都存在着监管不严与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从而导致了森林资源的进一步流失。
1.3管护资金严重不足
在落实森林管护工作的过程当中,地方上的政府部门需要投入非常多的建设资金,唯有如此才能够支持森林管护工作的顺利开展。然而,由于我国地方之间的经济水平相差较大,从而导致用于森林管护工作的投入资金严重不足。此种情况不仅阻碍了森林管护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而且还影响到了森林管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解决森林管理工作问题的措施建议
2.1加快森林管护机构的建设速度
如果想要将森林管护工作的实际价值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首先需要完成的一项任务即为在地方上建立森林管护机构,具体做法有如下几点:第一,进一步完善森林管护机构中的站长管理制度,确保每一位站长都能明确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第二,针对森林管护人员实行合同化管理;第三,加大对森林管护人员填写巡山记录的监管力度,其中包括巡山要点、巡山目标以及巡山任务等;第四,根据实际情况来成立专门的管护队伍,尽可能的选用高素质、高专业水平、高执行力、守原则的工作人员,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大幅提升森林管护队伍的整体水平;最后,森林管护机构要从工作职能、工作任务以及工作内容等角度入手来制定出科学合理化的考核制度,并且将森林管护人员的薪资待遇与其工作业绩紧密的关联到一起,通过此种方式来将森林管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可以主动的参与到日后的森林管护工作当中。
2.2进一步加大对森林管护工作的监督力度
为了可以更好的落森林管护政策,提高森林管护工作的科学性,地方上的森林管理机构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政府所制定的规章制度来开展监管工作。首先,管理机构需要对当地林区的树木种类、生长情况以及林木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全方位且深入的研究分析,同时根据分析结果来对现有的森林资源展开合理化分配,争取将森林资源的损耗率控制在最低的范围内;其次,在制定森林管护方案时,地方上的林业管护人员需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来开展工作,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规划政策目标,同时还要对森林资源的种类做好考察记录,为管护方案的调整积累宝贵的一手资源;再次,为了避免森林管护人员在管护工作中出现失误与偏差,地方上的森林管理机构要加大对相关从业人员的考核与监管力度,针对专业水平不达标与频频出错的管护工作者展开系统化培训;最后,森林管理部门中的监管人员要经常性的深入到一线工作岗位中来了解森林资源的浪费情况,在第一时间制定出科学化的解决方案,从而确保森林管理政策与方案指示均可得以顺利落实。
2.3增加对森林管护工作的资金支持
各个地方上的森林管护机构都要摸清当前的森林管护工作现状,在此基础之上来合理化的调配森林管护资金,以此来避免森林管护工作中资金链断裂情况的出现。除此之外,地方上的政府部门还要在适当增加森林管护资金的同时加大对资金的监管力度,确保资金能够被完全应用到森林管护工作当中。为了调动起森林管护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管理机构还要适当的增加管理人员的薪资待遇,从而让他们将个人利于与集体利益紧密的关联到一起,欣然的接受并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2.4完善对森林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森林管护工作不仅仅要避免人为破坏,同时还要兼顾到由天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果森林资源受到了虫害的威胁,不仅会造成难以估量的资源损失,而且还会严重拖缓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基于此种情况,参林管护单位需要完善对森林资源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森防站的建设力度,采用专业化手段来提高防护方案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森林管护工作所能够带来的现实作用是不容小觑的,通过提高森林管护工作的质量水平,一方面能够促进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另一方还可以拉近我国林业产业发展与国际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为此,在日后的森林管护工作当中,管理机构要积极强化管护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管护人员的薪资待遇,将森林管护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洪家风,梅昊,戴前石.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4(4):15-17.
