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610
瑞士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曾明确提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而不只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孩子对美的体验、感受、欣赏以及进行创作的能力。它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一个"小画匠",让孩子热爱造型艺术,激发孩子对美的体验这才是我们的目标指向。
绘画时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童年时期一个人的想象力、创造力是否丰富对他今后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积极、大胆的表现自己独特的、创造性的想法,把客观现实通过想象反映到他的生活中来,让客观现实插上想象的翅膀。我们应该给予孩子们充分的想象的空间和机会,让孩子处于主动活动的过程中,自由的展开想象,从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进行创造教育的良好途径。那么,我们应如何培养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创造性呢?
一、 从活动主题出发,激发幼儿的主体性
兴趣是幼儿活动的重要条件,是幼儿求知的动力,有了兴趣,幼儿才会积极的投入其中。
孩子们对他们所处的世界非常的好奇,并拥有认识这个世界的巨大潜能。老师应根据时令和季节的变化,异地制宜,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探索,调动他们对周围物质的求知欲,从而积累丰富具体、直接的知识经验。
有一次午后散步时,活泼好动的敏敏意外发现了一大群蚂蚁,孩子们马上围观起来,有的甚至趴在地上在仔细的看蚂蚁,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着:"蚂蚁在搬家呢""蚂蚁在排队回家""它们走的好慢"等等。于是我组织孩子们一起进行蚂蚁资料的收集,邀请家长们在家丰富孩子对于蚂蚁的认识,再通过交流使大家一起积累对蚂蚁的认识,整个过程中,孩子们都很投入。最后我们通过自己对蚂蚁的认识、理解,在一次美术活动"我眼中的小蚂蚁"中告一段落了。此次活动中,小朋友们表现出来的蚂蚁各有各的创意所在,小蚂蚁的故事也都是不一样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让幼儿学会感悟生活,体验生活,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从而将这些感受应用于美术活动中。大自然拥有无数种色彩,奇特的造型,怪诞的生物,这些都是可以激发灵感的事物,而我们老师在这里面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导孩子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二、从创造环境入手,引发幼儿的自主性
绘画时发展学前儿童智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最理想的手段之一。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重要条件",而有创造性的人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偏离了常规而感到焦虑不安,幼儿也是如此。因此,美术活动中,教师应以一颗宽容之心来对待孩子"与众不同"的言行,从不轻易指责孩子,让孩子在一种轻松、自由、愉快的环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才能,宽松自由的氛围将是孩子大胆表现的心里环境要求。传统的美术教育的形式是孩子围着老师转,老师画一笔,幼儿画一笔,完全局限了孩子自由想象的空间,只有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下,孩子的创造力才会得以发展。当然,自由并不是教师漫无目的的表现,而是在充分了解幼儿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的需要设定画画的主题,在同主题下的幼儿自由发挥。
在一次美术活动中主题是:我家的房子,但是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我惊奇的发现:一个小朋友在很认真的写字,而字的旁边却是只有一个小的圈圈。在交流过程中得知孩子画的是自由水岸小区,而那个圈圈就是:我家的房子,在这个圈圈旁边,小朋友还将自己小区的名字写了上去。每个孩子对绘画主题的了解都是不同的,同样是"我家的房子",有的孩子觉得我要将我家的房子的颜色表现出来,有的孩子则侧重于表现我家房子的楼层,有的孩子会将家里有的家具简单画出来......因此为了不抹杀孩子的奇思妙想,孩子的作画环境是老师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儿童是永恒的求职者,他们在从周围环境吸收各种信息的同时获得成长,儿童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因此在面对孩子主动选择时,想要孩子认真的投入作画,那么这个环境必须是孩子所感兴趣的。在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符合孩子的发展特点的环境中,孩子会有目的地自由地与环境相互作用来产生自己的想法。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室的三维空间,让教室的每个角落都成为孩子们创造的源泉。
三、 适时的提问点拨,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扮演好观察者的角色。我们进行观察的目的是为了准确了解幼儿在
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并及时分析,给予适时适度的帮助。
在一次绘画活动《画小鸡》中,有这样一个情景。"哎呀,你画的小鸡的脚怎么这么长""对呀,像鸵鸟一样"一幼儿说。"那怎么办?老师,他们说我的小鸡脚很难看......""想想,小鸡可能住在哪里呀?我们可以把小鸡脚下面部分变成小鸡的窝呀"......经过老师一点拨,小朋友就把小鸡的小脚改短了些,并在下面画上了稻草作窝。老师细心的观察和适时点拨可以重新点亮孩子的创造火花,保证幼儿的创造顺利进行。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提问是深入的阶梯,是触发的引言,是觉悟的契机。"当幼儿停留在表面或陷于困境,无法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探究时则需要老师给予适时的指导,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提问、点拨,借助当时的情景、材料提出问题,引导孩子继续下去,完成作品。
