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篮球技术教学步骤

篮球技术教学步骤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篮球技术教学步骤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篮球技术教学步骤

篮球技术教学步骤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学生传接球教学

传接球技术是篮球运动中的主要技术之一,是指在篮球比赛中进攻队员之间有目的地支配球、转移球的方法。它是进攻队员在场上相互联系和组织进攻战术的纽带,也是实现战术配合的具体手段。在现代的篮球教学中,根据中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师应该制定一系列的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的篮球技术做好教学工作。

一、传统传接球技术教学步骤

传统的传接球技术教学步骤应从原地开始,掌握动作规范。在掌握动作规范的基础上进行移动传接球的教学,再进行与其他技术相结合教学,最后再进行有防守的情况下的练习,提高在实战中运用的能力。教师在传授传接球的教学过程当中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大都严格按照教材及原有经验进行分步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对篮球失去兴趣,调动不起来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不好。

二、提高中学生课堂学习传接球兴趣的方法

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当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学生运动兴趣的方法也适合在篮球的传接球教学中运用。

2.1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体育教学一般都是放羊式的教学,或者满堂灌,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的“容器”,而现代的素质教育应以学生为主,学生是从事学习的受教育者,学生是活生生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教师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下,要转变教学观念,变“主宰”为“主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2.2创设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

篮球本身就是一项集快乐与对抗于一身的运动项目。要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得到快乐,就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的教学要在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中进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创造和谐、热烈的课堂氛围的基础,是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维、大胆质疑、积极探究的前提条件。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学练、尝试,畅所欲言,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得到相当大的提高。

2.3应用多变的教学方法

教学的开始可以运用多种游戏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课的新知识的渴望,避免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产生惧怕心理。对于课的知识可以运用故事导入法,让学生对课堂知识产生浓厚兴趣,产生一种急于体验的渴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运用各种比赛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针对不同的教材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也就是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接受教育这一种手段,而不是强制性的、命令的方式,使学生必须去服从的形式,从而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传接球技术的运用

3.1传接球的质量

传接球应该是有目的性、进攻性、意识性的。传球的质量及其特点将会直接影响比赛的质量,在什么情况下传什么样的球是有讲究的,持球者在传球时,要考虑接球者的技术水平,技术特点和接球时所处的位置,传出的球应该有利于同伴接球后做下一个动作,同伴接球后能顺利投篮、传球、运球或突破。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这方面的讲解和重点强调,要让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严把质量关,提高传接球的质量,对以后的学习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3.2要在移动中传接球

在传接球前要学会观察和判断,要有智谋和信心,才能迅速、及时、隐蔽、到位、巧妙的组织起有效的战术配合。隐蔽传球的意图和利用假动作来迷惑对方的防守十分重要。传球者应善于隐蔽自己的传球意图,动作,视线,脸部表情等,并能利用各种方式来引诱,迷惑对方,使防守者判断错误,失去正确的防手位置。传球者及时,准确的将球传到有利进攻位置上的同伴手中,传球后,应立即跑向另一个有进攻位置上接球,以移动牵制对方防守,对防守施加压力,为持球的同伴解困。这种传球后的积极移动是传球技术运用中的十分重要的个人战术意识的行动。接球后切勿盲目停球,要及时快速的转移球,以便在人、球中不停顿的移动中创造更好的战机。接球前应事先观察判断好球的时机,要有预见性。教师在传接球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在移动中传接球的意识,养成移动打球的习惯,为学生在以后的比赛中能够较好的执行技战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传接球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4.1如何掌握好传接球的时机问题

传球时要注意观察,当同伴有准备时才将球传给同伴,减少横传和高吊球,因防守人多,容易被断球和破坏,传球时不要把自己的传球意识暴露给对方,充分利用眼睛的余光扩大观察面以选择更多的传球点,观察的时候,要看到同伴接球的时机,既有要看到防守队员的位置,看是否有断球的可能性,还有在选择传球时机的时候,如果防守队员自己的手跟着球移动,传球前一定要做假动作,或者快速变换动作把球传出去。这是教师如何在上课时必须给学生讲解好的关键地方。