1.加强森林资源管护机构建设要对森林资源进行有效管护, 首先应建立专门的森林管护机构
基层林业局应成立森林管护站二级森林管护机构, 局属资源管护站及护林防火办负责森林管护的管理监督工作, 局森林病虫害防治站和野生动物保护办公室对其相关业务实施监督指导。各森林管护站具体负责本辖区内的森林管护工作。林区内放牧, 采矿、挖药等活动较频繁, 存在盗伐林木、破坏植被的隐患, (不符合本地区实际)使得森林管护范围广、难度大, 森林管护站必须加大管护力度。根据森林资源分布特点, 生态区位置及管护方式, 合理设置森林管护站。森林管护站应设在交通要道、人员活动频繁区以及火险、病虫害高发区, 同时应本着便于有效管理的设置原则。
2.落实森林资源管护措施,加强森林资源管理
2.1 公益林保护管理按照《重点公益林管护办法》以及《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质量检查验收办法》的要求,完善森林资源管理档案,对确定的重点公益林完善现场界定书(包括图、文、表)、林权证、实施方案、管护责任书、合同、重点公益林的相关文件、法律规定、自查抽查资料、资源监测资料(设样地、图文表以及措施)、重点公益林保护和管理实施情况登记簿、管理簿、管护人员的资料、管护授权书等各方面的资料。加强对管护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和业务水平。巡护检查保障得力,每一个管护站坚持 24 小时值班,发生意外情况,及时出动人员到达现场。监管员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监督各管护站和管护人员的工作,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和处理。区分地类,采取设立固定样地,定期进行测定,用固定样地与相临林地进行对比,测算重点公益林资源消长变化。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为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建立管护站,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在公益林区域设立宣传牌、标志牌等。
2.2 征占用林地以及异地植被恢复情况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实施条例》及相关文件,严格征占用林地申报使用程序,按照征占用林地收取森林植被恢复费的使用精神,发挥区域优势,谋求经济效益,营造适生树种。
2.2.1 严格申报程序,加大征占用林地管理力度用地单位在占用林地申请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行政许可审批手续,层层上报,在取得上级部门的林业用地许可后,方可进入林区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派出专人对用地单位进行监督,使其严格按照审批林地的内容确定地点、面积、用途等。禁止未申(批)先占,少申(批)多占,越界占用林地的问题。施工单位进入林区以后,派出护林站工作人员严格监督,并与施工单位,签订护林防火保证书,并交纳护林防火保证金,确保林区安全。施工方也必须严格遵守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相应规定,不允许无证采伐等违规操作。
新安县地处豫西丘陵山区,东接洛阳、孟津,西邻渑池、义马,南交宜阳,北界黄河,与济源隔河相望。南北长44公里,东西宽31公里。境内植物资源丰富,适生树种较多,北部山区峰峦叠翠,存在大量天然栎类、阔杂次生林,景色优美。近年来,新安县充分利用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将造林绿化、生态工程建设同环境保护、农村经济发展、旅游开发相结合,坚持资源保护、培育、开发并重,使天保工程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
一、森林保护工作得到了加强
1.木材产量得到有效调减
减少森林资源消耗量是实施天保工程的重要环节,为使天保工程落实到位,新安县林业部门积极采取措施,逐步停止了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和人工林暂行采伐。从天1997年到2012年底,全县木材产量逐年呈下降趋势木材产量得到了有效控制。
2.森林资源管护得到加强
为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县林业部门积极加强人员培训工作,并按照国家和省市相关部门的有关要求编制了《新安森林资源管护方案》,建立了县、乡、责任区三级森林资源管护网,全面落实管护责任制,目前全县共,划分管护责任区57个,设立管护站62个,聘请兼职护林人员90名,将天保工程的各项管护措施落实到了实处。
3.公益林建设进展顺利
公益林建设是天保工程的主要内容之一,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各乡镇纷纷把生态公益林建设列为重点,积极按照县里部署开展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公益林建设工作。县林业局还将生态公益林建设与效益林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制订倾斜的经济扶持政策,引导农民种植既有良好生态效益,又有显著经济效益的常绿阔叶树种。近5年来我县共完成公益林建设13.7万亩,其中飞播造林2.5万亩,封山育林11.2万亩,涉及石井、北冶、曹村、石寺4个乡镇和国营郁山林场,全县公益林建设进展顺利。
二、天保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
1.生态效益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我县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森林面积不断扩大,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发展,与1999年二类调查相比,森林资源显著提高,区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森林面积和质量的变化带来了显著的环境效益,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减少了供水、滑坡等自然灾害。随着森林植被的迅速恢复和增加,工程区林下水增加,一些干涸的水源和泉眼又重新出现了水流。森林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大的栖息地,丰富多彩的森林生态系统孕育了区系复杂的资源,并为野生动植物栖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存环境。
