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院感染质量管理

医院感染质量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院感染质量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院感染质量管理

医院感染质量管理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加强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提高医疗与护理质量,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方法通过人员素质的提高,建立科学的质控体系,重视清洗、包装、灭菌质量管理,加强各项监测的质量管理等方法,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结果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包装、灭菌和存放、保管、发放等操作流程规范化管理,使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结论严格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医院感染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1.069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要部门,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其中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安危和医护质量,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已成为当前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1]。本院重点加强了对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在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工作中取得一定成效,现将体会介绍如下。1人员素质是质量管理的根本保证人员素质的提高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供应中心人员素质水平高低直接影响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影响到整个医院的运营状况。

11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重要性,消毒供应中心日常工作虽然简单、繁琐,但都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医院内的消毒、灭菌是避免和降低感染率的重要手段[2]。特别是随着近几年消毒供应中心服务宗旨两大转变,即从原来的辅助科室转为功能科室,由消毒间变成用高新技术装备的无菌产品生产及发放“车间”。

12合理配备人员,并加强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加强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从控制医院感染的角度出发,应首先合理配备好消毒供应中心的人员,把好入口关。本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人员70%以上具有护理学历和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以中青年为主,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以来形成的供应室人员“学历低、素质差”的状况。同时加强了针对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要求工作人员熟悉消毒供应中心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掌握操作规程,各种包内物品目录及质量标准,各种软件的规范记录,选派工作人员参加省级主管部门举办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学习班,已取得培训合格证,还选派了两名护士到省“三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了短期(半个月)学习,并从手术室选调2名青年骨干护士到消毒供应中心协助护士长管理工作。这对提高人员素质,保证工作质量、控制医院感染有着重要作用。2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手段,加强质量控制是工作安全、控制院感的基本要求,现代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必须依靠和建立科学的质量体系,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医院感染相关规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规范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成立医院感染质量控制小组,小组负责科室的各项制度落实情况,随时监测每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到事事有人管,层层抓落实,人人参与管理,使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3高度重视清洗、包装、灭菌质量管理本院2010年3月将各科室可复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管理流程,充分利用消毒供应中心的设备和人力资源,对各种器械、器具进行统筹管理。其操作流程如下。

31严格物品回收污染物品的回收由专人负责,专车运行,对特殊污染的器械物品,用双层医用垃圾袋严密封装,标明感染性疾病类型,所有重复使用的器械均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回收,回收工具每次使用后应清洗,消毒备用,回收人员工作时应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32重视清洗质量管理器械清洗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重要环节,清洗不到位的物品达不到灭菌要求,故必须有严格的清洗规程。清洗前,穿戴好防护用品,做好自身职业防护。清洗中,必须根据器械污染的程度和器械的材质,选择合适的洗涤剂和清洗方式,精密和难以接触到表面的器械采用超声清洗机,污染程度重的器械先用含碱性酶清洗液浸泡5~10 min,再选择手工清洗或全自动清洗机清洗。管腔类的器械采用高压水枪,高压气枪清洗,如遇无机物污染的器械,选用酸性清洗剂或除锈剂浸泡。根据设备使用说明准确配制多酶清洗液和水溶性油的浓度,保证清洗效果。严格执行诊疗器械处理的操作流程: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洗涤质量,达到程序化、科学化[3]。

33严把包装质量管理包装是保持灭菌物品在无菌状态下进行存放的重要手段。包装前检查物品的清洗质量。核对器械的种类、规格和数量,物品包装松紧适宜、规格齐全、数量准确、尺寸规范[4],并按规范要求使用化学指示卡及指示胶带,物品包装标识内容齐全。

34灭菌的质量管理灭菌是保证无菌物品质量的关键环节,灭菌人员检查器械包装的完整性,包外灭菌标识及失效期,严格按真空灭菌器的操作规程进行工作,对灭菌物品应严格按照要求装载,不同种类的敷料包及物品包按要求分层放置,包与包之间应≥25 cm间距,以利蒸汽的穿透,保证有效灭菌。

35物品存放的质量管理灭菌物品存放区应由专人管理,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灭菌物品存放区应清洁、干燥,柜橱或存放架、传递窗口每天用500 ng/L含氯消毒液擦拭,灭菌物品的存放应分类放置,标识清楚,并按有效期顺序排列已灭菌物品不得与未灭菌物品混放。发放无菌物品时,应确认无菌物品的有效性,及时检查灭菌物品的有效期,从灭菌物品存放区发出的物品不得退回存放区,过期灭菌物品须从存放区取出,重新清洗包装和灭菌处理,以免造成交叉感染。4各项监测的质量管理

