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报告分析

财务报告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报告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报告分析

财务报告分析范文第1篇

企业的经济成果主要以财务报表形式展现给大家,对于财务报表的深度分析不仅能了解企业现状,并且可以有效的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趋势。所以有效的财务报表解读是投资者及企业各个相关人员的主要需求。

本文对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中的指标体系做简单介绍,并提出其缺陷和局限性,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财务报告 指标分析 探讨

中图分类号:F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2

一、财务报告及分析方法概述

(一)财务报告概述

财务报告分为年度 、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报告。年度和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

财务报告的分析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以及因素分析法等。

二、财务报告分析指标及其局限性分析

(一)指标及其局限性分析

1、偿债能力分析

(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100%

其中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帐款,预付款项,应收股利,及其他应收款和存货.

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帐款、预收款项、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利息、其他应付款。

流动比率就表明企业的短期债务可以由能很快变成现金的资产来偿还的能力。一个企业如果流动比率过低,则说明其可能没有如期偿还债务的能力,而过高的话也会表明其流动资产占用太多,影响企业资金的利用率。最理想的比值应该维持在2左右,这样企业有两倍的资金来保障债务的偿还,财务状况也比较稳定。

该比率在评价企业资产流动性和短期偿债能力时是非常有用的,但它也不能作为衡量企业短期变现能力的绝对标准,原因如下:

第一,流动资产中包括应收帐款和存货。应收帐款可能会造成坏账,而存货有积压的可能。所以,以流动比率衡量一个企业偿债能力是有局限的。

第二,行业所属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比如零售行业,可能流动比率就要小些。

第三,角度不同。站在债权人的角度一定是越大越好,因为可以保证债务的清偿。站在经营者的角度,则不宜过大,过大会影响企业资金的利用情况。而企业想举债的话要平衡债权人及自身。

(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已获利息倍数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国际上认为指标为3最为合适,长期来看的话,指标大于1企业才相对稳定。但是该指标仍然有其局限性:

①该比率只能反映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不能反映企业对债务本金的偿还能力。

②使用该指标时,还应注意非付现费用问题。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待摊费用、递延资产摊销、无形资产摊销等非付现费用,并不需要现金支付,需从企业当期利润中扣除。因而,有些企业即使在利息保障倍数低于1的情况下,也能够偿还其债务利息。

2、营运能力分析(资产周转率分析)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赊销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平均应收账款×360)/销售收入

应收账款周转率指企业应收账款在一定时期内周转的次数。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周转次数越多,回收速度越快,资产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其在实践中存在以下局限性:

一是没有考虑应收账款的回收时间,不能反映年度内收回账款的进程及均衡情况;

二是当销售具有季节性或赊销业务量各年相差较悬殊时,该指标不能跨年度连续反映;

3、盈利能力分析

销售盈利能力分析

资产利润率=净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值

=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

影响资产利润率的有两个因素,销售利润率和总资产周转率。想要提高企业的资产利润率,不仅要增加销售,降低成本,提高销售利润率,还要加快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

销售利润率难以反映获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并且该比率受企业筹资决策的影响。销售利润率中包含了财务费用及投资收益的影响,而这些与当期产品销售收入之间没有配比关系。同样,营业外收支净额与当期产品销售收入之间也没有配比关系。另外,在多元的企业中很难分清主营业务收入及其他业务收入,单纯以主营业务收入衡量企业盈利能力并不全面。

三、试论指标分析方法改进

随着现代财务理论的发展,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观点得到了普遍认可,这就要求衡量公司业绩的指标必须准确反映公司为股东创造的价值。但追求传统指标最大化的同时,可能会偏离“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的目标。因此,客观上需要建立新的业绩衡量指标以克服上述传统指标的缺陷。

(一)引入经济附加值的意义

第一,该指标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经营业绩考虑权益资本成本。只有当企业的收益超过企业的所有资本的成本,才能说明经营者为企业增加了价值,为股东创造了财富。

第二,将股东财富与企业决策联系在一起。利用经济增加值可以为资本配置提供正确的评价标准。

第三,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增加值不鼓励企业以牺牲长期业绩为代价来夸大短期效果,而是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鼓励企业的经营者进行能够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的投资决策。这样就能够杜绝企业经营者短期行为的发生。

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体系:

经济增加值通过对会计利润进行调整,剔除了可能存在人为操纵的各种因素,并使公司更加注重长远发展,提高了经济增加值作为价值创造尺度的计算精度。

(二)经济增加值指标体系的构建

1、经济增加值:指扣除资本成本(债务成本和权益成本)后的资本收益。

经济增加值=税后营业利润-资本总投入×资本加权平均成本率

该指标强调公司的资本成本。指标越大,公司为股东创造的价值越大,说明企业经营活动越有效。同时还可比较企业经济增加值的年增长率,据以判企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2、每股平均经济增加值:指每年的经济增加值与年末普通股股数的比值。

每股经济增加值=年经济增加值/年末普通股股数

由于经济增加值是绝对值指标,不便于企业间比较,而每股经济增加值可用于行业内不同企业的横向比较。

3、有效资本收益率:指单位资本投入产生的经济增加值。

有效资本收益率=经济增加值总额/(股权资本总额+债务资本总额)该指标实际上等于资本回报率与加权资本成本率之差,即它反映了企业的“超额”回报率。4、有效股权资本收益率:指股东投入单位资本产生的经济增加值。有效股权资本收益率=经济增加值总额/股权资本总额。该指标是站在股东的角度来看公司价值的变动状况,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股东的投资回报率。

(三)经济增加值指标体系的优点

1、改变监管者和市场投资者的观点

选择经济增加值指标体系衡量企业经营绩效。公司需要一种有效的绩效衡量指标体系,以确保管理者可以保障企业正常为股东创造价值,怎样能使企业的绩效衡量方案同时满足市场投资者评估企业的方式,激励管理者积极地寻找价值创造型的投资,避免价值毁灭型投资,同时有效地管理现存的资产。经济增加值不仅是一种“前瞻性”的评价法,还可以用于绩效评价和管理者薪酬等方面。经济增加值的长处之一就是将绩效衡量和资本市场评估联系在一起,以保证管理方面的业绩可以用与公司财务原理相一致的方式计量且得到补偿。

2、更深入地研究分析影响企业经济增加值的因素

只有深入了解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因素,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最优管理,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经济增加值作为评价企业经营绩效的方式之一,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采用。随着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资本市场手段的逐步丰富,经济增加值还会被逐步完善和发展。

3、经营决策应从企业长远利益出发

摒弃短视行为,做好可行性研究,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加强自身管理,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这样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经济增加值在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的问题及对策

经济增加值指标体系是一种新的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改善企业治理有良好的作用。但它的有效实施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运用经济增加值指标体系评价我国上市公司经营绩效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资本成本的计量

要计算企业的经济增加值指标,如何确定企业的资本成本是计算的关键所在。按照经济学的理论,资本成本应该是在股东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下自由流动时形成的。在行政垄断、投资方向受约束和市场发育不完全的领域,将难以形成合理的资本成本,使经济增加值指标的计算会发生较大的偏差。

2、适用范围的局限

虽然经济增加值的核心思想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一般认为经济增加值只能适用于有限的范围,它不能适用于诸如金融企业、周期性企业、新成立的企业以及资源开发等类型的企业。金融企业对法定资本金有特殊要求,同时把贷款总额作为使用 资产将高估资产成本,导致经济增加值计算结果的扭曲。同时,使用经济增加值指标体系模型的公司必须是一家持续经营的企业,新成立的企业和周期性的企业由于利润波动较大,可能会引起该模型计算出的数值的扭曲。对于资源开发企业而言,无论是否发现矿藏,经济附加值都将勘探费用与机器设备一样进行资本化处理,但问题在于资本化费用未必与勘探价值相关联,造成经济增加值指标体系 模型测算出的数值与企业实际不符。

3、会计利润的真实性

保证经济增加值指标体系数值的真实性,必须以真实的会计利润为基础。当存在虚假的会计利润时,该模型的运用效果必将大打折扣。

4、非财务因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经济增加值指标体系模型作为一种评价指标对企业经营策略的导向作用体现在:增加已投入运营资产的效率;当项目收益大于成本时追加投资,扩大经营;当项目收益小于成本时,抽回项目资本。以上只是从财务指导方面影响企业经营。对于影响企业经营的非财务因素没有反映,而这些非财务性因素,如产品、人力资源、技术创新等对企业绩效影响是非常大的企业信息披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企业的经营终将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选用科学的评价方法进行绩效评价将有积极意义,而经济增加值指标体系模型会凭借其自身的优势成为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重要方法。

