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能力的核心

教学能力的核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能力的核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能力的核心

教学能力的核心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行为 教学效果 核心能力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549(2010)05-0132-02

引 言

有专家指出21世纪教师能力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确实,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赖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质量的提高则依靠教师素质的提高,而教师素质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系统,包括教师职业理想、教育信念、教育观念、知识水平、人格特点、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策略和教学行为等成分,其中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注意到:教师对其教学过程的控制与调节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重要方面,它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教师的教育实践和师资培训也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构成

(一)概念

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申继亮,辛涛)。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高级形式,是其他教学行业的调节中枢。在传统的教师能力结构中也包括教学监控能力,其作用在于控制和调节,以保证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二)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构成

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包括:教学监控对象的性质、教学监控的作用范围、教学监控的发生过程、教学监控的表现形式。具体表现为: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兴趣、情绪等心理因素的调控能力:对教学计划与准备性、课堂的组织与管理、教材的管理、言语和非言语的沟通、评估学生的进步、反省与评价性和对职业发展的意识等的控制能力。

(三)教学监控能力的特征

教学监控能力的表现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所进行的积极、主动地评价、反馈和调节,其特征表现为:主动与能动性、评价与反馈、调节与矫正、普遍与灵活、优化与协调。根据教学过程,辛涛(1998)把教师的教学监控过程分为三个有机联系的部分:自我检查、自我校正和自我强化。所谓自我检查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自觉的检查、审视和评价的过程,它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一种敏感反应,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监控的开始阶段;自我校正是教师在自我检查的基础上,对自己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主动的改进、纠正和调节的过程,它是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外在体现;自我强化是自我校正过程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动地寻找自我强化的方式和手段,以期巩固自己已经出现的好的教学行为,防止原有问题的重新出现,这是教师教学监控过程一个循环的结束。

二、影响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因素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存在着许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素,其中既有直接因素,也有间接因素。

(一)直接因素

决定教学监控能力的直接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能否及时、正确、全面地发现和觉察自己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二是教师是否具备解决教学活动中所存在问题的足够知识和经验,主要包括: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教育实践知识、对自身特点的理解以及对学习特征和学习背景的综合理解;三是教师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否和现存的教学问题正确地联系起来,并进行合理的、有效的知识重组。

(二)间接因素

主要有教师的心理状态,如教育动机、自我知觉、教学风格等,以及环境因素,如教学活动中的人际相互作用(包括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同事之间的合作与互助、领导的支持等)、社会文化与价值观、学校的风气等。任何教学活动进行的状态和完成的效果都直接取决于教师能否对上述因素进行积极、主动、科学、合理的调节和控制,因为“教学监控”在其中扮演着一个“领导者”、“监督者”的角色,课堂教学活动的其他因素都要在它的监督、领导下进行。

三、外语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

外语教师一般都具备了相应的专业知识,达到了一定的智力水平,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差异就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对自己教学的计划与准备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能有意识地组织自己的课堂教学,注意自己传授知识的方式,但他们通常不大注意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对学生的状况不能客观准确地认识与评价,而且,多数教师的教学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性的经验重复,多数人把教育工作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而不把它看成是自己要为之献身的崇高事业(辛涛、申继亮,1994)。

(一)增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

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效能感高的教师相信自己的教学活动能使学生成才,便会投入很大的精力来努力工作。2,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效能感高的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会注意总结各方面的经验,不断学习有关的知识,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而效能感低的教师由于不相信自己在工作中会取得成就,便难以做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积累、总结和提高。3,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效能感高的教师在工作时会信心十足、精神饱满、心情愉快、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往往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效能感低的教师在工作中感到焦虑和恐惧,常常处于烦恼之中,无心教学,以至于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

(二)教学策略训练

教学策略,是以一定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对影响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化的总体研究,并最终形成可以具体操作的整体化实施方案(李芒,1999年)。教学策略是教师素质结构、教学工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教学效益、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教学策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教学质量的优劣。

