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武术散打教学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运动是凭着练习者坚强毅力在练习、竞争、协作过程中磨练人格,达到健体强身、完善人格的目标。武术散打的主要内容是搏击和对抗,通过学生不断练习,加强自身体能、品质、人格等方面的训练。本文以武术散打特点为依据,在教学中贯彻人格教育对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素质有效培养,以期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完善综合型人才培养计划。
一、大学生健全人格特征
大学是学生接受正规教育的最后阶段,随着学生的成长,自身的人格、能力等方面会走向成熟。健全的人格就是要求个人能够适应社会变化、协调自身与社会关系、拥有健康积极发展方向。而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特征主要表现在:正确认识、评价自己;优良的观察、认识、应用能力;和谐人际关系、适应社会环境变化;有为社会奉献自己意识;有效控制情绪能力;坚定意志;坦诚面对生活的勇气。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最后的校园生活中逐渐养成健全的人格,为迈入社会奠定基础。
二、武术散打对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
体育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能够更好的促使学生体能、人格、素质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其中的武术散打课更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起到巨大的作用,推动大学生向综合型人才方向发展。
(一)武术散打对大学生身体、心理、精神方面的培养
前人告诉我们“生命在于运动”,武术散打作为一项进攻、防守相统一的体育运动,将这一箴言落到实处。学生通过加强训练可以增强自身身体素质,协调身体机能,促进身体健康发展。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使运动者产生舒畅感觉,武术散打可以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后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优化学生心理状态,使学生合理安排学习与休息时间,更好的投身到学习中。我国武术发展映射了我国民族文化、社会发展状况,武术散打更集中体现民族特色文化,这种带有民族特色的积极向上的体育活动能够促使学生学习、生活更加充实健康。因此,武术散打课的推进是可以促进大学生在心理、精神、体能方面健康发展。
(二)武术散打可以和谐大学生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处理不当会影响事业的发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健全人格特征之一。武术散打以独特的方式打破地域、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局限,忽略交往时存在的差异,拓宽了大学生交往的渠道。加上武术散打是在群众中展开,以双方心理、技术为依托,灵活运用武术散打的特点,由于相互间频繁动作,增加交流机会,以武会友。因为武术散打在动作技术方面进行交流,有相同的形式,却没有文化、宗教等差异阻碍,所以武术散打课可以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交往能力,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武术散打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
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严重,相关部门对于人才方面要求更看重人才的综合素质。练习武术散打可以锻炼身体素质,促使自身在学习、工作中拥有充沛精力,锻炼了自身坚韧的品质,拥有合理的运用知识能力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增强事业的成功率。大学中的武术散打课可以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从而适应社会环境变化。武术散打不仅可以改变学生体质,增强活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促使学生向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方向发展。
三、对武术散打课堂建议
