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商业服务信息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前不久,英国的经济学与商业研究中心对云计算给商业和欧洲五大经济体(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了量化研究。研究发现,从2010年到2015年这6年,云计算的广泛采用有望给五大经济体带来累计共7630亿欧元的经济效益,占同期五大经济体累计国内生产总值的1.57%.
到2015年,云计算给五大经济体带来的年经济效益预计超过1770亿欧元,占上述6年累计效益的23.2%。以后的年份效益更大,不仅是由于云计算采用水平提高,还由于已采用云计算者将越来越多的工作负荷转到了云计算环境。
广泛采用云计算有潜力直接和间接支持工作岗位创造。该研究得出的预测结果是,2010年至2015年,在五大经济体累计创造230万个新工作岗位,到2015年,每年将净创造工作岗位44.6万个。
一些被广泛报告的最重要的经济效益是:信息技术资本支出降低;信息技术人员数量减少或再配置;响应客户需求,通过弹性的信息技术支持提高业务的可扩展性;新产品和服务更快进入市场;只为所需要、所用的计算能力付费;由于准入的固定成本降低而使市场准入障碍降低。
有私人、公共和混合等三大类云计算(部署)模式,所用模式不同,提供的效应也不相同。在上述五大经济体的累计宏观经济效益中,35.1%来自私人云计算采用,25.6%来自公共云计算采用,39.3%来自混合云计算采用。
研究指出,从这五大经济体的相对经济规模即GDP来看,英国从云计算取得的相对经济效益最小。意大利表现最好,它占五大经济体累计总GDP的17.1%,而占云计算累计总效益达19.8%。就相对效益而言,西班牙列意大利之后,其后依次是德法。
降低成本 采用云计算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之一是降低成本。降低成本的效益产生于总的云计算采用率以及一个采用模式相对于其他模式的采用率。私人、公共和混合模式降低成本的潜力有所不同,混合模式最大,公共模式最小。预计在混合模式采用方面,英国的水平高于其他四国,因此成本降低水平较高。
各国相对效益的差异也产生于假设构成这些国家经济的产业部门在采用云计算方面的模式差异。例如,假设到2015年德国和英国的银行、金融和商业部门采用云计算的速度相对较高。因为这是五大经济体(尤其是英德)最重要的产业部门,所以这五国因采用云计算而降低的成本也比其他国家的大。
按其占总收入的比例计算,不同部门有不同的信息技术支出水平,信息技术支出水平较高的部门采用云计算的水平也较高,这样一些国家取得效益的水平会高于另一些国家。例如,银行、金融和商业服务是各国信息技术支出水平最高的部门,所以,它很高的云计算采用率将令它取得高效益。
商业发展机遇 因商业发展机遇而带来的效益的差异来自一些部门云计算采用水平的不同,这些部门有最大的潜力从较有效的季节性需求管理和信息技术规模扩展能力的有效提高取得利益。就处理短期季节性需求峰载而言,制造部门以及银行、金融和商业服务部门有从这方面取得效益的最大潜力。
业务规模扩展能力是云计算信息技术服务具有弹性的结果,就此而言,银行、金融和商业服务部门以及配送、零售和旅店部门有最大的潜在收益。这几个部门是五大经济体的重要部门,在这几个部门将较早取得较大的规模扩展能力效益。制造、运输和通信、政府、教育卫生等也有很大潜力。能源和公共事业部门取得效益的潜力较小。
企业创建效益 在这方面各国之间存在差异有两个原因:一是进入各经济体市场的新办中小企业数量不同;二是中小企业生产率的平均水平不同。在五大经济体中,德国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效的。预计英国的新创中小企业很少,中小企业的效率也相对较低,因此在企业创建效益方面英国要比德国差。预计意大利的新创企业会很多,但其中小企业的效率在五大经济体中是最差的,因此,企业创办效益较低。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09)04-0030-05 收稿日期:2009-01-01
一、引言
以来,伴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崛起和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的完成,现代物流、会展、信息、商务等新兴生产业快速崛起,使广州市服务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总量规模及产业比重不断迈上新台阶。2007年末,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达317万人,占全社会就业比重的47.9%。2008年,广州市实现生产总值(GDP)8215,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三次产业结构为2.04:38.94:59.02。其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167.72亿元、3198.96亿元和4849.13亿元,分别增长1.8%、10.9%和13.6%,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3%、35.1%和64.6%,第三产业拉动全市经济增长7.9个百分点,是广州市经济增长的主动力。2004-2008年间,广州服务业比重大致稳定在57%左右的水平上。依据世界经济论坛所界定的标准,广州已站在“服务经济”的门槛上。
二、文献综述
我国最早的“现代服务业”概念出现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十五大报告概括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产业结构转换特征,认为这个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十五大报告通过引入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将农业和服务业各自一分为二,进一步描述了工业化时期就业人口结构的演变特征。
朱晓青、林萍(2004)认为现代服务业是传统服务业的对称,与传统服务业相比。它具有高技术性、知识性、新兴性三大基本属性。韩云(2005)认为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相比有三个重要的特征:即高人力资本含量,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常修泽(2005)将现代服务业内涵界定为两个方面:一是“新崛起”的服务业,二是传统服务业中改造提升后的那部分服务业。杨翠兰(2005)认为现代服务业是与传统服务业相对而言的,是指以生产为主的服务业形态,即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而非直接为最终消费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金融保险业、不动产业(即房地产业)、信息咨询服务、科技开发、技术服务、商务服务、教育培训等行业。刘志彪(2005)认为现代服务业是那些依靠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经营方式及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主要为生产者提供中间投入的知识技术信息密集型服务的部门,如金融服务、商务服务、信息技术与网络通讯服务、教育培训与卫生保健服务、第三方物流服务以及一部分被新技术改造过的传统服务等。荣晓华(2006)提出现代服务业又称新兴第三产业,一般包括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旅游业、物流业、房地产及社区服务业等。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潘海岚(2007)认为现代服务业是与传统服务业相对应的,是一种现代化、信息化意义上的服务业。它既包括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型服务业,如网络通信、数字影视、网络传媒、IT信息服务、现代物流、远程教育、电子商务等,也包括以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和提升的传统服务业如通信业、信息咨询、金融服务业等。
现行的统计中,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没有分类统计。本文结合广州市的发展实际,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九大行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然后根据这九大行业的相关数据对广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总结其存在问题,最后对其存在问题提出建议。
三、广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据广州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07年广州现代服务业中,信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的产值共占了现代服务业的72.86%。
(一)产业规模
1 总量
广州服务业经济总量持续增长,至2008年广州第三产业总产值已达4849.1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9.02%。现代服务业产值逐年上升,在2007年达2202.94亿元。占第三产业的54.09%,占地区总产值的31.24%(如表1)。信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总比重的39.41%,有力地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其中房地产业的贡献最大,占第三产业总比重的12.22%:同时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489.22亿元,增长14.8%。
2 就业规模
2003年广州现代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口62.83万人,至2007年增加41万人,并占第三产业的比重是32.73%(如表2)。2007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317.50万人,增长10.5%。联系表1,我们可以看到,2007年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口数量近三分之一的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创造出了50%以上的产值。可见,现代服务业的高附加值特征。