2.经济效益
经测算,目前全县新造林472101亩,成林后,增加活立木总蓄积62.6万立方米,产值9386万元,森林旅游、林副产品加工等林下资源开发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经济危困局面得到缓解,以消耗天然林资源为主和“独木”支撑的经济格局将得到根本性改变。
3.森林旅游
实施天保工程后,项目区的群众抓住发展林业、改善生态环境的契机,利用资源和景观优势发展第三产业,由于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资源较以前有了很大恢复,森林资源的有效利用推动了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县以森林旅游为龙头的林业产业长足发展,经济效益年年提高。
4.社会效益
天保工程启动之后,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日趋加强,党的“十七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和谐社会的首要位置,省政府又启动“林业生态省”建设五年规划,建设最佳人居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生存目标。新安县先后投资3000万元建设翠屏山生态园、世纪公园、县城东西防护林带和城北森林公园,目前我县已形成环县城生态闭合圈,实现“城在林中”的绿化格局。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纵观天保工程在新安大地开花结果10年,虽取得的一定得明显成效,但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一些矛盾仍很突出,特别是林区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根本性问题尚未解决。
1.工程区集体林农利益未解决好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天保工程规划与其它林业生态工程规划不同,天然林不分国有林还是集体林,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行采伐,然而在政策上差别明显。
2.天保工程区林分质量低
工程区森林管护中有相当比例的林分已出现大量残次林和影响幼树生长的萌生条以及残留木和不良木,林区卫生状况和林分质量开始明显下降,森林火灾、病虫害等隐患日趋严重等问题,再加上天保工程本身在方案设计内容上就缺乏森林培育项目,特别是目前大量的中幼龄林亟待抚育,由于暂时没有国家政策支持,森林结构得不到有效调整,林分质量难以提高。
四、个人建议
1.加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程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既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现代林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造林育林的积极性和爱林护林的自觉性,增加森林数量,提升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繁荣生态文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做法;成效;问题;对策;宁夏固原;原州区
中图分类号 S7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190-02
原州区位于宁夏南部六盘山东麓,是固原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地处陕甘宁3个省区交汇处、西兰银经济带中心区域,辖3个街道办事处、7个镇4个乡,总人口45.87万人。东与甘肃环县接壤,北与中卫市海原县为邻,南面和西面分别与固原市的泾源县、西吉县相连,地理位置优越。区内海拔1 470~2 900 m,地势南高北低,土层相对深厚,主要有山地灰褐土、山地草甸土、黑垆土、湘黄土及黏性棕钙土壤,年平均降雨量471.2 mm,并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多,6—9月降雨较集中,为326.5 mm,占全年降雨量的69.3%。全年日照时数为2 527 h,年均气温为6.2 ℃,低于全区5~9 ℃的平均气温,年积温2 263 ℃,干燥度1.63,无霜期103~148 d。国土总面积2 756 km2,工程区林业用地面积为10.52万hm2,其中,有林地0.53万hm2;疏林地0.02万hm2;灌木林2.81万hm2;未成林地4.30万hm2;无林地2.80万hm2;苗圃地0.06万hm2。森林覆盖率为12.7%。
1 主要做法
1.1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是保障
根据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建设目标、任务、责任的要求,成立了以主管林业副区长为组长,林业局长为副组长,各有关单位及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并划片分区,把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管护地块和管护人员身上,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包片领导、责任单位责任和护林员职责,使得人人身上有责任,个个肩上有担子,确保了天保工程顺利实施。
1.2 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基础是关键
