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数学辅导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 键 词】 思维导图;故事教学;复述能力;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27-0049-03
一、研究的背景与问题
(一)研究的背景
英国教育学家Andrew Wright曾指出∶“Stories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the lives of our children; stories help children to understand their world and to share it with others. ”翻译为:故事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理解英语,还可以让他们学会分享,这是我们中西方文化相交的部分。古人也早就总结出“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的有益经验。而故事正是巩固和扩大词汇量的好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获取信息,提高阅读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技能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创设出更多有利于学生促进高级思维技能发展的教学活动。
(二)思维导图的概念
20世纪60年代,英国人托尼・布赞根据人脑特征创设了一种新型的笔记方法,称为思维导图。它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对知识信息进行加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高度组织的图:以主题为主干,其他信息为分支向四周放射,分支由一些关键的图形或关键字构成,次级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最终,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树状结构。
(三)研究现状及问题
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国内外外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有了很大的发展与变化。从重视学习结果向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由如何教转向如何学。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放在了首位,尤其重视学习策略和能力的形成与培养,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笔者在讲授英语故事过程中遇到一些困惑:学生阅读英语故事能力普遍低下,如果许多学生不能准确理解故事大意,不会找关键词,不懂得词义猜测,不懂得通过上下文联系、插图来帮助自己理解故事意思等,只知道单词的意思,但连词成句、联句成篇之后却不知道它们的意思了,当面对故事里的一些新单词,就显得缺乏信心,变得害怕阅读,造成学生理解故事和复述故事有一定的困难。于是,笔者花费大量的时间讲授词汇或语法,但是效果甚微,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不会主动地进行信息加工,对故事学习失去兴趣。基于以上问题,笔者通过思维导图,为学生理解故事和复述故事提供了渠道。
现在是大数据时代,也是互联网+的时代,免费公开课、云平台、空间教育教学等正在成为现代教育信息化的生力军。教师可借助一起作业网等在线学习平台,既提高自身能力,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思维导图作为教学工具的优势分析
(一)突出重点、有效助记、提高学习效率
一方面,思维导图能把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词上,通过有效的概念意义的组织和概念框架的建立成为一个有力的助记工具。另一方面,思维导图能把大脑中的隐性知识显性化,以图形的直观性对故事内容加以定向和引导,改善学生的信息加工方式,建立记忆链接,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快速记忆核心内容。如表1,是笔者执教的四年级两个班学习北京版教材Lesson16的教学情况对比:
笔者得出数据:运用思维导图教法的教学班,在正确理解故事内容方面比普通教学班高出10%、快速记忆故事大意方面高出7%、顺利进行故事复述方面高出17%。由此可见,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记忆故事内容,从而提高课堂实效性。
(二)创设意义情境、激发联想与创意、提高综合信息的能力
思维导图将零散的信息贯穿成一个系统,让学生按照大脑的思维结构进行放射性的“网状思维”,而不受到传统概念的“线性思维”,这就极大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设意义情境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而思维导图是围绕中心主题展开分支,呈现语言交际的情境。如下图所示,学习旅游话题时,笔者给学生一个思维导图的图片,让学生根据特殊疑问词的提示,口述一个口语小作文。
笔者发现,运用思维导图教法的教学班学生比普通教学班学生能多说出五句话以上,而且口述的小作文非常具有条理性,学生的脑海中出现的是“一幅画面”而非“线性文字”,这就大大激发出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不仅有话可说,而且知道从何说起。
(三)一起作业网络平台使“三方”实现五个“I”
所谓“三方”,是指“教师”“学生”“家长”。在线教育,一个最大的难点就是要兼顾上述三方的不同需求,而一起作业网选择了“做作业”这个需求切入。针对“教师”“学生”“家长”在孩子学习中扮演的不同角色,通过作业把三者串联起来。在同一个平台上,老师能够布置作业、检查作业,掌握全班学生掌握情况;学生能够完成作业,与同班同学PK,与老师交流;家长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了解学生的作业及学习情况,与教师沟通。
比如,小学英语老师过去给学生留作业,在涉及口语的部分,可能会要求孩子在家对着录音机念,学生交作业时可能是磁带或者录音笔。一起作业网则利用了语音辨识的技术,学生登陆网站按要求进行口语练习时,网站会自动批改口语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后,成绩都可以马上打印出来,不用老师批改。
除了智能化的网络作业之外,一起作业网还利用了大数据技术和智能算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来的薄弱知识点,定向推送学习内容和测试题目,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用五个“I”来概括一起作业网的特点就是:Interactive(互动)、Interesting(有趣)、Immediate(即时)、Intimate(亲密)以及 Individualized(个性化)。
