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想象力训练的好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 运用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画面是对现实情境的直观显示,是帮助学生进行形象思维的阶梯,也是启发、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直接凭借。因此,我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视运用插图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例,学习了《将相和》一文,面对廉颇“负荆请罪”的插图,我要求学生成为画中人,进入角色,展开想象,有的同学写得很精彩:一天,廉颇赤着上身,背着荆条,跪在蔺相如面前说:“蔺臣相,都怪我廉颇心眼小,置大局于不顾和你闹矛盾,请你大人不计小人过,原谅我一次,得罪之处,还望海涵。”“不,不,廉将军,此言差矣,人非圣人,孰能无过?你行此大礼,叫我如何是好,快快请起。”“蔺丞相如此宽宏大量,更令我廉颇自惭不如,还望包含,今后共同对敌。”蔺相如扶起廉颇,把他引入客厅共同商量国家大事。利用插图进行再创作,变无声语言变有声语言,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条良好途径。
二、 通过朗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首要的问题是要引导学生读好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想,想中读,反复吟诵,要在眼前能呈现出文字所表达的具体形象,能把文字描述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幅的画面。这样,朗读时才能有感情,才能进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之中。如《可爱的草塘》一课,作者在描写草塘倒映在水中的美景时有这样一段描述: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轻声自由朗读,然后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我感受到了水非常清澈”。“我感受到了芦苇和蒲草在水中的倒影更绿,天空在水中的倒影更蓝,云朵在水中的倒影更白。”“说得真棒,我们朗读这句话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强调哪些词语?”学生很快就回答:“读的时候要特别强调清凌凌、更绿、更蓝、更白。”最后,我指导学生边饱含深情地朗读边想象画面。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学生边缓慢而又舒缓地吟诵,边在脑中想象着这幅草塘倒映美景图。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了课文当中,进入文章的意境。
三、 抓住重点词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去启发儿童的想象,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内容。例,《跳水》一文中,有这样一句描写孩子神态的语句“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我问学生:“孩子为什么气得脸都红了?”学生回答:“因为猴子把孩子的帽子用牙咬,用爪子撕,孩子吓唬它,它不但不理,反而撕得更凶,还有水手们的笑声更大了”我抓住挈机,因势利导,追问:“此时此刻,他心里会怎样想?”学生有的回答:“该死的猴子,气煞我也,我抓住你后,非扒你的皮抽你的筋不可,看你还敢不敢惹我。”“死猴子,太过分了,我是船长的儿子,你也敢来惹我,害我在大家面前丢尽脸面,我非抓住你拿回帽子再收拾你不可。”这一训练,不仅为学生弄清孩子追猴子的根本原因和故事的发展作了铺垫,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四、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是丰富儿童想象的活素材。只有引导儿童把书本上的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联系起来,启发学生去观察、思考、想象,才能培养学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学了《落花生》一文,让学生结合平时生活中的亲身经历或电视剧里看到的类似的故事情节展开想象,说说哪些是有用的人,哪些是对社会没有好处的人。同学们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有的说:“清洁工,他们长年累月、默默无闻地打扫城市的卫生,为人们创造一个整洁的生活环境,他们是城市美容师,他们就是有用的人。”有的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为了培养下一代,付出了他们毕生的精力,但从不求回报。他们就是有用的人。”有的说:“解放军叔叔,正是有了他们日夜守卫在祖国的边疆。我们才能过着幸福、安宁的生活,他们也是有用的人。”……“黄宝森是北京市副市长,可他受贿贪污,中饱私囊,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他就是对社会没有好处的人。”“我从香港电视剧里经常看到那些五花八门的帮派,他们有的为了赚大把大把的钱,享受荣华富贵,走私贩毒,甚至杀人放火。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他们是对社会没有好处的人。”这一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认识事物、鉴别事物的能力。
五、抓住结尾空白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想象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9-0059-02