武术散打作为以搏击为主的体育运动,能够一定程度的刺激学习者的心理,促使训练者在搏击过程中深切体验情绪变化,例如,“腾空飞脚”训练中,学生完成这种腾空动作时的恐惧、激动、满足等情绪变化体验。在武术散打训练中学生受到武术文化熏陶,致使学生树立正确道德、法制观念,陶冶自身情操,提高鉴赏能力。所以在武术散打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引导学生向积极、健康方向发展。武术散打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多加练习,在武术散打课堂之外也可组织学生与广大爱好者切磋、交流。加强武术散打的练习力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
在武术散打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应该始终贯穿对学生的人格教育,结合体能训练与素质教育,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同时注意男、女学生在体力、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区别训练。教师要注意学生心理、体力、精神等方面变化,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始终不忘引导学生向综合型人才方向发展。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爱好者的交流,拓宽学生人际关系渠道,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交往关系。
将人格教育贯穿于武术散打课中,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适应自己即将进入工作的社会环境。教育部门可以采用相关措施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以课堂为平台,提倡人格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学生进入社会打下夯实的基础。
武术散打课作为培养人才的教育形式载体,对提高大学生各项能力、素质有独特意义,特别是在培养健全人格方面,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教学形式对大学生品格、体质、人格和能力等方面进行教育、熏陶,武术散打可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坚韧意志,为社会发展培养新型综合人才。总的来说,武术散打课的推进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参考文献:
首先,从整体上来看,黑龙江省武术散打项目的开展起步较晚,还是一个新兴的运动项目,其相应的基础薄弱。另外,黑龙江省武风不浓,与武术之乡比,未形成很好的习武氛围,这样就决定了开展武术散打运动时,选材较难,后备人才相对较少。同时,对武术的错误理解与认识也制约了人才的培养,很多学生家长认为孩子练武,不是一个好的出路,这样在观念上影响着后备武术人才的发展。
其次,从教学训练方面来看,教练员水平参差不齐。在比赛中,运动员的水平发挥及技术运用大部分决定于教练。而教练员大多是运动员退役后或自身仍是运动员兼教练,实战经验教学能力明显不足。
再者,运动员技术不够全面,尤其是对传统武术技法的吸取方面不足。部分运动员是由于自身体能素质好,而被选入散打队的,直接进行散打的拳法、腿法、摔法等技法的训练,不是从小接受武术基本功的训练,这样在比赛中表现为打法单一,只是拳、腿、摔的简单组合。
在此次比赛中有拳击、跆拳道、摔跤运动员兼项参加武术散打比赛的情况。通过他们在赛场上的表现来看,一方面由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散打的竞赛规则,自身的发挥不好;另一方面由于其只注重其中的某项技能,其技术全面性不如散打运动员。比如,拳击运动员不能很好的对抗散打运动员的腿法和摔法,在比赛中出现了失利状态。这更加说明,散打应在技术全面上下功夫。
在比赛中也同样看到了黑龙江散打的希望。北方人身材高大,在大体重级别的比赛中应该是有优势的。运动员自身条件好,各个敢拼,而且已有优秀的运动员出现,对散打的整体发展具有带动作用。在这次比赛中,主管部门表现出了充分的重视,一切为其开绿灯。并且也在逐步完善运营机制,正在形成培养武术散打人才的系统化。另外从此次比赛观众关注程度的增加,可以看出武术散打正在逐步拥有群众参与度,抓住这一契机,不断培养习武的氛围,有利于增加习武人群,培养后备人才。
黑龙江散打有喜有忧,但前途是光明的,只要坚持,一定会成为散打强队。
赛场花絮
二“龙”决处勇争锋
在整个散打比赛的最后一场中,绥化代表队的李海龙与农垦代表队的范学龙在90公斤以上级的决赛中狭路相逢。他俩身高、体重、外貌无疑都展现出大体重级运动员的风采,高大强壮,却决不笨重呆板。你来我往,互不相让。赛场上,“二龙”个个精彩的动作,不时引来观众的喝彩,把比赛推向了。最后李海龙凭借自己出色的摔法,以2:1的比分胜出,获得了一枚宝贵的金牌。
“强哥,加油!”
另一场精彩的对决发生在牡丹江代表队的张强与齐齐哈尔代表队的胡少蔚之间。这场决赛很是激烈,二人敢抢敢拼,充分发挥。由于张强是东道主牡丹江的选手,他一出场全场的观众都开始了呐喊,声音压过了场上宣告员的解说。不知在谁的带领下,一声声“强哥,加油!强哥,加油!”不绝于耳。最终,小将张强不负众望以2:0顽胜对手,获得了成年男子组80公斤级比赛的金牌。
