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文化宣传体系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健全组织体系,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
第一,建立完善的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组织机构体系。根据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组织机构体系:包括精神体系建设、物质体系建设、制度体系建设。并成立以书记为组长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并下设三个体系领导小组。
第二,加大三大体系培训,全面贯彻国有企业文化。在加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组织机构体系建设的同时,成立了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也对加强企业文化培训力度提出了要求。
一是加强制度体系培训,规范员工行为。在国有企业内部,制定和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用于管理和约束员工,做到有章可循。同时,制定了《员工行为规范》,并开展培训,使每一位员工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另外,企业应该对每一位新员工进行制度培训,从细微处抓取,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二是加强物质体系培训,提升企业形象。在《员工行为规范》中,对着装规范做了明确的规定,并对各项管理工作的做了严格要求。同时开展“纪律、作风、执行力”的主题活动,进一步加强职工队伍建设,逐步提升国有企业形象。
三是加强精神体系培训,全面提升员工素质。精神体系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制定专题宣传栏,宣传企业文化及精神。另外,在企业制作的电子简报中,专门开辟了先锋人物专栏。在企业建设中,注重企业文化、理念、精神及员工精神等宣传。
二、传播企业文化,促进国有企业文化落地生根
怎样做到企业文化理念落地,关键在于统一性的培养。那么,企业该如何统一培养呢?应该从企业文化的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着手,物质层面是精神的外在表现,制度层面是精神的保证和初级阶段,精神层面的核心是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根本。从物质层面培养,主要是保证与精神层面的一致性。从制度层面培养,主要是依靠制度来保证价值观在具体言行中的体现,杜绝或减少偏离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的言行。每个人都有自己做事情的方式方法,但不一定与企业所倡导的一致,这时就需要制度来约束和培养员工的行为,使之与企业一致。其目标是把企业文化理念渗透成为每个员工的思维和行为习惯,真正使企业文化理念落地生根。
国有企业应利用周例会、“传帮带”活动、节日文体活动、张贴宣传标语、树先锋人物等,认真做好企业文化理念落地工作,使企业文化理念的传播与企业管理工作相融共进。并为每一位员工制定了职业规划,切实提升员工素质,激励员工立足本职,岗位奉献。
三、“三结合”切实推进企业文化的落地转化
第一,坚持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
一是人才选拔和教育培训因材施教。在现有人员中开展骨干人才推荐培养工作,对企业内部所有人员进行筛选,针对每个人的学历、专业、性格、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制订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采取以老带新、学习施工验收规范、现场实践等形式,因材施教,针对性的进行人才培养工作。
二是不断提高素质和技能。企业将进一步继续实行师带徒活动,将给工作3-5年以上的员工加担子、加压力,促进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在企业范围内创造出一种“比学赶超”的氛围,培养出一大批业务全面的管理人才。
第二,坚持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提升相结合。
结合企业开展的“管理提升”活动,利用板报、电子简报等形式,大力宣传企业文化理念,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查清不放过,切实纠正了一些熟视无睹的问题。
以开展管理提升为载体,推进制度化建设,初步实现了企业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优化管理模式,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实行了“分片区”管理模式。同时加强风险控制,加强安全专业队伍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要以质量安全文化为引领,强化现场HSE管理体系,通过开展行为文化(安全经验分享、行为观察、目视化管理)、制度文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属地管理)、精神文化(安全理念宣贯)建设,将行为和制度上升为文化,使安全文化内化于心,确保创建“无事故工程”目标实现。
第三,坚持企业文化和员工参与相结合。
