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上课程的利与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是以往任何一种先进媒体的无法比拟的。然而多媒体在教学应用中,也呈现出诸多缺憾。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利与弊,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教学手段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积极有效地采用先进的手段和技术,必然会推动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思想以及教学理论体系的改革与发展。多媒体教学是近几年发展迅猛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1]。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但是现代教学方式的一种潮流,而且已经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内容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演示教学虽然有众多的优势,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利与弊呢?
1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1多媒体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多媒体教学方式以它特有的魅力诱导、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将枯燥的教学过程变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达到由被动的“接受型”转变成主动的“需要型”,由消极被动的无意活动转变成积极主动的有意活动的效果。对学生学习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3]
1.2采用多媒体辅助,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组合教学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许多难以描述和理解的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了,弥补了学生缺乏临床感性认识的不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同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节省了大量的课上写字、绘图等板书的时间。能使教师利用有限的上课时间向学生讲授更多的知识,学生在单位的时间内能学到更多的内容,提高了学习效率。如果用传统的方式授课,一节课几乎讲不了多少内容,教学效率很低。
1.3有利于资源共享、突破学习时空的限制
随着校园网的建成与完善,好多教师的课件可以到校园网上,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时间、地点巩固讲过的内容、预习未讲的知识,另外还可以根据学习兴趣浏览非专业开设的课程内容,拓宽了知识面促进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授课速度太快,信息量太大,难于抓住重点
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明显减少课程的学时数,但讲授速度太快,内容过多,难以记笔记,是当前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极大问题。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容易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速度,忽视与学生思维节奏的合拍,使学生听与记顾此失彼,无停顿与思考的余地,影响对所学知识的感知和理解,更没时间进行分析、整合和储存,使其难于抓住重点、难点,降低了对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和要求,学生的想象空间在不断缩小,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2.2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可能会有所降低
由于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使得好多教师选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且依赖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课堂教学过分依赖投影,忽视板书的应用,使得部分青年教师的板书应用水平呈下降趋势。由于长期对着电子显示屏照本宣科,因此某些教师的语言表述有所下降。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其严谨的教学态度、快速的应变能力、广博的学识、丰富的表情、抑扬顿挫的语调,甚至个人的人格魅力都是其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这也是每位教育工作者以期达到的较高境界。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仅传授学生知识,而且还要调节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学生的表情,每个有经验的教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和面部表情接受信息,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而学生也可以从老师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得到鼓励,受到启发。但是多媒体教学容易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作用、忽略了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以致于出现了学生不喜欢多媒体教学的现象。
3讨论
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广大教师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教学中许多难以描述和理解的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了,弥补了学生缺乏临床感性认识的不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但同时多媒体辅助教学存在相应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辩证的看待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利与弊,扬长避短,使多媒体辅助教学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成为教学的好帮手,提高教学实效,从而开创教学暂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常淑凤,郭领艳.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辩证思考[J].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265.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4-110-01
一、引言
21世纪,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将各种信息、各类的知识融会贯通的技术手段。同时,学校教育逐步走向网络化,信息化。那么,怎样才能使多媒体更有效地为语文教学服务呢?为了进一步推进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有效性,本文试着从语文学科在多媒体运用的情况上来谈谈在语文学科中多媒体运用的利与弊。
二、正文
1、山石之美——巧用多媒体
在语文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具有如下的优点:
丰富的信息。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上,教师和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学生获取知识仅靠着这两个因素,所吸收的知识和信息量是是有限的。而多媒体技术为语文课堂教学所提供的教学环境,使得课堂上信息来源变得丰富多彩,多种媒体的运用不仅能够扩大知识信息的含量,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
另外,由于各方面的因素,乡镇的孩子很少能利用假期旅游观光,拓宽视野。老师如能在在课前准备充分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这样对于学生深刻的理解文章有很大的帮助的。
有效地促进。多媒体技术的加入,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的加入,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作用不再是提供信息,而是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出现,拉近了学生与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的距离,学生可以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弥补见识上的不足,拓宽自己的视野。
2、白璧微瑕——慎用多媒体
主次不分。语文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准备工作和精力分配。结合影视、幻灯、音响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而进行的“多媒体教学”,使原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融入图形、文字、影像、声音、动画、视讯等多种媒体。
喧宾夺主。现在许多老师为了方便喜欢在网络上直接下载可见来上课,而网上的教学课件却不一定与教师授课的过程相一致。这便导致了一些教师为了迎合课件而改动自己的教学设计。使得课堂完全失去了完整性和连贯性。
而且,在一些语文课堂上,一些教师为整合而整合,有些根本不需要建立网站或不需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也画蛇添足地运用,致使学生无法独立地阅读、理解、感悟文字,对文字的欣赏变成了对成堆资料的认知,语文课的语文本质淡化了。
弄巧成拙。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会失去以往的权威地位,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各种出乎意料的情况和问题,教师必须在不同的情况下做出不同的反应,如果教师在驾驭各种信息技术的能力上不能够完全具备,或对课堂上将会出现的情况准备不足或随机应变能力稍差时,就有可能无法很好地控制课堂上的局面,这也给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成功实施带来了局限。
另外,在语文课堂上,多媒体教学对学生的个人素质要求比较高。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结合图形、文字、影像、声音、动画、视讯等多种媒体,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充分地唤起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教学效果。这本来就是多媒体教学的主要表现方式和目的。但对活泼好动、思维跳跃性大的小朋友,能否吸收课堂文化教育呢?