1. Interactive(互动)
有了一起作业网,老师和家长沟通孩子学习情况和学校表现的渠道变得方便,家校可以更好地互补配合。
2. Interesting(有趣)
营造有趣的氛围,动画式的作业方式,让孩子们对学习充满兴趣,一起作业帮助老师寓教于乐,能够让孩子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3. Immediate(即时)
通过一起作业,家长们用手机就可以随时知道课堂上讲了什么,随时知道孩子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
4. Intimate(亲密)
在一起作业,学生们可以在虚拟的班级中,互相比赛,用优异的学习成绩互相鼓舞,与此同时也创造了亲密的氛围,让作业真正成为童年美好的记忆。
5. Individualized(个性化)
一起作业能够迅速捕捉每个学生身上存在的个性化问题,通过数据挖掘,再结合国家的教学大纲,给出一个科学的路径,使学生能最高效地利用时间,创造出好成绩。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依据《英语课程标准》,五、六年级要求培养学生用英语复述故事的能力。为此,笔者在中高年级逐渐培养学生的英语复述能力。怎样才能把一个多人次、多场景的故事让学生记住并且复述下来呢?笔者在不断地尝试中总结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据思维导图练习复述。利用图片和关键词、句的帮助引导学生串联故事,经过学生在组内练习、整理,组织好语言,再进行复述展示。接下来笔者具体谈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思维导图模式。
教学《北师大版小学英语》四年级Let’s go!第一课时,教师运用Ann、Ken和Mocky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点,分别从动作、时间、乘坐的交通工具等方面串联故事,并用三朵漂亮的花朵的形式展示板书,学生能够按照故事的发展,利用图片复述故事,而且精美的板书也能够激发出学生对复述故事的热情。
从这个案例不难看出,思维导图教法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语言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一般表现为:Go for meaning(意思先行),Creative use of language(能创造性地使用语言),Sense of imagination(有丰富的想象力)。正是因为学生有以上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性,因此思维导图能使学生学得更快、记得更牢。
《北京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7 What Is Nature?Lesson23 一课,教师创设一个卡通人物Jenny(小水滴),分别到四个城市去旅游,并介绍了每个城市的天气、人物及其心情,学生通过黑板上的思维导图,很顺利地将整堂课的内容串联起来。
在这节课中,教师将情感教育、评价机制与板书设计有机地结合,调动全班参与课堂的热情。教师将思维导图设计成一把雨伞的造型,评价方式是争得雪花和雨点,最后教师渗透情感教育――建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也把本节课的所有内容贯穿成一条脉络,帮助学生梳理、记忆本课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文复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还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进而提高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设计的思维导图为学生的复述提供了很好的工具,也为学生的复述降低了难度,这样能促使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学会运用词语,并且积累词汇,使他们的语言和思维共同发展。
四、结论
通过笔者三年来的教学探索和实践证明,将思维导图引入英语故事教学能够突出故事情节的逻辑性,能促使学生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建构“网状思维”,使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故事内容,从而达成课程标准提倡的“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的目标。
当今我们处于一个互联网技术日益发达、信息化高速发展时期,学生接受教育的方式绝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全凭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的灌输,他们可以通过电脑,打开各种学习交流平台,根据自己喜好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面对这样一个大环境,我们必须颠覆传统的、封闭的教学模式,积极融入互联网+时代的“线上线下交互学习”中,这种学习模式必将带来教育界空前的变革。
同时,笔者也收获了以下效果:提高课堂实效性。相比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思维导图能够将抽象的课程内容图形化,简单易懂,建立知识间的连接和网络化,更能刺激学生在课上的45分钟的效率,更容易掌握所学;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进来,积极地发挥自我的能力和作用,将知识构建系统化、整体化,并且能够灵活地处理所有信息,更加深了对所学的理解,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思维导图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他们学习的策略,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能够从问题的焦点出发,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得到发展,能够突破思维定式,在不同知识之间构建桥梁,使学生能够会学、乐学,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乃至终身学习的能力。
“互联网+时代”下的教育无疑是智慧教育,而智慧教育最基本的成果就是形成了“线上线下交互学习”模式。在未来,学习绝不会是按照一本给定的教科书、一门科目或课程,以同样顺序和步骤进行,师生可以借助在线数据找到最适合他们的教材。互联网正以爆发般的速度拥抱着教育,教育这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行业正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东尼・博赞(Tony Buzan).思维导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3] 柯文娣.交替传译笔记方法初探[J].文学界(理论版),2010,(5).
