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

如何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何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

如何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范文第1篇

关键词:蒙氏教育;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能力很强的学科,就目前的学习状况来

说,数学已成为一门令多数幼儿头疼的学科之一,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幼儿在今后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会越来越吃力,所以,如何在蒙氏教育中培养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就显得很关键,以下就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了几点关于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供大家借鉴。

一、营造轻松健康的学习氛围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很重要,因此,幼儿在成长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所处的环境与他们的学习效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蒙氏教育中也强调,主张幼儿的学习环境不仅要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还需教师们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有趣的课堂游戏等等。将现实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实物拿到课堂,例如将颜色相同和形状相近的水果归集到一起,然后数数有多少相同,有多少不同,或者找出与幼儿兴趣有关的游戏,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比如“小木棒”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行将小木棒组拼成不同形状,然后让其他幼儿猜,拼小木棒的时候,幼儿就已经用到了数学概念,增强了思维的灵

敏性。

二、给幼儿属于自己的空间和自由

这里所说的自由,并非放纵,而是以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方式为前提。当代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每天沉浸在各种题海中,为了应试,他们不得不逼迫自己在各种题库中煎熬,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探索能力日渐减弱。所以,蒙氏教育中培养幼儿数学能力,并非以题为主,而是更多地让幼儿自己主动探索知识,例如,一张长方形的纸,你会将其变为哪些形状,没有时间的限制,没有固定的答案,让幼儿自己操作实现,从而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面对思维缜密的数学学科,怎样减轻幼儿和教育工作者的压

力,需要我们共同研讨和总结,通过蒙氏教育理论,我们不难发现,逻辑思维能力要从幼儿抓起,教师要多以儿童为中心,摒弃不良的教育模式,给幼儿自主发挥的空间,使他们的思维爆发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美丽的火花。

如何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范文第2篇

我从事多年的幼儿教育事业,一直在寻找和摸索一套适合幼儿的教学方式,如何才能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数学的愿望,如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如何才能使孩子们拓展思维,灵活运用数学,使日后的生活变得更加容易?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来实现我们的目标:

一、教师必须明确教育对象

我们不能用一般的教育方式来对待孩子,幼儿阶段孩子的数学知识积淀几近空白,这时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能一味地去教孩子逻辑的数学知识,首先要通过简单的数学思维,带孩子认识数学,认识身边生活与数学的关系,包含数量关系、图形关系、空间关系等,引导幼儿对数学的奥秘产生兴趣,让孩子内心产生动力去学习数学知识。老师要关注幼儿,获得孩子的学习兴趣点,以便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工作。

二、采用激励及“诱惑”方式进行教学

在心理学上教育儿童时有一个原则,要漠视负向行为,鼓励正向行为,如果孩子产生厌烦情绪可以暂时转移其注意力,等负向情绪消失后继续教学,切不可批评责备,否则会使幼儿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老师要理解幼儿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要有耐心地去和孩子沟通,在孩子成功理解一些知识时给予适当的鼓励,肯定孩子的努力成果,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很好的,建立起孩子的学习信心,这点对孩子日后的成长非常重要。

在心理学上,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佳方式,他们通过游戏来接触我们的世界,掌握世界运行的规律与法则,我们可以通过游戏的方法来锻炼幼儿的数学能力,在互联网上有一些关于数学的小游戏,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资源,生动的画面以及过关的奖励,让孩子们对这种方式易于接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经常与孩子们做一些数学游戏,比如:

小猫钓鱼

目的:

(1)训练幼儿点数的能力以及知道在1的基础上添上1是2,再添上1是3,再添上1是4;

(2)训练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以及准确的判断力。

内容:

(1)家长先要准备小猫钓鱼的玩具一套。

(2)家长告诉幼儿。“你今天扮演小猫,看看你能钓多少条鱼?”幼儿拿起钓竿开始钓鱼(这种玩具是一直转动的,而且鱼的嘴巴一张一合,可以锻炼幼儿),当幼儿钓到一条时,家长就问“钓到几条?”幼儿会回答“1”条。当幼儿再钓到一条鱼时,家长说“一条与再添上一条鱼是几条?”幼儿回答“2条”。钓到第三条时引导幼儿说出“2条鱼再添上一条鱼是3条鱼”,当幼儿钓到第四条鱼时,家长问幼儿:一共钓了几条鱼?并且让幼儿仔细数钓到鱼的数量,说出总数,“3条鱼加上1条鱼是4条鱼”。