(二)产业结构
1 各产业部门产值比重
广州现代服务业内部各产业部门的产值绝对值均呈上升趋势(表3)。2004-2007年产值均居于前四位的分别是房地产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金融业。近几年来,各产业部门占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均比较平稳,没有出现较大的波动。如租赁和商业服务保持在21%;教育保持在10%;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业保持在5.6%;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保持在5.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保持在4.2%;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保持在2%。而房地产业的比重在2005年有所上升,接近23%,然后趋于平稳;信息服务业则在2005开始逐步下降,从15.91%下降至2007年的13.73%:金融业在2007年呈现出上升态势,达到15.51%。可见,以物流、金融、信息等为代表的现代化服务业加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广州服务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
2 就业人口分布
从图1,我们可以看到2007年广州市现代服务业的就业情况。租赁和商业服务业、教育、信息服务业及房地产业共吸纳现代服务业中就业人口的58.9%。可见,现代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员的能力很强,金融业、房地产业就业人口仅占现代服务业就业总人数的18%,但它们却产生了现代服务业产值的38.12%,体现了现代服务业高附加值的特征。
3 营业利润率
根据广州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我们可以获知2004年广州现代服务业各行业的营业利润率(如图2)。广州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47%)、房地产业(23%)和信息服务业(18%)占有绝对优势地位。这三大产业外加金融业的营业利润率共占现代服务业营业利润额的96%。所以,广州市应该加大对这四大现代化服务业的投入力度。
4 固定资产投资
广州市用于现代服务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2006-2008年分别占现代服务业固定资产总额的64,13%、66.86%和67.06%,而且呈现递增的趋势。其次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分别占了16.95%、16.91%、16.19%。值得关注的是,在2004-2008年间,教育的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逐年下降,从2004年13.16%下降至2008年的4.13%,降幅超过50%。广州现代服务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保持在75%左右。
(三)空间布局
根据广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要求,“十一五”期间,广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布局思路是充分发挥区位比较优势,错位发展与协调发展相结合,重点打造集聚区。梯级推进协同层,积极培育增长极,大力构筑辐射网。以珠江新城等广州城市中央商务区为高端服务业集聚区,以中心城区作为内圈、环城高速公路以内为中圈、环城高速公路以外为外圈的服务业梯级圈层,以广州港南沙港区、白云国际机场、广州铁路新客站和地铁沿线为新的增长极,以广州科学城、广州大学城、白云新城、广州新城和花地新城为新的辐射源,构建“一区集聚、三圈协同、四极带动、五城辐射”的现代服务业区域发展新格局。通过高标准规划建设广州科学城、天河软件园和广州国际生物岛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合理配置产业资源,强化产业集聚效应。广州市是华南最大中心城市,独特的区位优势、完善的交通体系和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使广州对国内外资源和形成了强大的集聚辐射力。与此同时,在原市区发展高层次的生活服务业,重点发展旅游、房地产、信息、金融、保险、教育、医疗卫生、科技、文化、广播影视等行业。两个新市区(番禺和花都)则是生活服务业与生产服务业并举,重点发展旅游、房地产、批发市场、物流、仓储、运输等行业。两个县级市(从化和增城)主要发展生产业,包括批发市场、物流、仓储、运输等行业。努力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形成具有地方特色、与人口分布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产业空间布局。
四、广州发展现代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一)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增速缓慢
尽管2004年至2007年间,广州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在GDP的比重逐年升高,由2004年占GDP的28.61%升高到2007年的31.24%,这表明广州市的现代服务业已得到了初步的发展。但在发达国家,服务业占该国GDP的比例一般在60%-70%之间,美国、加拿大已达到74%,一些现代大都市的服务业一般要达到80%。可见,广州现代服务业增加占GDP的比重仍然偏低,发展远远滞后。同时,增加值在四年的比较期间只增长了2.6%,增长速度非常有限。
(二)现代服务业不同行业间发展不平衡,投资比例失调
近四年间,服务业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2.5%,其中信息服务业与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业的发展速度低于服务业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1.13%和10.21%。其他行业的年均增长速度均高于服务业,而增长幅度较大的行业有金融业、水利与社会服务业、房地产业,分别为18.22%,17.09%,16.75%,因此各行业间发展不平衡。此外,用于现代服务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2008达到67.06%,其次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占16.19%。远远低于房地产的水平。但对教育的投资偏低。并且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却逐年下降,2008年只占4.13%。
(三)现代服务业人才匮乏
现代服务业中的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如金融业、信息服务业、教育、科研技术服务业、卫生、文化等的从业人员接受教育的程度比较高。与国际大都市相比,广州高端服务人才供应不足,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这是广州现代服务业的一个瓶颈。
(四)现代服务业领域还比较狭小,质量不高。竞争力差
许多现代服务业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经验还不够,政府的统一规划也正在逐步的完善中,因此这些领域还不适应经济一体化、竞争全球化的格局,服务品种少,服务成本高,服务水平低,还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同时,像金融、保险、证券等行业,由于过去政府垄断,和国际同类跨国集团相比,无论实力还是竞争力都还有很大差距。所以,现代服务业总体上技术含量不高,竞争力不强。
五、广州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策略
围绕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总体目标,广州现代服务业发展以市场化、规范化、现代化为方向,实现集聚力、辐射力和竞争力的全面提升,把广州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心。“十一五”期间,预期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9%,服务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50%以上。广州市现代服务业的重点领域是加快发展金融、物流、会展、中介等生产服务业,大力发展信息、文化、公共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巩固提升商贸、旅游、房地产等优势服务业。2010年第16届亚运会将会在广州召开,届时除了体育产业本身,亚运会还将带动广州现代服务业包括工程建筑、金融、物流、教育、旅游等方面的蓬勃发展。
(一)加大政府对现代服务业的投入力度
要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政府要加大对有关行业或重大工程的投资,有计划地发展各个行业。制定灵活弹性的产业扶持政策:同时还要提高招商引资的效率,多渠道增加对现代服务业的投入,优化招商引资的质量,以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二)加强区域合作。共同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广州应该深化与香港的合作,积极创造条件,实现优势互补,全方位吸引香港企业进入广州现代服务业领域。积极落实CEPA的服务贸易与投资便利化进程,形成服务业基础配套设施和提高管理水平。要吸收和借鉴香港发展服务业的先进经验,促进生产与消费的协调发展,突出在金融、旅游、商业、餐饮、酒店、房地产等领域的合作。另外,广州还要加强与周边省市的互助合作,形成强劲的基础配套设施和资源资金后盾。共同推进服务贸易发展。
(三)加强培养和引进现代服务业所需要的人才