41环境监测每季对供应室无菌物品存放区和检查、包装区的空气、物表和工作人员手进行细菌学监测,要求无菌物品存放区空气细菌总数≤200 cfu/m3,检查、包装区空气细菌总数≤500 cfu/m3,物体表面细菌总数≤10 cfu/cm2,护士手的细菌总数≤10 cfu/cm2[5,6]。

42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灭菌包每月进行细菌学监测,对压力蒸汽灭菌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周用生物指示剂进行灭菌效果监测,每天早晨灭菌前空锅做一次B-D试验,对灭菌植入型器械每次进行生物监测并放置5类指示物监测。消毒供应中心只有制定完善的监测管理制度,采用正确的监测方法,对各种消毒灭菌物品及灭菌过程相关因素进行科学有效的质量监测,才能控制医院内感染,保证医疗安全。总之,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中各种病菌污染物集中场所,同时又是各种无菌物品的供应基地,是医院感染控制的核心部门。应做到从事后检查,转变为事先预防,把事后重处理转变为事前严把关,做到以防为主,防检结合。只有全面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严把消毒供应关,才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7]。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国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R].2009.

[2] 刘礼霞.医院消毒供应室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6):831.

[3] 孙雪莹,王华生,宋婉,等.消毒供应室对再生医疗器械的全程质控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6):205.

[4] 谢绪兰,姜赵花,黄志明,等.加强供应室消毒灭菌监测预防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160.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R].2009.

[6] 夏娴,王志刚,卓晓,等. 护理人员手卫生知识和对手卫生设施需求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9):2253-2255.

医院感染质量管理范文第2篇

合理布局、规范作业

改造房屋,合理布局:我院由于条件所限,没有场地和资金新建供应室,为了布局合理,我们按照标准在原老供应室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扩建,内部结构是通过式,即按照由“污”到“洁”的流水作业方式,规划为3个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室内采光通风良好。

规范作业流程:严格按照回收-包装-压力蒸汽灭菌-质检-灭菌间存放1条龙的工作流程作业,严禁逆程操作和菌化操作。

调整人员结构,提高人员素质

要搞好供应室的工作,配备好人是关键。调整了不合理的人员结构,组织科室人员参与医院感染培训班的学习和消毒隔离及控制院内感染的法律法规学习,造就出一支高素质的供应室人员队伍。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制订并完善了消毒供应室一般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自身防护制度、灭菌效果监测制度、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管理制度、输液反应追究制度、差错事故预防及处理报告制度、查对制度、下收下送制度、业务学习及、考评制度、清洁卫生制度等10多个,并认真落实。

加强基础质量管理

器械清洗是供应室工作的重要环节:供应室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牢固树立一个理念-清洁是最重要的消毒。首先根据回收器械污染程度、器械的类别、有无管腔、轴节等进行分类,按照技术操作规程。

严把包装质量关:包装是保持灭菌物品在无菌状态下进行存放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确保包装的物品经灭菌后、打开使用前保持无菌状态。为确保包装质量,各类物品在包装前认真检查,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并注明品名、灭菌日期、灭菌有效期、责任人、质检者等。

加强灭菌后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合格的灭菌物品,应标明灭菌日期、有效期、合格标志,每批灭菌处理完成后,应按流水号登记在册,记录灭菌物品的种类、数量、灭菌温度、作用时间、灭菌日期与操作者等,并归档备查。

加强供应室消毒灭菌的质量监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为了保证消毒灭菌的质量控制,对消毒灭菌物品处理过程中的环境、灭菌设备、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等进行监测。

