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致性
(一)主体一致:以人为本
生命是教育的起点,亦是教育的本质。不关注生命的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育,是死教育,是伪教育,更是失败的教育[4]。生命教育就是尊重生命主体,为其创设生动活泼、充实丰富的环境和条件,以促进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5]。因此,生命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通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来实现塑造人、发展人、完善人的教育活动[6]。因此,生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没有了生命,自然就毫无思想政治教育可言;不讲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自然也就落空。
(二)主线一致:人的全面发展
我国教育始终坚持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向。新时期的教育不应只关注学生的智力和生理层面,而因更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精神层面的教育。回归生命,以个体生命为本,注重受教育者的生命态度和情感的教育,启迪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使之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最终达到自我实现与全面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与生命教育的主线一致。
(三)目标一致:和谐社会
这里所谓的和谐是指一个人在知识、才能、思想、感情、信仰与行为等方面的和谐。这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而生命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对自然、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关爱情怀,达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因此生命教育的价值目标就是和谐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与生命教育的目标一致。
二、将生命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融入生命教育,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在大学生中的“亲和力”传统的教育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对偏重于政治服务功能,强调“大方向、大理论”,缺少以生命教育为基础、针对个体生命成长需求的“小个体,小趋势”的关注。在当今重视以人为本、强调发展个性的高校教育中,传统的教育模式逐渐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同程度的表现出政治冷漠心态。因此,将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注个体的生命需求,提高个体的参与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中的“亲和力”。
(二)融入生命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所谓人的生命节奏,就是“生物——心理——社会”的过程[6]。人只有在经历过满足生物需求和个体心理感受体验后,方能进入社会价值的寻求过程中。传统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过多的重视大学生“社会”价值的寻求,而忽略了大学生尚处在“心理”变化的阶段,因而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佳。
(三)融入生命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样化
由于大学扩招、教育改革等举措,大学在校人数猛增,致使大学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其结果是,在当今这个注重个性,强调以人为本的社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仍然停留在课堂讲授上,其形式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当今大学生重视自身个性的发展,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更大的自主性,他们会主动表示出自己的喜好、意见。因此,借鉴生命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样化,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四)融入生命教育,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效结合
生命教育不是一门专门的课程,而使要把他融入到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工作中,渗透到所有的教学活动之中。它包括:①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传统文化相结合。②将生命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③将生命教育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将生命教育与校园文化相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掌握生命知识,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和生命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三、通过生命教育,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一)通过生命叙述,欣赏生命的魅力,领悟生命的深刻——生命讲坛/生命论坛等
生命教育不是灌输,它是聆听与思考。首先,开展一系列的以生命为主体的讲座、演讲、论坛,能帮助大学生聆听生命的另一种“声音”。其次,引导学生从优秀的文艺作品中领悟生命的价值。如:《当幸福来敲门》、《肖申克的救赎》等影视作品以及优秀书籍。通过聆听与思考,让学生潜移默化中感受生命的力量,欣赏生命的魅力,在无形中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通过生命体验,感悟生命的顽强,培养社会责任感——生命体验