(三)加强教学反馈意识

教学反馈的重要实践意义,就在于通过反馈的调节作用,能确保教学活动正常有效地开展并取得应有的教学成效。教学过程就是教与学的双方利用相应的教学反馈信息,不断调整各自的行为及其方式,以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有效的教学反馈应该具有激励性。即通过教学反馈,能够更好的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一方面,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对照学生的学习状态,向学生传递评价、启发、指导等反馈信息,使学生从中受到教益和激励。增强学习信心和兴趣,并激发起其进一步获得成功的新动机。

教学能力的核心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 教学改革 行动导向

[作者简介]丁辉(1969- ),女,江苏大丰人,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江苏 常州 213164)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11年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基于就业竞争力的高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JSJG3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2-0176-02

一、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

一是政策引导。《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并且教育部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要求测评学生的“自我学习、信息处理、语言文字表达和合作协调能力”。同时,教育部与各部委相关文件中也一再指出职业核心能力对于学生和职业人的重要性。二是就业市场需求。职业核心能力已经成为用人单位选人的主要条件之一;麦可思《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指出,“2010届大学毕业生对基本工作能力(所有工作必须具备的能力)的掌握水平均低于工作岗位要求的水平”“高职高专基本持平”,并且毕业生认为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的学习能力、科学分析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等是最重要的基本工作能力。三是能力本位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能力培养开展“教、学、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活动。四是坚持行动导向教学法。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以活动为主线,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五是坚持规范和创新。规范和创新是课程建设过程中两个重要方面,规范性保证了课程建设的方向,创新保证课程建设的先进性与超前性,从而保证课程能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需求。

二、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教学改革的实践

1.教学内容。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核心能力教研室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评估指标体系及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将职业核心能力课分为三门课程。即“职业规划与自我管理”课程,课程目标为: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步骤、方法,自我管理的内涵、误区、法则、改进方法,增加学生从事企事业各种服务与管理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素质,提高学生职业规划与自我管理的基本能力;“职业沟通与团队合作”课程,课程目标为:使学生掌握职业沟通与团队合作的基本内涵、意义、原则、原理、技巧、技能、策略等内容,提高学生职业沟通与团队合作的基本能力,并为专业岗位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奠定基础;“思维创新与解决问题”课程,课程目标为:使学生认识创新思维的必要性,培养创新思维的习惯,掌握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创新与革新的能力。这三门课中,其中前两门课是必修课,分别安排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开设,第三门课作为选修课,由学生自由选择。上述三门课程的内容及专业考证的要求(学生必须取得计算机国家一级B证书、江苏省英语等级A/B级证书和专业技能证书),基本涵盖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和教育部所规划的职业核心能力分项能力训练的基本内容。

2.教学实施。根据整合后的课程标准,教研室集体备课,分工协作,进行教学课件、教案、教学资料的准备。每门新课开授前,组织全体授课教师进行培训,由比较有经验、经过师资培训的老师进行示范,同时要求新教师进行试讲,大家共同探讨教法,对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学院重新布置了教室,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坐在一组,一般6~7人一组,全班小组围成一个开口的圆形,方便教师操作播放课件等。课程教学采用较为开放的方式,以某教学目标或话题、游戏等引入,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课后的实践,提出各自小组的认识与意见,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提升,完成教学。

3.教学效果分析。通过前期小规模的实践以及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一阶段的实践,总体效果是:学生普遍认识到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也知道自己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都希望通过本课程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改变过去,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成功。学校开设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可以说是顺应了学生的要求,受到了学生普遍的欢迎。学生除了欢迎之外,对本课程也提出了一些要求与建议。本课程每学期24节课,每周两节,共12周。通过一学期的全面实施,也许是教师的期望值比较高,每次课结束后,都布置了任务,有小组的,有个人的,如“职业规划与自我管理”课程,要求学生每人做一个职业规划,完成一项自我学习任务,小组完成两个集体项目,SWOT分析作业,并部分要求进行课堂汇报等。所以一学期下来,学生感觉任务太多,课余时间占用过多,造成完成任务的质量不理想,有的学生甚至是敷衍了事。

