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虚拟仿真课程资源建设

虚拟仿真课程资源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虚拟仿真课程资源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虚拟仿真课程资源建设

虚拟仿真课程资源建设范文第1篇

 

1 前言

 

随着“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以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为依托的大学生实训实验平台须融合IT技术发展新成果进行深层次整合和提升。国家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建设优质虚拟仿真实验室”,2013年起各地开展各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虚拟实验室”(Virtual Laboratory)是计算机网络化的虚拟实验环境,致力于构筑综合不同工具和技术的电子化、网络化的科学研究集成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可以有效地利用地理上分布的各种资源(数据、设备、人力等)开展教学、科研和实训活动,被称为“无墙的研究中心”。国内外有很多大学和研究机构都已经开展了虚拟仿真软件的开发和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工作,涵盖了计算机网络、数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化学、物理、生物工程、通讯、图形图像、农业科学等教学科研领域。

 

虚拟仿真实验室可为全程互动的工程教育实践实训提供全新的教学仿真环境,具有实验环境开放、多元化、成本低廉等优点。随着云计算、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MOOC)等新技术或和新媒介快速发展,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既要满足传统的虚拟仿真要求,也要满足“云学习”方式要求。我们以所承担的国家级校外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项目为依托,研究和实践了以云计算平台为支撑的计算机工程教育虚拟实验室建设,构建开放性仿真教学实验云服务,提升软硬件资源利用率,优化实验室使用效益。

 

2 建设内容

 

基于云计算的虚拟仿真实验室按照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的工程实训方案和人才目标,建立“理论授课-虚拟实验-实验室教学”融合的计算机电子信息类学科实验教学体系,将动画演示实验、实物实验、虚拟仿真实验、远程仿真实验纳入到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基于云计算的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应包括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建设、虚拟仿真共享平台的建设等方面。

 

2.1 虚拟仿真共享云服务平台的建设

 

按照服务与资源相结合的原则,建设统一的具有开放性、扩展性、兼容性、前瞻性的基于云计算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和共享平台,其架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实现物理资源虚拟化和教学资源共享的云管理子系统。管理虚拟仿真软件和监控整个虚拟仿真过程的虚拟仿真实验管理子系统和集成应用软件。

 

云服务平台实现了教育资源云存储、虚拟资源管理、平台监控管理、安全权限管理等功能,将多物理设备的存储和计算资源虚拟化为统一的资源池;提供教育资源在云计算环境下的多租户虚拟机资源按需供给,根据用户需求分配虚拟机资源,提供灵活的虚拟机部署和模板化虚拟机配置能力;提供包括云终端在内的富客户端访问平台资源和服务的方式;提供可视化的监控管理界面,能够实时监控各类资源,进行基于资源感知的管理;提供基于角色访问控制模型的安全权限管理。在实现技术原理上,主要使用了基于Swift技术的云存储功能,基于开源虚拟机监管器QEMU-KVM和虚拟化功能程接口Libvirt实现虚拟机管理功能。

 

在虚拟仿真实验室中引入了云终端,它是在网络体系中基本无需应用程序、无主机的计算机终端(见图2),通过SPICE桌面协议与云服务器通信。云终端可以直接连接不同系统、不同配置的虚拟机,以此实现即插即用的网络便捷性、高度安全性及较低的IT支持成本。学生通过云终端获得数据和应用服务、教学资源。

 

基于云计算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能高效管理实验教学资源,实现各种软、硬件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打破专业实验的限制,满足多学科专业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需要,并把实验方案按需模板化,为学生们批量创建合适的虚拟实验环境。云服务平台根据虚拟仿真数据量的变化动态地调度物理计算资源,既实现了虚拟仿真的功能,又能满足用户的虚拟仿真体验。

 

2.2 模板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管理

 

虚拟仿真实验室利用学科专业优势,系统整合、共享学院信息化实验教学资源,添置和自主研发虚拟化课程软件。学生可通过云终端登录到虚拟仿真实验室平台,并根据课程需求选择创建合适的实验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室通过为不同课程打造特色实验系统平台,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综合设计和创新能力,例如,针对计算机学科的《计算机网络》《Linux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安全》《Java程序计》4门课程开设50个典型实验。在云服务平台支持下,实现教学资源模板管理(如图3所示),将各种资源按照不同的使用规格,按需为用户提供定制的资源模板,提供模板的创建、修改、激活、删除等功能。在定义云应用个性化性的、通用型的虚拟机资源视图模板基础上,在应用过程中通过实例化各种视图模板,实现云中的资源和操作在不同类型的终端的展现。