四、总结

企业财务报告的分析是对现在的评价和对未来的预测。运用合理的分析方法,不仅能够帮助管理经营者发现经营过程中的问题,还能指导其正确管理企业走向更健康的方向。传统的分析方法适用于当今会存在其局限性,但利用目前的体系加以修改仍然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赵晨辉:“财务会计报告应披露的信息”,《财会纵横》,2005年第06期

[2]邵明:“论财务会计报告分析的方式”,《科技资讯》,2007年14期。

[3]徐洁:“浅谈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年第03期

[4]李雪梅:“潜议财务报表分析”,《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财务报告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财务报告 企业财务

一、利润分析

(一)集团利润额增减变动分析

1. 水平分析 在对于企业的利润额增减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时,水平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产品销售的利润、产品销售的毛利润等进行分析。通过不同形式的分析方法将企业的经营状况呈现出来,通过具体的数字得出其经营之后的效果。

2. 结构分析 将水平分析得出的各项指标作为基准,分析其经营成果并且对于具体的利润比例进行归纳,将盈利能力与产品销售利润、营业利润、补贴收入利润等指标的变动综合一起考虑并且进行研究,综合的探讨利润额的变动状况。

(二)各生产分部利润分析 生产本部(分厂)利润增减变动分析

1.生产本部(含分厂)利润增减变动分析: 分公司利润增减变动分析:将本部的利润总额与同期近几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利润总额变动的具体原因,并且针对营业外收入和补贴收入的变动情况整体分析。结合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类型成本,经营销售过程中的各类费用的变动状况,分析本部的利润构成以及变动。

2.一季度分公司利润增减变动分析:首先将分公司的利润总额与同期相对比,简单地得出利润变动原因,接着对于产品的销售利润与同期近几年相对比得出变动原因分析结果,最后结合销售收入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将产品销售的毛利润涉及到的各类费用综合考虑得出分公司利润变动情况以及相应的原因。

二、收入分析

(一)销售收入结构分析

销售收入的结构进行分析时主要依据销售区域在近几年之内同期的销售情况进行对比,可能涉及企业内部分公司与总公司之间的业务往来、出口贸易为企业带来的收入情况、国内的总销售额带来的收入等,依据对比得出的结果得出销售收入结构的分析情况。

(二)销售收入的销售数量与销售价格分析

涉及销售收入中的销售数量和价格的问题分析,就应该微观的去研讨分析企业在运转过程的各项收入以及费用成本。

(三)销售收入的赊销情况分析

赊销是现今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不得不面对问题,可以说赊销存在一定的风险,要保证产品在生产加工之后不会在企业形成积存,赊销也是一种销售方法,所以对于赊销的分析直接关系到销售收入的情况,在分析过程中应该注意商、各地代表处以及相关办事处的赊销情况。

三、成本费用分析

(一)产品销售成本分析

在对企业的产品销售成本进行分析时,应该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全部销售成本完成情况的分析,主要涉及各地各区和分公司在销售过程中的成本,对其进行分类统计以及汇总;二是单位的产品材料的使用情况对于产品成本的影响;三是销售区域的销售成本对于总成本的影响情况。

(二)各项费用完成情况分析

在企业中对费用进行分析时三项期间费用是必须考虑的,对于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内部涉及到的变动情况具体分析。例如在销售费用中涉及到运费、工资以及其他项目的变动情况和运输费、包装材料费用等变动的情况通过数字清晰的显示出来。

四、现金流量表分析

(一)现金流量表增减变动分析

在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时,首先考虑经营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同期相比较的变动情况;接着对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变动情况给予具体的分析。

(二)现金流量分析

对现金流量进行具体的分析过程中注意经营活动中的现金净流量表示企业经营的收入情况与相关支出的抵补情况。

五、有关财务指标分析 有关财务指标分析

(一)获利能力分析

对于企业的获利能力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应该多方面的考虑企业经营的综合情况,结合各类数据提出具体相关联的比例进行探讨。

(二)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与企业的获利能力分析方法雷同,对经营过程产生的数据综合处理之后再进行分析,涉到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例如,流动比率的变动其增长便表示企业的本期由于贷款额的增加用于流动资金的速度加快,企业在短期之内的偿债能力比较强,若为减少则为反之。