在绘画活动中,很多孩子常常因为自己一笔未画好而毁掉一张纸。当孩子画错时,教师可以启发孩子结合已有的内容进行创作,对已有的图像大胆想象,通过加一笔或者添一物,将画面丰富起来。陈鹤琴先生说过: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对于幼儿,我们应该多一些引导,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赞赏,提高他们作画的信心,从而大胆的作画。
四、 有效的教育评价,树立幼儿学习的信心
评价是一个把握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之间价值关系的过程。评价是美术活动的重要环节,我们要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不能用评价艺术作品的眼光去严格评价幼儿的作品。老师还要注意面向全体,给每个幼儿机会,使孩子的创造火花都得到展现,获得成功感。所以,我们评价的目的不是将幼儿分成等级或追求某种成果,而是看活动过程中有无童趣,有无创造思维的闪光点。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鼓励、表扬、赞赏的评价语言对幼儿具有神奇的激励作用。教师的评价不仅能激发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投入学习,而且能让幼儿在不断受鼓励的情感体验中树立参与学习的信心。成人的绘画点是从形色的和谐或表情达意出发,儿童的绘画则不然,它们凭自己的印象作画,想画什么就直接将它提到画面上。有的成人看不明白孩子的画,因此就放弃引导或者指责孩子怎么画的乱七八糟,其实良好的作画教育的开端是激发孩子表现的欲望,而不是追求结果。
绘画是用色彩构筑斑斓的世界。孩子眼里的世界应该是绚丽多彩的,不要以一个成年人的视角去看待孩子们的世界。也许在孩子眼中"球"不是一个圆的、"天空"不一定是蓝色的。孩子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还不是特别现实,但这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因为简单所以复杂。因此,作为一名启蒙老师,鼓励,不束缚就是对孩子最大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池瑾,冉亮《学前儿童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9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学;创造力
在幼儿阶段开展美术教育,能使幼儿的艺术创造力与自我表达力得到有效的提高。现代幼儿美术教育应改变传统单一临摹或模仿的教学方式,将重点放在挖掘幼儿审美感悟与提升艺术创新能力之上,帮助幼儿学会通过绘画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初步认知形象与色彩,并进行再创造。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以成人绘画学习的标准来要求幼儿,充分保护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一、根据不同幼儿的性格特点,针对性指导
幼儿是独立的个体,具有个体差异性,所以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和作画技能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正视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引导幼儿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特征。其中,有的幼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但定力不足,作作品时急于求成,作品相对较为零乱且色彩单调。面对这样的幼儿,除了充分肯定他独特的创造力,还应该鼓励他认真选择颜料,让作品画面的色彩更加丰富。有的幼儿喜欢临摹,虽线条流畅,色彩鲜艳,但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针对这类幼儿,便需要老师引导其认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吸取经验,并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画面内容更加饱满。还有一部分幼儿缺乏自信心,则需要教师及时引导,不断鼓励,促使他们充满自信心,在绘画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大胆。
二、充分尊重幼儿的绘画思维,启发创造力
幼儿均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且与成年人不同,不受经验与理性的约束。在幼儿的绘画作品中,夸张与奇特是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在幼儿的画作中,想象、比例均与实物有着明显的差异,在色彩的搭配上也常与实际生活逻辑相违背。针对幼儿个性化的绘画思想表现,老师应该充分尊重,尽量减少批评和纠正的时间,以避免影响幼儿想象与创造能力的发展。此外,老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尺度,切忌大包大揽而让孩子丧失独立完成作品的机会。幼儿在7岁之前均处于绘画敏感期,同时也是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和想象力的最佳时期。若不能良好地把握这一关键时期,将会使孩子的思维逐渐固化,让孩子手与脑的使用能力受到限制,严重影响到幼儿孩子的发展。例如,组织幼儿在固定的形状中进行填色,要求孩子以既定的模式进行创作,不利于孩子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因此,老师在美术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开放式的学习方式组织幼儿进行绘画练习,从而逐渐增强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想象力。
三、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调整绘画要求