生命教育不是被动传授,它可以是体验与感悟。首先,合理利用节日和纪念日,如:母亲节、感恩节、世界禁毒日、预防艾滋病日等,并组织学生参观教育展览。其次,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如:大型运动会、老人院、公益活动等。通过体验,让学生学会关爱与给予,了解生命的伟大与渺小,感悟生命的顽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通过生命对话,解决生命的困惑,感悟生命内涵——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
生命教育不仅是个体的领悟,也是群体的交流互动。首先,组织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交流,如:与人相处的困惑;对未来的迷茫等。其次,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双向交流。如:网络、博客。再次,在课堂上也可采取讨论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自己体验生命的美好,感悟生命的内涵。
关键词:中小学;生命教育;内容;途径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6-0089-02
一、生命教育的背景
近年来,生命教育在我国推进迅速,越来越多地受到各级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其原因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背景:
1.社会漠视生命的文化氛围
近年来,青少年受媒体、网络游戏和影视文化的影响很大。在网络自杀游戏及暴力影视中,人的生命可以随便被侵犯,很容易让人产生对生命价值的蔑视。此外,媒体对自杀事件的渲染式、煽情式的报道,对青少年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对他们起的是一种误导作用。例如,媒体报道自杀新闻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凸现异常性、冲突性的事件,很少提到如何获得科学的救助信息、有哪些救助机构及怎样应对个人的心理危机等简便、实用、易得的科学救助方法。可以说,社会大环境对生命的漠视导致青少年不珍爱生命,因此,生命教育的话题受到重视。
2.现行学校教育的弊端导致对生命教育的忽视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以分数为重、升学为主,考试成了老师的法宝,分数成了学生的命根。为了一个好分数,学生往往一头埋在书本里,而不关注身外的世界和内在的心灵世界。面对这种现状,许多学生感到学校生活枯燥,出现迷茫、失落、悲观与抑郁甚至绝望等心态,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明天会怎样,生活没有了目标和方向,找不到人生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困扰严重的学生甚至为了寻求生命的解脱,而走上不归路。与此同时,在高考这个紧箍咒下,学校和教师不得不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教育陷入了一种以追求考试分数为目的的知识灌输状态,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素质和实践经验的培养和获得,更缺乏对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培养及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教育,学生表现出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特点。一些在学校学习优秀的学生,走向社会后却不知如何适应、如何应对面临的困难和挫折,甚至少部分人稍遇挫折就容易走上极端之路。学校对生命教育的忽视使得学生不知道珍爱生命,因此,中小学生命教育问题被提上日程。
3.自杀事件频繁
卫生部在2006年“世界预防自杀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自杀在中国人死亡原因中居第5位,15岁至35岁年龄段的青壮年中,自杀列死因首位[1]。这为加强生命教育敲响了警钟。
因此,基于以上背景,我国中小学亟须开展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态度,树立积极的生命观,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二、生命教育的内容
各个国家或地区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面临的问题并不相同,因此在实践中,各国或地区针对生命教育开展的主题或取向就不同。我国开展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如下:
1.港台地区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
这些地区青少年生命教育的核心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强调青少年“心智”的和谐发展,重视对青少年发展中的伦理关系加以引导和教育,加强青少年对自身生命价值的认识[2]。郑石岩的“生命教育工作坊”将生命教育的内容概括为六大主题,即生命的活力、生命的成长、生命的实现、生命的伦理守护、生命的兴致和生命的意义。香港复和综合服务中心在2002年推出的“生命挑战教育”中,把生命教育分为“三大向度”(生命的探索——欣赏生命、生命的体会——勇于生存、生命的实践——开怀生活)和“五大单元”(体会生命的价值、探索生命与大自然的关系、实践解难能力、体会及管理自我情绪、探索人与人的关系)。
2.大陆地区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职业学校 生命教育 内涵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75-02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年龄一般为14~18岁,属于青年早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本身就处于一个叛逆期,任性而不服管教。而且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较之同龄中学生而言面临更为复杂的生活,他们是世俗人眼中的“边缘人”。学业基础不如高中生,在中职学校生活中常感到压力大,专业学习不适应,专业学习能力比较差,因此学业成效不尽人意,导致他们产生较重的心理自卑感和缺乏自信心。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伤害他人、自我伤害,甚至是自杀事件都屡见不鲜,这些现象所折射出来的正是中等职业学校生命教育的缺失。一般来说,生命教育既包含对自身生命的尊惜,也包括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因此,在职业学校加强生命教育内容迫在眉睫和势在必行。
1 生命教育的内涵