 

2.3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组织

 

在软件平台的支持下,在实际教学中,组织教师精心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方案,控制虚拟仿真实验的过程,适时进行虚拟仿真实验资源的整合。为了确保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在设计方案时,在课题范围内选择代表性的试验样本,并预设既定或随机化的目标,并以此制定实验总体控制预案。在实验方案确定后,虚拟仿真实验需要在实验预知、实验操作、交流讨论、实验课题或作业等环节进行变量控制,以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又不偏离实验预期为宜,最大限度地促进创新思维的发挥及效用。

 

3 实验室建设的关注点

 

3.1 云计算与虚拟仿真技术的结合

 

云计算技术将所有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形成一个资源池,支持可伸缩的资源需求,提供无处不在的计算存储能力。虚拟仿真技术能模拟真实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场景,使学生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在模拟的实验设备、实验场景和软件中开展实验,达到在虚拟现实环境中实现各种预定实验项目目的。通过云计算和虚拟仿真技术的结合,实验室能按需动态调度物理计算资源,实现虚拟仿真功能,支持软、硬件教学资源的共享,从而实现了无处不在的学习。

 

3.2 自主研发与直接引进相结合

 

基于云计算的虚拟仿真实验室包括已有的软、硬件教学资源,例如服务器、机房、教学课件等,除此之外,还需要课程虚拟仿真软件和虚拟仿真平台管理软件。其中,课程虚拟仿真软件将通过直接购买现有的软件获得;基于云计算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由实现物理资源虚拟化和教学资源共享的云管理子系统、管理虚拟仿真软件和监控整个虚拟仿真过程的虚拟仿真实验管理子系统、集成应用软件组成,软件是由我们教师组织研发团队自行研发,为后期的维护、更新提供可靠保障。

 

3.3 传统教学模式与mooc教学模式相结合

 

传统的实验模式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实验室进行实验,由于实验的时间有限,实验设备不充裕,实验设置简单呆板,时间和地点受限,导致学生往往对实验不感兴趣,应付了事。而通过建立基于云计算的虚拟仿真实验室,实现了面向自主学习的开放、互动的网络虚拟仿真实验环境,使学习者能够便捷、灵活地获取优质教学资源,通过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互动、协作与评价,完成高效、低耗、多样的实验。

 

3.4 低成本与逼真的仿真体验相结合

 

由于云计算的资源虚拟共享特性使得在云平台的基础上构建各种应用具有低预置成本、低维护成本和低消耗的特点。基于这一优势的同时,为了保证逼真的仿真效果,云平台能根据虚拟仿真实验的实时数据量动态地对各种软、硬件资源进行调度,充分满足虚拟仿真实验在功能和效果上的要求。

 

4 结束语

 

基于云服务的虚拟仿真实验室能根据不同课程特点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上创建适合教学的实验,特别是实际工程实训实践项目的需求,综合利用模板化虚拟机和资源调度技术,为学生提供按需的教学资源访问和实验过程。由于其可灵活设计实验、可批量生成实验平台、低维护成本和低消耗等特点,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对推动教学改革,提高一体化科研教学的效率、降低成本有着积极的作用。

虚拟仿真课程资源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虚拟仿真;互联网+;建设

引言

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是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通过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学生能够迅速习得与企业工作流程同步的职业岗位能力,帮助他们快速胜任企业现实工作岗位,是实现学生从虚拟仿真到现实成功跨越的极好途径。互联网的加速发展,推动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与现代服务业的结合,这对高职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服务业作为武汉市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迫切需要新型会计、连锁、金融等专业技术技能人才。

一、互联网+现代服务业虚拟仿真实训建设意义

建设互联网+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虚拟仿真实训中心,运用云技术实现实训资源的建设、整合、开放和共享,提供与企业工程过程同步的虚拟仿真实训资源,促进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实现新型会计、连锁、金融等同步虚拟实训项目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高效共享和互用,学生随时随地可在PC端或移动端获取实训资源,养成形成移动、泛在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攒取学分,加强技术技能积累,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互联网+现代服务业虚拟仿真实训建设目标