多媒体教育,其实对每一位小朋友都要有着较高的要求。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良好的感受能力、良好的理解和想象能力,只有具备这样的条件才能在很好地完成和满足多媒体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但是面对在同一个教室里面的不同小朋友,多媒体课件整齐划一式的教学模式就很难做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如此一来,多媒体教学更表现出不够灵活的缺陷。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翻转;创客;小学信息技术、QQ群;网络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5)12-0076-04
网络学习对于成人或者大学生来说早已不陌生,但是对于小学教育还是一个比较大的空白。目前,海淀区大部分小学生的现状是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在补习班或者托管班上课,基本没有时间进行网络学习。那么如何利用网络教育如此大的优势为小学教育服务呢?笔者认为不可照搬,要局部借鉴,以点带面。将适用于小学生的网络互动学习方式与方法带给学生,使学生可以简单快速地解决一些问题,这就够了。下文中的实例是笔者利用“微视频”辅助课堂教学、“QQ群”拓展教学广度与深度的实践应用。
本校小学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
1. 课时现状
笔者工作于北京市海淀区,三至六年级小学信息技术课每班每周一节,40分钟。
2. 学习内容现状
海淀区小学信息技术课所学内容为计算机基础、画图、Office、网络、网页制作,以贴近生活的单元任务贯穿整个课程。以服务生活为核心,全面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达成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训练。
3. 教学中的问题
(1)课时少:每周一次课。
(2)记不牢:课时间隔一周,部分内容记不牢。
网络开放教育对传统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
1. 小学生使用网络平台状况调查
笔者对所教小学的六年级学生的上网情况进行了简单调查,结果显示:六年级学生已经有比较长的网龄。调查人群中有93%的学生在6岁以前开始上网,并且家庭上网条件优越;95%的学生在家都有不同终端可以选择上网,如台式机、笔记本、iPad等,其中86%的学生有个人的手机上网条件。网络沟通主要使用QQ、微信。
以上状况说明,随着社会进步和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网络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学龄期的学生来说也是如此,这就为现如今的网络课堂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从这一点来看,也使得当前我们所倡导的翻转课堂、慕课等新教学手段能够在学生中推行下去。
但是,笔者经过调查也发现,以使用即时通信工具为例,大部分学生的主要使用目的为聊天、记作业。并且通过生活中对学生的接触和了解,就会发现他们在使用QQ聊天时,内容中存在着较多的无效信息,如同一条信息反复发送很多遍、发送单纯无意义的表情、无意义的超长图片刷屏、转发虚假信息等,甚至出现了使用不文明语言的现象。这就使得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不能够放心地让学生长时间使用网络平台。学生使用网络的自控能力较弱,需要家校有效的监督机制。
2. 网络教育对传统小学教育方式的影响
对于小学来说,受到目前教育现状的影响,学生可以独立上网学习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而且也理应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参与下辅助完成,以免放纵小学生做上网聊天等无关学习的内容。
鉴于这样的现状,在小学阶段,笔者认为翻转课堂应该从“辅助学习”开始,拓展“生活应用”。所谓“辅助学习”,即指在课下学习或者复习的时候可以利用微视频等形式去对没有学会的重难点问题进行反复学习。微视频是对课上知识点的有效拓展和补充,既可以是课上对某一个疑难问题的深入剖析,又可以是课下对某一个有趣的内容的深入挖掘。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帮助课上没有吃透知识内容的学生完成必要的信息获取,另一方面也能让课上没有吃饱的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补充。目前小学一个教学班的容量大概有40人左右,并且班内学生的能力和知识储备参差不齐,虽然教师在教学中都会有意识地进行分层教学和任务的布置,但无法照顾到每位学生的个性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说,翻转课堂、慕课等形式的出现,可以给予课堂很好的补充和拓展。拓展在“生活应用”,即在生活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设备进行讨论、分享。让网络学习开始于学习,服务于生活。
3. 小学阶段网络教育的主要形式
结合笔者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小学阶段的翻转课堂、慕课辅助学习可以借助以下两种如今较为流行的形式。
第一,微课教学。微课是针对某一问题的深入展开,可以是某一重点知识的剖析和讲解,也可以是某一知识的拓展延伸。
目前,全国各中小学都在尝试将微课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力求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辅助学生学习。笔者所在的教学单位也正在进行类似的教学研究,以期待在今后成为有效的教学补充手段之一。
第二,通信平台教学。围绕着学生常用的通信工具,如QQ、微信等,在家校共同参与的基础上,建立聊天群组、微信公众号等通信平台,引导学生利用平台提供的各种资源,有效沟通学习心得,获取学习资料和相关信息等。