一是夯实组织基础。新建或翻建了11个基层林场的场部,对禅塔山林区5.4 km道路进行了硬化。给基层林场、林业站配备了电脑、桌椅等办公设备,改善了办公条件。成立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办公室,专门负责工程规划设计、组织实施、检查验收、档案管理等。二是完善林区基础设施。修建林区道路85 km,设置封育围栏160 km。树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标志碑15个,树立大型管护标志牌、森林防火牌、封山育林牌8块,建立林木有害生物监测点21个,有效提高了管护成效。三是加强防火装备投入。建防火物资储备库1处,了望塔3个,防火检查站1个。森林防火指挥车3辆,防火运兵车1辆,配备防火巡护摩托车5辆,风力灭火机30台,太阳能发电机10台,3号扑火工具和其他防火器械1 065件,提高了森林防火应急能力。四是扩大苗木培育规模。种苗是生态建设的基础和支撑。2000年以来,原州区共建设1个采种基地和2个中心苗圃,全区育苗面积达到2 000 hm2,采种基地600 hm2,每年出圃云杉、油松、漳河柳、新疆杨、花灌木等各类苗木2 000万株以上,生产柠条籽种1 500 t,不仅满足了本区造林绿化的需求,同时还销往陕西、甘肃、内蒙等周边省区。
1.3 严格标准要求,规范管理是措施
一是建立了原州区天保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该管理信息系统以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为对象,研究和集成遥感数据处理与信息提取专业化、流程化技术;应用相关科研成果,开发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系统、栅格数据处理工具,实现天然林工程项目作业地图、项目属性、项目进展、项目验收的各类信息的统一管理和综合分析,并提供栅格处理工具辅助天然林图像数据的处理分析和专题图制作,提高天然林保护工程项目的科学管理水平。二是严格工程实施。原州区按照“总体规划,分年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深入调查摸底,科学制定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从规划设计、组织实施、检查验收等关键环节抓起,强化责任落实,做到了组织、人员、资金、检查“四到位”,图、表、卡“三统一”,档案资料齐全,数据准确,有据可查。三是规范资金管理。按照 “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方针,严格资金管理使用,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依据项目批复和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工程项目预决算制度,聘请审计部门定期进行审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切实规范资金使用。四是严格档案管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办公室3名工作人员管理档案,有专门档案室,制定了档案管理制度并喷绘上墙,明确了工作职责。各年度工程实施方案、工程作业设计、计划与资金管理档案和账册、规章制度等纸质档案齐全整齐,办公设施齐备、有序。
1.4 创新管护模式,完善机制是手段
探索具有原州区特色的天保工程森林资源管护办法,建立行之有效,易于操作的责任管护模式。全区共有专兼职护林员561名,管护9.473万hm2森林资源。一是建立了国有林地专职护林员管护责任制。国有林场根据辖区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及地理位置,进行林地分区划片,每个管护片区设置2~3个专职护林员,确定管护位置与面积,落实管护责任制,明确责任区界线和管护内容,建立森林管护责任区的资源管理档案,做到“人员、标志、地块、责任、奖惩”五落实。二是实行集体林地国有林场代管制。对靠近国有林区、生态移民迁出区及距离村庄较远的集体林地,实行国有林场代管,设立管护站。三是实行集体林地双层管护责任制。各乡镇集体林地实行乡镇护林员与承包户双层管护机制,乡镇护林员按照包村包片的办法,责任到人,退耕还林地由退耕户管理。四是在人口密集区建立集中管护责任制。对交通较为方便,人口密集区聘请护林员,并建管护站,与护林员签定长期管护合同,实行定点定员管护。五是建立了家庭生态林承包管护模式。根据林权权属,以森林管护责任制为前提,由有能力的组织或个人承包造林,承包管护,开展林下经济。
1.5 构建社会共识,宣传教育是基础
原州区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范围,丰富宣传内容,积极为天然林保护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提高社会影响。一是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和简报信息、手机短信、专题片等形式,让党政领导、干部群众深入了解了天保工程建设的有关政策、意义和实施情况,提高党政领导的重视度和全社会的关注度;二是在天保工程区出入口、主要交通要道树立大型管护宣传牌、森林防火牌、封山育林牌等8块,刷写固定标语100条左右,散发宣传单逾4万份,基本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保护森林资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提高了天保工程的社会影响;三是在工程实施区的显著位置和森林资源分布集中的区域树立标志碑,刷写护林防火标语,警示进入林区人员注意防火、严禁破坏森林资源,使爱绿、护绿意识深入人心,管护措施落实到每个角落。
1.6 强化工作措施,保护资源是重点