关键词 分层教学;高中数学;教学;应用
一、前言
分层教学是近年来伴随着新课改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育教学思想,其特点就是可行性、科学性、针对性,它是目前素质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具有较为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但是,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分层教学的研究很多都是在理论探讨层面进行的,学科针对性不强, 结论过于感性化, 操作也显得过于笼统。众所周知,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大多都忽视数学的创造性,而只是单方面重视逻辑推理的形式化和数学的严谨性,这种教学方式是存在着较大的缺陷的,因此,分层教学策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注意学生的智力和情感的个体差异
国内外很多学者都认为:“智力由思维能力、想象力、记忆力、观察力等组成,是一种较为综合型的认识能力,其中智力的核心是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智力实际上是理智与情感二者相互协调的产物。Gardner教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学校中是没有“差生”这个概念的,每个学生都有其独具特色的智力。将情感因素融入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对学生的心理障碍进行有效地消除。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将“以批评为辅”和“以赞扬为主”的办法应用到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在英语学习中找到荣誉感和自豪感,切勿让学生自暴自弃,或者产生自卑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建议适当照顾乡镇中学,部分农村学校因环境条件和教学时间所限,部分探究实验、生活调查、实践活动等流于形式、形同虚设,不利于操作,可适时、适当地增加部分更切合农村学校实际的、可操作性更强的替代方案及实施建议。
三、调整教学内容,保证各有所得
第一,考试内容分层次。在各种数学考试中都应该适当地区分试题的难易程度和分数分布,提高内容分值占30-35%,基础内容占65-70%,这样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第二,课后练习分层次。每次高中数学课后,除了让全部学生都必做的基础联系题之外,还要增加2-3个可以提高教学大纲要求的题作为成绩好的同学选做题。
第三,讲授内容分层次。在讲课过程中,应该以基础课为主,适当地将一些提高课内容渗透到教学中。
四、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激励不同层次同学学习兴趣入手,努力创设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应该把微笑带进课堂,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学生,对不同层次同学都要做到公平公正,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好就赞扬不已,因为某个学生成绩较差就大加斥责。多一些鼓励,少一些否定;多一些关爱,少一些训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同时,要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人们的学习方式主要依赖于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多都是采用接受式学习,很少或者基本没有探究式学习,学生在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往往是被动的,他们最主要的学习方法就说听、记。而分层教学理念要求高中数学教学应该并用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多创设问题情境,多组织教学活动,鼓励学生集体参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值得注意的是,应该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应该有参与探究的机会,鼓励他们自我发现、自我探究、思维互补、集思广益,找到问题的答案。
五、反馈调控、动态评价
要做好分层教学,反馈调控、动态评价就必不可缺,只有做好了这些工作,才能够有效地实现学生“学”与教师“教”之间的和谐。
(1)及时反馈调控,优化教学过程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随时出现的即时信息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做出灵活、巧妙的处理, 来对教学节奏进行适当地调整,使得高中数学教学活动能够实现高效、有序、和谐地开展。
(2)适时动态评价
适时评价,就是一方面要对学生的数学水平定期进行及时组织检测,以便能够准确、及时地对学生层次进行调整,另外一方面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评价激励。评价的形式可以多种,既可以是阶段终结性评价,也可以是单元形成性评价,还可以是随堂的即时评价。
六、辅导分层
在课外自习时间应该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对成绩好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多去参加数学竞赛,辅导工作也应该以培养他们灵活应变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为主;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要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师生和谐感情为主,辅导时要尽量选择基础、简单的题目,多指导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钟凤林.利用分层目标教学法提高教学效益[J].中小学管理,2006,24(S2):120-124.
