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立定跳远教学反思

体育立定跳远教学反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立定跳远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立定跳远教学反思

体育立定跳远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关键词】立定跳远;分解动作;实效性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而立定跳远是初中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是初中中考体育考试必考项目之一,是锻炼和测试下肢爆发力和全身协调能力的有效的方法之一。立定跳远具有简单易操作、受场地和外界条件限制较小等特点,所以常常被各种测试所青睐。

一、对立定跳远技术动作要领

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定义:“完整的立定跳远技术动作由预摆、起跳、腾空展体、落地四个部分组成。”对动作要领是这样描述的:“两腿自然开立,双手自然摆动,两腿弯曲,上体稍前倾,然后两臂用力向前摆出同时两腿用力,迅速向前跳出,身体腾空后收腹举腿,落地时两条腿尽量前伸,两腿屈膝缓冲维持平衡。”具体到课堂教学,本文对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进行了细化,以便于初中生能够进一步对动作技术可以理解掌握。以下是本文针对初中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对动作要领进行的动作技术分解。

1.站位技术分解

对于两脚站法,体育教材要求“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根据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分析,比肩宽和比肩窄两种站位腿都不垂直于地面,因此在起跳一瞬间都会因为对地面会产生向内或向外的分力,从而降低了起跳动作的实效,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要求“学生两脚开立,与肩同宽”。

2.预摆动作的技术动作分解

立定跳远的预摆实际上是为了保证更好的蹬地启跳而做准备,一般所说的预摆包括静立、蹬地上摆、下摆下蹲。预摆次数不益过多,过多学生容易紧张,技术动作变形。

立定跳远起跳时,脚只能离地一次,如双脚离地后不起跳,落下后再起跳,叫做 “小跳”。如一致脚离地后并未起跳,落下后再起跳,叫做“垫步”。那么如何保证起跳时不发生“小跳”和“垫步”呢?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制做 “一次预摆”动作。这样做:首先可以缓解学生得紧张心理,避免“小跳”和“垫步”等犯规动作的出现;而半蹲时可以保证起跳膝部角度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再而在重心前移至起跳线前,上体前倾、与地面平行,这样可以降低身体重心,打破原有水平方向平衡,迫使下肢本能的快速蹬伸以达到新的平衡,有利于缩短蹬地时间;最后眼看脚前地面,可以确保在起跳时不会因为有抬头动作使身体向上伸展,从而获得较小蹬地角。

3.起跳、腾空动作的技术动作分解

立定跳远的成绩,是起跳线到落地点的垂直距离。所有将起跳、腾空阶段的动作分解如下:“两臂迅速向前上方摆出,同时迅速蹬直髋、膝、踝三关节,蹬离地面时迅速抬头向远处望出。”

4.落地动作的技术动作分解

身体腾空在最高点后,就进入落地阶段。立定跳远的成绩和落地技术动作的完成结果好坏有直接关系。所以对落地动作分解如下:当身体到最高点后,迅速屈膝、团身、伸小腿,足跟落地、顺势屈膝、顶膝,迅速滚动至前脚掌后蹬伸,维持平衡。”

综上所述,动作要领细化后的描述就是: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双手经前上举至最高点、起踵,深吸气,稍静止后,双手由上经前向下向后摆动,快速半蹲,脚跟稍离地,重心前移至起跳线前,上体前倾,与地面平行,眼看脚前地面,两臂迅速向前上方摆出,同时迅速蹬直髋、膝、踝三关节,视线扫过地面,蹬离地面时迅速抬头向远处望出,经过最高点后,收回视线,迅速屈膝、团身、伸小腿,足跟落地、顺势屈膝、顶膝,迅速滚动至前脚掌后蹬伸,维持平衡。

二、实验对照

1.实验设计

为了减小实验过程中的误差,提高结果的可信度,采用单组比较实验。随机选择了初二年级的两个班级,先对老师所教学的立定跳远技术进行测验,然后开始分解立定跳远教学,并进行测验。

2.实验结果

(1)分解动作教学对中学生预防犯规的实效性。

将数据统计后发现,仅针对预防小跳和垫步,从测试开始的男女生合计22例,到后来采用分解后的“一次预摆”动作后的3例,效果是显著的。

(2)分解动作教学对初中学生立定跳远成绩提高的实效性。

由实验结果可见,对于原先不犯规的学生通过两堂课时间的分解动作教学,成绩提高的幅度就有15个百分点。这样就证明了细化动作要领对成绩提高的实效性。

三、结论和建议

本文通过对立定跳远技术动作分解教学实验,证明了对提高初中阶段立定跳远教学质量有明显效果。分解动作教学有利于初中学生对立定跳远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可见,立定跳远分解动作教学是具有实效性的。

参考文献:

[1]万黎升,施赞喧.浅析细化立定跳远动作要领的实效性[J];职业;2013年11期.

