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途径

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途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途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途径

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途径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文学作品;思维能力;问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思维能力

在以往的文学作品教学中,教师讲完故事后,总会问幼儿这样一些问题:这首诗歌叫什么名字?诗歌都讲述了哪些内容,描写了哪些方面?这样的提问固然对幼儿记忆故事有一定的作用,但太表面化、模式化,所提的问题是单一的、回忆式的、封闭式的,没有给幼儿更多思考、想象和选择的余地。那么如何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这是直接影响孩子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1.变单一性的问题为多样性的问题

多样性的问题可以是同一答案的问题,教师有多种思维定式,如对“诗歌中讲述了什么”这一问题可能有多种语言描述,答案只有一个,但问法不同,能使幼儿学会多种疑问句式,从多种角度了解事物,开阔思路,还要允许对幼儿同一问题作出不同的回答,这样老师的问话就需要将“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改成”会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等。虽只是用词不同,但幼儿的答案没有统一规定。不局限于诗歌原文,幼儿凭借日常生活积累的表象,大胆想象和创造思维,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2.变回忆式的问题为启发式问题

启发式问题能开启幼儿的心智,使幼儿乐学好学,并能引导幼儿思维步步深入。教师可以将所提问题置于一种情景和氛围中,如在儿歌《小猪哭了》的学习中,“谁能告诉他应该怎样做”就能改变幼儿消极被动地接受故事的状态,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向幼儿提一些“大”而“深”的问题。“大”是指范围广,“深”是指有一定难度,逐步引导幼儿的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教师的“为什么”“你从什么地方知道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等问题都是启发式问题的具体落实。

二、提供问题实践,强化思维能力

1.把握探究点,巧设问

这种方法在提问时,教师可鼓励幼儿根据文学作品的重点、难点进行探究。幼儿喜欢为诗歌中的主人公创造出生活情景,喜欢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故事中的问题。抓住幼儿这一特点,教师鼓励并指导幼儿在背诵诗歌时加入自己改编的续编后的内容。对语言发展较差的幼儿,提出问题后引导他们讨论,选出一种最好的方法将诗歌情节发展下去。对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幼儿直接提出改编或续编的要求,如“儿歌中的小动物不这样做,结果会是怎样呢?”“小动物认错了,再发生这样的事会怎样呢?”如此引导幼儿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为诗歌编出多种结局,这既包含了幼儿对诗歌情节的大胆想象和合理推测,同时也反映出幼儿对待生活的态度,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促进了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思维的过程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可以向幼儿交代诗歌名称后,让幼儿对名称提出自己的想法,事实上幼儿所提问题可能就是诗歌教学的线索,讲述后再将问题回到幼儿中解决,效果会更好。教师还可以讲述后让幼儿提出诗歌中的疑点,如,在学习《三只蝴蝶》时:“三只蝴蝶为什么不分开去避雨?”“三朵花也不是不让三只蝴蝶避雨,是它的叶子太小吧”等等,幼儿的疑点正是教师教学中要解决的重难点,如此幼儿的思维积极又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逐步提高。

2.寻找疑惑处,挑战问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作品永远是“半成品”,教师的讲解也是“半成品”。我们要鼓励孩子敢于挑战,提出异议,展开思想的翅膀,在学习中时刻闪现智慧的火花。如,在学习文学作品《五彩虾》时,孩子敢想敢问:“五彩虾为什么不把青鱼公公背上岸啊?”“为什么不把彩虹拍成照片呢?”“青鱼公公为什么不把自己的家装扮成彩虹样子呢?”如,《妹妹的红雨鞋》的童话剧中,许多孩子通过表演后提问:“红雨鞋还可以变成五彩雨鞋吗?”“我们可以把雨鞋设计成每天都能穿的皮鞋样子吗?”这些充满创造精神的文学作品贯穿从直觉到幻想,再从幻想到直觉的思维过程,它是培育灵性、情感、智慧的沃土温床,也是培养孩子问题意识的精神糖果,是鼓励幼儿探索发现、培养开拓创新的机智品格、发挥幼儿创造思维的潜能的金钥匙。

