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新科技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问题
大力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是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科技化发展的必然途径,农业科技大力推动农业的全面发展,反过来,农业全面发展又作用于农业科技的发展,使得农业技术更好的指导、服务与现代化农业的建设。只有在农业生产中,进一步推动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才能保证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科学化的发展。
1 现阶段我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的问题与不足
1.1 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比于传统农业,农业技术的科技含量大幅度提高,没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与科技素质,很难完全理解。推广农业技术,不仅需要文化素质作为支撑,还需要思想觉悟的引导。在进行农业生产过程中,只有全面认识到科技的力量与作用,才能让农民积极采用新技术,积极探讨新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问题。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农民的综合素质普遍比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科技的推广与使用。
1.2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不到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农业科技研究也取得了阶段性成功。科学研究是最基础的,是技术推广的第一位,更重要的是将科技推广出去,真正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让广大农民群众获得利益,全面认识到应用科技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现阶段,我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够完善,存在断层现象,近10年来,几乎没有大学生愿意考试分配到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来参加工作,现在在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真正能承担起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专业技术人员。使得很多新技术、新科技得不到快速大面积地推广,缺乏很完善的推广体系。另外,在新技术、新科技使用过程中,缺乏专门的指导人员,出现问题不知道向谁请教。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不到位,严重制约着农业技术的推广。
1.3 强制性指令推广
部分乡镇在进行科技推广时,选择强制性指令的方式进行推广。之所以选择这种方式是因为相关部门对于此技术未进行全面研究,就充分肯定其为农业经营带来的效益。但是,由于广大农户对新技术的不了解,这种单方面强制性的推广,很难让广大农民群众接受。即使技术得到了推广,也无法真正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农民是进行农业生产的主体,如果无法调动其积极性,就很难在技术推广中获得效益。
1.4 资金短缺
目前来说,资金短缺是制约乡镇农业科技推广的最关键问题。一般来说,县级的科技推广经费比较充足,而且来源丰富,有来自于上级财政专门拨款以及同级财政拨款等多种形式。而乡镇农业科技推广经费严重不足,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资水平比较低,大部分推广人员只能通过经营方式求发展。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开展。
2 新形势下如何更好的推广乡镇农业技术
2.1 强化科技种田意义,全面提高人们对农业技术推广重要性的认识
全面提高社会各界对农业技术推广重要性的认识。从政府机构、乡镇部门到广大农民都要充分认识到农业技术推广的好处。只有提高了思想认识,达到认识水平的一致性,才能真正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提高对农业科技推广认识,必须落实到行动上,针对不同乡镇实际情况,展开针对性推广活动。制定合理的推广方案与推广计划,并加强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合作,真正在技术推广中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人们采用新科技的积极性。加强宣传与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与认识水平,从而更全面的掌握新科技,最终在真正农业生产中获得经济效益。
2.2 明确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职责
明确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职责,通常情况下,其负责推广农业科学技术、贯彻农业标准实施、预防重大植物病疫、信息服务、环境监测以及学习培训等给多个方面。除了公众性质的职责之外,还需要切实提高其服务职能。对于乡镇机构来说,必须加强农技、农机及其他相关站所的合作力度,并进一步确定管理职能以及工作责任。全面贯彻县级管理为重点,县级、当地政府的双重管理模式,为乡镇技术推广人员提供安定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条件,使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农业技术推广中来,进一步提高农业推广的工作效率。
2.3 全面改进技术推广方式,提高工作效能
全面改进技术推广方式,提高工作效能,这是全面做好技术推广的重要措施。推广乡镇农业技术必须与当地农民群众需求相结合,与市场发展情况相结合,充分考虑农业生产发展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升农业技术推广的到位率与覆盖率,强化服务创新新模式,进一步改善推广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果,最大限度满足农民的实际生产需求,提高其满意度。与此同时,必须积极转变生产服务理念,彻底改变传统的强制性指令推广的方式,进一步向营利方式、科技示范方式转变。另外,明确推广服务目标,从追求推广数量的提升积极转向推广效益的转变以及推广质量的提高。加强服务形式的转变,改变过去单一的服务方式,逐渐向综合型服务方式发展,同时,不断扩展技术推广服务内容,不仅要重视生产前的服务推广,更要重视生产中以及生产后的技术服务,不仅要重视农业的科技推广,还应重视农林牧副渔等各行各业的技术转变。
2.4 强化经费投入力度,提高服务质量
现阶段,强化经费投入力度,提高服务质量是做好技术推广工作的关键。这就要求各级财政部门,需要将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以及服务机构的工作经费、人员经费真正纳入到财政预算体系中来,按照福利体系、人头经费与当地公务员同水平的标准,保证资金的足额、按时到位。与此同时,加强农业技术推广资源的合理使用,增加来源渠道,通过支农资金、财政拨款等形式全面筹集技术推广资金。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现阶段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以及我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的问题与不足开始入手分析,从四个方面:强化科技种田意义,全面提高人们对农业技术推广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职责,全面改进技术推广方式,强化经费投入力度,提高服务质量,详细论述了新形势下如何更好的推广乡镇农业技术。
【参考文献】
[1]蒋和平,等.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及改善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12(09).
