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

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

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范文第1篇

一、遵义市红色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现状

红色旅游是红色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的主要表现形式,红色旅游促进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促进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红色旅游是遵义市旅游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遵义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遵义市红色旅游发展如火如荼,表现出以下特点:

1. 旅游规划基本完善

近几年,在《2004-2010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指导下,遵义市委、市政府明确意识到旅游规划对旅游开发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先后编制了《遵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遵义市红色旅游发展纲要》、《遵义市“十二五”旅游规划》。遵义县、红花岗区、余庆县、绥阳县也相继编制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除此以外,《习水县红色旅游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娄山关红色旅游修建性详规》、《遵义县苟坝红色旅游服务区规划》等近20个旅游规划有效地推进了遵义红色旅游又好又快的发展。

2. 旅游产品显著增加

遵义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遵义市旅游局着力建立以会址为核心,辐射娄山关、四渡赤水等革命遗址的“纪念体系”,先后投入近亿元资金对会址、山烈士陵园、四渡赤水、娄山关等革命遗址进行保护;扩建了街,正在修建文化园;仁怀、赤水、习水三县市先后投入数千万元建设和修复四渡赤水纪念馆、渡、四渡赤水纪念碑等系列纪念场所,从而使遵义红色旅游产品总量有显著增加。

3. 交通设施日益完善

交通运输业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之一,可进入性对于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红色旅游促进了交通设施的建设,目前遵义高速公路可直达重庆、贵阳。遵义至茅台的高速公路已投入运行,遵义至赤水的高速公路正在设计。开通了遵义至北京、至上海、至广州的始发列车,高铁以及遵义机场建设正在有序进行。

4. 旅游效益增长迅速

遵义红色旅游以会址龙头,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享有极高的知名度。自2004年《纲要》印发以来,在会址的龙头带动作用下,红色旅游发展迅速,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见表1)。尤其是2008年,客流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收入增速明显,全年共接待海外旅游人数6000人次,创汇2 3 1万美元,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086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81.56亿元,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了100亿元。随后两年旅游收入继续增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5 . 旅游接待能力有所提高

目前,遵义市旅游企业已经发展到400 余家,星级酒店4 5家,经济型酒店200余家,乡村旅游馆200余家,旅行社达到20家,专业旅游车队2个,旅游从业人员10万余人。截至2010年,全市共有旅行社21 个,比上年增长1 1 %,酒店43 家,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四星级酒店3家,三星级酒店14家,二星级酒店2 6 家。组建了遵义红色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并推进旅游资源开发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进行引资,累计投入2 0 多亿元,建设景点2 0 余处。

二、遵义市红色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 红色文化资源管理不善

遵义市革命遗址中,部分遗址原貌不复存在,损毁严重。一些遗址地势下沉,主体建筑毁坏严重;一些纪念场馆年久失修,无人照管;一些纪念碑碑文字迹残损,许多字迹无法辨认;一些烈士陵园、烈士墓缺乏专人管理,杂草丛生。散落在山区的革命遗址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无专门机构管理,无专项资金办事,无专人看护。目前,在遗址保护工作中,只有极少部分属于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还有许多重要的革命遗址未报批,未列入文化保护单位。一些革命遗址和建筑物产权不明确,被当地居民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改建甚至拆除。

2 . 没有形成红色文化产业集群

遵义红色文化产业总体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链和产品链不够完整,需要进一步加强纵向拓展与横向扩张。企业之间规模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不高,还没有充分实现企业网络和系统集成。产业构成与分布不合理,特别是上下游产业缺乏产业配套与协作,难以形成互补性强的产业链。目前,红色文化产业机构主要集中在红花岗区和汇川区,县域文化产业机构数量较少,总量规模很小,红色文化产业的空间布局不平衡;红色文化市场发育程度较低,还没有形成红色文化产业资本市场,并且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较差,没有形成红色文化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的产业链。

3 . 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缓慢

目前,遵义市既熟悉文化事业又熟悉市场经济的经营人才十分紧缺,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红色文化的研究人员面临断层,而研究红色文化是搞好红色旅游的基础之一,没有丰富内涵的红色旅游时没有强大生命力的。遵义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很多旅游管理及研究人员等专业性人才不愿意到遵义工作,因此,使得遵义红色旅游的开发管理和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缺乏专业人员的参与。除此之外,本地区从业人员文化素质较低,大多数工作人员都不是从事旅游方面的专业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对旅游业的开发与保护缺乏充分的认识。