当前,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的实施,对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和要求。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如何适应形势任务变化发展,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强化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一线教师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结合笔者二十余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关键在由于做到如下五个“注重”。
一、在教学观念上要注重盘活更新
一是教学思想要“活”。语文课要常教常新,不能老一套,墨守成规,每堂课的教学要有新意,不讲“八股课”,思路要开阔,思维要活跃,以自身的表率作用来启示学生。
二是赋予空间要“大”。小学生的想象空间是自由无边的,没有任何条框约束。教师要“看好”这块处女地,给学生创造发展想象力的环境,坚持以正面表扬为主,鼓励他们自由想象。
三是想象火花要“保”。学生的有些想象,受到年龄、阅历、经历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可能不符合成年人的所谓“标准”,甚至在成年人看来是“幼稚”和“出格”的,但也许在他的眼里,在他的世界里,他的想象就是顺理成章、天成自然的。对这些东西,要加以爱护,加以引导。因为,须知教师一个不经意的否定,也许就消弭了一个创造,毁掉了一个发明,埋没了一个天才。
二、在教学内容上注重找准结合
在教学中要使想象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教学内容方面找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结合,做到融会贯通。本文分别就拼音教学、识字教学和词语教学方面举例说明。
1.拼音教学方面
拼音字母教学,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记住字母的音和形,可以通过启发学生想象来达到记住音、形的目的。例如:教学韵母“e”时,可以启发学生想象,“e”字母的形状象什么?“e”字母的发音与什么相近?学生在思考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想象,就会想到鹅的外形和鹅叫的声音。学生通过这样的思维、想象的过程,才能更好地学好字母“e”。
2.识字教学方面
汉字教学讲究音、形、义。要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必须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大胆想象,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有机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如:教学“喵”字时,可以这样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猫怎么叫的?启发学生想象一下猫叫的声音,进而帮助学生记住“喵”字的音“,喵”字的义。再如:教学“田”字时,可以这样训练想象力:农村里种庄稼的稻田是怎样的?同学们可以画下来吗?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想象稻田的样子,再通过简单的勾画,帮助学生掌握“田”字的形和义。
3.词语教学方面
词语教学中理解词义很关键,意思懂了,才记得牢,才谈得上会运用。在理解词义的过程中,同样可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一是用直观法(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动作表情直观等方法)启发学生思维,大胆想象、理解词义。如理解“微笑”一词的意思,就可以用言语直观法或动作表情直观法等启发学生思考,即通过言语的描述或通过演示“微笑”这种表情,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二是用联系上下文,故事情节来理解词义。如“聚精会神”这个词,它实际上是概括一个场面,一个情境的活动过程,教学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回忆,想象一下这个场面、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它的意思,理解词意的过程,也是学生的想象力生成和提高的过程。
4.作文教学方面
作文是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认识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由此可见作文与学生的想象力关系十分紧密,作文教学与想象力的培养更是密不可分。
在下面几种类型的作文教学中,可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1)看图作文教学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看好图,那么怎样才算看好了图?一是图上所描绘的内容要看清楚、看明白、看到位;二是还要根据图上内容看到和写出画外之事、画外之人、画外之情景、细节等。
(2)命题作文教学,在审题、立意、选材的整个过程中,要求学生大胆想象。假如学生不具备想象力,那就会不堪设想,学生写出的作文那一定是没有血肉的干巴巴作文。因此,指导学生审题、立意、选材的过程,又是一个训练学生想象力的好时机。
(3)给材料作文中的续写、扩写,要求学生能根据材料的内容和要求,把原来内容简单、笼统的短文或片断等,经过作者的再创作,扩展成内容具体、结构完整的文章。学生在扩展、再创作的过程,必然思路开阔,想象力丰富,因此这种作文方式,也是训练学生想象力的好时机。
三、在教学形式上注重把握导入
1.在听的过程中催生想象力
教学中在学生听故事,听朗读,听题目等之前,向他们讲明听的要求,提出听的过程中需思考的问题,或者故意设置悬念,让他们有目的地听,积极思考,大胆想象。