目前,广州缺乏国际服务贸易方面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所以要加快专业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工作。在现代服务业企业内部建立人力资本自我积累机制和多渠道竞争的人才培养机制。另外,还可以结合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把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列入广州地方高等院校和社会各种培训机构的教学计划;大力引进国内外现代服务业方面有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以此提高广州现代服务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四)加快现有服务业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
【关键词】 显示性投资优势指数 产业静态集聚指数 产业动态集聚指数
西方标准的对外直接投资(FDI)理论在解释工业化国家跨国投资动因及其行为特征等方面,为研究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一系列重要依据。但是,这些理论基本上没有涉及或很少涉及厂商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发展路径问题,而是一种以“企业选择”为重点的理论范式,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上并没有提供多少有价值的建议。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既关系到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宏观经济效益,也关系到投资者的微观经济收益。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现阶段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将不断扩大。制定合理的产业选择方案,是优化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结构、提高中国对外经济活动质量的必要理论前提。从深远意义说,中国FDI产业选择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直接决定着中国对外开放总体发展战略的政策绩效,决定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时期参与国际分工的利益分配。
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如江小涓(2005)指出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行业是中档加工组装制造业、纺织与服装业、研究与开发机构和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油田和其他重要资源开发;聂名华(2001)总结了我国境外投资产业选择的决定因素,并提出应将具有比较优势的制造业列为境外投资重点,同时要有选择地投资进口替代型的资源开发业;宋伟良(2005)在分析与产业选择相关理论后认为,中国应该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重点支持资源开发业、服务业、高科技产业、劳动密集型和成熟适用技术产业的境外投资。另外赵春明(2002)、邢建国(2003)等学者也对该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是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来看,大多数研究成果偏重于理论研究和定性研究,对于产业选择的依据和基准也只停留在理论表述,没有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提供可参考的指标体系,对于产业选择的实证研究也较少见到。
鉴于此,本文将以显示性投资优势指数、产业静态集聚指数和产业动态集聚指数等指标实证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空间,深入探寻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的潜力。
一、显示性投资优势指数
1、投资竞争力与显示性投资优势指数的提出
卢进勇(2003)在研究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概念时,首次提到投资竞争力的概念。他认为,目前存在的一些企业竞争力或企业国际竞争力概念基本上都没有考虑投资或对外投资问题,所下定义仅仅顾及了贸易或对外贸易方面,应当说,在当今国与国之间经济交往方式日趋多样化,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这样的定义是不全面的。
因此,他认为有必要将企业国际竞争力划分为国际贸易竞争力和国际投资竞争力两个方面,正式提出企业国际投资竞争力的概念。国际贸易竞争力类似于已有的关于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国际投资竞争力是指企业开展对外投资过程中较其他投资者更强的投资决策、项目运作和企业管理能力。国际贸易竞争力与国际投资竞争力的侧重点不同,前者的侧重点是产品、价格、质量、服务、营销和品牌等方面的竞争力,后者则侧重在项目投融资、技术、管理和品牌竞争力等方面。但是卢进勇在界定概念后,没有在文章中对于国际投资竞争力进行进一步分析和使用,无法领略到它更深层次的意义。
由于国际投资竞争力与国际贸易竞争力有相似之处,只是侧重点不同,笔者认为可以模仿现有国际竞争力分析的指标,创造出国际投资竞争力的分析指标,对中国各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竞争状况进行定量分析,更好地指导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为了方便进行产业选择,也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模仿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创设显示性投资优势指数(Revealed Investment Advantage,RIA)进行分析,即:
RIAia=(Xia/Xit)/(Xwa/Xwt)
式中,Xia是国家i在a产业上的对外直接投资额,Xwa是a产业在世界市场上的对外直接投资额,Xit是国家i在t时期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额,Xwt是世界市场上t时期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额。
这一指标反映了一国某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与世界平均对外直接投资水平相比而言的相对优势。它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较好地反映了不同产业投资的相对优势。一般而言,若RIAia<1,则该国在该产业上处于比较劣势;若RIAia>1,则处于比较优势,取值越大比较优势越大。
2、显示性投资优势指数分析
(1)数据选取。中国各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额来自于2003—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03年关于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分布的数据是目前能够查到的最早数据,使用的是各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比例。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和各产业数据使用的是《2009年世界投资报告》中并购(M&A)的销售总额和各产业的并购额,选择流量进行计算。由于中国产业统计口径在2006年以后基本一致,而这之前的数据产业划分不尽相同,本文进行了适当的整理,但仍有部分数据缺失。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分产业数据是在原数据基础上根据中国公布的产业分类进行了合并整理所得。另外世界投资报告中没有公布批发零售业的并购数据,虽然中国该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所占比重较大,但无法计算显示性投资优势指数,所以无法用该指标界定中国某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竞争力。
(2)指标分析。表1对数据基本齐全并且有实际意义的若干产业的RIA指数进行了具体分析。
从各年度的显示性投资优势指数可以看出,在以上的各产业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明显优势的产业是农林渔业,RIA值基本在12以上;具有一定优势产业的是商业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RIA值在3—8之间;只具有微弱优势的产业是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业的RIA值波动较大,投资竞争力不稳定;其他产业的投资竞争力不明显。
从各产业的年度变动来看,商业服务业和农林渔业的投资竞争力处于增长状态,采矿业和制造业有所下降,交通运输仓储业虽然指标值有波动,但总体呈上涨的趋势,建筑与房地产业以及电力煤水生产和供应业指标值跨度大,趋势不明显,但也有下降的变动。
因此从显示性投资优势指标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竞争力总体不强,优势产业仍集中在农林渔业和商业服务业,采矿业的优势也存在,但2007—2008年的产业投资竞争力与前几年比较起来已经明显下降,这与现实情况基本符合。制造业对外投资比例不高,只占总额的10%。
二、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静态集聚指数