(一)核心目标

1.提升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通过建设基于云平台的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与武汉市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相匹配,实现实训课程项目与企业工作过程的数据同步,大幅提升适应现代服务业的会计、金融、连锁、报关等人才的专业技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2.构建新型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养成形成移动、泛在学习方式

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促进泛在、移动、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针对会计、金融、报关等现场实习安排困难的专业领域,构建基于云平台的新型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使学习无人不可、无处不在、无时不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3.建立与工作过程的同步虚拟仿真实训资源,促进职业精神养成

根据企业工作过程,创新设计虚拟仿真实训项目,构建与与工作过程数据同步的虚拟实训资源,基于仿真的企业场景和工作过程的实训项目开展,既能大幅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又能有效促进学生职业精神的养成,提升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具体目标

1.“政、行、企、校”多方融合,共建一个新型虚拟实训平台

依托行业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校企等多方合作,共建融实训操作、评价、互动的新型虚拟实训平台。突出会计、金融、连锁等专业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特点,结合企业工作岗位和职业能力需求,按需定制,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2.开发优质微课,慕课,构建多形式的信息化课程资源

优化整合虚拟实训项目资源,实现一体化实训体系。按照企业工作过程,开发优质微课,慕课,教学做合一,构建多形式的信息化课程资源,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习效果。

3.建立移动APP端学习平台,实现全天候学习

开发建立基于移动手机端的APP学习系统,学习无处不在。移动APP与PC端相结合,使学习无人不可、无处不在、无时不能,实现全天候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4.鼓励学生主动攒取学分,加强技术技能积累

建立学分银行,鼓励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进行个性化学习,主动攒取学分。学完一门功课,可将拿到的学分存入“银行”,累积到规定学分总数后即可“支取”相应学历。学分积累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5.校校共享、校企共享虚拟仿真资源,提高社会服务功能

建成的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具备比较完善的会计、金融、连锁及报关等一体化实训项目资源,实现校校共享、校企共享,实现学生与员工的双向培养。辐射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学校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互联网+现代服务业虚拟仿真实训建设模式

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关于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以全面提高高校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共享优质实验教学资源为核心、建设信息化实验教学资源为重点建设虚拟仿真教学中心,实现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和实践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基于商贸类专业能力交互融合,实现资源共享

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素质高、专业基础扎实,尤其是跨学科跨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综合运用云技术实现实训资源的建设、整合和开放共享,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环境,将“有限的物理教学空间”拓展成为“无限的虚拟教学空间”,实现专业间的融合,教学资源的整合、开放、共享和充分使用,将实训教学从原有的单一的机房,扩大到校园内任意地点、任意时间内进行,使实训教学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虚拟仿真课程资源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单片机教学;仿真资源

1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应用电子、微电子技术、光电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应用、数控设备维修和自动化等专业都开设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学院一般都配套建成了单片机硬件实训室,但存在硬件实验费用和实验室维护开支高,应用范围有限等问题,很有必要在教学中引入教学仿真资源,建成基于单片机仿真软件的单片机虚拟实验室,与已有的单片机硬件实训室结合,实现仿真和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提高实验、实习和实训教学效果,同时降低教学成本,减少硬件实验费用和实验室维护开支。

2研究价值

在长期的单片机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难懂,难学。一方面是因为上理论课时很难现场演示,学生对一些知识点不容易接收,不能理解;另一方面是因为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学理论知识是学不好的,必须进行实践操作和训练,而学校能提供的实践机会只有一些生硬死板的实验台、实验箱电路连线,这是很不够的。如果在教学中引入单片机仿真技术就可以大大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1将单片机仿真演示教学引入课堂教学,其极为接近实际的动态演示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使抽象变形象,使重点易懂、难点化解。

2.2教学仿真资源只需一台电脑就可以仿真大量元件和仪器设备,并且效果非常好。建立以此为基础的单片机虚拟实验室,学生就有机会完成更多的实验项目和内容,免费使用大量元件和仪器设备,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应用能力,并且虚拟元件和仪器设备不存在损坏和维护问题,也就降低了教学成本,减少了硬件实验费用和实验室维护开支

2.3单片机教学仿真资源对学生实验的预习、单片机课程设计、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以及毕业设计等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对提高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都有非常大的好处。