2.在说的过程中训练想象力
一是评说,就是运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对课文中写的一个情节、一个细节、一个动作、一种说法、一种现象、一段对话乃至一句话,加以评论;或对课堂上某个同学的发言、演示、操作进行评价等,评说的过程,就是学生再创造的过程,就能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二是复述,让学生在课堂上复述课文内容或某个情节,某个场景,或将某某讲的话或故事再复述一遍,也就训练了想象力。三是描述,让学生将课文中的人物、事物、景物或某一局部细节作必要的想象性的补充描述;或看图描述,说图意,说图意以外的补充内容;或看实物描述,说形状、大小、颜色、结构、用途,说对实物的感受等;或描述操作、演示过程等,以上这些描述,就是学生创造的过程,学生的想象力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3.在读的过程中培养想象力
教学中通过朗读,可以进一步意会课文中语句的含义,想象其情境,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因此读的过程,同样也是训练学生想象力的过程。
4.在观察的过程中提升想象力
教学中让学生带着目的、任务观察插图,观察影像画面,观察实物,观察操作演示等,这种观察不是随意的,而是有目的性的,有任务的,学生要将观察的结果说出来,这种观察的过程必有思维和想象,因此观察的过程也能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四、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抓住兴趣
(1)在教学的各环节中,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变式”教学方法。如:讨论法、演示法、抢答法、自学法、游戏法等,让学生自始至终处在新奇、兴奋的状态中,这样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
(2)巧妙设计练习题,在习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有宽广的想象空间,创造空间。
(3)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各种有趣的、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中,感受真情、真意、真理,活跃思维、开阔视野、训练想象力。
【关键词】语言渲染利用插图利用多媒体
人们想象有一对鸟儿的翅膀,能够在天空中自由翱翔,于是便有了飞机的发明;人们想象有飞天的本领,便创造嫦娥奔月的神话,又通过艰苦的探索,制造出了火箭、卫星、航天飞机 ……想象力是创造奇迹的源泉,是科学发展的动力,是对无穷奥秘的探索。在强调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想象力对培养学生创造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如何让山村的语文课变得丰富多彩呢?我认为想象是一个有效途径,结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语文教学的特点,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培养。
一、语言渲染,唤起想象力
言语的发展与想象的发展关系密切。小学生的想象是在言语的调节下进行的,并以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小学生的言语发展只有达到一定的水平,他们的想象才可能从直观形象提高到词语描绘的水平,使想象变得更加广阔、深刻,更加概括且富有逻辑性。例如阅读教学中教师生动的讲述,可以激起学生浮想联翩;系统生动的复述,或表情朗读、分角色朗读,这些都能使学生不同程度上进入角色以作品中人物的身份,按情节发展所规定的情景,以及作者的心理状态去展开想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用丰富、优美、清晰、生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事物,这对提高小学生言语表达能力,发展其想象力,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为他们表现想象力作出榜样。
二、利用教材插图,激发想象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画面是对现实情境的直观显示,是帮助学生进行形象思维的阶梯,也是启发、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直接凭借。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画面生动、色彩鲜艳的插图。教师可根据这些课文图文并茂的特点,充分利用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如在古诗教学中,画面的启发作用更明显。教师可以通过画面让学生来感悟诗中的意境。如教《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时,教师请学生仔细观看插图,再依据"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句诗想象故事。学生通过观察画面,不但能够很好地进入诗歌的意境,而且从中进行了有益的创造性思考,同时想象力自然就得到了培养。
三、利用电教多媒体,拓宽想象力。