笔者曾以通信平台教学效果为研究对象,设计出一节教会学生正确使用QQ群功能的研究课。其中利用微视频等形式的资源包作为课堂支撑,分别应用于课前、课中、课后。
课前:在学期末教师将下学期所学课程的教学安排与资源包放在网盘中与学生共享,学生可以利用闲暇时间了解下学期所需要学习的内容,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进行自学。优势在于如果学生提前学会了部分知识,在课上则有时间研究更高层次的应用方法,并且可以作为小助手辅助教师更好地达成教学知识的完成度。
课中:资源包中的视频、文档等资源可以在学生没有完全跟上的时候作为学习支撑,让学生可以自己补齐进度。
课后:如果学生对于本次学习内容还感兴趣,想要更深入地研究,可以利用素材和拓展材料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本课学习的QQ群也将成为学生课前课后学习的一种获取和交流信息的渠道。笔者还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总结、反思该种教学方式对已有信息课教学内容和手段上的补充。
课堂教学实例分析―― 以“QQ群应用”教学设计为例
1. 教学内容分析
交流和沟通能力是每一个人生存的基本技能,而在信息时代,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和沟通又是数字化生存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发展爱好、开展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学习内容。北京市海淀区六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安排了一个单元(5课时)的课程,带领学生学习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工具、博客、论坛等网络交流工具和交流方法。本课重点体现利用即时通讯工具可以进行多人、实时、多媒体交流等技术特点;在网络交流中提升学生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并形成正确的规则和意识,为后续学生利用网络开展学习、发展兴趣爱好等打下必要基础。
2. 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六年级学生。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着很大探究欲望,在前面的学习中基本养成了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愿意探索,勇于尝试。(详见上述“小学生使用网络平台状况调查”)
3. 教学方法
(1)教师教法:任务驱动。
(2)学生学法:合作学习法。
4. 技术准备
(1)教学资源:自制课堂PowerPoint课件1个,微视频等资源包(学期初下发本学期所有课程资源包)。
(2)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机房。
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查找和加入QQ群,在QQ群中进行交流;会使用群公告、群文件、群相册等应用获取信息。
过程与方法:通过任务三“挖宝”群功能,了解QQ群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网络信息交流的一般规则和方法,建立使用网络通信工具的安全意识,感受网络交流所带来的便捷和优势。
6.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QQ群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感受网络交流的便捷和优势。
教学难点:了解网络信息交流的一般规则和方法,建立使用网络通信工具的安全意识。
7. 教学过程
(1)引入
问题引入:放学后你用什么方式和同学沟通?如果需要在假期里进行全班同学沟通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
设计意图:用问题带领学生思考,逐步产生网络集体沟通需求。并提出需求:需要一个班级QQ群进行随时随地无阻碍的沟通。
(2)新授
①提出需求和任务:创建班级QQ群。
任务一:创建班级QQ群。要求:创建班级QQ群;记录名称、号码。
任务二:加入班级QQ群。要求:尝试加入班级QQ群;记录群名称、群号码等信息;组内分享加入的方法。
任务三:修改群名片,“挖宝”群功能。要求:修改自己的群名片为真实姓名;自主尝试群功能中的各种功能;查看群文件中的共享信息。
②分享群功能“挖宝”成果
分享1:群公告――通知。作用:通知类的信息,如放假通知、学科教师第二天上课需要带的材料等。
分享2:群相册分享活动瞬间。作用:共享照片,如班级主题活动照片、放学后的同学生日庆祝活动照片等。
分享3:群文件――共享信息。作用:共享文件,如共享资源文件给教师当天的教学难点微视频,供学生进行复习参考等。
设计意图:提出逐级分层任务,从创建到加入再到“挖宝”群功能一次布置,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逐层逐级完成任务。再通过学生分享将学习内容进一步巩固。
(3)拓展
任务四:讨论“网络即时通讯交流的利与弊”。要求:分组讨论,自己的观点,最好有案例支持;可以上网搜集资料在群中;1、3、5组主要说“利”,2、4、6组主要说“弊”;组长记录并整理本方的关键论点,并在讨论结束后。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尝试和分享,学生初步了解了QQ群中一些平时不用但有用的功能,还认识到了网络是把双刃剑,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威胁着使用者的安全。
(4)总结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QQ群功能(群相册、群文件等);总结和分析网络即时通讯的利与弊,如何更好地利用即时通讯软件。还有很多功能等待我们探索,他们还能为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哪些帮助?还有很多即时通讯软件,我们应该怎样充分利用它们的功能服务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和拓展,让学生认识到只要充分地利用软件提供的功能就能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正面的帮助,并且愿意在今后去尝试更多的功能。