三、遵义红色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对策

1 . 以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为先导

对各区县革命遗址进行认定命名,明确其产权,划定遗址保护范围,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根据各地革命遗址情况做好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申报工作。对损毁严重或已被拆除的重要遗址,尽快抢修和保护。革命烈士墓较多的地方,集中建立由政府统一管理的烈士陵园;散落在山间或村野的革命烈士墓或烈士陵园,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迁葬于统一管理的烈士陵园内,从而有利于对革命烈士墓的管理和保护,也有利于革命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

2 . 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内涵

不断收集整理革命历史文献和相关资料,对贵州革命时期的红色历史要细化分析,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遵义红色文化具有自身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在开发红色资源时应注意与生态旅游资源、民俗文化资源整合,有效提升红色文化的生命力,延长红色文化产品生命周期。重视对红色旅游文化的开发,积极开发整合各地的红色资源,共同开拓“红色市场”,加强各区域间的协同和合作开发,实现资源、市场共享,信息、利益共谋,全面提升贵州红色旅游的影响力,扩大其影响。在省内,以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以实现各红色文化发展需要的融会贯通和资源共享,促进区域红色旅游的一体化发展。在省外,要加强与重庆、四川省市的相互对接,通过与各地签署合作协议,资源共享,构建红色旅游大产品、大市场、大发展的格局,共同打造国家级红色文化精品品牌。

3 . 加强红色旅游品牌建设

以“品牌内涵的整理—品牌产品的整合—品牌产业的联动”为次序,对遵义红色旅游产业进行有序开发。构建品牌能够有力的推动一个产业的快速发展,引领一个地区产业发展的战略引擎,发展产业的先锋是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团,众多的产业集团可以不断推动产业的大发展。遵义市政府在产业互动的过程中,要注重地方特色文化的开发与弘扬,积极对外招商引资,引导高品位、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文化旅游项目适度超前的发展。

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体育;思政教育;红色文化

一、高校体育课程融合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红色文化的发展对体育产生巨大的影响,通过对红色体育运动的形式特点以及意义的探析,红色体育运动应在高校学生当中开展,为教育起到助推作用[1]。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使命需要在实践中创造文化。它是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不断繁荣繁荣的同时,对新时代文化使命的重新诠释。新时期,我们需要理性认识高校体育的文化使命,这对促进高校体育的创新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包括了运动技能、体育目标、运动技巧、综合素质等项目的教学内容,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要不断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立德树人是检验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这就要求体育课程教学不仅是传授体育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也同时承担着帮助高校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思政教育课程是高校学生必修课之一,传统的思政教育比较枯燥,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高校体育公共课是学生入学必须选修的科目,思政教育可以与体育课有机地融合,使两种不同科目形成协同效应,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核心价值观,激发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体育课程融合思政教学的实现

当下高校体育教师应与时俱进,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渠道,逐渐养成“全科育人”的教学方针,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目标不仅在于大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精神的培养,对于健康的标准也不能只是身体素质的优劣,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还需要承担人文精神的培育和培养。有效的体育教学还包含着对学生思想品德和爱国意识的高效培养。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利用红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建设方面进行积极、正面的宣传和指引,倡导思政教育与高校体育教学高度融合,不断创新融合的方法,利用好红色文化在德育教育方面的作用,充分提高大学体育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为立德树人、培养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2]。高校体育课程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发展思想品德教育、增强文化科学教育、实现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结合于一体的重要学科,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高校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体育课程要融合思想教育,首先要了解红色文化的璀璨历史,从唯物辩证法等指导思想理论出发,对体育运动的联动性、过程性、发展性、矛盾性进行讨论,讨论结果指出:在思想意识下,体育运动的基本思想内容有利于高校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体育运动的核心本质,以及内外关系的规律,是推进高校体育运动精神发展的必要手段。