多媒体对学生想象力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极为有利的。想象不是凭空的,它需要有所依托,需要不断地刺激。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更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顺利进入有效创新。我们知道,视觉对人的刺激远远深于听觉,但如果把视觉和听觉加起来,那么起到的效果就会更好,而多媒体的运用的好处,就在于它能够更好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充分发挥录音,录像,幻灯,投影,电视等电教多媒体的优势,将声音、形象与讲授有机结合,形成立体教学氛围,可以大大丰富学生想象空间。由于小学生视野的的局限,在思维上无法认知一些视觉上不曾见到过的事物,利用电教多媒体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着教师直接用语言描述无法替代的作用。如《北京亮起来了》这篇课文中有一些比较抽象的词语,如"华灯高照"、"光彩夺目"、 "绚丽多彩"、"金碧辉煌"等。老师在教学时如果能适时播放北京夜景的录象,那么学生就较容易把握这些词汇。学生头脑中因为存在北京夜景的表象,就可以引起其他相关的想象,进一步体会到北京夜景的美。
四、表演体验,丰富想象力
小学生的思维最初是具体形象、动作和原有知识紧密相连的,而后才逐步转化为大脑的内部运动。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表演来创设想象思维的情境,在情境中想象,引导学生掌握想象思维的方法。小学生爱表演,在表演时能全身心投入,这时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对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感情能用心体会。教师应充分利用文本或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使课文的图景、情节在脑中映现出来,再让学生演一演,效果事半功倍。如在教学《葡萄沟》一课时,让学生演一演维吾尔老乡请游客吃葡萄的情景。通过想象,学生添加了自己的语言、动作,把维吾尔老乡的热情好客表现得淋漓尽致。
五、填补文本空间,训练想象力
关键词:歌唱者 舞蹈 作用
明朱载说:“有乐而无舞似瞽者知音而不能见,有舞而无乐,如哑者会意而不能言。”说明音乐与舞蹈的不可分割关系。
舞蹈综合了文学、音乐、美术、戏剧、武术、体操等艺术因素,它对歌者来说作用巨大。
一、舞蹈训练歌者的优美形体
形体是指人的躯体线条结合人的情感和品质,通过形象、姿态诉诸于欣赏者眼前的一种美。形体美就是对自己或别人身体的审美感觉,形体美在一定意义上表现了一个人积极向上,文明开朗的精神面貌。舞蹈是人体动态造型美的精华,科学、协调的舞蹈训练,会提高歌者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及身体的柔韧性,改变“驼背”“抠胸”“端肩”等不良习惯。在舞蹈的体形训练中,一般都是正反两方面都要进行,所以身体左右两侧发展均衡,体型越练越美。受过舞蹈训练的歌者,有仪表端正、举止端庄得体的特点。这种形体特点,有助于提高他们表演的自信心,为日后的舞台演唱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舞蹈修炼歌者的高雅气质
内在的气质通过外在形体表现出来,同时内在气质也支持外在形体表现更加完美。但是,气质也是一种综合素质的表现,气质在很大程度上受后天因素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特别是在教育环境的影响下,气质的消极方面是可以控制和调节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手段,克服先天的不足,发扬后天积极的因素。舞蹈男女角色定位不同,体现出不同的气质。受过舞蹈训练的歌者,容易获得挺拔向上、大方活泼的形体和高雅的气质,。
三、舞蹈促进歌者的毅力培养
舞蹈也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学习舞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贵在持之以恒地进行基本功训练,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就需要歌者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的精神,每天都要进行一些基本功训练,有时候一个动作可能要做上十几遍、二十几遍,必须不厌其烦地进行练习,每个动作都要反复进行训练,付出辛勤的劳动,培养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使其意志品质得到锻炼。
四、舞蹈提高歌者的审美能力
舞蹈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基本形式之一。舞蹈是用经过提炼的、规范化了的、有节律的人体动作,姿态造型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舞者在表演舞蹈作品时,音乐的内容、意境、情感表达与舞者的肢体动作与表情是完全融为一体的。舞者是通过舞蹈的具体形象来认识缤纷的世界,认识真善美,以培养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的能力。每学习一个舞蹈,舞者就能感受到它的节奏美、旋律美、造型美、服装美等,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因此,歌者在学习歌唱的同时又能学习舞蹈,其对音乐作品的审美与鉴赏能力都会大幅度提高。
五、舞蹈丰富歌者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舞蹈,无论是自编还是模仿,都需要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表现它。即使是对单纯舞蹈动作的领悟,也需要我们对舞蹈的理解和接受。如果着重学习舞蹈的某些动作和技巧,第一是不现实,第二是不能真正理解“舞之意”,不能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意识形态中产生更强力的影响。舞蹈表演是二度创作,它是内在心灵的体悟和外向反映的统一。舞蹈的成功,既在于技能技巧,又在于主体的精神灵气。例如舞蹈讲“份儿”,它是舞蹈“味”之所致,韵之所在。份儿的掌握并不在理性知识的学习,而在于内心对音乐的感悟,加上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才能身形合一,表情达意。因此,学习舞蹈对歌者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非常有帮助。
六、舞蹈培养歌者良好集体主义精神