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途径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幼儿绘画;创造力;作品

创造能力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永恒动力。毋庸置疑,人们的创造能力有高有低。创造能力的高低并不是取决于先天遗传,而是后天培养。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可以培养创造能力,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可以培养创造能力,在音乐学习中可以培养创造能力,在绘画学习过程中可以培养创造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学科,在各个学科教学中均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绘画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门主要课程。在绘画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下面笔者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幼儿绘画教学为研究对象,浅显论述如何培养幼儿绘画的创造力。

一、用幼儿绘画兴趣来培育创造之“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幼儿热衷于绘画,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之后,他们绘画的创造力就会自然迸发。因此,在幼儿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充分考虑幼儿心智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幼儿对绘画的浓厚兴趣。用幼儿浓厚的绘画兴趣来培养幼儿茁壮的创造力之“苗”。例如,幼儿教师可以通过采用趣味化的绘画形式来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如幼儿手掌画,即让幼儿随心所欲地把五颜六色的颜料直接蘸到手掌上,随意地印到绘画纸上。然后再让幼儿发挥想象力添加一些笔画变成各种栩栩如生的风景、人物、动物等。再如幼儿树叶画,即让幼儿利用颜色各异、形状不同的树叶或组合,或添加笔画组成各种漂亮的树叶画。有趣的绘画形式激发了幼儿浓厚的兴趣。幼儿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然也就会全神贯注地投入到绘画过程中去。当幼儿专注于绘画过程的时候,他们的思维潜力就会得到不断的挖掘,他们的创造能力也会得到不断的培养。

二、在幼儿绘画过程中发现创造之“花”

L画是幼儿表现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一条重要途径。幼儿在通过绘画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时候,肯定会创造性地使用一些方法。这些创造性的方法就是幼儿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美丽的创造之“花”。在绘画课上,幼儿教师要独具慧眼,能够及时地发现幼儿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造力,并对表现出来的这种创造力给予表扬。通过教师的表扬引导幼儿在绘画过程中迸发出各种各样的创造能力。例如,在教学手掌画的时候,有几个幼儿在绘画纸上面首先用手掌印了一个手印,然后又用手背印了一个手印;还有些幼儿只把手指印在了绘画纸上。幼儿在绘画过程中肯定会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方面,这些方面就是幼儿创造能力的表现。教师及时地发现幼儿的这些表现并给予表扬是培养幼儿绘画创造力的关键所在。只有幼儿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造能力得到了教师及时的肯定,他们的绘画创造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三、从幼儿绘画作品里找寻创造之“果”

每一幅幼儿绘画作品都是一件富有童趣的艺术品。在这些幼儿绘画作品中一些在我们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内容,对于幼儿来说却是绘画创造力的展现。因此,幼儿教师要从幼儿的心理角度出发,从幼儿的视角来找寻幼儿绘画作品中丰硕的创造之“果”。例如,教师在评阅幼儿的树叶画作品时,发现有些幼儿在树叶画作品上面又增加了一些花瓣,使得树叶画更加漂亮;还有些幼儿把手掌画和树叶画结合起来,使得整个绘画作品更加富有童趣。又如,教师在评阅幼儿的刮画作品时,发现一些幼儿是通过美丽的风景来表现主题的,另一些幼儿又是通过热闹的场景来表现主题的,还有一些幼儿是通过不同的人物来表现主题的。幼儿教师在仔细地评阅每一幅充满童趣的幼儿绘画作品时,找寻出幼儿绘画创造力在绘画作品中的集中表现。通过找寻这些表现,为培养幼儿绘画创造力指明了方向。

综上所述,在幼儿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让幼儿浓厚的绘画兴趣成为培养幼儿绘画创造力的不竭动力;教师要通过全心关注幼儿的绘画过程,让幼儿聚精会神地绘画过程成为培养幼儿绘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通过细心评阅幼儿的作品,从幼儿绘画作品中找准培养幼儿绘画创造力的方向。当然,培养幼儿绘画创造力的方法还有很多,远不止这些,还包括指导幼儿悉心观察周围事物、巧妙选择绘画主题等。总而言之,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卓有成效地培养幼儿绘画的创造力,让幼儿绘画的创造力成为点燃幼儿创新思维能力的“火种”。

参考文献:

[1]李英.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绘画的创造力[J].教师,2016(13).