[2]“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组,吴辛君. 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6,31(11):134-137.
[3]吕林海.分层课程: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差异性教学模型――脑科学成果改进美国中小学教育的又一有效范例[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35(03):103-108.
[4]钱海燕.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3(01):145-148.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中数学;衔接教学
G633.6
一、初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数学是一门伴随人类学习生涯始终的学科,人们可以分阶段地来学习它。在我国,数学的学习阶段一般分为小学数学、中学数学和大学数学,其中,中学数学的学习又可以分为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这几个阶段的学习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但是要想系统地学习数学,每一个阶段的学习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中学数学的学习,它对一个人的数学思维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的数学与初中相比,两者所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思维模式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这一课题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在实际调查中,笔者发现了初中与高中数学教学脱节的现象:一部分中考时数学科目获得较好成绩的同学在高中第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却比较吃力,成绩也逐渐下降。其中的原因在于,这些同学经过初中的数学学习和激烈的中考之后仍旧使用以前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的数学内容。但实际上,高中数学却与初中数学截然不同,老套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已经不适用于新一阶段的学习。除此之外,笔者还发现,每年中考过后,各大辅导机构便会争相贴出各种关于“初高中数学过渡班”的海报,大量招收准高一新生。可是这些辅导机构是否真的可以帮助学生顺利过渡,结果不得而知。基于这些现象,笔者提出了“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探索与思考”这一课题,旨在发现造成初高中数学教学脱节的原因,并给出对应的建议与对策。
二、初高中数学教学脱节的原因
造成初高中数学教学脱节这一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几个:
(一)学习内容的脱节
数学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较为简单,偏重于量化\算;而其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大部分是复杂方程和立体几何,这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运算法则,而且要学会变量分析,主要在于提高相关的思考能力、锻炼抽象思维能力等。所以,两个不同阶段学习内容的脱节导致了教学的脱节。
(二)教学方法方面的脱节
初级中学阶段,老师的讲课方法主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征及课本的内容,上课速度较慢,对重难点都有比较多的时间去进行讲解和强化;而在高级中学阶段,老师针对数学知识的重难点却不能有足够多的时间去多次讲解,这样以来,初三学生在升入高一后,很难接受新的教学方法。此外,初级中学阶段的老师强调死记硬背,如果学生能记住一整套固定的法制、定理和公式,一般都能有比较不错的分数;而高中阶段的老师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他们要求学生不仅要熟练记忆书本上的概念、公式和定理,而且还要补充其他课外知识。因此,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要求导致了两个阶段教学的脱节。
(三)学习方法的脱节
初级中学阶段的学生总是习惯于被动学习,喜欢围着老师转,对于一些数学问题他们不善于独立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也比较低下;而高级中学的学生必须具备积极思考、善于总结、自主探究等能力,并且要拥有抽象思维能力。但是很大一部分高一的学生往往沿用之前的学习方法,导致数学在两个阶段教学的脱节。
三、衔接对策
针对以上对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数学教学脱节的原因分析,笔者给出几个衔接对策:
(一)教材编写注意内容衔接
学生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学生的学习是以教材为中心展开的,所以要想解决初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脱节问题,首先在教材编写时要注意学习内容的衔接。可以通过专门设置一到两章的衔接知识来帮助学生从初中阶段的知识顺利过渡到高中阶段的知识,让学生面对全新的知识内容有一个充分的准备,以便做到夯实基础,逐步提升。也可以通过降低学习内容的难度来引导学生顺利入门,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在难易程度上存在很大差异,降低难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二)教师改变教学方法
教师首先应该充分认识两个不同阶段数学教科书在内容上的差异,并在此前提下巧妙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教授知识。在面对高一新生时,教师要多一些耐心,依照学生的思维特征和以前的学习情况来改变现在的教学方法。可以先降低标准或要求去帮助每一位新同学快速进入所要学习的内容当中,然后再引导他们深入学习比较复杂的内容,并在方法上进行适当的指导,这样可以循序渐进带领他们掌握新的知识。
(三)学生学会学习
从初中到高中是一个提升的过程,学生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自我提升。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智也渐渐成熟,面对新一阶段数学的学习,要变被动为主动。高级中学的数学知识综合性强,难度较大,除了上课细心听讲外,学生还要在课下多多练习并进行小结,相应地,这就要求他们应该具备反思和总结的能力。为此,学生要学会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要积极反思,思考解题思路和步骤,思考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从而学会归纳整理,让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构成明确的网络系统,这样就可以帮助自己清晰概念、巩固知识。
综上所述,笔者首先描述了初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然后分析了其脱节的原因,最后再给出相应的对策,用三个方面探索和思考了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1]阚丽波.以集合教学为例谈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J].中学数学月刊.2013(10).