幼儿的许多想象都不着边际,甚至异想天开,虽然受到生活经验的限制,但是丰富的想象力依然是不可置疑的。在幼儿美术创作的过程中,丰富的想象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美术是一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造艺术,是在生活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加工与提炼,而想象力便是这个创作过程的催化剂。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按需调整绘画要求,为幼儿的想象插上翅膀,使其能在想象的空间中自由翱翔。例如,在画“苹果”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苹果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如苹果生于树上,树上除了苹果还可能会有鸟巢;苹果也有青、红之分等。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地想象,并在头脑中形成丰富的画面,思维也随之变得活跃,最终创作的作品也更具创造性。
四、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鼓励美术创造
在幼儿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善于抓住幼儿的好奇心,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工作。例如,组织幼儿开展户外活动时,可以让幼儿带上画笔,将自己看到的东西画出来。当幼儿看到自己创作的作品时,很容易产生自豪与满足感,从而增加更大的创作动力。此外,老师也可以让幼儿在观察之后,凭借自己的观察记忆画出作品,并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例如,在指导幼儿画球的过程中,两位幼儿因对球的认知不同,彼此之间发生了争执,一位幼儿在画纸上画出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球”。另一位则说:“你画得不对!球应该是圆的。”这时,教师便可即时引导:“你看,球漏气后不就扁了吗?而且球也有椭圆的呀!比如橄榄球。”这样不仅能够化解幼儿间的争执,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开展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只要幼儿尽了力,教师均应给予正面的评价,善用启发、提示、鼓励等手段,为孩子创造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美术的海洋中自由徜徉。
综上所述,在开展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不能一蹴而就,必须经过不懈的探究与总结,才能创新教学模式,力求在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同时提升幼儿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美术活动 幼儿 创造力
21世纪需要创新型人才。我们的孩子生活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这就给幼儿的创新探索活动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使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创新意识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点燃了幼儿思维中想象和创造的火花。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无限,重视绘画创作活动的教育便是全面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培养幼儿绘画的兴趣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必须从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入手,绘画是幼儿表达自己美好愿望的语言和符号,它反映着幼儿智力的发展情况。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指出:“绘画对于儿童是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是儿童天生就喜欢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直接去满足他们的欲望,间接丰富他们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情绪,并使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幼儿对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创造之中,不断尝试新的探索。这时,我们就要为幼儿创设有利于发展创新能力的条件、情境和场所,时刻注意对幼儿进行绘画兴趣的培养,给他们自由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1.重视和理解幼儿在“涂鸦”活动中的创造潜能和动机
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绘画特征。幼儿时期的涂鸦现象是每个人都曾经历过的,涂鸦期幼儿没有明确的目的,给他们一张纸、一只笔,他们就会涂涂画画,对于孩子的乱涂乱画,我们不是随便责备,而是采取积极的态度给予鼓励和表扬,并给孩子提供涂鸦的时间、工具和场地。比如,每天利用户外活动的时间带领幼儿到涂鸦壁进行绘画活动,老师要适时加以指导。这些看起来一点也不像的画,正是孩子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而我们可以在这种特殊的绘画游戏中逐步培养幼儿的个性品质、想象力和创造力。
2.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激发幼儿的美术创作欲望
在美术教学中,运用生动、灵活、有趣的语言,更容易让孩子产生轻松、愉悦的游戏心理,激起幼儿的绘画兴趣,使他们乐于参加美术活动。例如,我在请幼儿画秋天树妈妈和小树叶时,不是开门见山地让幼儿怎样画,而是打破以前教师出示范例,幼儿照葫芦画瓢的陈旧教法,先给孩子们讲《树妈妈和小树叶》的故事:秋天来了,小树叶离开了树妈妈,随秋风飘走了,树妈妈见到树叶宝宝一个个离开了自己伤心地哭了,当暖和的春天到来了,树妈妈又重新长出许多新的树叶宝宝,她看到树叶宝宝回来了,又露出了幸福的微笑。当小朋友津津有味地听故事时,教师正确使用富有启发性的指导语,让孩子了解树妈妈和树叶宝宝的心理活动与表情,拓展幼儿思维,在无意中激发幼儿的绘画欲望,他们就会根据故事内容,通过自己的想象、创造专心地画起来,不一会儿,一幅副生动、有趣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
