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开发区调研报告

开发区调研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开发区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开发区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市开发区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全市现有各类开发园区7个,规划面积105km2,入驻工业企业225家,20*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8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3.6%,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6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2.39%,实现财政收入2.2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6%。今年前三季度,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2.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7.6亿元,政收入4.8亿元。然而,我市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土地“瓶颈”矛盾凸显。全市7家开发园区,土地“瓶颈”问题都比较突出:“无地”开发问题严重制约他们的快速扩张;投资强度过低或“开而不发”;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矛盾多,进展缓慢;地价飙升,我市执行的是国家8类土地价格标准,每亩出让金为16.8万元,而执行此类标准之前,土地出让金每亩只为6万元左右。

建设融资难度加大。我市开发区每年需报批和开发的土地上万亩,按每平方公里1.5亿元的投资计划匡算,报批征迁安置和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就需要资金几十亿元,4个省级开发区中,除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外,其余开发园区的配套设施和公用工程建设都不完善。再加上国家限制流动性过剩,压缩贷款规模,使得融资难度加大。

招商引资竞争加剧。地方经济发展的压力,迫使当地政府要千方百计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资源的时空性、有限性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紧迫性及长期性,加剧了招商引资工作的竞争性。受宏观调控和招商竞争的双重约束,开发区招商引资竞争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行政审批程序繁琐。现在我市的4家省级开发区,真正具有省级开发区权限的没有一家,落户开发区项目的行政审批程序与区外的没有差别,有的项目在区外落户甚至还简单一些,有少数项目就是在行政审批过程中流了产。此外,有许多部门审批所需要的材料是重复或者是相互钳制的。

项目规模档次不高。进入园区的项目,总体来讲,规模、档次与省级开发区的要求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工业项目平均单体投资规模不超过一亿元人民币,国内一流水平的项目少,国际一流的项目就更少,世界500强工业企业尚没有一家入驻,中国500强工业企业也廖廖无几。

二、对策建议

市级角度来讲:

第一,明确功能定位,创新发展理念。新形势下的开发区,不再是只追求经济增长,不顾及社会发展的特殊经济型园区,而应建设为“三为主、两致力、一促进”的综合型园区,即“以提高吸收外资质量为主、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以优化出口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促进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发展。”突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第二,围绕产业定位,制订相关政策。根据我市产业发展的定位,发展产业集群,再根据扩张产业集群的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实行补链和节点招商,即链接和延伸产业链,衍生新的产业支链,膨胀产业主链,围绕市、县区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要在科技资金上给予引导,在人力资源开发上给予补助,在人才引进上给予奖励,在项目融资上给予扶持,在土地使用上给予倾斜,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优惠,从而吸附和集聚更多的“链环”到产业链上来。

第三,紧扣招商主题,聚合各种资源。要在激烈的招商市场中胜出,必须全民招商,政府应做的就是要制定激励和约束相配套的政策措施,调动全民招商的积极性,聚合各路招商力量和资源,把“五指”拧成拳头,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训有意招商的人员,宣传推介开发区招商政策和项目,特别是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和布局政策等,编制好招商项目,营造好招商环境,坚决取信于民,做好个性化服务,在全面发动的同时,再结合专业招商、节会招商、驻点招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产业招商等,开发区招商工作一定会开创出新的局面。

第四,立体吸纳资本,推进协调发展。全市7个开发园区的发育程度是有差异的,为了立体吸纳资本,推进协调发展,必须选择差异化发展战略,突出特色,扬长避短,注意项目对园区的基础性、配套性的选择要求,实行全市统一招商政策,统筹开发招商信息,分级负责招商,分类入注园区,共享招商税源,避免园区之间的无序竞争,防止招商信息的闲置和浪费,减少投资资源的漂移和走失。同时,园区内的各项社会事业,也要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特别是要让开发区内动迁户,能够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带大的巨大实惠。

第五,理顺管理体制,再造服务流程。切实把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政府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转变到推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质量上来。因此建议:第一要下放权力。市工商、税务、土地、规划、环保等部门要赋予开发区更为自主的行政执法权,在区内由开发区自己做主,以提高开发区的服务效率和水平。开发区要在区总体规划的框架内行使权力,开展工作,做好服务。第二要简化程序,再造服务流程。要发挥开发区的试验功能,向苏州等地的开发区学习借鉴。第三要优化服务。不让领导交办的工作在我手中延误,不让工作职能在我的岗位削弱,不让工作差错在我的身上发生,不让来办事的人员在我的接待中受到冷落,不让不文明行为在我的身上出现,不让部门形象因我受到损坏。合肥在全国率先实施的“缺席默认制”,就是深受投资者欢迎。