对压力蒸汽灭菌监测:⑴每锅次进行工艺监测,并详细纪录;化学监测每包进行,脉动真空灭菌器每晨第一锅进行BD试验;生物监测每个月进行1次。⑵物理监测:通过直观瞬时地查明灭菌器运行情况,对于新的或维修后,或常规检修后使用的器械及时物理校正各灭菌参数,确保各种仪表的正确性和灵敏度。⑶化学监测:①过程监测,不论包大小,每包内必须放灭菌指示卡,外贴灭菌指示胶带,灭菌后检查标准包。②特殊监测化学指示剂,B-D试验,我院现用的“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在使用跟踪的化学监测中,按照标准包的大小、材质、放的位置、试验的温度,时间,每天灭菌前试验,B-D纸变色均匀,结果合格。③单参数化学指示管,及留点温度计,监测柜内温度达到最高时是否与柜外显示器相一致。④生物监测:是灭菌效果监测中最可靠的即区别于抽样无菌试验,又不能用其他方法代替,用生物指示剂,经灭菌全过程后,按无菌操作要求取出培养,每个月1次。

空气、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细菌培养:每个月常规进行1次,要求做到空气培养细菌菌落总数≤200cfu/m3;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

使用中的化学消毒液:现配现用每天更换,每次配制后用化学试纸测试有效浓度,保证化学消毒液的剂量、浓度精确,并每个月抽样1次,做染菌量监测,细菌菌落总数≤100cfu/ml为达标。

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每个月进行1次,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要求照射强度≥70ìw/cm2,不合格者立即更换。

对医疗器械每周进行1次细菌内毒素法热源监测和微粒分析,而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均按规定每批号作热源监测和无菌试验,结果阴性。微粒数200ml洗脱液中含15~25ìm的微粒≤1个/ml,合格后方能进行发放。

蒸馏水质量监测:每周进行1次监测,保证蒸馏水质量。通过落实以上管理措施,使我院供应室工作逐步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确保了无菌物品质量,有效地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供应室在保证全院的正常工作,特别是在控制医院感染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确保医院消毒与灭菌工作质量,为临床科室提供合格的灭菌物品,必须加强对供应室的质量管理。供应室全称消毒供应中心,它是医院供应各种无菌器械、敷料、用品的重要科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危。供应室又是医院重要的消毒灭菌科室,是医疗护理工作的重要枢纽,它是保障医疗质量,预防院内感染发生的关键科室。随着供应室工作日益专业化、标准化、科学化,供应室的管理方式由过去的分散式向集中式转变,卫生部对消毒供应室也有了新的质量管理标准和要求。因此,为了防止医院感染,为临床科室提供合格的灭菌物品,从多方面入手,加强管理,供应室护士长的科学管理核心是消毒灭菌的质量管理,采取个性化及规范化的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意识,是有效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作为医院消毒供应室所从事的消毒灭菌工作是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加强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重视人员素质培养,强化质量意识,完善监测过程,严格操作规程,实施相应的管理方法和措施,使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水平走向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科学化,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临床护理人员要自觉的执行好各项操作的规程。而医院感染的管理也要做到规范化与制度化,医院的感染率才会显著降低。综上所述,把医院感染的相关管理规范均纳入到护理管理中,不仅能够提高临床的护理质量,还能促进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医院感染质量管理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6(a)-153-02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河南南阳眼科医院经过探索与实践,逐步完善了系统化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感染管理质量逐步提高,对保证医疗安全起到重要作用,现将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1 健全组织机构

南阳眼科医院于2000年成立感染管理委员会和感染管理科,由分管院长任委员会主任委员;感染管理科科长、预防保健科科长、护理部主任、医务科科长任副主任委员;药剂科、设备科、门诊部、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化验室、手术室、ICU、供应室的负责同志为委员;各病区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医师组成,实现了成立

三级感染管理的组织机构。

2 建立健全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制定了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如《委员会职责》《抗生素管理小组成员职责》《医疗护理信息员职责》《临床感染管理小组职责》《感染科专职人员职责》等。

建立《感染病例登记报告制度》《信息反馈考核制度》《感染管理监测制度》《委员会工作制度》《在职教育制度》《岗前培训制度》《消毒灭菌环境监测制度》《感染管理质量考核制度》等,做到有章可循,严格考核。

建立必备手册20余本,同时建立高危科室的保洁监控措施和医疗、护理信息网络人员活动记录。

建立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登记本、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对一次性医疗用物使用后的放置位置进行标识,对管理原则、管理方法、分类收集阶段、运输阶段、处理阶段等,均接WHO的要求进行规范管理,防止感染源的交叉传播,同时严把一次性医疗用品采购、质量验收关等,保证各个环节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结合各科室病种的特点,制定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办法,制作抗菌药物分类表,抗生素合理应用的查证与质控评价表等,每季度对出院病人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评估,同时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针对抗生素使用的专项查房,以点带面,防止滥用抗生素而引起菌群失调和细菌定植。