篮球技术教学步骤范文第2篇

摘 要 本文就“运动技能”的迁移与干扰作用进行理论研讨,较系统地论述了运动技能迁移的主要因素。“练习”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动作技能的迁移与干扰作用等因素。进一步阐述篮球教学和训练中“动作技能”的迁移及排除干扰都需要良好的心理作用,以调适“动作技能”形成和各个阶段,促进体育运动向科学、合理、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篮球 迁移 干扰 研究

一、研究对象

沈阳化工大学2010、2011级篮球课学生。

二、结果与分析

(一)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调查结果

经过对有关篮球教练员的访谈调查得出影响技能迁移的主要因素中的人数及比例情况如表1。

1.新旧技能之间的共同因素

新旧技能之间的共同存在的共同因素是产生迁移的客观条件,只要新旧技能之间存在着相同或相似的因素就会产生迁移,共同因素越多,迁移就越容易产生,这是最早由桑代克提出的“相同要素说”。学生在训练中掌握的知识技能越多,就越容易顺利地掌握新技能,产生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反之,就容易发生干扰,使学习费力,影响教学训练效果,因此在学习某项新技能的初始阶段速度会相对慢一些。

2.两种技能的学习时间和掌握的熟练程度

如果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一种运动技能后再学习篮球技能,虽然在初级阶段可能受到旧技能的干扰,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和篮球技能的逐渐熟练和巩固,新旧技能之间就不会相互干扰了。如果同时学习两种新技能,而且都没有达到熟练和巩固的程度,那么就容易产生相互干扰。或者两种新技能中一种掌握的比另一种熟练,就容易发生前者对后者的干扰。这是因为前一种比较巩固的动力定型同后一种新动力定型之间的冲突,使尚未巩固的动力定型容易受到影响。

3.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有关实验研究表明,学生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使影响迁移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对已有的经验概括水平越高,也就越容易产生迁移作用。最早提出概括化理论的运动心理学家贾德认为,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一个情境道另一个情境的迁移。此外,在我与哈尔滨市体校女篮教练的谈话中她也提到,学生对两个技术动作之间的概念、结构、作用等关系的察觉越敏锐,理解越深刻就越容易产生迁移。

(二)篮球技能学习中的迁移现象

1.篮球技能学习中的正迁移

刺激相似,反应也相似,有正迁移。投掷项目的学生在本专业学习中注重发展上肢的运动技能,其中包括力量、速度、耐力以及大关节带动小关节的发力顺序和器械出手时的动力定型,这些刺激与篮球运动中的上肢动作如投篮、传球等技术有相似之处,因此在学习篮球运动技能时会产生条件反射的积极影响,即运动技能的正迁移。

2.篮球技能学习中的负迁移

刺激相同,反应不同,有负迁移(即干扰)。柔道和摔跤运动遵循一般运动训练的规律,也同样要全面发展运动员的各方面机能,可是在该项目的专项训练中则会突出它与其它项目的区别,在与篮球运动相比时我们就可以发现,柔道和摔跤运动会在某些技术动作上对篮球技能的学习有一定的干扰。例如,摔跤运动中的移动步法分为上步、跟步、后撤步和背步,这与篮球运动中的交叉步。同侧步以及规则限定的“中枢脚原则”全不相同,也就是在相同的对抗刺激中两个项目的运动员所作的反应各不相同,因此摔跤运动员在篮球技能学习中会受到一定的干扰,即负迁移。

(三)篮球教学中迁移与干扰规律的运用

1.加强技术教学的顺序化,精选教学内容,促进迁移

紧扣目标,优化过程,强化反馈,注重实效是篮球教学中提高迁移效应的关键所在。因此,在编写篮球教学进度和安排技术、战术教学顺序时,对技能迁移要有一个总体的、系统的设想,把技能间的迁移规律与技术、战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逐渐促进及由主到次逐步扩大提高的教学步骤紧密的结合起来。在教学训练中要精选教学内容,把那些刺激相似,反应不同的相关技术尽量错开安排,避免或减少它们的迁移效果。而把那些刺激相似,反应不同的有关技术尽量错开安排,避免或减少它们之间的相互干扰。如先教上步起跳单手肩上投篮,紧接着教行进间起跳单手肩上投篮,就能有利于两种技能之间的相互迁移。而单手反手投篮的教学应与上步起跳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错开安排,以利于学生在初学阶段较快的掌握技能,这将对他们后一阶段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2.加强篮球技能的基本功练习