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途径范文第3篇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数学计算能力作为为人生必备的能力之一,在现代社会数学成为人们竞争工作岗位的重要的条件之一,数学的能力将成为这个社会就业中的一个敲门砖。所以现在,幼儿数学思维的培养越来越得到老师家长和社会的重视。就此在幼儿园中出现了很多数学教育的科目,例如:珠心算、快乐课程、情境数学、以色列思维等等。

1、教师观念

学习环境

幼儿个体差异

二、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途径探索与思考

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利用孩子这一时期的特点,提供给孩子适合个性化的数学教学方式,让孩子在生活中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激励幼儿在学习中努力地进行创造性的活动。例如:在数学教学活动《排一排》中,幼儿教师可以将不同颜色串珠水果放到一个封闭不透明的盒子里,让幼儿们猜里面是什么,进行各自演示,再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卡,让孩子们动手按照一定的规律模式对这些串珠水果的颜色、形状等进行排列,试验有几种排列方式。最后,老师进行引导式的提问,例如,为什么排列最前面一个的是橘子而不是苹果呢?为什么这样排列不一样呢?让幼儿自主的进行排列修改等。引导孩子思维的准确性,引发孩子兴趣点,让教学活动充满各种乐趣,使孩子愿意去参与,充分的发挥孩子的数学兴趣和创新意识,最终促进孩子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了幼儿数学的教学并不是让孩子掌握特定的数学知识结构,而是最终强调让孩子在游戏中生活中培养其数学意识和思维方式教育。其最终的目的是让孩子在生活游戏中利用数学思维来解决生活问题。例如,在结构的游戏教学中,教师让幼儿用积木来设计建筑楼房,有的孩子搭建了很大,说是让爷爷奶奶亲人们一起住进来;有的搭建的很高,有20多层,原因是想让更多的邻居住进来,但是设计的20层高楼却没有电梯设计。老师引导孩子,“这么高的楼梯该怎么上去呢?”于是幼儿开始考虑电梯的设计。老师又问:“如果没有电,电梯用不了,邻居们怎么回家呀?”幼儿又想了想,于是就把楼梯加了进去。在搭建的过程中积木不够了,孩子们就开始联手搭建其楼房。在这样的游戏教学中,幼儿不仅仅涉及到了数学知识的培养,而且也在游戏中让孩子学会怎样团结互助的完成游戏、怎么样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解决实际困难,最终促进了幼儿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

幼儿时期大多数是通过直观形象进行认知的。教师可以就这一特点结合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进行引导,让孩子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以此来激发幼儿的数学思维意识。例如,在幼儿生活中有很多有趣可爱的形状:家里的门窗是方型的,房屋的顶是三角型,碗是圆形的;小朋友吃的饼干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有趣的图案;幼儿自己的玩具有各样形状的;老师有针对的进行引导,让孩子充分的感受生活中各种空间形式。通过时钟,电话号码,公共标示,商品价格等等。在生活中树有高低品种之分,动物有大小之分,月亮圆缺会出现不一样的形状之分等等。生活中的这一切都能让幼儿直接地感知到,这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也能激起孩子们的兴趣,增加孩子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为幼儿学习数学奠定必要的基础。

在进行幼儿教学中材料的选择是一种软环境,一种教材,对幼儿数学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中使用的活动材料要使孩子的各种学习相结合起来,让孩子的语言,科学,美术等学科相关联起来。