3 开展综合监测和目标监测,实行目标管理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对与医院感染有关的重要部门和科室实行目标管理,制定目标管理方案和各项控制指标,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高危科室感染管理规范,监督检查评分标准和保洁监控措施,在全面综合监测的基础上,重点加强高危科室的监测、监控。加强重点环节的管理和易感因素、易感人群的监测分析。强化氧气湿化瓶、人工呼吸机、雾化吸入器等医用器材的消毒灭菌管理。开展ICU专例、外科医师感染专例调查,高危科室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等目标监测,揭示医院感染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为控制医院感染提示方向与途径。

4 在院内感染管理工作中认真实施PDCA循环管理

PDCA循环管理法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戴明提出来的,其基本的运作方式是以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的科学工作程序进行管理循环,亦称“戴明循环”。南阳眼科医院将这一管理理论应用于感染管理工作中,分阶段、有步骤地制定并实施感染管理措施。

4.1 计划阶段

分析院内感染现状。以《院内感染管理规范》为指南,找出问题,并及时分析。分析现状时要有问题意识,善于发现各种存在的问题,提出问题时要注意事实,尽可能用数据说明,并且要从诸多问题中找出主要问题作为计划的主要内容。

分析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感染因素有的是内源性,有的是外源性,而引起内源和外源性感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要逐个问题、逐个原因地加以分析,根据各科疾病的性质和临床症状,寻找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找出影响院内感染控制的主要原因。要全方位找出主要的、直接影响院内感染控制的因素,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院内感染管理计划应该具体、明确,要有配套的检查和考核细则,同时要有定量的考核目标,避免空洞、含糊、抽象的语言。

4.2 实施阶段

实施这一阶段工作,医院感染管理科做到了让感染管理信息网络人员和每名医护人员都明确监测、监控的要求和目的,同时使各临床科室、医务科、护理部、设备科、总务科、药剂科等知道自己科室应该实施的内容及如何实施、院内感染控制须达到何种标准、应注意哪些问题等,实行具体责任到人,如制定《信息网络人员职责》《委员会委员职责分工表》《鉴定感染管理责任书》等。

4.3 检查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检查院内感染管理计划的执行情况,验证计划执行的结果,还存在什么问题和不足之处,是否达到控制院内感染、缩短病人住院日数、提高医疗质量的效应,同时注意发现新问题。

4.4 处理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根据计划、实施检查的结果,对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GB标准》以及控制院内感染的经验加以肯定,形成标准。对失败的教训引以为戒,并分析原因,是计划不当还是管理不善或执行制度不严格而造成的,同时要分清责任,按考核内容及时奖惩,并将这一循环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或新发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的计划中去解决。

5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良好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是防止医院感染发生的基础,工作中把医院感染与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紧密联系在一起,教育广大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要有慎独观念和角色转换心理,通过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自觉性。

6 提高全员感染管理意识

有计划、分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进行职工教育,如邀请省内专家多次来院讲学,播放录像,业务讲座,举办医院感染监控学习班,岗前培训,医院感染学术论文交流,并将论文汇编成册,举行医院感染知识竞赛、组织感染管理基本理论考试等。

重视对实习、进修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特别把卫生员的培训纳入重要工作内容,并对其进行考核,使之适应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通过多年的反复强化培训,全员培训的合格率已达98.8%,覆盖率已达95.2%。

7 认真总结经验

在全院参与制定宏观管理措施,不断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同时,还鼓励全院医务人员开展感染管理微观方面的研究与经验总结,如积极开展医院感染专题研究和撰写论文。2007年初至今,广大医务人员在不同学术期刊上发表省级以上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论文数十篇,使医院感染管理的经验得到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推广。

总之,南阳眼科医院采取了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边整改、边对照的方法,认真寻找差距,不断完善,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系统化,感染管理质量大大提高,为医疗质量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感染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把其提高到保护全人类健康的高度来认识,务在其位,各司其职,尽职尽责,实行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才能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展现一个崭新的面貌。

医院感染质量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PDCA循环;血站;医源性感染;预防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PDCA Circulation Quality Management Mode on the Prevention of Iatrogenic Infection in Bblood Center