学生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为新的技能学习提供有利条件,,动作基本功越扎实,对于新运动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在加强篮球基本功练习的开始阶段,主要时通过合理安排、正确分配练习时间和练习次数以及练习方式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通过加强篮球的基本知识学习和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使学生逐步将知识技能融为一体;通过学生的自学练习和全队的技术、战术的基本配合训练(如传切、掩护、策应、关门、穿过等)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有利于技能的形成和巩固。

3.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迁移

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小心地积极性与主动性,保持良好的心理气氛,每堂训练课前都要认真做好场地布置与器材准备,尽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以自己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和新颖有趣的组织手段,积极创造良好的气氛,时学生在课上情绪活跃,富于联想,思维敏捷,从而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有利于促进技能的良性迁移。

三、结论与建议

(一)在篮球教学中精选教学内容,把那些刺激相似,反应相似的技术动作安排在相邻的位置教学,以获得较大的迁移效果。

(二)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将新旧技能中相同或不同因素加以区分。

(三)加强学生的基本功练习,时其对进一步的技能练习与促进作用。

(四)在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区分新旧技能,行动习惯与运动技能,使旧技能不会对新技能有干扰,同时使日常生活中的行动习惯也不至于干扰运动技能的形成。

(五)明确训练的目的和要求,促使学生在训练中积极思维,提高练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季浏.体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冯忠瑜,冯小茉.体育教学应重视技能迁移与干扰规律[J].辽宁体育科技.2000.10.

[3] 教材编写组.运动心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篮球技术教学步骤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学模块;兴趣培养;氛围营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中学体育教学也有了相应的要求,从以前注重知识的传授向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转变,从以前单纯的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向以学生为主体,从高中学生的需要出发,结合社会学科发展的实际,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课堂内容既要体现时代性,又要反映基础性,同时还要强调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篮球教学也相应的变化,从以前的注入式的教学向其主动式发展,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篮球技能,从而克服篮球恐惧的心理。在这里我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一、必须根据篮球运动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改变教学模块结构

由于以前的教学模式影响,在篮球教学上,我们传统的教学过程结构也沿袭了足球、乒乓球的学习方法,总体上体现了“基本技术应用比赛”的渐进教学过程。然而,实际的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学生兴趣不高;教完的东西用不上,学生只学会了篮球运动的某些动作,而没有学会上场如何打球;教学方法死板生硬;教学进度缓慢;无场上意识等。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呢?其实,篮球运动是一项以集体竞争的形式、凭借把球投入篮圈的数量多少来决定胜负的运动。当学生开始学习篮球时面对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始终觉得枯燥无味,既没有他们设想得简单上手,又没有激烈的比赛让他们可以尽情地发挥表现自己,事实上此时他们停留在感性层面,并没有在学习篮球。而且这种过细的教学步骤又一再地制约着他们真正意义上的篮球学习,加之单元偏小,学时偏少,常常是还没打上比赛,单元学习就宣告结束了。

运动生理学认为,运动技能的习得规律有共性但也有其各自的特性,运动技能的教学在遵循一般技能的习得规律的同时,更应符合自身的技能习得规律。篮球技能的学习是一个动态变化而开放的体系。因而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不能客观地反映篮球运动技能的学习,必须因势利导地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学”与“教”的问题,也就是学生和老师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学生乐于怎样学”的角度去探索篮球教学的科学化进程。在篮球课堂上学生心里想的就是表现自我、比赛等。所以我们教师应该“想学生所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教”与“学”的心理冲突,更何况,学生通过比赛的实践,更能亲身体验到学习和掌握基本技术的重要性,从而引起新的学习需要,学习的针对性就会大大提高。

二、必须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掌握篮球技能

兴趣是人类求认识,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具有强烈的积极情绪色彩,是从事活动的重要动力。兴趣,也可以说是天然的启蒙者。既可以引导,又可以培养。对于篮球教学来说,学生的兴趣直接影响他们掌握篮球技能的快慢。

首先,十足的信心和必要的鼓励,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动力。现在的学生由于缺乏体育锻炼和身体原因,对于篮球产生自卑、怀疑的态度,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的给予鼓励、关爱和肯定,这样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在自我表现欲的推动下就会产生自我肯定和愉悦的心理体验,对于篮球的自卑和怀疑就会消除,使他们的篮球学习得以促进。