8.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本课的评价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贯穿于各环节师生互动中的激励性评价。目的在于鼓励他们参与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学生在畅谈收获的过程中的自我评价以及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做出的及时点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初步检验本课教学效果。
(3)课后通过梳理学生聊天记录,结合交流内容对学生做出学习效果评价。目的在于了解和检验学生对于本课知识的落实情况,为后续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信息技术课是网络开放教育的前沿阵地,应成为架构课上教学与课后教学的桥梁,而信息技术课上所学的信息技术核心思想服务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学生掌握了信息化的学习和交流方法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以往其他教学设计相比,本教学设计通过体验式学习,提升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课中,学生在产生交流需求的前提下参与并体验交流过程,在体验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结论,教师在这些环节中主要起到辅助和引导的作用。最终学生主动将学习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其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升。
在体验中生成网络交流的规则、方法,并在实践中形成正确交流的意识。在本课中,面对学生在尝试交流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教师引导他们思考并引发讨论,从而对正确交流达成共识,并在进一步的实践中形成不违法、文明交流、注重安全隐私、筛选有用信息、不发无效信息等正确的规则和意识。
以工具为平台,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其长远发展。教师引导学生将本课学习所得拓展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同时也为其适应信息时代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打下良好的基础。
多角度利用微视频等素材为课程实施服务。从课前的学习内容先知,课中的资源包支撑到课后的微视频复习拓展提高,给学生足够的选择权和主动权。
信息技术教学旨在帮助小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身边的信息化设备,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需求。因此,从教学设计的内容上看,本课教学内容不拘泥于教材上所讲的电子邮件、论坛等内容,而是在与学生日常生活练习非常紧密的即时通讯工具上做文章,围绕QQ群功能的正确认识和使用展开教学,目的是能够做到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在课后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手段。其次,信息技术课是课后网络开放教育的重要知识渠道,课上所学习使用的技能知识应是学生能切实使用的实用技巧。再次,信息技术课是网络开放教育的普及平台,应成为构建家校联系的良好通路。
本节课程的设计意图,不仅在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即时通讯工具,更在于通过这一方式,建立起师生之间的友好互动交流平台,给老师多了解学生的机会,也能让学生在课后遇到学习障碍时及时反馈。不仅如此,开放的网络教育平台也更有助于家长的参与和监督,改变传统的家长不通过家访、家长会、电话就无法获知学生学习进展状况的方式,给家校双方信息的及时沟通提供通道,能够让家长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并通过家校联系形成有效的反馈。
新的学习方式的不断尝试和应用,会使得“私人定制”式的在线学习趋于更加完善。翻转课堂与慕课这类利用网络的学习影响的将不只是教育界,应该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变革,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上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和谐 师生 沟通关系
一、引言
师生关系是班级社会体系的主要构成因素,影响着班级社会气氛,影响着教学活动的组织及其效果,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在新时期里建立理想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更加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和谐沟通。因而讨论新时期师生的沟通显得尤其重要。下面我就怎样建立师生间的和谐的沟通谈谈体会。
第一,师生和谐沟通的基本原则
1.平等原则。
2.尊重原则。
3.信任原则。
4.赞美原则。
二、师生和谐沟通的准备工作