扔扣子(适合4~5岁幼儿)

目的:使幼儿加深对数的认识和理解。

材料:一些扣子(5~20个)、1个硬纸盒子、1根标准尺或有黏胶的带子。

玩法:把准备好的盒子放在一个空白的区域,老师指定孩子的站立方位,用绳子或划线与盒子留出适当距离,老师先做一次演示,之后让孩子站在自己的范围内将扣子投向罐子,每人限投10个扣子,投完后让孩子去数几个投进,几个没有投进,投进的代表所得成绩。这样做可以在孩子竞争心理的激发下深刻地理解数量关系。

三、根据不同的孩子制定不同的教育模式

孩子与孩子之间是有差异的,我们不能用一种教育模式,我们需要与每个孩子充分接触,了解其性格特点,发现并挖掘孩子们的天赋,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学习的难易程度,如果发现有数学天赋的孩子可以对其进行培养,适当提高教学的难度,激发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将孩子们的潜力尽可能激发出来。

四、培养和激发孩子们的开放思维和创新思维

如何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数学教育活动创造性思维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一切重要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是科学的语言,是学习科学技术的钥匙。现代信息化社会需要具有数学头脑的天才,这是对新世纪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而数学教育活动不仅能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还可以培养其创造性思维。那么,我们如何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热爱数学活动,并且通过学习数学,促进幼儿在各个领域中融会贯通,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使其将来成为适应新世纪发展要求的人才呢?作为幼教工作者是责任所在。为此,我们在现行的各种教学活动途径中渗透数学教育,通过优化数学教育活动过程,在活动中开展各种创造性的活动,尝试来发展幼儿的各种思维能力,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以下是笔者

近几年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

一.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 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

幼儿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极强,在学习中他们往往以兴趣为出发点,十分容易为新的事物刺激所吸引,他们对感兴趣、新颖的东西,观察较认真,也做得比较好。这就要求我们所提供给幼儿的材料必须丰富多彩、色彩鲜艳、材料大小要根据年龄而定。有人主张“为生活而教育”“依据生活而教育。”这就需要我们在具体教学中“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双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学习氛围,从自由的学习氛围得到真正的教育。”因此,我们要根据幼儿这一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法,其中创设生活情景,能够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积极思维。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模拟的方式再现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让幼儿在假想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使得幼儿学习起来更感轻松、自然和真实。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形、量无处不在,生活中的数学是鲜活的,是具体的,贴近幼儿的,非常适合孩子的学习特点,所以幼儿学数学的主要源泉在生活中。在中班“学习顺数、倒数”的活动中,我们通过幼儿“搭建楼梯”的操作活动,让其感知楼梯从低到高和从高到低的变化规律;通过 “小老鼠米里上楼梯”的情节,让幼儿在操作摆弄中动手动口,达到手口一致地顺数、倒数;通过生活中的“红绿灯”、“倒计时”联想,形象地感知并发现顺数、倒数时的数序规律。又如主题活动《美丽的秋天》中,我们以“秋游”为主线,设计“乘公交车去公园”的情节,引导幼儿学看“路线图”,比较线段的长短、叠加结果的多少,找出最近又最合适的线路;由于活动内容来自生活,活动情节丰富有趣,既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行了数学教育,又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思维、说话、想象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二.在教学中运用“动手操作方法”,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我们要将以往的“灌输式教学”变为“操作式教学”,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字的演变过程,从而获得知识结构、结果。幼儿智能来源于哪里?据某国外研究所,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的智能来源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婴幼儿时期“主体与客体”的动作,主要体现在幼儿对客体材料的动手操作上,即幼儿的智慧来源于幼儿的动手操作。例如,在活动中教幼儿5的组成时,我安排了这样的操作材料:分花片、塑料小玩具、珠子、橡皮泥、剪方格等等让幼儿采用多处分合方式进行操作练习,让幼儿体验5的多种分合方式,之后我又启发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是怎样将自己所拥有的材料进行分合组成的,这样更进一步加深幼儿的理解与记忆。我是这样认为: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的教学方法,可以让他们积累计算经验,并能够让们他掌握和运用计算方法。当然幼儿的认知差异决定着他们的思维方式的多样化,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给幼儿一定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地自我展示,通过我们的努力帮助幼儿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努力减少教学“内耗”,促进幼儿个性潜能的发挥,让他们顺其自然地溶合到我们的数学教育中去。