[2]吴继林.从立定跳远想到如何进行有效性教W[J];运动;2011年09期.

体育立定跳远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立定跳远》选自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内容。它既能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和拼搏精神。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协调性,是学生更好地学习各种体育课程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立定跳远的基本方法并不复杂,但要做到熟练完整完成技术动作,就比较

困难。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立定跳远的基本技术原理和技术特点,明确学习的目的性。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立定跳远合理的技术动作,发展学生自身协调性、灵活性,增强下肢力量,提高跳跃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立定跳远的教学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让学生在集体环境中互帮互助结协作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维、自我评价能力。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摆臂与蹬地的配合,双脚起跳双脚同时落地。

难点:上肢的摆动抬腿收腹配合空中展体。动作的连贯性、协调性和对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设计

1.讲解示范法:规范优美的示范动作要领,通过精练适度的语言讲解,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动作概念。

2.分层次教学法:把学生按理解动作的程度进行分组教学,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都得到锻炼,基本掌握动作要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引入完整示范动作

环节二:探究法、合作交流(强调:学生注意安全)

环节三:稳定情绪阶段

环节四:生生评价、教师评价

(一)整队向学生讲解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及运动项目,学生成体操队形散开做课前准备活动徒手操(4×8拍)注重学生的上肢与下肢、膝盖关节、腰腿部和脚踝的活动,预防学生在后面练习中的损伤。

(二)教师完整示范与分解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技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让学生逐一理解动作与规范纠正动作。

(三)学生练习阶段。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游戏比赛。本课以贯穿全课设计了袋鼠跳、单足跳追逐、跳房子、飞机坊等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保证课堂目标的实现。

2.分小组练习。根据学生理解和身体机能所存在的个体差异,把学生分组,以小组形式内部合作学习,以教师辅导的形式展开,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

(四)课堂小结。

1.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做徒手活动操,使学生消除肌肉的疲劳,身心得到恢复。

2.对本课进行小结。

六、课后反思

本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上下肢配合不协调,蹬地不充分。

体育立定跳远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摘 要 一堂教研课,打造了高效课堂、潜力课堂;一次集体评课,让人期盼精彩课堂、愉悦课堂的出现。如何确定体育课堂的学练内容?怎样设计并营造科学的、愉悦的课堂氛围?值得每一个体育工作者去反思。

关键词 立定三级蛙跳 教学设计 教学效果 问题反思

在之前的组内教研活动,笔者为本组同仁上了一堂教研课,教材内容是《立定三级蛙跳》,授课对象是初三年级的学生。在接下来的评课活动中,绝大部分意见肯定了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与之共探”及“期待改进”的建议。笔者认真回顾了该节课并结合同仁的建议,觉得很有必要随笔一番。

一、教学设计简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与立定三级蛙跳相关的身体练习。

2.技能目标: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立定三级蛙跳技术动作和与之相关的一些身体练习方法,能判断出动作正误,并找出相关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运动技能水平。

3.情感目标:学生在分组学练中,能互学互助;在游戏活动中,能相互激励。

(二)教材分析

主教材是“立定三级蛙跳”,是南通市中考体育项目之一。该内容可有效发展学生的力量、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本单元的教学任务为三课时,本次课为第二节课。通过第一节课的学练,大多数学生已初步掌握了立定三级蛙跳技术;本次课,着重突出巩固、提升的效果。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三跳之间的自然衔接;难点是:节奏清晰,动作舒展;关键点是:目光的投送;易混易错点是:单脚起跳、落地及上下肢的反向摆动。

辅助教材是“三级蛙跳接力”游戏。选择该内容的理由,一是立定三级蛙跳的单元教学计划为三课时,时间太紧了,必须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技术动作;二是该内容与主教材近乎同类,是对主教材的“趁热打铁”,有助于学生尽快掌握动作技术、提高运动技能。

(三)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三年级的学生,在心理方面,因为该项目是本市2015年的中考体育内容之一,他们有了“必须学会”的心理准备,加之,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身体方面,尽管不少学生的力量不够、协调性不佳,但毕竟有立定跳远做基础,在学练中,感觉到困难的学生可能不是很多。