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员工参与,与员工的学习教育相结合,增强内生动力。企业坚持周一的例会制度,同时参与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活动,充分利用竞赛活动、网络等手段,加强企业文化知识、理念的宣传和舆论引导,增强了员工的理解和认同,调动了员工参与的积极性,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摘 要 面对知识经济浪潮和电力改革走向纵深的新形势,供电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供电企业实际,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企业文化“五统一”建设,加快构建富有时代精神和行业特点的供电企业文化。
关键词 供电企业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
一、供电企业文化的行业背景
建设统一的企业文化,是国家电网公司党组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实施文化强企战略所做出的重大部署。实现企业文化“五统一”目标,是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各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及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工作任务。在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新形势下,如何通过推进“五统一”企业文化在地市供电企业和一线班组的有效落地实践,充分发挥优秀企业文化对体制机制创新和企业科学发展的积极作用,是当前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五统一”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实现企业文化“五统一”在地市级供电企业的深化运用,需要在推动企业文化科学发展与促进公司科学发展相统一、企业文化整体运作与多样性实践相统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好四个方面重点内容:一是要立足公司科学发展需要,统筹推进统一的企业文化建设,确定统一的企业文化建设任务和工作措施;二是要集约公司系统统一的企业文化建设各种资源,提高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效率,显著提升公司企业文化管理科学化水平;三是要将统一的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各专业管理实践相结合,与公司重点发展任务相结合,促进公司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四是要加强整体协调,鼓励文化创新,推广先进经验,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一)加强文化传播,以优秀企业文化凝聚合力
一是建设“五统一”企业文化同步传播平台。通过统一设计制作、统一传播内容、统一宣传展示,搭建覆盖全部班组和集中办公区域的同步传播平台,通过动态滚动播放的视频、图片和文字,及时传播企业文化理念、成果、典型,加强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的学习宣传。结合办公场所环境整修,在各工区和班组设立统一的企业文化宣传栏,规范形象、规范内容、规范管理,营造统一的企业文化环境。将“诚信、责任、创新、奉献”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班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岗位职责等有机结合,制作不同专业不同侧重点的企业文化展牌并在班组内部公开展示。如“大营销”班组和服务窗口突出诚信要求,“大检修”班组和急修抢修部门突出“责任”要求。
二是加强“五统一”企业文化基本内涵培训。将企业文化核心理念融入日常学习教育,融入“三集五大”知识培训和岗位适应性培训。针对“三集五大”机构重组和岗位调整后的不同员工群体,分别组织不同侧重点的“我与‘三集五大’大讨论”、“三集五大”知识问答、企业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员工积极理解改革、参与改革、支持改革。
三是构建“五统一”企业文化四级求知阵地。在企业层面,以党员之家建设为依托,建立“自助图书馆”;在车间层面,每月定期联系图书馆,将“流动借阅车”开到各个车间和工区,为广大员工送知识、送文化;在班组层面,建立“企业文化图书角”,由供电企业党委根据当前形势任务与员工思想动态,为员工精心挑选配备相关书籍;在员工层面,资助广大员工建立“个人书箱”,不断帮助员工提升综合素质。
(二)注重专业导入,以优秀企业文化提升实力
结合“三集五大”建设,坚持统筹推进企业文化落地工程,把统一的企业文化理念融入改革发展稳定全过程,渗透到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与企业管理相融共进,与企业发展相得益彰。
一是完善“五统一”企业文化融入专业制度。贯彻执行公司统一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把统一的企业文化融入企业标准和规章制度建设全过程,健全专业管理的操作手册、工作模板和作业指导书,做到用制度管人和管事,靠优化流程提升效率和效益,将统一的企业文化理念转化为专业管理落实“两个转变”要求和加快推进“两个一流”的实际行动,发挥企业文化柔性管理的功能,促进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二是健全“五统一”企业文化约束行为规范。组织员工提炼工作格言、安全警句、廉洁感悟、道德准则,推行同一专业统一的管理模式、班组文明生产标准和党员工作手册,引导员工自觉恪守国家电网员工守则、基本礼仪规范和“三个十条”等规章制度,用统一的企业文化全面规范员工行为,使其成为广大员工的道德基础和行动指南,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建设和谐企业。
(三)探索文化管理,以优秀企业文化激发活力