叶澜教授说:“生命价值是教育的基础性价值,教育具有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创造人的精神生命的意义。换句话说,教育对生命潜能的开发和发展需要的满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责任。师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校各种实践,是学校教育成效的基础性保证,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在保证,也是人的生命特征的本真体现。”叶教授又说,教育就其本真意义来说,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把整个教育等同于生命教育,这只是教育的理想状态,这种理解以其必然性而与现实存在的教育状态相区别。但从如此广义的内涵来看,人的一生虽然有限,但是牵涉的因素甚为广泛,其过程也极为复杂,举凡生存、生活、生计,乃至于身、心、群、灵等,都可包含在广义的生命教育之内。换言之,此种生命教育应该是指健全人格的教育。
钱永镇认为生命教育的内涵包括认知、情感、意志及实践四个层面的教育。黄德祥提出宗教取向、生理健康取向、生活教育取向和生死取向的四向度生命教育。杨乃虹从“人是一个集生存(生理)、生活(内涵)、存在(超越)三种生命形式共同存在的统一体”的认识基础出发,主张培养学生认识生命的意识、完善生命的意识、热爱生命的意识以及和谐意识。综观以上生命教育的起源与内涵的观点,可见生命教育的内涵非常丰富。生命层次的纬度不同,外延又分广义和狭义之分,实施地域的不同如香港地区、美国和大陆理解就不同。因此,生命教育是一个开放系统,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址有不同的内涵。本文认为生命教育的内涵应是从认知、情意、实践三个层次来认识生命的本真,以达到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赏识生命的目的。尽管很多学者认同生命教育或全人教育就是教育的应然状态,但在实际实施中,生命教育往往作为现有教育体制的矫正和补充,也就是补充现实教育中应有但缺乏的东西,即专指教育或广义生命教育的一部分。所以,大多数人所默认的生命教育并非指的全部教育,而是更关注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终极价值,也即人文教育。比如程红艳指出:“所谓生命教育,旨在唤起人们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全面恢复人类生命的本性,采用理想的教育推动人的发展,提升人类生命的本性,使教育成为生命本质觉醒和显现的过程,成为个人向‘人类’世界和自我不断开放的过程,从而改变教育的工具化和教育目标片面化的现象。”
2 中等职业学校生命教育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2.1职业学校生命教育的内容
生命教育作为关注人的生命的教育是一个终身过程,人生是一次不可预测的旅行,每时每刻都会带来新的体验,如何让自己的生命过得充实过得有意义,是每个人终其一生都要思考的问题。学生时期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个时期,他们身体发育日益成熟,精力旺盛,思维活跃,是接受知识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们开始体验人生,思考人生,认识生命,探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最困惑的时期。学校作为培养国家未来人才的主战场,理应加强生命教育。
2.2了解生命,尊重生命
了解生命,就是要了解生命的来源、组成、特点、规律、价值和真谛。在职业学校生命教育中,应当按照职校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将生物科学、生理科学、神经科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各种知识,用深入浅出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明白生命的来之不易、失而不能复得;让学生明白生命成长的艰辛、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从而使他们能够敬畏生命、尊重生命。
尊重生命,就是要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一切生命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不容任意毁损。一个人不仅要尊重自己的生命,而且也要尊重他人的、乃至一切动物和植物的生命。帮助学生建立热爱生命的情感,并使这一情感不断加深巩固,使他们明白生命是不可逆、不可再生,不管身处何种逆境,面临多大困难,遭遇何种打击,都应能够逆流而上、迎难而上,借助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去面对命运的挑战,笑对人生。
保护生命,就是要教给学生各种生存的知识、方法和遇到各种生存危机时的处理办法、逃生的本领等,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防止任何可能的伤害事件发生。职业学校要进行生命安全教育,包括饮食安全、运动安全、交通安全、用电安全、突发事件应急自救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仅要学会维护自己的生命,还要熟悉与他人相处的法则,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共同生活。生活中很多残害生命的事件,都是由于交往不当而引发的。
2.3超越生命,升华生命
要提升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命不仅在于生物体的“活着”, 更在于必须活出意义和价值。所以,生命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教育学生体悟人生的意义、追求人生的理想。当今社会,一些青少年学生受功利主义的影响,吃快餐文化成长,越来越成为“无根之人”,心灵枯竭,人生态度庸俗化,行为方式畸形,生命的光辉尽失。所以,职业学校生命教育应该是一种追求人生终极目标的“诗意”的生命教育。即不完全是功利的人生,而是一个有意义道德高尚的人生。
诗意生命的教育首先是追问生命意义的教育。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人的追求是什么?对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解放自己的心灵,摆脱对物质和金钱的欲望,超越生理的、物质的、功利的需要,融入自然,融入宇宙,与万物对话、交流,悲天悯人,培养博大而深沉的情怀,确认良知对人类的重要作用,无疑是生命意义的首选价值。所以,追问生命意义的教育,是一种人文的教育,是一种唤醒心灵和充实心灵的教育,是一种精神教育。其次,诗意生命的教育是生命磨练的教育。人是无法避免苦难的,苦难与人生同行,没有苦难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所以,学会挑战苦难,磨练人的生命意志,成为我们生命历程中的唯一选择。没有对苦难的挑战,也体会不出生命的甘甜。苦难是对生命极限的挑战。多一份苦难,多一份磨练,多一种体验,使人生更丰富,更坚定,更有意义。
3 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