第六,兑现优惠政策,查处侵权案件。全面兑现优惠政策或承诺,同制定新的政策显得一样紧迫和重要,这样既可以使已来投资的客商感觉政府诚信,又可通过他们现身说法,影响其他客商,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与此同时,要严肃查处干扰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案件。我市这么多年没有查到一起干扰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案件,并不能说明没有干扰侵害投资者案件发生,对一些造成不良后果的典型案件,除对其严肃处理之外,还要展开讨论,分析原因,举一反三,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从开发区自身来讲:

首先,超前谋划发展,抢抓战略机遇。国际经济的稳定增长,特别是几个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持续增长,以及国内宏观调控,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结构升级、资本外溢等,都给身处中部地区前沿的开发区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因此,开发区要围绕市发展的产业集群和接续产业,以自身的载体优势,超前谋划,着力研究资本扩张,产业转移的规律性,特别是跨国公司的“五大”发展趋势,即国际并购、研发活动国际化、经营战略当地化、区域内资本双向交叉流动普遍化、投资产品系列化,寻找他们的“着陆点”和“出站口”,有准备、有重点地为他们建造“空港”或“站台”,抢抓机遇,占领招商引资工作的制高点,减少招商工作的肓目性,增强引资工作的有效性。

其次,用足用活政策,放大优势效应。加入WTO以后,虽然开发区的政策优势已经减弱,但用足用活政策,仍然有较大空间,如土地政策,即使是工业用地,既可通过拍招挂出让,也可通过拍招挂出租,也可通过盘活存量来解决等。对于开而不发的土地,通过征收土地使用税和强制收回、安排其他项目等措施;对于投资强度过低的项目,要督促其增加强度或“腾笼换鸟”,确保开发区土地利用的节约和集约化水平。再如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统一问题,我们既可利用不同规模企业的税率差异,也可充分利用统一税率的5年过渡期,因此放大政策优势效应,开发区仍大有作为。

开发区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一、制约营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主要因素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高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应用,要推营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以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必须有新的发展。目前制约营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主要因素大概有如下几方面:

1、首先,营的人材短缺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发展瓶颈。因为营作为后发展地区,在引进外资的时候大多以制造型企业为代表,所以其大部份的技术人材和管理人材都来自于各企业的外援,从而增大了公司的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减低了产品本身的附加价值;另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其管理本土化、技术本土化、材料本土化成了各大企业况争的必要手段,这当然也让人材本土化提到了议事日和上来。

2、其次,营口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其教育背景都较弱,除了一所中山大学和深圳大学之外,几乎没有其它任何高校的存在,这样,直接的人材供给就严重不足。除此,新兴的城市给就业的几千万人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低学历和低素质的人群不断的涌入给治安提出了新的难题。

3、再次,营口作为一个新发展城市,在资金技术上存在着瓶颈式的制约。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发展首先要有技术创新,而营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不论从高科技人才、技术创新等方面都无法与上海、北京等国际大都市相比,就与省会城市都无法比拟。在拥有技术的同时,要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发展经济,也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保障,以营口现在经济与技术实力,都无法有效促进营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

二、韩国首尔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首尔一直是韩国的首都,是韩国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和商务基础设施中心,也是韩国最杰出人才集中的地区,是一座现代化的国际都市。以汉江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是首尔的历史文化中心,而南部的商务气息则相对更浓郁。

1、城市魅力:2005年10月英国经济杂志《外商直接投资》,采用34个评判标准衡量亚洲那个地点能给投资者最佳条件,首尔成为亚洲经济潜力最佳城市;韩国首都首尔去年获得1,483项FDI,总额56亿美元,全国吸收3,068项FDI,达127亿美元。当地政府为把首尔建成东北亚的金融中心,是经济潜力(城市)获胜者;首尔竞争力很大部分源自优异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蓬勃兴起的数字媒体城大力助推。韩国的国家扶持是这一首都城市的IT建设的显著优势。信息技术和电信之城评比排全亚洲第二,仅在香港之后。