3重点研究内容

3.1研究单片机教学仿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法。

3.2研究在单片机、微处理器控制技术相关课程实验、实习和实训教学中引入单片机虚拟实验室,实现仿真和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提高实验、实习和实训教学效果,同时降低教学成本,减少硬件实和验实验室维护开支的方法。

3.3研究基于单片机仿真软件Proteus的单片机虚拟实验室建设方案。

3.4 研究在单片机相关课程课堂教学中引入Proteus软件对难点和重点进行实时演示,增强课程生动性和更易理解的方法。

3.5研究引导学生通过单片机虚拟实验室自学单片机相关课程的方式方法,及通过单片机虚拟实验室应用,在单片机课程设计、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和毕业设计中引入Proteus仿真软件提高学习效果和工作效率的方法。

4思路方法

4.1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资源:推广应用“四环相扣”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的教学模式,开展电子信息专业教学整体改革,在教学整体解决方案中做到:依托行业企业开发能力标准(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面向职业岗位设置模块课程(学习领域课程归并);立足真实任务组织工学交替(全程工学交替以保障教学实施效果);基于工作过程实施职场鉴定(开放多元的考核方式,引入社会评价)。

4.2“五步工作机制”选取仿真项目:采用“534”课程设计方法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即“五步工作机制”:通过“行业专家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学校专家归并行动领域行业专家论证行动领域学校专家开发学习领域校企专家论证课程体系”,以实现校企专家共同参与课程体系设计;“三阶段转换”:通过工作任务实现“典型工作任务到行动领域”转换,通过工作过程实现“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转换,通过工作任务实现“从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转换,以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四项主要成果”: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方案和优质教材。

4.3搭建立体教学资源体系:主动适应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转型的需求,搭建资源平台,为工学交替教学和定单培养的教学模式提供运行的环境和资源的支持。引进了虚拟教学系统模拟真实的环境,包括三维交互式设备结构演示、虚拟操作、虚拟编程软件等。建设真实企业环境,即“真实的工作岗位”、遵守“真实的行业规范”、操作“真实的设备”、采用“真实的工艺”、生产“真实的产品”等,营造了“虚实互补”的教学环境。

4.4仿真与实作结合的创新教学组织形式:以仿真与实作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学,倡导理实一体,使学生经历单片机系统设计的全过程,使师生的分析与解决等方面能力全面提升,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学生向单片机设计开发工作者身份的转变搭好了桥梁。

5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与实践,使单片机教学仿真资源内容更为科学系统合理,更能适应师生和社会人员的需要,并能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校现有单片机实训室硬件基础上,建成一套基于单片机仿真软件的虚拟实验室系统,投入单片机相关课程实验、实习和实训教学使用,在不增加硬件投入负担的前提下,通过自主完成配套软件系统,提升教学效果和工作效率,降低教学成本,减少硬件实验费用和实验室维护开支。

总之,“单片机教学仿真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对单片机课程教学环节改革,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教学成本,减少实验维护开支,提高实验效果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研究完成后,可将研究成果推广到各种类似课程建设中,为高职教育的课程建设和实验实习改革带来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韩冰、顾京.浅析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

[2]孙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设计新视角:从知识加工到教学活动支持[J].现代教育技术,2013,(3)

作者简介:

虚拟仿真课程资源建设范文第4篇

我院为地方高校医学院,近几年来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实验场地、经费和设施越来越满足不了实验教学的基本需要。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为适应医学教育的发展要求,我院将原有的各学科实验室整合在一起,成立了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并构建了“实验室人、财、物统管共用、统一调配、协调发展”的新型实验室管理模式叫。在新的管理模式下,要推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质量,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必不可少。现有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模式大多遵从传统的医学实验教学模式,越来越满足不了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有些基础医学实验标本和耗材难于购置,比如局部解剖学、系统解剖学、断层解剖学等课程需要的大量尸体,部分稀缺的微生物、寄生虫大体标本,狗、猴子等特殊实验动物等;还有某些实验存在极大的危险性,如分子生物学实验和免疫学实验所必须使用的一些有毒有害试剂具有强致癌或神经毒性作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中需要的强致病菌(如霍乱弧菌、痢疾杆菌、结核分歧杆菌、艾滋病毒、SARS病毒等),一旦学生操作不慎或失误都会对学生和周围人群的健康造成极大威胁。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不利于扩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因此,推动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迫在眉睫。我院正着力规划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力争早日建成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目前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以推动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