二、教学效果评析

(一)教学设计运作

1.重点的关注、难点的突破

上一节课,除少数能力较强的学生基本能完成三级蛙跳外,大部分学生却将其做成了三次立定跳远,虽然不符合要求,但起码有了立定三级蛙跳的雏形。对此,笔者不但没有批评,而是在课的开始,介绍了改进方法,进行了激励、表扬,告诉他们通过本堂课的努力,一定能成功掌握动作。首先,要求学生不要过分追求远度,在放松状态下自然完成两级蛙跳,待感觉良好时,再连续完成三级蛙跳,甚至多级蛙跳。其次,做一个连续三次立定跳远动作,在最后落地处画上一条线作为目标,鼓足勇气,完成动作,争取超越。最后,集合队伍,组织个人展示,让体育骨干潇洒、飘逸地进行表演,激励其他同学的求知欲望。

2.关键点的提醒、易混易错点的反复纠正

应该说,由于受先天遗传及后天环境的影响,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该班的极少数“落伍”学生,笔者没有放弃他们,而是将其组织到一块儿,进行了重点辅导。首先,精讲解、反复示范,让他们模仿练习,只要取得进步且能基本过关,马上予以掌声祝贺,并指派体育骨干进行“一帮一”,要求将其带会、带熟为止。其次,对于确实存在困难的学生,在他们身上用足课堂时间,并为其确立成功目标,嘱咐他们,利用体育活动课,找他人帮扶,请老师指导。

(二)目标达成情况

为了有效地达成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本堂课,笔者采用了“反淘汰制”的教学手段,即让技术动作基本成熟的学生过关,到指定的区域进行自主学练、合作学练、探究学练,对照评分标准,确立达成目标;对于学困生,采用先易后难、先分解再完整的教学方法,循序引导、渐进启发,让学生清晰动作、明了过程,在基本能完整地完成动作的基础上,寻找节奏,感悟学练。在接下来的游戏活动中,对学困生降低规则要求,并根据各自的能力实际,平均分到各个组,让他们参与比赛,享受快乐。

从本节课的结果来看,预定的三个目标不仅顺利完成,而且还超标完成:一是60%的学生技术动作熟练且技能水平达到优秀级;二是30%的学生能够像模像样地完成动作,且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的技能水平达到了良好级;三是仅剩的为数不多的学困生基本能掌握动作,且人人看到了希望,收获了信心。

三、问题反思辨析

本次教研活动,同仁的“与之共探”及“期待改进”,让笔者感觉到了问题的存在,着实值得反思。

(一)主辅教材的搭配不符合常理

本次课主辅教材的内容本质相同,都是以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为主。立定三级蛙跳安排的课时是少了点,但学生经过教师的指导,完全能够做到从学会到会学、从会学到会用。“吃了红烧肉,还须吃肉片”,类似的搭配形式,偶尔为之尚可,但长期如此,学生会“腻味”的。

(二)讨论与探究的范围受到限制

本次课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做到异质分组。已经过关的学生,能够长时间在一起,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练,他们取得了进步,感受了成功的快乐。而少数学困生,只能默默地接受笔者的指导,没能分享到伙伴传递的愉悦;即使获得了体育骨干的帮助,也有低人一等的困惑。

(三)导致了过度紧张的课堂氛围

我们需要高效课堂、潜力课堂,但同样需要精彩课堂、愉悦课堂。本次课,笔者过分注重中考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对辅助教材的科学选择,导致了课堂始终处于紧张的学练氛围中。当组织“三级蛙跳接力”游戏时,大部分学生明显感到体力不支,让人质疑教者的“囫囵吞枣”之心、“拔苗助长”之意。

参考文献:

体育立定跳远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一、基本情况:

生都健康,都能从事体育运动锻炼。

2、技能情况:初一、二年级学生大部分都喜欢跑、跳、投、和球类游戏等体育活动。但是动作的协调性,连贯性,合理性,规律性还有待于逐渐提高。

二、教材分析:

根据义务教育初中体育阶段,培养的目标。中学体育教材,以及我校体育器材,场地,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学习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保健知识。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身体

的习惯。是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安全常识。培养学生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

2、 学习田径、体操、技巧、球类等项目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巧进一步提

高每一位学生的能力。

3、 充分利用各种体育活动,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顽

强,拼搏、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

四、主要工作:

1、认真备课,上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爱学、乐学的好习惯,

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2、开展好班级的体育活动,班与班进行,短区接力赛、立定跳远、跳绳、

仰卧起坐等体育项目的比赛。

3、写课后反思,心得,总结等理论。

五、具体安排:

1、抓好七、八年级学生整体身体素质及基本技术的提高。(立定跳远、肺活

量、握力,中长跑、短跑等)。

2、充分利用好早操对学生进行耐力训练。

3、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练习,建立互帮,互学,相互鼓励地共同进

步的团体。

4、对学困生,要有耐心,爱心和关心,交流和谈心。鼓励,大家都来关心

的方式。激励他学习。充分激发他向上的欲望。

5、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提出新目标,新要求。

六、教学措施:

1、逐步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学习兴趣。养成经常参

加体育活动的习惯。

2、要用体育特有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美感。遵守纪律,相互帮助,团结友

体育立定跳远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所谓生成性体育教学资源是指在预成性教学计划实施中,伴随教师与学生已经有经验、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的渗透而瞬间生成的即时性资源。它具有即时性、协同再生性、内源性的特点。体育课堂空间的广阔性、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运动性和运动技能学习的复杂性等因素,使得体育教学过程具有非预设性、非线性和开放性等特征,经常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亮点”、“错误”和“节外生枝”,这些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能演绎出不曾预约的美丽,使课堂教学散发出生命的灵性和无穷的魅力。然而,由于不少教师的教学经验及认识不足,对这些宝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没有很好地把握和加以利用,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教学程式,或忽视生成,或回避生成,给人留下了“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遗憾。这就要求教师要用心捕捉并灵活处理具有生成价值的问题和情节,使教学充满灵动、智慧与活力。

一、生成性体育教学资源的类型

与一般的课程资源相比,生成性体育教学资源更具复杂性及多样性,这也决定了其具有更为丰富、繁杂的内涵。为比较全面地认清真正的生成性课程资源,便利于分析和解决学校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其生成的内容、形式和载体等维度,可将其分为错误型资源、问题型资源和差异型资源。

1.错误型资源

指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所犯的各种各样错误,常常因为错误的出现而引起师生在体育教学中对某一关键性的环节更为关注,利用错误的出现而有效地进行正确的教学。我们如果抓住这些错误信息,加以巧妙的引导和利用,就会成为激活学生思维的动态生成资源。

2.问题型资源

指学生在体育的学习过程中,对某一环节产生的困惑、疑难或模糊不清的认识或理解,也指体育教师在课堂中即时生成的某些灵动性的问题。J.W.盖泽尔教授把这些问题分为呈现型、发现型和创造型等三种类型。

3.差异型资源

指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产生的疑惑或需求。差异型资源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体间的资源共享,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观念意识具有深远的影响力,能全面地开发与培养学生的运动才能。

二、生成性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和运用

叶澜教授指出:“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由此可见,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和运用过程就是教学反馈信息的处理和动态信息调控的过程,实施的基本思路是教前预设──教学中生成和运用──反思中完善生成。

1. 精心预设,有心栽花花更香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的生成性与预设性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都是课堂的基本属性。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更高境界。体育教学追求动态生成,并不是不要预设。相反,更需要教师围绕教学目标,依循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思维张弛及情感波澜,进行精心预设,以灵动的教育机智随时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策略,引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课堂教学充盈生命成长的人文韵味。(1)预设学情。根据学生真实的认知水平多方面进行预设,如学生的知识储备是什么?智力有什么特点?认知冲突在哪里?将会生成什么问题?如何组织和实施解决生成的问题?(2)预设层次。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促使课堂中多向、多种类型的信息交流。(3)预设疑问。教师要对学生的质疑问难做充分预测,以便于在课堂教学中的启发引导。预设还应留有弹性,使预设空间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自由度,便于教师适时地把握这些不确定的、拥有无穷教育价值的生成资源,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

例如,笔者对立定跳远的教学预设:学生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远”上,以为只要跑得快就能跳得远,容易忽视起跳动作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而出现一些错误动作。如由于“蹬伸”概念不清楚,对摆臂的作用没有正确认识,急于起跳,而造成蹬伸不充分,摆臂无力,起跳高度不够的错误动作;由于起跳技术的错误,且有“小跳一步或垫一步助动”会跳更远的“投机”思想,造成起跳前的小跳步动作和垫一步的错误动作。因而教学的重点是强调动作的规范性,并从技术上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纠正这些错误动作,如学生两脚的站位和摆臂的高度等。由于教学与学生的原认知产生了矛盾冲突,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纷纷提出问题:

(1)上下肢预摆对跳远起什么作用?(2)摆臂与收腹速度快慢有什么关系?(3)立定跳远如何才能跳得更远?