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静态集聚度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其中Si表示投资国在i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静态集聚指数,ai表示对外投资国在i产业上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规模,ai表示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总体规模,i=1,2,…n表示n个产业部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该静态指数反映的是投资国在一个产业部门的对外直接投资在其全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地位和比重,是衡量目前投资国对外直接投资在不同产业分布的存量指标。其数值等于各产业投资额占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比率。
根据这个计算公式,笔者依然选取2003—2008年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作为计算对象(数据选取来源同上),得出中国近6年的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静态集聚指数水平,如表2所示。
根据各年的产业静态集聚指数情况看出,商业服务业和批发零售业值最高,两者之和在50%左右,这种趋势在5年内都没有改变,因此,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商业服务业和零售业是中国长期以来的优势产业,虽然2007年两者所占的比例小于50%,但主要是因为有部分数据被分离出去单独计算,因此并不影响它的总体趋势变化。另外,近两年制造业的投资比例已经远低于10%,总体水平连年下降,可以看出制造业优势产业的地位逐渐消失。制造业对外投资平均比例不高,只占总额的8.1%,而出口贸易的90%是工业制成品,其中近60%是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产品,可见我国贸易投资行业一体化程度较低。这可能是因为相对于服务业和批发零售业而言,制造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需要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做后盾,如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中,制造业就占有很大比重。与制造业相对比,最近几年交通运输与仓储业、采矿业和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逐渐增加,都超过10%。
三、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动态集聚指数
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动态集聚度表示为:
其中Di(0-t)为时间段(0-t)内在i产业对外直接投资动态聚集指数。bi(0-t)为时间段(0-t)内投资国在i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bi(0-t)为投资国在时间段(0-t)内对外直接投资的平均增长速度。
若bi(0-t)>0,则表明时间段(0-t)内投资国对i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在不断扩大,该产业为投资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扩展性产业,若bi(0-t)<0则表明时间段(0-t)内投资国在i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在不断减少,该产业为投资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收缩性产业。
当i(0-t)>0,若Di(0-t)>1,则表明在时间段(0-t)内投资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向i产业集聚,若Di(0-t)<0,则表明在时间段(0-t)内投资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从i产业向其他产业转移;若0<Di(0-t)<1,则表明在时间段(0-t)内投资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在i产业纵向比较有所增加,但增长速度小于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平均增长速度,相对来说投资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由该产业向其他产业转移。
当bi(0-t)<0时,若Di(0-t)>0,则bi(0-t)<0,表明在时间段(0-t)内投资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从i产业向其他产业转移;Di(0-t)<0,则bi(0-t)>0,表明在时间段(0-t)内投资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向i产业集聚。
与静态的集聚指数不同,动态的集聚指数是反映在一定时间内投资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集聚和转移的流量指标,体现了投资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间转移方向和速度。使用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动态集聚指数可以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更准确地测量产业的集聚趋势和转移方向,体现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方面的潜力。
根据计算公式,笔者依然选取2003—2008年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作为计算对象(数据选取来源同上),在表2数据的基础上,求出2004—2008年各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与产业平均增长速度,最后得出15个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动态集聚指数,如表3所示。
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动态集聚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中国各产业多年来基本保持增长的趋势,连续四年产业平均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2004年的平均增长率甚至高达46.7%;第二,从单个产业来说,每一年都基本体现出正的动态集聚指数,可以看出每个产业都能连续保持增长的势头,只是增长的速度有所不同,只有采矿业在2007年开始出现了明显的负增长,表明了明显的发散趋势;第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在2007—2008年向商业服务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科研技术服务地质勘探业以及农林渔业聚集,从纵向比较看,交通运输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科研技术服务地质勘探业以及农林渔业四大产业基本一直保持Di(0-t)>1,出现明显的产业集聚;第四,在采矿业出现转移的同时,制造业的Di(0-t)由大于1转为小于1,这表明制造业的集聚趋势不再明显,增速减缓,已经低于各产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出现发散的迹象;第五,金融业的增长从无到有,虽然与数据统计有关,但也可以看出金融业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中逐渐占有一定位置,增长的势头逐渐显现出来。
四、实证分析的结论总结
对于上述三个指标的计算结果,本文对于各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情况和产业选择方向进行了总结,如表4所示。
第一,具有投资竞争力、在投资总额中占有较大份额并且具有一定产业集聚趋势的产业有商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它们是中国较早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保持了较高的投资优势,对中国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的外向型发展思路的实施起了很大作用,符合我国总体的发展战略方向,因此应当继续重点扶持和发展。
第二,具有一定的投资竞争力、明显的产业集聚趋势,目前在投资总额中占有份额较小的产业有农林渔业和建筑及房地产业。它们有非常强的产业组合区位优势,有极好的发展势头,但目前还没有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占主流地位,因此国家应加大在农林渔业等产业对外直接投资上的支持力度,加快这些产业的跨国经营,更好地显现出它们所蕴含的竞争优势。
第三,不具有投资竞争力、但具有明显的产业集聚趋势,目前在投资总额中占有份额仍较小的产业有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科研技术服务地质勘探业。这些产业是中国基于产业结构高度化同质性基准,顺应国际分工趋势,寻求和培育产业要素优势,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选择,以后也应该着力发展,并逐渐培育各产业的投资优势和竞争优势。
第四,具有微弱投资竞争力或没有竞争力,目前在投资总额中占有较大份额,具有产业分散发展趋势的产业如采矿业和制造业。我国要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和这些产业对国内产业的关联程度进行细化,引导两个产业选择合适的区位进行投资,获得“相对优势”,规避东道国的环境保护壁垒,也必将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总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保罗·克鲁格曼著,黄胜强译: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 江小涓: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更均衡合理地融入全球经济[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6(8).