1 完善运行机制,提高管理质量,为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平台按学科群和功能分为病原学、机能学、化学与生物化学、形态学及显微镜室五个功能实验室模块。每个实验室模块安排一名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高的实验技术人员为负责人,主要负责本学科实验室的日常实验教学管理工作,包括实验教学准备工作的安排和协调、实验材料请购计划的制定、实验室安全及实验室其他相关管理工作等。要求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准备工作中相互协作,实行既有明确分工,又有相互合作的工作模式,这样有利于调动实验技术人员参与教师实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各实验室的安全问题有具体人负责,使各个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落到实处,保障了实验教学的安全有序。这为建设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提供了必要保障。

2 强化统一管理,促进资源整合与共享,为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提供先决条件

实验中心在新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下,按照实验室人、财、物统管共用,统一调配、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强了实验室的统一管理,有利于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杜绝了重复建设,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此外,通过集中财力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实验室建设,使各学科实验室都相继得到发展。通过调研各学科实验室的现状,根据实验教学需求的轻重缓急,在满足其他各学科基本实验教学需要的前提下,首先集中财力建设解剖学实验教学平台,一次性解决了解剖学骨标本严重不足的问题,并陆续购置了局部解剖学教学急需的解剖学模型,使解剖学实验室的教学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之后,又相继先后集中项目资金购置了150台套数码显微互动系统,极大地改善了组织胚胎学、病理学以及微生物等病原学微观形态学的教学条件;同时,利用各种渠道的经费来源,集中资金先后购置了30台套生物机能实验系统,使机能实验室的设备得到了更新,满足了生理、药理、病理生理等机能实验教学的基本需求;通过集中资金,实验中心实现了一次性购买实验教学急需的病理学和组织胚胎学切片、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涂片,药学的药材切片等,改变了以往教学资源紧缺的局面,逐个解决了相关学科实验教学的燃眉之急。随着各学科实验室装备和实验设施的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对提高我院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质量产生了积极作用。资金的统一支配加快了各实验的建设与发展,为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资源管理上的实质共享,为顺利完成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可行性条件。

3 对实验技术人员实行量化考核,充分调动实验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验技术人员是医学教育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实验室建设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基础医学各学科实验室的特殊性差异、工作性质、劳动强度以及实验准备的工作模式等存在很大差别,在实验中心的管理模式下,所有实验技术人员由实验中心一个部门统一管理,传统的考核评价办法已不能适应新的管理体系,并常常引起各种矛盾和冲突,打击了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从而不愿意主动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更不愿意接受新的工作任务,严重影响了实验中心的管理工作效率。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价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绩效,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我院实验技术人员年终考核方案。主要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教学准备、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以及参与实验中心公益性事务等方面的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具体包括实验教学工作量(即工作业绩)A和实验教学服务工作质量与效果综合评价B两方面,各占50%。其中实验教学工作量A包括实验课的准备工作学时A1、实验室管理工作量A2、实验用标本的制备工作量A3和实验室其他工作量A4四个方面。实验课准备工作学时A1的具体计算,需首先明确各岗位的岗位职责,根据各岗位工作的性质和劳动强度设置相应的课程类型系数K1;根据每次实验课学生人数设置人数调节系数K2;根据实验课是否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或是否为新开设实验设置教改系数K3,通过系数来权衡各学科实验教学准备工作量,折算出标准学时工作量作为实验课准备工作学时A1,A1=年计划学时数x K1x ( K2+K3 )。实验室管理工作量A2包括实验室各种财产的清理及保管、建立账目、请购计划,实验室相关数据的统计、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及与其他各项未纳入量化的相关工作等,按统一标准根据各实验室工作量的大小将这部分管理工作进行量化。A3和A4按实际完成的工作计算学时数,这样计算出教学工作量A。至于实验教学服务工作质量与效果综合评价B的计算则通过三方评议,按服务质量优劣和团结协作好坏由服务对象(即本学科的教师)、主管领导(学院分管院长和实验室主任)、同行(实验中心所有实验技术人员)三方分别按百分制打分,然后按照50% : 30% : 20%的比例折算后求和,计算出三方评议得分B。最后按照下列公式计算每个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得分C,C =(个人实际工作量A一额定工作量)/(实际最高工作量A一额定工作量)x20 +30 +B x50%。按C的大小进行排序,再分别按大学和学院的优秀评选比例计算出校级优秀和院级优秀名额,并按排序推选校级优秀和院级优秀。