(三)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中主要涉及总的资产负债率,分析其变动情况是否在一定的安全范围内以及是否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对于产权比率一般的企业应该保持在50%左右,若过低则说明企业的财务结构不够合理不能够有效的利用贷款资金,若反之则表示企业的经营环境不够稳定。

六、存在问题及分析

(一)销售成本的增长率大于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率

一般的企业在分析之后都会发现各类问题,例如对于销售成本的增长率大于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成本增长的比率大于销售收入的比率,毛利润以及毛利率的下降等。

(二)借款增加,获利能力降低,偿债风险加大

财务报告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院 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 财务管理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的不断改革不和深入,医疗机构改革和管理成为当前医药卫生改革的重点,而医院内部控制运行规划、决策、监督等管理成为促进改革的主要内容,而医院的财务分析与财务报告则为医院的经营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决策依据。

1.医院财务分析与财务报告制度的作用

1.1为医院管理层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医院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是指医院财务部门根据财务报告、财务报表以及其它数据资料,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医院过去和现阶段的经营情况以及变动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找出变动原因,帮助医院管理者全面了解医院的工作状况,为医院管理者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作提供科学依据。

医院财务分析与财务报告根据医院的各项数据账簿记录核实的资料,编制的在某段时期内医院的经营状况、资金收支等情况的文件,可以综合反映出医院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医疗收费、药品的销售以及资金流量等各种数据信息。根据财务分析与报告,医院财务部门将大量的医疗、药品等收支数据,报告给医院的管理部门,从而对医院现有的财务分析报告进行有效的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从而不断完善医院的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体系,确保医院管理部门决策的准确性,以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1.2分析检索财务数据,保证数据真实性

医院的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不是简单的对数据处理及获取背后的医院财务状况,而且要分析各种报表中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合理性。而且合格的医院财务报告需要切实符合医院自身的情况和未来企业发展的前景。财务分析的基础是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而分析人员具有甄别数据真假的基础判断,不仅要通过分析医院的收支结余问题,更要对医院的长远规划进行综合判断。医院存财务部门在进行财务数据统计核算时,有时会出现错算、漏算数据现象,导致财务报告数据不准确,这时候财务分析系就会起到有效的作用,财务数据与医院的情况差距巨大时财务分析系统会自动检索发现问题,使错误数据及时更正解决,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让报告者给出数据的来源。在数据判断后,如果真实则进一步进行财务分析,为完善医院的财务制度提供坚实的基础。

2.当前医院财务报告与分析制度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许多医院的财务分析与报告体系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财务会计信息逐渐暴漏出许多漏洞与问题,使其逐渐失去原本的作用。

2.1财务分析报告体系不完整

医院现行的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体系的基本构成部分是财务数据分析报表,主要是由医院资产负债表、业务收支明细、收入支出总表等报表构成。目前,许多医院的财务报表体系还存在许多的不足。现代医院财务会计模式的主要弊端就是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缺乏完整性,直接影响医院经营业绩的反映与分析不够准确,随着财务分析职业的出现,传统的通用格式的财务报表已经不能满足不同环境、不同制度、不同的需求使用者的要求。

2.2财务分析方法单一,存在缺陷

目前,大多数企业普遍采用的财务分析方法主要是比较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医院也是采用这两种分析方法,这种相对单一财务分析方法,相对于由多种因素作用于某一项指标的情况,各种因素的变动对该项指标变动的影响程度是很难确定的;这两种财务分析方法不能够完全的反映出医院真实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会降低医院财务的分析报告制度,不能够满足医院决策者的需求。

比率分析法是以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数据为基础,从而计算出企业各项指标的相对数,对企业的各项财务能力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而财务报表的数据存在一定的缺陷,它属于历史数据,有时效性缺陷,而现有的财务报表内容不完整,财务比率具有片面性;比较分析法这种方法简单明了,但会根据不同的企业规模、地域以及经营周期,使同业对比很困难,也会由于会计政策的不同导致统一数据的差异。