二、创造教育与技能训练相结合,协调美术活动中技巧培养与创造性发展的关系
环境的影响和熏陶是孩子艺术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幼儿园和家庭要给予孩子创造基础和创造的空间。例如,利用散游活动,带领孩子到中新花园,充分利用社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让孩子们观察大自然中的现象,到花园的树荫下,观察五颜六色的花,各种各样的草,千奇百怪的树叶以及水里游来游去的鱼,让孩子自由发挥。瞧,孩子们用小树叶拼成蝴蝶,制成花伞,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玩累了的孩子开始自由结伴,充分利用大自然给予的一切,自由绘画、加工、组合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无拘无束的表现着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授新技能的活动中,总有一些孩子喜欢说自己不会,不敢动手。这需要我们在平时做做玩玩中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自信心。例如,给幼儿准备各种各样足够的手工制作材料,集体合作创作一幅粘贴画,这时没有一个孩子说自己不会,他们踊跃动手,完成了集体创作的作品,孩子们动手能力增强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丰富了。
三、因人施教、适时鼓励、适度评价,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幼儿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如果我们对幼儿的要求不能区别对待,采取一刀切,能力强的幼儿很轻松的就能达到要求,时间长了,就会感到没有成就感。能力差的幼儿则很难达到要求。屡遭失败,丧失信心。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因人而异,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适时鼓励,适度评价,让每个孩子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势在必行。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力,画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儿童赋有很强的创造力,为了让儿童发挥这一能力,他提出了“六解放”。
一、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解放”
1、解放儿童的头脑。
作为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充分发挥想象的潜能。
2、解放儿童的双手。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对于现在的儿童来说是很常见的。家长往往认为孩子只要把知识学好就行了,其他的一切他们都应该帮助他们打理。但这却让儿童的双手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其实在处理自己的琐事的时候,也是一种学习,一种必备的技能。勤于动手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人类的活动靠双手进行,不许学生动手会摧残他们的创造力。
3、解放儿童的眼睛。
儿童其实就想一台摄影机,可以在无意识中学到很多东西。所以我们应该让儿童多多接触大自然,在自然中发现并学习。这有利于儿童观察力和注意力的培养。
4、解放儿童的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要限制他们。
5、解放儿童的空间我们要给儿童提供的环境不可以局限于家里或是学校,应该让他们更多的接触大自然。
6、解放儿童的时间父母喜欢给儿童安排时间,怕儿童不能合理的安排。其实不应该用功课填满他们的时间表,要给他们一些空闲时间消化学问,并让他们想一些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让儿童随着自己的意愿、想法,去做他们喜欢的事情。3~6岁是儿童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间。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想象力丰富,是创造力发展最有潜力的时期。
作为教育者,不要用怀疑的口吻去问儿童,这样很容易破坏掉孩子的自信心,从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当儿童兴致勃勃地做某事的时候,我们除了确保他们的安全之外,还要为他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孩子独立、勇敢地去做他想要做的事情。也就是放手让儿童去做。
二、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方法
1、培养儿童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带领儿童打开想象的大门。HtTp://
美术活动可以很好地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中国美协儿童美术艺委会主任杨永青说:孩子把画画看成是游戏,那么我们就应当像游戏那样去教学,教他们观察,启发他们的创造力,鼓励他们勇敢地用自己的语言画出自己的所看、所想、所爱。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情感、想象力、幽默感,对于发展其创造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绘画最易诱发儿童的想象力,也是最为儿童所喜欢的一种形象表现形式,虽然画技不高,但却能表达儿童的思维活动过程。对儿童的画,不要只追求画得多么“像”,而应鼓励他“想”得越多越好。
2、在游戏中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游戏对儿童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真多家长认为那些价格昂贵的玩具,是儿童非常喜欢的。但家长很奇怪,为什么很多儿童对这些玩具的喜爱,远远不及那些沙子、泥土、水等。因为儿童开始认识世界,对一切充满好奇,这正是启发孩子创新思维的最佳时机,所以我们要正确的引导。
3、创设情景,营造氛围,激励儿童主动操作和积极探索。
儿童需要的是一个自由自在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儿童可以自由的表达他们的想法,不受约束。教师要少说“不”,要能容忍。
