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学中能力的概念

教育学中能力的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学中能力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学中能力的概念

教育学中能力的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语文 创新能力

在新课改发展的10年多时间里,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成为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初中语文正在逐渐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不再只关注学生的成绩高低,而是不但进行语文教学手法的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在中国,学好初中语文课程是学习其他课程的重要前提,良好的语文基础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综合思维,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其他学科。在新课改的推动之下,初中语文教学正在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理念,创造性的开发语文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探索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其创新能力。但是这一改革过程中,问题依然是存在的。

第一、新课改已经实行十年之久,素质教育也逐渐在全国得到普及,但我国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日常教学中师生交流增多,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教师往往能够采用多模态教学丰富学生见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教育的结果依然是按照考试成绩来评定,繁重课业负担可以说是有增无减,各种兴趣班、才艺班也从另一个方面加重了学生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在转变教学过程的同时,并没有改变学生要面对中考、高考等考试的教学结果,因此,学生往往会在繁重的学业负担、高强度的考试体制下自信心受损,失去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得不到更多的培养。

第二,教师对新课改要求下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解不够透彻,教学手段的改变往往只是流于形式。现在,教师能够采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但是却难以将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联系起来,无法真正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分依赖权威、答案。语文学习并不像数学等理科课程一样讲求答案的标准性,语文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的一门学科,往往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言之成理即可,例如阅读理解中,学生可以对课文有不同的理解方法、切入点、重点。但是现在的学生在考试成绩的压迫下,往往过于注重标准答案,在翻译文言文、理解古诗时,只会一字一句的背诵,而无法真正理解文章的内容,这也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刻板呆滞的现象。[1]

二、新课改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1.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教师在授课之前应该让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收集材料,并能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藤野先生》时,学生应该通过预习了解鲁迅希望通过学医治愈中国人的身体和精神来反抗外国侵略,还要了解鲁迅在日本学医期间与藤野先生结识而产生的深厚感情。通过预习学生能够充分了解课文内容,从而在上课时提出自己独特想法。

2.组织小组讨论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了解更多其他想法,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并能够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形成缜密思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喂――出来》这篇课文时,可以就开放性结局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想后来可能发生的故事,并让每个小组派代表起来交流。

3.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只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理论联系实践。例如在学习《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时,很多学生从来没有去过故宫,对课文内容难以产生直观认识,因此,教师可以向同学展示故宫的图片、视频资料,从而加强对课文的了解。在学习《变脸》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脸谱,感受中国川剧文化。[2]

4、由教师讲变为学生讲

教师讲课能够更好更快的向学生教授知识,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难以让学生真正融入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因此,在新课改理念下,应该更多的让学生来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勇于提出自己的疑问。例如在学习《伤仲永》时,让学生来阐述方仲永从神童变成普通人的原因,并反思现代教学。

三、结语

在新课改理念下,我国初中语文教学更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基本能力的培养,注意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目前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依然无法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无法真正贯彻新课改理念,学生过分依赖权威,因此不断改进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可以通过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言等方式来进行,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教育学中能力的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特殊教育;教学活动;作用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275-01

智障儿童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决定了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活动应该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而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信息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能增强和发展智障儿童的认知能力。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1.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能激发智障儿童的学习欲望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能更快速、更准确地传递教学信息,与智障儿童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相适应。可以使他们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激发学习的欲望。如我在创编体育舞蹈《小青蛙》的活动中,为了激发智障儿童的学习兴趣,我首先放青蛙呱呱叫的录音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知道是小青蛙在叫,然后演示投影片让孩子们欣赏《青蛙图》,让幼儿通过看投影片了解青蛙各种动态,同时播放音乐《小青蛙》给孩子们留下想象的空间和时间。孩子们边听歌曲边看《青蛙图》,在教师的启发下编出青蛙跳时各种不同的动作,青蛙捉害虫的姿势及小青蛙可爱的样子。孩子们时而双脚跳,时而单脚跳,尽管动作看起来有些凌乱,但表现出的想象力是那样的丰富,足以说明孩子们创造性思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能提高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21世纪的今天,信息化技术正不断的走进我们,服务于我们的教学。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观念的转变,一幅挂图、一个游戏、一盘磁带已远远不能满足教学活动的需求,多媒体技术正越来越多的被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它突破时空的限制,将声音、图像、文字有机结合在一起,为智障儿童创设了一个生动、形象、直观、视听结合的情境,使我们的教育手段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全新时期。如把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到智障儿的体育活动中,结合活动内容配上故事、儿歌等生动形象的声音和动画,让孩子们边做边说,不仅能使教学过程童趣盎然,还可以唤起孩子们的真挚情感,激发他们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对智障儿童的语言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能培养智障儿童的参与能力。