新的实验技术人员考核办法经过不断完善和健全,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以往没人愿意做的工作有人自愿去做,工作岗位的安排与调度也比以往更加容易,实验技术人员更愿意接受新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安排。这些激励的考核办法也为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科学管理和良好运行提供了必要保障。

4 更新实验教学理念,加快实验教学信息化进程,促进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

4.1 构建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必要性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医学实验教学模式受到专业特殊性、场地、设备、师资等众多因素的限制,极大地制约着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0世纪90年代后期,虚拟仿真技术由于其高效率、低成本、安全性和灵活性等优点在国内医学院校的实验教学中逐渐得到应用,为医学教育改革及专业人才培养开辟了新的途径。在现代医学教育课程中,实验室训练操作是医学生获得必要综合技能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因此,在医学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利用计算机网络向学习者提供虚拟仿真实验实验室平台,让其通过网络的自主式、交互式学习,可以对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有效的补充。比如,在基础医学实验中由于受医学伦理学限制或典型病理切片来源有限或有些高致病性微生物实验、剧毒类或放射性物质实验危险性大或涉及实验仪器昂贵,或操作专业性要求高,实验准备或操作时间太长等多种因素影响,限制了一些重要医学实验的开设。而这些实验恰恰是医学生必须要掌握或了解的知识。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通过提供相关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进行重复仿真实验的标准操作,以了解规范的实验操作步骤或相关知识要点或形态特征,包括对医学仪器设备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的建立还可以减少昂贵的先进仪器、实验动物、实验试剂和器材的成本。此外,虚拟仿真系统在培养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中也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自主式和交互式学习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2 我院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现状

我院在虚拟仿真实验环境建设方面的意识起步较早,2005年我们即购进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最初开发的机能学虚拟实验室系统,对辅助学生学习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实验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在机能实验学技能考试之前通过该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学习,显著提高了他们的技能考试成绩。2013年我们又增加购买了其升级版本,即VBL -100医学虚拟实验系统,其涵盖了100多个机能学实验的模拟仿真。由于模拟仿真实验无需实验动物,无需实验准备即可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以及实验效果,对机能学实验教学起到了有益的补充,效果显著。2012年建成第一个150台学生机的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用于病理与组织胚胎学形态学实验教学,并增加了数字切片网络系统的建设。2016年我们已初步建成解剖学虚拟仿真实验室,已安装调试好中国数字人解剖实验教学系统和数字互动式解剖教学系统。并计划按照国家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要求整合资源,将原分散于各学科实验室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软件统一到一个基于校园网的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大平台,实现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管理,建立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4.3 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虚拟仿真课程资源建设范文第5篇

1、企业参与不够。要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必须坚持以企业为基础,根据企业人才需求来制定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力开展校企合作,积极推进工学结合,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吸纳更多企业共同投入实训项目建设,依托企业成熟的技术和先进技术应用的能力来主动参与开发金融专业实训软件和实训操作平台。而目前的常用的实训资源仅有深圳典阅银行综合业务技能国赛平台、杭锐电脑传票输入训练系统2009版、股票模拟训练软件等,数量很少,体现出企业参与远远不够实际需求。

2、实训资源功能不完善。如:深圳典阅银行综合业务技能国赛平台注重对学生手工和综合业务的测试,实操训练效果不够;杭锐电脑传票输入训练系统2009版学生实际训练很好,但是测试很机械,不灵活;股票模拟训练软件虚拟性能强,但是需要在有其他方式查看股票行情后才能在软件上进行选股和交易,功能很单一,没有整合在一起;精品课程资源讲授多,实操少。要根据实际需要克服不足把资源进行整合完善其功能。

3、高校参与不够。实际中金融专业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不能一个或几所高校来完成,要集思广益,集合高校的优势资源来共建共享,通过研究,共同设计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整合专业实训数字化教学资源,发展金融专业实训教学标准,完善专业课程立体化资源,构建虚拟教学仿真实训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开发开放,建设开放式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资源库系统。