三.在美术活动中获取数学知识 培养想象能力

乏味的数学活动会让幼儿感到枯燥无味,我们要如何让幼儿自觉地投入到我们的数学教育中呢!从而激发幼儿热爱数学、好学数学的氛围中去。我们要明确想要让幼儿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不单只是数学教学活动,我们要在其他领域活动中同步进行。结合我们的所教课程,在美术绘画活动中,我们可以把美术作为辅助手段,把幼儿在数学教育中的“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操作获取知识”。比如我在上手工课时,我们首先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每人完成一个标有阿拉伯数字的时钟模具。根据幼儿所要掌握的数字为主,让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感知时间所具有的特性,同时也让他们能够很好地掌握和书写1至12的阿拉伯数字,通过教他认识时钟里哪是时针、分针、秒针;而后通过我的引导让幼儿认识秒针跑得最快而且长得最长、分针跑得比较慢而且长比较短、时针跑得最慢也最短;正是通过合理的设计活动,我通过合理地改变教学方式,根据幼儿天生好奇心强的秉性,开展生动活泼教学环节,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正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大大地提高幼儿的探索欲望,使他们自主而主动爱数学、学数学。

四.在游戏活动中学数学 培养幼儿的抽象思维

游戏是数学知识抽象性和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桥梁。它能改变幼儿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寓数学活动于形象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让幼儿轻松达到预定目标,从而提高幼儿多方面的能力。游戏活动可分无规则和有规则游戏。

1.无规则游戏活动中学数学。

无规则游戏又称自选游戏,这种游戏具有多样化的形式以及丰富多彩的游戏内容。在这种游戏中,幼儿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自由选择游戏材料,充分自主地活动,不受条条框框约束。开展此类游戏时,新颖的材料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因此,活动区提供的材料一定要富有趣味性和娱乐性,这样更容易激发和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培养幼儿的数数能力时,我提供了许多趣味性强的材料:插蜡烛,串糖葫芦……这些材料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我正是通过多种游戏、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幼儿自主地、并随他们思维反复操作和探索“数字世界”。从而在游戏中感受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2.有规则游戏活动中学数学。

所谓有规则游戏通常要在老师的组织下,有目的、有计划的按照一定的游戏规则来进行整体性较强的活动。例如,在体育游戏《小兔爱劳动》中为幼儿提供由不同颜色剪成的不同形状的图片,并把它们分别粘在树上的香蕉、蘑菇、胡萝卜等表面,游戏时,我还要求幼儿根据实物名称和图形特征、颜色进行分类,并分别将自己所粘的是什么图形,又是粘在什么水果上面及粘了多少等等。正是让他们在我们规定的条框内,要求幼儿们要一一记下相关的数字,在幼儿游戏完成后,我就对他们进行有选择地提问,通过这样的形式,我不但教会幼儿如何辨别颜色、同时也让他们学会了数学知识。

实践证明,在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开展中,它不仅有利于幼儿数学兴趣的培养,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同时也正如德国心理学家戈特弗里德 海纳特指出的“倘若把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型的教师”。因为教师是落实教育目标的执行者和实践者,所以我们只有先使自己富于创造精神,在教学中优化活动过程,不断有新设想、新追求、新探索,才能充分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浅谈幼儿数学活动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刘丽辉2009.12

如何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范文第4篇

一、培养良好的数学习惯,奠定有效的学习基础

从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成为一名小学生,中间会有一个落差。每个孩子不一样,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都不相同,孩子们要学会学习,就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幼儿认真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幼儿园的教学多在讲、听、看、模仿,这是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决定的。进入小学后,让学生学会读书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如,在“口编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就要有意识的引导幼儿把“看图”与“读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带领他们逐步学会看懂图、式、文,再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引发思考。