舞蹈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的。要求动作统一,队形整齐。如果有一个舞者不认真,动作不到位,不协调,不在节奏上,不但会影响甚至会破坏画面的美感,而且会影响其他舞者的训练,因此只要有一个舞者不好,就要再做一遍。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久而久之,舞者就会养成一种自觉遵守纪律,并且能主动关心他人,注意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一个舞蹈节目排练演出成功,是大家共同努力得到的,这样可以增强集体向心力,以集体成功为荣。
总之,歌者的舞蹈教育,其宗旨并不是要把歌者培养成出色的舞蹈家,而是要培养歌者懂得美、追求美、享受美、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使其身、心、情在舞蹈中得到滋养,熏陶和锻炼。从而对其歌唱表演有帮助。
参考文献
[1]隆荫培 徐尔冲 舞蹈艺术概论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
[2]蒋灵云 试论舞蹈对儿童素质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8,23期
[3]李杰明 舞蹈的想象[J].舞蹈,2007,11期。
一、诱发兴趣,激发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渴求知识探索真理而富有情感色彩的源泉,是调动学生学习的根本。从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一个情绪激发状态,处于兴趣状态细胞特别活跃,神经特别紧张,因而此时的感知力、理解力以及记忆力均处在最佳发挥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习,其效率肯定比平常状态要高许多。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是打开学习兴趣之门的钥匙。因此,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思维,便可在教学中取得显著成效。因此,可在新课的导入方面作一些尝试。导入可用“故事导入”、“音乐导入”、“诗词导入”等等。其中美妙的导入语起着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以至激情的作用,所以在上课前要精心设计好每堂课的导语。在教《边城》一课时,播放黄磊的歌曲《等等等等》,让学生在感受歌曲魅力的同时,将学生带进那个悲伤的故事情境中去,走进沈从文所描写的湘西,去体味那里的人情、人性。这样的导语设计,造成学生的阅读期待,从而迫不及待地去钻研课文,寻找答案,激发思维。然后再结合课文,引导学生欣赏。这样,不拘泥于课文内容,使学生更深入了解课文,寓教于乐,何乐而不为?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具有巨大潜力的生命个体。因而阅读只能是学生的阅读、学生的实践。在阅读教学中应严格控制讲授,留给学生空间与时间,鼓励学生积极探究、积极发现。发现的过程同时也是思维创造的过程、自我超越的过程,发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每有一次正确的发现,兴趣就提高;每获得一次启迪,信心就会增强。这样,独立思考的意识就会渐渐形成。教师应该在教会方法、培养能力方面多下工夫。“蹲下来”走近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做他们学习的伙伴,这就需要师生互动、师生互补、平等对话的前提。教学中,我总是努力地创造性地去理解和使用教材,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倡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会学习,允许学生出错,鼓励学生挑战同伴、挑战老师。这样,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就慢慢地培养起来了。
在《鸿门宴》一课教学中,为了让每个学生真正动起来,我引导学生在学习小组里分角色演练人物的对话。学生根据故事中人物性格特点及自己的朗读、表演技巧选择角色,有的还大胆邀请老师加入。他们在学习小组里互教互学、互演互评,结果上台表演的小组一组比一组出色。他们把项羽自大轻敌、刚愎自用,刘邦多谋机诈、虚心下问,范增的老练凶狠,张良的圆滑机智的形象演得栩栩如生,恰到好处,真正形成了师生互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正是在这种师生互动、互补的探究学习,学生的整体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大面积的有效地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从而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三、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训练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1.鼓励质疑,激发求疑思维和创造意识。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殿堂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启发思维,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就必须让学生养成“审问”的习惯,“审问”一词出现于《中庸》一书,原文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笃行之。”其意义当是指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有意识的质疑问难、追寻探究的意思。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话千真万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若能发现和提出问题,说明他们的思维是广阔的、灵活的,并有较强的理解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因为只有对阅读教材充分理解,学生才有可能提出问题,才能对作品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师对学生的发问应予以及时强化,问题无论合理或不合理,无论次要还是重要,都要有明确的答复,教师还要善于启发质疑,如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辖制全城15年的别里科夫终于死了,可是大家却都不肯露出高兴的神色。一周之后,生活又都恢复了老样子。