2、经济发展情况:首尔政府和韩国中央政府正通过系统重点的财政和行政支持培育数字内容、信息技术、(生物/纳米)研发、金融服务、设计和时尚、旅游和会议六大首尔经济增长引擎产业。在数字产业内容上,基于一流信息通讯技术,首尔能产业集群已在江南区(33%)、市中心区(13%)和永登浦(18%)成型够提供强大的网络基础设施。伴随着城市对新生活方式的开放态度,它的实验精神、创新精神和大都市典型的文化生命力,使首尔成为数字内容产业增长的理想之地。

在信息与通讯产业是项新兴技术融合基础上的高成长产业,已经随着世界数字化快速增长。现有的德黑兰硅街,Poi谷产业聚集区和九路数字产业综合区是韩国信息通讯技术的标志。生物/纳米技术产业上,由于首尔提供的生物产业知识基础发展良好,相关产业也需要其成长,首尔市希望快速获得世界最高水平的生物技术研发能力。首尔政府计划将通过构建小型生物技术集群与商业机构、研究所、学校和医院的联系扩展对产学合作的扶持。生物技术产业的全球市场每年增长11%,有望在2013年达到2100亿美元。

军金融服务、设计和时尚、旅游和会议等方面,当东北亚国家形象在国际经济中愈发显现,且以区域集团形式的国家间经济合作增多时,它们金融市场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为应对这一趋势,韩国政府和首尔都市区政府已经提出若干宏大政策,强化首尔作为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设计和时尚、旅游和会议等方面的优势。

3、人才市情况:

三、成立中国辽宁省营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驻韩国首尔招商办事处的可行性

1、可为高新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高新区围绕打造科技先导区、高新技术产业化聚集区和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的目标,大力发展营口高新区机床生产企业数控机床产品研发和生产能力,形成数控机床规模化生产,增强竞争能力,全力扶持打造车辆制造及汽车零部件产业、精密机床制造及精密机械加工行业的优质企业区。在为来区投资的精密机床制造及精密机械加工企业提供优惠的政策的吸引下,首尔的数字产业可以有效的技术支持而吸企业投资。

在其他经济发展项目如节能环保新型项目、资源开发项目的发展上,可以充分利用韩国首尔技术优势,促进各相关项目的发展,进而推动营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发展。

2、可寻求高新产业发展资金支持。首尔是韩国金融中心,首尔的目标是通过在清溪川重建项目的周边地区建设私有部门领导的国际金融中心,吸引外国投资者形成金融产业集群。根据对韩国金融市场的增长率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观察判断,韩国将随着国际知名金融企业、机构和专家的入驻快速转型为国际金融枢纽。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势必对营口的发展起到带动作用,为营口相关项目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促进营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

开发区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地区经济的发展已经摆到全国及国际经济的舞台上,每个地区都需要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角色,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融入国际分工格局之中,并在区域及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开发区有比较好的经济基础,拥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并形成了较为密集和配套程度较高的产业群,这为开发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伴随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融合进程的加快,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又掀起了新一轮的浪潮,这为开发区企业的发展提供难得的契机。目前,开发区企业依靠本土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已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经营模式和成长道路,面对区域竞争的加剧和国外企业及产品的冲击,开发区企业如何抓住世界产业转移的机遇和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实现进一步发展是面临着巨大问题。当前,工业化和城市化已经成为开发区经济发展的主题,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是我们的趋势,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历史机遇,实现规模、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在增强开发区经济发展后劲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为加快开发区企业的发展步伐,使企业在开发区有更快更好的发展,我们对开发区企业发展现状进行全面、深入调研,目的在于全面掌握开发区企业的发展状况,总结开发区企业发展经验和分析开发区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其它开发区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开发区企业发展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促进开发区经济大发展、大提高。尤其在品牌战略、土地使用和园区带动发展等方面展开分析,为开发区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和意见。另外,此次调研也为建立健开发区企业数据资料做基础性工作。

本报告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大量的数据,重点阐述开发区企业的发展现状,展现开发区企业发展的全貌和特点;第二部分,通过分析开发区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阐述开发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晰企业面临的挑战和竞争态势,为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思路提供依据;第三部分,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发展地方经济的契机,结合开发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为解决开发区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前瞻性、可行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政策建议和对策。