[2]吕剑红,等.创新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1(05).
[3]张文菁,等.农业科技与农业发展问题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1(14).
关键词:双语教学;专业课程;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282-03
一、高等学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所谓双语教学,比较规范的定义是将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1]。在我国,双语主要使用的是英汉语言。在我国高等学校的本科教学,尤其是研究生的教学中,应用英语来教学理工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已成为目前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举措[2]。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也需要深化教学改革,实施和推广使用英语教授专业基础课程,是适应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更是培养具有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创新科技人才和基础研究人才的重要方式。随着当今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在以理工类为主的大学中,各类学科领域的学者和专家学术讲座也愈来愈多,国际学术会议和科技会展活动也日趋频繁,实验室级的专家访问与交流更是为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们提供了更多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拓宽视野的良好机会。在大学中日益加强的科技学术活动,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掌握学术动态和了解国际最新科技发展趋势的平台,同时,也对学生使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对高等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推广使用英语双语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使用英语教学有几个方面的突出成效:(1)在使用英语进行专业课程教学中,即教授了专业学科的知识内容,又教授了英语在科技文献阅读和翻译中的应用。例如,在笔者的教学中,将相关专业的英文文献和英文专业词汇介绍给学生,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科技英语应用的能力。采用双语教学,可以加强学生的科技英语写作与翻译的能力。在本科的教学中,笔者会有意识地通过专业知识的讲解,来讲授科技英语的写作特点与翻译技巧,以及相关的大量专业英语词汇。在毕业设计阶段,可以看出这些学生在文献阅读与翻译,以及毕设论文的摘要写作上的质量有所提高。(2)可以让学生通过英文文献,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和科技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日后开展国际化的交流与合作,更有利于科技创新思维的人才培养。例如,笔者十年来,在所承担的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的《制冷压缩机》本科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一直坚持使用双语教学,在所承担的研究生专业课程《热声学》的教学中,多年来更是率先运用英语教学,在学生中产生了良好的教学反映。笔者多年的双语教学经验,体会到在本科的专业教学中,使用英语教学,不仅没有影响专业知识内容的教学进度和效果,反而加强和补充了专业课程教学中有关本专业学科的国际最新科技发展动态和新技术的介绍内容,比教材的专业知识更具有时新性。比如,笔者在《制冷压缩机》课程教学中,在教材还没有相关内容的时候,就将数码涡旋制冷压缩机和补气增焓制冷压缩机技术、磁悬浮离心压缩机技术等压缩机新技术补充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笔者教学的课程中了解最新专业应用技术。当然,随着这些技术的成熟和应用发展,在近些年的教材中已经被编辑进去了。另外,在笔者的双语教学中,总是会反映制冷压缩机技术方面的最新应用成果,使学生能跟踪学科技术的最前沿。例如,新型直线压缩机和热声制冷压缩技术,在笔者最近些年的教学中,也补充进了《制冷压缩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因为,直线压缩机具有高效节能、结构紧凑等诸多的优势特点,已经成功代替活塞压缩机应用在冰箱中,而热声技术是很有前景的绿色能量转换技术,在制冷和热机发电应用中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目前的教材中还没有这方面最新技术的内容。所以,双语教学在理工类的专业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比教材更时新技术知识,有利于国际化和创新技术人才的培养。此外,从笔者所在学校的中欧能源学院的教学情况看,有来自欧洲的学者和专家的英语授课,据了解中欧能源学院的学生在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方面具备更强的能力。综上所述,双语教学是有益无弊的教学方法,值得推广和发展。
在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中,更是使用全英文板书的PPT和全英文教材。比如在讲授《热声学》课程中,会结合笔者的科研项目研究以及所跟踪的最新技术文献,介绍热声原理和装置,模拟计算方法等专业知识,同时还会通过文献评述,来介绍科技文献的写作,以及如何做好科技文献综述,系统地训练研究生们提高科技文献的查阅、写作和交流的能力,在日后的科研中,更好地撰写英文学术论文,报导自己的科研成果,通过英文了解专业知识和学术研究动向,以及通过双语教学提高英语应用和交流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对科学研究都是很重要的。因此,在研究生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大力推广和使用双语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改革举措,对综合性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所在的学校研究生院也正在通过教改措施,强化双语教学的运用,这是一个有远见的改革举措,受到师生的欢迎。
二、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定位与经验方法