赛场真正“阳盛阴衰”
此次黑龙江省运会的武术散打赛场,绝对是“阳盛阴衰”。比赛共设有17块金牌,其中成年男子各级别占了10块,少年男子各级别占7块,没有一位女运动员参赛。全国的女子散打起步较晚,黑龙江省女子散打运动员更是少见,是需要引起重视的一块“空白”。希望早日涌现出龙江优秀的散打女将。
场上激战,教练忙
省运会武术散打比赛正在激烈进行。场馆里不时响起喊声:“坚持,坚持住!别急!”“进攻,进攻,用摔法!”这是场上正在比赛运动员的教练在指点学生,他们比选手还着急。场上选手的击打声和教练的喊声,加上观众的喝彩声,体育馆内沸腾异常,气氛非常热烈。
到宋朝时,技击比赛已初具规模,技击不只是欣赏娱乐,强身健体,更主要的是要发展技击,保家卫国。朝廷专门设有考取武状元的制度,对技击制定了相应的规则,即不伤及到对方又能充分反映出每个人武功的高低,又具有观赏性。
例如:在兵器对打时,两个人各手持一根木杆,木杆的前端用柔软的布包起来,里面包有白粉,两人都穿黑色服装,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击,谁的身上白粉多谁就判负,即能比出高低,又没有危险性。
到清朝至中华民国时期,是武术的鼎盛时期,武术的很多拳种都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在武林界形成了各大门派,在技法上达到了更高的水平。所以对技击比赛有了更高的要求和详细的规则。比赛没有门户之分,没有体重级别之分,运动员按年龄段来分组,每一组的队员抓阄来决定比赛对手,穿上统一服装,采取了一些防护措施,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进行比赛。当然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所采取的规则还不够完善,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现今社会是个文明程度很高的社会,武术虽然不能在战争中起决定作用,但对军队、公安、武警来说还是有它一定的作用,在短兵相接徒手搏斗时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非常重视武术的发展,现在尤其重视传统武术的弘扬。对于武术比赛有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要保障运动员的人身安全,其次才是展示武艺。对散打比赛更是要求既没危险性,又具有竞争性,既有观赏性,又没野蛮性。但现今的技击比赛有多种形式。如散打比赛、武林大会、搏击赛、散打王争霸赛等多种形式的比赛,各有各的规则,不完全统一,各自为政,有光膀子,光脚丫,不带护具,有的还不许打脸,等多种形式。级别的区分也限制在体重上,而且参赛年龄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样既反映不出武术的技法,又不具备观赏性。
中国的武术与外国的技击不同,外国的拳击、自由搏击,跆拳道、泰拳等,它们的技法不够全面,有的不可用脚,有的不可用手,身法步法也不够灵活。比起中国武术有很大的差异。中国武术讲究的是手、眼、身、法、步,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击打对方,也允许对方击打身体的任何部位。在对敌搏斗时你不可能要求敌人不打你的某个部位,武术散打要求的是技法与功力的结合,是功夫的展示。
中国武术是一项比较全面的,技术含量非常高的竞技运动,讲究踢、打、摔、拿,远了踢,近了打,贴身摔拿,主要以踢打为主。武林行家中有句名言:“巧拿不如拙打”,就是说你在擒拿对方时,对方会有多少下击打到你。但在不同的敌对斗争中,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采取不同的相应的方法来进行搏斗,如在对敌斗争时,我们需要不伤害对方,留下一个活口,那我们就要采取擒拿的方法,将敌擒获。拳击、跆拳道等就不行了。
中国有中国的特色,有悠久的文明历史,有内涵深厚的传统武文化,我们不应该盲目的跟着外国人的屁股走,我们的经济可以尝试国际接轨,而武文化的“国际接轨”则是一种倒退了。我们的祖先跨越原始的蛮荒时代,不断的积累文明底蕴,逐渐形成儒释道理念,使德艺双修成为习武者追求的理想境界,要展现当今武学的不断发展,就不应该丢掉我们传统的武文化基础。只有发扬武术的优良传统,才能使武术发扬光大。
散打是武术对技击的称呼,只有武术才可以称之谓散打。它是用拳术里的招法和所练的功力在实际交手中随心所欲灵活运用,充分反映出中国武术的高超与深奥。这是其他任何国家的技击术所不能相比的,它们都不具备这种高超的技法。
举个例子,解放前在中华民国时期,也经常举办武术散打比赛,当时采用的比赛规则就是不按体重来分级别,而是按年龄段,同一年龄段的人在一个组别,采取抽签的方式来决定散打对手。在一次比赛中,有一个练八极拳的,1.6米多的小个子,体重只有100多斤,和一个1.8米多体重200多斤的大个子抽签在一起进行比赛,比赛开始只两三个照面,小个子卖了个破绽,大个子抓住小个子想扔出去,就在大个子想扔还没扔的瞬间,小个子用八极拳中打截疆的招法,只一招把大个子打出五六米远,以一招制胜,这说明武术散打不主要取决于体重,更重要的是技法和功夫的发挥,这才能充分体现出中国武术的特点。换句话说,在敌对斗争中遇到一个身高强大的对手你就不打了吗?