教育学中能力的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2-0-01

一、体育教师的终身职业发展过程

早期的体育教师的终身职业发展中的职前教师教育,主要针对体育教师的入职和在职发展问题。实际上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教学初期的职业经验对于教师的职业学习和就业意向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职前教师教育面临的挑战是培养对学校教学,为课堂实践现实准备培训生的使命感,但同时也要为他们提供广泛的普通教育,包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能力,以及对不同观点和经验的熟悉。关于这点,有必要采用“概念上的统一”这一术语来描述不同环境下的学习过程,这一学习过程提供了“一套拓展的、衍生的、协同的课程对话”,从而使未来学生能掌握和修改相应的实践概念。鉴于此,这里有一个隐含的含义,即随着时间推移,体育教师的终身职业发展会支持学生在其职业学习方面获得持续进步。

但是,体育方面也有大量研究证据表明,许多体育教师的终身职业发展案例在这方面并不适用。因此,不清楚的是,如果教师能作为终身持续的学习者得到有效支持,那么他们在体育教学学习中能走得多远,学习的可能方向以及到达的深度具体如何。在处理这种问题时,很明显尽管研究参与者提出了对学习进步的一些担忧,但他们或研究人员都不具备掌握、分析和理解这些问题的适当语言。似乎所有人都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职业学习会变得更好或更富挑战性,在某种意义上,应是“进步”的,但是没有人很清楚行进的最适宜方向。因此,说明体育教师的终身职业发展中的学习进步概念,提出了与该概念相关的概念和实际问题,试图打开一条卓有成效的未来道路。必须审视了主要学习理论,从而开始为体育教学中学习进步的思考确定一个概念框架。

二、体育教师在职教育发展及其职业管理问题分析

我们对教师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体育教学的学习进步提出了一些有趣的问题。对职业发展人员和教师来说,面临的挑战是随着时间推移,在学习和成长为学习者的能力建构概念框架内,创建动态学习机会。此外,情境学习成长理论有可能超出现有状况的情况,通过能拓展体育职业领域的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相连接,而反过来则提供了反思和反思性实践的重点。在实践社群中学习,除了能利用外部知识,根据需要发展知识外,似乎还为作为学习者(能在实践过程中和通过实践持续学习的学习者)的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情境学习理论源自学者Kathleen Armour的文化社会人类学研究,他们重构学习,将其融入实践社群中的社会实践内。从这一理论观点来看,作为社会实践和职业互动发生环境的工作场所,为教师提供了有意义的职业学习机会。通过使用“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这一概念,学习被视为生成性社会实践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这种实践中,学习者在更集中地参与到实践社群的过程中,不断获得进步,而这反过来,也促进了实践社群的塑造。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实际上学习是一种实践性特征,所以它可能存在于各种活动中,而不仅仅是正规教授或学徒生涯中。在新加坡学校体育委员会(SSC)的“群众参与”协作中,学校最多能申请1万美金引进学校体育计划,从而鼓励空闲学生参与休闲体育,即国立学校核心体育清单外的体育活动。针对他们的体育课程PAL项目,还有一个类似的资金计划可用。但是,由于小学体育教师的匮乏,这些课程的教学(各级新加坡学校体育委员会(SSC)体育教师训练课程)通常都是外包的。

关于摒弃的全民健康匀称(TAF)计划,公众还强烈地感觉到这对于肥胖和超重儿童是一种侮辱。体育被普遍接受的程度仍然仅限于通过学校对健康状况的重视,主要针对小学四年级和大学预科班,以及维持身体健康的需要。尽管近年来,新加坡官方立场已经通过“系统性健康框架”得到扩展,且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有广泛的提升。但是,正是入学学生对国家体适能奖(NAPFS)的从一而终,使得学生和其教师在被问到他们对体育的看法时,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国家体适能奖(NAPFS)的压力,尤其是在学校的成就和长期成就中,实现全民健身目标的压力。有学者通过面谈得知,即使是分数极高的女生一想起国家体适能奖(NAPFS)也会哆嗦,学生对其体育经历的记忆越来越多地反映出与将奔跑作为教学计划的重点有直接关联。

参考文献:

[1]黄璐.高校体育工作改革探索[J].体育文化导刊,2011(11):86-89.