其次,组织一些实力相当的小规模比赛和简单的课堂测试,多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并时时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通过沟通,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想法,通过现实和想法的比对,便于及时更改授课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篮球氛围的营造是篮球教学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篮球教学氛围的营造是极为重要的。例如,一个班级有50名学生,而40名学生都在观看篮球比赛,余下的10名学生就会在其他大部分人的带动下参与到观看比赛的活动中去。那么怎样才能营造良好的篮球氛围呢?首先,利用体育赏析课的机会组织学生观看一些重要的篮球比赛,像NBA、亚运会和奥运会的篮球比赛,因为有抗征性,所以大部分学生都会积极参与,这时教师再适时地进行评析,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在课堂的剩余时间组织一些小型的比赛,例如三人制篮球运动。三人篮球规定每队上场队员为三名,而不是正规篮球比赛的五人,只有一个篮筐,半个篮球场,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比赛中,又能使学生更好的表现自我,比赛结束后评出优胜组给予表扬。在学生自我表现欲的驱使下,学生就会主动学习篮球技能,便于更多的获得优胜次数。再次,可以进行一些篮球表演项目,让学生把自己掌握的拿手的技能表演出来,达到促进其他学生参与的目的。这样通过多种渠道营造良好的氛围,就能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主动学习中来。

篮球技术教学步骤范文第4篇

小篮球是小学五年级基本教材中小球类的选用内容之一,水平三阶段学生在运动能力、体能等方面较水平二阶段有明显进步。移动是篮球运动的重要基本技术,因此,在《小篮球》教学中,不仅要从动作技能上进行较为全面的教学,本节课更是注重学生移动、反应方面的练习。

【教学设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体育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创造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在体育教育教学中以小组共同任务,共同的责任,共同的荣誉为动力,通过与他人的合作,齐心协力共同分担,共同提高,为培养小学生合作意识搭建平台。本课让学生通过小组性质的合作参与学习、讨论与锻炼。通过运球技能的相互学习与帮助,采用小篮球与游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激活思维过程中体验合作、创新、成功时的心情,从而较快地掌握技术动作和提高身体素质。

二、案例介绍

【学习内容】

小学五年级(水平三)《小篮球》。

【学习目标】

1.基本掌握在跑动下向前运球的技术。

2.发展身体的灵敏、协调等体能。

3.在活动中能与同伴互相协助,互相配合,敢于正确面对比赛的输赢。

【活动过程】

组织:对比学情把学生分成7组,挑选具有基础篮球水平的同学为小组长。以小组为一路纵队呈“马蹄形”分布在老师周围。

(设计意图:“马蹄形”的分布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而且有利于教师对小组的监督和指导。)

活动前热身活动――球操。

1.蛇形跑:学生跟随老师热身。

2.引导学生做球操:左右伸展拨球练习,双手持球双足跳。

教法:

1.老师示范运球前行,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说说老师球运得怎样。

2.请几个学生试试快速运球前行。

3.学生分小组自由练习。小组长协助管理指导:

①小组先讨论快速运球前行的方法,再练习,再讨论好的方法,再接着练习。

②老师适当帮助讲解,巡视指导学生动作的准确性。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留给学生足够自由支配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发挥个体能力,共同提高。)

4.趣味游戏比赛:蛇形运球跑接力赛。

①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②每次游戏前让各小组讨论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游戏。

(设计意图:竞争提供刺激,合作提供能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更促进运球技能的熟练掌握。)

5.小组间互相评价,老师对合作小组进行整体评价。

【分析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所提倡的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让身体更多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乐趣和全面和谐发展。本课所设立的教学步骤,思路清晰,引导学生“看一看,试一试,练一练,帮一帮,评一评”。

1.重视学习自主性。

教学中,我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更多的是以学生为本,我从旁加以正确辅导,教师担当的是“顾问”“指导者”的角色。学生在小组中自由练习,互相帮助,学习气氛很轻松。因而学生在课堂上特别活跃,思考特别积极。一会儿讨论,一会儿练习,然后再讨论好的方法,再接着练习,这样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运球前行的技能,使课堂充满生机。