吴钟八极拳研究会2011年4月在天津举办了首届散打邀请赛,大会的比赛规则就是采取了不按体重按年龄段来分组别,穿大会统一制定的服装,采用露手指的手套等规则进行比赛,并且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现今我国的各种武术散打规则很不规范,也不统一,我们应该统一制定合理的散打规则,使它能更好地把武术的技击特点表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国粹中华武术有更好的发展远景。所以,本人对武术散打规则有如下几点建议:
1、运动员的年龄不应该局限,应该适当放宽。(原有18周岁-35周岁,放宽到12周岁-70周岁)
2、运动员应该按年龄段来分组,不应以体重来区分。
3、可以设定无差别级。
4、运动员要穿大会统一制定的全套服装,软底胶鞋,不可光膀子、光脚丫。
5、运动员要带大会提供的特制的露手指手套,可以展现打及擒拿的技法。
6、运动员要带大会提供的护头、护胸、护身、护腿等护具。
7、除身体的要害部位外,其他部位均可以击打,也允许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击打对方。
8、比赛采取三局制,每局净打3分钟,局间休息一分钟,以点数来论胜负。
【关键词】武术;教学模式;改革;完善
On the Reform of Wushu Course and Teaching Modal
ZHANG Zhu-ping
(Henan Provincial Party School,P.E.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Henan Zhengzhou 450002)
【Abstract】The article goe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to 18 ordinary universitie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ushu teaching in Henan Province, the author discovers that there is a quite big disparity between the present martial art’s curriculum and students’ study desire. In order to reform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e author proposes the concrete reform measures and the countermeasure. In order to construct timely individuality educational model, the author provides a way.
【Key words】Wushu;Teaching modal;Reform;Perfecting
新世纪是经济高度发展竞争的社会,经济的竞争、科技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即人才素质的竞争。人才及人才的素质重在教育。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人才接受系统教育的最后一站——高等教育,正大刀阔斧地朝着提高综合素质能力的方向改革和发展、高校体育又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教学作为高校体育的一份子,从整体上说,在教学观念、项目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没有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具体表现为重教师教、轻学生学、重技术、轻理论、重共性、轻个性等。教学只是一种单项的信息传递,“注入式”教学非常普遍。这种传习式的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改革这种模式正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1.研究对象
为了了解我省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我们课题组对我省18所高校进行调查。从地域上看,本研究调查样本涉及十一个城市的本专科院校,包括: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新乡医学院、新乡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濮阳教育学院、商丘师范学院、郑州牧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农大、平顶山师专、南阳师范学院等十八所高校的2003、2004年级学生共1460人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还对以上高校部分体育教学部门负责人和武术教师共26人进行了访问座谈。
2.研究方法
2.1问卷调查法
问卷共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为A卷共设十二项,调查各校武术教学的基本情况,由武术教师或部门负责人填写。第二种为B卷共设十一项,调查学生对武术课的兴趣,爱好及武术课开设的内容、课时安排、掌握情况和影响动作的因素等方面进行调查,由学生自己填答。为了确保问卷调查的真实性,答卷采用了不记名方式。本次调查于2005年5~7月份进行,A卷发出20份,回收18份,回收率为90%,B卷发出1460份,回收135份,回收率为92.74%,其中有效问卷1336份,有效率91.5%。
2.2文献资料法
查阅、分析被调研各高校的教学计划和武术课教学内容。同时,收集整理国内高校有关武术教学改革方面的资料。
2.3专家访谈法
走访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学部主任或武术教师,探索武术教学的方法策略。
2.4统计法
问卷回收后,分别对A、B问卷逐一进行统计,采用列表,累计频次统计处理,数据运算所需程序由课题组用SPSS12.0进行数据统计和处理。
2.5比较法
对高校武术教学现状与学生学习需求愿望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差距,探索改革之路。
3.结果与分析
3.1首先我们对A卷的调查情况进行分析
A卷共设置问题12项,其中主要包括:学校开设体育课的年限,武术课的学时数、教学内容、教材、场地、师资、经费情况、课内外结合情况等。
被调研学校开设武术课的教学内容见表1
表1 被调研高校武术课开设的内容排序表
由表1可以看出:(1)初级长拳有17所学校开设占样本的94.44%。(2)简化太极拳有14个学校开设占77.78%,少年拳有9个学校开设占50%,其次它们的顺序排列分别是:初级器械、散打、气功、段位规定拳械、女子防身术,这说明现阶段的武术教学内容是以初级长拳为主、太极拳次之、同时,也表明它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教学内容没有太大的出入。而散打、气功等项目目前只在极少数学校中开设。
3.2武术课内外结合情况见表2。
表2 被调研学校武术课内外结合情况统计表
由表2可以看出,课余无人定期辅导和未辅导的有14所学校占77.78%,这充分说明课内外一体化还未健全,还需进一步完善。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概念
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概念:一切可以用于丰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资源,即理论资源。狭义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概念:只有那些能够进入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现实可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即现实资源。