2.培养幼儿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幼儿的思维活动主要是直观动作思维,在这个阶段思维是依靠感知和动作来完成的。因此,教学中,一要注意激发幼儿的思考欲望,创设适合幼儿思考的问题情境,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品质。如,在学习“数的整理归纳”的过程中,教师所提问题呈阶梯式抛出:(1)初步性问题:“你发现了什么?你有更简便的方法记录吗?”通过这样的交流帮助幼儿梳理记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并一一罗列;(2)关键性问题:“找出两组相似的记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在引导孩子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合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交流讨论、自己操作,来培养幼儿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二要让幼儿从不同的方面探索问题的多种答案。如,教师接着提出挑战性问题:“怎样的记录最容易让人记住,又不会漏掉和重复”,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排列更有序等。这些问题无疑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究与讨论、互动与思考的有效平台,提升了活动的内涵。这样,不仅符合了幼儿的学习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二、培养浓厚的数学兴趣,调动主动的学习热情

在幼儿园的数学活动中,无论是认识数的数学活动,还是简单加减法的数学活动,教师都要注重联系幼儿生活,通过模拟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使幼儿在接触数学时感到轻松、自然,并让幼儿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其延续和发展到小学阶段。

1.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幼儿的数学兴趣。幼儿参加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完全来自于好奇心发展起来的求趣心,是幼儿产生兴趣、参与学习、获得快乐的动力。因此,教师必须创设游戏情境,充分利用幼儿的求趣心,寓教于乐。借助游戏情节,将数学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游戏本身的内容和规则,使幼儿从活动过程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如,在“10以内数的认识”时,进行猜数游戏:(1)老师说,让幼儿猜。谁像铅笔会写字;谁像鸭子水中游;谁像耳朵听声音;谁像小旗迎风飘;谁像称钩来卖菜;谁像哨子吹声音;谁像镰刀来割草;谁像麻花拧一道;谁像蝌蚪尾巴摇;谁像铅笔加鸡蛋。(2)指导幼儿当“小老师”写数,其他同学来猜。利用上述游戏,引导儿童开展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儿童在认识10以内数的同时,学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训练,不但可以加深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幼儿记忆,更重要的是能发展幼儿的智力。学习“数的分合”时,可以提供具体实物,让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去体验发现数的分合规律,进而掌握“数的组成”。在学习“数的组成”过程中,教学之前,可以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简单、耐玩,又具有数字组成功能的学具,放在幼儿容易取放的地方,便于幼儿选择、调换、整理、取放。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充分接触,积累相关的具体操作经验,使这些非正式活动的操作经验为幼儿学习奠定初步认知的基础。幼儿在活动中有了操作材料,就不会感觉数学活动枯燥,学习积极性高了,学习兴趣也就浓了。

3.通过形式多样的生活实践,提高幼儿的学习热情。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儿童的思维是感性的、具体的,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在认识“人民币”时,通过带幼儿到超市学习购物活动,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习得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如,人民币的使用和面值的大小、文明购物的行为和礼仪、物品价格和所带钱币的数量关系等。

三、构建系统的数学框架,打好坚实的数学基础

在幼小数学教学衔接中,应引导幼儿逐步完成学习知识的衔接、学习方法的衔接。

1.学习知识的衔接。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内容中涉及l~2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组成;加减运算,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认识几何形体;时钟;认识人民币等等,幼儿园孩子都接触过。为此,构建系统的数学框架帮助幼儿入学后扫除学习新知识的障碍,较好地过渡和适应小学数学的学习,要给他们做好“搭桥”、“铺路”的工作。首先,重视幼儿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为了让幼儿从已有经验出发,主动建构、理解数学概念,获得数学方法。教学中要做到:(1)注意以幼儿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幼儿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幼儿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幼儿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3)设计富有幼儿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以激发幼儿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其次,重视幼儿对数的概念的理解,让幼儿初步建立数感。数的概念的建立对幼儿学习数学非常重要,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大多数幼儿入学时都已经会数甚至会读、写20以内的数,但是对于数的概念未必清楚。因此,教师要根据入学幼儿已有的基础知识,在每一段认数教学中,都要相机渗透数的基数含义、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序数含义、数的组成等内容。同时,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使幼儿在丰富的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