第一部分:开发区企业现状

一、开发区企业概况

截至12月,开发区企业431家。从资金总量来看,企业注册资本达到151亿元 ,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上的有140多家,注册资本在1000万以上的有33家,注册资本在5000万以上的有5家,超亿元的集团公司有3家。开发区实现产值125.3亿元,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民营企业33多家。从上缴税收看,开发区企业纳税总额为3.12亿元,占南浔全区税收总收入的37%。从提供的就业机会看,开发区企业从业人员合计为2万人。开发区企业出口额为5012万美元,占全区贸易出口总额的27%。从行业分布看,制造业是企业涉足的主要行业;从科技实力来看,开发区企业科技企业达到73家,实现产值23.65亿元,经过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有8家,占开发区企业科技企业总数的11% 。

从98年以来,企业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近6年间企业数年均增长率在10% 左右,新增企业迅猛增长,截至12月,开发区企业总数达到431家,其中,到,新增加企业近150家,总投资高达40466万美元。

二、企业注册资本情况

注册资本普遍较低,注册资本在500万以下(含500万)占开发区企业总数的85.8%,其中,100万以下占了67%,100万-500万占18.6%;500万-1000万之间占开发区企业总数的8.1%;注册资本在1000万-5000万之间占开发区企业总数的6%;注册资本在5000万以上的只占开发区企业总数的1.2%。从分析可以看出,企业还是以中小规模为主,注册资本在100万元左右的占据开发区企业80%左右的比例,说明开发区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注册资本在5000万以上的只占开发区企业总数的1.2%,这我们的经济总量不符。从行业结构来看,开发区企业的经营范围覆盖了行业,具体包括农林牧渔业、制造业、物流运输业、房地产、建筑业、及服务业和其它行业。其中制造业合计占总数的90%。

三、开发区企业特点

1、行业性强

开发区目前已经形成木业、电机、电子、电梯、通信电缆、轻纺等几大支柱产业。尤其是木业行业迅速崛起给南浔带来了很好的市场知名度,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开发区目前拥有木业企业111家,其中规模企业20家;木业企业实现产值40亿元,占据开发区经济总量的32%;已有一部份企业脱颖而出,在地板行业有较高的知名度,规模集聚趋势明显;尤其是在实木地板方面垄断了全国市场的

60%之多。电机、电子行业在出口经济总量中占据半壁江山。2、高附加值产品少,大多企业的产品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品,技术含量低,市场抗风险能力弱。

3、企业的外向型经济总量不够

虽然开发区企业依赖优越的地理位置,在加工、制造企业中涌现出一批外向型企业,利用低成本优势不断开拓海外市场,也取得了喜人的成效。产品已拓展到香港、东南亚、澳洲、欧盟、美国、日本、东欧、中东、非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是开发区企业出口额仅为5012万美元, 只占开发区生产总量的3.3%。

四、开发区企业对南浔发展贡献

开发区企业对南浔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成为南浔经济发展新的亮点。据统计,企业纳税总额达到3.12亿元,占全区税收总收入的37%,提供就业2万个。不仅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而且成为科技创新的新锐。截至底,开发区企业431家,实现产值125.3亿,经过认定的高科技企业有8家,占南浔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29%。在出口创汇方面,开发区企业也发挥积极的作用,开发区企业出口额为5012万美元,占全区贸易出口额的27%。开发区企业已经成为南浔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南浔区整体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推进我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发挥重要影响,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给南浔及周边带来了新观念、新思路,促进了南浔市场经济繁荣与发展。

一、国际及周边环境分析

1、国际经济环境

世界经济在经历连续三年的不景气之后,目前终于显露出加速增长的势头。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今年世界经济的增长率为4.3%。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美国经济有出色表现:美国商务部公布的四季度gdp年增长率为3.6%;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产业调整和转移掀起新一轮浪潮, “中国制造”已经席卷全球的任何角落。开发区依赖区位和地缘优势,在世界产业转移和产业调整中迎来空前的发展机会。

2、国内宏观经济环境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持续向好,今年国内生产总值有望维持在8.5%左右的增长水平,投资、消费和出口均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尤其是民间投资的活跃,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新的引擎。工业增长速度继续回升,消费物价指数也出现回升势头,进出口保持良好运行态势。这一切意味着宏观经济健康、持续、良性的发展状况。