总之,课程资源是指在课堂上可以被师生利用的,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能够促进学生有效发展的一切因素的统称。就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而言,其是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设计、编排、实施、评价等整个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展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及其他资源的总和。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分类
按照功能特点来划分,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素材性资源:是指那些作用于体育与健康课程且能够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组成部分的素材或来源。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学生的活动方式等。条件性资源:是指那些作用于体育与健康课程,但却不构成课程本身的外部条件。如,教学时间、教学场地、教学设施、教学环境等。
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来划分,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可分为课内资源和课外资源。在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应加强课内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力度,并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课外资源。
三、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资源现状
调查发现,高中体育教师认为课程开展项目中:田径、篮球、足球、武术、体操、排球和健美操是最可行的,其次是散打、乒乓球和羽毛球;而学校特色项目和强项主要集中在武术、田径和篮球项目上,目前正在开展的课程中最普遍的是武术、田径、篮球,其次是足球、排球、健美操和体操。但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比较分散,男生集中在篮球和足球项目上,女生以健美操为主,偏向于小球活动;学生认为最受欢迎的项目主要集中在篮球、足球和武术上,还有健美操、乒乓球及网球;而学生最想开展的项目特别分散,除了武术、健美操、散打、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和羽毛球之外,还趋向于学校的新型项目和实用性项目,如游泳、台球、网球、跆拳道、电子游戏、棋艺、拓展训练、极限运动、射击及轮滑等。比较可以看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展项目中最多的是武术、田径、篮球、足球、体操、排球和健美操,其次是散打、乒乓球和羽毛球,且一些健身、娱乐、社会适应的项目已经引起学校领导、特别是体育教师的注意,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发的项目选择上,教师的主观意向也逐渐吻合广大学生的实际需求。
四、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策略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应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以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教育优势,充实和更新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体现课程内容的时代性、选择性和民族性,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教学质量。”按照这一精神,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可以采用如下基本策略:
1.重视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①改造现有的运动项目。现有运动项目资源十分丰富,要大力开发,以适应和满足中小学学生的实际需要。各地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情况加强对运动项目的改造工作,这是课程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方面。这里所说的运动项目的改造,主要是指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难度要求、改造器材等。
②引用新兴的运动项目。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适当选用健美、攀岩、现代舞等新兴运动项目。
③开发利用民族、民间传统的体育资源。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体育文化源远流长,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当大力开发和利用宝贵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如蒙古族的摔跤、藏族的歌舞、维吾尔族的舞蹈、朝鲜族的荡秋千等。教师应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加大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力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2.加强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体育场地、体育器材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在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现有体育设施的作用,同时要努力开发它的潜在功能。第一,要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第二,制作简易器材。
3.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①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生所具有的兴趣爱好、经验及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是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体育教师要从学生的运动兴趣出发,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力求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做到“生活化”,这样则会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②教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体育教师不仅是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者,而且其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开发与利用这一资源时,体育教师应做到: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发挥自身特长,彰显个性魅力;把握教育契机,用好生成性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