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天保工程区森林管护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大管护力度,切实管护好天然林资源。一是强化林政执法管理。每年积极参加“绿盾行动”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二是加强林木有害生物防治。依托项目支撑和技术力量,建立起监测预报、示范试验、综合防治体系,使林木有害生物得到了有效控制,达到了“有害不成灾”的防治效果。三是健全管护网络。建立健全了区、乡(镇)、村(林场)3级管护网络,层层签订了管护合同,明确管护职责,落实管护措施,提高了管护效果。四是加大封育力度。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原州区共实施封山育林1.2万hm2,设置封育围栏160 km,设置对照样地15处,埋设了固定标志牌25块;五是加强森林防火和禁牧封育。通过设立检查站、限制野外用火、加强特殊人群监管、签订责任书、封育围栏、重要节点和地段24 h值守等多种方式,实行常态化巡查和定期督查等,有效防止了森林火灾,降低了人为破坏森林资源案件的发生率。
2 取得的成效
原州区自2000年实施天保工程以来,全面落实“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把“扩总量、强基础、调结构、增效益”这条主线贯穿始终,正确处理资源管护和生态建设的关系,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管护网络体系,创新管理模式,完善管护机制,落实管护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2年底,管护面积由实施初期的2.22万hm2增加到9.47万hm2,森林蓄积量由5.25万m3增加到9.61万m3;森林覆盖率由 8.4% 增加到 12.7%,封山育林1.20万hm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 500 km2。工程区森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森林植被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质量进一步提高,林分结构更趋合理,林草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自然修复能力显著增强,气候条件逐步改善,风沙、旱涝和冰雹等极端、灾害性天气明显减少,野生动物栖息环境切实改善,生物多样性趋于丰富。实现了森林资源由过度消耗向恢复性增长转变,生态环境由持续恶化向逐步好转转变,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由举步维艰向稳步复苏转变,为原州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管护面积逐年增加,管护难度加大。随着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项目的实施,管护面积逐年增加,点多面广,管护区内草木茂盛,加之缺乏交通工具,管护难度大;二是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护人员严重不足。随着管护面积大幅增加,现有林场设置和布局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要求,主要表现为管护人员少,管护面积大、分布广、路途远,有顾此失彼的现象;三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大,后续产业发展缓慢。天保管护费主要用于护林员管护报酬,工程区内农民群众得不到相应的补偿,没有充裕的资金发展林下经济等,后续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群众利益得不到充分保证;四是国有林场基础薄弱,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管护区国有林场基础设施落后,护林点少,交通不便、饮水困难、通讯不畅,缺乏防火器械,无防火巡护车辆,工作、生活条件艰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 对策
4.1 建立资源管护长效机制,强化管护效果
国有林场天保工程区森林资源实行专职护林员管护,专职护林员由各国有林场在职职工构成。根据辖区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及地理位置,将林地分区划片,明确责任区界线和管护内容,把任务落实到人头,建立长效管护责任制,健全资源管理档案,做到“人员、标志、地块、责任、奖惩”五落实[1]。
4.2 健全效益监测及信息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
在天保工程区再设立一批监测点,对天保工程实施前后森林面积、蓄积、森林覆盖率、森林植被群落、野生动物种群变化和水土流失等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准确掌握天保区森林资源动态及生态环境变化情况,并不断完善保护和防控网络,建立森林防火信息平台,天保工程资源管理档案库,为客观评价天保工程实施成效提供科学依据[2]。
4.3 推行承包经营管护模式,着力发展壮大后续产业
加大扶持力度,落实优惠政策,引导有能力的组织或个人承包荒山荒沟,由承包者造林、管护,在林地权属不变的情况下,与承包者签订中、长期管护与经营协议,按规定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偿,扶持其开展林下种植、养殖,发展林下经济,最终实现谁造林、谁管护、谁受益,促进天保工程区生态效益和农民增收双赢[3]。
4.4 增加国有林场或管护站建制,完善集体林地国有林场代管制度
随着生态移民工程的推进,原州区集体宜林地面积大幅增加,遍布全区11个乡镇,管护难度也随之增加。下一步,原州区将加大力度,采取封育、人工造林的方式,恢复移民迁出区的植被。并申请增加国有林场或管护站建制,在面积较大生态移民迁出区成立国有林场或林木管护站,实行国有林场代管,确保管护效果。
4.5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管护质量
建议加大资金投入,对偏远国有林场道路进行修缮,配备防火交通工具,增加扑火装备,解决饮水、移动信号覆盖不到等实际问题,改善林场工作、生活条件[4]。同时,提高造林补偿标准,增加日常管护经费,从而确保造林质量和管护效果。
5 参考文献
[1] 景佩玉.规范管理 开拓创新 宁夏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成效显著[J].宁夏林业通讯,2011(2):9-13.