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是将专业课程与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用英语等第二语言来讲授专业知识是其主要形式和特点。笔者认为在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中,讲授学科专业知识仍然是这种教学方式的主要目的,同时,也为加强第二语言的教学,特别是使用第二语言进行科技阅读、写作与专业知识表达和交流等方面提供了学习的实践环境和机会,这是双语教学(更普遍的是英语教学)的第二目的。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尽可能多地使用和掌握第二语言在专业中的应用,加强科技专业英语技能的培养[3]。这就是双语教学的特点,也是笔者认为的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恰当定位,适合目前双语教学的发展水平。
因此,双语教学定位清楚了,也就明确了教学的主要方式与教学内容。在笔者多年的双语教学实践中,认为在教学方法上,需要因地适宜,因材施教,才有可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笔者在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中,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教学形式。在本科教学中,了解到由于本科生的英语科技阅读和英语专业词汇,以及听说能力都没有足够的训练,英语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而且考虑到本科专业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且教学学时一般较多。针对这些特点,笔者在教学中采用英语和汉语混合教学的逐步过渡方式,在教学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本科生的专业英语词汇,通过英文的翻译,讲解专业知识,同时通过典型例句,讲授科技英语阅读与写作的特点和技巧,重点提高本科生的专业英语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而针对研究生的教学,考虑到研究生阶段已经具备了相对多的科技英语训练和较好的科技文献阅读能力,且研究生的课程重点是培养创新能力和学术思维,提高学生研究课题的文献综述和研究成果的学术报告写作与交流的能力。因此,教学中采取全英文板书的PPT,选用全英文教材和推荐辅助中文参考书,同时,根据学生的教学反馈情况,采用从汉-英混合授课或逐步过渡到全英文授课的方式进行研究生的双语教学。通过英文文献评述,介绍专业技术学术研究的发展概况;通过专题形式介绍笔者自己的科研工作,让研究生掌握最新的专业学术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翻译英文内容,了解学生的英语问题。同样,通过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提高研究生的科技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培养具有国际学术交流的综合型研究人才。
三、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
尽管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在双语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仍然处在探索发展阶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根据笔者十年来的教学实践,了解到目前双语教学中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4]。
1.对双语教学的定位不够准确,教学评估与管理不够规范。其实,笔者已经实践了双语教学十来年,感觉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学管理者,都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对其重要性的深刻认识。要么是强行推广,不管教学的规律和实际情况,要么有人可能认为双语教学只是面子工程或者是跟风、应付形式检查、或者认为那只是锦上添花之事或者是画蛇添足之事。根本没有充分认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实效性。大家知道,双语教学的工作量可能是普通教学的几倍,特别是教师备课精力的投入那是一个无底洞,而教学管理制度对双语教学教师的付出没有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多少有些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同时,学生也对双语教学没有充分的认识,特别是本科生,往往把英语学习与英语在专业知识中的应用脱离开来,于是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比如,国家英语考试四级、六级可以考得很好,但在阅读和理解专业课程内容的英语时,感觉学生仿佛是在学习另一门英语,英语应用的能力较差,于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对双语教学有些畏惧或抵触情绪。笔者在指导研究生科研过程中,也发现有些英文基础较差的研究生,只喜欢看中文参考书和文献,对英文的参考文献和书籍很畏惧,阅读的很少。这给了笔者一些启发,在双语教学中,除了教师应该有正确的定位和认识之外,也要让学生在教学专业课程之前对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有充分的认识。
2.双语教学的教师英语水平问题。教学是两个方面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专业的双语教学中,无疑要求教师首先需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具有良好的英语交流能力,特别是英语口语能力[5]。据笔者所知,教师中的英语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英语基础好的一些老师,要么过去在国外留学过、或者做过访问学者、或者参加过英语培训班。笔者因为到国外做过访问学者,也曾参加过学校举办的专业英语教师培训班。所以,才能承担双语教学。尽管如此,仍然觉得口语不是件轻松的事情,仍然需要不懈地练习强化和提高,毕竟缺乏语言环境。因此,要推广使用双语教学,需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的英语交流能力,这需要学校领导给予大力的支持,可以通过定期的短期培训、出国访问等形式[6]。承担双语教学的教师,其教学工作量可能是普通教学的几倍,对此,也需要学校给予鼓励和和合理的评价。尽管双语教学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笔者认为双语教学确实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学生从双语教学中收益很大,会在双语教学的道路上继续探索和实践下去。