2.重视练赛结合。

“有练有赛,先练后赛”,这是体育教学中的原则。教学中我设计了蛇形运球跑接力游戏,每次游戏前都先让小组讨论怎样才能取得最快速度。面对比赛,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敢于尝试去实践,并且能够找到有效的学习途径和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使每个学生更准确地掌握运球快速前行的技术。在趣味游戏性比赛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本质被凸显得一览无遗。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这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还有助于因材施教,这样就弥补了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

3.注重多维评价。

篮球技术教学步骤范文第5篇

最近,笔者查阅了大量的关于《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技术教学》文献资料,对文献资料中提出的“后脚蹬地伸膝挺髋收腹送肩挥臂拨球鞭打、控制重心”发力顺序有着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先挺髋再蹬地”的用力顺序更为合理,具体方法是:两脚前后开立,距离与肩同宽,身体重心在前脚,双手持球稍屈臂向后预摆时屈膝挺髋,在此瞬间身体重心移到后脚,预摆到位后立即后脚蹬地、收腹发力使躯干手臂向前上方作鞭打动作,要求胸部领先于肩,肩领先于大臂,大臂领先于小臂,最后甩腕、拨球。为了验证哪种“用力顺序”教学效果更好,特进行了以下教学实验。

现对我校高二年级10名体育考生(没有学过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技术)进行第一次实心球的测试,再按成绩合理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文献资料中的发力顺序教学,实验组采用笔者提出的用力顺序进行教学,并采用相同的教学步骤:①集体徒手模仿练习,让两组学生分别掌握其发力顺序。②持足球做完整技术练习,巩固发力顺序。③面向篮板8-10米,持篮球向篮板中间做完整技术掷出,继续巩固技术动作,强化出手角度。④持实心球进行完整技术练习,巩固技术动作,体验正常大小、重量的实心球负荷。共同进行了12次课的教学训练后,再次组织测试,并对他们的动作进行技评。结果显示(见表一、表二):实验组平均提高的成绩是对照组平均提高的成绩的两倍多,教学效果非常明显;技评方面,对照组出现引球不充分、肩前移过早导致上肢过早用力、平抛、收腹发力慢、出手速度缓慢等错误动作特别多,而实验组很少出现类似错误动作;通过查阅学生的训练日记,对照组学生普遍反映腿部蹬地发力用不上,导致收腹鞭打动作慢。

分析: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属于斜抛运动,在确定合理的出手角度后,出手速度越大则投掷的远度就越远。在投掷项目中主要通过“超越器械”来实现,加大力作用的距离,缩短力作用的时间。理论上要求脚领先于髋部、髋部领先于肩部、肩部领先于大臂、大臂领先于小臂、留在最后的是手和实心球。但该项目要求是原地进行的,一旦脚领先髋关节,超越器械的动作质量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要求髋关节领先于脚,如果先蹬地发力向前送髋,蹬地的力量很难用于加速收腹动作上,因此会出现收腹发力慢、鞭打发力不充分现象;另一方面,蹬地送髋时会造成肩同时前移,直接影响到“超越器械”的动作质量,所以对照组学生动作会更多出现上述问题。如果顺序是体前屈臂持球向后预摆时屈膝挺髋后脚蹬地加速收腹就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原因是持球向后预摆时挺髋,肩部和髋关节运动方向是相反的,更有利于超越器械动作的形成,避免挺髋使肩前移;在预摆和挺髋到位的同时再后脚蹬地发力来帮助加速收腹做鞭打动作,出手速度自然要快了很多,所以实验组的教学效果必然比对照组的好。

结论:先顶髋后蹬地的发力顺序比“后脚蹬地伸膝挺髋”的发力顺序更容易学习,教学效果更好一些。原因是在向后预摆屈膝向前顶髋时,肩与髋做反向运动,有利于形成高质量的超越器械动作,并能减少错误动作发生的几率;在向后预摆屈膝向前顶髋后再进行蹬地,有利于后蹬力量向上传导来帮助加速收腹发力做好躯干手臂的鞭打动作,增加实心球出手的初速度。

这些是本人拙见,分析不到位的地方请广大同行、专家批评指正。同时希望更多教师参加到“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项目的教学研究中,总结出更为合理的技术指导、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