通过生命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生命的特点、生存的技能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唤醒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可通过开设课程和活动等有形的教育实施生命教育;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言行动作和对生命的态度等无形的课程实施生命教育;同时,也可以通过生命教育争取家庭的积极参与。争取父母对生命教育的积极参与至关重要。甚至必要时,生命教育首先要从家长开始,向家长宣传生命教育的理念、提供合适的技术。
3.1灵活的生命教育方式
生命教育的开展方式应是灵活多样的。在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渗透式教学将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融入到其他课程中,使生命教育成为日常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可以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和不知不觉中领会生命教育的精髓,将其化为自己的思想,也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专业角度获得有关生命的多方面理解和启发,从而对生命教育形成全面的认识。除此之外,还可专门开设以生命教育为重点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把生命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堂。同时还可开设相关的讲座,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活动。总之,充分利用学校的一切教育资源,拓展生命教育的途径,拓宽生命教育的方式,大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命教育环境氛围。
3.2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自我教育、自我调适的场所
教育科学理论十分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卓有成效。与各学科的知识教学相比,心理健康教育更加需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参与中、在活动中、在相互作用中获得体验,探索适应自己的心理调节的方法和途径。为此,学校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这种机会与场所。
3.2.1招收心理委员,开展朋辈辅导,建立心理危机预警系统
在各班学生中招收一批对心理学感兴趣,有意愿为同学服务的学生担任心理委员,组成校心理协会。实行会长负责制,分六个专业部进行二级管理。协会活动纳入学校正式的社团活动,活动时间为每周四下午第三节,其中单周有心理咨询室教师进行培训并带领学生进行活动,双周由各专业部负责人组织,对本部门的工作及活动情况进行跟进,充分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心理委员还参与心理阅览室、宣泄室的登记、引导,辅导预约登记等。
启动分级汇报制度,建立心理危机预警系统。为保证各种信息的及时畅通传递,各部每个班级心理委员要随时掌握全班学生的心理状况,发现有心理异常情况要在第一时间向班主任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负责人汇报,每月如实认真填写《班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晴雨表》并上交心理协会会长,会长做好记录、整理、上报、处理等工作。紧急上报制:各部发现有学生心理问题迅速恶化或新发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将该生的情况迅速上报,特殊情况直接越级上报,并在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向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报告。
3.2.2开设“心理阅览室”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阅览室按时对学生开放,目前阅览室内有一些有关心理学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籍及杂志供学生借阅。这可逐步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自我教育能力。
3.2.3撰写心理日记,给孩子心灵一片蔚蓝的天空
指导学生写心理日记,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绿色通道,也是我校在进一步进行心理教育中找到的最佳结合点。心理老师充分利用心理日记,指导学生写好由师生关系、家庭关系、同学关系所引发的种种冲突,反映自己考试前后的紧张焦虑、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挫折和苦闷,反映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进步及成就感和喜悦之情等内容。
3.3生命教育实施细节:三年规划的践行
3.3.1 一年级阶段
了解生命的意义,尊重生命。学会适应、建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成功的愉悦;了解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学习目标和生活目标,培养职业兴趣;融入集体,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学会调控情绪,正确对待异往。
3.3.2二年级阶段
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了解自己的个性,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关注社会;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帮助学生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
3.3.3三年级阶段
让生命在职业生涯中闪光。帮助学生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确立就业目标;树立合作与竞争意识,提高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应对压力与挫折,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利用毕业实习机会熟悉社会、体验社会、体验职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创业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卢锦珍.青少年生命观教育之我见[J].浙年专修学院学报, 2006 年第 3 期:8-9页.