让孩子在各个领域中横向地发展,把知识编织成一种网状结构,让孩子在教学中各个学科之间横向获得知识。材料的投放要具有方便性,让孩子在生活中随处可以得到。投放的材料要多元化,让孩子尽可能利用各种空间,变平面的东西为立体的,变单一的东西为多样的,让单纯的视觉刺激,启发孩子感知其中数、量、型等数学知识和各种数量变换关系的认识。在幼儿游戏中投放各式各样的几何图形,通过让孩子动手摆摆、连连、拼拼、画画、剪剪等,来让孩子真实地感知:学习操作事物的方式,熟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特点,并用语言方式进行表达,和同伴们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实践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和表达能力,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加深了孩子对数的概念学习;在活动室外在场地上设计各种数量关系的图形组合,为孩子游戏创 造有利的游戏环境,这样让孩子在生活中有意无意的感知排序,数量、图形、数字等数学的知识。

培养幼儿数学意识并不是简单的用数学的知识技能来代替,真正的目的是要让幼儿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和观点来看待这个客观世界,培养会运用数学知识来处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能力。重视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全面提高幼儿素质的需要。

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途径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儿;思维能力;有效;开发

思维是大脑的复杂产生体,它是大脑对客观现象的概括反应,从而促进概念形成、判断和推理。也就是先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形成各种概念;再用许多概念来组成判断,用判断来推理,产生思想。所以思维是智力发展的核心,是获得新知识的必经途径。思维水平的高低,反映一个人的智力活动水平的高低。因而,如何才能有效的、全方面的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是一个值得教师们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如下就是本人对这一问题做出的一些看法。

一、幼儿思维的发展情况和特点

如何才能有效的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呢?教师不仅要了解思维的表现形式,摸清幼儿思维在不同阶段所呈现的不同情况,还要透彻幼儿思维的特点和局限性。

1.幼儿不同阶段的思维发展情况

婴儿是以较低级的、以具体形象为特点的思维,又称前言语性思维。而1岁后幼儿在言语发展的基础上出现抽象逻辑思维萌芽,但其形成主要靠直觉行动,概括水平也低。而3~4岁时已知道橘子是好东西,知道自己吃了妈妈会高兴。但此时幼儿还不会推理到“因为橘子是好东西,所以吃了妈妈会高兴”的较高思维阶段。

2.思维的表现形式

思维是从不同方面表现出来的,即:独立性、灵活性、敏捷性、逻辑性 、全面性、创造性。

3.幼儿思维所具有的特性

(1)形象性。形象性是幼儿思维的主要方式。幼儿在解决问题时,思维经常带有具体性和形象性。

(2)兴趣性。幼儿在对于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思维时,往往是思维最活跃的时候;而对于他们不感兴趣的事物,则不会转动脑筋思考,思维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

(3)简易性。幼儿在思考问题时,做不到综合考虑,往往忽略各个方面的因素对这个问题所造成的影响,而只是简单地凭之前自己的思维经验来“套用”。结果常常作出不正确的判断,得出不正确的结论。

(4)自我中心性。自我中心性是幼儿期的典型特点,其出发点都是以自身来考虑问题。

4.幼儿思维的局限性

由于幼儿心理发展的局限性,使他们在认识和适应外在世界时,总是不自觉地从自身考虑问题。这种现象使他们不懂得体贴他人,不能善解人意,无从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而且它还会使孩子很难适应同伴之间的冲突和竞争,更不会合作或分享。

所以,在开发幼儿思维能力上,教师必须先了解幼儿自身的各个特点,并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制定出适合他们的教学方针。

二、善于向幼儿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

提问是一门艺术,提问不但丰富了幼儿的知识领域,还可以让幼儿的大脑始终保持在运作状态。问题是智力活动的翅膀,为思维的飞跃提供了有利的“起飞”条件。例如,牛顿通过从树上掉下的苹果而产生了问题,进而引发了他对问题探究的冲动,最终他研究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因此,教师要善于提出各种问题,让幼儿通过对问题的猜想而逐步打开自己的思路,进而促进他们自身的思维发展。