三、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教学改革实践的启示

1.针对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安排教学内容。(1)针对学生的学习时间。目前我国高职学院的学制一般是三年,学生实际在校的时间是两年到两年半。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学生首先要适应高职的学习,其次是明确专业学习目标,最后是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开设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选择高效的学习方法,学会自我学习,有效地利用时间,解决学生的现实问题,而不能是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2)针对学生的特点。目前高职生多是“90后”,他们的特点是思维活跃,接收能力强,崇尚自由,爱憎分明,个性张扬,有强烈的自主意识,但人际交往能力差,受挫折能力差,社会责任感弱,功利主义明显。因此职业核心能力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要有针对性,努力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团队精神,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认识到对自己的未来要进行合理规划,将来在职场上才能取得更多的成功。结合上述两方面的针对性,提出以下课程安排计划: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以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大学学习生活为目标,第一学期安排自我学习、自我管理、交流与沟通的教学内容,能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全新的大学学习和独立生活,较好地与同学、老师相处,了解专业岗位需求与专业发展趋势,满足学生实际的需求;第二学期在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并且对专业和就业岗位有较为明确的认识基础上,针对职场实际需求,以团队协作、职业规划、解决问题为主要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认识团队合作的必要性及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第三学期要结合专业以创新革新为教学目标,教会学生创新思维,学会通过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发现更多的问题,用创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2.强化师资培养。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师资是关键,要求老师自己必须具备这些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的教学不同于以往的各类课程,试想教师自己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如何能教好学生呢?因此职业核心能力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自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核心能力,强化提高核心能力的意识,不断改变自己,以适应新的教学需要;其次是改变教学方法,学习实践行动导向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调动学生的内因;最后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整理归纳,以丰富教学内容。

3.改进教学方法。职业核心能力的教学,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行动起来,使学生在行动的过程中去体会能力的提升,理解各个专项能力的基本理论和能力提升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以活动为导向,是以能力为本位(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教学,具有促进学生参与、合作、行动,提高教学效率,形成完整个性的功能。行动导向教学法经实践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方法。教师要充分理解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本质——学生是学习的行动者,而教师是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咨询者。行动导向教学法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学生在自己“行动”的实践中,训练能力,学习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通过研究,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六步法,提出了核心能力训练的OTPAE五步法,即目标(Object)、任务(Task)、准备(Prepare)、行动(Action)和评估(Evaluate)。其实不管是六步法还是五步法,我们可以把其理解成做事的方法。能力训练时,我们采用这些方法,首先是要明确训练的目标,然后制订计划,进行相关的准备,再实施计划,最后进行总结评估。所以笔者根据核心能力训练经验及日常做事的过程,总结成四步法,即目标、计划、实施和总结。教师在职业核心能力训练课上,按照四步法,让学生明确能力训练的目标,制订训练计划并进行自主的知识准备,实施计划,进行能力训练,最后,从个人的改变、知识的积累、做得不够等方面进行总结,以便下次能运用成功的经验,避免类似的失败。学生通过不断强化这样的四步法,实现职业核心能力提升,并且对四步法形成习惯性的条件反射,自然就掌握了以后职业生涯中做事的方法。每位从事职业核心能力教学的老师,既要理解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更要根据教学对象与内容将行动导向教学法灵活地运用到职业核心能力的教学中,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寻求高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实现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目标。

4.集体备课,精选教学内容。职业核心能力涵盖的内容广泛,教学案例非常丰富,可选的教材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系列教材共两套,分别是教育部牵头的一套6本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牵头的一套8本。高职学生,由于实际在校的时间较短,课时比较紧张,如果按某套教材的内容开展教学,没有足够的课时保证,同时学生学习训练起来感觉很累,很烦,如果处理不当,反而使这门课变成了学生学习的负担。通过集体备课,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精心编写授课讲义与教学课件,精心设计适合高职学生实际情况的活动项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力求达到职业核心能力训练的最佳效果,使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中所培养的能力,学生在校的时候就能用在学习上、用在与同学相处上、用在生活中、用在对未来的思考上等,达到学了就能用的效果。

职业核心能力对于一个职业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国内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越来越关注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有效地在学校开展职业核心能力的教学,师资是关键,课程建设是保障,改革教学方法是途径。职业核心能力作为课程在高职院校开设,才刚起步,各方面都值得广大教师进行探索、实践与思考。

[参考文献]

[1]童山东.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报,2006(9).

[2]杨德荣.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的案例设计与分析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10).