1.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体制也在进一步完善。进入21 世纪,教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反思教育的能力,基于网络资源教育的能力,激活创造性能力,心理辅导能力;教师还得转变角色,这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教师应由原来的知识占有者,学习资源的供应者,文化知识的传递者,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课程计划执行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课程的研究者、决策者,课堂气氛的营造者――这就是现代教师。作为教师就要不断学习,反复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意志性格、文化知识、工作能力等方面的修养,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1]
2.充分的了解学生。我们要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行为方式、思维方法、爱好兴趣、 家庭情况、人生目标等等。而怎样来了解这些呢?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通过言行必然要表现出他们的真实行为和思想,因此,需要老师深入到学生的学习、校内外生活中去,与学生广泛地接触,洞悉他们的内心世界、思想动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帮助他们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3.自身形象的注意。在与学生沟通前,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适当的着装。如果是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应该尽量少穿非常严肃和拘谨的衣服,而应当选择宽松、休闲的服装,让学生能真正放松与你交流。
三、师生和谐沟通的时间和地点
1.时间方面。课前。课前教师应早几分钟到教室,利用这宝贵的几分钟与学生进行沟通,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提前进入角色,又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上好一堂课就有了保证。
课时。上课以教学为主,教师也应不失时机地与学生进行沟通,课堂上师生能沟通好的话,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过一定要注意沟通的技巧。特别是话语的选择和语气的轻重。
课后。下课后教师不要急于马上离开,可以等学生都放松下来后走到学生中去问问学生这节课听得怎样,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听懂,哪些地方需要老师作进一步改进等等,这不仅仅是体现教师的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同时也能让学生充分感觉到教师在教学上的严谨和一丝不苟,并且让学生认为是教师对他们的一种尊重,更能增强师生间的互相信任。
2.地点方面。因为学生的个体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时,应该尽可能的选择好的环境,更能提高教育效果的环境。如对待比较活泼调皮的学生,应当选择适当严肃的环境进行谈话,交流,教育。
第四,师生和谐沟通的方式方法
1.面对面的谈话。这是最直接、最传统的沟通方式,师生直接面对,真诚而坦率地交谈,沟通的效果可能立竿见影。这时师生的空间位置关系有如下几种:师坐生站、师站生坐、师生共站、师生共坐等。一般情况下,前两种均不太好,因为我们在师生沟通时应尽量注意师生的平等,尽量多给学生一些尊重;在室外只能是师生共站,在室内最好是师生共同坐下沟通较好,即使这样还有许多位置关系,如是面对面还是并排坐,师生保持多远的距离等都有讲究,都会影响沟通的效果。
2.书信交流沟通。书信交流进行沟通也是较为传统的一种师生沟通策略。但即使在现代高度发达的社会里这种沟通方法还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在某些环境下、可能有某些事情师生之间不方便直接面对面沟通,那么通过书信来进行沟通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这种沟通教师可能会了解到学生中平时不易掌握的情况,可能能直面学生的内心世界,而作为学生也会得到教师更为完备的帮助和指导。其实班主任写在成绩报告单上的评语也是书信交流的一种,家长则可以通过回执来反馈学生在家里的表现等等。
3.周记、作文、作业沟通。特别是周记,是一种非常好的沟通方式。现在的学生思想成熟快,个性强,有主见,有时不愿意透露自己的真实想法,或者不喜欢说,不善于说。那么教师能透过学生周记中的字里行间及时捕捉信息,然后进行必要的沟通,如写一段鼓励性的语言,提出几点具体的要求,讲讲教师心里的一些感受等等,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对学生是一种极大的促进和帮助,也许周记就成为师生对话的工具和主渠道了。哪怕是其他的作业,像只有几道题目的作业,也可以在后面批上一段话“最近进步了”“非常不错”“相信你会成功”,也是一种很好的促进方式。
4.电话沟通或者网上邮件沟通。教师应该告诉学生自己的电话,手机等联系方式,希望他们有问题时打电话进行交流,学生只要拿起打了第一个电话,得到了很热心的帮助,我相信他们以后一定会更加相信这位老师,会更加尊重这位老师,那么师生的沟通交流就绝对不是问题了。学生喜欢上网,喜欢玩游戏,那么教师可以尝试着用网络上的朋友的身份来和他沟通,交流,把网络的利与弊都从侧面来告诉他,然后相信他自己会处理好这个关系,让他自己能真正好好利用网络这个资源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服务。教师与学生同样可以用网上邮件来进行交流,这样比书信更快,更及时。[2]
四、结束语
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连接师生之间的一座永恒的友谊之桥,这座桥可让老师少走弯路,让学生健康发展。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交往主体,研究其交往需要、个性差异,用微笑与真诚、鼓励和信任与学生进行交往,形成师生间心理的共鸣与互动,使师生间和谐融洽。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多媒体技术利弊