[3] 黄静波、张安民: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动因类型的实证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09(7).
[4] 杨润生: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J].求实,2004(12).
[5] 聂名华:论中国境外投资的行业选择[J].当代亚太,2001(8).
[6] 宋伟良: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3).
[7] 项本武:东道国特征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7).
[8] 张为付:国际直接投资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发展水平相比,我国服务贸易整体发展水平还是不高。本文通过计算我国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并对服务贸易总体情况和分行业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服务贸易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国际竞争力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分析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rade competitive Power Index),即TC指数,是衡量一国服务贸易竞争优势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是指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公式为:TC=(出口-进口)/(出口+进口)。其取值范围为[-1,1],TC取值为(-1,-0.6)时有极大的竞争劣势,取值为(-0.6,-0.3)时有较大竞争劣势,取值为(-0.3,0)时有微弱竞争劣势,取值为(0,0.3)时有微弱竞争优势,取值为(0.3,0.6)时有较强竞争优势,取值为(0.6,1)时有极强竞争优势。即TC值越接近1,表示竞争优势越大;越接近-1,说明其竞争优势越小;值越接近于0,表示竞争优势与国际水平相当;如果TC=-1,意味着该服务产品没有出口只有进口;如果TC=1,则说明只有出口没有进口。
本文利用该指数对我国服务贸易从总体上和各个服务贸易行业进行竞争分析,得出如表1所示的结论。
从整体上看,我国服务贸易TC指数一直为负值,即服务贸易出口一直为逆差,说明中国服务贸易整体处于劣势,国际竞争力较弱。但随着近几年各相关部门对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视,2004年以来竞争力指数略有升高,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在不断提高。《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中公布:2006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917.5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22.1%。其中,出口914.2亿美元,增长23.7%;进口1003.3亿美元,增长20.6%。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进口世界排名继续保持2005年的水平,即出口世界排名为第八位,进口世界排名为第七位,这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在不断提高。但是由我国服务贸易TC指数值可知,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状况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还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例如,同期欧盟的TC指数一直保持在0.8左右,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美国的TC指数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上升趋势,2006年为0.12,具有竞争力。
从服务贸易各行业看,只有旅游服务贸易和其他商业服务的TC指数这些年来始终为正数,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近年来旅游业的竞争力呈现出越来越强的态势,成为我国服务贸易的支柱行业。而一向被认为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运输服务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却一直呈负数状态,但从TC指数的值来看,这些行业的竞争优势也不明显。通信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大多时间内呈现出正数状态,这是因为这些行业优势的获得主要是靠国家政策性垄断和服务外包的发展。在目前的市场机制下,如何将原有的垄断优势转换为竞争优势以提高其整体服务水平,是电信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保险、金融、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和电影音像等高附加值的服务贸易领域,贸易竞争力指数绝大多数为负数,反映出我国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水平比较低,特别是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10年间的TC指数平均值是-0.88,反映该行业对进口的依赖很大。
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贸易发展落后
我国服务贸易额仅占世界服务贸易额的3%,居世界排名20位之后,与世界服务贸易发展水平相比显然比较落后。2005年我国服务贸易额与货物贸易额的比例为1:10.2,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2。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规模稳步增长,逆差同比有所下降。服务贸易收支总额为1928亿美元,同比增长22%。其中,服务贸易收入920亿美元,增长24%;支出1008亿美元,增长20%;逆差88亿美元,下降6%。据世界贸易组织2007年4月份估算,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870亿美元,进、出口分别位于世界第7位和第8位,出口位次比2005年提升2位,进口位次保持不变。
(二)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不合理且以传统服务贸易为主体
2007年在我国服务贸易总进出口结构中,所占份额最大的是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在服务贸易中的比重超过60%。扣除其他商业服务,其他服务贸易如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专利服务等出口所占的比重却比较低。目前,服务贸易还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禀赋优势部门等传统服务业上,而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服务产业,发展速度却相对缓慢,需要进一步加以改善。
(三)服务贸易人才匮乏
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最主要的限制因素之一就是人才供给不足,尤其是领军人才严重缺乏。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业尤其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属于知识型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总量大,且偏重于经济、商务、管理等学科。目前,上海的高端服务业人才供给不足,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并且我国教育体系与社会需求存在着一定的脱节现象,知识型人才后备队伍比较薄弱。高端服务业有知识门槛,传统行业的人才难以在短期内逾越,并且高端服务业对外开放还有限制,人才引进存在障碍。
(四)服务贸易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
首先,中央和地方在服务业国际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服务业各有关职能部门职责不明确,服务贸易管理多头、交叉且力量分散,极易造成服务贸易行业垄断和专营的滥用,这无疑是服务贸易自由化中的重要障碍。《服务贸易总协定》允许其成员国建立和维持国家垄断服务,但要求成员国确保其境内垄断服务提供者不滥用他们的垄断和专营权利,或确保不以违背他们在总协定下的一般性义务或具体义务的方式行事。其次,国内服务贸易行业一些服务提供者的限制竞争的商业习惯做法,也会阻碍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加快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比较优势,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