这时,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不能喜形于色?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思维由此引向广阔方面,从而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同时,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思维碰撞也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对课文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在课堂上,我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坚持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发展求异思维。在这一系列的思维碰撞中,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获得思想的启迪,求异、发散思维在逐渐升华。 转贴于 2.发展想象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现代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学之父奥斯本说:“想象力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人类正是依靠想象力征服世界。”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也说:“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凡此种种,无不说明了想象的重要性。如果学生的想象力差,表现在阅读中,往往对课文的情景理解不具体。表现在说话、作文中就不会生动。想象力丰富的学生,会浮想联翩,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学习生动活泼。
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呢?
(1) 充分运用教材中生动、优美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想象。
在引导学生阅读是,一方面唤起学生的表象和联想,边读边想象课文所写的人物、人的具体情境,把课文所写的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一方面要学习作者运用了哪些色彩鲜明、具体生动的语言,写出了这个画面。例如《故都的秋》中的几幅图小院秋晨、秋槐落蕊,秋蝉嘶鸣、闲话秋凉、秋景奇观,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这样既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又会发展想象力。
(2) 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准确,才能唤起学生的想象。
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头脑中积蓄的表象再现出来,善于给学生一些联想的条件,善于给学生描绘、设计出一些情境,使学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想象,使学生听教师读、讲,如身临其境。如教师的语言干巴巴,就是有好的教材,也不会发挥教材应有的作用。想象与情感分不开,只有情感充沛,想象才会丰富。因此,教师的语言要充满感情,要以富有感情的生动语言,唤起学生的想象,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四、以训练创造性语言为主发展创造思维
创造性的语言训练是以思维的创造力为基础的,所以创造性语言训练,也是创造思维的训练。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做一些填补文章“空白”的训练。所谓空白,主要指文章中未明确部分,它仍是文中已实写内容向读者暗示或提示部分。这个“空白”渗透着极丰富的内涵。,可在空白处引导学生进行填补和艺术创造,做到虚处探实,诱导学生多思,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其创新思维。
其次,刨挖重点词句的训练,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语言是思想物质的外壳。而文章的重点词句,更饱含作者的感情,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适宜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创造性想象训练,发掘语言的深层内涵。在想象中,学生的思维进一步飞跃,进入了美妙的艺术境界,同时学生创造性想象力也到了发展。
再次,扩展语言的训练也能有效发展创造思维。扩展语言,就是使学生根据已有的表象对某些重点句表现出来的意境作横向扩展,从而加深对语言的领悟程度。通过进行扩展语言的训练,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又获得创造性想象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