结合“三集五大”建设,坚持统筹推进企业文化评价工程,把统一的企业文化理念转化为有影响的活动、看得见的成果、能考核的指标,支撑内质外形建设,促进企业素质提升。
一是强化“五统一”企业文化组织领导体系。结合“三集五大”机构调整,同步规范党工团组织设置,健全企业文化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加强企业文化人才培养,加强企业文化组织体系建设,加强企业文化专业协同工作机制建设。
1.健全制度规范体系。
要按照“制度落地,管理升级”的目标要求,梳理基本管理制度,做好管理制度的“立、改、废”工作,即确立一批管用的制度,修改一批有缺陷的制度,废除清理一批效果不好的制度,突出解决新旧重叠、内容滞后、职责不清、事项缺失、运行不畅等问题,打造制度体系的升级版,提高制度的先进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2.完善行为规范体系。
要把核心理念内化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和处理内外关系的经营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形成文化自觉。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岗位规范和行为规范,寓文化理念于制度之中,规范员工行为。要把“六权治本”思想要求融入到领导干部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体系中,科学配置班子成员和各部门、各个内设机构的权力和职能,明确职责定位和工作职责,建立健全长效激励约束机制,通过行为规范体系的不断完善促使干部职工养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良好习惯。
3.完善现代管理模式。
要根据国企改革重点,加大集团公司管控模式的研究,突出发挥好集团总部战略管理、资本运营、业绩考核、人力资源、协调服务五大中心职能作用,发挥好子分公司战略实施、运营管理、绩效管理、技术创新等职能作用,发挥好矿(厂)单位安全质量、成本管理与实施、项目建设实施等职能作用,努力实现“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要按照深化国企改革的要求,健全运转有效、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全面推进内控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内控制度,加强风险管理。要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快制度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实现流程再造、信息公开,打造阳光企业。要搭建电子商务平台,提高管控质量水平,为全集团产品对接市场提供服务,提升应对市场、做好服务的综合协同能力。
4.推进依法治企进程。
要把依法治企作为企业文化提升的重点,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强化合法性审查把关,探索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及责任倒查机制。要把提升执行力作为企业文化提升的关键,加强权力运行监督,做到执行有流程、检查有标准、追查有根据、奖罚有尺度。要把强化工作的落实作为企业文化提升的核心任务,每项制度的出台、每项重点工作的安排都要配套出台督导办法,明确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跟踪落实,强化责任追究,不能让制度规范成为“纸老虎”、“稻草人”。
二、发挥企业文化的育人辐射功能,强化形象塑造,进一步提升企业内外影响力
1.优化形象识别体系。
要进一步优化视觉识别系统,规范使用标识,进一步提升企业整体品牌形象。要严格执行企业文化视觉识别体系建设的有关规定,加大规范应用集团公司形象标识的力度。要按照“统一、规范、直观”的要求,进行企业名称、标志的进一步规范统一,强化明显的隶属关系。要按照“易显、贴切、适用”的原则,不断推进矿区主干道、办公楼、会议室、办公室、工作现场、职工服饰等视觉体系建设,从视觉上显现企业文化。
2.注重企业形象塑造。
要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树立“守正出新、干事创业”的良好形象。要高度重视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品牌建设,高度重视窗口单位的管理。窗口单位管理部门要深入研究和制定岗位行为规范、服务规范、质量要求、礼仪接待等配套制度,通过制度约束行为,通过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赢得客户和社会的依赖和认可,树立“诚实守信、合作共赢”的良好形象。要加强新闻工作,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强化正面宣传力度,抓好“热点”引导,抓好“焦点”释放,做到在重大问题上不缺位,在关键时刻不失语,最大限度压缩负面信息的传播空间,展示企业“弊革风清、务实高效”的良好形象。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诚信经营、环境保护、参加公益活动等方式,展示集团公司负责任社会形象。要做好和谐稳定工作,健全工作机制,建立重大事项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预警机制,确保企业和谐稳定和良好形象不受影响。
3.激活文化活动载体。
一、在打造先进企业文化中推进党建工作的意义
首先,任何企业,无论大小,无论性质,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希望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党建工作人员可以站在企业的角度,服务及协助企业,并与企业合作,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观,共同群体价值观,形成独特的企业精神。从而使企业减少依赖规章,进而依靠企业精神影响员工。