3.缺乏双语教学理论和教学评估体系的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和评估双语教学方面,比起双语教学实践来,研究基础相对薄弱。在国外,各高校的双语教学研究和交流相对成熟,已经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相比之下,国内高校及学者对于双语教学的研究和论证还处于不完善的初级阶段。开展双语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体系的研究工作,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及各学校和社会各方一起,共同努力,促进双语教学走上发展和完善的轨道,促进我国科技创新综合人才的培养,提高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任卫群,饶芳.工科专业类课程双语教学的体系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03):103-106.
[2]周元琴,顾韵华,谢永华.行业特色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现状与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5,(8):86-88.
[3]周恩,丁年青.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衔接:现状与思考[J].外语界,2012,(4):68-75.
[4]刘欢,崔晗.高等学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定位与改革思路[J].考试周刊,2015,(5):4-5.
关键词:钻石模型 科技服务业 竞争优势 广东 澳门 研究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3(b)-0079-03
1 科技服务业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将科技服务业分类为:研究与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地质勘查业。在OECD行业标准分类中类似的项目有电脑业及相关活动、研发服务类、其他商业活动。广东省科技厅的定义是“在研究开发链和科技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服务性机构和服务性活动的总和”。
综上所述,此文定义的科技服务业是通过研发活动、获得科技新发明或技术创新的新科技成果,并将这些新发明新科技成果应用、推广、扩散,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活动总和。
2 以钻石模型为核心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20世纪90年代,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在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和著名的“波特菱形钻石模型”,主要包括生产要素、需求、相关产业、企业战略这4个要素和政府、机遇两大辅助要素。四大要素彼此依赖、具有双向作用;机遇无法控制、政府政策影响不可漠视,这6个要素构成了互动的、动态的钻石架构[1](如图1)。该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如何形成整体优势、形成较强竞争力。
文章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从6个方面对广东科技服务业的竞争力进行分析,发掘其发展的优势,进一步提出发展澳门科技服务业的建议。
3 广东省科技服务业竞争力分析
3.1 生产要素方面
(1)天然资源:广东毗邻香港的独特区位优势。香港科技服务业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人才培养机制,高度的市场化及有序管理,在当地政策引导下形成了较大的产业规模,国际化程度较高。广东省可充分利用区位优势,重点引进香港科技管理发展模式和高素质人才,承接香港科技产业转移,积极开展粤港产业合作对接,同时吸引外资、引进国外先进科技和管理方法,实现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
(2)基础设施:广东拥有较为健全的科技服务业基础平台。至2010年底,全省建有国家、省级高新区共20个,认定的大学科技园6个、民营科技园14个,生产力促进中心120多家,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0个,国家创新驿站2个[2]。广东省科技服务业的蓬勃发展,为高新技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创新驱动和有效支撑。
(3)人力资源:广东拥有包括中山大学、华南理工等100多所高等院校,以及400多个县级以上国有研发机构(如表1)。教育体系结构合理、并且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为广东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提供高素质科技人才。
(4)资本资源:广东占改革开放之先河,15年来,投资环境不断优化。2011年广东科技统计显示,发达国家及跨国公司在应用研发方面仍占主导地位。广东利用外资增长态势良好,外商投资集中于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
3.2 需求状况方面
国内需求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动力。波特认为全球性的竞争并未减少国内市场的重要性。目前,珠三角制造业处于转型升级中,对于科技服务的需求将日益旺盛。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不足是转型升级中暴露出的核心问题,而提高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有赖于一个强大的科技服务业作为支撑。广东科技服务外包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需求旺盛。从2009年至2011年,广东科技服务外包企业接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年均增长分别达60%和45%。
3.3 相关和支持产业方面
波特理论告诉人们需关注“产业集群”这种现象,相关产业与优势产业休戚相关,一个优势产业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一定是同国内的相关强势产业共同崛起。广东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具有紧密的关联关系。广东制造业的雄厚,产业体系健全,已经积累起庞大的制造业产业优势。拥有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九大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了电子信息、家用电器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另外,广东科技服务业与服务业也有很强的相互依赖关系。2011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23 809亿元,增长9.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1.4%。
3.4 企业的战略、组织结构和同业竞争