经过这些问题的讨论,纠正了学生的“错误”认识,加深了学生的正确认识,再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认真刻苦地学习正确动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学生的思路,对于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2.精当捕捉,轻拢慢捻抹复挑

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随着体育教学情境的发展而变化,是流动的、是瞬间的。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及时地抓住具有“生成价值”的问题、回答及情境等,并适时地对这些新信息进行加工、重组、补充、引导,使其能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使教学充满灵动与活力。当然,动态生成的教学问题和事件往往是富有挑战性的,答案和方向是不确定的,教师不能把“意外情况”、“奇思怪想”等视为“节外生枝”而加以排除,必须因势利导,并根据教学境遇调整教学行为,使学生在新鲜的、探索的体验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跃跃欲试的动机驱使下从事身体练习,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最佳效果。

例如:在健美操交叉步的教学中,一名调皮学生在学习中试图通过模仿别人的反向动作去逗乐别人,灰谐、和谐的情境逗得学生们哈哈大笑,课堂变得有点“乱哄哄”。笔者发现后,并没有对他进行批评,而是灵机一动,顺势分组让一半学生尝试反方向动作,学生积极踊跃,学习的兴趣盎然,最后笔者干脆和学生一起把这个游戏取名为“照镜子”,在此后的教学中经常作为学生之间的比赛游戏内容。由此可见,教师对于教学中有价值的“意外事件”的再度归纳和集合,能形成深层次、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也可以及时地把它转化成全体同学共同的精神财富,使学生的健康人格、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

3. 精到反思,曲终收拨当心画

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成性资源教学,教师要及时反思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和自我调节性的思考,发现并清晰地表征所遇到的教学问题,并寻求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的教学反思中,应注意以下三个着眼点。①因预设而生成的“成功点”。如预设的目标是怎样得到落实的?生成什么新的问题?②有预设而未生成的“失误点”。如预设目标是否脱离学生实际基础?未能生成的问题是什么?原因是什么?③如何完善教学行为。如对来自学生零星的、片面的、模糊的资源如何提升?教学设计如何修改会更好?如何完善教学策略?主体与主导如何实现辨证统一等。不断的反思、总结,能使教师真正成为生成性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

例如:笔者对立定跳远的反思:没有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未能消除学生认为自己跳不好会遭到同学嘲笑的顾虑;没有切实可行的技术动作训练措施,只是口头强调,不能克服学生技术动作犯规等等。在此后的教学中,笔者吸取了教训,如针对分腿跳的学生,笔者采用的是标志物给予暗示,即让学生在两只脚之间夹一张纸板,同时给予的语言暗示就是起跳时不要让纸板掉落,让学生从一个呼啦圈跳入另一个呼啦圈,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把圈拉近或拉远,既保证两只脚同时起跳,又能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要。因此,每个人都抢着练,有的还争着看谁跳得远呢。

三、生成性体育教学资源开发和运用的原则

1.相关性原则

必须与正在进行的教学内容相关联,尤其是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重要作用,以及能达成三维教学目标的效果。如果生成偏离了目标导向,那么教师就应该凭借其教学机智灵活地进行引导,使其回到目标的规范中来。

2.启迪性原则

必须具有启迪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打开学生的思路以及培养学生的能力等作用。

3.典型性原则

指事件的本质联系是否明显、涉及的学生是否普遍。本质联系越明显,涉及的学生越广泛,典型性就越好。

4.适应性原则

必须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起点相适应;与教学设施、课堂教学允许的时间等教学条件相适应。

生成性体育教学资源是决定体育教学效果的关键性资源之一,对其开发和利用,不仅涉及到教师教学思想观念的变革,也涉及到教师操作技术的变革。体育教学要体现生活情景性、教育价值性、瞬间显示性等动态生成性特征,需要教师通过实践层面的不断探索,把每节课都看作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才能构起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育课堂教学新形式。

参考文献:

[1] 陈禹.中学体育课堂中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8(4).

[2] 李杰.浅谈体育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J].教学秘管理·理论版,2011.(4).

[3] 孙永.新课程标准下的生成性体育教学[J]. 教学秘管理·理论版,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