其次,党的建设也是一种文化,它不仅可以作为企业文化的一个亮点,且也对建设企业文化有着高屋建瓴的作用。抓好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推进党建工作向着培养员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方向发展。通过加强党员队伍的建设,发挥党员的示范作用,促进企业员工努力学习,努力工作,积极向上,形成一个强大的团队的力量。
再次,先进的企业文化和党的建设工作本质上是相同的。以企业文化理念,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和搞好党的建设工作。用党的最高目标来激励员工,可以大大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品质,从而有利于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使企业文化建设成为推动党的建设,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在打造先进企业文化中推进党建工作的策略
第一,完善企业文化体系的构建,为党建工作注入新的思想。
进一步增强凝聚力的企业和品牌影响力,企业应当开始文化体系建设,规范原始标识和品牌的名字,完善员工的行为准则,形成企业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大纲,明确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企业理念,企业的使命、企业目标、企业宗旨、经营方针、价值观、人才观、服务理念、工作作风。企业应该特别制定企业文化发展战略规划,明确要求在企业的工作中都必须以企业文化凝人心。为了促进企业文化向纵深发展,企业应当建立企业文化推广领导机制、明确专业人员开展企业文化宣传工作。企业文化体系建设和进一步的宣传过程,必将为党建工作增添新的特色,为党建工作增添新的内容。
第二,以凝聚人心为手段,铸造精神文化的融合。
一是企业应当注重构建文化融合桥梁,畅通沟通渠道。如建立领导班子的联络点制度,总经理接待日制度,加强内部纵向和横向的传统和非传统通信平台的建设,使企业文化可以有效地整合和对接。在企业内部大力倡导“一家人,一锅饭,一条船”的价值观。充分理解“一家人”就是要相亲相爱,团结和谐;“一锅饭”就是首先要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锅”里多了,“碗”里才多;“一条船”就是要同舟共济,荣辱与共,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进而增强党员及员工的危机感、责任感、光荣感和使命感。
二是精心打造 “家”文化,凝心聚力促发展。所谓“家”文化,就是党员和员工像爱家一样的爱护和关心企业,企业像员工的家一样关心党员和工作人员,给他们温暖,舒适的安全性和归属感,从而实现企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和谐统一。
三是以提高员工凝聚力为目标,塑造人本型“家”文化。企业应把“以人为本,关爱员工,帮助员工解决实际困难”的企业文化作为工作的重点,坚持做到“五个必看”:员工住院访问,员工生日访问,员工结婚访问,员工子女上学访问,家庭有特殊困难访问。并建立员工食堂、单身员工宿室,配置一些体育设施,让员工参加体育锻炼。同时应当充分发挥互联网和手机短信平台,员工生日当天专门在企业网站和移动平台发短信表示慰问,企业领导亲自带上生日贺卡和生日蛋糕表示祝贺,并与过生日的员工共进晚餐。
第三,着力推进物质文化建设,打造企业品牌。
推进企业文化向纵深发展,可以进一步丰富党建活动内容。企业可以提出一些构想。如,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开展“一首歌、一本刊、一本书、一个团、一个展”等的文化传播活动。“一首歌”传播的是企业形象歌曲;“一本刊”是指企业内部刊物;“一本书”就是企业形象画册;“一个团”,就是指企业通过艺术手段,把艺术交流和企业品牌战略的宣传结合起来,架起一座与广大公众交流、沟通的桥梁,是企业提升公众形象的有效平台;“一个展”,就是企业成就、业绩、品牌、文化、企业形象展示、展览。利用网站、展示厅、展示台、宣传片等途径,通过图文、声像、影像等形式对企业形象进行展示传播。
第四,开展企业文化创新,促进党建工作有力开展。
关键词:社会力量;文化活动;对策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193-02
近年来,我市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据统计,全市举办节庆品牌活动有30多个,每年举办活动有近2万场次,参与群众达1500万人次,营造了“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比赛、季季有节庆”的浓厚文化氛围。一方面,通过整合活动资源,打造了形式多样、贴近群众的文化活动品牌,极大地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更好地保障了群众的文化权益。另一方面,通过引导、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群众文化活动项目,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力量支持、全民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新局面。
一、主要成效和做法
以重大节庆为契机,以品牌打造为突破口,以资源整合为手段,以服务新莞人(外来务工人员)为特色,全方位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着力丰富城乡文化生活。
(一)突出文化活动常态举办