2.3财务信息披露不够及时

医院财务信息的最大特点在于时效性。然而医院现行的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对于财务信息的披露却不能达到及时性,大多数医院为了向医院管理者提供医院的经营情况,大多数是采取定期分析报告的制度,这种定期的分析与报告披露的时间、周期过长,财务信息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所以不能向医院管理者及时提供医院实际的经营情况,过期的财务报告也不能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决策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2.4医院财务人员的职业技能及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财务部门大都采用信息化系统管理,这就要求财务及会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否则就会在工作中由于操作不熟练,使数据报表核算错误,导致医院财务数据失真。

3.完善医院财务报告与分析制度的思考

3.1完善财会报表报告指标体系

医院的资金流量指标也是财务报表报告的一部分,医院资金流量报表是对医院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总表的有效补充。例如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由于医院存货、设备支付资金的滞后性,有的已经计入成本,但是现金仍没有流出,这种想象都会对财务分析与报告的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而通过资金流量报表分析就可以发现医院的经营情况和资金净流量的差异,及时找出资金收支方面的漏洞。

3.2完善医院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

医院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主要是由医院经营状况、资产运营能力、盈利能以及持续发展能力等几方面共同组成。为了保证医院财务体系的正常运行,必须要不断完善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

财务分析指标应该引入医院对医疗事故赔偿率的计算,这是为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提供一定的数据指标;引入医院财务预算执行情况指标的计算,从而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准确性,有效控制超出预算的情况发生。同时,医院也应该增加偿债能力的分析;增加盈利能力、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分析的数据指标;最后还要从加强医院服务的角度出发,增加医院的社会满意度指标的分析,将患者的满意程度以及医疗负担水平等指标分析纳入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3.3缩短财务分析报告间隔,提高其时效性

目前,现行的医院财务分析与报告系统在时效上不能有效满足管理者的全面需求。所以,首先医院必须建立完善提供实时信息的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财务定期报告仍然要存在,作为医院经营成果定期分析统计的依据。但是还要制定实时财务分析报告作为管理者决策的依据。通过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减少财务数据统计、核算、分析的周期,使财务分析报告在规定时间内及时进入医院信息系统,方便医院管理者快捷、准确的获取财务信息。

3.4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与素质

随着医院信息化系统的不断完善,医院财务及会计人员面临的工作逐步复杂多样化,这对财务人员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在医院财务分析与报告中,财务分析人员的知识、业务技能对财务分析与报告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总结

总而言之,财务分析与财务报告制度对医院的财务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为医院的财务决策、计划、控制提供有效的保障,但是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要求医院必须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一定的措施,完善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从而保证财务分析报告体系正常运行以及财务数据报表的真实性,提高医院的财务决策效率和内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晓香.试析医院财务报告与分析制度的完善.卫生经济,2010(1).

[2]范黎明.浅谈如何做好医院财务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4):133.

财务报告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税务筹划; 财务报告; 博弈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方式。对于企业而言,在其设立、开始生产经营直至清算解散的任何阶段,都处于税收的影响之下,税费的支付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因而合理利用国家的政策法规进行税务筹划,有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一、税务筹划的主要路径

税务筹划是指企业在法律法规许可范围内,根据政府的政策导向,通过对筹资、投资、经营和分配等一系列财务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充分利用税法提供的优惠政策,使企业税负得以减少或延缓,以获得最大税后收益为目的的一种经济活动。税务筹划的主要方法有:通过资本弱化来进行税务筹划,充分利用会计政策的选择实现税务筹划,此外充分利用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也能起到良好的节税作用。

(一)资本弱化进行合理避税

资本弱化是企业进行税务筹划,合理避税时常用的方法。企业资产就其来源有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两个部分。权益资本是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包括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债务资本是从资本市场、银行、关联企业筹集的长期负债及日常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短期负债等。企业通过负债筹集的债务资本需支付利息,记入财务费用后,可在纳税前抵扣,导致企业利润减少,企业承担的所得税降低,具有抵税作用。权益筹资后支付的股利却不具有抵税作用,完全由企业承担。在企业生产经营所用资金中,通过负债筹集资金,有利于企业合理避税。

(二)会计政策选择实现合理避税

由于企业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和多样化,某些经济业务在符合会计原则和计量基础的要求下,可以有多种会计处理方法,即存在多种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不同会计方法和政策的选择,当期确认的收入和产生的费用不尽相同,带来了不同的报告利润,产生了不同的税收负担。企业可以根据经济业务的特点和税收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合理地选择会计方法和政策,使企业既依法纳税,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