二、南浔开发区自身环境分析

1、南浔开发区与先进地区的发展差距

与先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态势相比,南浔开发区经济的发展存在一定差距。尽管发展速度迅猛,但在产业规模、产品档次、核心技术、企业经营管理以及品牌战略方面还处于较低发展阶段。目前南浔开发区企业规模和产品档次较低,未能创造一些在国内外有影响、有知名度的企业或产品名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弱,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少。

2、南浔开发区后发优势

(1)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浙江南浔经济开发区位于浙江省北部湖州市南浔区,规划面积34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30°52′- 30°53′,东经120°25′-120°26′。位于上海、苏州、无锡、南京、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组成的长三角经济圈之中心,江苏-浙江两省交界处,东与江苏省苏州市接壤,南与杭州相望。南浔经济开发区现有人口20万,其中常住人口10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87元/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700元/年,经济科技信息灵通,地理优势十分明显。浙江南浔经济开发区是1993年12月由浙江省人民政府首批批准设立的经济开发区,也是国务院侨办批准的全国三个华侨投资区之一,享有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

(2)发达的交通网络

南浔经济开发区既面向国内经济最为发达的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圈,也可面向国际市场。驱车从南浔经济开发区出发,到附近主要城市上海、杭州、苏州的港口、机场时间均在1小时20分钟以内。南浔背靠大中城市,辐射华东平原,又处于“200公里公路运输半径”的中心,在南浔投资设厂既有辐射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大中小城市之便利,又有利用上海吴淞港、宁波北仑港、嘉兴乍浦港,将产品直接出口海外之优势。

位于长三角中心地带,交通便利,318国道穿区而过。在建的申一苏一浙一皖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建成通车。

(3)密集、配套程度高的产业群

经过10多年的开放和经济发展,开发区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商品化、市场化程度非常高,并聚集了大批加工、制造业的产业群,形成了完整、高度配套的各行业的产业链条,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3、南浔开发区企业的成长空间

尽管开发区发展速度迅猛,但在产业规模、产品档次、核心技术、企业经营管理以及品牌战略方面还处于较低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完善的基础设施、处于市场前沿和邻近上海的优越区位经济等优势。可以充分利用与先进地区企业在技术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水平的差距,通过学习模仿先进地区的技术、管理、体制安排等成功发展模式,节约时间和降低成本,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三、开发区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企业土地使用难 地价高

南浔开发区经济是典型的加工、制造型经济结构,这种类型经济的特点是需要大量的土地投入,在国家政策宏观调控下开发区土地越来越稀缺的状况下,地价上涨,用地难问题就越显突出。尽管企业可以依赖敏锐的市场反应能力和灵活的经营管理机制捕捉到许多发展机会,但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土地,无法扩大生产规模,制约企业规模经济的发挥,使企业错失难得的发展机会。

2、企业信用体系欠缺 融资困难。

企业由于规模普遍较小,在目前国家缺乏相应的信用体系保障下,根本无法获得银行贷款。这制约了开发区企业的成长、壮大。开发区企业一方面平均规模较小,有的还因为房地产手续不全等历史遗留问题,均无法达到银行要求的贷款条件;另一方面,贷款需求额度小,需求频率高,提高了银行经营成本,所以难以获得银行贷款。

3、企业品牌缺失 产品附加值不高

尽管南浔开发区企业发展迅猛,产值不

断提高,但是,我们拥有全国及国际影响的企业和品牌很少,产品质量和档次较低,即使具备一定规模的加工、制造企业,由于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竞争力,大多数产品都在抵档市场徘徊,利润很低,产品附加值很低。这样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影响了南浔开发区区域经济特色的树立。对比其他发达地区知名品牌的集合效应给地区经济带来的影响和效益,南浔开发区在培育品牌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4、企业人才缺乏 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企业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但南浔开发区企业由于规模、信用等原因,在引进人才方面受到与国有、外资不平等的待遇,政府应该给企业在人才引进、户口、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同等的政策。另一方面,还是企业当家人的思想意识不够,在南浔开发区的企业中公司,没有一家有象样的人力资源部门,在对员工管理和绩效考核上存在凭感觉,没有学会用科学的测评工具来解决问题,造成企业难于留住人才,特别是企业急需的技术、管理类人才欠缺,造成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影响南浔开发区企业的长远发展。

第三部分:开发区企业如何做大做强几点建议

按照“开发、开放、合作、互利、互惠、共赢”的方针,“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全面开拓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一、开发区企业的发展思路