注重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举办,营造出“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比赛、季季有节庆”的浓厚文化氛围。为推动知识传播,营造全民学习氛围,举办每年一届的东莞读书节,每月一次的“学习论坛”和每周一次的“市民课堂”,市镇联动掀起全民阅读热潮;为传承历史文明,每年在“国际博物馆日”至“文化遗产日”期间,举办以展览、讲座为形式的“走进东莞文明”大型系列文博活动,传播人文精神;为满足大众文化需求,普及文化艺术,我们利用全市700多个文化广场的阵地,举办“绚丽大舞台”广场千场演出、“都市彩虹”广场周末大学生文艺演出、全市广场集体舞大赛、 “粤韵金声”粤曲欣赏晚会、举办“永远跟党走”大合唱比赛、小戏小品大赛、音乐舞蹈花会、少儿艺术花会等常设性全市重大赛事,激活广大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让人民群众时时处处受到文化活动的熏陶。
(二)突出文化活动品牌打造
注重文化活动品牌的打造,通过大力宣传推介、持续创新举办等不同方式和多种渠道,打造出诸如“文化周末”专场演出、“越唱越红”广场歌唱大赛等30多个具有广泛影响且深受广大市民喜爱的文化活动品牌。例如,莞城街道举办的“文化周末”专场演出,是东莞市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创新之举。通过以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为突破口,以注册商标统一标识名称为整体形象,以文化传播为手段,坚持走品牌化、专业化、产业化相结合的路子,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作出了新的尝试和努力,并于2009年荣获第三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创新奖。又如,塘厦镇举办的“越唱越红”广场歌唱大赛,是东莞市群众文化活动的又一大品牌,迄今已成功举办了五届。凭借“历时最长、场次最多、参赛人数最多、观看人数最多、活动场所最灵活、经费开支最少”等六大特色,先后荣获了“东莞市十大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和“全国特色广场文化活动”的荣誉称号,成为国家级的广场文化活动品牌,被各大知名媒体和社会各界誉为“北有星光大道,南有越唱越红”。
(三)突出文化活动内涵挖掘
注重挖掘弘扬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合理引导各镇(街)结合实际,挖掘提炼粤剧、客家山歌等传统文化资源,积极利用各个传统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并逐步形成“一镇一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格局。近年来,统筹组织各镇(街)举办了洪梅“花灯节”、东坑“卖身节”、“东莞国际啤酒节”、谢岗“登山节”、桥头“荷花艺术节”、望牛墩“七月七风情节”、凤岗“客侨文化节”、沙田“水文化节”、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日”等各具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各大活动此起彼伏、遥相呼应,全方位、多角度、系列性地展示东莞群众文化活动浓厚的“莞邑特色”。此外,还联合国家文化部、中国广电总局、中国文联、中国民协等部门分别承办或联合举办了首届中国(东莞・望牛墩)七夕风情文化节、第二届中国(东莞中堂)龙舟文化节等国家级重大赛事,提升了东莞的城市形象,满足了群众文化需求。
(四)突出文化活动资源整合
为了让全市各地分散的节庆活动形成强大的文化品牌集群效应,通过全市统筹、部门协作、镇街联动、群众共享的方式,推动全市文化活动资源的优化配置。比如,对全市20多项节庆文化活动进行整合,组织举办“我们的节日――东莞市系列文化活动”,成为全市人民共同的节日,深受群众喜爱,成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亮点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抓手、惠及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盛宴,被群众誉为“家门口的文化盛宴”。制作并推出“我们的节日”东莞系列文化活动LOGO,举行了“我们的节日”东莞系列文化活动启动仪式。紧接着,我们还组织举办了“我们的节日・清明”―东莞市传承东纵薪火唱诵活动、“我们的节日・五一”―东莞企业文化艺术节、“我们的节日・六一”―东莞市第七届少儿舞蹈花会,“我们的节日・七一”―东莞合唱节,“我们的节日・十一”―东莞广场文化艺术节,等等,活动涵盖传统节庆、东莞特色、纪念节日等三大板块,荟萃市内各门类艺术精品和特色艺术作品。每项活动的策划均要求从广大市民最关心、最喜爱的内容和形式入手,进一步丰富了广大市民的节庆文化生活,从而使“我们的节日”东莞市系列文化活动真正贴近市民,真正符合东莞人民“口味”。
(五)突出文化活动普惠开展
坚持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百场培训、千场演出、万场电影”到村(社区)、到企业活动。2011年共举办百场培训120场,受训人数7000多人;组织各镇(街)开展演出活动1000场,受惠观众100多万人;累计电影公益放映10865场,受惠观众达482.1万人次。文化活动下基层得到了基层广大群众和新莞人的一致好评,真正达到了惠及人民的目的。
(六)突出文化活动市场化运作
1、实施公益文化项目活动招商,创新社会办文化机制。从2004年开始,围绕“社会投入、社会策划、社会承办”的要求,遵循市场化运作、个性化策划、规范化组织、整体化推进、多元化着手、品牌化打造的原则,将全市的公益文化活动项目整合起来,形成文化活动项目“超市”,通过举办公益文化活动项目招商会,让企业通过冠名、承办、策划、投资等形式参与文化活动项目的开发利用,打造“企业走进文化,文化融入市场,经济和文化联姻”的平台。近年来共推出522个公益文化活动项目,成交428个,金额达3.3亿元。同时成立了东莞文化发展促进会,将公益文化活动招商投资方、策划方整合起来,将社会办文化的力量组织起来,建立起文化活动招商的长效机制。通过公益文化活动项目招商,我市文化活动呈现出了数量多、规模大、参与广的特点和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繁荣景象。