(三)充分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

充分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也能起到良好的节税作用。例如,税法规定创业投资企业从事国家需要重点扶持和鼓励的创业投资,可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可充分把握创业投资企业的认定条件,及时进行相关调整,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税法规定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进行税额的抵免。企业应把握专用设备的认定及留存证明,以便享受税额抵免的优惠。税法对于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15%的所得税优惠,并扩大到全国范围,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些优惠政策,制定出合理的税务筹划方案,实现企业最大的节税效益。

二、税务筹划与财务报告的冲突

税务筹划要实现企业最大的节税效益,首先要从实现税收利益开始。其具体表现一般都是报告较低水平的应税收入,确认较高水平的应税费用,形成较低的报告利润,缴纳较低额度的税款。但企业对外报告的财务报告,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都希望向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报告出较高水平的会计收入,优化相关财务比率,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达到融资的目的。因此在企业税务筹划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税务筹划与财务报告之间的冲突。

(一)税务筹划与财务报告冲突的原因

1.企业内部管理者的影响

现代企业理论下,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出现了委托关系,职业经理人也应运而生。企业投资者更关注企业的价值,倾向于通过税务筹划减轻企业的负担,达到节税的目的;而在委托关系下,企业管理者及职业经理人的报酬通常与其为企业创造的利润即财务报告利润有关,税务筹划可能带来报告利润的降低。因此,企业内部管理者在与投资者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可能采取放弃纳税筹划的机会,以更好地体现自身的经营业绩。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造成了管理者与所有者之间的意向差异,也造成了税务筹划与财务报告之间的冲突。

2.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会与许多利益相关者发生经济利益关系。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通常是根据企业的财务报告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企业有报告高质量财务信息的压力,例如消费者关心企业能否提供持续的售后服务,企业需要有良好经营业绩的财务报告以传达可持续发展的信息。企业债权人对财务报告中的偿债能力指标非常关心,借助其信息来评估自己债权的保障程度。企业上级主管部门也关心企业财务报告数据,判断企业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这些都可能导致企业管理者在外部利益相关者影响下,放弃税务筹划机会,更好地体现企业经营业绩。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影响,也造成了企业税务筹划与财务报告的冲突。

(二)税务筹划与财务报告冲突的体现

1.资本弱化影响了资产负债表

企业通过负债筹集资金有利于合理避税。企业负债资本与权益资本比率的大小,反映了企业资本结构的状况。企业负债资本与权益资本的比例合理,企业可以获得财务上的良性效应,即资本结构的优化。若企业的债务资本超过权益资本过多,比例失调,就会造成资本弱化。根据经济合作组织的解释,企业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例应为1:1,当权益资本小于债务资本时,即为资本弱化。

企业若以负债筹资来实现税务筹划,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的份额就会增加,报表使用者在分析财务报表时就会更加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以及资金风险,潜在投资者对于将要进行的投资也会更加谨慎。此时,企业通过资本弱化进行的税务筹划就影响到了财务报告中的资产负债表报出的财务信息。

2.会计政策选择影响了利润表

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除了在筹资过程中增大负债筹资外,还可以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来降低会计收益,增加成本费用,特别是不会带来现金流出的成本费用,如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等。这些会计政策的选择在降低应纳税所得额的同时,也会导致财务报告中的财务成果降低,这会与财务报告使用者期望较高的会计收益目标相冲突。

三、相关文献回顾

税务筹划能使企业在税收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通过节税或延缓税款支付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但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的过程中通常也会带来较低的财务报告指标,造成税务筹划与财务报告目标的冲突。