波特指出,推进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动力可能来自于国际需求或市场的推动、也可能来自于本地区同行竞争压力,这些动力非常重要。广东省科技服务业以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为主。2009年,全省3 582家科技服务机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就占了44%,它是广东科技服务业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科技服务业区域分布却并不平衡,无论从数量到质量,珠三角地区均优于粤北和东西两翼。珠三角的科技服务机构、科技活动人员、科技投入等指标占全省的比重均超过60%。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推进,社会对科技服务产生新的需求,新兴科技服务业将应运而生,并将发展迅猛。
3.5 政府方面的分析
波特指出,政府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充分扩大钻石体系的力量。在产业发展中,政府要尊重市场规律,制定竞争规范,保证市场竞争活跃,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避免托拉斯状态。波特认为,钻石模型是一个动态的体系,除内部要素相互影响外,政府政策也对各项要素产生巨大的影响。良好的政策环境将会有利于产业的竞争优势提升。“十二五”期间,广东省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了科技服务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关键词: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改革;人才创新
伴随社会的不断进展,大环境对人才的社会需求不断增加,对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认识实验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了解实验教学的现状,加快实验教学改革,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系到实验教学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掌握实验教学的现状,加快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实验教学改革,对于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人才创新培养和实验教学之间的联系
创新的定义如下:根据任务和目的,已知信息的应用,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的开展,所以他们的知识整合是独特的、新颖的、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创新通常具有两层含义:第一,创新科技和创新知识。从人的知识创作开始,是原创的科学,是掌握的科学新的规则是对自然、社会的新认识。第二,创新意义上的变化和革新,即技术创新。它来自经济更多。这种创新意识,在经济与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有时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正由于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所以这种创新更容易得到企业的支持,也更多地受到企业的重视。但是,对于高等院校,创新的意义主要应体现在科学和知识创新。对大学生而言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指探索问题、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是来源于理论优先于理论。如果没有实验光谈理论,学生难以将理论和实验知识结合在一起,也把握不住理论知识的发展方向,不能进行理论创新。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从以知识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学在高等教育中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实验教学主要通过基础训练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进行研究。同时,他们还注重在实验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积极主动的意识,不断满足学生的要求,培养其自主实验的能力,并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项目,并且能够自己研究和探索,独立创新和独立思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要操作、观察,还需要想象,学会调动自己的思维,思考,能够从实验中得出结论,学会从中发掘问题,阐述问题,并用理论来解决知识与实践的积累问题。学生在设计实验程序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如果遭遇困难,就要求学生拓宽思路,改进和尝试新的实验方法,直到实验结果合理。这种在实验中不断探索和累积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坚定和不屈不挠的创新精神。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学习如何测试和分析,全面的调查、设计、报告的编写,有利于观察和思考与创新设计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实验教学比理论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促进他们的积极性;更有利于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更有利于突出的探索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更有利于突出综合设计和多元分析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在各方面得到创新和全面发展。