[2] 方小宇.宁夏原州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践与效果的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关键词:智能化;GPS;巡检系统;森林管护;运用
为了更好实现森林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改善现在的生态坏境状况,人们必须做好森林资源管护工作。自从国家采取了各种对森林资源的管护工作之后,森林的状况较以前相比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对于整个森林资源管护工作来说,智能化GPS巡检系统是一种对于提高资源管护效果来说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下文将简单介绍GPS巡检系统以及其在森林管护中的作用。
一、智能化GPS巡检系统构成
1.硬件
构成智能化GPS巡检系统的硬件不算复杂,其中只含有一个(或多个)GPS巡检仪、一台(或多台)电脑以及若干用来传递信号的数据线。
2.软件
智能化GPS巡检系统所用到的软件才是真正使整个巡检系统“活”过来的关键所在,其最主要的一个软件就是Google地球,这是一款类似地球仪的软件,在软件中可以看到整个地球各个地方的地貌情况,另外还需要一个录入软件用于记录数据以及实时操作等。最后最关键的一个软件就是GPS的驱动程序,没有驱动程序GPS将无法运行从而导致整个GPS巡检系统无法正常稳定的运作。
二、智能化GPS巡检系统的工作原理
GPS巡检系统是利用GPS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然后通过GPS巡检仪来寻找卫星发射出的信号,以此来完成记录航电、航线以及航行轨迹等数据,并且通过结合实际地形图来计算出实际工作中的地点并由此来进行定位、导航以及测算面积等人工比较难以完成的工作。
三、如何操作智能化GPS巡检系统
1.将森林分布图固定在Google地球软件的地球模型上
首先要打开Google地球的软件,然后在查找框输入林场的实际经度、纬度,单击贴图-名称描述-点击浏览,之后从中找出林场的基本图并且将其贴在Google地球软件的地球模型上。在将林场贴上去之后还要对其实际的情况进行对比,将林场中的各个标志物与Google地球软件中地球模型的标志物对齐,使整个林场的基本图完美的附和在地球模型上。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可以在林场基本图上标记出林场的边界并对其命名,将林场的详细数据编辑到软件中,这样一来只要GPS巡检数据输入进去之后就能够非常直观的了解到林场的基本信息,同时也方便了GPS巡检工作的顺利进行。
2.如何使用智能化GPS巡检器定点
在空旷部位长按电源键,在GPS软件中进入“卫星信息界面”随后等待GPS与卫星进行连接。随后等待屏幕下方至少出现三条黑色长条柱的时候就可以进行GPS定位了。当要保存航行点的时候可以进入主菜单界面,点击储存航点按钮,等待一段时间之后航点数据就被保存下来了。
3.制作管护区域分布图
在软件中可以按照每个管护人员的负责区域在林场的基本图上绘制管护区域分布图,并且每个区域都标注好管护人员的姓名以及基本信息,每个区域的基本信息也应该标注在上面,方便进行总体的管理。在将GPS数据导入进软件之后就可以非常直^的了解到每个区域每个管护人员的实际管理情况,可以准确的查找出管护过程中出现漏查的区域以及负责相关区域的管护人员,同时也能够及时的发现林场各个区域出现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四、智能化GPS巡检系统的应用优势
1.监控管护人员的管护情况
在每个月的管护工作结束之后需要将每个管护人员的GPS巡检数据录入至电脑中,并且通过文本格式将其数据储存。储存之后的数据可以很直观的反应管护人员的巡护记录,可以直接从数据中指导管护人员的巡护时间、巡护地点以及巡护时常、巡护路线等。如此一来便可以通过对每个月的GPS巡护记录进行检查来监控、管理相关区域内的所有林区巡护情况。森林管护工作因此可以变得更加清晰、透明,森林资源的管护效果也会因此而出现很大程度的提高。
2.监控森林病虫害情况