NAN Li-xia,YANG Lin,ZOU Hong-mei,XU Li,WANG Qing-shan,ZHANG Hong-tao

(Mianyang Red Cross Blood Center,Mianyang 62100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DCA cycle quality management mode for the prevention blood station iatrogenic infection . Methods The blood stations implement the PDCA cycle management model of quality. Observation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DCA cycle quality management mode in a blood station staff iatrogenic infection protective measures implementation, the occurring rate and Blood Institute sensing monitoring qualified rate were compared and a year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ccupational exposure. Result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DCA cycle quality management, blood bank staff iatrogenic infection protection implementation h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the occupational exposure incidenc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6.25% vs 0.00%) and Blood Institute sense monitoring qualified rate higher than before (95.45% vs 98.82%) (P < 0.05).Conclusion PDCA cycle quality management to prevent blood stations iatrogenic infection is effective.

Key words:PDCA cycle ;Blood station; Iatrogenic infection; Prevention

PDCA循环是一种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路径,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PDCA通过设定计划项目(Plan)、组织实施(Do)、定期检查(Check)、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Action)4个阶段进行无限期循环,达到有效管理、促进目标完成、提升目标质量的目的[1]。PDCA循环质量管理实施在医疗机构医源性感染管理预防中,控制医源性感染的每个环节和每个阶段,能较好地控制医疗机构医源性感染[2]。本文重点探讨PDCA循环质量管理模式对预防血站医源性感染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血站是一家市级血站,承担着全市547.38万人口的临床用血任务。本站共有工作人员116例,其中男28例,女88例;文化程度:研究生2例,本科43例,大专49例,中专及职高18例,初中4例。2014年采血42209人次,合计16.35吨。

1.2 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 本院实施PDCA循环质量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设定计划项目(Plan) 将预防血站医源性感染作为计划阶段控制目标。①将问题与缺陷纳入计划:分析本血站医源性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具体的改进的措施。②将培训与教育纳入计划:组织血站工作人员参加预防医源性感染的教育和培训,考核医源性感染预控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合格后方可上岗。③将制度与监测纳入计划:完善血站医源性感染规章制度,依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3]要求,按制度和流程要求规范血站工作人员的行为 。

1.2.2组织实施(Do) 重点监测预防血站医源性感染指标。①加强对重点部门的监测:加大对血液采集、血液检验、血液储存及报废血液处理等重点部门的监测力度。②加强对重点环节的监测:重点监测采血时无菌操作情况、血液储存及运输设备消毒情况、采血环境、血液制备环境、血液 储存环境消毒情况等。评估各个环节医源性感染发生几率,做到早预防、早控制。③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监测:血站采血人员、血站检验人员及报废血处理人员均是血站医源性感染的高危人群,统计既往高危人群医源性感染发生情况,及时发现、登记和报告,掌握重点人群医源性感染动态变化,采取措施加以干预。

1.2.3定期检查(Check) 监测实施情况并进行信息反馈:①定期监测信息:定期对血站医源性感染防护措施进行检测,并根据全站综合性监测和重点科室监测结果,做汇总分析,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进行点评;②适时医源性感染监测信息,提示潜在的风险因素,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和防范对策;③定期通报检查结果:血站质量管理科定期通报检查结果,建立一定的奖励和惩罚机制,将科室绩效考核和预防医源性感染挂钩,鼓励预防医源性感染措施的落实。

1.2.4处理发现的问题(Action) 此阶段突出质量持续改进。①分析问题与缺陷原因:血站每季度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分析监测数据和检查结果,发现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②制定持续改进措施:对血站医源性感染存在的个性问题和潜在的高危因素,如工作人员医源性感染、血制品污染等,制定预防控制和改进措施。③责任到人,追踪问效:制定血站医源性感染持续改进措施,并落实责任制,责任到人追踪问效,保证整改方案、整改目标、干预措施的有效落实[4]。

1.3观察指标 观察实施PDCA循环质量前后血站医源性感染防护措施执行、血站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对比血站院感监测合格率的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n)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血站医源性感染防护措施执行情况 实施PDCA循环质量管理模式后,采血前戴防护口罩等防护措施执行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

2.2实施PDCA循环质量管理效果 实施PDCA循环质量管理后,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明显低于实施前,血站院感监测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

