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产制造业的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预算管理 生产制造型企业 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制造型企业管理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而预算管理能够科学合理地配置企业资源,对企业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预算管理分析预测未来生产过程中的经营和财务状况,能够使生产制造型企业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预算管理也被越来越多的生产制造型企业认可。生产制造型企业要重视预算管理的作用,科学地编制预算,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善于运用预算管理,制定合理恰当的目标,从而指导生产制造业的发展。
一、生产制造业预算管理的特征
(一)预算管理具有市场性
生产制造型企业的生产以盈利为目的,因此预算管理带有鲜明的市场性。在市场经济中,生产制造型企业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预算管理能够精确细致地管理企业的资金投入。因此,预算管理要紧紧围绕利益这个中心点,时刻关注市场的动态变化。研究市场的变化规律,紧紧跟随市场变化的步伐,从而科学地编制预算,为生产制造型企业创造更大的利益,实现生产制造型企业的发展目标。
(二)预算管理具有指示性
预算管理是一种数量化的详细计划,对生产制造型企业的生产具有指示性。预算管理服务于生产制造型企业的战略目标,因此预算管理与生产制造型企业的生产战略目标一致,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前提。预算管理对生产制造型企业的活动和资源做出合理的安排,从而引导生产制造型企业的生产。
(三)预算管理具有全面性
预算管理要做到统筹兼顾,对生产制造型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编制预算。生产制造型企业不仅有与企业长远发展的预算,而且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也有详细的预算。在预算活动中编制、控制、执行、分析等每个环节,都进行细致的管理。除此之外,生产制造型企业的员工都要参与预算管理,集中大家的力量把预算管理做得更好,为预算管理贡献自己的力量,不能单单依靠个人独立完成预算管理。
二、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企业在市场化过程中,预算管理对生产制造型企业的长远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预算管理深刻地影响着生产制造型企业,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算管理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生产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预算管理可以合理地配置资源,是有效配置资源的工具。预算管理是预先计划生产制造型企业的资源,使企业内部各个责任主体之间相互协调,尽量减少责任主体之间的矛盾。预算管理合理引导资源的使用,提升生产制造型企业的经营效益,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预算管理有利于企业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以预算管理来优化和配置资源,缓解了资源短缺的状况,也扩大了生产制造型企业的利润空间。这对生产制造型企业的发展无疑是非常有利的,可使生产制造型企业提高经营的质量。
(二)预算管理有利于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预算管理为生产制造型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根据生产制造型企业的发展状况而制定更恰当合理的企业目标,生产制造型企业把完成目标的总任务合理地分配到每个部门。每个部门再具体地把任务分配到个人,明确每个员工的任务,在一定时间内应该完成的目标。并且通过奖励的办法,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生产制造型企业的预算管理中,把企业的目标通过预算细化成每个员工的目标,能够使员工清楚自己的工作,从而为了自己的目标而不断努力。这样,预算管理提高了生产制造型企业中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三)预算管理有利于明确企业战略目标
通过预算管理,有利于生产制造型企业明确自身的战略目标。当生产制造型企业确定自己的生产经营目标之后,在生产经营目标的指引下,制定出企业长期发展的策略。生产制造型企业的员工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为生产制造型企业长期的发展策略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预算管理对生产制造型企业的战略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企业集中优势资源,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四)预算管理有利于控制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
在生产制造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预算管理能够对其进行控制和管理。其中,预算编制能够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以及各个环节的目标,实现在生产制造型企业预算中的事前控制。预算执行是事中控制。生产制造型企业通过预算明确员工的具体目标,然后监控员工执行目标的情况,并且及时发现其中的错误加以纠正,从而确保工作正常进行。在预算执行结束后要进行预算考评,通过预算考评总结工作的教训,积累工作的经验,从而不断提高工作的质量,实现生产制造型企业的总体目标。
(五)预算管理有利于规避风险
预算管理能够及时监控生产经营活动,为生产制造型企业的科学决策提供保证。生产制造型企业能够通过预算来预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环境,准确把握生产制造型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可能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并且能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解决问题。因此,预算管理能够规避生产制造型企业的风险,预测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的因素,同时努力改变这些不利的因素,从而降低生产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经营的风险。
三、预算管理的策略
(一)与企业战略目标保持一致
生产制造型企业的预算管理与其战略目标有着密切的联系,预算管理是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保障。在实际工作中,要协调好两者之间的联系,加强两者的协同作用。预算体系必须以生产制造型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前提条件,适应生产制造型企业的发展要求,服务于生产制造型企业的发展。同时预算体系也要保持较大的拓展空间。这样使预算管理与生产制造型企业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从而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建立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生产制造型企业应该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并且在长期的工作中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要紧密结合生产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完善提高预算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要真正地执行,并且使之行之有效。预算管理制度要与时俱进,使管理制度更加现代化。管理者要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总之,预算管理是生产制造型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形式。预算管理有利于合理配置企业资源,有利于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有利于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等等。因此,只有正确认识到预算管理在生产制造型企业中的重要性,才能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实现最佳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当然,更好地发挥预算管理在生产制造型企业中的作用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需要每个人都不断努力,为企业的预算管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吴昌秀.企业全面预算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5).