教学能力的核心范文第3篇

摘要:编程能力的培养不仅在于对程序设计语言的精通,更在于是否真正掌握了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本文以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在分析传统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课程特点和培养学生编程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定位,从教学方法、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设计、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编程能力;任务驱动;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传统的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注重于语言本身,按照“讲解语法、控件功能介绍举例解释上机练习”的顺序进行教学。尽管这种方式也会用大量的课时安排实验,但这类应用往往只限于对具体语法、命令或控件的小实验,其结果通常是:学生虽然能够熟练地掌握程序语言本身,但却不明运用之法,贯通和应用能力较差,学习兴趣难以激发。

Visual Basic(以下简称VB)程序设计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为核心,使他们从应用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适合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在“做中学”。本文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VB程序设计课程的建设,从教学方法、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设计、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

2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2.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任务驱动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一种能够很好应用于以实验性、实践性与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其含义是以富有趣味性、源于企业实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好奇心的情景为基础,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任务为载体,使学习者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2.2任务设计

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我们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设计课程内容,每一章均以一个典型的程序开发实例为前导(提出任务,明确目标),然后以该实例的程序开发为主线展开教学内容(分析、解决问题),将语法、命令、控件等知识点融于应用程序开发的过程之中,最后再对其中的核心知识点进行分析,使学生的学习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程序设计课程的兴趣。

按照任务驱动教学法搭建的课程体系,案例的设计非常重要,是教学设计的重点。在进行任务设计时,我们注重了以下几个原则:

(1) 教学内容选取原则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与设计上,以完整应用程序开发过程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出发点,提高编程能力为核心,放弃传统教学模式追求的VB语言知识点本身的系统化和细节化,而是“以够用为度,寓学于用”进行案例教学,对在程序设计中经常用到的核心知识点进行详细地讲解,对于与程序设计方法联系不太紧密,但还比较常用的知识点进行简单介绍,重点教会学生使用VB帮助的方法,突出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 目标性原则

任务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既含有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又涵盖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能力。例如:教材的第二章,要求学生掌握VB应用程序开发的一般步骤;掌握命令按钮、文本框和标签的使用以及MsgBox函数的用法;理解事件驱动的原理。在设计任务时,我们选择了时钟程序作为任务驱动,该任务中包含了命令按钮、文本框和标签控件,在代码编写中使用了MsgBox函数。学生在完成时钟程序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任务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

(3) 趣味性原则

兴趣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设计的任务如果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将会大大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极大的兴趣和迫切需要下,产生积极探究的动力,例如:在学习网络应用程序设计方法时,我们选择网络聊天程序作为任务,学生在完成这个任务时,通过同学间的互相配合,实现点对点的聊天功能,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完本章内容。

(4) 开放性原则

设计的任务要给学生留有充分创造和发展的空间,并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思维得到发展。例如:在学习图形图像多媒体应用程序设计方法时,我们以指针式时钟为任务,该时钟表盘上有4个数字,以能够贯穿本章知识点为原则,学生在完成这个程序后,根据本章所学知识,对程序稍加修改,完全能够设计出功能更多、更美观的时钟,比如在表盘上加上一个电子表,或者采用其它方法完善本程序。

(5) 循序渐进原则

设计的任务要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好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在第一章中我们选择了非常简单的加法运算应用程序为任务,第三章的计算器应用程序和第四章的多功能计算器程序是第一章程序任务的逐步拓展。采用这种方法,伴随着学生的是一个跟着一个的成就感,鼓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6) 任务适当原则

任务必须是可操作的,而且其难易程度要适当,使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在当前的教学条件下能够完成。

(7) 实际问题导向原则

所选择的任务要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应尽可能把教师的科研成果、学生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引入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真实的情境。“真实”是趣味性的基础,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3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设计,多角度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

本课程的多种媒体教材有文字教材、录像教材和CAI课件。其目标是将VB程序设计的教学内容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结合,使教学更具应用性、示范性、形象性、趣味性、交互性和吸引力,多角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多种媒体教材应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和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不同媒体表现优势的特点进行精心设计,做到合理分工,相互呼应,相得益彰。我们对三种媒体的地位、任务和功能设计如下。