3讨论

运用PDCA循环质量模式实施医源性感染监管工作,将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4个阶段与医源性感染质量控制有机结合,重点监管控制医源性感染的每个阶段和每个环节,加强医源性感染计划过程管理,增强计划实施的有效性,并通过检查、督导、处理、改进等过程循环进行,持续改进、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5]。

血站医源性感染潜在风险较大,血站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以采血、血液检验、血液储存、血液供应为主,每个环节都可能导致医源性感染;血站医源性感染事件的发生对工作人员及患者都存在极大的风险,因此,预防血站医源性感染势在必行。血站医源性感染事件必须以预防为主,首先应更新观念,督查血站工作人员做好预防性防护措施;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制定血站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保证预防医源性感染有章可循;加强岗前培训,提高工作干预处理血站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资金投入,为血站各科室配备充足的防护设备和设施[6],并将PDCA循环质量落实到人,加强科内医源性感染的管理。

本研究中,实施PDCA循环质量后,血站医源性感染防护措施执行明显提高,工作人员医源性感染及血站医源性感染事件显著降低。由此可见,PDCA循环质量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了工作人员预防医源性感染的自我保护能力,最大限度控制和预防血站医源性感染。

参考文献:

[1]相恒泉.加强血站检验科预防医源性感染的管理与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2014,31:171-171,173.

[2]车莹,王卫.持续质量改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0):4296-4298.

[3]张嘉洪,张文学,郭崇健,等.血站检验科预防医源性感染的措施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6):3606-3607.

[4]吕霞,王芳,梅静.血站采供血过程中医源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06):166-166,168.

医院感染质量管理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6(a)-0146-04

Influence of infection control in hospital operation room and nursing work quality by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LUO Xianhui

Department of Infection Contro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Suini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Suining 629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pproach the influence of infection control in the hospital operation room and nursing work quality by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Methods From May 2012 to May 2016,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Suining City, the clinical data of 4020 operations were analyz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different time quantum, the 2000 operations from May 2012 to May 2014 were selected as management group, the 2020 operations from June 2014 to May 2016 were selected as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group. The sampling results qualified rate, nursing work quality score, risk event rate of two groups were detected, the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patients were detected. Results The sampling results qualified rate of operation room air, body surface, medical and nursing staffs hands, ultraviolet radiator, aseptic materials of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routine management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operatio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nursing staff training, nursing safety, disinfection and isolation,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humanistic care and nursing documents management score of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routine management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operation sequencing errors, surgical instruments no complete, histopathological specimens pollution, disinfection quality rate no qualified in operation room of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routine management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operation patients in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routine management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infection control in the hospital operation room by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can improve sampling results qualified level and nursing work quality, decrease risk event rate, increas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Hospital; Operation room; Infection control; Influence

感染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是指机体创伤或者某些部位受到致病因子侵袭,形成应激性反应的过程[1-2]。手术室感染是医院感染的一种,是手术过程中因相关术中操作、消毒措施不规范引起的[3-4]。手术室作为各类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科室,其也是感染的易发地,手术相关器械、各类敷料、医护人员的手和手术室内的空气、消毒液等都可能成为造成感染的媒介。手术室相关的消毒工作和感染控制有着的密切的关系,不仅关系到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和预后水平,甚至和患者生命安全有着密切关系[5-6]。循证管理措施来源于循证医学,其主要参照循证医学内容,提出手术室感染发生的问题,建立循证支持,实施循证管理措施,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手术室感染控制质量[7-8]。本研究通过对遂宁市中医院(以下简称“我院”)4020台手术情况进行观察,拟探讨循证管理在医院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影响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6年5月我院进行的4020台手术情况进行观察。2012年5月~2014年5月进行的2000台手术作为常规管理组:男1200例,女800例,年龄21~74岁,平均(49.8±16.7)岁;手术类型:腹部手术980例,胸部手术20例,头部手术700例,四肢手术300例;文化程度:高中或中专及以下1100例,大学及以上900例。2014年6月~2016年5月进行的2020台手术作为循证管理组:男1221例,女799例,年龄21~74岁,平均(49.8±16.7)岁;手术类型:腹部手术981例,胸部手术19例,头部手术698例,四肢手术302例;文化程度:高中或中专及以下1103例,大学及以上917例。两组手术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手术患者和/或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常规管理组

按照传统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实施分区管理,给予患者口头健康教育结合临床手术实践护理操作。