[2]彭丽鹤,徐若鸿.如何编制企业财务预算[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3]赵团结.关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2010,(2):117-118.
[4]韩吉茂.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经济,2010,(2):81.
[5]郝晓娜.我国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10,(3):215-217.
一、对现场人员的管理
制造型企业生产现场是由人、物、场所三者组成的,是以人为主体、以物为中心、有机的动态系统。人是最关键的,人本管理是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灵魂。一个企业的现场制造复杂性决定了现场制造必须具有高素质的人才;现代制造企业的现场管理要求操作人员是既有专业的技能、又有一定管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现场人员的执行力更是现场管理的关键。因此,就必须有计划地加强能力培训,在提高现场人员专业操作技能的同时,还要进行管理理念、管理技法的培训,提升其参与管理的能力和意识。与此同时,还要建立不同级别的考评体系,强化人员的绩效评价,不断提高制造型企业现场管理中员工的执行能力,推动企业实施现场管理执行力提升。
二、建立企业现场信息沟通网络平台
制造型企业需要连接的各个生产环节和生产地点,时间、空间跨度很大,有的厂区两端的两个车间距离相对较远, 而且车间内部环境也很复杂,生产过程中信息变化快,需要一个完整、顺畅的信息沟通平台。现场的管理人员需要每个人都有通讯设施,能够进行远距离的进行现场的统一指导。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沟通系统,实时地掌握现场管理的工作状况和动态。
三、现场管理机制建设
加强现场管理是制造型企业管理的一个永恒主题,现场管理水平决定了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有效的机制才能保证管理能够真正落实到位。现场管理机制包括现场管理的组织机构、管理标准、评价办法等等,组织机构健全,把现场管理责任明确落实到企业各层级,人员明确工作责任了,避免推拖、扯皮,有多少制造型企业,由于职责不明,造成现场混乱,严重影响产品交期、质量,甚至安全。确定由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这需要现场管理标准明晰来解决,要达到物流有序、产品优质、文明生产、设备完好、环境整洁、爱岗敬业需要方方面面的标准,而且是针对性很强标准。控制物流,确保物品能够严格按照投入进行产出,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停顿和等待时间,从而提高作业面积利用率;清晰劳动纪律的标准。生产现场改进还要鼓励员工提出自己的提议,建立 “创新制度”,对提出有益方案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 ,从而激发员工提出新观念的积极性,推进企业的现场改进步伐。有的制造企业制订并颁布了十分完备的现场管理机制,但在的贯彻落实过程中,部分人员对现场管理机制的内容还不了解,使机制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所以在实施中还要加大宣传。
四、减少现场浪费
现场改进要从减少现场浪费入手,现场浪费主要体现在不良修理的浪费、过分加工的浪费、动作的浪费 、搬运的浪费 、库存的浪费、制造过多过早的浪费、等待的浪费这七个方面,这七方面可通过现场管理改进减少或消除。然而,在生产现场中由于人员过剩、设备过剩也会制造更大的浪费,人和设备过剩就会导致库存过剩,过剩的库存不及时搬走会影响工作现场,搬运它就增加了原本不需要的搬运的人工,所以我们解决的办法就是,首先确定各个岗位上的空闲人数,对已经完成本职工作的操作人员可站在一边,可以让他分担其他工作,将之分配到人手不足的工作场所,这样那些忙着的人就不会去攀比,最终可实现多余人员的合理配置。也可以给予员工挑战有附加价值的工作机会从而实现对 “员工的尊重”,让工人能够有一种归属感,员工能够自动地认识到周围是存在浪费,从而自行地去解决浪费,然后员工将时间和精力用于最需要又最能创造附加价值的工作里面,这比被动地去执行别人的安排效率要高。这种不断改善的工作方式,使员工能更好地将各自的精力用于有意义的工作之中。公司还可以鼓励员工提出减少浪费的意见,给与一定的奖励。制造企业要根据市场的需要来合理地进行生产,这也是减少浪费的一种形式。积极主动参与市场竞争,让这个无形的手去优胜劣汰,主动去减少浪费,激励企业去不断进步。
关键词:我国制造业;生产管理模式更新;内涵及问题;建议