发展我国服务贸易,首先应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由于,我国服务贸易各行业进出口额占当年总额的比重居于前三位的依次是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因此国内政策可以适当向旅游、运输等优势行业倾斜,使之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从而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必须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运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重点发展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利权和特许权服务及咨询服务等具有高附加值服务。同时,应大力实施服务品牌战略,提升各种服务的内在价值。
(二)优化服务业产业结构,促进服务业产业升级
我国服务贸易的突出特点就是服务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服务业为主体,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比重偏低。而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在当今世界服务贸易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2005年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服务在我国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4.90%、0.19%、2.19%和3.46%,合计为10.74%;而美国2002年这4项合计所占比重达54.77%。因此,我国在进一步发挥并保持旅游和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优势,扩大其出口的情况下,还应大力发展信息、科技、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创造其竞争优势,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服务业产业结构,推动服务业产业结构升级,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三)打破服务行业的垄断,扩大对外交流合作
1998~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TC指数显示,中国电信、金融等服务行业在这9年中某些年份,TC指数为正数,但是应该看到这里反映的比较优势是不正常的,它的优势是靠国家垄断获得的,这不仅破坏了正常的公平竞争秩序,而且导致这些服务行业创新不足、效率低下和缺乏竞争力。在制定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战略时,要彻底打破垄断,扩大对外的交流和合作,促进这些服务行业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方式创新。
随着我国加入WTO的逐步深入,来自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强有力的服务业竞争对手的进入,这促使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服务业市场竞争环境,同时打破行业垄断,引入竞争机制,将服务企业推向市场,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形成并提高我国服务行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四)发展人才服务业,完善人才资源配置体系
为加快发展服务业提供人才保障,必须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及有关社会机构的作用,推进国际交流合作,抓紧培训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一批熟悉国际规则的开放型人才,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科研型人才,扶持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服务机构。鼓励各类就业服务机构发展,完善就业服务网络,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等服务体系建设,为加快服务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
(五)扩大服务业开放,提高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
我国应该按照经济发展规划和入世承诺,积极稳妥地扩大服务业开放,鼓励引进国际先进的服务和经营方式,有序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完善服务业FDI政策体系,鼓励外商投资服务业。创新服务贸易促进机制,建立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服务平台,提供市场调研、法律咨询、信息、金融和管理等服务。扶持出口导向型服务企业发展,发展壮大国际运输,继续大力发展旅游、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等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贸易,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扩大互利合作与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忠明,姚星.后过渡期中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2008(02)
2.商务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07[R].商务部网站,2008(06)
3.郑吉昌,周蕾.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评价[J].经济问题,2005(11)
4.张小蒂,李晓钟.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比较优势理论的拓展[J].学术月刊,2001
5.邱伟强.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现状与对策[J].发展研究,2007(04)
作者简介:
张武 (1980-) ,男,黑龙江鸡西人,吉林师范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副主任,助教,学历为硕士,研究方向:国际经济学、国际服务贸易。
一、国际电子商务的应用和发展
1、发展概况:21世纪全球进入一个新经济时代,信息通信网络与技术的迅猛发展创造了一个无疆界的数字世界,产品和服务几乎可以瞬时在世界各地交易,以网络和电子商务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以不可争辩的事实席卷了全球每一个行业,并重组着全球财富,目前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国际上各个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之一。世界范围内的政府部门、公众服务机构、电信企业、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以及各类型企业和数以亿计的个人用户,都纷纷投入并参与电子商务活动中。电子商务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一股无法可以阻挡的历史潮流。
今天,我们不难发现在几乎每个产业里,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许多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并给同行业的对手带来挑战。权威机构调查显示,《幸福》100企业中,近8成已经通过网络同伙伴保持商务联系。以美国贸易公司为例,其新增业务中有85%是通过电子商务开拓的,95%的企业将把电子商务作为主要的贸易手段之一,电子商务将成为企业间、企业对个人的重要交易方式,电子商务已成为未来网络舞台上的主角。
2、发展形式:B2B电子商务将成为全球贸易的主要形式
B2B电子商务相对低廉的经济成本、简化的贸易流程、巨大的利润和大笔交易毫无疑问地成为电子交易中的主要形式。美国波士顿的AMR研究公司去年5月2日了一项有关在线销售的大胆预测:到2004年,B2B销售额将由1999年的2150亿美元飞升至5.7万亿美元。而网上交易EDI方式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Web方式所代替,而所有的电子、服务、生产公司都会跳上InternetB2B平台上来。
近一段时间来,B2B电子商务发展到了更能体现网络经济时代的直接经济、服务经济的本质特征的电子交易市场阶段,并掀起电子商务的第三次浪潮-一传统经济与互联网共同打造电子交易市场的浪潮。以波音、福特、通用等传统产业巨擘纷纷与网上交易市场的缔造者CommerceOne合作建立自己的网上交易市场,拉开了这次浪潮的序幕,世界范围内包括CommerceOne、Ariba在内的世界级电子商务经营者们已在全球建立了600多个网上交易市场,一个全球化的电子商务市场正在悄然形成。
二、电子商务服务基础产业的形成