在施教过程中,教师想要引发孩子对问题的想像并不困难,关键在于教师随时随地的启发。如,当看到车圆圆的轮子时,可以让他们想像一下圆的轮子还可以用上什么在上面,这时孩子们的回答都可能千奇百怪,大大出乎你的预料,所以这个时候教师千万别嘲笑孩子的创意,打击他的积极性,因为问题是思维的引子,是与思维相辅相成的最佳“伴侣”。

因而,对于幼儿来讲,探索的过程远比马上得出结果重要的多,因为幼儿在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体会和理解问题之间的每一种联系,而这不仅促进了幼儿思维能力的拓展,也激发了幼儿的创造能力。

三、让好奇充满课堂

保持课堂的趣味,使幼儿对课堂充满了蓬勃的兴致和好奇,这不失为激发幼儿思维的一个好方法。因为幼儿的思维萌芽都是出于对某一事件或现象的好奇而产的,而枯燥无谓的课堂只会让幼儿感到疲劳,让幼儿的思维处在休眠的状态。所以对于孩子来说,好奇既是天性也是一种十分可贵的心理素质。因为好奇,孩子就会有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在探索活动中丰富和积累知识经验,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其中一位儿童心理学家就已经指出:“凡是因好奇心而受到奖励的孩子,都愿意继续进行某种试验和探索,这既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又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好奇充满课堂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个幼儿都接收到好奇的信息,感受到好奇所带来的,进而才能加速了幼儿的思维能力的成长。

四、增加教师与家长的互动

幼儿的生活和成长是在学校和家庭中进行的,因而对于幼儿的思维开发应该是双方共同完成的一个任务,而不能一味的归结于哪方负责,因为不管归结于哪一方都会影响幼儿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发展。所以,教师必须和每一位幼儿家长有沟通和了解。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消除与幼儿家长之间的隔阂,填平这条鸿沟,从而为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提供有力的实施基础呢?

首先教师必须走向家庭,搞家访,与家长联系,让家长懂得尊重孩子在兴趣上的选择和价值判断等方面享有的权利,而家长只能以最大的信任、必要的指导和最低限度的帮助幼儿,促进孩子独立自主性的发展就行,防止家长对幼儿管束过紧、干涉过多,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的要求,阻碍了幼儿的个性发展,使他的潜在能力得不到发挥,最终成为一个循规蹈矩、缺乏独立自主性的人,导致干扰了幼儿思维能力的开发;其次在幼儿开始入园时,教师除了做好必要的登记外,还要召开幼儿家长会,告诉幼儿家长幼儿园的办学目的、指导思想、幼教任务、幼儿园的培养目标、幼儿园教育幼儿的方法等等,使家长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此外还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到幼儿园来,走进课堂,了解幼儿一天的在园情况,根据幼儿具体情况与家长沟通,从而制定出一套适合于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的实施方针。

五、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

幼儿有一个特性,就是遇到疑难问题,总希望教师(家长)给予他答案,这时教师(家长)应该不要急于给予他答案,虽然当时给他解决了问题,但从长远来说,对发展幼儿的思维没有好处。如果教师(家长)经常这样做,幼儿必然依赖教师(家长)的答案,而不会自己去寻找答案,不可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在面对幼儿的问题时,教师(家长)应告诉幼儿寻找答案的方法。也就是启发幼儿,问题应该怎样去想、去分析,怎样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怎样看书,怎样查参考资料等。当幼儿自己得出答案时,他会充满成就感,其思维能力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有所提高。例如教师(家长)可以这样问幼儿:玻璃瓶里装着桔子水,瓶口塞着软木塞,既不准打碎瓶子,弄碎软木塞,又不准拔出软木塞,怎样才能吃到瓶子里的桔子水?当幼儿答不出或答错时,教师(家长)可以把答案告诉他:将软木塞推入瓶内,即可吃到桔子水了。这样的问题不仅让幼儿摆脱了习惯将软木塞拔出瓶外的思维方式,帮助幼儿开阔了新的思维方式,还进一步加快了幼儿思维的发展。

在教师施教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幼儿的思维发展情况,并对其设法进行开发和培养,因为这不仅影响幼儿今后的心理、生理上的成长和人生道路的选择,还关系到国家的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李玉蓉. 创编故事,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J]. 教育科学论坛.