当今,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及经济的全球化,一些跨国制造企业凭着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快速占领了全球市场,给我国制造业造成了重大威胁。当前较为流行的生产管理方式中有最常见的精益生产、virtual生产等,与这些较为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相比,我国的生产管理模式十分落后。因此,我国制造企业要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在学习国外生产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本土特殊的生产管理模式,为我国制造业的振兴奠定基础,
1 我国制造业生产管理模式概念及其缺点
我国目前制造业的生产管理模式最初是从苏联学习而来,并在此基础上稍加改造形成目前的生产管理模式。该种生产管理模式的特点就是以产品生产为为核心与单一品种批量生产相适应,其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具体如下。
首先,生产无序化,导致库存增加。在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中,一个项目的各个零件通常是由不同的部门去完成,而各个部门生产能力和速度不同且缺乏统一的生产步调,导致了各部门零件进入总装配阶段效率低下的问题出现。比如A零件生产100件。B零件生产80件,C零件生产50件,这就无法实现ABC三种零件的有效组合,如此往复循环会造成大量的库存积压。其次,企业生产模式缺乏灵活性。现代企业生产大多使用精益生产模式,争取利用最少的资源,生产出消费者最急需的产品。而传统方式仅仅按照机器的生产能力来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没有将生产计划与市场需求有效结合,大大降低了生产系统的运作效率。最后,产品种类过于单一。如今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变得多样化,单纯追求产品低价的消费越来越少。而国内企业为实现短期利益仍然通过大批量生产单一品种的方式来降低成本,这样做从表面上来看能降低生产成本,但从长远来看单一品种的产品必定无法受到消费者的持续欢迎,最终会导致企业面临重大的经营风险。
2 我国制造业生产管理模式更新的体现
面对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式,我国企业必须转变生产管理模式,引进先进的国外制造业生产管理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走一条中国特色的制造业生产管理模式,实现生产管理模式与国际的接轨。
(一)以零件为核心安排生产,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
传统的以产品为核心的生产模式,不但会导致生产效率低下还有导致库存大量积压,还会进一步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以零件为基础,以此来编制生产计划。其优点是通过信息的共享能使得生产计划与市场需求有效的结合起来,有效减少了产品生产时间,也能更好的适应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目前国内企业的管理制度非常混乱,混乱的制度必然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将生产与绩效挂钩能有效提高整个企业的运作效率。另外,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席卷全球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企业引进电子数据管理系统,能有效对生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监督和控制,能使企业管理水平实现质的飞跃。具体来说可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生产流行等环节纳入智能信息管理系统,这样不仅克服了了传统文书系统效率低下的缺点,而且精简了人员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
(二)生产方式转变为精益生产、多元化生产模式
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是依靠完成超额的生产目标来拉动生产,往往造成大量库存。而更新为精益生产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生产。这种自下而上的拉动式生产模式,及时满足了市场需求,也基本实现了“零库存”的目标。从整体上解决了以往企业盲目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从单一的产品生产向多元化生产转变。传统以产品为中心的单一生产模式由于缺乏柔性,不能有效对市场的变化做出灵敏的反应。此外,随着工业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产品多元化生产变得更加简单。如今,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竞争力就必要要在挖掘用户需求上下功夫,并将客户的需求进行详细划分,生产出最能满足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产品。另外,企业要致力于提高用户体验,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吸引更多的忠实客户。总之,大规模的生产方式正逐渐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小规模生产方式。