[2]熊建设.回归哲学之思: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最大化的原点剖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2(6):57-59.

[3]黄璐.高校体育工作改革的校本化探索[J].浙江体育科学,2011,33(6):61-67.

[4]董取胜.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述评[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2(6):60-62.

[5]黄璐.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J].运动,2011,(5):102-104.

[6]Kathleen Armour, Kyriaki Makopoulou and Fiona Chambers. Progress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career-long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nceptual and practical concerns [J]. European Physical Education Review,2012,18 (1): 62-77.

教育学中能力的概念范文第4篇

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一直都是重视高技能的发展,忽视音乐素养的培养,未涉及边缘课程的学习。本文提出现存的问题并有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音乐教育;人文学科;创造力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一直肩负着为国家中小学提供师资力量的重任,但是在岗位竞争中,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较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竞争力相对较弱。这就应当引起高等师范院校领导老师的深思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在课程设置及学生培养上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培养的老师具备的素质完全影响到就业之后的教学素质。一直以来的概念是:重视高技能的发展,忽视音乐素养的培养,未涉及边缘课程的学习。

一、现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处于改革时期,对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应用的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转变,这对于高师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教学形式也就有了不同的要求。这些要求在逼迫着高师的音乐教育应改变之前那种僵硬的模式,要改革性的为中小学培养所需要的教师。

第一,高师一直以来的教育理念受专业院校的影响,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教学,忽视了心理学、教育学、人类学、舞蹈、即兴伴奏、合唱、乐队编排等人文学科的教学,这就使得学生只是一味地掌握自己的专业,而不是全面性的教师,不能胜任中小学老师的职位。这样不全面的老师在课堂讲授方面的单一匮乏的,在解决课堂问题的时候是没有理论基础作为保障的。

第二,高师教学中缺乏让学生当“老师”的平台。最终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是要走上教师这样的岗位的,教师是要接受系统的讲课锻炼的,对于一堂课重难点的把握、课堂时间的安排、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法来教学,这都是需要锻炼积累经验的。

第三,现在高师音乐教育的课堂还是“填鸭式”的课堂形式,老师在讲台上一位的讲课,认为学生应该具备快速吸收消化并且可以运用的能力,并没有落实到实际,这样的课堂是学生们丢失了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对于音乐的审美能力。这样能力的丧失,我们很难想象他们毕业之后走进岗位在自己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带来哪些音乐上的愉悦。

第四,高师音乐教学中缺乏对于教师职业道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中小学音乐教育最直接的影响是教育什么样的人,而中小学中的学生最直接的榜样就是老师,所以教师在岗位中所体现出来的职业道德、人生观、价值观是可以直接作用于孩子的。那么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言行举止的重要性。

第五,未能提供多的机会接触实际的教学环境。闭门造车是不可行的,既然是为中小学教育提供师资力量,那就应该深入到实际的教学中去,但是高师音乐教育这样的实习生活是很少的,有的可以说是形式主义。

二、高师音乐教育的改革措施

第一,课程设置要全面。专业性的要求是必需的,但是同时也应该是全面性的培养。在课程上不仅要涉及专业性的课程,要从音乐理论、中华传统音乐文化、人类学、教育学、心理学、合唱、即兴伴奏、乐队排练等进行全面的教学,最重要的适应现当代教育改革的举措,应加强中国传统音乐及民间音乐的教授。

第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处于主导地位,选择一个课题让学生展开实际的授课模式,从中使学生得到设计课程步骤、寻找课堂重难点、问答环节的设置等教学步骤的锻炼,寻找自己的不足与体验课堂,让学生得到实际的锻炼与提高。

第三,改变课堂授课模式,积极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填鸭式”是课堂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地、静止的状态,没有动脑和积极参与的过程,这就使得音乐教学过程变得死板僵硬。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讨论、调查、分组展示、演讲等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及对音乐课程的看法,使音乐可以真正地寓教于乐,感受音乐的美丽。我们应该鼓励这种差异性,提倡多元化的发展。

第四,培养全面性、创新性、人文性的新型教师。教师是伴随孩子成长、对孩子影响较为重要的人。所以,高师音乐教育最重要的一方面是教育什么样的人,其次是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养。从职业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正确且积极地引导,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在以后的教育活动中施展自己的魅力,从而熏陶中小学课堂上中的学生,使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施展自己的特长,展现出最美好的自己。