2.学习方法的衔接。学习方法直接关系着学习的效率,学习方法的衔接应着重在促进幼儿发展、培养适应能力上下工夫,这样才能使幼儿由“学会”变为“会学”。为此,在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的课堂教学中,要有意引导和培养幼儿以下能力:(1)认真听。要求幼儿聚精会神地听讲,充分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及其表达方式的含义,如节奏的快慢、声音的高低等。(2)注意看。要求幼儿全神贯注地注视教师出示的图文、教师用多媒体课件突出演示的部分尤其要仔细观察,认真领会和重点记忆。(3)多动脑。要引导幼儿积极思考,要边听、边看、边思考,要与教师讲课的进程保持同步,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4)多动手。要鼓励幼儿大胆动手操作,多做多练,从而加深理解,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为进入小学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如何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数学教学生活游戏

《纲要》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务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数学教育的内容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等现象产生兴趣,构建初步的数学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枯燥无味的、难以理解的,对幼儿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幼儿在学习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不积极加以引导,幼儿就会很容易降低学习数学的兴趣。苏联心理学家乌申斯基曾这样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如何进行幼儿数学教学,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论述幼儿数学教学艺术,以期对幼儿数学教学的提高有所裨益。

一、幼儿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适宜

幼儿教育阶段属于启蒙教育,对幼儿的教学必须是简易的、直观的内容。根据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心理学术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选择那些以幼儿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幼儿经过一定的努力就能掌握的难易适中的教学内容。幼儿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性思维,要借助于具体事物在头脑中的形象来思维,幼儿数学教学尤其要做到这点。在幼儿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不能随意增加教材份量,以免让幼儿感觉难度大,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内容也不能过于简单,太简单提不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幼儿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生活性。数学教学内容应该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为幼儿所熟知,也容易被幼儿理解。比如,在数字教学方面,可以让学生看课本上的页码,房子上的门牌号码等。让幼儿感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是很有用的,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此外,幼儿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具有系统性。应该根据幼儿的成长特点,进行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幼儿数学教学。如数的教学,刚开始让幼儿认识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然后可以适当的让幼儿接触加法和减法。

二、幼儿数学教学要与生活紧密结合

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事物,培养他们自觉观察的习惯,在通过积极思考,获得粗浅的认识。如,安排幼儿玩商店买卖活动时,要牵涉到钱币的兑换问题,在此过程中,幼儿运用了加减运算,并培养了实际操作能力。但是数学具有连贯性和逻辑性特点,所以教师在选择幼儿生活中的问题时,要考虑到幼儿的实际知识水平,在幼儿已有的数学知识上,适当的增加一点内容,让幼儿去探究,才能获得成功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兴趣。幼儿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会问一些感兴趣的问题。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周围的每一个数学教学资源,幼儿吃点心、水果时,教师可以让幼儿轮流来进行分配,可以让他们进行运算以及等分等思维。让幼儿观察自己的家位于第几层第几间,班级在第几层,操场在班级的哪个方向,能使幼儿区分方向、了解序数。教师要引导幼儿运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总之,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幼儿周围的生活实际来渗透教学,这样能让幼儿轻松地获得知识又能使幼儿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幼儿数学教学中要贯彻游戏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为学。”幼儿爱玩,爱游戏,因此应充分利用游戏,让幼儿在玩中乐,在乐中学到本领,发展智力,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知识本身很枯燥,要运用游戏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游戏要精心设计,应该根据幼儿特点,选择一些幼儿容易理解又能让幼儿掌握知识的游戏活动,游戏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把握好,调动幼儿的积极主动性,解决出现的数量关系。这样能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不仅能获得游戏的答案,还能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游戏的设计不能只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过分注意游戏中的花样,而忽视学习数学的内容。游戏的设计要始终围绕一个目的,就是要促进幼儿对数学内容的学习。对于游戏教师也要做出评价。对于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教师要仔细观察,表现好的教师要加以肯定、鼓励,并讲给其他小朋友听,让幼儿获得更多的知识,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四、实际操作中进行幼儿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