3 促进我国制造业生产管理模式更新的建议
目前,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很对企业开始意识到转变企业生产管理技术的重要性。我国制造业生产管理模式的更新状况整体上处于上升期,但是总体水平还相对较低。为此本文通过对查阅大量文献并结合实际,为国内制造业生产管理模式更新提出几点建议。
(一)完善好生产管理系统
生产管理系统是企业的核心,它包括采购、设计、生产、控制等整个流程。在传统生产管理方式中各个生产部门是独立进行运作的,彼此之间基本不发生信息的交流,大大阻碍了生产管理模式的更新。因此,企业在更新生产管理模式之前应该先做好完善生产系统的准备。处理好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关系,促进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推动各生产部门相互协作,共同推动生产目标的实现。企业内部生产系统的优化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也为生产管理模式更新奠定了基础。
(二)进一步优化好好制度、技术、管理创新的关系
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大多数企业只引起了对企业制度改革的重视,但是并没有注重其配套措施的建设。其中重要的配套措施包括技术改革和管理机制的改革,如果忽视这两个方面就必然会阻碍我国生产管理制度的更新。因此,企业在生产管理模式改革中要学会用矛盾分析法对解决问题,除了要抓主要矛盾,还要重视主要矛盾的次要方面。具体来说,企业在重点进行企业制度创新的同时,还要利用好管理制度创新来辅助企业制度的创新,然后利用技术创新来有效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总之,企业在生产管理模式更新中要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不能忽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
(三)企业应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国外的生产管理模式是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是并不是把生产管理模式简单引进企业就万事大吉。具体来说,企业首先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在众多生产管理模式中选择最为适合自己的模式。然后,将引进的模式在企业中进行不断的实践,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会慢慢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模式。比如ERP和LP模式都是现代较为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但两者模式各有千秋。我国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改造创新适用。如在大企业中,生产部门众多管理关系负责,采取ERP系统就是一种高效的生产管理方式。反之,在小企业中,由于资金实力较小生产部门简单,使用ERP模式则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还会造成资金浪费。因此,我国企业应该在引进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国外的生产管理模式吸收、内化为自己所用,形成中国特殊的生产管理模式。
4 总结
总之,国内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对生产管理模式进行更新,。企业领导层要大力支持生产管理模式的更新,利用国外先进的生产经验和人才,并结合企业实际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生产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张裕州.关于我国机械设备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模式更新研究[J].中国经贸.2010(10):22-25.
[2]许和平.论现有制造企业现场管理模式[J].现代商贸工业.2012(12):33-36.
[3]冯根尧.基于资源演化的制造业生产管理模式研究[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44-46.