三、转变体育教师对体育思想政治课的认识

高校体育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当前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形成了强烈的价值冲突,是文化自信在新时代的一种态度。新时代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要考虑以“为谁培养人”为使命,以“培养什么样的人”为价值载体,重新思考高校体育文化育人的内在机理,合理分析高校体育文化内涵“怎样培养人”的延伸[3]。强调教师言传身教的积极作用,高校体育教师不仅要普及体育知识,进行简单的体育锻炼,还要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完善个人独立人格的培养。它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思想和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休息习惯,践行“锻炼身体,体育强国”的理念。高校体育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以自身良好的学派作风来带动新一代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深入挖掘高校体育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高校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使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走到一起,形成协同效应。通过挖掘武术、体育、舞蹈等项目的德育要素,对高校体育德育要素与通识教育进行整合创新,不仅是传统体育教育的创新路径,也是德育方法的创新,提高普通高校体育通识教育教学实效性,为培养合格公民打下基础[4]。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体育在学生生活发展中的基础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体育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养成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运动技能,以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完成学业,应对未来进入社会和职场的高强度挑战[5]。

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范文第3篇

关键词:泸定桥;体验型产品;红色旅游产品;深度开发

一. 体验型旅游产品定义

根据不同的人对于“体验”的理解不同,对体验型旅游产品的定义也不同。陈娟等将其定义为是以具有体验特性的景观为基础,以游客的独特体验为目标,运用体验化的手段设计策划出的旅游产品。庄志民认为,旅游作为“体验”,就是一个通过用眼看、用耳听、用五官去综合感受外部世界的美妙形象,进而由表及里洞悉体悟内在意蕴的过程。起哦认为体验型旅游产品可描述为一系列可以通过用眼看、用耳听、用五官去综合感受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进而由表及里洞悉体悟其内在意蕴的旅游产品。

二. 体验型产品研究现状

国内外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也阐释着体验型产品的主流地位。《体验经济》作者派恩于1999年首先提出,体验,事实上是当一个人达到情绪、体力、智力,甚至是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时,意识中产生的美好感觉。根据派恩的理论,部分学者将体验型旅游产品分为了娱乐体验型产品、教育体验型产品、逃避体验型产品和审美体验型产品。随着市场的成熟,消费者对体验型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体验设计就诞生了。谢左夫将体验设计定义为是将消费者的参与溶入设计中,是企业把服务作为舞台,把产品作为道具,环境作为布景,使消费者在商业活动过程中感受到美好体验的过程。国内的体验型旅游产品的研究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谢彦君指出, 旅游世界最核心的要素即旅游体验,而邹统钎等也提出, “旅游的本质是一种体验活动”。那如何才能设计出符合消费者心理的旅游产品?世界著名的建筑与工业设计师黑川雅之先生称21世纪是“体现身体感官特点的设计时代”。李蔓丽认为,综合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感官体验的产品能够更好地抓住消费者的心理,从多元的色彩、动听的声音、舒适的手感等方面关注和表达,使产品更具有吸引力,更直接、迅速地传递多元化的信息。许微微也指出,多元感官理论已经被运用于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等多个方面,以此来满足现代人对于体验需求的不断提高。因此,我们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将感官的多元体验引入到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中。

三. 旅游者对于体验型红色旅游产品的诉求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红色旅游一直都是以参观游览的形式为主,旅游产品也多以博物馆的形式出现,配以音频解说、导游、文字展品等,游客在参观的过程中基本没有互动,大多是被动的学习革命历史知识,这种教育型的参观旅游很难在内心深处留下深刻的影响;从另一方面来说,旅游本身就是一种休闲放松的生活方式,旅游者选择这样一种方式来缓解各方面的压力,就是想要在旅游的过程中能够得到休闲娱乐的体验。单纯的观光式旅游产品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这就要求旅游从业人员在开发红色旅游产品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旅游者的这一诉求,能够让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通过视觉、触觉、味觉、听觉等全方位的体验或参与,综合的理解旅游地的内涵与特色,在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感受革命先烈奉献精神的同时,达到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效果。

四. 泸定桥红色旅游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 体验型产品匮乏

就现阶段而言,泸定桥的红色旅游产品就只有包括泸定桥、飞夺泸定桥纪念碑、纪念馆等几个景点,而且都是以参观游览为主,体验型产品相当匮乏。以座落于泸定县城西南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公园内飞夺泸定桥纪念馆为例,该馆虽然较为全面地展示了飞夺泸定桥的惊、险、奇、绝和对中国革命所产生的重大意义,但是呈现的手段太静态,都属于是灌输式的单纯的爱国主义教育,游客的互动参与性不够。