发展我区企业要以优化政策、政务、法制、市场、舆论环境为突破口,创造经济大发展的有利条件;以科技型、外向型、吸纳下岗职工就业型和农产品加工型企业为重点,扶持企业加快发展;以体制、科技、管理创新为核心,全面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

1、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按照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关于比较优势原理和自生能力的定义,企业包括民营企业是无须刻意培养和扶持的,那些真正好的具有自生能力的企业,只要充分尊重它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权利,只要给它创造足够开放的市场环境,提供足够公平的竞争条件,它是能够经受市场风险的考验的。借用一句民营企业家的话,民营企业只要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雨露就滋润,其实政府不要遮住民营企业应享有的阳光和雨露,它就能茁壮成长、做大做强。相对于发达地来说,南浔开发区企业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管理水平不高,体制落后、品牌缺失等,而这些问题往往成为我们在市场准入、投融资等方面有意无意地给企业设置障碍的重要理由。就是对于规模不同的企业,我们也习惯于扶强扶大,而对于中小规模和处于成长期的企业重视、关心不够,对他们存在的困难没有热心解决。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企业都是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大有大的规模效应,小有小的灵便机动,任何企业都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对于企业自身问题,政府应该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和政策。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这是我们必须做好的工作。

2、政府在企业发展中角色定位

这就要求政府必须“管得住”自己,对自己的角色归位有着清醒的认识,该管的管,不该管的就不要插手,华裔著名经济学家钱颖一曾经在《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中详细论述过政府和市场的边界问题,指出了市场能解决的问题政府不应干预。政府一方面要“无为”,思想上放胆,政策上放活,管理上放手,并自觉地从一般性的竞争性领域中退出来,让企业在更广阔的空间大显身手;另一方面要“有为”,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帮助企业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与国际接轨。政府着力营造企业创业与发展环境,形成全社会鼓励、支持创业和发展的环境和文化氛围;增强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水平和层次,改善政务环境;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企业信用体系,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合作。

3、创造一个有利于企业家生长的环境

在经营活动中,企业家作为一种战略性资产,是培育维持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承担人,他激发创新能力,推动知识共享,承担不可还原性投资,是使土地、劳动力、资本三大生产要素有机结合而创造社会财富的第四大要素,企业家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决定着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兴衰。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其著作中企业家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他敏锐的指出,企业家促进了经济的增长、造就更多有活力的企业,在促进地区经济总量增长、带动就业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深刻地影响了经济发展。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工作重点应主要落在如何搭建好一个促使优秀企业家脱颖而出的舞台上。

二、南浔开发区企业发展目标

加南浔开发区企业的出口力度,增强南浔开发区经济自我发展能力,降低对外资经济的过分依赖度,实现南浔开发区国民经济的综合性、平衡性、持续性发展,把目前开发区年产值超5000万元的30多家企业培育成年产值亿元的15家、5 亿5家 、10亿2家,使开发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企业发展任务

鼓励企业运用资本扩张和企业合作等手段迅速做大做强;积极推动建立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帮助中小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创立自主知识产权和开展品牌经营;加强人力资源、财务、质量和市场管理,引导企业家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开拓视野,转变经营理念,建立现代化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进一步降低生产企业申报进出口经营资格的条件、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放宽限制、鼓励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为守法经营的进出口企业提供通关便利、进一步提高检验检疫管理服务水平、加快企业出口退税进度、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加强业务培训以及建立督察和通报机制。

四、对开发区企业发展的建议

1.充分认识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制造业龙头企业作为开发区的主要经济增长点,在调整产业结构、制定产业政策中切实加以体现。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加大扶持力度,创新机制,营造环境,搞好服务,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土壤、温度和水分”。

2.进一步扩大开发区制造业的生产规模,使其生产总量和人均产出水平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以在整个经济增长中保持相当的贡献份额。首先要制定规划。既要制定总体发展规划,还要制定优势行业、重点产品的专项规划。注意防止片面追求数量、搞低水平重复的倾向,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复辙。其次要优化结构。在保持相当数量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同时,大力培育和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改善企业组织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积极发展大公司、大集团,组建一批能代表行业先进水平、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努力形成一大批有技术特色、富有活力的专业化协作配套的中小企业群,使主要产品达到合理规模要求。