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途径范文第5篇

幼儿园论文2200字(一):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通过日常的生活,运动,游戏,学习等主题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过分的保护和过多干预成长的观念不仅会影响到幼儿的自我意识的萌发,还会影响到幼儿的智慧发展。中班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及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要根据幼儿的自身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采用多种方式,创设适宜的区域环境,教给孩子一些实用的技能和方法,促进幼儿更好的成长,强化幼儿自我服务意识。

关键词幼儿园;一日活动;幼儿;自我服务意识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

1注重观察幼儿的日常生活

幼儿教师需要对所有的幼儿日常生活进行全面、详细和深入的了解、观察,然后针对幼儿所存在的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问题,进行适当的反思和干预。由于心理发展水平的局限,特别是认知发展水平的局限,中班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总体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他们还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价,往往根据成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或他人。这时候需要幼儿教师更多细致的观察,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来更好的提升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例如:中班幼儿日常活动中,在学习如何正确的使用筷子,采取更多个性化的内容。幼儿教师多注重观察中班学生在使用筷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总结,如何更好让幼儿提升自我支配和控制能力。可以采取游戏活动,筷子夹乒乓球、筷子夹玻璃珠等等。不断的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并在自己的尝试中逐渐完成结果。其他的活动如何更好的帮助中班幼儿学会自己穿衣,拉拉链,幼儿教师可以提供视频,图片帮助学生自己练习;如何更好的叠衣服,教师应在日常中细致的观察,提供指导性帮助,不要身体力行给幼儿叠。中班幼儿与小班幼儿比有了更多的自我意识,也更愿意参与日常实践,所以不能过分保护,过分干涉中班幼儿的身心成长。通过多种日常活动的练习,帮助幼儿掌握自我服务技能。所以,幼儿教师在帮助中班幼儿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做到对所有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采取适当的方式帮助幼儿进行适当的改善。

2教学方式利用有趣的玩教具

幼儿对玩具具有特殊的爱好,有趣的玩教具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那么可以把有趣的玩具投放到活动区域内,这样可以在游戏中,不断锻炼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例如,在活动区域内,幼儿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乐高积木搭建出所需的游戏场景,需要搭建房子时,首先幼儿要对房子的轮廓有初步的认识,通过图片,视频演示房子的结构,自己动手来搭建,培养基本的动手能力,并锻炼了手脚协调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可以在搭建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创新,中班幼儿一般具备一定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可以进行更大层次的发挥与改造,更能激发中班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积极性。同时中班幼儿还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有趣玩教具,玩具不再单一,而是富有变化的可以自己发挥创造力的积木等搭建,更好的实现各种生活技能的练习,对幼儿的四肢协调进行有效的锻炼,有利于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提高和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3创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

针对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分析,确认幼儿存在不足的地方,然后针对性加强,可通过视频或者是PPT展示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然后通过正确的示范,由幼儿自主进行练习,目的是让幼儿拥有正确的自我服务能力和经验。由于中班幼儿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已经发展了,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有了责任感。中班幼儿更需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会更多的技能,才能更好的提升在我服务意识。例如在教学活动中,开展我会冲厕所、我会整理图书、我会提裤子和穿鞋等,在这些教学活动中,都能幫助幼儿树立正确的自我服务理念,并不断提高其能力,同时还能有效提高为集体服务的意识。

4采取各种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环境下,教师可与家长实现实时交流,那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通过电话、微信等各种方式实现与家长沟通交流,向家长详细说明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目的是让家长清楚了解到自己孩子的成长情况,在自理能力方面的表现情况,同时老师也可以向家长详细介绍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经验,目的是让家长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实现家校合作的方式,并要求家长在家多为孩子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最终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在区角活动和环境创设进行有效的渗透