3.1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教学媒体。它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凡要求学生掌握和属于考试的内容均列入在主教材中,对于用文字难以表达的操作性细节或要向学生展示的内容放在录像教材和CAI课件中。教材按入门篇、提高篇和应用篇模块化设计,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每章均由导读、正文、小结和习题四部分组成。学生通过阅读“导读”,可以了解到本章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从而增加了学习的针对性。每章正文部分均以一个典型实例的开发为前导,将本章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与技能设计成有趣的任务,按照任务驱动的方式展开,引导学生在“做中学”。然后再对实例开发过程中的知识点和技能进行分析讲解,同时在容易出错的地方和编程技巧上加入标注或提示,启发学生思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正文之后的小结是对本章重难点内容的系统梳理,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本章内容。最后的习题涵盖本章重要知识点,方便学生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实验教材《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实验》与主教材《Visual Basic程序设计》配套使用,每章实验都配有2-3个子实验,从不同角度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编程能力。

3.2录像教材

录像教材是对文字教材的强化和补充,起辅教学作用。其任务之一是突出示范式教学法在录像教材中的优势,通过采用全景与特写切换、动画、加入标注、非线性处理、同步跟踪主讲教师讲解区域并进行局部放大等技术手段,生动、直观地展示主讲教师在程序开发过程中是如何去分析和采用相关知识点,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的历程,使学生在其中学到专业人员程序设计的思想、方法和规范的操作技巧;之二是对文字教材不易讲清和难以表达的操作性细节和难点用图示、动画等手段进行展示和讲解。课程的录像教材以流媒体的形式挂在电大在线课程平台,学生可随时在线收看,通过模仿教师的演示,边做边学,亲自动手完成每章开始的程序设计实例开发。在“做中学”的过程中,如有问题,可以通过在线论坛和老师、同学讨论、交流。然后再通过实验进行拓展训练,巩固和提高编程能力。

3.3CAI课件

CAI课件突出交互性,弥补文字教材和录像教材的不足,起辅教学作用。CAI课件立足于帮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声、图、动画、视频、自测练习等多种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互动的,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环境。有指导的交互练习,可使学生尽快地提高动手能力和编程能力。在CAI课件中,我们本着以培养学生编程能力为核心的指导思想,突出交互设计。例如在课件的“案例演示”部分,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核心知识点,设计了5个典型案例,每个案例都包括“任务要求、“案例目的”、“演示操作”和“互动练习”。在“演示操作”部分设计了“演示”和“操作”两条主线,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展开。在“操作”主线中,学生跟着教师的讲解自己动手操作,当出现错误时,程序不能执行,同时给出帮助信息,直至操作正确为止。通过这种互动式地反复练习,使学生亲自体验可视化程序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使他们的编程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在“模拟测试”模块设有编程题的练习,在进行测试时,系统可自动链接到VB集成开发环境中,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编程训练,提交后,系统自动评判成绩,指出错误所在和应复习的相关知识点,使学生在“做中学”,学、做一体化,提高编程技巧和能力。

4改革考核方式,注重编程能力的检验

考核方式的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中央广播电视大学VB程序设计课程的考核多年来采用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形式,形成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80%。形成性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完成课程实验和形考作业的情况,但由于所占比例较小,对学生平时上机训练的积极性不能起到很好地牵引和促进作用;期末考试为闭卷、笔试、全国统考。这种考试方式的考试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相背离,很难考出学生编程的实际水平,导致学生平时学习动力不足,甚至放弃提高编程能力的努力。目前,笔者正在进行课程考试改革的实践探索,其方案为将形成性考核的比例增加到50%,以考核学生的编程能力为主,并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可以组成3-5人的小组,采用自评,小组内成员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期末考试逐步从笔试过渡到机考形式,一方面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核心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考核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样可促使学生平时多上机,训练和提高编程能力。

5结束语

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的定位决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实施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的有效方法。我们通过对部分电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一线教师的访谈和录像教材在教育一台播出后的反馈信息了解到,有82%的学生认为课程的教学资源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编程能力有了明显提高;CAI课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帮助很大(该课件获得“清华紫光杯”2006年广播电视大学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实践证明,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抓住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定位这两个要素,在不同媒体中合理地使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并精心进行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设计,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黎忠文,向兆山.“做中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6(10).

[2] 何克抗.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5).