1.2.2 循证管理组

1.2.2.1 建立循证管理组 由护理部主任担任循证管理小组负责人,小组成员包括骨外科、普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急诊外科副高级职称以上医生各1名和手术室护士长共同作为督导员,手术室护理人员作为组员,根据责任护士不同职责,分管手术室各个片区。

1.2.2.2 提出循证问题 根据手术室感染情况,提出具体的问题,主要包括医护人员业务素质不能满足感染控制工作要求、手术室相关消毒操作不规范、消毒操作制度贯彻不彻底、手术室污染区清洗不彻底、相关护理人员防护措施重视程度不够。

1.2.2.3 建立相关循证支持 首先是查询相关医院手术室感染控制措施的资料,手术室感染发生的原因、有效的控制措施、预防性手段、护理质量系统评价、先进的感染控制方法等。综合整理相关资料,结合本院实际工作经验,针对手术室感染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选择最合理、最有效的证据,建立一系列的相关循证管理措施。

1.2.2.4 循证管理措施的实施 ①培训:针对腹部手术、胸部手术、头部手术、四肢手术临床特点,给予手术室感染控制针对性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手术室感染意识,建立手术室感染控制理念。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每一次培训后,护理人员进行小组讨论和总结,对于已经发生的手术室感染问题进行整改,同时建立适当的奖惩机制。②进行规范性的消毒操作制度:根据手术室相关的器械,采用正规化的消毒措施,按照规定按照消毒操作制度执行,不能漏项。③建立适当的手术器械污染物清除评价标准:每一次对手术室相关器械进行清洗,去除污染物,由小组长进行器械污染物清除的检查和监督,定期对手术室相关器械去污情况进行抽查,尽可能地完善去污监管制度。④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护理人员向患者耐心的讲解手术室感染控制的防护措施,注意保证患者的个人卫生和清理消毒。加强医护人员感染流程的培训和患者防护措施的指导,严格的要求医护人员保证手卫生,各项手术操作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⑤做好感染控制措施的评估和改进:在实施循证管理措施后,手术感染控制质量进行追踪和评估,如果发现不足,要及时的进行整改,保证手术室感染控制工作持续性的改进。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手术室采样结果合格率情况

参照《消毒技术规范》[9]《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10],主要观察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紫外线灯、无菌物品采样结果合格率情况。

1.3.2 ?^察两组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情况

采用考核评估的方法,主要针对环境管理、护理人员培训、护理安全、消毒隔离、护理监控、人文关怀及护理文件管理进行评价,每项指标分数范围是0~100分,分数越高,提示护理工作质量越高[11-12]。

1.3.3 观察两组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主要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排序错误、手术器械不齐全、组织病理学标本污染、手术室消毒质量不合格发生情况。

1.3.4 观察两组手术患者满意度情况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对医护配合、护护配合、器械准备、操作技能、隐私保护、术后方式、术后宣教等情况进行满意度调查评价,每项评分范围是0~100分,通过加权处理,总分设定为100分,分数高于80分说明手术患者满意,反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Y果

2.1 两组手术室采样结果合格率情况

循证管理组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紫外线灯、无菌物品采样结果合格率均高于常规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两组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情况

循证管理组手术室环境管理、护理人员培训、护理安全、消毒隔离、护理监控及人文关怀及护理文件管理评分均高于常规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两组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循证管理组手术排序错误、手术器械不齐全、组织病理学标本污染、手术室消毒质量不合格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4 两组手术患者满意度情况

循证管理组手术患者满意度(2000例,99%)高于常规管理组(1600例,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9.21,P < 0.05)。

3 讨论

循证医学模式可以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循证管理在临床医护人员中广泛的应用,其服务的中心逐步向“以患者为中心”过渡,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13-14]。手术室感染控制是医院感染管理学中的重点问题[15-16]。有资料显示[17-18],手术室感染发生比例占医院感染总发生率的30%。有效的手术室感染控制对于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建立手术室感染控制相关措施的过程中,结合循证管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的质量,以手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为出发点,将临床经验和感染控制理论紧密的结合,建立循证依据,创新循证管理措施,实现循证管理和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降低感染的发生率[19-20]。手术室感染控制作为院感的主要内容,加强手术室感染流程控制强调的是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对感染控制结果进行系统性的评价,促进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更加贴近临床实践,相关措施更加简便易行、有顺序[21-22]。