[2]李云,李峰.论主题班会在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中的作用[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69-71.
[3]叶澜.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初中英语;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素材;教学情境;课外活动
一直以来,初中英语教师只注重英语语言技能的传授,而往往忽视了英语教材中所蕴含的生命教育思想,这就导致学生只获得了应试技能的培养,没有受到情感的教育和熏陶,所以,在如今新课改之风大力盛行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对英语教材中所蕴含的生命教育思想给予高度重视,并运用有效形式将其渗透于日常教学工作中。
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初中英语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措施做几点详细描述和探究。
一、大力挖掘生命教育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初中英语教材中,蕴含着很多具有生命教育意义的素材,这就需要作为课堂教学指导者和引导者的我们去对这些素材进行领悟和挖掘,而且,初中阶段学生由于受年龄和认知能力因素的限制,他们在教材中看到的只是英语语言知识点,对于其中所蕴含的生命教育思想,往往留意不到,因此,作为初中英语教师,我们要注重对教材中具有生命教育意义的素材进行大力挖掘,并依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其进行分析,从而将生命教育渗透于平常的课堂教学中。
比如,在学习Healthy food这一单元内容时,我们除了向学生传授食品、饮料的词汇、短语及相关句型外,还可引出食品安全的话题,让学生通过讨论健康食品,懂得健康饮食的重要,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学习Planes, boats and trains这一单元内容时,我们除了教会学生一些交通方式的英文表达外,还可插入一些与交通工具相关的新闻案件,如飞机失事、轮船沉没、火车脱轨等等,让学生除了知道不同交通工具的优缺点,还明白各种交通工具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重视交通安全,掌握各种交通工具在遇到危险时的逃跑措施,从而在乘坐交通工具时加强自我保护。
二、创设生动教学情境,在浓厚的教学氛围中渗透生命教育
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单纯的语言说教所起到的作用也许只是让学生意识到这个问题,而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生命教育现象直接呈现在学生眼前,则能对学生起到强烈的震慑和警醒作用。所以,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我们就可通过创设生动教学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浓厚的教学氛围中,接受生命思想的洗礼和浸染。
比如,在学习Save our world这一单元内容时,我就利用直观式教学工具引入了很多环境污染的视频资料,如2004年,四川川化股份有限公司将工业废水排入沱江干流水域,造成特大水污染事故,给成都、资阳等五市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2005年,浙江省东阳市政府将多家化工厂、农药厂迁到当地建成“化工工业园”,自此,农民投诉,环境污染严重,稻田不生,山林被毒死……如此触目惊心的画面,使学生了解了地球的重重危机,心灵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培养了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主人翁意识,进而注意在生活细节中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保护地球,树立了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
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固定的课堂教学固不可少,适当的课外活动也十分有必要,这样既能将课堂教学进行合理延伸和补充,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自觉的生命与安全意识。
比如,在学习了Healthy food,Computers,Planes,boats and trains等之后,我们可让学生编制与食品安全、网络安全、交通安全等相关的主题板报,向大家宣传它们在我们平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引起全校师生对生命安全教育的关注和重视,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在学习了My family,Me, My parents and my friends之后,可让学生在课下动手制作感恩父母、感恩朋友的卡片,从而使学生懂得关心别人、爱护别人,对他人要时常怀有一颗感恩之心,从而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升华为生命教育。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我们要懂得教育与生命并重这一道理,并将生命教育全面、深入地渗透于英语教学中,使学生不仅掌握各种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还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懂得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生命教育;以人为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拥有健康的生命是个体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前提。然而,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往往忽视对生命价值的反思,陷入生命理解的困惑。尤其在人才济济的高校,心智尚不成熟的大学生在面对学业不顺、恋爱受挫、人际冲突等问题时,极易产生心理状态的失衡,引发心理危机。这常常表现为剧烈的心理冲突、严重的精神失常等心理障碍,甚至导致自杀、他杀等恶性事件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刻不容缓。
生命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推行和贯彻这种理念,必须首先对生命教育的内涵有清晰的认识。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最早提出了生命教育思想,目前学术界对生命教育的内涵有多种定义,涉及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笔者认为,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角度来看,生命教育是一个人文概念,它着眼于引导大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敬畏生命,并自觉健全人格,进而感悟生命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生态度,从而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从这个定义出发,高校政治辅导员要将生命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拓展教育途径,创新教育形式。