[2]吴锋刃,张传鹏.高一新生数学学习调查分析及教学建议[J].中学数学月刊.2011(12).
[3]张晋萍.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1(23).
关键词:高中数学;困境;创新
作为一门基础课,高中数学不但是初中数学的深化,而且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为学生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关乎一个人的终生发展。数学教学在学生素养提高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它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还对学生的处世观产生了影响。
一、高中数学教学产生的问题
1.教学理念的冲突
新课程标准设置上,高中数学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将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有五个模块,选修有五个系列,这本来是素质教育中因材施教的体现,但教师固守的观念仍没有改变,仍依据以往的思想,忽视学生的差异性,按照教师的主观观点设置课程,有的教师甚至在高一上学期就把必修的五个模块全部教完。由此引发学生接受力的偏差,给学生和老师带来了无尽的麻烦,需要教师尽快转变观念。
2.多媒体的误用
目前多媒体教学在各大高中渐渐普及,这在提高了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对学生的思考能力、计算能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多媒体的备课过程中,老师提前把题目和解题思路整理好,利用幻灯片直接播放,这虽然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但学生只是跟着老师的思路,没有更好地发挥思考能力。比如作为高中重点的立体几何,它主要有几何方法和向量两种解题思路。在备课时,有些老师会根据习惯,单单就一种方法进行讲解。长此以往,学生的思路就比较单一。由于换帧的原因,使一些课堂核心不能一直展示,使得一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不能很好地跟上老师讲课的进度。
3.老师和学生定位出现问题
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但这种理念被教师误读。有些教师认为主导就是完全随便,忽视学生忽视的知识面和能力,对学生的引导只是蜻蜓点水,只是大概地讲解一下,过后也不跟踪,对学生布置的作业也是统一的,没有根据学生的差异而进行个性化辅导。
二、高中数学教学优化策略
1.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教学内容
教师要在仔细研读《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验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总结出教学内容与以往的异同,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设计教学计划。依据教纲的前提下,根据教纲和学生特点合理的规划教学内容。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可以调整学习顺序,比如当我们在教一个理科班时,可以将必修二的“立体几何”与选修“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相结合,串起来讲,同时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比较学习中更好地理解知识。
2.依据不同学生设计出不同的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的互动及反馈,综合分析每个学生的长处及短板,并对此进行针对性辅导,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比如当某个学生对三角函数不了解时,教师可以对其专门辅导,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评估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并针对性地加强学生比如“正弦定理”“倍角公式”等的训练。
3.合理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关注力,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和提高。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具有课堂容量大、展示速度快;使数学图形连续、动态化;使数学直观化、逐渐走向可视化等诸多优点,已经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有资料表明,在传统的板书教授下,仅仅有20%的学生始终关注着老师的讲解,而利用每秒30帧的图像时,这个比例为40%,当教师以大概5分钟更换一个情景教学时,可吸引85%学生的注意力。由此可见,使用多媒体能有效地提高课堂关注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但教师在使用时,也要注意度,充分考虑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关系,通过板书写出本堂课的要点,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思考。
4.完善教学体制的改革
教师奋战在教育的一线,他们对现行教学体制有充分的了解。在改革时,我们要充分了解教师的心声。通过充分调查,在改革中充分体现。通过调查,大多数高中数学教师认为新课改存在着评价方式落后、新教材的低实用性及教师获得的扶持力度低等问题。我们在课改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改革目标实现的约束条件,为改革的参与者给予激励,吸收国外优秀课程改革经验,通过深入分析一线教师的意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使数学课程能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依旧活力无限。
高中数学是高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的教学质量直接关乎我们的教学水平。因此,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地认知、改革和创新,使中国的教育事业越来越健全。
参考文献:
[1]钱云.多媒体教学课件与传统教学手段数学教学效果对比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7,16(2):87-89.