教学能力的核心范文第4篇

一、有效阅读,培养自学习惯

阅读并非完全是语文教学的事。可以说,阅读是人们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加强学科阅读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根据教材内容,采取课前预习,课内阅读,集中讲解和讨论,课后巩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一般说来,在课堂教学中,不妨先安排一段时间,让学生去阅读即将学习的文本教材,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知识,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大胆提问和讨论,为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打好坚实的基础。这样会使学生积极思考,学得主动,记得牢固,理解得深刻。为了使学生学会有效阅读,我们要指导学生在明确阅读目的的前提下,采取一般阅读和“咬文嚼字”两种读法,并要求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即在阅读时做到:画线——划出重点和难点;旁注——注明疑点。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应忽视阅读,相反,应强化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颇有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我们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认知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自觉地投入学习。我们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教材介绍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而后,我们可以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要记住的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歌谣,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进行巩固。由于方便了记忆,学生自然乐学。

三、精讲巧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教学来说,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因此,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精讲巧练:精,就是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设思维情境。练,就是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它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的情况,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结合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精讲多练,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还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四、组织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杨振宁教授说:“中国的孩子们在动手的兴趣和能力方面明显不如欧洲和美国的孩子们,主要是没有动手的机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所有自然科学中,化学涉及实验面之大内容之广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实践能力。因此,化学实验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正如戴安邦教授所说的:“搞化学实验,不管怎样增加,都不会过分。”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精心设计安排实验,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验方面,经常采用的几种方法有:①设置趣味实验,培养注意能力。如做“烧不焦的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②投影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借助投影演示实验,既能放大实验现象,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又易于学生认真、细腻、有序地观察。③组织分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学生通过亲自试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巩固验证,可以加深和拓展他们所学得的理论知识。④利用选做实验,培养思维能力。我们根据教学的进度,有目的地选做实验,应用实验课题,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⑤布置实验作业,培养理解能力。它包括书面练习、学做实验、观察操作等多种形式。学生通过完成实验作业,能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消化知识,是又一次灵活运用知识的再实践。⑥做家庭小实验,培养创造能力。学生在做家庭小实验时,需要独立思考,去想象、去钻研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智力与创造才能的发展。

五、因材施教,激发良好动机

教学能力的核心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职英语;职业核心能力;项目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1-0254-02

1 职业核心能力及项目学习基本内涵

1.1 德国学者梅腾斯于1972年首先提出“核心能力”这一概念,认为“核心能力与职业流动性和职业适应性紧密相联,是劳动者‘进入日益复杂的和不可预测的世界工具’”。概念提出之后,在欧盟各国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并在职业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国通过报告、法令等对“核心能力”做出了规定。

对于非英语类高职学生而言,其能力构成的主体是专业能力,英语能力是为其专业能力的服务的。因此,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仅仅学习基础英语,满足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和沟通是不够的,也偏离了高职教育的目标。

当前,已有研究偏向于从英语的某项技能教学,如口语、写作等,探讨核心能力的培养,而且都指出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核心能力培养的关键作用,而项目教学被认为是培养核心能力的重要方法,这一点在德国的职业教育别突出。

1.2 项目学习基本内涵 项目学习就是对一个特殊的将被完成的有限任务,它是在一定时间内,满足一系列特定目标的多项相关工作的学习掌握。

项目学习,对学生来说是参与了一个长期的学习任务。要求他们扮演现实世界中的角色,通过工作,研究问题、得出结论,就像成人工作一样。他们常会遇到社区或真实世界中的问题,使用科技手段研究、分析、协作和通信。他们会在社区与专家或社区成员一起工作。学生接触各个学科领域,使他们更容易理解概念,明白不同学科是如何相互联系和相互支持的。

传统的公共英语教学是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教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决定性的因素,学是被决定的。现在高职公共英语改革理念,教师已从传统课堂的绝对主体地位转为走下讲台,以一种平等的协商者和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交往和共同活动,在学习基础英语的过程中,以项目教学策略为手段,引入职业英语,培养职业核心能力。

2 项目教学模式的设计

在项目教学法设计单元,要求教师在设计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分化成若干分目标,把学习内容细化成学生容易掌握的小项目,从而通过这些小项目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本文以公共英语课程为案例进行项目教学。