第五、安排学生进行实习体验。真正的到学校中去接触学生,了解课堂,掌握必备的实用技能,才能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课堂中的学习都是为了以后的实际教学,所以我们应当落实到实践中去,在高师音乐教育中,为学生们提供实际的实习学习活动,活动时间应当是合理的,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

教育学中能力的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概率统计;数学思想;教学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并经过人们的思维活动产生的,是人们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本质认识。概率统计是数学一个富有特色的分支,在概率统计的内容中同样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为人们正确处理现实数据信息、揭示事物现象的变化规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因此,数学思想的教学研究对学科本身的发展和教学效果的改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受到许多学者的青睐。本文拟对近年我国学者对概率统计数学思想的教学研究成果和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一、概率论的思想史

对概率论思想史的教学研究文献较少。黄海平(1999)主张,在教学中适当介绍概率论的历史和数学思想史,不但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的巨大价值,还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概率统计的兴趣。石莹(2002)提出,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其发展史是教学中不容忽视的环节。

二、随机思想和偶然与必然的思想

随机思想和统计思想是概率统计有的数学思想。魏孝章和姜根明(2003)指出,随机思想是概率论的核心思想,是从个别偶然的现象发展到这种偶然现象所表现出的一种内在的必然规律。研究随机现象就是在“偶然”中寻找“必然”,然后再用“必然”的规律去解决“偶然”的问题,这就是偶然与必然的思想。石莹(2002)指出,在讲授概率统计时要注重公理化思想、模型思想、依概率收敛、统计推断等典型思想方法,同时分析偶然与必然的关系,对学生进行辩证思想方法的教学。

三、公理化思想

公理化思想就是从尽可能少的无定义的原始概念和一组不证自明的命题(基本公理)出发,利用逻辑推理法则建立数学的演绎系统。到20世纪,柯尔莫哥洛夫学派建立了概率的公理化结构,概率论因此成为严谨的数学分支。

石莹(2002)建议,在教学中可侧重于讲解公理化思想方法对于概率统计理论形成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在严格的公理体系中认知定义、公式及定理,学会运用规范化的数学语言解决概率统计中的问题。张瑾和王永红(2005)通过分析概率的公理化定义,说明了联系紧密、内在结构系统的公理化知识体系,并用结构主义的观点说明了各部分基础知识的结构特征。

四、统计思想

统计思想是统计学中的精华,是统计方法的灵魂,包括统计调查思想、统计描述思想、统计推断思想等。

章朝庆(2001)指出,概率统计教学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并给出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一些方法,例如:引导学习,体现方法;结合概念和定理讲授概率统计方法;联系实际,学习综合运用概率统计方法。

倪中新和陈敏(2004)提出,在教学中要注重讲授概率统计的思想和背景,比如,各种概型、概率分布的应用背景,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的物理意义,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的哲学背景;同时指出,统计思想的教学还应结合统计软件等现代教育技术。

张驰(2006)认为,要特别重视对统计思想的教学,在概率论教学中穿插、渗透统计思想,在统计学教学中通过将统计思想经典语句化来加强统计思想的教学。

统计推断思想是贯穿于数理统计研究始终的思想方法,是利用研究对象总体的随机子样的统计数据对总体或总体间性质作出估计、推测的一种数学思想。假设检验、区间估计、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体现了统计推断思想。石莹(2002)给出了在教学中讲授统计推断思想的一些建议:介绍统计推断的基本模式,阐明其在方法论中的价值,阐述统计推断的现实意义。

五、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的思想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像结合起来,关键是代数问题与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它可以使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从而使问题简单化、熟悉化。张瑾和王永红(2005)给出了概率统计中数形结合思想常用的一些方面。例如:用文氏图分析揭示事件的互不相容、独立、互逆等关系;画出完备事件组的示意图,有助于学生对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几何概型中,利用线段、平面、空间图形的长度、面积和体积计算事件的概率。舒元生(2005)基于正态分布曲线的对称性、增减性、渐近性并结合实例说明了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六、分类讨论思想

当问题含有多种可能,人们难以对它进行统一处理时,就只能按其出现的各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分别得出与各类情况相对应的结论,综合这些结论便得到原来问题的答案。这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就是分类讨论思想。概率统计中的许多内容都体现了分类讨论思想,它们分布在概念、定理的证明、运算法则和具体问题的解决中。