为了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我国现代教育技术已由过去的单媒体电化辅助教学, 发展到现在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 不久将发展为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这种新的教学形式已走进了高中数学课堂,并促成了高中数学教学的现代化发展。多媒体教学从解决学习难点发展为全方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使教育发展为全程、全员、全面的现代化高中数学学科的空间性、综合性和学科交叉性的特点, 决定了现代化教育手段必将在数学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高中数学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善于利用多媒体这把双刃剑,深刻了解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优缺点,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优势,注意其使用时机,才能达到提高学生素质,优化课堂教学,才能扬长避短使它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优点
1.1多媒体创设新颖和谐的教学情境
多媒体技术的加入很大程度上改变这一状态,因为多媒体教学声、像、文结合,创设一定的情境,将抽象的文字演化为形象可感的画面,音乐,朗诵,图象结合,使学生客观地感受所要接触的文字信息,打破了课堂40分钟的时空限制,古今中外、上下千年、沟通现实、引发想象、化静为动、虚实相生,创设了一个崭新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也会有“蠢蠢欲动”的表现。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也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原动力。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全等的有关知识时,可制作一个课件,使满足全等条件的两个或几个不同色彩的三角形在鼠标的控制下,通过旋转、平移、重叠、闪烁等系列动画模拟过程,形象生动地描述图形全等的内涵,便于学生切实理解,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似有非有、难以理解之苦,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产生特有的教学效果。所以, 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获得了丰富而直观的教学信息, 增加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容量, 获得较佳的教学效果。这样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中,增强对课文的理解,这是传统教学中的黑板、粉笔不可比拟的。
1.2 多媒体能够扩充知识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高中教学中,教师语言表述和板书占用的时间较多,对于没有经验的教师来说很容易造成故此失彼的困境,导致学时不够。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引入,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教师不论有没有经验都可以事先在网上下载需要的资料,根据教学的需要和自己的风格将教学内容设计好。上课时,只需点击鼠标即可将这些内容方便、快捷地展示给学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的大内容、高效率的特点可以适当地加快教学节奏,有剩余的时间扩充许多课文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接受更大容量的信息,更容易实现教学目的。
1.3多媒体课件可以集中全体教师的聪明才智为教学服务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的大量相关资料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下载或购买而获取,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时间。归纳起来教学中所学的多媒体课件,不外乎有三种来源:一是从互连网上下载;二是从出版社购买;三是自己制作。不论是来自哪个渠道,这些都是一个宝贵的资源,凝聚了广大教师的聪明才智,在多媒体语文教学实践中要学会恰当处理这个资源。
2.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缺点与对策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确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便利,这无疑是教育的进步,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中一些现象也值得我们反思和改进。
2.1多媒体教学应恰当使用
在课堂教学中,并非整个教学过程都用多媒体就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把握好该用时才用,用得恰到好处。有的教师过分追求全程效果,整节课从头到尾都使用课件,电脑的播放替代了教师的讲解,教师成了放映员,学生成了观众。譬如在数学例题讲解时,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留给学生必要的思维空间和必要演算推理时间,不能因多媒体成为学生思考注意力的分散因素,因此一般不宜频频使用课件。事实上,并不是每个教学环节都需要计算机辅助教学,常常只是在一节课的某个阶段才使用电教手段。因此教师课前要周密思考,哪些内容、哪几个环节运用最适宜、最有效。一般来说,教材中难以用言语表达,学生缺少感性认识而难以领悟,而现场演示条件不足时,利用多媒体演示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2.2多媒体课件粗制滥造影响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