二、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忽略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把实验教学当成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品,但是这种传统想法是错误的。第一,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并不是附属产品,是两个互相依靠、互相独立、互相促动与共同发展的教学体系。对于培养合格人才而言,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一样重要,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和方法。实验教学更加直观,创新和全面,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第二,实验是源于理论并先于理论。新兴学科的萌芽点通常是来源于成功的新实验,在研究新科技领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实验理论上说,学生难以理解理论知识的意义,理论不能把握发展趋势,更不用说理论进行拓展、修正和提高。第三,对于人才能力培养方面,实验教学培养的是人才能力结构中动手和自主操作的能力。实验教学不仅包含了理论课程的内容,而且要比理论课更加复杂。学生通过实验教学的过程,眼、手、脑三者并用,较好地提高并训练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综合与分析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而且,学习理论的目的是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实验教学就是将理论知识在模拟环境下的应用。事实证明:理论知识通过实验的应用,学生将能够更加透彻的理解,更加牢固的记忆,更加灵活的应用。
(二)实验教学方式陈旧
学生只需要循规蹈矩照实验指导说明书去操作就行了,不用查阅资料,也不用去设计、思考,更不用去创新。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处于被动的,盲目的。整个学期下来,虽然做了许多实验,但是很多学生对于设计实验还是无能为力,分析问题、观察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改善。此外,大多数学校陈旧的实验设备,不论是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
(三)实验教学内容的分布不合理
一些实验结果缺乏逐渐性和连续性,更新速度慢,往往是实验课开展的门数取决于理论课,哪门有理论课就相应的开实验课,每门课程根据自己课程要求来安排实验,实验内容之间的互相调节和联系是不够的,使实验内容经常出现脱节,复制和省略的现象。
(四)实验教学评价方法是不够全面的
实验结果是根据实验指导教师通常报告评价,这种评价是非常主观的。导致一些学生做实验不认真,忽视实验的过程,经常出现迟到的现象,提前离开。实验报告经常出现抄袭,因此实验报告的成绩水分相当大,更不能表现学生实验的真实情况。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度不高,同时也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不高。缺乏全职实验教师。许多学院的专职实验教师人数比较少,实验教学主要是由理论课老师担任,一个教师对应一个以上的班级,导致实验教师行列的不正式,而且会造成理论课教师理论和实验双肩挑,由于精力和时间有限,对实验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
三、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1.要提高认识,重新思考,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一个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和体系,而且以此为目标对现代高校改革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通过知识型人才的培养,是培养学生成为能力型人才的重要手段。需要根除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是主从关系的错误观念。应该意识到,实验教学在培养具有优秀的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的过程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不仅能够验证理论知识和发展能力,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2.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改革。第一,整体设计应是整个实验教学和学生在校四年的总体实验教学规划。第二,应该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实验应该根据学科和教学任务内容分类来验证理论课的内容,并且根据这些分别设置实验,实验被视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第三,要一步一步的注意实验课之前和之后的必要联系,建设一个整体的,从浅到深,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内部结构。把要验证实验内容分为验证型、设计型、综合型和三种类型,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同时应减少验证实验,增加大型综合设计实验,这样才能在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增强实验教学师资能力,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水平,要把实验教学质量进行提高,必须充分体现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突出体现实验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应在各种福利待遇上对实验教师等各个方面进行鼓励,充分调动实验教师的积极性,大力鼓励具有高学历和高职称的教师开展实验教学工作。
4.推动设计性、研究性实验的建设,建立综合性、开放型的校级实验中心,将实验室创建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自己动手与创新发明三者结合的基地。建立综合性的实验室,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运用学到的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这个实验室中,学生可以依靠自己的兴趣,自主设计和完成相关的创新实验题目,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四、结束语
实验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在以后做相关探索研究活动时的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在指导学生实验的同时,提出新理论和新思想,探索新思想,设计新实验,最终总结出新理论,掌握新技术。因此,实验教学是一个重要的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方式,在高等教育的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应该是教学的重点,高等教育创新的重要途径,高等教育建设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李震,昌平,新南,等.“3+1”教学模式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128-130.