一、高一新生数学成绩的影响原因
1.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对比,难度提升,一些高一新生无法快速适应
(1)高中数学语言与初中具有明显差异。初中数学大多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述。可是高中数学从高一阶段则运用抽象的语言及较难理解的概念进行表述。数学语言的抽象性使思维能力必须有所提升。这一能力标准的改变使众多高一新生无法顺利转变。
(2)初高中数学教材衔接不当,众多在初中选讲或不讲的课题被经常运用在高中,比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十字相乘法等,大多数高一新生无法适应。
(3)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在知识内容方面显著增加,在同等的学习时间里接受知识量远大于初中,辅助练习及消化时间则随之降低。这也令众多学习被动、依赖性较强的高一新生无法适应。
2.不正确的学习状态
(1)学习习惯由于依赖感而滞后。学生在初中阶段在学习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依赖感。而到了高中后,有些学生还会犹如初中般具有较强的依赖感,随着老师的节奏进行学习,并未将学习的主动权把握住。不进行规划,课前不进行预习,不去了解课堂的内容,上课时仅记笔记,而不管老师在讲什么。
(2)有些学生将初中的思维方式转移到高中,他们认为自己在初中阶段的一、二年级并未认真学习,仅仅在初三时才突击了几个月则轻松考入高中,并且有些可能还考入重点高中的重点班,所以往往会轻视高中,认为高一、高二阶段无需认真学习。具有此种理念的学生错的彻底,这是由于在我国已经普及了高中教育,所以中考题目难度并不会过大,学生较易考入高中。可是高考则有所差异,当前我国还未普及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尚属于精英教育,仅能挑选成绩好的学生读取,所以高考题目存在较强的选拔性,假如心存侥幸则会得不偿失。学生可以对高三学生进行了解,众多学生均由于高一、高二时不努力,临近高考时则会发觉自己的知识量严重不足,从而尤为焦急。
(3)学不得法。老师在上课时通常会将知识的来龙去脉讲解清楚,将概念的内涵进行解剖,对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凸显出思想方法。而有些学生在课堂不专心听课,并未真正清楚要点。
(4)不注重根基。许多学生会觉得自我感觉良好,忽视知识、技能与方法的学习及培训,时常了解到如何做,却不进行严格的演算书写,时常好高骛远。
二、提升高中新生数学成绩的措施
1.融合实际,做好入学教育
做好衔接开学、入学的基本路线,让学生初步掌握数学学科的特点。将高中与初中教材的延续性指出,让学生了解高一数学的具置与作用,为学生推荐科学的初中学习法,将需要注意方面指出。还能够综合材料,为学生讲解学长、学姐的真实励志故事,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以最快的速度顺应高中的生活与学习。
2.了解底子,制定新规划
结合学校,做好学生摸底工作,通过对新生入学成绩的分析,与中考成绩相结合,真正掌握学生的数学根基。身为高中数学老师,应对初中数学课程具有清楚的把控,主要明确学生当前具备的内容,在数学知识体系中究竟有多少,如何以初中数学为基础,而迈向高中部分。在高中不断提高难度、扩大范围,在讲解高中新内容时,需有意引导,让学生联系旧知识,加强旧知识与新知的对比、区分,以此实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巧妙引导问题,巧妙安排数学教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已学过的内容处理问题。如此才能够令思维练习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当中需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如此才能让学生具备勇于提问题、批判、质疑等能力,并且及时组织一些一题多解等教学方式,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4.强化辅导,解决分化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