关键词: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生产管理;经验
一、严格执行行业标准,在生产中坚持贯标
公司在生产管理中,坚持贯标,也就是贯彻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依据三个国际标准建立企业的质量、环境整合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既是适应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规范企业管理行为的内在要求。企业切实、有效地按照GB/T19000-ISO9000系列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运行,通过贯标活动改进内部质量管理。在体系运行中重点抓好以下控制环节: (1)统一思想认识,尤其是领导层;树立“言必信,行必果”的工作作风;(2)党政工团组织发挥作用,协同工作,使全体人员具有浓厚的质量意识;(3)使每个人员明确其质量职责;(4)规定相应的奖惩制度,赏罚分明;(5)协调内部质量工作,明确规定信息渠道。通过严格执行行业标准,贯标,企业取得了显著的生产管理成绩。2013年,公司荣获第十三届全国质量奖,成为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和黑龙江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公司在同行业中较早地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位一体认证,同时顺利通过了AAR协会M-1003质量体系认证和EN15085焊接体系认证,公司跻身中国机械500强和世界铁路装备制造业500强行列。
二、管理信息化建设
ERP是以现代管理思想为核心的软件产品,应用企业构建成一整套管理系统。在全球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ERP是以现代管理思想为核心的软件产品,应用企业构建成一整套管理系统。在全球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ERP不仅仅是一个软件,更重要的是一个管理思想,它实现了企业内部资源和企业相关的外部资源的整合。通过软件把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及相应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管理流、增值流等紧密地集成起来,实现资源优化和共享。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实施实施以ERP为代表的管理信息化建设,在实际运行中发现企业内部管理明显加强,生产管理与现代先进企业管理思想接轨,使得企业内部业务控制流程更加规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
三、坚持实施国际化战略和大市场、大客户、大营销策略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坚持实施国际化战略和大市场、大客户、大营销策略,注重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不断延伸产品及服务链条,建立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的产品全系统解决方案和全寿命周期一揽子服务体系,实现由制造商向制造服务商的转变。
在国内市场,公司不断深化与大客户的合作关系,实施重点行业和市场开发,加强对新兴市场培育,推进项目运作。密切关注铁路改革带来的市场深刻变化,依托研发优势,大力推出满足用户需求的新产品。建国以来,累计新造铁路货车36万多辆,产品覆盖全国各铁路局、车辆段,国内市场占有率长期保持22%左右,居行业之首。在海外市场,依托先进的管理模式,公司立足国内,着眼全球,同步推进市场开拓,出口业绩快速增长,海外影响力稳步提高。与澳洲,南、北美洲、独联体市场等世界主流客户和高端客户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成为其铁路货车主流供应商。公司在澳洲和新西兰铁路货车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40%和100%。与澳大利亚B・W公司合资PRE公司,成功开启了企业海外市场资本输出的首次实践。在澳大利亚珀斯建成货车配件库,并实现正式运营,售后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四、实施卓越绩效管理创新工程与六西格玛(6SIGMA)管理项目
公司实习“1+3”管理工程项目,即实施一个卓越绩效管理系统,实现质量管理、环保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三个体系的一体化。是以公司党政主要领导为核心的决策层,根据公司内外形势及行业发展要求,在有效分析、评价公司目前生产经营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实施的旨在实现公司由传统型企业向现代化企业转型、实现公司从优秀走向卓越、保持和稳固公司行业领军地位、提升国际产品市场影响力而采取的重大举措。
培训六西格玛(6SIGMA)管理项目是通过减少波动、不断创新,使质量缺陷达到或接近百万之三点四的质量水平,以实现顾客满意和最大收益的系统科学。
关键词:生产计划管理;有效性;措施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6.041
0 引言
生产计划管理是以盖勒普MES与生产计划管理的相关理论为指导,根据工厂的实际运营状况,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其进行生产管理的一种模式,同时也是一项科学管理的综合性管理方式,以实现公司的生产经营目标为最终目的。而从当今制造业市场呈现出的一系列问题来看,制造公司要想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要迎合时展的潮流,不断更新管理观念,清晰市场定位与市场风向,生产计划管理则是新时期企业管理的有力武器。
1 生产计划管理概述