[2]王京生.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10(14):171.
[3]李广伟,留现.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9):110-112.
[4]杨金山.改革实验工作模式促进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2):78-81.
[5]张泽朋.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口[J].中国科技信息,2010(22):276.
[6]周叶中,学敏.综合性人学实验性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0,5.
关键词:现代物流;科技发展;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59.2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9月10日
物流作為现代货物流通的重要基础,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毋庸置疑的作用,市场前景不可估量。现代物流管理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运用支持,极大限度地提升了服务效率及质量,俨然成为相关企业竞争的关键要素,其有关方面的研究也颇受学术界关注和热议。为了进一步推动现代物流管理发展,提升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本文作出了如下研究。
一、现代物流管理对科技创新运用现状
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对于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愈加显著,进一步提升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近年来,通过国家、行业以及高校的协同努力,现代物流管理对科技创新的运用成就不断扩大,但其有效性亟待改善,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
(一)基础条件较差。网络互联时代,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对现代物流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迎合经济发展趋势、提升市场竞争实力,物流企业运用科技创新进行管理改革志在必行。以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现代物流管理基础条件虽已有较大改善,但运转中的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水平表现不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现代物流管理周转效率。例如,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现象普遍,加之物流配送中心或设施较少,直接影响了现代物流服务效率,制约了其管理发展。现阶段而言,基础条件差与现代物理管理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依旧突出,对创新科技的运用不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客户服务体验,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以实现更大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
(二)人才支持不力。自人才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各行业领域对其相关培育支持越发繁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了有力基础。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日渐成为物流行业竞争的核心要素。在此背景下,现代物流管理唯有坚持科技创新,努力搭建优秀人才能力发展空间,继而增强综合实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运行中的问题,如研发、营销等。简单来讲,现代物流管理发展所需人才,不单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同时还需拥有较高的综合能力,包括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学习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等。从某种意义上谈,人才可视为现代物流管理对科技创新有效运用的嫁接桥梁。但事实上,现代物流管理中的人才配置结构不尽合理,难以适应多环节科技创新需求,因此最大限度地发展科技人才,并无限挖掘其潜力意义非凡。
(三)体制因素制约。现代物流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发展关涉到多个方面,隶属于不同政府部门主管,如基础投资、产业政策、税收标准等。以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政府主管部门缺乏统一策略指导,对现代物流管理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偏差,甚至部分区域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直接干扰了经济市场有序竞争,同时亦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物流管理发展,进而导致科技创新动力不足。此外,我国物流管理法制建设不尽完善,与国际水平差距明显,尤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其缘于规章制度缺失,在管理模式发展上尚未完成规模化、系统化,对专业人才应用不合理,相关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直接影响了科技创新的有效运用,自身潜力开发不足,从本质上造成了管理效益低,继而制约了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创造。
二、现代物流管理对科技创新的有效运用