Scholes-Wolfson(1992)对企业税收筹划进行研究后提出,有效的税务筹划要求筹划者在进行投资和融资决策时,不仅要考虑显性税收(直接支付给税务当局的税收),还要考虑隐性税收(享受税收优惠的投资以取得较低税前收益率的形式间接支付给税务当局的税收);同时筹划者要认识到,税收仅仅是企业众多经营成本中的一种,在筹划过程中必须考虑所有成本,包括成本、非税成本等。Dhaliwal,Frankel and Trezevant(1994)发现税收和财务报告目标都会影响到企业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同时Frankel and Trezevant(1994)发现税收状况会影响到企业年底采购行为,而财务报告目标则不会。Hunt,Moyer and Shevlin(1996)并没有发现税收会影响企业存货决策,但研究发现,若公司准备通过存货会计政策变更来操纵利润,则税收的重要性就远远低于财务报告目标,员工薪酬是另一项同时受税收和财务报告动机影响的经营成本。一方面员工薪酬在税前抵减可以带来税收收益,另一方面降低利润可能带来财务报告成本。Matsunaga,Shevlin and Shores(1992)检验了雇主在税收收益和财务报告成本之间的权衡问题,发现员工薪酬变化方向与税法规定的税收优惠方向的变化一致。Scholes et al. (1996)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公司更愿意推迟确认收入来节约税收,而且还发现,财务杠杆(替代财务报告成本)较高的公司不愿意降低报告利润。

四、税务筹划的博弈分析

企业税务筹划能带来税收收益,但通常会带来较低的财务报告指标。企业很多重要的财务契约都是以会计数据为基础的,这使得企业管理层不愿意降低报告利润。这些契约包括与债权人、借款人、客户、供应商、管理人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签订的各种契约。因此,在一些会计、融资、市场营销、生产及其他经营决策中,企业必须权衡降低应纳税所得的税务动机与提高企业会计利润的报告动机。

在企业税务筹划中,管理层以及所有者等利益相关方形成了博弈关系,现将其决策过程简化为管理层和所有者两方通过博弈理论进行简化分析。

(一)基本假设

1.博弈的当事人有两个:企业管理者、以所有者为代表的利益相关者;

2.企业内部管理者和所有者都是理性经济人,都能充分考虑所面临的局势,为追求自身利益作出战略性选择;

3.税务筹划带来的应纳税所得额减少与报告利润减少一致;

4.管理者报酬与财务报告利润成正比,税务筹划能带来税收收益,但同时引起报告利润的减少。

假设企业管理者只有两种选择{税务筹划,不进行税务筹划(简称为不筹划)},所有者只有两种选择{监督,不监督}。企业进行税务筹划带来的纳税收益为A元,企业的所得税率为25%,管理者报酬是报告利润的?酌(0

(二)博弈分析

管理者和所有者的博弈模型可以用表1表示。

如表1所示,第一个数字代表管理者的收益,第二个数字代表所有者的收益。进行税务筹划,会带来纳税收益A元,报告利润减少A元,企业减少纳税支出0.25A元,但管理者的报酬减少A?酌元。对所有者而言带来了税收收益0.25A元,但若所有者需要进行监督,确保管理者会进行有利于所有者的纳税筹划,会发生监督成本C元。从表1可以看出,若C>0.25A,则所有者监督成本大于纳税筹划所能带来的收益,这时所有者一定会选择不监督,而管理者会选择不筹划,均衡战略为{不筹划,不监督}。C

所有者期望收益E1为:

管理者期望收益E2为:

所有者预期收益函数关于β求导,并令其一阶导数为0;同样管理者预期收益函数对α求导,令其一阶导数为0。这样得到该博弈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由以上分析可知,当管理者税务筹划的概率α■时,所有者的最佳选择是不监督。当所有者监督的概率β>■时,管理者的最佳选择是进行税务筹划;当所有者监督的概率β

五、研究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企业管理者及以所有者为代表的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分析,可以看到在税务筹划与财务报告目标冲突的情况下,税收会影响企业财务决策。企业有税务筹划节约资金的动力,但企业同时会受到财务报告目标实现的影响。企业需要综合考虑税务筹划对财务报告的影响、对管理者报酬的影响以及资本约束,以此作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参考文献】

[1]S.P.Kothari et.当代会计研究:综述与评论[M].2009:287-291.

[2]李群.会计政策选择下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J].财会通讯,2010(9).

[3]李团团.税务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10(11).

[4]于君俊,邵俊岗.企业财务舞弊以逃税的博弈分析[J].财会通讯,2010(9).