(二) 红色主题不突出

泸定桥的红色旅游氛围并不是很浓厚,游客达到泸定桥后,很难将书本上学到的飞夺泸定桥的英勇故事和眼前的泸定桥联系起来。整个泸定县城几乎都没有能够体现泸定红色文化,并促使游客产生消费行为的刺激物。首先,泸定桥的红色文化没有能够衍生出特色红色餐饮,周边没有红色主题餐厅以及红色主题饮食;其次,泸定桥现在依托的是泸定县城发展,但是县城之内的主要宾馆都没有凸显出红色主题;从出行方面考虑,不管是公共交通工具还是泸定桥本身,都没有加入红色元素;游览、娱乐方面,除纪念馆和纪念碑等静态展示红色故事的景点外,并无其他可以参与的特色活动;最后从购物方面来说,泸定的旅游纪念品都是以土特产以及少数民族元素的产品为主,基本没有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商品。总体来说,泸定桥的红色旅游开发中,难以留给游客深刻的印象,并能迅速的引起联想和想象,从而树立起泸定红色旅游的特色形象的产品。

五. 泸定桥体验型红色旅游产品深度开发

泸定桥在旅游产品开发上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经过上述的分析,应该将感官多元体验融入到泸定桥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中来,从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着手,全面突出红色主题,营造红色氛围,与泸定的其他特色资源相结合,开发体验型红色旅游产品。与此同时,政府等相关部门也应该完善旅游管理体制,助推泸定红色旅游发展。

(一)视觉——营造红色主题视觉冲击

视觉的体验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只要是眼睛能看到的,大到整个城市的建筑风格,小到一个装饰品,都可以成为我们综合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的切入点。例如,泸定桥东岸是新城区,基础服务设施都比较齐全,可以在现有城市建筑的基础上,多加入一些红色元素,路灯可以使用复古的设计,或者是融入少数民族文化;城区内的公交车、出租车等也可以一绿色为主基调,并且打上标语,宣传泸定的红色旅游;住宿的宾馆可以是简朴风格的,使用的水杯、悬挂画像等小物品,体现红色主题;在正对泸定桥的广场上可以搭建实景表演舞台,把篝火晚会、歌舞表演等项目红色化、档次化,并逐步品牌化,使之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演出场所可以上演一些飞夺泸定桥的话剧和歌舞;开展红色主题活动、运动,如有奖问答、溜索等,让游客能够在活动中感受轻松快乐的同时,加深对红色文化的了解,给红色旅游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

(二)味觉——呈现泸定红色盛宴

旅游的六要素中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吃。常言道“民以食为天”,那么“吃”在旅游者的旅游过程中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游客的满意度。出门在外旅游除了要填饱肚子之外,游客更希望的是能够吃到独特的有地方特色的食物,或者是在有特色的餐厅就餐,体验不一样的“吃”。因此,在开发体验型旅游产品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游客的这一心理,利用泸定特有的樱桃、板栗、核桃等资源,为游客呈现一餐泸定红色盛宴。首先从菜品上,应该充分利用当地食材,体现绿色、生态的理念;菜式不宜过于花哨,以淳朴的表现形式为主;菜名也应体现红色主题,如樱桃甜品就可以取名为“红星闪闪”;游客在注重食物本身的同时,对于就餐的环境也会比较敏感,所以餐厅的装饰风格最好也是实用、庄重、简朴的,服务人员一律身穿绿军装,充分营造红色氛围。泸定桥东岸现有的河边休闲走廊紧邻泸定桥和大渡河,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可将这里打造成特色餐饮休闲区,将味觉的全方位体验充分的融入到泸定桥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中。

(三)触觉——开发高品质特色旅游纪念品

通过对比多个旅游景点的旅游纪念品之后,发现现阶段来说,大部分的旅游纪念品的质量并不好,很多东西做工很粗糙,实用性也不大。而触觉是人们最敏感、最真实的感觉,通过触觉,消费者能够最直接的感受到纪念品所传递的讯息。如果泸定桥的旅游纪念品能够打破常规的套路,开发高品质旅游纪念品,使其既能代表泸定桥红色旅游的形象,又拥有舒适的手感,同时还能够做到设计新颖、做工精细而且具有实用性,那么泸定桥的旅游纪念品一定能够受到游客的追捧。比如推出具有设计感的服饰、红色主题的藏族银饰、以文化进行包装的土特产品等,这些商品都既能反映出红色精神,又能体现时尚气息,比较符合现代游客的购买心理。泸定桥周边的旅游纪念品商铺比较少,而且从风格上来说并没有体现红色主题,从内容上来说,商品的丰度也不够,种类比较少,可依托泸定桥东岸现有的旅游纪念品商铺,外改风貌,内增内容,打造泸定特色旅游纪念品购物街区。