电子商务在世界范围内正逐渐变成为标准的业务活动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就是如何实现将多种业务流程集成到一个无缝的联机环境中,因为每一个网上贸易的参与者都希望在其交易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只同一家厂商打交道,而不是一大堆的厂家,即便是由合作伙伴来共同提供电子商务开展的关键性支持。拨开这次世界电子商务发展浪潮的背后,我们不难发现这国外电子商务的快速与国外电子商务基础服务是怎样的息息相关。
电子商务基础服务产业是以电子商务基础服务为对象的一种全新的产业,它不仅仅拥有了电子商务基本核心的技术手段和商业技术标准以及完善的商业服务,而且还具备了实现世界范围内资源互通的手段。就像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能够出现专门提供网络维护服务的公司,IDC应运而生一样,需求是任何应用发展的最伟大的动力,目前围绕电子商务的应用,在国外形成一个新的产业--电子商务基础服务产业体系:
1.软硬件服务体系
1)接入服务业(ISP):包括电信、网络的基础设施运营和接入这类企业。
2)托管服务业(IDC):包括提供服务器托管、整机租用等在内的企业。
3)加密认证服务业:提供电子商务的资格认证等服务的企业。
4)技术平台服务产业:包括为企业提供技术平台和ASP服务的厂商,像HP、IBM、SUN等类似的公司。
5)应用软件服务业:包括提供电子商务中贸易、销售和营销的应用软件的企业,这些公司中比较出名的有Infobank、Bea、Ariba、CommerceOne等以及一些传统的ERP软件企业也开始进入这个领域,包括:SAP、Oracle、PeopleSoft等。2.商业服务体系的完善
1)认证支付体系:包括各大银行提供在线的认证和支付服务体系。
2)物流配送服务体系:基于网络化、电子化的发达的物流配送服务体系。
3)专业化的电子交易服务体系:包括我们现在最常见的电子交易市场,它有水平与纵向之分,提供各种市场交易机制(拍卖、交易、社区),来促进买方和卖方的交易。以及其他包括电子保险、商检、电子海关等服务的体系。北电网络预测包括:电子交易解决方案服务、应用软件服务(ASP)、数据中心服务(IDC)、接入服务(ISP)等在内的全球电子商务基础服务业市场规模,在今年可达到940亿美元,未来三年內年复合增长率可达到54%,即在2003年时间,市场规模可达到3,240亿美元。
国外电子商务的发展迅猛,一方面依赖于其先进的信息化基础,另一方面与其工业社会中所形成的严密的社会分工体系及发达的物流业、信用体系有很大的关系。三、我国电子商务的基础服务产业的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
1.我国电子商务基础服务产业现状
在ISP领域:我国网络接入市场高速增长,包括传统网络运营商---中国电信以在内,联通、广电、移通、网通、吉通、铁通都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IDC领域:电信级别的、大型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目前在我国发展很快,从去年的几家到今年的几十家。像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等运营商都会向大规模甚至是超大规模发展,在IDC的基础服务、增值服务等方面以及行业的IDC也是它的另一个发展方向。据IDG的调查报告显示,到2002年,中国IDC的市场需求将会达到每年20亿元左右。
电子商务所需要的商业环境包括认证体系、支付方式、物流配送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但是,无须讳言的是,我国的电子商务基础建设刚刚开始。去年以前,很多的企业涉足运营,希望在资本市场上有所收获,但是失败的确是大多数,这与国内的基础环境状况及企业意识息息相关。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电子商务基础服务产业体系这些都从根本上制约了我国基础服务产业的发展。
2.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应用状况并不尽人意,具体表现如下:从商业角度上看:
1)、商业服务标准不统一: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企业之间、各电子商务运营商之间往往是各自为政,交易规范及商品代码的不同,致使许多信息无法在所有网络之间真正实现共享。尤其随着WTO的临近,竞争范围的扩大,标准的阻碍将成为中国应用电子商务价值受阻最大障碍。
2)、缺乏完整的商业服务体系:由于缺乏完整的商业服务体系,目前我国企业间B2B、电子商务的运行中,还没有一个多元化、集成化的商业服务联盟,虽然我国在物流配送、认证支付方面已不断完善。
3)、电子商务服务应用不深入:现阶段电子商务不能够深入到对企业价值链的应用中进行,不能够支持电子商务对企业价值链的整合,造成电子商务服务应用各自为政、离散无序的局面。从技术角度上看:
1).缺乏统一的电子商务技术服务标准
随着电子商务应用的普及和深入,HTTP和TCP/IP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真正的电子商务人深刻地感受到:无论电子商务的概念或者模型怎么变化,技术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而技术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标准统一的基础之上。
目前世界范围内所应用的电子商务技术标准包含:EDI标准(EDIFACT标准和ANSIX.12系列标准)、识别卡标准、通讯网络标准和其他相关的标准。目前涉及到我国标准约1250多项,由于种种原因我们采用了很少一部分,这势必影响和拉大了与国外之间的差距。
因此加快电子商务技术标准的制定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迫在眉睫的、十分重要的事,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重中之重。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标准的电子商务势必造成国内乃至国际电子交易混乱和麻烦。在我国电子商务还没有真正成熟之际,未雨筹募,抓紧制订相关标准并大力推广和实施,这对于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是真正一件非常利好的大事。2.没有真正成熟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虽然国内厂商不断努力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商务软件,但仍然改变不了落后发达国家特别与美国之间差距的事实,在现阶段电子商务软件服务市场上,国外成熟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占据主导地位仍是不争的事实,而国内真正有能力的开发厂家更是屈指可数,仔细算来也只有实华开、四通寥寥几家,但没有一家能够提供一套完整的电子商务交易标准,这与未来在网络经济中以CommerceOne、Ariba为主的的国外基础标准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
四、加快我国电子商务基础服务产业的建设步伐、建立我国统一的、成熟的、先进的、标准的、与世界接规的电子商务服务基础平台。
1.紧迫性和必要性
我们知道,在美国,其良好的电子商务的应用效果离不开应用技术、完善的物流体系、金融信息化等发达的电子商务基础服务产业的支持。同样道理,要实现我?quot;信息技术要进一步拓宽应用领域"也必须大力建设和完备电子商务服务产业,加快我国电子商务基础服务产业的建设步伐、建立我国统一的、成熟的、先进的、标准的、与世界接规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目前在国外,提供完整电子商务基础服务平台的CommerceOne、Ariba在电子交易市场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短短几年间建立了300多家电子交易市场,传统行业的巨头波音、福特、通用也纷纷与之合作建立自己的网上交易市场,IBM、微软等IT业界的龙头也争先恐后地与他们联手设定新的电子商务标准。
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宋玲在珠海举行?quot;全球化时代的电子商务"会议上指出,实现我国电子商务产业化的关键是要在现有的各种网络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统一的电子商务应用和服务平台,把复杂的电子商务归结为简单的平台运营,从而创造一种先进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机制和基础设施,使传统企业也能迅速建立电子商务新经济模式。
由于我国现状这些基础建设环节薄弱的情况,导致了交易的阻碍以及电子商务应用的良性发展。所以要实现我国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必须大力建设坚实有效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正是是中国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就其必要性与重要性而言,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能否加速发展与尽快成熟,甚至可以说是攸关中国电子商务生死存亡的大事。2.怎样才算一个通用完整的电子商务基础环境
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平台应包括:
1)完整的商业、技术标准。一个通用的、交易标准及商品规范是电子商务实现全球无障碍贸易的基础,也是电子商务的应用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而且,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系统不断容纳新技术,因此该标准还要符合开放系统环境。并具有具有灵活性和伸缩性。
2)完善的电子商务商业服务体系:完善有效的商务服务集成是基础中的关键环节作为商业史上的一次革命,它促进了社会分工的细分及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也已经或者还在为社会创造新的职业。
3)开放的体系结构:电子商务的解决方案要有极高的可扩展性和跨越、集成多种企业复杂业务流程的能力,还能满足合作伙伴和客户对高度个性化、安全性和持续可用性的要求。
3.建立电子商务基础平台的意义
1)通过建设电子商务基础平台可以将电信服务、技术服务、商业服务以及各行业融合在一起,通过平台接入统一、应用统一和管理统一的综合服务机制,实现各种复杂的电子商务应用,降低企业步入真正电子交易的门槛,从而建立一个多赢的电子商务合作圈,形成整体竞争优势。
2)通过建设电子商务基础平台,使得国内的企业不必专注于复杂多变的信息技术,而用最小的资金投入、最简单的接入方式去联系最广泛的客户和供应商,进行最先进、最有效的电子商务应用服务,从而使各个传统行业迅速形成互联网时代的新经济商业模式,建立未来发展的战略优势。
3)通过完善电子商务网络体系,建设公共电子商务的导购平台,建立综合电子商务体系、安全认证和安全支付体系以及完成税务、银行、运输、商检、海关、保险、电信、认证等部分的协调作业体系,将使电子商务的各种资源得到充分重用,能使电子商务的相关对象更加专业、更加合作、更加协调。形成一个应用开发、产业生产、技术支持、商业交易、运营服务的产业链。从而形成整体优势,取得最佳经济效益。4)通过建设电子商务基础平台,带领国内企业加入网上WTO体系,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体系中,并通过这些企业与众多关联企业、政府部门、事业机构的供应链的形成,可以带动成千上万个关联企业在生产、销售、采购等诸多方面的业务,形成以市场为主线的全新的国际化电子贸易体系。并加速促进对外贸易和国家信息化、国际化水平,从而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国际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实现经济结构的全面升级和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4.我国电子商务基础服务产业乍现
1)我国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商务技术标准
3月30日,在首届中国电子商务技术及标准研讨会上,由中国科学院软件所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挑头,联合多家企业和研究机构,组成cnXML联盟,旨在发展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商务交易规范语言--cnXML。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将拥有自己的电子商务标准。
2)网络支付和配送服务体系已建立
我国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纷纷建立自己的电子支付服务体系。电子邮政服务体系也在积极的建设中。
3)我国第一家完全定位于电子商务基础建设者的出现
今年2月14日,在国务院新闻厅,国研电子商务(ChinaEB)携手世界领先的B2B电子商务技术提供商CommeceOne以及HP、Mcrosoft共同打造国内电子商务的基础环节,我国第一家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商的出现,将为国内企业带来电子商务新的曙光。
五、ChinaEB在国内电子商务服务产业的价值和地位(一)ChinaEB的定位和服务
1.ChinaEB的定位
ChinaEB是国研科技为推动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应用专门成立的公司,作为国内具有深厚背景及实力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建设者,ChinaEB通过先进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及专业的顾问咨询服务等手段提高企业的赢利能力。同时ChinaEB还利用已经搭建的全球贸易体系的枢纽,为中国的企业提供连接全球贸易平台的通道,以此推动我国的经济与世界同步发展。
2.ChinaEB的服务能力与范围
1)通过建立全球贸易枢纽,实现全球资源的共享
Chinaeb通过自己与国际最具权威的电子商务公司也是第一家全球贸易平台的搭建者COMMERCEONE的战略合作,把自身建成全球电子商务交易枢纽,为中国企业提供全球贸易平台的接入服务,使中国的企业与世界贸易市场实现无缝连接,从而为中国企业真正享受全球信息资源提供了实现途径。使中国企业占据生产经营的国际制高点具有了可能:
①ChinaEB全球电子交易市场解决方案提供连接全球化电子商务交易市场的枢纽(GTW),
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将业务放置全球,在全球范围内扩充商业合作伙伴的范围,发掘并获得最大的商业机会。
②该平台随时随地的支持商务活动,支持跨时区、多语言交易。作为中国唯一服务完备的通往全球电子交易平台的枢纽,ChinaEB解决方案赋予用户这一业务能力。
③协助用户搭建最具活力的全球网状商业关系,同时帮助用户有效管理企业的成本及资源
2)核心的电子商务技术及标准体系的推广
面向未来电子商务的解决方案,有极高的可扩展性,并支持系统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整合。基于这种认识,国研电子商务在建造自己的全面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之初,就将开放和标准作为努力的目标。支持用户与其合作伙伴能够实现协同工作,实现了内部外部的整合、与合作伙伴的整合及服务共享。
3)多元化、集成化的商业服务联盟:
过去是每个运营商或者每个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单独去解决商业服务问题,这样对资源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国研ChinaEB将该服务纳入到电子商务的基础建设中,并通过与合作伙伴的资源优势整合来建造一个基础的环境。
ChinaEB,为用户的经营提供强大的第三方服务资源,包括:CA认证、资金结算、物流、电子海关等。这些服务能使用户将精力能够集中于自己的业务及管理领域。无形中提高了用户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竞争能力。
4)为企业提供新型的智力服务:ChinaEB依靠公司自身强大的技术开发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项目实施能力,依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背景,汇聚了各行业的资深专家为企业的经营提供强大的顾问咨询服务,通过智力服务,将新兴的网络技术直接用于对传统产业的提升与改造,从这一独特的角度,将网络新技术与传统产业改造结合起来。(二)chinaeb在国内电子商务服务产业中的价值和地位ChinaEB作为一个将自己定位于电子商务的基础建设者,不仅为用户提供专业化电子商务核心技术、全球化电子商务交易市场枢纽,同时也为用户提供本地化的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这种全面服务解决方案能力,加强了ChinaEB在国内电子商务服务产业的优先优势和领导地位。
ChinaEB通过致力于建设我国电子商务基础服务环节,改变了我国电子商务服务产业从无到有的局面,提高了我国应用服务产业的应用水平和应用效果,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电子商务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我国信息化的进程。
1)它改变了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使得提供商与用户之间的关系由过去纯粹的商业利益关系而转变为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
2)它改变了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对企业来讲,参与国际竞争已经不是一个企业分散的、单打独斗的个体行为,它将是一种与经营生产的伙伴以及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建立了一定产业链关系的行业整体行为。
3)实现了联盟共享优势。通过多元化、集成化的商业服务联盟实现协同电子商务,形成联盟共享优势,营造市场共赢的电子商务基础服务环境。
六、结束语
如果说九十年代企业发展的主题是业务再造(Reengineering)、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公元两千年企业的竞争关键是速度。谁能够在全球资源平台中迅速的把握机会作出反映,谁将是二十一世纪的赢者。
很多专家都认为,不必过多久,世界贸易组织可能在对待电子商务方面改弦易辙。如何及时掌握全球市场动态、并迅速把握各方面的资源,优化企业生产链和供应链、改善客户关系,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降低经营成本,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我国企业尽快融入全球经济的大循环中去,已经成为中国企业面对全球竞争及WTO要做的关键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