黄海平(1999)主张在教学中渗透分类讨论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特别指出复习是渗透分类思想的最佳时机。

七、化归思想或等价转化思想

把有待解决或未解决的对象,通过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以求得原问题的解决,就是化归转换的思想方法。

在概率统计中能用化归思想解决的问题较多。黄海平(1999)主张在教学中要挖掘化归思想,强化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舒元生(2005)通过实例介绍了运用对立事件、等价命题、标准正态总体、排除法和已知的定理公式结论等进行等价转换的思想方法。

八、函数与方程思想

函数思想是指要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研究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通过利用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去分析问题并加以研究,最终解决问题。方程思想是从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运用数学语言将问题中的条件转化为数学模型(方程、不等式或方程与不等式的混合组),然后通过解方程(组)或不等式(组)来使问题获解,有时还需实现函数与方程的互相转化、接轨,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九、模型思想

一切数学概念、公式、理论体系以及由数学概念与符号刻画出来的某个系统中的关系结构都可成为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有广义解释和狭义解释。按广义解释,凡是以相应的客观原型作为背景加以一级抽象或多级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都叫数学模型,如古典概型、几何概型、二项概型、条件概率、随机变量、期望和方差等。按狭义解释,只有那种反映特定的具体实体内在规律性的数学结构才成为数学模型,如概率中的摸球问题、掷分币问题、分房问题、次品问题、蒲丰投针问题等。

模型思想就是构造模型、使用模型的思想方法。魏孝章和姜根明(2003)通过实例说明,概率建模思想既可以处理随机问题,也可以处理一些非随机问题。黄海平(1999)主张要在教学中提炼模型思想,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韦程东等(2008)主张要在概率统计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内容,引入讨论与讲授相结合、启发式、案例分析和现代教育技术等数学建模思想的方法,在课后作业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以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高岩(2008)建议将数学建模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促进知识向应用的转化;还介绍了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概率统计教学中的方法和原则。石莹(2002)认为,在概率统计教学中,一方面要使学生了解典型模型的构造规律,在解题教学和练习中学会正确使用模型;另一方面要揭示模型之间的联系,区别易混淆的模型。李晓毅和徐兆棣(2008)探讨了在概率统计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形成和建立的途径,对概率统计课程的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实例、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阐明了在概率统计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是促使学生学好概率统计课程的有效途径。

十、其他数学思想

1.集合与映射思想

随机事件、样本空间等概率论中的基本概念其实质就是集合,而在概率的公理化定义中则将“概率”定义为事件域F(集合)到实数区间[0,1]的一个映射。随机变量的定义也是从样本空间(集合)到实数域R建立的一个映射。李光平和刘洪(2004)从解释古典概率、把握事件之间的关系、计算事件的概率三个方面介绍了在教学中渗透集合观点的具体做法。

2.整体思想

整体思想就是把考虑的对象作为一个整体对待,而且这个整体是各要素按一定规律组合成的有机统一体。

3.求补思想

对于直接求解较困难或较复杂的问题,可考虑先求它的补集,这种在顺向思维受阻后改用逆向思维的思想就是数学中的求补思想。王卫华(2006)针对2005年高考概率题目说明了补集思想的应用。

综上可知,国内概率统计数学思想的教学研究集中于思想的内涵、作用与功能、方法与技巧,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黄海平.浅谈概率统计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99,(4).

[2]石莹.概率统计与数学思想方法教学[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2).

[3]魏孝章,姜根明.概率统计中的数学思想[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1).

[4]张瑾,王永红.概率统计课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研究[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9).

[5]章朝庆.概率统计思想方法对高职人才素质形成的作用与意义[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1,(3).

[6]倪中新,陈敏.注重统计思想的现代工科概率统计教学方法[J].大学数学,2004,(2).

[7]张驰.概率统计课程应重视统计和统计思想的教学[J].高等教育研究,2006,(3).

[8]王卫华.2005年高考概率题中的数学思想[J].数学教学研究,2006,(5).

[9]舒元生.在概率与统计的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学数学思想方法[J].中学数学研究,2005,(7).

[10]韦程东,唐君兰,陈志强.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8,(2).

[11]高岩.在概率统计教学中融入建模思想[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8,(S2).

[12]李晓毅,徐兆棣.概率统计教学与数学建模思想的融入[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