(四)听觉——打造红色创意旅游

听,是人类感受外界环境分方法之一,因此,要很好地宣传红色文化,传递红色精髓,就必须要好好的利用听觉这一元素。在体验型旅游产品的开发中,听觉也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说生动的导游讲解。要将泸定桥的红色旅游资源生动、系统的介绍给游客,这就需要政府在加强导游队伍的建设的同时,注重高新技术的利用,引入电子导游讲解系统。而说到高新技术的引进,就可以衍生出当下旅游的另一个发展趋势,那就是创意文化产业。可将声光电等高科技元素引入泸定桥红色旅游的开展中来,利用其特有的旅游资源,开发一批视听创意产品。比如唱片工作室,为游客提供录制融入泸定当地特色风情的红色创意唱片等,这种方式既能起到宣传泸定桥红色文化的作用,形式又比较新潮,能迎合游客的消费心理。泸定桥西头属于老城区,虽然基础服务设施不够完善,但是建筑布局和风格总体上来说还是比较有特色的,因此可以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统一进行风貌改造,完善基础服务设施的配套,引入视听、摄影、民宿等创意产业,将其改造成为红色创意文化产业区。

六. 总结

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方面进行综合型旅游产品的开发,并不意味着要将各个感官明确的区分,而是以各个感官为出发点,进行综合的开发,共同营造红色旅游氛围,打造体验型红色旅游产品。当然,我们在开发红色旅游产品时也应当确保革命文化的真实性、思想性和严肃性,决不能假借旅游产业化之名、借增强趣味性和吸引力之名,肆意地改造、歪曲革命历史事迹和革命精神,否则,红色旅游的内涵和意义将不复存在。

参考文献:

[1] 袁继荣. 时尚型红色旅游产品开发设想[J]. 中国商贸 , 2011,(08)

[2] 方世敏, 罗茜. 打造韶山红色旅游产品的战略思考[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05)

[3] 陈娟. 体验型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研究[D]. 大连海事大学 2006

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绿色旅游 红色旅游 特色旅游

近年来,随着阿荣旗现代服务业的大力推进和旅游带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旅游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基本具备了绿色旅游、红色旅游、特色旅游等旅游功能。但全旗旅游服务业收入在GDP总量中份量还很小,旅游业仍然是经济发展的一条短腿,潜能远没有挖掘和释放出来。如何推进阿荣旗旅游业的科学发展,通过调研,谈点肤浅的看法。

一、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阿荣旗是呼伦贝尔市的南大门,处于“哈大齐呼”精品旅游线路的中心区域,公路交通十分便利,沿111国道可与五大连池、阿尔山等地形成环线,是沿301国道进入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必经之路,自然资源丰富,旅游开发潜能巨大,必将建设成独具魅力的旅游名胜区。

1、绿色旅游,以库伦沟景区为重点的大兴安岭东麓生态绿色旅游。阿荣旗位于大兴安岭东麓,呈中低山向丘陵漫岗延伸,由西北向东南呈阶梯下降地貌,境内分布着森林、草原、湿地、农田等生态系统,气候宜人,空气清新,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可称为天然“氧吧”。 我旗充分利用这个天然“氧吧”,正在加快推进库伦沟景区建设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在2011年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上,库伦沟当选为“2011中国十大休闲胜地”。

2、红色旅游,以抗联英雄园和东北抗联革命遗迹群为重点的红色旅游。阿荣旗是东北抗日联军三进呼伦贝尔的主战场,是英雄王杰的故乡,现已建成王杰纪念馆、抗联英雄园、呼伦贝尔东北抗联纪念馆,已被确定为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展红色旅游条件已基本成熟。