3.大力推进技术进步,不断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推进产业升级。一是重点突破。加大投入,集中资金,支持一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技术、重点产品、重点工程的技术创新,力争在点上实施跨越式发展。二是引入新机制。采用新的组织形式、管理方法和市场化的运行机制,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三是加强基础技术的研究开发,集中优秀人才联合攻关。对制造业中的关键问题,重视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尽快形成自主开发能力,为制造

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4.加强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从业者队伍。建立人力资源开发体系,联合杭州、上海高等教育机构,共同打造教学实验基地,加快培养、培训高级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强化技能教育,完善继续教育,使新增从业人员达到一定技能水平,对现有人员进行终生培训;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改变目前制造业存在的既缺少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懂管理、善经营的高级管理人才,又缺少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工人的“两头缺”现状,保证制造业不断升级,长盛不衰。

开发区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一)缺乏高层次人才成为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1、创业环境差劣。几十年来,西部地区的人们喜欢强调客观自然环境的差劣,而很少谈人才创业环境差劣。而实际上,人才是靠创造一个良好的机制和环境自动集聚起来的。人才着重的是创业环境,西部地区的人才每年往东部跑的多达数十万人,人才外流现象十分严重。

(二)科技人员分配机制平衡有余,竞争不足。

西部地区不论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工资结构基本一致,工资水平大体持平。由于分配机制毫无竞争性,且实际收入低,极大地挫伤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令本地人才看了心冷,外地人才望而生畏。

二、解决办法与建议

(一)更新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观点。

把科技人才放在“本”的位置上,就必须更新观念,切实改变重自然资源开发,轻人才资源开发的思想倾向,正确认识人才是开发潜力最大并对其它资源起支配作用的资源,强化人才意识,明确人才是促进西部大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点,就是要在西部地区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开发人才为本,而不是以官为本。只有以人为本,才能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整个社会羡慕知识分子,而不是羡慕大款、羡慕明星。只有打破官本位,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知识分子的经济与社会地位,人才外流和返流的问题也就不难解决。

(二)、发展高新技术,吸引高质量人才,培养培训高新科技人才。

西部人才开发,既要立足于当前,更要放眼未来,突出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和操作性。要吸引科技人才就必须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抓好科技人才资源地域布局,要有超前意识和全局观念,不断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二是根据西部各省市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抓好科技人才资源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合理布局;三是的抓好科技人才资源的结构调整,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调余补缺,缓解人才需求急中之急;四是抓好科技人才的培养培训和人才资源配置,重点培养培训在职人员和造就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提高科技人才资源的使用效率。

(三)、挖掘人才价值,激励人才机制。

开发区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随着市北区块积极实施城市化带动战略,深入开展“退二进三”工作,现代服务业取得较快地发展,为更好地促进服务业产业集聚,推动生产业的高端化发展,根据委里要求,我们与浙江省工业经济研究所、浙江树人大学现代服务业学院中国服务经济研究中心三方签订了《市北区块服务业发展规划》项目合同书,委托他们制定市北区块服务业产业规划。规划编制工作从10月份正式启动,通过前期的实地走访调研,先进发达地区的考察学习,在分析当前开发区服务业现状的基础上,明确了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发展任务等,基本确立了“一基地四中心”,“一轴两翼两心三极”的产业发展格局,为下一步服务业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学习先进,开拓工作思路

今年是服务业科成立的第一年。服务业内涵丰富,涉及面广且时代性强,这对新接触这项工作的科室同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多学习,多调研,多思考,多研究。下半年,科室组织赴深圳、广州、苏州、无锡等先进地区学习服务业发展思路和工作方法,收获颇多。回来之后,形成了三篇考察学习调研报告,给领导决策提供了思路和建议,也对科室今后的工作思路、工作重点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三)扣清底子,做好基础工作

近几年,由于市北区块较好的地理位置优势,吸引了各类服务业企业注册于开发区。开发区工商所系统显示,到目前为止,开发区共有注册登记服务业企业2326家,其中1688家分布在市心北路两侧的11幢写字楼里。为了进一步扣清底子,通过两个月的摸底走访调查,对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服务业企业的投资规模、经营内容、经营状况等情况有了基本了解。通过与服务业统计人员进一步对接,查漏补缺,将华策北控、保利建嘉房地产、吉宏石化、恒泰建设、新业达实业、双胜石化、振禄进出口等亿元以上企业纳入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