新时期,科技创新运用俨然成为现代物流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对相关企业意义重大。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竞争态势下,现代物流管理对科技创新的有效运用毋庸置疑。笔者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可行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改善基础条件。纵观时下的市场经济格局,其中不乏一些世界一流的大兴物流企业,其自身综合实力十分强悍,拥有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经验以及自动化装备,资金来源也相当充裕。全球经济一体化态势下,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物流量相当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当下所欠缺的是舞台和环境,其中首要因素体现为密集而畅通的道路网络,以确保现代物流管理“及时、精准、高效”配送。交通网络状况是衡量现代物流管理发展条件的关键因素,其基础设施建设与改善至关重要,应得到政府高度重视,并出台一系列政策规划予以支持。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要秉持节俭务实精神及原则,将更多的资源集中于道路建设,并注重实际调研,充分利用既有数据分析,科学规划车道数,缓解交通拥堵现象,同时精心设计转弯道,保证行车安全。基于科技创新运用的道路建设,还需注重以人为本,设置安全护栏、绿化隔离等,以减免远光伤害,给司机朋友带来良好的驾驶体验,保证运输货物高效、快速、安全送达。
(二)加大政府支持。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物流管理建设可谓紧系民生发展的重大工程,各级政府应统一认知,并充分发挥主导职能,加大相关支持,调动现代物流管理对科技创新的运用积极性。事实上,物流产业发达的国家也是这么做的,如澳大利亚的物流企业在科技创新上得到了政府的资金支持与降低税收等优惠政策,使得相关产品顺利投放市场。基于此经验借鉴,我国政府可结合市场经济实情,制定一系列惠利政策,激励现代物流管理科技创新与运用。例如,在一定限期内,对具备科技创新能力及运用意识的现代物流管理单位免征任何税收,抑或分配部分财政资金予以捐赠,减少其所面临的风险,创立龙头企业,发挥榜样作用。此外,还可组织多样化的科技培训、技术咨询、科技创新等活动,大力宣传既有成果,促进其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有效运用。从长远的战略目光审视,政府支持现代物流管理对科技创新的有效运用,将进一步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对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其实践路径有待探索丰富。
(三)修整内控制度。市场经济竞争自由而有序,现代物流管理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就必须要完成规范化、系统化建设,修整内控制度,包括领导制度、责任制度等,兼顾效率与质量,并落实到各环节、各階段。在具体实践中,现代物流管理行业要坚持合理化原则,逐步建立完善的内部竞争规则,并充分利用创新科技,积极打造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分享科技创新成果,立足国际竞争舞台,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对于现代物流管理单位及企业而言,要努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认识到科技创新有效运用的实际价值与重要性,进一步完善业务流程,形成信息化的物流管理制度,精准掌控市场动态信息,并提升自己的综合处置能力。网络互联时代,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要求现代物流管理必须要实现信息化、系统化,扎实科技创新有效运用基础。此外,现代物流管理还应将科技创新有效运用发展成为一种常态,配套完善考核、奖罚、培训等制度,鼓励全员参与,并提高其相应能力。
(四)重视人才建设。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战略地位毋庸置疑。现代物流管理对科技创新的有效运用,是基于专业化人才队伍支持下的系统工程,理应纳入工作重点予以开展。在发展现代物流管理中,要树立培养优秀专业人才观念,完善培训机制,强化科技创新运用意识,并量化能力素质要求,鼓励高校积极、主动参与,从而开创物流产业发展新局面。在此过程中,现代物流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人才引入机制,不断完善自身人力资源结构,结合既有综合实力,适度提高人才福利待遇,以最大限度地吸引人才、保留人才。基于此,现代物流管理企业还应加强与高校之间的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细化、量化科技创新有效运用提出的新要求、新标准,有计划性、目的性地组织教学工作,实现教育价值、社会价值的同时,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此外,依托高校理论支持,组织多样化技术培训工作,及时传递科技创新成果,强化员工有效运用意识,丰富他们的学识涵养,提高其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实现企业与个人的双向共同发展。
总而言之,现代物流管理对科技创新的有效运用十分重要和必要。在未来发展中,随着科技创新愈演愈盛,其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运用价值将越发显著,并得到各企业的高度重视。因此,笔者希望学术界的大家持续关注此课题动态,综合剖析现代物流管理对科技创新的运用实况,及时发现其中制约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有效解决策略,从而提升其有效性。
主要参考文献:
[1]赵爱香.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创新发展路径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6.32.12.
[2]高岩.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现代物流管理的影响[J].中国市场,20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