(1)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
提供给幼儿不同的材料,使孩子的创造活动有物质基础,孩子自由活动,尽情发挥想象力。再者提供创造的时间,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创造活动。
(2)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作为教育者,为儿童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教育者要多用肯定,积极向上的言语,让幼儿自由想象、大胆探索,引导幼儿与同伴共同商量解决,在愉快的心理环境下乐于创造性的进行活动。
总之,开发儿童的创造力,培养探索能力和开拓精神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教育者应该从小对儿童进行创造力的培养。
关键词:儿美术教育;创造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4-315-01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包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有研究发现人们在孩童时期最具有创造性,那我们应该怎样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呢?
一、在美术活动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性
美术教育能使幼儿的综合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尤其是对于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对幼儿创造性培养是指在美术领域中通过开展创造活动激发幼儿用自己创造的图式表现对事物的认识与情感,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培养探索发现的积极性,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为培养独立的,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在幼儿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结构等基础上,培养他们用绘画和手工(泥工,纸工,自制玩具等)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初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及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的欣赏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发展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初步掌握使用美术工具及材料的技能。”因此在美术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创造性的培养,已是当前美术教育的重中之重。
二、我国传统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美术教学,注重”依样画葫芦”,忽视幼儿的个性表现,常用简笔画做为形象表现模式灌输给幼儿,让简笔画成为幼儿绘画的表现模式。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模仿是天性,如果成人先入为主地教他们画一些简笔画的东西,就会使幼儿形成定势,幼儿就会画类似的房子,汽车,人……
2、传统的美术教育强调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忽视幼儿学习绘画的内驱力。从成人的眼光为幼儿选材,认为:线条越简单,幼儿越容易掌握,这样安排符合了由浅入深的原则,但是实际上幼儿认识世界并不是以物象的简繁来发展认识的,他们喜欢画熟悉的,感兴趣的人,事,物。
3、传统的美术教育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只以”像不像”作为评价标准,忽视了幼儿在当中的其他表现,特别是创造性的表现。
三、美术教育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措施
1、为幼儿创造宽松环境,营造美术活动创造的氛围
现代教育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2、教给技能方法,留下创造余地
古人云:”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幼儿进行创造必须以方法为基础。幼儿常常不能把头脑中丰富的创造想象尽情地在绘画作品中展现出来。那么,在平时要注重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世界的人,事,物,为幼儿的创造提供素材。
3、丰富各种经验,提供创造基础
生活是创造的源泉,幼儿创作反映的内容是幼儿的生活。有些女孩子非常喜欢漂亮的衣服,她们往往最乐意创作这方面的内容,画各种各样的公主裙,帽子,鞋子等,并非常认真,非常高兴,情感需要得到了满足。
4、运用启发探索的语言,促使幼儿形成创造动机
皮亚杰说:”儿童不能像成年人那样有效的满足他个人情感上的,甚至智慧上的平衡,他具有一个可姿利用的活动领域,在这领域中他的动机并非为了适应现实,恰恰相反,却使现实被他同化这样的活动领域便是游戏。儿童进行的游戏很多,绘画也是这种游戏的一种方式。”在美术活动中,运用启发,探索的语言促使幼儿游戏,使幼儿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的创造性,促使幼儿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画面。
5、适时介入指导,促使幼儿创造才能的展现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所进行的探索,创造远比一幅作品意义更大得多,教师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自主自作,带着极大的热情同幼儿一起参加美术活动。适时并不是想画什么就让画什么,教师要先观察幼儿,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幼儿一定的帮助,这样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都提供了成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