一、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强化“学生本位”服务意识
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经验和优良传统,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是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学生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以人为本体现的是人性化工作理念,其合理内核是“爱”。生命教育聚焦于提高大学生的生命质量,关注于彰显大学生的生命价值,服务于大学生的阳光成长,这本身即是一种“爱”的教育,作为施教者应依托于以人为本这一“爱”的理念。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保证学生的合法利益,学会聆听;对于学生的成长过程要换位思考,学会理解,懂得宽容,深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感。另一方面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尤其对于后进生、问题生,更要用爱的力量融化心灵的冰山,以情育人,实现师生生命情感的交融。
二、探索有效途径,拓展实现渠道
(一)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折射生命的光辉
生命教育的核心是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教育,包括理解生命价值、识别心理危机、进行心理自助与他助等。首先,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沙龙、心理剧表演、心理论文演讲、心理博客等都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形式,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能够切身体会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其次,合理利用节庆纪念日。可以结合世界禁毒日、预防艾滋病日、春节、母亲节、感恩节以及重大纪念日如汶川大地震全国哀悼日等,组织学生开展生命主题系列教育活动,让他们体验生命的珍贵与亲情的温馨;再次,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悟生命的真谛。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引导他们学会关爱与施予,增强生命的责任感。通过组织大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让他们学会欣赏生命、敬畏生命,自觉维护生命的尊严;最后,引导学生从优秀的文艺作品中领悟生命的价值。如《生命因你动听》、《荒岛余生》、《肖申克的救赎》等影视作品,以及马克・吐温的《热爱生命》、露易丝的《生命的重建》等文学作品即是生动的生命教育教材。通过文艺作品熏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不屈的灵魂,欣赏生命的魅力,在无形中培养坚毅不屈、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在挫折教育中锻造坚毅的品质
首先,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当一个人拥有正确的生命观,并坚定地为远大理想而奋斗的时候,他就会坚韧不拔、持之以恒、抑恶扬善、走向成功。因此,在工作中应根据大学生的意志品质特点,结合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逐渐培养他们热爱生命、珍惜时光、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生命观;其次,主动进入学生心灵,加强对他们的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我们要按照学校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统一部署,加强心理咨询理论学习,通过谈心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打开心灵之窗,宣泄不良情绪,逐步提高心理调节与耐挫能力;再次,有目的地组织大学生参加受挫能力训练,不断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鼓励他们投身于贫困地区建设,体验艰辛,感悟困苦,砥砺心志、磨练意志。
(三)在彰显个性的舞台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完成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开发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提高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有效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
一方面,要在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与特长,因材施教,为学生创设最能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平台。让学生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获得宝贵的自尊感与自信度,逐渐提升个体的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使其生命潜能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鼓励他们通过自主学习、自觉管理和自我教育,实现自我发展,逐步树立自立观念与自强意识。
搭建彰显学生个性的广阔平台,营造充满人文关怀、追求创新精神的校园氛围,是学生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各展所长的必要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使其逐渐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树立起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生态度。
三、创新教育形式,融入学生心灵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中,生命教育融合了丰富多彩的情感因素,是一个塑造人格、蕴育心灵的过程。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创新生命教育的形式,做到润物于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