通过智能化GPS巡检系统可以科学有效的监控森林的病虫害情况。在巡护过程中如果发现森林区域出现病虫害时可以通过GPS测量出病虫害具体的坐标位置以及病虫害感染面积。随后管护人员可以将检测出的数据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从而可以详细准确的了解森林病虫害的实际情况,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解决病虫害的办法。
3.预防森林火灾的出现
森林火灾一旦出现,必然对财力以及自然资源造成非常重大的损伤,因此预防森林火灾的出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利用GPS巡检系统可以非常有效的预防森林火灾的出现。通过GPS巡检数据可以分析出可能发生森林火灾的区域,并对其区域加大防护措施。若还是不幸发生了森林火灾,利用GPS也能在第一时间确定事故发生的具体地位,有关部门可以更加准确的掌握火灾发生的具体情况,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的做出救火措施,将火灾事故发生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程度。
4.提高营林生产效率
营林生产是一种能够提高森林覆盖程度、增加可用资源以及调整森林密度的益处非常多的工作。同时营林生产也是森林管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生产任务的进行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GPS对作业位置进行准确的定位,这样一来可以有效的避免以往人力定位造成误差的情况出现。作业完成之后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GPS巡检系统对整个工作区域进行面积测量、划分区域等工作,使工作地点可以被更加科学有效管理的同时也提高了营林生产的效率。
五、智能化GPS巡检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
虽然自从天然林保护工程开始实施,位于某山林区南端的河底林场设立了3个管护站,但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漏巡查、巡查工作不仔细彻底等情况。因此相关人员深刻的感觉到传统的管护模式并不能很好的监督资源管护工作。于是在2007年,林场开始使用GPS巡检系统来进行管护工作,管护的效果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智能化GPS巡检系统用最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对森林进行全方位的检查与维护工作,同时也起到了对管理人员进行监控的作用。如此一来不仅防止了工作人员出现错误的情况发生也使森林资源管护工作变得更加清晰与简便,建立GPS巡检管理系统有效的保证了森林资源的安全。
另外,GPS巡检系统还会对每个工作人员建立电子个人信息档案,可以从档案中非常直接的获取工作人员的各项工作信息以及基础的个人信息,如此一来森林管护工作与责任便落实到了每个人的头上,在加大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可以有效的提高森林管护工作的质量。河底林场通过运用GPS巡检系统已经充分的提高了森林覆盖程度,将每个人的航点进行计算并且根据不同林区的不同管理需要来进行管理工作。充分的保证GPS巡检天数,从而实现全方位、及时性监护森林资源。
六、结语
自从智能化GPS巡检系统投入使用,非常大程度的减少了林政案件数量,同时也降低了森林火灾以及森林病虫害这样的事故发生,自然森林资源从而被非常科学有效的保护。不仅如此,生态系统以及环境也因此受到了良性的影响,通过结合使用合适的管理方法来最大化发挥GPS巡检系统的作用。自从国家采用了智能化GPS巡检系统来对森林情况进行检查与维护之后,森林的状况较以前相比有了非常大的提高,而对于整个森林资源管护工作来说,智能化GPS巡检系统无疑是当下最为科学、有效、便利以及直接的管理维护方法。科学合理的利用智能化GPS巡检系统,令森林行业能够更加健康、稳定的进行可持续发展,从而令整个社会登上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王晓庭.智能化GPS巡检系统在森林管护中的应用[J].山西林业,2015,0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