2.1 计划准备阶段—产品导入主题 在项目化课程实施前,首先进行教学准备工作,如实训设施、实训耗材、训工具、量具、各类工具书等硬件资源配置。该阶段要求教师拥有很强的项目整合能力。在项目设计时,教师要结合具体的项目把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提炼出来。项目的选取要能吸引学生的兴趣,项目的内容最好使学生充分感觉到学有所用,现在的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选择有一定的功利性,当他们觉得这个知识很有用的时候就会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导入显得尤其重要,他对于学生的兴趣、注意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一个好的导入,有利于课堂的有效组织和教学。导入的方式可以通过提问、故事、实物、图片和视频等来实现。

为了引入“Marketing Mix”-营销这个概念,可以通过实例的方式进行导入。教师在课堂上手持一罐王老吉凉茶向学生提问如表1所示。

2.2 组织实施阶段

2.2.1 传统的教学方法与项目教学相结合 在组织实施阶段,教师通过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进行铺垫,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当中所出现的生词,教师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掌握程度。

对于课堂提问发现问题,教师讲解。将课文当中出现的关键词和关键句进行讲解。

例如:Structure Analysis: “that many marketers…the industry” is an attributive clause, modifying the antecedent “definition”.

e.g. The shirt that Peter bought yesterday afternoon is very expensive. 皮特昨天买的那件衬衫很贵。

通过阅读文章内容,逐步使学生归纳出完整的“4 P”概念—“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

2.2.2 项目实施——核心环节(将所学4p概念引入产品当中) 项目确定后,进行项目实施动员,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学习动员工作,让学生了解项目活动教学的意义、项目应完成的任务、项目活动所需的技术与学习方法、实施流程及考核办法等。教师应先期完成该项目,一方面对项目有个全面的了解,便于更好地指导学生,另一方面当项目提出的时候就能拿出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项目活动教学中来。

以“4 p”为例:教师做好活动组织:①科学划分活动小组。②确定组长公布成员名单。③制订活动机制:集体讨论轮流发言。④明确成绩考核办法如表2所示。

2.3 检查评价阶段 当一个项目完成后,小组成员进行项目总结和交流,找出在共同完成项目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成员配合是否良好,各成员是否及时完成各自的任务,完成率是否理想,项目产品是否达到理想效果,对于该项目还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等。项目完成后的总结评估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首先,让学生表达、分享自己都学会了什么,总结项目教学活动对他们的意义。通过总结,使学生找到自己理论及操作技巧上的不足,以及在项目活动实施过程的最大收获与体会。然后,教师要在评估中指出项目活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要总结比较各组的特点,引导学生相互学习他人的长处,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总结中得到提高。学生完成各项任务后,让学生展示各组的成果。项目呈现的形式可以是图片、报告或PPT展示等。

2.4 成绩处理阶段 重视调查测评环节,有利于对实施项目教学法教学的更进一步完善、充实和提高。通过实施项目活动教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4.1 小组活动成绩评价 项目教学中,学习的成果是多元化的,评价也应该是多元化。因此评估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成果,不能简单地以对错而论。项目实施的成功与否应该看整个过程的进行情况。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对小组成员的活动成绩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当中,对学生参与度,贡献率,努力程度,进步及演讲几个方面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如表3所示。

2.4.2 学期活动评价 每个单元结束以后,对每个单元这个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学期结束以后,对每个单元进行相加然后除以单元数,得出学生的平时成绩。这样可以有效的进行项目教学的组织,提高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表4所示。

3 总结

项目教学和高职英语相结合,不是简单的采用一种教学方式,而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对目前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不高,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且感觉学习公共英语用处不大等问题,公共英语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面必须改革。教育内容应当突出高职英语的特点,但是又不能取代专业英语,应该在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之间建构一座桥梁,使得学生能够感觉学有所用。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项目教学法,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发展,围绕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学生自我管理,教师监督等,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Beckett Gubahar H. Teacher and student evaluations of project-based instruction[J]. TESL Canada Journal, 2002,19(2).

[2]Beckett G. H, Miller P.C. Project-based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M]. Greenwich, Connecticut: 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 2006.

[3]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外国教育研究,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