3、特色旅游,以内蒙古朝鲜族第一家园为重点的民族民俗特色旅游。阿荣旗有自治区唯一的朝鲜民族乡——新发朝鲜族乡,其民族餐饮、民族歌舞、体育活动都有较高的开发价值,查巴奇、得力其尔、音河三个民族乡,有鄂温克民族千古流传的“白桦文明”,均可开展民族风情游;以山东、辽宁移民为代表的东北黑土地文化适合开发农家乐旅游。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发展旅游的认识没到位。对旅游带动战略认识不足,认为旅游业难以形成很好的气候,对旅游工作缺乏应有的热情。二是景点开发缺乏特色。虽然旅游资源众多,但是缺乏垄断性旅游资源,旅游景点得不到有效的投入和包装,规模小、档次低,缺乏叫得响的成熟旅游名牌产品,没有把自身的乡土人情、特色文化充分挖掘出来。三是旅游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基础薄弱、财力有限,致使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开发不够,有旅游无效益的现象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游客可入性差,旅游的整体效益无法显现出来。四是宣传力度不大。丰富的旅游资源没有从整体角度包装、策划和推介,旅游品牌包装不够,宣传资料的整合不系统,对外宣传广告力度不够,造成“养在深山人未识”的现象。五是旅游服务水平比较低。旅游住宿设施数量少、档次低,缺乏一支专业化的旅游队伍,不能满足不同消费档次旅游者的需求。

三、思考与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认识。解放思想,注重从三个层面推动观念的转变。一是在领导层面,以要有作为的思想激励人。借鉴成功经验,实行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战略,不定期坚持召开旅游工作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旅游发展中的具体问题。二是在部门层面,以应有作为的责任鞭策人。充分调动各部门工作的积极性,大力扶持旅游业的发展,营造支持“发展旅游有功”的浓厚氛围,牢固树立“抓旅游就是抓经济”的思想。三是在开发层面,以敢有作为的精神鼓舞人。鼓励一切有志之士放开手脚、施展才华,在旅游开发建设中有一番作为、有一番贡献。

2、科学规划,坚持有序开发、合理利用旅游资源。按照“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发展理念,坚持有序开发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要增强名牌意识,建设名牌景点,以“名牌”带动其它景点的开发与升级。

3、营造旅游环境,提升旅游层次。改善居民和游客的生活环境,搞好城区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使游客“游在景点、住在城区”,流连忘返;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办好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提供方便明了的旅游导向和便捷安全的交通服务,营造文明向上、热情友好的人文环境,使游客“来得方便、游得忘情、玩得尽兴”。

4、调整产品结构,开发度假休闲新品。适应市场变化,调整产品结构,拓展产品内涵,提升产品档次,实现旅游产品从观光型为主向观光旅游和度假休闲相结合的转变。以度假休闲为主体,整合旅游资源,开发并推出一批度假休闲功能区和参与性项目、农业旅游示范点;积极发展休闲旅游和农业生态旅游;在各度假区、旅游景区、景点增设度假休闲功能和特色;在培育一批高档次的特色宾馆饭店的同时,开发一批汽车旅馆、假日酒店、乡村客栈、农民旅店及营地式度假村。

5、开展“特色旅游”,适应市场需求。“特色旅游”是指旅游者怀抱着特定的兴趣和特定的目的,来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的旅游方式,诸如“民俗旅游”、“探险旅游”、“摄影旅行”、“种植采摘”“狩猎垂钓”等等。近年来,一般化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特别是以单一形态出现的一般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有所下降,而且这一趋势将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特别看好那些具有综合性特征的旅游地和旅游项目(即奇异独特的自然景观能同特定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从而在旅游过程中获得集知识性、娱乐性、体验性、享受性等为一体的多重满足。

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范文第5篇

计划到2025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场生产总值的10%左右,逐步成为我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力争经过今明两年的努力,形成一批特色产业、发展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文化品牌,初步建成具有较强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红色文化产业体系。

二、建设目标: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扩大规模,整合场内各类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营造环境,不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场“农业+文化”的文化内涵,走农旅相融、农商互动的文化产业发展路子。

三、建设内容:

繁荣联队群众文化生活,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加强人才培养。加大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引进、合理使用文化产业人才。

四、主要措施:

1.繁荣联队群众文化生活。大力开展文化下队和进社区等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繁荣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全面实施“创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文化扶贫”等文化工程。

2.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完善联队文化站设施及功能,巩固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全场基本形成各类文化设施齐全、布局合理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