二、专业核心课程实训数字化资源库建设路径

在金融专业专业核心课程实训数字化资源库建设中,因为缺少财政专项资金对专业建设的投入和缺少专业的实训教师,所以我们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坚持固有,提倡共建共享”模式,实现专业核心课程实训教学做一体化、评价与考核二大功能,总目标是建设丰富的内容,使用快速和动态等特性的专业核心课程的数字资源库。建设路径:一是按照企业的需要,将课程的理论和实践部分设置与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对接,根据实际岗位工作要求,来建设专业课程。二是通过走访行业协会、调研企业、回访毕业生,通过对专业就业岗位群的分析,以及召开专家研讨会,以此来制定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三是结合教学做一体化、评价与考核二大功能的实际需要,在核心课程实训数字化资源库建设的基础上,建立专业实训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三、专业核心课程实训数字化资源库建设内容

(1)合理定位专业内容

职业院校每年都要进行金融行业人才的需求和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的调研,分析行业现状和企业需要工作岗位和业务能力的研究。从调研情况来看,金融专业主要面向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信用社四个主要领域的柜台服务、客户服务、营销服务、财务会计等工作岗位定位,以此为依据,确定“货币银行概论”、“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保险理论与实务”、“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外汇管理理论与实务”、“信用管理实务”、“金融企业会计”等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根据工作岗位及其素质与能力要求来设定实训内容。它包括教学课件、训练题库、虚拟仿真教学平台、软件库、训练视频、教学大纲、教学材料、电子教案、技能竞赛等。专业课程实训资源建设内容和要求:

1.货币银行概论,设计要求教学大纲;设计内容:课程、教学大纲文本;内容和要求:课程性质、设计理念、目标、内容和要求、教学评价和建议。

2.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设计要求:电子教案;设计内容:课程、电子教案;内容和要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场地与用具。

3.保险理论与实务,设计要求:实训案例;设计内容:课程实训项目及典型案例分析;内容和要求:实训内容要与教学内容高度相关。4.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设计要求:教学视频;设计内容:课程相关视频;内容和要求:学生实践活动、实训操作视频。

5.外汇管理理论与实务,设计要求

实训习题;设计内容:每个章节内容实训习题及答案;内容和要求:计算、业务操作、论述、案例分析等类型。

6.信用管理实务,设计要求:实训教材;设计内容:与课程相配套的实训教材;内容和要求: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7.金融企业会计,设计要求:参考资料;设计内容:课程教学相关参考资料;内容和要求:实训手册、相关网站链接、最新实训业务操作要求。专业核心课程实训资源库主要建设内容及要求

(2)专业核心课程实训素材资源建设内容

在各门课程资源要素建设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实训课程教学做一体化、评价与考核二大功能的实际需要,开发一个专业的实训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先导,专业核心课程为载体,根据资源类型,通过实训图像、视频解释等表现形式全面展示金融专业实训数字化资源库,专业核心课程实训基本型资源中心建设内容及要求:

1.实训图片库,设计内容:各种各样的训练原理、业务流程、设备等相关材料图片;设计数量:必须有实训相关的图形、图表、图片。

2.视频解说库,设计内容:实训工作原理、操作流程等相关视频素材;设计数量:每门专业核心课程必须有各类活动、参考视频资料。

3.实训习题库,设计内容:案例分析、论述等相关习题素材;设计数量:每门专业核心课程不少于60题。

4.实操案例,设计内容:银行综合柜台业务、金融产品营销等相关的案例;设计数量:300个左右案例。

5.实训软件库,设计内容:常用的各类专业实训软件;设计数量:典阅银行综合业务技能国赛平台、杭锐电脑传票输入训练系统2009版、股票模拟训练软件、世界大学生城平台等。

金融专业的特色型资源库,依托虚拟教学仿真实训平台,专业国家级、省级、行业的技能竞赛,行业资源等特色型资源素材进行设计、制作、收集、整合,专业核心课程实训特色型资源库建设内容及要求:

1.虚拟教学仿真实训平台,设计内容:各个专业核心课程相关虚拟教学仿真实训操作平台;设计数量:各个专业核心课程相关虚拟教学仿真实训操作平台。

2.专业技能竞赛库,设计内容:及时公布专业竞赛消息及相关培训信息;设计数量:购买、安装并使用相关操作软件和操作平台。

3.专业服务库,设计内容:学生社会服务、实习相关的信息;设计数量:不少于40个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