2、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群众文化活动。近年来,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通过对民间艺术团队进行资金扶持、对热心公益文化的企业进行表彰等多种形式和渠道,调动社会力量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近年来,在市、镇文化主管部门的大力提倡和引导下,各镇(街)企业开始不断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利用中秋国庆、元旦春节等节假日,开展有益身心的企业文化活动,丰富企业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例如,南城街道的新科磁电厂每年都会开展运动会、歌唱比赛、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活动,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成为了企业特有一种文化活动。石碣镇的东聚电子电讯制品有限公司连续五年举办“东聚杯”卡拉OK大赛,进一步弘扬了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提升员工对公司的向心力与凝聚力。还有虎门、清溪、万江等镇(街)的众多企业也出钱出力,组织举办一些让基层群众参与的才艺大赛,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大大了丰富周边群众和广大参赛选手的业余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在市、镇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和帮扶下,镇(街)民间艺术团队近年又活跃起来,自发组织在村(社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例如,石龙镇的粤剧“私伙局”相当活跃,仅大大小小,活跃在各公园和广场的粤剧“私伙局”就有10多个。其中,中山西社区康源粤乐社自2010年成立以来,坚持每个星期都在中山公园公开演出,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情捧场,进一步丰富和活跃社区居民文化活动。虎门镇群众文化发展的脚步踏实稳健,社团文化也异常活跃,现登记在册的文化社团有15个,会员人数达到1920人,还有20多个各类型文艺私伙局。2010年,全镇各文化社团在本镇内共举办各类活动150多场次,参加镇外演出交流60多场次,参加市以上的比赛、展览、演出活动近100场次。据统计,全市业余粤剧团(曲艺社)、私伙局共有263个,会员人数7000多人。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尽管我市群众文化活动繁荣发展,社会力量参与组织举办群众文化活动势头强劲,然而,对应广大群众对文化需求日益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我市社会力量尤其是企业文化发展仍然存在不平衡、不普遍、不深入、不适应等问题。有的企业文化意识淡薄、基础工作缺乏,缺少专门负责企业文化建设的人才,企业文化无法形成体系。而民间艺术团队组织较为松散,活动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会带来一定的制约。
三、对策及建议
下来,以实施文化名城建设战略为统领,以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引导、帮扶社会力量参与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促进东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我市实现“高水平崛起”提供坚实文化支撑。
1、指导并推动企业加强文化载体建设。通过开展相关工作,丰富和优化企业文化载体设计。利用互联网和企业报刊、广播、闭路电视等媒体,提供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扩大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覆盖面;加强对各种业余文化社团的管理引导,把业余文化社团培养成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头羊、生力军;充分发挥业余文化活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载体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摄影、书法、美术、文学、舞蹈、声乐、体育等业余文化活动,满足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开展厂庆、企业文化艺术节、企业志延伸展览等形式多样的专题文化活动,打出特色,形成品牌。
2、推动各类企业文化设施不断充实内涵,提高水平,发挥作用,从设施建设和功能布局上搭建企业职工共享文化服务的平台。
3、进一步完善《东莞市文学艺术创作和文学艺术奖励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扶持的针对性;进一步完善全市各协会的管理制度,促进书法、美术、收藏、摄影、奇石、盆景、诗词、作家各协会广纳企业职工会员,使之融入全市文艺创作的“百花园”。
4、指导并推动企业加强文化人才建设。通过开展相关工作,培养企业文化建设的各类人才,形成以新莞人为主体的企业文化建设志愿者队伍;适时成立市、镇(街)企业文化建设协会,充分发挥协会会员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骨干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