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环境创设对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教师在选择物质材料时,必须要确保该材料具有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和有趣的特征,并在开展活动中,幼儿能够良好的互动,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中班幼儿已初步对外在世界的探索认知,愿意更多的探索,实践。所以,幼儿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和价值,创设一个幼儿喜爱的自我服务活动区角,激发中班幼儿的好奇心,这样才能确保为幼儿创造更多的学习活动机会,这样就可以在潜移默化的活动中,实现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6结语

综上所述,有效的教学活动,能够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促进幼儿更好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幼儿的手脚协调力和独立能力、自理能力,另外还能培养幼儿具备良好的品质,促进幼儿更好的成长。所以,教师和家长必须要积极配合,有目的、有策略的对幼儿进行教育,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幼儿园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论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融合论文

【摘要】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依靠着中华儿女采取各种方法与途径进行传承与发扬。其中幼儿美术教学就是重要的方法途径之一。新时代,国家号召培养有能力、有担当、有道德的,创作能力较高的人才。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有许多种,而且也有一个很好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去提高幼儿园小朋友们的创作水平,我们需要从小就培养国家栋梁之才。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融合

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就是重要的方法途径之一,要求幼儿园美术的教学中应该融合有信息技术的创作教育,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园美术教学这方面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如果幼儿园的小朋友没有想象能力,没有自己的思想,这样画出来的画作是没有灵魂的。信息技术教育应从小开始培养,因此在幼儿园的美术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的培养创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利用信息技术去提高幼儿园小朋友的画画能力,以及培养创造能力。接下来,我们就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方法来进行分析讨论。

一、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对幼儿园小朋友进行教育,有利于幼儿进行自主操作和探索,有利于幼儿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有利于帮助幼儿解决学习中的重难点。美术教育在重要性上应该排在所有科目的第一位。首先,因为幼儿美术中的创作能力与每一位工作者的工作、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相关。信息技术对创作素材是重中之重,需要从小锻炼。除此之外,从筛选人才的维度看,如果考试设计合理,美术考核的是创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不需要背什么知識,其实主要看个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是每一位幼儿园小朋友都要经历的,幼儿园小朋友是祖国的花朵,国家未来的接班人,他们的美术的创作能力教育更不可或缺。对于教育的改革,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想取得较快的成就,就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对信息技术的教育尤其是美术的创作能力方面,投入大量脑力、体力。幼儿园阶段的小孩子很爱玩,那么我们老师就可以利用做游戏的方法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得到教育。比如在课堂上结合课本知识进行情景模拟,分配给不同的小朋友不同的角色,这样以来,既能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深刻记忆画本知识,并且还能够对学生进行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引导。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把信息技术和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提高幼儿园小朋友们的学习能力,让每一位小朋友都有一个很好的成绩,并且也都培养他们拥有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需要从小就培养这些能力。

二、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使用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中进行教学有许多方面的应用,比如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利用信息技术创建教学情境,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评价,推动家园合作。我们从小就开始接触画画,接触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当然我们也应当提高创造能力好的思维能力,还有想象能力。这些能力我们都需要从小开始培养,从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要开始学习。当然幼儿园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就属于基础方面的教育,是为了以后打基础的。从古至今,幼儿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一直被人们所推崇。画作也是衡量一个人思维能力高低的标准。画作是每一位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要经历的,幼儿园的小朋友是祖国的花朵,国家未来的接班人,他们的美术创作能力教育更不可或缺,因此在幼儿园中的美术教学中应该融入信息技术教学。而对于教育的方法,我们还需要深入的探究。然后进行推行利用信息技术对幼儿园的美术教育进行教学。虽然国家明令推行信息技术教育,但是具体的制度还没有得到完善,导致改革力度不够大,改革不够彻底。教育里,成绩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好坏、一个孩子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这种观念已经被根深蒂固地植入了人们的心中,难以改变,因此信息技术教学教育的推行仍面临着很大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