财务报告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目标;评价方法;评价指标

一、关于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目标

国内外研究机构和学者普遍认为,财务报告目标决定了财务报告的编制和披露原则,也就决定了财务报告质量的高低。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其的《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公告中指出财务报告信息应具备可靠性、相关性、及时性和可比性等质量特征。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则认为相关、可靠、可比和可理解等特征是财务报告信息的主要要求。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是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比较全面,涵盖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各个方面。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前主席Levitt认为财务报告必须向投资者提供充分的企业信息,并且财务报告信息要保证诚信、透明、公允、可比和充分披露,才能有效保护投资者利益。

二、关于财务报告质量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是评价财务报告质量的关键,只有拥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才能准确评价出财务报告的真实质量。目前,财务报告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主要围绕财务报告的总体质量、财务报告内容的质量以及财务报告披露的质量等三个方面进行。

(一)关于财务报告总体质量的评价方法

由于盈余质量和财务报告质量紧密相关,通过衡量盈余质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财务报告质量水平,因此,很多学者用盈余质量来衡量财务报告的整体质量水平。王艳艳、陈汉文(2006)通过研究分析,认为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如四大审计)管理制度严格、审计人员职业素质高,受上市公司管理层影响较小,出具的审计报告可信度较高;王守海(2010)则认为有效的内部审计是制约管理层操纵财务报告的重要因素,高水平的内部审计往往就能产生高质量的财务报告。

(二)关于财务报告内容质量的评价方法

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会计信息质量。

1.可靠性。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的反映经济活动的本质内容,没有进行错误记录和人为修饰。

2.相关性。相关性是指企业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预测价值和确定价值,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相符,能够让使用者以会计信息为基础对企业未来经营状况作出预测。

3.及时性。及时性是指上市公司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记录经济活动、财务报告等。国外一般将及时性分为三种:初步时滞、审计师签字时滞和总时滞,国内一般将时滞定义为财务报告报出日与资产负债表日的时间间隔,也就是国外所说的总时滞。

4.可比性。可比性有两个维度:纵向可比和横向可以。纵向可比要求上市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要保持相对稳定性,不能随意变更,才能实现不同时期财务报告之间的比较;横向可比指不同企业发生的类似经济活动,采取的计量方式不能有太大差异。魏明海(2005)认为不同时期的财务数据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可比性,可以从不同年份的财务报告中进行考察。

(三)关于财务报告披露质量的评价方法

汪炜、蒋高峰(2004)主张以上市公司披露的临时报告数量来衡量信息披露透明度,其中,临时报告包括公司的临时公告和季度报告;崔学刚(2004)以是否披露自愿性信息来考察透明度,表示如果上市公司主动披露有关重要事项的信息,也就是主动向投资者展现企业真实情况,此时的财务报告就具有较高的透明度;钟伟强、张天西(2006)将财务报告中各种自愿性信息进行归类、划分并合理配置,形成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再运用数学方法进行赋值、加总,最终得出财务报告的评价结果。

三、关于财务报告质量评价指标

在财务报告质量的评价指标方面,部分学者选取评价指标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缺乏普遍适用性。李丽青、师萍(2005)构建了一个较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所选取的评价指标涉及到了会计信息的各个方面,能够全面反映会计信息质量;同时,样本选取、评价方法都比较简单,具有可操作性。罗云芳(2006)认为财务报告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财务报告信息是否有用,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财务报告信息是否得到正确和充分的使用,只有会计信息使用者获取到有用的会计信息并充分使用,才能做出合理决策,实现财务报告价值。

四、现有研究评述

从目前的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研究来看,专家学者主要围绕财务报告应具备哪些质量特征以及具备的质量特征应达到的标准进行研究,同时不断对评价指标和标准进行修正。由于没有单一的评价指标能够对财务报告各个方面质量进行评价,许多研究采用变量替代的方法,如用盈余质量替代财务报告质量,但是盈余质量无法全面反映财务报告各个方面的质量,评价结果有时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研究者自建指标来评价财务报告质量时,易于操作的评价指标不一定有充足理论依据,理论假设严格的又不一定普遍适用;直接引用或改进其他学者的模型可以通过数学方法对财务报告进行评价,但模型可能因前提条件不同导致模型不适用甚至得出相互矛盾的结论,而且用统计方法得出的结论只能反映平均水平、一般规律,不一定对所有的财务报告都适用。

因此,为更好地进行财务报告质量评价,关键是要进一步论证和完善财务报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选取更加合理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陈高才,周鲜华.年度报告及时性的经验研究评述和未来研究[J].会计研究,2008(11)

[2]蔡卫星,高明华.审计委员会与信息披露质量: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09(12)

[3]陈国辉.会计理论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