生产技术管理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从广义概念分析,生产计划管理以企业的整个生产系统为对象,涵盖产品制造相关的各个环节;从狭义概念分析,生产计划管理是以产品生产的基本过程为对象,其中包括生产过程的组织、生产能力核定、生产计划于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和实行一级生产调度工作等。
2 制造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现状与问题
(1)投产时间滞后、生产加工周期无法保证。订购单位是企业生产的保障,也是产品生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企业与订购单位签署了合法的协议或合同之后,企业才会开始对产品进行生产。但是受多重因素的制约,合同的签订需要经历一个及其漫长的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投产时间滞后。在投产初期,就可能会已经减慢了产品生产的进程,即使采取增加工人数量,延长工作时间等措施,也难以保证产品的生产;加之基础数据不足,生产效率不高,监管力度不够等因素影响,这使得制造企业生产部门陷入混乱和疲乏,在企业关系中常处于被动的局面。
(2)生产计划管理流程不规范、奖惩不分明。事实证明,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系统不健全、缺乏严格的奖惩制度、员工工作积极性没有被充分带动起来等因素会致使其工作效率低下,业绩不突出。在处理问题事件时,部分企业内部缺乏明确的管理措施,处理手段也较为随意,不同的管理者也会相应给出不同的方案,最终处理结果的差异化导致员工态度散漫,直接影响了制造企业的健康发展。
(3)信息不共享,数据到处找;库存堆得高,资金占不少。部分制造企业缺乏公共的交流平台,各部门之间互不往来,导致信息阻塞与隔断,投资生产部和物资供给部没有实现良好的信息共享,这直接阻碍了产品生产的顺利进行。众所周知,产品生产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需要多个部门和多个环节的共同配合,要求较高的团队协作性。而现今制造公司的各个部门都在“闭门造车”,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极易出现问题。
3 制造企业提升生产计划管理有效性的措施
(1)加强生产计划管理基础建设。强化制造企业基础建设管理,要对基础信息和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全面准确地掌握制造企业的基础数据和信息,确保信息的流畅性和完整性。而且还要具体掌握各个单位成员的基础管理、物资管理、数据管理、设备管理、合同管理等情况,清晰明确各单位的职能和功能,帮助管理部门优化管理系统,对企业的产品效率提升、物资准备、质量保障等各个因素进行确定,为产品生产建立良好的环境,进而促进今后产品生产有条不紊的运营。
(2)实施准时化生产计划。产品完成的质量和时间都是提升制造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武器,更是市场运行的基本保障。因此,制造企业应该对此予以高度的重视,尽快确立科学系统的准时化方案,迎合市场发展的潮流,满足订购方的最先需求。对此,制造企业可以优先采取“取料制”,这也就是说,产品生产不可再按照单一模式进行,每道工序之间也无需保证高度的一致性,即使前一道工序没有完成,制造企业也可以按照市场生产经验和公司生产预算开始后一道工序,只要保证两道工序订单要求的一致性即可。采用这种生产措施,既可以解决时间滞后问题,又以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为导向,达到了省工、省料、省时的目的,为制造企业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3)强化企业生产计划执行管理。要真正实现强化企业生产计划管理,就要从管理工作的三个方面进行着手:第一,牢抓生产环节。生产车间应该根据企业确立的生产计划和生产任务进行,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切不可拖泥带水,因为一点工作的拖延就会搅乱整个生产秩序。因此,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使其成为一种制度保障;第二,实时掌控生产进度。技术部门要与监管部门通力合作,对影响工作进度的问题进行及时排查,确保生产有效有序进行;第三,加强企业对生产的控制力,杜绝窝工、消极怠工现象的发生。
(4)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制造企业要善于利用现今的科学技术,采用ERP系统为企业制定严谨准确地生产数据,减少人力劳动造成的误差;以科学技术代替脑力劳动,增加对机器设备的投资,减少对不必要的闲置人员的投资,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5)在企业内部开展精益管理工程。企业要追求创新理念,鼓励员工不断创新,不断进步,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以精益理念为导向,减少成本投入,增大产品输出,加快产品生产进程,保证产品兼具质量与效率;同时,企业应尽快展开精益管理工程,加大对管理部门的建设和投入,为自身发展增添生机与动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生产计划管理在促进制造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张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企业要以生产管理作为一项有效的契机,强化管理,努力改善当今生产计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而实现飞速发展,为未来的良好运营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程金胜.装备制造企业提升生产计划管理的措施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3(28).
[2]赵海燕.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的改进与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09).
[3]李美叶.浅论制造企业生产计划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